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教師如何育人

教師如何育人

發布時間: 2021-07-26 15:06:42

① 作為教師如何教書育人

一、對教育事業高度負責,樂於奉獻

教師要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增強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用感。要認識到,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綜合國力的競爭實質上是人才的競爭。

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陣地,是培養創新和創新人才的重要陣地;還要認識到,教育的發展,關系於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興衰。

教師從事的是光輝而神聖的事業,在推進社會進步和提高民族素質的偉大事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我們應該全身心地投入,不斷學習,不斷創新,與時俱進,銳意改革,更新教育觀念,為學生的持續發展、為社會發展而努力、自覺、主動工作。

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人們的道德觀念及價值取向發生深刻變化,商品經濟的一些負面效應沖擊著社會、波及到校園的時刻,仍要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獻身精神,甘於清貧,甘於寂寞,愛崗敬業,樂於奉獻。

五、通過教師自身形象塑造,為學生樹立榜樣

教書育人能否收到實效,要害在於教師能否在學生的心目中塑造好自身形象,真正起到為人師表的作用。教師要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崇高的威信,首先一點就是要具有淵博的知識和嚴謹的治學態度,要千方百計組織好教學,學生只有佩服你,才能尊重你,信服你。

主動接近你和求教你,才有教書育人的效果。還要關心熱愛學生,愛是人類的情感之一,情感就是人們對於客觀事物是否符合個人需要而產生的態度及情緒體驗,它在教育過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贊可夫說:「當教師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重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兒童。」羅素說:「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聰明,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發展。」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在實施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認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是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他們有正常的生理需要,渴望理解和尊重。教師要與學生平等相處,要尊重學生,因材施教,盡可能為學生創造和諧寬松的教育氣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平等、健康、主動的發展。

