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嘉慶老師

嘉慶老師

發布時間: 2021-07-24 05:09:05

『壹』 嘉慶之師王傑為何退休後做家教

城市觀察者:鬧市一博核心提示:清代狀元宰相,嘉慶皇帝的老師王傑,為官四十餘年,清正廉潔,敢於直言。他退休時仍是兩袖清風,回到家鄉,身子閑了,便想到給家鄉做點貢獻,本地沒人敢請他,最後他跑到鄰縣當了家教。 嘉慶年間,陝西韓城鄉下有個70多歲的老頭兒想做家教。老頭兒很嚴厲,他以前曾經教過一個孩子,讓那個孩子罰跪,使孩子的父親很不高興。本縣熟人沒人敢請他,他只好換個名字跑到鄰縣,在一個鄉紳家坐館,老頭兒挺認真、勤懇,數月之間,賓主相得。當地知縣下鄉,鄉紳在家宴請父母官,請老頭兒作陪。老規矩,席前首先真的假的要讓一讓,讓來讓去,誰的位置該在哪兒彼此心裡都很清楚。先生請,老父台請,先生請,老父台請。大概是老頭兒年齡大了吧,一不小心屁股就落在了上席的椅子上。鄉紳十分尷尬,老父台也很不爽。心想我也就是虛讓你一下,你也太拿我不當幹部了。一旦坐下去,再起來重讓也不是那麼回事了——吃飯。知縣是讀書人,酒過三巡,便指著牆上掛著的一幅「牡丹梅花圖畫」說,咱們以此聯句吧。說完吟出第一句:「牡丹花下一枝梅。」鄉紳稱賞,接著吟道:「富貴寒酸共一堆。」言外之意很明顯。老頭兒稍一思索,接著吟出:「莫道梅花不富貴,梅花曾佔百花魁。」知縣和鄉紳覺得老頭兒出語不俗,便略帶譏諷地問:先生一生坐過幾次上席啊?老頭兒似乎也感到了一種羞辱,想了想,但還是謙遜地說,兩……噢,三次吧,呵呵,三次。哪三次?老頭兒說:「第一次婚宴。」二人大笑,覺得此叟愚不可及,因為結婚時新郎是最重要的人,自然要坐上席。「第二次是瓊林宴。」二人一愣,這是考中進士後朝廷舉辦的宴會,狀元才能坐首席。「第三次是功臣宴。」這種宴會是清代邊疆立功將領回朝時皇帝的賜宴,一般是軍機大臣代表皇帝出席——老頭兒知道自己的家庭教師做不下去了,乾脆亮了底牌,老夫叫王傑。此言一出。二人別說坐,站都站不住了。如果沒有這次意外,他會一直當家教,當到死。王傑1725-1805),字偉人,號惺國,陝西韓城人,王傑八歲喪父,家境貧寒。自幼聰明好學,青年時期曾在江蘇巡撫陳宏謀門下當幕僚,被陳器重,最後以陝西會考第一(解元)會試京城高考,又以探花第三名進呈乾隆皇帝殿試。當時正逢乾隆欲在北方選撥人才,又見王傑字跡(書法)工整清秀,便把他撥為第一,成為清朝開國第一名陝西狀元。王傑中狀元後,初在南書房當值,後經多次升遷,官至內閣學士。乾隆三十九年(1774)任刑部侍郎後又轉調史部,擢升右都御史,乾隆五十一年(1786)出任軍機大臣,上書房總師傅,第二年又出任東閣大學士。王傑任上書房總師傅時,太子(後來的嘉慶皇帝)時常背不過書,他嚴加教,還罰跪罰站。一天,乾隆察看書房,適逢太子被罰跪。他立即叫兒子站起,還非常生氣地對王傑說:「教也是天子,不教也是天子,你這樣處罰,是臣對君應有的態度嗎?」