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教師教育書籍

教師教育書籍

發布時間: 2021-07-27 20:52:31

教育教學類的書籍和雜志有哪些

一、《窗邊的小豆豆》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作家、主持人黑柳徹子創作的兒童文學作品,首次出版於1981年。

這本書講述了作者上小學時的一段真實的故事:小豆豆(作者)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巴學園。在小林校長的愛護和引導下,一般人眼裡「怪怪」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巴學園里親切、隨和的教學方式使這里的孩子們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時光。

二、《陶行知文集》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博大而豐富的,本書主要收錄的是其與學前教育有關的思想和實踐,包括三大部分的內容:理論篇、詩歌篇和實踐篇。

其中理論篇收錄的主要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論、創造教育理論、幼稚教育理論(包括其教師觀、兒童觀)。詩歌篇收錄了陶行知的與教育有關的兒歌,這些兒歌短小但意蘊深刻。實踐篇收錄的主要是其學生戴自俺和孫銘勛的相關記述。

三、《英才是怎樣造就的》

《英才是怎樣造就的》是2006年11月1日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金戰、隋永雙。該書是一本教導孩子兼得高分高能,成為英才的教育類書籍。


四、《教育心理學》

《教育心理學》是教師教育類課程中的一門必修課程,本書為師范類學生提供必要的理論基礎知識和實用策略,使師范類學生明確個體心理發展規律,並在遵循個體身心發展規律及其條件的基礎上掌握教師教育技能,為未來教學實踐打好基礎。

五、《中國教育教學雜志》

《中國教育教學雜志》為中國教育教學研究會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教育類學術期刊。於1995年創刊,分別由我國較著名的教育界和學術界的資深專家、知名學者執編,審稿嚴慎,因而期刊具有較高的實用性、指導性和權威性,並於2000年10月被定為中國教育教學研究會核心期刊。

本刊所設欄目有:課題研究、教育理論研究、教學方法研究、教學管理、教海探新、素質教育、師范教育、教師教育、國外教育、熱點冷談、學校管理、論壇集萃、優秀教案、班主任工作等欄目。

⑵ 關於教師的書籍

小學語文教師必看的書有:
一、教育名著
1.《陶行知文集》陶行知,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
2.《新教育之夢》(朱永新)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版
3.《蘇霍姆林斯基選集》[蘇]蘇霍姆林斯基 著 譯者:蔡汀 王義高祖晶 主編,科學出版社出版。2001年8月
4.《終身教育引論》[法]保羅·郎格朗《終身教育引論》,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出版,1985年版[教育管理專業必讀書目]
5.《明日之學校》(杜威著,趙祥麟、王承緒編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年1月第一版)
6.《民主主義與教育》(寫於1916),[美]杜威,王承緒 譯,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第1版
7.《教育和美好的生活》楊漢麟譯,作者:(英)伯特蘭·羅素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1年6月
6.《愛彌爾》[法]盧梭,李平漚譯,商務印書館, 1978年版
9.《教育過程》(美國,布魯納)邵瑞珍譯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年2月
10.《教育過程最優化》[蘇]巴班斯基 吳文侃等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01
11.《課堂中的皮格馬利翁——教師期望與學生智力的發展》[美國]羅森塔爾、雅各布森著,唐曉傑、崔允潡譯,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3.
12.《學習,別聽學校的》(德國,菲拉·費·畢爾肯比爾著,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註:此書為德國中小學教師必讀書)
13.《和老師的談話》(贊科夫)[蘇]JI.B.贊科夫著 杜殿坤 譯,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14.《多元智能》 [美國]加德納 著,沈致隆譯,新華出版社出版
15.《教育詩》[蘇]柯著磊然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三七作家,專門在 2003-02-13的《南方周末》上推薦此書)
16.《大教育論》1957年,[捷克]誇美紐斯,人民教育出版社加以修改,用《大教學論》的書名重新出版。影響歷史進程的一百本(社會科學類)
17.《普通教育學》[德]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教育學講授綱要》,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18.《教育論》(英)斯賓塞《教育論》HerbertSpencer1820--1903),19世紀下半期英國功利主義哲學家,社會學家和教育家。胡毅譯,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
19.《教育漫話》(漢譯世界教育名著叢書) [英] 約翰·洛克 著/ 徐誠 、揚漢麟 譯/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年:1999
20. 《人的教育》,福祿倍爾(福祿倍爾:幼兒教育之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21.《審美教育書簡》,席勒著,范大燦譯,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年版。