② 教師怎樣才能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教育,即教書育人。做為一名教師,怎樣才能做到既教書又育人呢?教書育人是一個整體,不能簡單地把兩者分開。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台,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巨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教師就像那默默奉獻的綠葉,時時刻刻襯托著鮮花的嬌艷。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隨著21世紀的到來,人類進入知識經濟新時代,教育成為優先發展的戰略要地。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的傳播者。在教學活動中,黨的教育方針能否貫徹,培養目標能否實現,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能否處於世界先進之列,教師起著主導作用。作為一名教師,要適應科技發展、教育發展,要擔負起教書育人的重任,必須首先加強自身的師德修養,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才能在課堂教學素質教育的前沿陣地上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的合格人才。通過師德師風培訓班的學習及先進模範人物事跡的啟迪,我認為,教師的思想道德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對教育事業高度負責,樂於奉獻。 教師要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增強實施素質教育的自覺性,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用感。要認識到,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綜合國力的競爭實質上是人才的競爭。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陣地,是培養創新和創新人才的重要陣地;還要認識到,教育的發展,關系於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興衰。教師從事的是光輝而神聖的事業,在推進社會進步和提高民族素質的偉大事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我們應該全身心地投入,不斷學習,不斷創新,與時俱進,銳意改革,更新教育觀念,為學生的持續發展、為社會發展而努力、自覺、主動工作。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人們的道德觀念及價值取向發生深刻變化,商品經濟的一些負面效應沖擊著社會、波及到校園的時刻,仍要有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的獻身精神,甘於清貧,甘於寂寞,愛崗敬業,樂於奉獻。 二、對真誠熱愛,平等相待。 在實施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認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是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他們有正常的生理需要,渴望理解和尊重。教師要與學生平等相處,要尊重學生,因材施教,盡可能為學生創造和諧寬松的教育氣氛,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平等、健康、主動的發展。 教師對學生的愛。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作出這樣精闢的論述:教育者最可貴的品質之一就是人性,對孩子的深沉的愛,兼有父母的親昵溫存和與睿智的嚴厲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那種愛。愛是教育的潤滑劑,師愛是理智與感情的統一,既體現在尊重學生上,更貫穿於對學生的嚴格要求;既表現在個別接觸中,更融化在集體教育中;既要愛優秀學生,更要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嚴,是一種更強烈的愛,是一種最大的尊重。如果說,師愛是育人的根本,那麼師嚴則是育才的保證。我國古代教育家始終提倡嚴教的,教不嚴,師之惰,嚴師出高徒,正是嚴格要求的真實與照。教師不但是學生學習上的良師,更是學生思想、生活中的益友。 三、對自己講究修養,以身作則。 作為教師,若想嚴於待生,必須嚴於律己,這是一切育才者不可缺少的職業品質。布魯納曾經說過:教師是教育過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徵意義的人物,是學生可以視為榜樣並拿來同自己作比較的人物。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他們一言一行南昌航院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質上、學識學風上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範,這樣才能真正為人師表。只會言傳,不會身教的老師不是一個合格的老師。把言傳和身教有機地結合起來,德以修己,教以導人。 四、針對新時期學生的特點啟迪學生心靈。 現在的學生究竟有哪些特點?這是教師在教書育人過程中要注重的問題。教書育人的指導思想一定要突出時代性,適應培養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人才。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多種渠道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採取適合於學生心理特點的措施加以誘導,使學生牢固樹立起正確的思想觀點,明確學習目的和任務。針對學生的特點多開展一些健康有益的課外活動,把學生吸引到正面來,寓教育於各種活動之中。如經常開展紀律法制教育,增強他們的紀律法制觀念,使他們懂得遵紀守法的道理。 五、通過教師自身形象塑造,為學生樹立榜樣。 教書育人能否收到實效,要害在於教師能否在學生的心目中塑造好自身形象,真正起到為人師表的作用。 1、要具有學高為師的業務素質。教師要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崇高的威信,首先一點就是要具有淵博的知識和嚴謹的治學態度,要千方百計組織好教學,學生只有佩服你,才能尊重你,信服你。主動接近你和求教你,才有教書育人的效果。 2、關心熱愛學生。愛是人類的情感之一,情感就是人們對於客觀事物是否符合個人需要而產生的態度及情緒體驗,它在教育過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贊可夫說:當教師的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重要的品質,就是熱愛兒童。羅素說: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聰明,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發展。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修養,立德為本。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形成了師德的有機整體,三方面缺一不可。作為老教師,今後,要更加愛崗敬業,進一步增強教師的使命感、責任感,樹立育人為本的思想,熱愛學生,言傳身教,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古今中外無數事例證明,育人單憑熱情和干勁是不夠的,還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為一名教師就要有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甘為人梯,像春蠶吐盡青絲,像蠟燭化成灰燼,把畢生獻給事業,獻給學生。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教師良好的思想品行將是教師最偉大人格力量的體現。 我們總會嚮往輝煌燦爛的明天,但明天是由每一個今天壘成,有嚮往有行動有堅持,方會使剎那變成永恆,使夢想變成現實。昨夜微霜初渡河,今晨秋風凋青發。每一項新的工作,對我來說都是一項挑戰,我告誡自己只要大膽去做,生命便會實實在在,只要放手去干,事業便會充滿陽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讓自己在充實中完善自我,在寧靜中儲積生命的動力。還是魏書生說得好:把自己平凡的工作當作宏偉的世界去研究,你就會發現無窮的樂趣。 教育,是無私奉獻的事業;教育,是愛的事業。 教師,是一個神聖的稱呼;師德,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一種精神體現,是一種深厚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培養,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師的自我修養!讓我們以良好的師德,共同撐起教育的藍天,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③ 如何發揮教師在育人中的作用