王傑大聲說:「受教的成堯舜,不受教的成桀紂,師傅的作用就是這樣啊!」皇帝一聽,大為震驚,馬上叫太子繼續跪下,並且對王傑安慰勉勵了一番。另外,王傑對自己的子女亦十分嚴格。有史說,王傑的兒子寫字很好,常常為他代筆,乾隆皇帝知道後曾過問,他只說,犬子不才。他的兒子要參加科舉考試,每次他都預先通知主考不要讓他考中,他兒子回陝西參加鄉試,他又通知陝西巡撫(他的門生)不予錄取,似乎嚴厲得不近人情。因為,王傑十分謹慎,他知道自己這個兒子,太過豪爽,而且貪杯,進官場恐怕會後患無窮。王傑的四個兒子,後雖先後入監或在籍攻讀,但無一人通過人脈而進仕途,更無一捐班買官者。王傑經常教育子孫說。「入仕則正途可也,不以宰相子孫喧耀於人。」因此,王傑的兒子,似乎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出息,只有一位叫王篤的孫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從縣、府、省、京逐級考試而從政,成為道光年間的省級大臣。王傑在朝身擔要職十餘年,為官清正,敢於直言。是當時統治集團中一名難得的廉潔之士,特別是在與奸貪之臣和紳的斗爭中表現了他剛正不阿的品格,經常與和紳在朝中爭得面紅耳赤。嘉慶帝即位後,宣布了和紳二十大罪狀,王傑參與了和珅一案的審理,查明了和珅貪污納賄的種種罪狀。清政府年稅收銀七千餘萬兩,而和珅家產折銀竟達八億余兩,相當於朝庭十餘年稅收的總合。案畢嘉慶帝責令和珅自殺,並抄沒其家產。當時傳說:「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可見影響和震動之大,在反對和珅的斗爭中王傑起了重要作用。嘉慶皇帝前後,川陝豫楚土地兼並和剝削十分嚴重,百姓生活困苦不甚,豫陝、川、暴發了白蓮教起義,清軍派兵圍巢,久久不能平息,王傑時值因病免官,但他密切關注白蓮教起義,立即上書嘉慶帝,主張實行懷柔政策,優待「歸順」的起義群眾,並認為起義的根源在於地方史治黑暗、官逼民反所造成。主張用募兵的方法把鄉勇和起義人員改編為正式軍隊。王傑歷乾隆和嘉慶兩朝,1803年,79歲高齡的王傑辭職還鄉,臨行前還專門上書請求解決政治上的腐敗問題,並提出通過吏治整頓堵塞國家財政上的漏洞。他為官四十餘年,所有之物,僅幾十箱書和吃飯用的鍋碗瓢盆而已,只用一輛車就夠了。王傑辭職離京之日,嘉慶帝賜給他一把乾隆御用過的手杖和御制詩兩首,以表尊敬和器重。詩中有「道直一身立廟朝,清風兩袖返韓城。」高度評價了他的一生。一輛不起眼的大車,吱吱嘎嘎地走在京師至韓城的官道上。從此,朝廷里少了一位清廉耿介的高官,韓城鄉下多了一個踏踏實實的老農民。王傑回到家鄉,身子閑了,便想到給家鄉做點貢獻,本地沒人敢請他,最後他跑到鄰縣當了家教。王傑當太師時,對太子嚴加教訓,並罰跪罰站的做法,在今天看來不知對錯,但他清風兩袖、不畏權貴、敢斥邪惡、關心民生的為官之道,既是當時難得的一名好官,也讓當今的貪官和庸官們汗顏!