二、理論視野
22.《葉聖陶教育文集》葉聖陶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獲得國家圖書獎
23.《陳鶴琴教育論著選》,呂靜等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4.《愛心與教育》1999年,李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一書出版,這本書同時獲得中共中央宣傳部「五個一工程」大獎、冰心圖書大獎和中國教育學會「東方杯」科研成果一等獎。李鎮西著,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
25.《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與明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1972,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26.《別國的學校和我們的學校》;(英)埃德蒙·金著,王承緒等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7.《中國教育思想史》郭齊家,教育科學出版社,1987.6[專著《中國教育思想史》曾先後在大陸和台灣出版,獲全國第一屆優秀教育圖書一等獎及全國首屆優秀教育理論著作優秀獎,以後又被外文出版社譯成英文。
28.《教育基礎》(江蘇教育出版社)
29.《教育心理學》
30.《兒童發展》(江蘇教育出版社)[美]勞拉·E·貝克著,2002年12月

三、教改實踐
31.《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10月
32.《當前中小學教育改革中的六大焦點問題》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33.《教育中國——50名流素質教育訪談》夏欣著,光明日報出版社,2002年7月
34.《素質教育學習提要》(教育部編寫)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2001年
35.《當代教育學》(修訂版)袁振國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36.《教育理想與信念》(肖川)嶽麓書社出版2002年6月
《我的教學生涯》,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斯霞著(1910-?))江蘇教育出版社,1985年
37.《我的教學生涯》,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年,(斯霞著(1910-?))江蘇教育
38.《李吉林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情境教育》(李吉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
39.《向孩子學習》主編:孫雲曉;副主編:康麗穎。晨光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本書榮獲共青團中央第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作品(圖書)獎。
40.《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葉瀾主編,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
41.《創造性思維與教學》《創造性思維與教學》陳龍安(台灣)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99年版
42.《討論式教學法:實現民主課堂的方法與技巧》2002年1月(美國)布魯克菲爾德 普瑞斯基爾 著 羅靜 褚保堂 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出版
43.《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加]馬克斯·范梅南著,李樹英譯,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44.《走出教育改革的誤區》藤田英典[日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5.《中外教育小說選》(已經編寫好)
46.《中外教育散文選》

四、教育人物
47.《孔子評傳》匡亞明著,南京大學出版社,1990.12出版,此書獲得中國圖書獎
48.《中國教育家評傳》沈灌群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1989年全國優秀教育理論著作獎;1995年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教育類碩士必讀教材)
49.《中國著名特級教師思想錄》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7月,獲1997年國家優秀圖書獎
50.《中國著名校長辦學思想錄》江蘇教育出版社朱永新博士(市長)主編
51.《中國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錄》朱永新主編,江蘇教育出版社
52.《教育的奇跡》(主編朱永新)
53.《窗邊的小豆豆》南海出版公司,黑柳徹子[日本]2003年8月
54.《仁愛一生: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特里薩修女傳》屈雅君、劉鐵英編譯,珠海出版社,2002年7月

增補:
1.《教育科學與兒童心理學》,皮亞傑著,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傅統先譯。
2.《為了21世紀的教育——問題與發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寫,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
3.的教育科學圖書
4.《國際教育新理念》 2001年10月。由顧明遠和孟繁華主編的一書,海南出版社出版了。
5.《我的教育思想》(於光遠)蘇州大學出版社,2000年6月
6.《21世紀中國教育向何處去》蔡克勇著 1999年10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7.《當代世界教育改革》徐輝、徐仲林撰寫 1997年1月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8.《教室的革命——語文主題活動新探索》(浙江教育出版社褚樹榮老師主編)2002年9月
9.《現代課程論》(鍾啟泉)、《現代課程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初版/1998年第五次印刷,台灣五南圖書出版公1991年繁體字版)
10.《德育新論》(江蘇教育出版社)(魯潔譯)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10月第一版

⑶ 教育類的書籍適合教師讀的書籍

適合老師看的教育書籍
1、《給教師的建議》

推薦理由: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B·A·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為了解決中小學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他專為中小學教師寫了一本《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

書中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文字深入淺出,通順流暢,值得教育行業者學習和借鑒。

2、《論我們教育機構的未來》

推薦理由:弗里德里希·尼采,19世紀後期最偉大的哲學家,獨自一人在歐洲文化中游盪。他與傳統辯駁,同時也成為傳統的一部分。1889年,尼採在都靈的街頭,看到了一匹被馬夫虐待的馬。在那個瞬間,他心生悲憫,抱住了馬的脖子。這件事導致他精神分裂,失去了理智。