科任教師指的是專門上課卻未任該班班主任的教師。教育學生在思想上的健康成長,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內容,但是科任教師的作用同樣也是不可低估的。因為只有各科教師在教育上形成合力,才能更加有效的讓學生於在校期間獲得心智上的健康全面地發展。然而我們在工作中常常會陷入一個誤區,就是科任教師認為自己的職責是上課,不管教育;班主任認為管理班級是自己的事,科任教師的插手有點「礙手礙腳」,是多事。學校領導在考評一個班級的時候,也總是把工作業績壓在班主任的身上,而不去考慮科任教師。
其實,科任教師的育人作用是不容低估的。
那麼,究竟如何發揮科任老師的「育人作用」呢?
首先,科任教師應該端正自己的態度,改變一貫形成的只管教書不顧育人的錯誤認識。
有的學校劃分成年級組管理,這種管理體制促進了科任教師與班主任的交流,促進了對學生的教育與管理,容易形成立體構架的培養學生的空間。但在實際的工作中,很少有科任教師在教學之餘履行育人的義務。人們認為教育學生、做學生的工作促進後進生的轉化等工作是班主任的事,科任老師不好乾涉;還有的老師在自己的課堂上學生出現了問題便乾脆交給了班主任老師或者交到校長室,科任老師自己卻不管不問,只等著學生在班主任的開導下或校領導的工作下來向自己承認錯誤或道歉。上述做法,不能治本,對於科任老師都是不可取的。學生通常希望老師能關注自己,哪怕是在犯了一些錯誤之後,他也希望老師能及時指出、提出中肯的批評或能通過某種方式加以暗示。大凡那些釀成大錯的同學多半是因為最初犯一些小錯當時的老師沒有能夠及時給他糾正終而發展成為大錯。無論是班主任,還是普通的科任老師,學生通常尊重那些善待自己的老師,尊重那些對於學生有錯能夠踢出善意的批評意見的老師。相反,學生並不尊重那些對待學生有了過錯卻袖手旁觀的老師。每一個老師都絕不能在學生面前忽視自己的存在,要首先在認識上端正自己的態度,時刻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己任,不忘「育人」二字。陶行知先生說過:「捧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既然是「捧得一顆心來」,就是要無微不至的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引導學生健康成長,促進其身心的發展。
所以,科任老師應首先確立育人意識,並積極的履行育人義務,決不能遇到問題就推卸責任、轉移矛盾。
其次,注重塑造自身形象,為人師表,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科任老師上好課是最根本的職責。學生通常尊重那些課的確上的好的老師,通常不太尊重那些的確上不好課的老師。塑造形象、樹立威望,科任老師關鍵靠教學態度、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學生給予老師的最高評價是某某老師的課上的好。連課也上不好的老師,很難想像他在學生面前是如何站得穩的。
也有的老師喜歡「管管學生」,尤其是一些責任心強的老教師,他們從切實的關愛孩子成長的角度出發的。但有一些老師在「管」的時候學生不理睬不接受,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那多半是由於跟老師的教學能力一般有關。
教學能力強的老師提出的批評意見學生通常容易接受,因為這些老師在受到尊重的同時對於學生來說,也是權威意見的發出者,所說的話「肯定」是正確的。更有甚者,有的老師是被學生當作偶像來崇拜著的,「偶像」的 批評意見,學生能不接受嗎?(筆者無意於在此處鼓吹「偶像崇拜主義」)。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為人師表,其身端正,本來就是榜樣,就是規范。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自然會模仿老師的言行儀態。故而科任教師的自身形象是尤為重要的。
再次是履行「育人」義務時應考慮策略和方法。
由於科任老師的確不是班主任,所以在很多育人的工作方法上受到較大的限制,工作的力度就應有分寸,工作的場合就應所考慮。科任教師不能像班主任那樣,每時每刻的想著管理學生履行「育人」的義務,這樣就容易造成喧賓奪主的情形了;還要注意到適當的策略和方法。學生的心中也多有這樣的習慣性認識:在管理上只服從班主任,很少聽取其他老師的意見。如果科任老師的措施稍加嚴厲就會招致學生的反感,工作場合也應注意,不合適的場合不適宜「育人」。所以,隨意的「育人」,也是不科學的。
第四是要善於利用所教學科的特點巧妙的穿插「育人」的內容,以「隨風潛入夜」的方法起到「潤物細無聲」的功效。如語文課就可利用具有教育意義的文章開導學生,在美育、德育的陶冶下讓學生全面發展。針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可以發動學生展開討論,或者以作文的形式讓學生說說心裡話,還可以介紹一些有益於學生思想健康發展的書籍。在這樣的長期的潛移默化中,在「美」的氛圍里,學生自然會受到感染,其道德情操必然趨於高尚得一方發展。數學老師可以利用數學史上的某些名人故事來激發學生立志成才的決心和信心,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以數學的精確嚴謹來鍛煉學生的品質,以數學的妙趣橫生來培養學生的幽默感,等等。英語老師則可以介紹英美分土人情,利用英語會話、英語角等形式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進而培養其團隊合作的精神。
諸如此類的不一而足。各科任老師均可利用本學科特點挖掘育人方法,找到了開啟的鑰匙,自然就可以進入寶殿的大門。
第五是應保證科任教師的課堂上應有明確的規范來要求學生。
大部分學生上班主任的課較為老實、認真,一到上其他老師的課就變得活躍起來,思想上發生鬆懈的現象,導致在課堂紀律的遵守上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一般老師對於學生的細小過錯也通常是睜一眼閉一眼,如課堂上學生的坐姿不規范,學生呼呼大睡,遞紙條交談等「小活動」。課堂上對學生嚴格要求是促進其規范發展的重要方式,要求學生「要發言先舉手」、「站有站姿坐有坐姿」、「注意力集中」等從各個方面給學生一個規范,顯示自然而然的酒會形成的規范的習慣。一個好習慣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過程,所以,教師應反復的經常的提醒,讓學生不斷的出於規范的學習、生活中。
第六,科任教師在育人的過程中,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不可以取代班主任的位置。要不然,班主任會顯得很被動。出現一些不屬於自己問及的事情,要主動跟班主任打招呼,而不是自作主張的處理了之。即使班主任來不及親臨現場,事後也要將處理意見跟班主任通報,以供班主任參考。
要之,科任教師的育人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如果能夠充分合理發揮科任教師的育人作用,班級管理何愁不上新台階?

