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言語行為
中小學教師行為規范(試行)
一教師的思想行為規范
1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認真學習和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熱愛教育事業。
2執行教育方針,遵循教育規律,盡職盡責,教書育人。
3正直誠實,作風正派,為人師表,遵紀守法。
4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發揚無私奉獻精神,不做有損國格、人格的事。
5積極參加政治學習和宣傳活動,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
二教師的教學行為規范
1要有端正的教學態度,嚴肅認真地對待教學工作中的每一項內容。
2鑽研業務,熟悉教材,認真備課;要善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組織好課堂教學,創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盡量避免對學生進行灌輸性教學。
3精心編排練習,認真批改作業,及時糾正錯誤。定時做好教學質量檢查工作,及時補缺補漏。
4按時上課下課,不遲到、不缺課、不拖堂。
5上課語言文明、清晰流暢,表達准確簡潔;板書整潔規范,內容簡練精確。
6既要嚴格要求學生,又要尊重學生,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熱情、耐心地回答學生提問。不能諷刺、挖苦學生。
7教學計劃應符合教學進度的要求,不能隨意刪增內容、加堂或缺課,不能佔用學生的自習課或復習考試時間,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
三教師的人際行為規范
1教師與學生之間要作的做到: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尊重學生;嚴格要求,耐心教導,循循善誘,不偏不袒;不以師生關系謀取私利。
2教師之間要做到:互相尊重,切忌嫉妒;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平等相待,不亢不卑;樂於助人,關心同事。
3教師與領導之間要做到:尊重領導,服從安排;顧全大局,遵守紀律;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秉公辦事,團結一致。
4教師與家長之間要做到:尊重家長,理解家長;經常家訪,互通情況;密切配合,教育學生。
四教師儀錶行為規范
衣著整潔,朴實大方,服飾要符合職業特點,體現教師為人師表的好形象。 舉止穩重大方、瀟灑自然、彬彬有禮。切忌輕浮粗俗、拘謹呆板。
『貳』 教師的情緒與行為的關系
人的情緒和行為有著很大的關系,不論是教師還是其他人,情緒與行為都有一定的牽連,比如老師的情緒不好,那他的行為和課堂的表現語言表達一定不會順暢,同學們也不會很好理解,很很愛接受,如果你老師的情緒非常的好,課堂上講課的語言和表情動作,一定會讓學生接受和喜歡的。
『叄』 教師的非言語因素包括哪些
非言語因素是指那些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的意識信號系統。簡而言之一般可以認為是動作、體態、表情、語調等。
具體可以分為三種,這三種類型都以特定的方式傳遞各種 信息,輔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
(1)動態無聲交流 動態無聲交流主要是通過身勢或體語表現,又可區分為面部表情——臉 語;用眼傳神——眼語;點頭肯定否定——頭語;揮手以示贊揚或批評—— 手語;身體的方向,姿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運用必要的體語與學生相 互溝通,有時會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2)靜態無聲交流 靜態無聲交流主要指人際距離.據研究,人與人之間互動時的空間距離 也是人們交流的一種方式.人際距離是情感活動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教學活 動中,教師可以根據需要不斷調整自己與學生之間的空間距離,如走近或遠 離,變換自己在教室內的位置等,以達到組織教學和課堂管理的目的.
(3)有聲交流 有聲交流指輔助言語和類語言,又稱"副語言".輔助言語指言語的非 語詞方面,如聲調,重音,音量等,它屬於言語表達的一部分,但不是言語 詞語本身.類語言指的是無固定語義的發聲,如笑,哭,嘆息,呻吟等.盡 管這些發聲並無固定意義,但在特定情境下具體表達著詞語之外的思想,感 情等.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認識和利用這種類型. 以上僅就非言語行為大的方面進行分類,但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具體運用 中,並不存在機械的單調的使用方法,而是將三種類型綜合起來,並配合語 言講授進行運用.
『肆』 教師非語言行為,它的研究目的有哪些
非言語因素是指那些只能意會不可言傳的意識信號系統。簡而言之一般可以認為是動作、體態、表情、語調等。具體可以分為三種,這三種類型都以特定的方式傳遞各種 信息,輔助教師完成教學任務. (1)動態無聲交流 動態無聲交流主要是通過身勢或體語表現,又可區分為面部表情——臉 語;用眼傳神——眼語;點頭肯定否定——頭語;揮手以示贊揚或批評—— 手語;身體的方向,姿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運用必要的體語與學生相 互溝通,有時會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2)靜態無聲交流 靜態無聲交流主要指人際距離.據研究,人與人之間互動時的空間距離 也是人們交流的一種方式.人際距離是情感活動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教學活 動中,教師可以根據需要不斷調整自己與學生之間的空間距離,如走近或遠 離,變換自己在教室內的位置等,以達到組織教學和課堂管理的目的. (3)有聲交流 有聲交流指輔助言語和類語言,又稱"副語言".輔助言語指言語的非 語詞方面,如聲調,重音,音量等,它屬於言語表達的一部分,但不是言語 詞語本身.類語言指的是無固定語義的發聲,如笑,哭,嘆息,呻吟等.盡 管這些發聲並無固定意義,但在特定情境下具體表達著詞語之外的思想,感 情等.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認識和利用這種類型. 以上僅就非言語行為大的方面進行分類,但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具體運用 中,並不存在機械的單調的使用方法,而是將三種類型綜合起來,並配合語 言講授進行運用.
