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漢武帝的老師

漢武帝的老師

發布時間: 2021-07-27 16:23:33

歷史上漢武帝的師傅是周亞夫嗎

漢武帝的老師是儒學的衛綰 黃老之學的汲黯 歷史有記載的

② 漢武帝的老師是誰

儒學的衛綰
黃老之學的汲黯

③ 漢武帝老師及黯簡歷

汲黯(?-前112年),西漢名臣。字長孺,濮陽(今河南濮陽)人。景帝時因為父親的原因任太子洗馬。武帝初為謁者,後來出京做官為東海太守,有政績。被召為主爵都尉,列於九卿。汲黯為人耿直,好直諫廷諍,武帝稱為「社稷之臣」。主張與匈奴和親。後犯小罪免官,居田園數年,召拜淮陽太守,卒於任上。

④ 漢武帝與衛青是什麼關系 漢武帝的老師是誰

第一層關系是君臣,第二層關系是姐夫與小舅子,漢武帝的皇後衛子夫是衛青的姐姐.漢武帝是皇帝,衛青是大將軍,漢武帝對衛青寄予很高的期望。

⑤ 劉徹的老師是儒生,這與他後來獨尊儒術有聯系嗎

這跟後來劉徹推崇獨尊儒術是有一定聯系的,在當時前期秦始皇的焚書坑儒,致使儒家學派衰落,統治階級開始大興實行思想專政,這也讓當時的各大思想家們苦不堪言,最終不滿秦朝專制,開始了反抗,這個時候儒家思想站了出來起到了一個引導作用。而到了漢武帝劉徹繼位的時候,儒學已經發展到了繁榮階段。

三、為開疆拓土打好理論基礎

匈奴的侵犯,邊疆少數民族的動盪,這些都是漢武帝所要面對的問題,而官僚貴族對普通百姓的壓迫剝削,各階級矛盾也更加厲害,大臣們的觀點不一致,都在動搖著國家的穩定,劉徹清楚而只有政治穩定,內部和平了才可能去開拓疆土。正是因為他抓住了這關鍵點,懂的必須採取措施來鞏固封建君主專制中央集權,但是現在傳統的思想跟道家思想很難去實現他的雄才偉略,知道了打好一個堅實的思想基礎是必要條件,而儒家思想正好可以幫助漢武帝很好的穩固政權,所以這也就有了後面的劉徹推行獨尊儒術。

儒學的發展不僅僅是一個人就可以的,劉徹的老師作為儒生就很好的把儒家思想傳授了出去,讓他在劉徹這里經過沉澱打磨,最後應時而生,為漢朝的大一統提供了思想理論,但這也就阻止了其他思想的發展。