3、《兒童的人格教育》

推薦理由:健全的人格,是孩子一生發展的基礎。本書的作者阿德勒——弗洛伊德的弟子認為,兒童教育的根本,是人格教育。他在書里還說到了問題兒童的產生原因和矯正方法,這些都是他基於自己的治療實踐整理出來的。

4、《如何學習》

推薦理由:本書匯集了神經科學、腦科學和認知心理學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從大腦的學習機制講起,一路探尋記憶的真相、環境的影響、靈感和頓悟的產生以及潛意識的奧秘,提煉出了一套顛覆常識的高效學習方法,告訴你何時學、在哪學、怎麼學才能有效、輕松、不費力。

5、《翻轉式學習》

推薦理由:本書由兩位作者完成,一位是拉塞爾·阿克夫,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管理學榮譽教授,在咨詢、教育領域有很大的成就。另一作者是丹尼爾·格林伯格,除了在教育學領域有很高的地位,還從1968年開始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創辦了瑟谷學校,實踐「翻轉式學習」的教育理念。

2一生必讀的經典書籍有哪些
1、《平凡的世界》

作者:路遙

平凡的世界這本書通過一個小家族的生活歷史,濃縮出當時的社會環境。整本書分為上中下三部,平凡的社會底層的人物,歷經的磨難終究還是沒能改變自身的命運。

2、《活著》

作者:余華

活著講述的是一個富家子弟變成貧農之後,在那個只想活下去的環境中,身邊至親的人一個接一個的去世離開了他,他無力改變現狀,最後只剩下他一個人在那世道艱難的環境中緩慢的活著。

3、《基督山伯爵》

作者:大仲馬

基督山伯爵這本書分為上下兩部,講述的是一個男人無辜受到牢獄之災,離開監獄之後搖身一變成為一個富豪,從此走上了一條有仇報仇的日子,作者對於其人物刻畫十分鮮明。

4、《圍城》

這句話想必大家都聽過,「婚姻是一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這便是出自《圍城》的一句經典的話。《圍城》里除了為我們描述了「婚姻之城」之外,其實還隱藏著「事業之城」和「自我之城」,這三座城加在一起才構成了《圍城》的主旨。城內城外,讀懂婚姻,讀懂人生,讀懂生活。這才是《圍城》真正的主旨。

5、《百年孤獨》

《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像世界,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

⑷ 教育類書籍推薦 教師

教師的教學是育人,是教會學生學,這就只能靠智慧;而僅僅靠「苦幹」對他的學生未必有什麼啟發。因此,今天小美向各位尊敬的老師推薦15本書,希望老師們能傳道、授業、解惑,為祖國的明天培育真正的棟梁之才。

1、《書都不會讀,你還想成功》

這本書不是純理論的書,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它有生動而吸引人的故事情節,可以讓老師在休息之餘輕松閱讀;另一方面它又是一本實戰性的指導書,我們可以邊讀邊按書中指導去做,一個月的時間,足可以讓你養成初步的閱讀習慣,品嘗到閱讀的甘甜;而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想讓學生愛上閱讀,最有效的方法是我們教師都愛閱讀,認真讀完這本書,你就是一年讀不了365本書,你也會是愛讀書的教師。

這本書也可以推薦給「對讀書不感興趣的人」,它可以讓你養成讀書的習慣;可以推薦給「沒時間讀書的人」,它告訴你我們不是沒時間讀書,而是沒有找到正確的讀書方法;還可以推薦給「不知道讀什麼書的人」,它幫你規劃先讀什麼,後讀什麼,明確你讀每一類書將有什麼收獲。

2、《讀懂孩子——學生心理學手冊》

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種莊稼,需要了解莊稼的習性;教育孩子,也需要了解孩子成長的特點和規律。本書的作者奧貝爾既是一位心理學家,又是一位教師,在充分理解教師和家長在育兒過程中各種困惑的基礎上,向大家推薦了三個非常重要的心理學理論:依賴、無意識和沖動。因為出生之後身心依然處於繼續發育的過程中,所以要依賴成人和環境;在嬰幼兒時期的各種感受和經歷,都會成為孩子成長的「無意識」,影響其一生的生活;而沖動是孩子的「內在發動機」,激勵著孩子不斷去探索和實踐,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和各種需求。