『伍』 如果受不了某些老師的言語行為,是接受還是「挑戰」
大膽對該老師提出你的意見,同時注意語氣,使用中性、平和的詞語
『陸』 教師行為有哪些
以下不知是否是你需要的:
一、要有端正的教學態度,嚴肅認真地對待教學工作中的每一項內容,全心全意地做好教學工作。
二、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避免對學生進行灌輸教學。既教知識,又教學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既要嚴格要求學生又要尊重學生,肯定學生的優點,尊重學生的特點,避免學生對教師產生疏遠傾向。
四、鑽研業務,認真備課,熟悉教案。不斷學習新的業務知識,充實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水平。
五、組織好課堂教學,創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訓練學生思想,向40分鍾要質量。
六、精心指導學生學習,認真批改作業,及時糾正錯誤。把好教學過程的每一環節。
七、定期做好教學質量檢查工作,及時查缺補漏,把好教學質量關。
八、按時上下課,組織好課堂教學,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不拖堂。
九、儀表端正,語言要清晰流暢,板書要整潔規范,內容要簡練精確,不嘩眾取寵。
十、熱情耐心地對待學生的提問,鼓勵學生勤思善問,做好課後的輔導工作。
十一、對待學生的態度要一視同仁,不準諷刺挖苦學生,更不能因對個別學生不滿而在眾學生面前泄私憤。
十二、教學的計劃安排應符合學校的要求,不能隨意增、刪內容,加堂或缺課,占學生的自
習課或復習考試時間,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
教師思想政治行為規范
一、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具有為教育事業獻身的自我犧牲的精神。
二、認真執行黨的教育路線、方針和政策。
三、遵紀守法,模範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
四、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者和傳播者。
五、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六、積極做好自身的思想政治學習工作。
七、公而忘私,避免不道德的行為表現。
八、堅決而有耐心地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問題,端正政治態度。
九、積極向黨組織靠攏,按時參加各項思想政治學習。
十、勇於向不良的思想觀念和習氣做斗爭。
十一、不搞個人崇拜和宗教迷信活動,不崇洋媚外,不做有損國格、人格的事。
十二、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在教學中能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人際行為規范
一、熱愛學生,但不偏愛學生。愛護、關心表現不好的學生,是教師的天職。
二、尊重學生,但不遷就學生,培養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對學生的不良表現不能姑息遷就。
三、嚴格要求,但不失溫情。嚴師出高徒,嚴格要求每位學生,同時,也要有溫情的流露,讓學生理解和體會老師的愛心。
四、融洽關系,但不討好學生。發揮情感教育作用,使學生感到教師是可靠可敬又容易接近的人,避免為獲得學生對自己的好感而討好學生。
五、關懷學生,但不利用學生。教師不能利用學生做私事,或讓學生家長幫忙辦事。
教師之間的人際行為規范
一、互相尊重,切忌嫉妒。教師是學生的學習榜樣,人類靈魂的塑造者,為教育事業的共同利益,心胸要開闊,工作要協作。
二、互相學習,取長補短。謙虛好學是每位教師應有的態度,也是教育學生的最好的身教。
三、平等相待,不亢不卑。教師不論自身所處地位如何,都應以平等相待的態度對待別的教師,表現出不亢不卑的處事待人姿態。
四、樂於助人,關懷同事。教師之間互相關心,相互幫助不僅體現出教師的高尚品行,還有助於增進教師之間的團結和友誼。
教師與行政領導之間的人際行為規范
一、尊重領導,服從安排。學校的教育工作是一項集體勞動,每位教師都有應尊重領導的意見,服從安排。
二、顧全大局,遵守紀律。紀律是維持學校正常運轉的保證。教師在個人有特殊情況的時候,也應顧全大局,將學校的要求放在首位。
