班主任徒弟總結
㈠ 關於舞蹈方面的幼兒園師帶徒徒弟總結
大班上學期臨近尾聲,通過與宋老師的一年磨合與學習,我深切感受到了自己這一學期來點點滴滴的成長。回顧這些日子,好像很忙碌,但是卻感到很充實很有意義,有壓力同時也有工作的動力。從實習時的懵懵懂懂到現在成為了獨立的班主任,我開始不斷地反思,在塑造好孩子的同時更好的塑造自己,向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不斷努力。 作為一名新教師,我才剛剛起步,要進一步加強師德修養,為人師表,以身作則,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風范影響和培養幼兒,做一名德才兼備的老師。 在園領導及帶教老師的幫助下,我不論在班級常規建設,教育教學能力,家長工作還是其他班務工作上,都和去年相比有了一定的提升。 幼兒的行為習慣往往只表現於一些細小的細節,時刻關注幼兒是抓好常規的前提。認識到這些後,我開始了系統的常規管理,從上午來園時的來園料理到離園前的談話活動,每一環節我都提醒自己要讓幼兒有常規意識。由於剛起步,方式方法還很欠缺,於是,我經常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一些可行性強的方法。運用適合幼兒的方法,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活動。例如:班中創設「世博星當家」、「任務加油站」等環境來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樹立為他人服務的意識;為了讓幼兒更方便地取用、歸還玩具,在潛移默化中養成有序的好習慣,在區域中創設了「圖文對應」的標簽;通過離園前組織幼兒分組參加自己喜愛的活動,避免了離園活動發生混亂的狀態。常規的管理是一門深奧的學問,我還需要在實踐中進行不斷的探索與思考。 這是我來到匯龍的第二年,經過和宋老師一年的磨合,我們之間有了更深的默契。宋老師帶教我十分地盡心盡責,她總會把自己多年總結下來的教育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我,使我的教學水平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突破。從去年宋老師設計集體活動我來演繹,到現在上課前,我先拿教案請教宋老師,她會和我一起討論教案,指出不足之處,等我修改好後再聽我上課,接著幫我分析,在評課時大到如何突破重難點,小到對幼兒的評價語言,教具的擺放位置等都一一指點,使我明白了活動中應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這學期我一共開放了三次集體教學活動,分別為《五星紅旗升起來》、《神奇的中草葯》、《有趣的明信片》。正是宋老師一次次悉心的指導才讓我的教學能力得到提高。但是我在成長的同時,時常也會有困惑。比如:本來想讓集體活動的氣氛活躍點,可紀律卻失控;有時,認真備好課,懷著滿腔熱情去上課,結果卻不生動……面對這些情況,我也嘗試著想解決方法。作為一名新教師,在成長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許多挫折,我應該有勇氣面對這些挫折,克服困難,促進自己的專業發展。 在做好班務工作的基礎上,我也嘗試接受了一些其他領域的工作。例如:參加第十屆中德教育學術研討會;又如,通過向美術項目組的老師學習,指導我班幼兒美術參賽作品,從中獲益匪淺,學到了很多繪畫技巧,包括根據幼兒的興趣點,選擇適合其年齡特點的創作內容;怎樣開發新的創作材料等,從中提升了自己的專業發展水平。再如,主持幼兒園里的故事會。這對於我來說是一種機遇,也是挑戰,從中提高了我的現場調控能力以及語言使用的規范,從另一角度來說,也對我的語言教學提供了莫大的幫助。除此之外,和園領導一起編寫的文章《一多二高三傾斜》還刊登在了《從學校到教師:新教師的專業發展》一書中。這些對於我來說都是筆寶貴的人生財富。 