依據上述三個心理學理論,奧貝爾從孩子上學初期經常遇到的各種問題等角度,詳細分析了學生的心理狀態在教學當中發揮的作用,周邊環境是如何影響到學生的心理等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心理學層面的基礎問題。本書的語言淺顯易懂,教師教育教學中的很多困惑,都可以從中得到答案。

3、《文章選讀》

人的閑暇時間畢竟有限,故讀書要取法乎上。最理想的狀態是用較少的時間讀一流的文章,涵泳浸潤讀好文,獲得最大的收益。北京大學葉朗教授的《文章選讀》就是這樣一本好書。

一本好的選本,反映選編者的眼光、胸襟和境界。《文章選讀》選文76篇,選文和點評不拘一格。楊振寧先生讀了這本《文章選讀》後給葉朗先生寫信說:「我覺得你們的選編原則極好。」楊先生這「極好」的評價,即是對葉朗先生選編讀本的最大褒獎。

一個教師讀書的厚度,決定了他站在講台上的高度。我一直認為教師的閱讀不能僅僅讀教育著作,應該多讀一些「打底子」的文學作品。葉朗的《文章選讀》,是適合中小學教師認真品讀的一本比較理想的好文章選本。

4、《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

這本書記述了作者晚年與一個班的31名學生五年來朝夕相處的日常生活和教育故事,分為「快樂學校」和「兒童時代」兩部分,共計41篇短文。作者用他全部的身心來愛著他的孩子們,書中詩一樣的語言,使人如沐春風;詩一樣的教育生活,使人心馳神往;詩一樣的心靈,使人感受到教育工作的神聖、愉悅與寧靜。

作者對教育本質問題的一系列探索與追問,形成了鮮明的觀點:「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時期,它不是為未來生活做准備,而是真正的、不可再現的、光彩奪目的一種生活。」作者以滿腔熱情發出了「要還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的呼聲,這呼聲,直到今天依然是那樣振聾發聵。

用愛來傾聽每一個孩子的心聲,用愛來啟迪孩子們去發現美、學會愛,這便是教育的智慧。

5、《聽程紅兵老師說課評課》

這本書可謂是解決當下課堂問題的「及時雨」。作者圍繞說課和評課兩個方面,針對一個好的課堂如何研磨與運行,以及如何激發課堂中的師生智慧,分析課堂模式,研究課堂標准,探討課堂的共性和個性,並通過援引大量的觀課和評課的具體案例,向我們呈現了一個好的課堂、一個智慧的課堂應該有的樣子,一個有責任的教師、一個有良知的教育人應有的姿態和在課堂上應有的識見和作為。

作為校長的程紅兵之所以能把課堂認識得這么透徹,是因為他身居「高位」,卻更願意把自己看成一個語文教師,而且心裡始終裝著學生、裝著課堂,對課堂永遠保持著一種敬畏、一種熱忱。

6、《大學新語》

這本書讀起來不像輕松讀物,其中很多內容是以作者多年研究中積累的數據和分析為支撐,一些論述也並非適合所有學校。但是他對於在急劇變化的當代中國大學里存在的問題表現出深深憂慮,體現出人文學者的憂患意識,將讀者慢慢帶入一種沉靜思考的狀態,和作者產生精神上的交流。

在本書中,我們不僅看到了作者的憂慮和批評,更看到了作為一位人文學者的希望和信心:「教育收效很慢,急不得,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是也。另外,因相信『只要耕耘,必有收獲』,即便身陷泥淖,眼前一片霧霾,也都對未來保有某種信心。」

7、《兒童閱讀的世界》

《兒童閱讀的世界》作為國內第一部系統闡釋兒童閱讀的著作,全面回答了與閱讀相關的三個核心問題:

(1).什麼是閱讀?

(2).兒童是如何學會閱讀的?有哪些因素影響兒童學習閱讀的過程?兒童學習閱讀的基本規律是什麼?

(3).閱讀怎樣教才更為有效?孩子的閱讀能力又應該如何評價?

如果說當下的閱讀教育現狀就是一種「無方向、無定法、無評價體系」的「霧霾天」,這套《兒童閱讀的世界》則正是我們期待的治理之本,希望它能穿破層層「霧霾」,讓語言學科的閱讀教學更科學、更高效,真正能夠幫助語言學科的閱讀教學突破瓶頸和難點,提高教學質量。

8、《教育的使命——一位美國名師的課堂反思》

本書作者在長期觀察一個叫艾米莉的孩子的基礎上發現了孩子問題所在,他猜測這孩子是這樣想的「老師想讓我做一件事情。我根本不知道讓我做什麼,也不知道為什麼讓我做。不過我還是做點兒什麼吧,這樣他們就會放過我。」