④ 教書育人應該怎麼

根據我國《憲法》《教育法》《教師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以及現行的一些基本規則,教師在處理師生關系時,要注意基本原則:
①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②要傳播科學知識。要有科學的精神,要對封建迷信、歪門邪道、不科學、反社會的那種東西劃清界線。
例如:宣揚不科學的東西,佩掛護身神物,避邪賜福,見廟燒香,遇(yù)神(shén)磕(kē)頭(tóu),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信則靈,不信則不靈」的東西,就一律不信。
③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
④為人師表,廉潔從教。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擺正人、財、物的關系。金錢是個好東西,有錢可以給我們更加美滿的生活。有錢可以得到尊重,有錢可以獲得尊嚴,有錢可以買到生命的延續,甚至有錢還可以……。
但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教師要廉潔從教,不能對學生巧取豪奪,這樣會影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看法和「靈魂工程師」的形象。
無償家教也應當只適用於因病、因事而落(là)課(kè)的學生補習功課。
⑤要遵守社會公德。教師在教書育人為人表率的同時,要遵守社會公德。道德規范最重要的是公德,社會公德的遵守與否,是教師的公共形象。
例如:在吃自助餐時,要做到「吃多少,盛多少。盛多少,吃多少。」有些人用餐時,只吃蛋清,扔掉蛋黃,所謂怕膽固醇提高,浪費食品。
要注意保持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
⑥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
要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要堅持三個面向: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要培養對國家、對社會能夠做出自己貢獻的未來接班人和建設者。
沒有素質教育,那將是空話。有知識不愛國,不行!空談愛國沒有知識,也不行!二者要結合。
⑦教師、學生和家長良性互動。教師要密切學生、家長和教師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要形成良性的互動關系。
溝通應該是雙向的。既要了解別人,更要被對方了解。要被對方了解和接受,就要了解人、尊重人。尊重人的前提是要了解他,沒有了解就沒有尊重。溝通應該是雙向的。
師生要互動。被認知後,會產生良性的反饋。學生會給(jǐ)予(yǔ)教師支持和鼓勵和幫助,在與學生的交流之中,也會獲得真知和灼見的。
⑧要關心集體。要有集體主義的思想,要有愛國主義精神。不要搞小團體主義,拉山頭、搞幫派。一不要搞個人獨裁,二不要將科學、民主制度庸俗化。

⑤ 作為新教師應如何去教書育人

作為一名新的教師而想要去教書育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學習的經驗,還有通過各種其他的途徑把知識傳播給學生就可以了,現在的老師有很多都沒有以前老師的責任感了,希望你能夠成為一名非常優秀的教師。