努力開展好家長工作也是每個幼兒教師所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接手這個班後,發現家長對於幼兒園各項活動的參與積極性不夠,針對此問日,我們梳理了家長資源,針對不同的優勢合理利用,也便於我們開展家長工作,平時,我通過MSN、電話、簡訊、及時更新班級主頁、家園專欄等方式嘗試和不同的家長交流。我會如實告知幼兒在園的表現,真誠的交流對幼兒教育的看法,對於家長的一些要求盡量滿足,對於家長的一些困惑和難題我會查找一些相關資料盡量解答。本學期我班進行了家長會、家長接待日等活動,在與家長面對面的交流中,我了解到家長對幼兒情況的關注和對我們工作的關注和支持,也聽取了家長的一些意見,採集了一些好的建議。我知道,那些落到實處的話語會讓家長加強對我們的信任,會覺得我們確確實實在關注自己的孩子。
㈡ 寫人作文好的開頭結尾
寫作思路:寫人的作文開頭首先要介紹一下人物的外貌特徵,接著用一件事或者幾件事來充分體現人物的性格特點,最後結尾的時候可以點題或者與開頭照應等等。
正文:
一頭黑白相間的短發,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個胖鼻子,一張長有三寸不爛之舌的嘴巴……當然,再加上一百六十二斤的龐大身軀,這些零件就組成了我親愛的老爸。
老爸是一名中學的副校長,已年近四十,但「人老心不老」,依然有一顆天真的童心,是個十足的「老頑童」,喜歡陪我在床上玩,做各種各樣的游戲。
每逢星期五晚上,只要沒什麼大事,我就會迫不及待地躥到爸媽的大床上,纏著爸爸陪我玩「床上系列游戲」:鬥牛、翻車輪、拿大頂……反正玩不盡,因為爸爸的腦袋總會想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新游戲。
這些游戲中我最喜歡「鬥牛」了,當然,我是那勇敢的「鬥牛士」,而爸爸就是那「憤怒的老牛」。剛開始玩時,爸爸的動作幅度不是很大,我也抓不緊,常常是我稍不留神就一骨碌跌下床來。
玩了一段時間,我「翅膀長硬了」,找到了竅門,不再輕易掉下床了。我倆有時不分勝負,「打」成平手,有時還會來個「人仰牛翻」。看,我們又開始了較量:我騎在爸爸身上,用腿夾緊他的肚子,爸爸則想方設法做許多讓我意想不到的動作,試圖把我甩下來,可都沒有奏效。
我樂得哈哈大笑,爸爸則在一次又一次的較量中找到我的弱點,「研發」出新招數:我抱住爸爸的脖子,他就屁股一撅,頭一低,腳站不穩的我就「撲通」一下摔了個「狗啃泥」;我吸取教訓按住他的肩頭,他卻突然來了個後腿直立,摔我個「四腳朝天」。我們歡快的笑聲和我的「不算,不算,重來」的耍賴聲交織在一起,匯成了一曲美妙的交響樂。
爸爸對我潛移默化的教育也讓我欽佩不已。記得去年暑假,爸爸給我買了一套四大名著。雖然知道讀名著好,但因為那四本書全是半古文的,不好懂,於是我翻了翻就把它們打入了「冷宮」,再也不願碰了。
爸爸見我沒興趣,便拿起《三國演義》對我說:「以後爸爸天天帶你讀三國,怎麼樣?」我勉強答應了。從「桃園三結義」到「三英戰呂布」,從「三顧茅廬」到「草船借箭」,爸爸繪聲繪色地讀著,時而借題發揮、即興表演一段,時而眉飛色舞、手舞足蹈,不知不覺把我帶進了波瀾壯闊的三國時代。
每天午飯後的時間成了他的表演專場,慢慢地,我迷上了「三國」,開始自己啃起這本「大部頭」。從以前的「我們讀三國吧」,到現在的「好寶貝,別看了,咱們該上學了」。當然,這些都歸功於爸爸對我獨特的教育方式,才讓我對古典文學有了濃厚的興趣。
爸爸既是個「老頑童」,又是個「大教育家」。但他總是低調地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我優秀的人還多著呢!」也許,我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也是老爸最大的希冀,但我永遠不會忘記爸爸對我的悉心教育。
㈢ 班主任師徒徒弟心語
希望孩子們好好學習,
成績進步,
成為一個國家棟梁,
這個是老師最大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