⑥ 關於漢武帝的重臣介紹

他在位的時候有13個丞相,只有四個算是善終 一個是他老師衛綰 老滑頭 景帝問他儒道區別,他說不知道,他不讀老子 結果推出個轅固差點讓野豬咬死 漢武帝早期要和他奶奶對著干 搞儒家 對儒家來說是好事,但對漢武帝身邊的儒家來說就是壞事 他奶奶不高興 漢武帝了不起就是被換,還沒有性命之虞 他身邊那票人就死定了 所以衛綰在早期是能躲就躲,能避就避 盡量不做事情(和電視不一樣),基本上還是在按無為的方針辦事 漢武帝就看他不爽了(怎麼老師給自己拖後腿) 衛綰一聽見風聲不對就說病了(也不知真假)借機先遁 辭官回鄉了(勉強算得善終吧) 第二個是平棘侯薛澤,沒名氣吧,就是沒名氣才活下來的 本來在田蚡死後,武帝本打算接著就讓安國做丞相的 可是在這個時候安國不爭氣摔傷了腳(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 所以讓薛澤揀了個便宜 漢武帝的便宜有那麼好占? 一個事情沒辦好或者哪天惹到武帝不高興輕則斬首,重則族誅 薛澤在位的時候屁事都不敢做 幾年之後也就下了 終於落個善終 還有一個是公孫弘 第一次招賢出來的 用了幾年就回鄉 第二次招賢能得了第一 又因為長得帥 逐步在薛澤之後當了丞相 那時候都74了 這個人偽裝得很好 上恭下謙 雖然廣招門客 但本人卻極其簡朴(因為這點,當時有名的大直人汲黯經常說他虛偽。位列三公還蓋布被,的確有點邀買人心的感覺) 不過6年後,他80歲時死在相位上,也算善終 最後一個善終的丞相就是石慶 這個人在電視里就有提到 謹慎得不能再謹慎了 景帝問他天子輿架就幾匹馬 他一個一個指著數了三遍才說有6匹 …… 他做丞相和薛澤差不多,尤有更甚 看見漢武帝打仗打得國庫都空了 怕出什麼事牽涉到自己頭上 就想辭職 明顯他沒有衛綰那麼會講話 武帝不準 於是又戰戰兢兢做了幾年 最後善終也算保命有道了 田蚡雖然也是在相位上病死的 但絕對算不得善終 黃河改道的事情 因為田蚡的緣故禍害了十幾個縣這件事武帝雖然並沒怪到他身上 但他在死了之後恐怕丞相也不會換得那麼勤 若是他有幸活到淮南王劉安謀反敗亡那時 特別是武帝得知他曾經收過劉安的錢之後 親口說要把他族誅 死得早也成了好事…… 13個丞相,善終4個,其中衛綰也不知道算不算 1個死得早逃過一劫 被殺的3個,多伴族誅 自殺的3個 一個許昌,在竇太後死後立馬就被下課,雖然沒死,不過還有個罪名。估計受了些折磨。他的下課和衛綰是兩個概念 一個田千秋,運氣好,是在武帝末期,而且熬到了武帝比他先死。躲過一劫~而且上書建議停察巫蠱也正是時候,算是功德一件了。而且武帝後期,集權基本完成,丞相也只是一個虛設的建議官員而已,少了實權,也少了猜忌。 其他武帝在位時的重臣 自殺的不少 像張湯(既忠且廉,因為被誣告,連反駁都不敢,連忙自殺了。遺疏上奏才說自己是被冤枉的……武帝似乎不是一點半點的嗜殺) 在巫蠱亂時,御史大夫暴勝之就因為按律法沒有抓司田仁(就是放太子劉據跑了那個),准備是打算奏請之後再作打算(因為2000石的官員抓放要先請示皇帝),結果被武帝罵了兩句,惶恐自盡(或許是害怕族誅)…… 在漢武帝身邊的重臣真是刀口上混飯吃。不是每一個都像汲黯那樣,無數次直言於朝堂還可以善終的。即使他們沒有把柄給漢武帝抓,只要惹到一個不高興,說不定一家都完了。 關於在漢武帝身邊做重臣,有一個態度很值得一看 就是公孫賀 在公孫賀聽說漢武帝封他做丞相的時候還當時就嚇得跪在漢武帝面前哭了起來,推辭不做。不過沒成功,一出宮門就連聲嘆氣,說腦袋這下懸了。後來牽涉巫蠱(多半是被陷害,諒他沒那個膽子),落個族誅(還留下句成語叫罄竹難書)…… 或許能在漢武帝手下幹得長的 只有五代十國那個歷五朝奉十帝的奇人馮道了 歷史把秦皇漢武並稱還真有點貼切 好多始皇帝的思想都被武帝發揚了 比如法治 秦時阻力那麼大 漢武帝給法治外面套了個儒家的殼子就解決了 比如開疆闢土 秦統一以後開始擴張 後來逐漸丟了 但漢武帝又慢慢打了回來 而且還新增加不少,一輩子就喜歡干這事 再比如世人所謂的嗜殺(個人以為始皇帝不嗜殺,不過這里取大眾觀點) 非要扯到始皇帝 那就焚書坑儒吧 焚書牽連的人估計比不上巫蠱之亂的多 坑儒……460多個 至於功臣,似乎沒殺過 漢武帝厲害啊~ 尤有過之 這些那些且不說了 對身邊的近臣重臣,他有一句話很直白「不殺何施」

⑦ 漢景帝的老師晁錯,一輩子忠心耿耿為漢朝,為何卻被腰斬

晁錯(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54年),漢族,潁川(今河南禹州)人,西漢政治家、文學家。

作為漢景帝劉啟的老師,晁錯一輩子為漢朝忠心耿耿,但結局為何是被腰斬於東市?今天筆者來與大家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一。 一輩子忠心耿耿為漢朝從漢文帝開始,晁錯就為漢朝建言獻策。

晁錯非常贊揚"高皇帝不用同姓為親"的政策,堅決主張"削藩",他在《削藩策》中,犀利而剛硬地說道:"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之,其反遲,禍大"。

晁錯的削藩主張是對賈誼"眾建諸侯而少其力"思想的繼承,然而其態度比賈誼更堅決。同時,晁錯不只是一個政論家,更是一位政治實踐家。晁錯不僅有削藩的言論,而且參與了削藩的行動。 在晁錯的策劃下,漢景帝實施了"削吳會稽、豫章郡"。

總之,晁錯一輩子對漢文帝、漢景帝忠心耿耿,提出並實踐了許多有利於漢朝國計民生的建議與措施。不僅鞏固了大漢王朝的統治地位,也為老百姓謀取了不少的利益,為漢朝未來強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 發生"七國之亂",被腰斬東市

上文說過,漢景帝接受晁錯《削藩策》的主張,並具體採取了削藩行動。他發布詔令:削奪趙王的常山郡、膠西王的六個縣、楚王的東海郡和薛郡、吳王的豫章郡和會稽郡。晁錯接著還更改了法令三十條,這些行為引起了各諸侯的強烈反對,讓他們開始憎恨晁錯。

漢景帝發布削藩令十多天後,就發生了"吳楚七國之亂"。叛軍們打出的口號是"誅晁錯,清君側!"。景帝急忙向晁錯徵求平亂建議,晁錯此時出了個昏招:"皇上你應該御駕親征,讓我來留守京城。"(居然把皇帝推到了危險境地)