『貳』 清朝嘉慶皇帝的老師張翰林

嘉慶帝最出名的老師是朱珪。

朱珪(1731~1807.1.13),清代大臣,字石君,號南崖,晚號盤陀老人。
與哥朱筠,時稱「二朱」。
乾隆十二年(1747),17歲殿試為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侍讀學士。
乾隆二十四年(1759),主河南鄉試,會試同考官。秋,授福建糧道。
乾隆二十八年(1763),擢按察使,兼署布政使。
乾隆三十二年(1767),補湖北按察使。
乾隆三十四年(1769),任山西布政使。
乾隆三十六年(1771),權巡撫事。
乾隆三十九年(1774),為按察使,授侍講學士。
乾隆四十一年(1776),命在上書房行走,教嘉慶帝讀書。
乾隆四十五年(1780),督福建學政。
乾隆四十九年(1784),內閣學士。
乾隆五十一年(1786),禮部侍郎。
乾隆五十九年(1794)以及之後,歷任兩廣總督,吏、兵、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等職務。
嘉慶四年由安徽巡撫上調北京。
嘉慶十一年(1806)十二月五日卒,終年77歲。
帝謚「文正」。

『叄』 清朝歷代皇帝的老師

一、帝師列表

1、順治帝:通琇、湯若望

2、康熙帝:湯若望、陳廷敬、彭而述、南懷仁

3、雍正帝:鞏建豐、何世璂、徐元夢、蔣廷錫

4、乾隆帝:朱軾、張廷玉、嵇曾筠、潘仕權、洛桑丹貝准美、張照、劉尊和

5、嘉慶帝:王爾烈、周煌公、戴聯奎、朱珪

6、道光帝:戴聯奎、曹振鏞、沈岐

7、咸豐帝:師匡源、杜受田、翁心存

8、同治帝:劉崐、李鴻章、翁同龢

9、光緒帝:李鴻章、翁同龢、孫家鼐、夏同善

10、宣統帝:陸潤癢、陳寶琛、伊克坦、徐坊、朱益藩、梁鼎芬

二、帝師資料:

1、朱軾

朱軾(1665-1736年),字若瞻,一字伯蘇,號可亭,瑞州府高安縣艮下村(今屬江西省高安市村前鎮艮下朱家村)人,系坡山始祖茂公派下第十六世孫。清朝中期名臣,著名史學家,乾隆帝師傅。

康熙三十三年,中進士,選為庶吉士。居官廉潔,剛正不阿,頗具惠政。歷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至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兼吏兵二部尚書。頗具惠政,,世人頌其「束其勵行,通經史百家」。

乾隆元年,卒,時年七十二歲,謚號文端。次年歸葬故里,乾隆帝御賜「帝師元老」。

2、沈岐

沈岐,(1773年—1862年),字鳴周,號飴原,別號五山樵叟,沈猷之次子。江蘇如皋(今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人,清代帝師。

清仁宗嘉慶十三年(1808年)二甲44名進士,入庶常館歷練,結業,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進講經書等。曾輔導過太子旻寧(清宣宗道光帝)。

清穆宗同治元年(1862年),卒,謚文清。

3、杜受田

杜受田(1788-1852年),字錫之,號芝農,山東濱州(今濱州市濱城區)人。為咸豐皇帝之師。

其父杜堮為清嘉慶時期翰林院編修,禮部左侍郎。其子為顧命八大臣之一的杜翰。其家世顯赫,久有「書香官宦門第,進士多人之家」。

因杜家「一門七進士」、「父子五翰林」,並有加授「太師太保」的高官,《中國文學大詞典》、《書畫大詞典》、《中國名人大詞典》對其家均有記載。

4、翁同龢

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號松禪, 別署均齋、瓶笙、瓶廬居士、並眉居士等,別號天放閑人,晚號瓶庵居士,江蘇常熟人,中國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書法藝術家。

體仁閣大學士翁心存第三子,咸豐六年(1856年)狀元,歷任戶部、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先後擔任清同治、光緒兩代帝師。卒後追謚文恭。

翁同龢工詩,間作畫,尤以書法名世,幼學歐、褚,初學董其昌、米芾,中年後由錢灃上追顏真卿,又不受顏字束縛,結體寬博開張,筆畫剛勁有力,風格蒼渾遒勁,朴茂雍容,著有《翁文恭公日記》《瓶廬詩文稿》等。

5、孫家鼐

孫家鼐(1827~1909),字燮臣,號蟄生、容卿、澹靜老人,安徽壽州(今淮南壽縣)人。清咸豐九年(1859)狀元,與翁同龢同為光緒帝師。累遷內閣學士,歷任工部侍郎,署工部,禮部、戶部、吏部、刑部尚書。

1898年7月3日以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受命為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首任管理學務大臣,1900年後任文淵閣大學士、學務大臣等。卒後謚曰「文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帝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孫家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翁同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杜受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沈岐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朱軾