三、互相理解,相互支持。教師對領導的某些工作產生不滿是難免的,領導對教師的一些表現反應過於強烈也是常見的。原因是兩者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一方要體現自已的教學特色,另一方要顧及學校的整體工作,互相理解和支持是化解矛盾和沖突的必要途徑。
四、公事公辦,團結一致。教師同領導之間由於工作性質不同而產生心理上的隔閡是避免不了的,教師不應輕視領導,領導也不應為難教師,雙方在處理問題時要公事公辦,避免化為私人矛盾,影響團結。
教師與學生家長的人際行為規范
一、幫助家長排憂解難。家長對自己的孩子總是抱有很大的希望,他們想讓教師能夠特別的關照自己的孩子。
二、加強聯系,互通有無。教育的成功同家庭環境有很大關系,了解學生在家庭的表現,加強同學生家長的聯系,能夠把握學生的校外表現,做到教育有的放矢。
三、理解家長,尊重家長。教師對表現差的學生家長要尊重,並理解他們的難處,共同協商教育學生的良策。
四、齊心協力,教育新人。教師只有取得學生家長的理解的支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師衣著服飾規范
一、整潔朴實。教師的服飾要體現知識分子的形象,同教師的地位、尊嚴相協調。不準衣著破舊不整,給學生一種窮困破落的印象,也不要過分時髦,像時裝模特兒。
二、服飾要符合自己的年齡特點。青年教師的衣著要富有朝氣,符合學生的審美情趣;中年教師衣著要兼顧年富力強和穩健的特點;老年教師的衣著要莊重,但不要太老氣。教師的衣著不符合自己的年齡特點,往往會給學生以輕浮或別的不良感覺。
三、要與教學的內容、場景、方式相協調。教師在不同的教學活動中,應根據情況選擇適當服飾,如教學的服飾要與參加文娛活動、課外勞動等的服飾區別,教師的服飾要以學生的欣賞水平為前提。
四、衣著要符合自己的體形,色調適合自己的性格。衣著是教師形象的一個組成部分,它起著美化教師形象的作用。巧妙地種用衣著特點,有利於為自己樹好形象。
教師舉止處事規范
一、舉止穩重大方。教師是有知識、有修養的人,舉止輕浮、無禮、粗俗,不自尊、不自愛,都會損害教師形象。
二、舉止瀟灑自然。舉止不拘謹,不呆板,具有感染力。瀟灑不是嘩眾取寵,更不是假裝深沉。瀟灑的作風不是硬裝出來,而是個人內在修養的自然流露。
三、與人為善,態度親切。不論對待同事、領導、學生,教師都要持一種真誠、溫和的態度,表現出教師的寬宏胸懷。
四、在是非面前,要堅持真理。教師的與人為善並不等於充當好人。在是非面前不明確的教師,並不能真正獲得學生的依賴。
五、謙虛好學,有錯就改。教師應保持一種謙虛處事,不亢不卑的姿態,敢於肯定自己的優點,又能正視自己的缺點,給學生一種人格成熟美的印象。
六、不貪功名,潔身自好。教師不應同學生家長及學生結成一種利益關系,也不應為爭取虛名而組織學生弄虛作假,降低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
教師言語行為規范
一、語言要規范,教師要採用普通話教學。教師語言的規范首先要學會使用普通話的發音形式。
二、語詞要規范,盡量避免使用本地方言中的土語,以及一些較少使用的詞語。
三、語法要規范,盡量避免出現語詞搭配不當的語法錯誤。
四、語風要規范。教師各自都有自己的語言特點,個人特點要符合規范,講課時聲情並茂;表揚時熱情親切;批評時嚴肅而又不大吵大叫。
五、語言內容要規范。避免使用粗俗、不文明的語言。只有教師首先做語言文明的模範,才有資格去糾正學生中不文明和語言現象。
六、用詞要准確。教師在遣詞造句時應避免錯用或誤用。
七、語句要完整。在教學過程中,要盡量減少使用不完整的句子,使學生對教師所表達的意思理解不準確。
八、語義要明確。教師要避免使用意義含糊的詞語。
九、表達要簡潔干凈利落,少用一些多餘的字詞;減少表達和重復性,避免學生生厭或學舌。
十、言語要避免自相矛盾。教師對教學內容要有清晰的思路,在推理、論證時語言表達要嚴密,做到條理清楚,上下連貫,言之成理。
十一、言語要避免表達混亂。教師在講述每項內容時都需要使用許多詞語,哪些先講,哪些後講是有一定規律的。
『柒』 教師非言語行為和兒童權利有什麼關系
教師非語言行為指的是教師的神態,眼神,動作等跟兒童有著密切的關系。
『捌』 教師非言語行為對學生的影響占多少
教育學生時,老師除了有意識地用語言與學生交往,或傳授知識以外,另一種則是自覺或不自覺地以目光、表情、服飾、姿態等非語言行為與學生交往。
『玖』 幼兒教師寫言語行為監督話
如果你們乖乖的,老師就帶你們玩游戲😁
『拾』 試舉例分析教師的非言語行為能如何有效控制課堂紀律及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譬如課上有人開小差,你就可以假裝咳嗽,由於心虛,開小差的同學就收回遠走的「心」來注意聽講了,而這個小動作不會影響別的同學聽講;有同學在下面交頭接耳竊竊私語,你可以停下了要講的內容,瞟上他們幾眼,他們自然就會回來好好聽課了,這樣會起到警醒的作用,比點名批評的效果要好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