⑥ 如何育人

吉鵬鴿育人要懂得育人之道,在閱讀《做最好的老師》的第三四章的時候,發現李老師的育人之道是那麼得匠心獨具,與眾不同。 書中寫到「愛,既是教育的手段,又是教育的內容,教師要以愛來教育學生。」李鎮西老師在學生面前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並努力改進,用人格魅力征服學生。李老師目中有人,始終把對學生的培養塑造放在教學工作的首位。李老師滿懷愛心在學生心田耕耘,學生成長便成了享受,他為什麼能做到這些?怎樣才能做到最好、更好?……從李鎮西老師的手記里,我們可以得到許許多多的啟示。 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李老師說的好:「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如果我們承認教育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那麼教育過程便決不是一種技巧的施展,而應該充滿人情味……」作為教師,在學生的面前要保持著一份童心,用自己的童心喚醒孩子的童心,這樣才會走進孩子的世界,讓孩子感受你的愛。 我們可以看到李鎮西老師是這樣來講述育人之道的:他首先讓學生學會熱愛自己的祖國;接著他引導學生熱愛自己的家鄉,熱愛不一樣的自己;再接下來他教學生學會心中有他人;然後他讓孩子學會自信,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自豪感等等。從這些話里,我們可以發現所有問題都是從孩子的利益出發,為孩子著想,以這樣的角度去培養真正的人。「要培養真正的人!」這也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追求。所以,我們可以結合大家的教育實踐經驗總結性地理解為以下幾點:1、首先是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2、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品質;3、教會孩子學習;4、班級管理以學生為主體;5、做學生喜歡、敬佩的朋友。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孩子的工程說起來真是浩大而長遠,但具體做起來卻無不體現在瑣碎的一點一滴的小事當中。因此,育人講究育人之道,方可成為最好的老師。每一個做教育的人,必須靜下心來潛心研究這育人之道,才能培養出真正的人。

⑦ 教師如何做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

教書育人——
要堅持育人為本,立德樹人。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注重學思結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斷提高教育質量。嚴慈相濟,教學相長,誨人不倦。尊重學生個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拒絕學生的合理要求。不得從事影響教育教學工作的兼職。

為人師表——
要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淡泊名利,志存高遠。樹立優良學風教風,以高尚師德、人格魅力和學識風范教育感染學生。模範遵守社會公德,維護社會正義,引領社會風尚。言行雅正,舉止文明。自尊自律,清廉從教,以身作則。自覺抵制有損教師職業聲譽的行為。

⑧ 怎樣在工作中教書育人

要做好教書育人工作,最主要的是要正確處理好三對矛盾:

一是教書與育人的矛盾。就是說,教師既要認真傳授科學知識,又要注重思想教育,要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根據多年教學實踐的體會,我認為主要應把握這樣三點:第一,寓思想教育於傳授知識之中。我們所講授的知識中,一般都包括科學性因素和思想性因素兩個方面,要把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構成完美的統一。這里所說的思想性因素,應當包括理想信念、愛國主義、思想品德、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及科學的思想方法等方面的內容。教師要善於挖掘蘊藏在所授知識中深刻的思想性內容,並加以正確的提示和闡述,要運用自如,而不能牽強附會、生拉硬扯。第二,寓思想教育於各個教學環節之中。除了課堂講課之外,還有輔導答疑、考試考查、批改作業、課外活動等環節,我們都應當把它作為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機會和有力手段。學生在這些環節中,既能夠表現出他們掌握知識的深廣程度,又能夠表現出他們的立場、觀點和思想感情,還可以看出他們的智慧和才華,教師可以因勢利導、循循善誘,還可以啟迪他們獨立思想、勇於創新、樂於奉獻、敢於競爭的精神。教師對上述各個環節嚴肅認真的處理本身,就能給學生提供很好的示範,對培養學生的責任感、紀律性和職業道德都有很大的好處,具有強烈的感染力。第三,寓思想教育於師生的交往之中。師生關系除了表現在教學環節之外,更多的表現在師生平**的交往之中,以個別談心作為主要交往方式。通過談心,可以研究學生心理健康,交流思想觀點,增進師生感情。友好的交談,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相互信任,以誠相待,能夠收到課堂上難以得到的良好效果。學生可以視教師為良師益友,願把他們心中最為機密的事吐露給教師,求得教師的指導與幫助。有時學生可以提出各種知識性,哲理性很強的問題,要求教師給以解答,這就充分地說明了教書必然育人,育人需要知識的深刻道理。