『肆』 嘉慶老師是誰

朱珪,乾隆四十一年(1776),命在上書房行走,教嘉慶帝讀書。
生平:
朱珪(1731~1807.1.13),字石君,號南崖,晚號盤陀老人。與哥哥朱筠,時稱「二朱。隨父朱文炳由蕭山僑居北京大興縣,故入籍順天府。乾隆十二年(1747),17歲殿試為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侍讀學士。乾隆二十四年(1759),主河南鄉試,會試同考官。秋,授福建糧道。乾隆二十八年(1763),擢按察使,兼署布政使。乾隆三十二年(1767),補湖北按察使。乾隆三十四年(1769),任山西布政使。乾隆三十六年(1771),權巡撫事。乾隆三十九年(1774),為按察使,授侍講學士。乾隆四十一年(1776),命在上書房行走,教嘉慶帝讀書。乾隆四十五年(1780),督福建學政。乾隆四十九年(1784),內閣學士。乾隆五十一年(1786),禮部侍郎。乾隆五十九年(1794)以及之後,歷任兩廣總督,吏、兵、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等職務。嘉慶四年由安徽巡撫上調北京。嘉慶十一年(1806)十二月五日卒,終年77歲。帝謚「文正」。

吳濂,在京做官的吳濂,時常和同僚互相作詩唱和,曾作《喜雨》元韻四詩,深受乾隆喜歡,並為同朝幕僚所稱道。後被乾隆托任為太子少傅,也就是嘉慶皇帝的老師。當時的吳濂是乾隆皇帝身邊的紅人,他的大兒子被當朝皇後認作干兒子,可以說「位極人臣」。吳濂博學多才,經常伴隨皇帝到各地游巡。

『伍』 歷史上嘉慶的老師是誰

朱珪,乾隆四十一年(1776),命在上書房行走,教嘉慶帝讀書。

『陸』 嘉慶的老師是誰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是什麼意思

嘉慶的老師
嘉慶皇帝的老師乾隆、嘉慶兩朝的大臣朱珪。朱珪因其為官清廉、正直而聞名,與當時的大貪官和珅形成鮮明的對比。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嘉慶皇帝在沒有登基之前,和珅對自己老師朱珪的誣陷和戕害都看在眼裡,所以十分痛恨和珅。而且和珅甚至還在乾隆皇帝的面前陷害嘉慶皇帝給朱珪寫慶賀詩是拉幫結派,還遭到乾隆皇帝的訓斥。因此嘉慶皇帝和和珅應該是結怨已深。
而且嘉慶皇帝向來主張節儉,和珅晚年哄得乾隆皇帝辦大壽都非常的鋪張浪費。再加上嘉慶皇帝最厭惡的就是貪贓枉法,和珅這個人干盡了貪贓枉法的勾當,所以說他的死是必然的,只是時間問題。
所以等到乾隆皇帝死後,和珅沒有了這棵大樹,嘉慶皇帝立馬就把和珅給辦了。據說和珅被查辦的時候,家產之多到了驚人嗔目結舌的地步。根據不完全統計,和珅有房屋三千多間,田地八千頃,當鋪75家、銀鋪四十二處,赤金就有六萬兩,一千兩一個的大金元寶就有一百個,一百兩一個的銀元寶五萬六千多個,銀錠子之數到了九百萬個,還有其他的寶石幾十塊,玉如意一千多柄、珍珠手串兩百多串,七七八八各種各樣的珍寶,統計出來和珅的家產相當於有十一億兩白銀,相當於清朝十五年國庫的收入。按照那時候的貨幣價值換算成人民幣是三千三百億元。而這些家產都被沒收入國庫,如此龐大的數目,難怪會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流言在民間流傳了。
和珅「辛辛苦苦」大半輩子,被嘉慶皇帝幾天就拿了去,說起來也是嘉慶皇帝佔了大便宜。