就在這時,大臣竇嬰聽到叛亂消息後匆忙入宮,請求景帝召見曾在吳國擔任過丞相的袁盎。這袁盎一直與晁錯就有矛盾,當景帝問他平亂之策時,他要求景帝屏退旁人(當時晁錯還在場),向景帝別有用心地說:"吳楚叛亂目的在於殺晁錯,恢復原來封地;只要斬晁錯,派使者宣布赦免七國,恢復被削奪的封地,就可以消除叛亂,兵不血刃。"

景帝沉默良久後,決定採納此建議犧牲晁錯以換取諸侯退兵。

袁盎向景帝獻策十多天後,丞相陶青、中尉陳嘉、廷尉張歐聯名上書,彈劾晁錯,還提議將晁錯滿門抄斬。景帝批准了這道奏章,並派中尉到晁錯家,下詔騙晁錯上朝議事。此時晁錯還毫不知情。當皇家車馬經過長安東市,中尉停車,向晁錯宣讀了詔書,可憐的晁錯當時還穿著朝服就被腰斬了。

三。 晁錯悲劇的原因分析

1. 晁錯個人的性格有缺陷,他確實是個事業型強人,但只顧兢兢業業幹事,不知道處人與世的方法(父親勸他不聽,無奈服毒自殺)。造成他的人際關系很差,他只對皇上忠誠,卻目中無人,朝中沒有一個知己朋友。如漢景帝的親信大臣陶青、陳嘉、張歐等都與他有隔閡,特別是與袁盎結下了世仇,所以關鍵時刻不僅沒有人幫助他說話,反而對他落井下石,乘機鼓動皇帝除掉異己。而且當皇帝徵求他平亂方法時,竟然把皇上推到了前線,自己退縮在後,這就是找死啊。

2.那麼漢景帝為什麼就聽信袁盎與諸大臣的話,輕易批准了腰斬自己老師晁錯的奏摺呢?

因為當時叛軍打著的是"誅晁錯,清君側"旗號起兵的,許多不明真相的民眾以為朝廷里真的出了小人,君王被奸人所挾持,急等著各路諸侯進京勤王,因此他們自然積極支持諸侯王的"義舉"。然而如果漢景帝殺掉晁錯,叛軍就師出無名,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所以漢景帝在選擇犧牲掉晁錯後,換來的是天下的人心,對他而言顯然是非常劃算的事情。後來"七國之亂"在短短三個月時間內就被平定,晁錯之死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就是說他成為了這場政治斗爭的犧牲品。

晁錯的悲劇警示我們:為人處世一定要考慮周全,不能只顧埋頭做事,不注意處理好同事、朋友的關系,否則寸步難行,甚至會帶來不幸。

⑧ 漢武帝送別恩師衛綰所寫的信

那一封信應該只是虛構出來的
在信中有「宮中熙熙,皆為利來;宮中攘攘,皆為利往」一句,是從「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史記 貨殖列傳》)演化而來的。

在整個《漢武大帝》影片中,有許多改編情節存在。
比如:漢武帝接見匈奴使節時讓侍衛代替,自己穿著侍衛衣服旁觀。然後派人去詢問匈奴使節的看法。
這一段是歷史上曹操的事情。

⑨ 漢朝大帝劉徹在登基以前(兒時)他的老師是如何要求他的又要讓他熟讀什麼典籍!還有劉徹小時候的作息時間

漢武帝幼年時期,是漢景帝和竇太後執政。當時朝廷普遍遵循的是道家思想,竇太後更是道家思想忠實的信徒。所以年幼的漢武帝學習的只能是以《道德經》為主的道家經典,也學習一些《離騷》《七發》等文學作品。

⑩ 不顧群臣反對,漢武帝劉徹為何執意為老師弔孝送葬

漢武帝劉徹之所以被稱為漢武帝是因為在為期間征戰四方,將周邊的不安定國家全部都打服了,後人遂稱劉徹為漢武帝,一般這種人物都是比較冷血的,但是漢武帝在其老師死去的時候不顧群臣的反對,也要為自己非親非故的老師弔孝送葬。這里應該有兩種原因。

最後漢武帝給自己老師弔孝的事情其實影響力是非常大的,這也是群臣反對的原因,這樣有損於龍顏,但是漢武帝堅持如此這也是他英明之處,收獲了民心,自己也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

熱點內容
2017年四川數學卷 發布:2025-05-18 00:16:14 瀏覽:719
中國社會科學院暑期 發布:2025-05-17 23:31:35 瀏覽:687
簡單廣場舞教學 發布:2025-05-17 20:37:48 瀏覽:13
二級學科博士點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125
永興教師招聘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664
高中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 發布:2025-05-17 16:29:17 瀏覽:52
小學教師的條件 發布:2025-05-17 16:21:01 瀏覽:419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題庫 發布:2025-05-17 16:14:16 瀏覽:819
夏威夷群島地理位置 發布:2025-05-17 16:10:46 瀏覽:949
奴隸老師漫畫全集 發布:2025-05-17 16:01:34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