二是愛護學生與嚴格要求的矛盾。學生是教師教育的對象,愛護學生就是正確處理教師職業關系中的主要矛盾,是實現教書育人目的的關鍵。教師對學生的愛護,最主要的是教給學生應有的科學知識和做人的道理。但是學生能夠把它接受下來並且轉化為自己的東西,需要經歷一個由不知到知、由不會到會的矛盾斗爭過程,因此要嚴格要求學生,通過嚴格要求,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愛護之情體現在嚴格要求之中,不嚴格就體現不出愛護,遷就縱容學生,等於誤人子弟。名曰愛之,實則害之。怎樣把愛護和嚴格統一起來呢?概括起來,要做到「熟」、「准」、「強」。所謂「熟」,就是親近學生,熟悉學生,掌握他們的家庭狀況、社會關系、優點長處、缺點弱點、愛好個性、思想特點等,做到心中有數。所謂「准」,就是要有明確的針對性,做到有的放矢。在講授知識時,掌握學生的知識基礎,弄清楚從哪裡作起點,最高要求應達到什麼程度;在思想教育過程中,明確從哪些方面進行。所謂「強」,就是教育性要強,所講授的知識必須是正確的、有用的、先進的;所進行的思想教育內容應當是有說服力、感染力、鼓舞力的。在當代學生的心理狀況,我認為要抓住這樣幾個方面:在理想信念教育中,要強調以強國富民,振興中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為奮斗目標,而不能只是為了謀求一個「飯碗」;在成才觀、價值觀教育中,要強調個人對社會的奉獻,而不能單純追求個人的待遇享受;在道德紀律中,要強調高標准、嚴要求,講究理想人格的完美形象,而不能滿足於低水平、得過且過;在個人生活方面,要強調崇尚高尚的、先進的品德,而不能追求低級趣味的、頹廢的東西。

三是言教與身教的矛盾。就是說,利用學生具有天然「向師性」的特點,教師在教書育人中,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於言教。身教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活生生的榜樣,使學生懂得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給學生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身教可以增強學生對教師所授知識的信念,加深學生對接受教育的感受,從而轉化為他們的本領和技能。正確處理言教與身教的矛盾,要認真把握三點:第一,言行一致,身體力行。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必須率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做的,教師帶頭不做。第二,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教師職業的特點就是以人格來培養人格,以靈魂來塑造靈魂,這就決定了教師的言行要有很強的典範性,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能力去影響、感染學生。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將貫穿於學生整個受教育過程的始終,甚至可以說影響學生的一生。作為教師要有一種為人師表的形象,以便讓學生鑒別和模仿。我們把它概括為這樣幾句話:堅持原則、作風正派;思想敏銳、品德高尚;治學嚴謹,謙虛好學;待人和氣、文明禮貌;儀表端莊、樸素大方。第三,嚴於律己,勇於自責。高明的教師也不可能事事通,精明的腦瓜也不可能樣樣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教師也會有缺點、失誤和不足之處。教師做錯了事,要敢於承認,善於改正。這樣不但不降低威信,反而會提高威信。教師知錯改錯,勇於自責,也能給學生以具體生動的教育,讓學生懂得事物具有雙重性以及錯誤一旦被認識和改正就可以轉化為正確的客觀真理。

熱點內容
師德師風的內容 發布:2025-09-02 17:21:54 瀏覽:531
永嘉教師考試 發布:2025-09-02 14:38:54 瀏覽:678
公眾微信怎麼申請 發布:2025-09-02 12:56:22 瀏覽:500
老師和家長溝通的語言 發布:2025-09-02 12:55:35 瀏覽:20
保定教師進修學校 發布:2025-09-02 07:26:44 瀏覽:743
性感班主任 發布:2025-09-02 05:14:58 瀏覽:611
高校師德總結 發布:2025-09-02 05:12:08 瀏覽:71
五年級教師家訪記錄 發布:2025-09-02 03:44:10 瀏覽:236
2008年考研數學二 發布:2025-09-02 01:20:54 瀏覽:430
不得不的英語 發布:2025-09-01 22:53:22 瀏覽: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