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讀書交流活動記錄
Ⅰ 讀書會交流會的內容有哪些
內容:
1、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可以增長見識、陶冶情操、培養審美能力,讀書已經成為當今社會必不可少的活動。本學期中,我響應學校構建學習型校園的號召,按照我校青年教師讀書會的要求,以培養自身的師德素質,提高業務能力為重點,以提高自己科研能力、加強創新性教學為核心,以促進自身專業化發展,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為目標,積極參加了讀書會活動。
2、通過讀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樹立了自身的師表形象,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讓家長放心的好老師。
3、完成了學校規定的書目,閱讀了中外名著、課堂教學藝術、美術鑒賞、休閑時尚等專題的作品,以不斷開闊視野,豐富自己知識存儲量。 通過讀書,我的教育理論水平又上了一個新台階。
4、關注最新教學動態,學習最新教學理念,不斷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從浮躁走向從容,從膚淺走向深刻,用學識的厚重豐富教學的內涵,將吸收的營養運用到教育教學工作中,能有所發現,有所建構,體驗到精神拓展的愉悅和潛能顯化的快樂。
Ⅱ 怎樣開展小學課外閱讀教研活動記錄
一、營造氛圍,使學生「敢讀」
首先,教師與學生應角色平等,變「一言堂」為「群英會」。教師應把機會讓給每一位學生,使他們通過朗讀來盡情地訴說自己的心聲,表達內心的情懷。教師要在課堂上以飽滿的熱情、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位學生,引導他們一起進入「角色」和「狀態」,讓學生在聲情並茂、情景交融的藝術氛圍中去感受語言美。特別是對「雙差生」更應傾注以愛心和關注,從而縮短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角色距離,建立朋友式的關系。這樣同學們才能在更廣闊的天地中積極地美化課堂。
其次,要允許學生閱讀「出錯」。 這是學生敢於閱讀的前提。學生閱讀出錯是很常見的現象,教師要採用語言的激勵、手勢的肯定、眼神的默許等手段對學生的錯誤給予充分的理解和鼓勵。一個人如果體驗到一次成功的樂趣,就會勇氣倍增,激起無數次的追求。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畏懼錯誤、不敢表現自己就是放棄進步,學生一旦具有這樣的意識,就會消除自卑心理,毫無顧忌地勇於展示自己。
最後,從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入手,精心設計閱讀導入環節。我們可以用有趣的謎語、故事、問題、一段談話、甚至是一首歌、一幅畫、一段音樂、一段錄像、實物等導入,吸引學生注意,使學生好奇、興奮、激動,帶著濃厚的興趣進入閱讀情境中。
二、傳授方法,使學生「會讀」
1、 以讀為本。新課程標准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閱讀教學的基本模式為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精讀課文,學習重點句、段—品讀課文,走出文本,擴展視野。從中可以看出,「讀」是閱讀教學的精髓;讀是閱讀教學的生命線。要讓學生理解地讀,傳情地讀,讀出韻味,讀出感情,從讀中真正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指的是學生情感體驗的個性化,更好地讓學生在讀書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披文入境,「讀」占鰲頭,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中悟意,讀中悟情。在整個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可採取不同形式的讀。如:個人讀、小組讀、齊讀、對比讀、默讀、小聲讀、大聲讀、誦讀、分角色讀、有感情地讀、表演地讀等。
2、以讀精講。
3、情景激讀。首先問題是閱讀教學的切入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主導者,指引者。一堂富有生機活力的語文課,關鍵在於教師能否用充滿激情而又富有哲理的兒童化語言,創設出一定的語文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興趣。要讓學生產生讀的興趣,一個重點就是體現在教師是否具有引導的能力。引導得好與否,直接關繫到讀得是否成功,教學是否有達到預期目的。當然,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過程中,首先要明確各年級閱讀的重點。
4、以寫促讀。新課程標准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語文的特點。要讓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讀與寫,讀與說。」是一個相互統一的有機體。「讀寫結合遷移運用是學習語文的最高層次和最後歸宿。」閱讀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傾吐。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體會一下,有什麼感想。組織學生相互交流,相互探究,談談感想。或者寫出感想。比如:《有趣的漢字》一課,激趣: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對漢字說有哪些無窮的魅力?學生通過閱讀,眾說紛紜。學生在語言文字中不但受到情感的熏陶和美的感染,而且感悟到學習上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
三、明確目標,使學生「會練」
1、以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為目標,進行朗讀指導和訓練重點進行基本功訓練。指導學生用普通話朗讀,指導學生在閱讀中的語調、語氣、停頓及表情等,開展個人朗讀表演,師生共同評價活動,激勵學生表現自我,積極參與朗讀活動,體驗朗讀樂趣,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標准。利用抒情性課文,訓練學生感情朗讀,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以提高學生閱讀速度和閱讀質量為目標,進行默讀、瀏覽訓練給學生充分讀文的時間和自主讀文的空間,以學生自讀自悟,生生交流,師生互動的方式進行反復的速讀,感悟訓練。教師在活動中要起到引導作用,使學生的閱讀活動緊貼主題。
3、在讀准、讀熟的基礎上進行自我陶醉式朗讀和欣賞活動。可以自由讀,同桌互讀,欣賞配樂朗讀。使閱讀水平升級,閱讀活動達到藝術升華。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文學欣賞能力。
另外,還可以結合教材主題,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為學生提供書目,使閱讀更具有實踐性。我推薦讀物,書、報、課文,激發課外閱讀興趣,交流展示讀書成果,穩定課外閱讀興趣,加強課外閱讀興趣,變「老師要我讀書」為「我要讀書」而逐步提高閱讀的自覺性。通過班級評比「背誦大王」、「故事大王」、「朗讀之星」,開展朗讀競賽活動。
總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只有抓住以讀為主線,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才能達到閱讀教學的真正目的。才能更好進入小學閱讀教學的最高境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真正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