『柒』 嘉慶的老師 朱硅的個人簡介

珪,字石君,順天大興人。先世居蕭山,自父文炳始遷籍。文炳官盩厔知縣,曾受經於大學士朱軾。珪少傳軾學,與兄筠同鄉舉,並負時譽。乾隆十三年成進士,年甫十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數遇典禮,撰進文冊。高宗重其學行,累遷侍讀學士。二十五年,出為福建糧驛道。擢按察使,治獄平恕,以父憂去。三十二年,補湖北按察使。會緬甸用兵,以部署驛務詳慎,被褒獎。
調山西,就遷布政使,署巡撫。疏請歸化、綏遠二城谷二萬餘石搭放兵糧,以省采買、免紅朽;又免土默特蒙古私墾罪,以所墾牧地三千餘頃,許附近兵民認耕納租,歲六千餘兩,增官兵公費;又太僕寺牧地苦寒,改徵折色,以便民除弊;皆下部議行。珪方正,為同僚所不便,按察使黃檢奏劾讀書廢事。
四十年,召入覲,改授侍講學士,直上書房,侍仁宗學。四十四年,典福建鄉試。次年,督福建學政。瀕行,上五箴於仁宗:曰養心,曰敬身,曰勤業,曰虛己,曰致誠。仁宗力行之,後親政,嘗置左右。五十一年,擢禮部侍郎,典江南鄉試,督浙江學政。還朝,調兵部。五十五年,典會試。出為安徽巡撫。皖北水災,馳驛往賑,攜仆數人,與村民同舟渡,賑宿州、泗州、碭山、靈壁、五河、盱眙餘災,輕者貸以糧種。築決堤,展春賑,並躬蒞其事,民無流亡。五十九年,調廣東。尋署兩廣總督,授左都御史、兵部尚書,仍留巡撫任。嘉慶元年,授總督,兼署巡撫。珪初以文學受知,洎出任疆寄,負時望,將大用。和珅忌之,授受禮成,珪進頌冊,因加指摘,高宗曰:「陳善納誨,師傅之職宜爾,非汝所知也。」會大學士缺,詔召珪,卒為和珅所沮。以廣東艇匪擾劫閩、浙,責珪不能緝捕,寢前命,左遷安徽巡撫。皖北復災,親治賑,官吏無侵蝕。三省教匪起,安徽亦多伏莽。珪曰:「疑而索之,是激之變。」親駐界上籌防禦,遍蒞潁、亳所屬,集鄉老教誡之,民感化,境內迄無事。明年,授兵部尚書,調吏部,仍留巡撫任。
四年正月,高宗崩,仁宗即馳驛召珪,聞命奔赴。途中上疏,略曰:「天子之孝,以繼志述事為大。親政伊始,遠聽近瞻,默運乾綱,雱施渙號。陽剛之氣,如日重光,惻怛之仁,無幽不浹。修身則嚴誠欺之界,觀人則辨義利之防。君心正而四維張,朝廷清而九牧肅。身先節儉,崇獎清廉,自然盜賊不足平,財用不足阜。惟原皇上無忘堯、舜自任之心,臣敢不勉行義事君之道。」至京哭臨,上執珪手哭失聲。命直南書房,管戶部三庫,加太子少保,賜第西華門外。時召獨對,用人行政悉以諮之。珪造膝密陳,不關白軍機大臣,不沽恩市直,上傾心一聽,初政之美,多出贊助。
尋充上書房總師傅,調戶部尚書。詔清漕政,禁浮收。疆吏以運丁苦累,仰給州縣,州縣不得不取諸民,於是安徽加贈銀,江蘇加耗米,珪謂小民未見清漕之益,先受其害,力爭罷之,令曹司凡事近加賦者皆議駁。長蘆鹽政請加增鹽價,駁曰:「蘆東因錢價賤,已三加價矣,且免積欠三百六十萬兩,餘欠展三年,商力已寬,無庸再議加價。」廣東請濱海沙地升賦,駁曰:「海沙淤地,坍漲靡常,故照下則減半賦之。今視上、中田增賦,是與民計微利,非政體。且民苦加賦,別有漲地,將不敢報墾,不可行。」倉場請預納錢糧四五十倍,准作義監生,駁曰:「國家正供有常經,名實關體要。於名不正,實必傷,斷不可行。」凡駁議每自屬稿,奏上,皆韙之。五年,兼署吏部尚書。
先是彭元瑞於西華門內墜馬,珪呼其輿入舁之,為御史周栻所劾。尋有珪輿人毆傷禁門兵,忌者嗾護軍統領訐之。詔:「珪素恪謹,造次不檢,特申戒。」坐褫宮銜,解三庫事,鐫級留任。七年,協辦大學士,復太子少保。尋兼翰林院掌院學士,晉太子少傅。九年,上幸翰林院,聯句賜宴,御書「天祿儲才」額刻懸院中,以墨書賜珪家。十年,拜體仁閣大學士,管理工部。上以是命遵高宗諭,遣詣裕陵謝。逾歲,年七十六,以老乞休,溫詔慰留,賜玉鳩杖;命天寒,間二三日入直。
未幾,召對乾清宮,眩暈,扶歸第,數日卒。上親奠,哭之慟。贈太傅,祀賢良祠,賜金治喪。詔:「珪自為師傅,凡所陳說,無非唐、虞、三代之言,稍涉時趨者不出諸口,啟沃至多。揆諸謚法,足當『正』字而無愧,特謚文正。又見其門庭卑隘,清寒之況,不減儒素。」命內府備筵,遣皇子加奠。啟殯日,遣慶郡王永璘祖奠目送。逾年,上謁西陵,珪墓近蹕路,遣官賜奠。高宗實錄成,特賜祭,擢長子錫經為四品京堂。二十年,復因謁陵回鑾,親奠其墓,恩禮始終無與比。
珪文章奧博,取士重經策,銳意求才。嘉慶四年典會試,阮元佐之,一時名流搜拔殆盡,為士林宗仰者數十年。學無不通,亦喜道家,嘗曰:「朱子注參同契,非空言也。」
清史稿 列傳一百二十七 王傑 朱珪

『捌』 嘉慶的老師是誰

上書房的老師很多。但是顒琰的老師最出名的是朱圭。

『玖』 嘉慶皇帝小時候的老師是誰

朱珪,乾隆四十一年(1776),命在上書房行走,教嘉慶帝讀書。
生平:
朱珪(1731~1807.1.13),字石君,號南崖,晚號盤陀老人。與哥哥朱筠,時稱「二朱。隨父朱文炳由蕭山僑居北京大興縣,故入籍順天府。乾隆十二年(1747),17歲殿試為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編修,侍讀學士。乾隆二十四年(1759),主河南鄉試,會試同考官。秋,授福建糧道。乾隆二十八年(1763),擢按察使,兼署布政使。乾隆三十二年(1767),補湖北按察使。乾隆三十四年(1769),任山西布政使。乾隆三十六年(1771),權巡撫事。乾隆三十九年(1774),為按察使,授侍講學士。乾隆四十一年(1776),命在上書房行走,教嘉慶帝讀書。乾隆四十五年(1780),督福建學政。乾隆四十九年(1784),內閣學士。乾隆五十一年(1786),禮部侍郎。乾隆五十九年(1794)以及之後,歷任兩廣總督,吏、兵、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等職務。嘉慶四年由安徽巡撫上調北京。嘉慶十一年(1806)十二月五日卒,終年77歲。帝謚「文正」。朱珪四十多歲喪妻,沒有續娶妻妾,獨居終老。生有二子:長子朱錫經,乾隆已亥舉人,嘉慶中官太僕寺少卿。次子:朱錫緯,早亡。

熱點內容
金蝶視頻教學 發布:2025-05-24 08:18:25 瀏覽:958
幼兒園教師師德師風自評報告 發布:2025-05-24 07:26:30 瀏覽:558
師德師風知識競賽 發布:2025-05-24 06:49:19 瀏覽:759
生物實驗高中 發布:2025-05-24 03:14:39 瀏覽:908
一年級上冊數學算式題 發布:2025-05-24 02:46:10 瀏覽:378
歐美教師誘惑 發布:2025-05-24 01:59:43 瀏覽:581
化學畫圖 發布:2025-05-24 01:46:17 瀏覽:338
徵文我心目中的好老師 發布:2025-05-24 01:36:07 瀏覽:783
精雕軟體教學 發布:2025-05-24 01:04:43 瀏覽:707
兒童劈叉教學 發布:2025-05-24 00:25:52 瀏覽: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