作者認為,要想讓學生熱愛學習,培養學習能力,「唯一的改變」是「使學校和教室依照每一個學生的方式」發展他的潛力,追求他們的興趣」,讓「每個小孩子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參與的項目」。一個教師的教學水平固然重要,但對學生的關注度和知曉度相對於他的教學水平來講,更為重要。

9、《教育方法學》

佐藤學的《教育方法學》是基於教學實踐的理論,是指導課堂教學實踐的學問,落實到課堂教學實踐,我認為最能體現佐藤學教育方法學的教學行為就是「聽」與「做」。

佐藤學所主張的「聽」,不是單方面的被動聽取,而是通過「聽」促進思維的開放,產生新的想法,繼而分享出刺激學生們形成更多更新穎的想法,生生學習共同體便通過「聽」的行為而形成。

佐藤學的《教育方法學》是一本細致診斷學校各種「病症」並探索解決方略的著作,我們既可以移用它的研究結果來解決自己教學中的問題,也可以借鑒此書的研究方法來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

10、《世界小史》

幾乎所有閱讀此書的人,都無法忘記它的開頭與結尾,貢布里希的「妙手」,在這兩處得到了全部體現,他只用了一片燃燒著的紙,就讓孩子們經歷了這個世界的從有到無,「像回家一樣」。「回家」,太有趣味,也太有意味,它是探尋漫長的過去,還是重回現實的存在?貢布里希讓我們體驗,我們不是在追問「某一個」故事,而是在追問一個「特定」的故事,是「我們」的故事,這個「我們」,也就帶出了貢布里希對歷史中所有人命運的信念與悲憫,「我們有理由去寄希望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懷著愛,懷著溫柔,貢布里希用《世界小史》驅散了大歷史斗轉星移的冰冷,帶給人的正是世界的純真和歷史的柔軟,在日復一日的「歷史」里。

11、《特權:聖保羅中學精英教育的幕後》

此書最耐人尋味的地方,是聖保羅如何培養淡定而非顯擺的精英。哪怕校園里名流雲集,學生也會靠著努力打造自己的優秀,血統、家世、財富甚至聰明這些屬性被隱藏掉,學生珍惜的是卡羅爾·德懷克所稱的成長思維,管你有錢沒錢,愛拼才會贏。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深知社會經濟地位對教育成就的影響,而教育又決定未來的社會經濟地位。這是一個草莽英雄和知識英雄輩出的年代,過去森嚴的等級制度,被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沖擊。聖保羅中學讓學生學會在不同社會情境下,都能表現出淡定和開放,這是新精英教育給我們最大的啟示。

12、《我們三代人》

湯用彤、湯一介父子兩代人均為現當代學界巨擘,桃李遍天下,這樣的現象在學界並不多見。傳奇的形成自有偶然的原因,但其背後也有一定的必然性。

筆者閱讀今年年初出版的湯一介先生遺著《我們三代人》,領會到很多具體學術研究之外的細節。此書內容上由有關的「隨筆」組成,看似不系統,實則有中心,三代人之間的代際影響貫穿其間。

13、《我只想站得直一點——黃玉峰教育演講錄》

最近三個月在反復閱讀黃玉峰先生的《我只想站得直一點——黃玉峰教育演講錄》一書,被黃玉峰對教育的摯愛和特立獨行、敢於直言的勇氣所感動。

在書的扉頁,筆者寫下「豁達七十載,站直不趴下」十個字,算是對黃玉峰老師的真實寫照。他說自己最得意的就是兩件事,第一,這輩子能做個教師;第二,這輩子還沒被評過先進。黃老師的可愛之處恰恰在於此,那麼熱愛教育、熱愛教師這個職業,又那麼敢於批評現狀、堅持自己,始終「站得那麼直」,這也是他令人敬佩之處。

黃老師在《「人」是怎麼不見的》一文中反思中國教育,揪出了捆綁教育的五根繩索:功利主義、專制主義、訓練主義、科學主義和技術主義。「就這樣,獨立的人格不見了,獨立的思想不見了,自由的精神不見了,『人』不見了。」之後黃老師沒有停留於批判,他知道「光是批評是沒有用的」。

14、《怎樣觀察一棵樹:探尋常見樹木的非凡秘密》

正如這本書的副標題「探尋常見樹木的非凡秘密」所示,書冊在手,如同握著一個藏有秘密的小書匣:翻開硬皮封殼,躲在匣子里的裸書落入你的掌心。青綠色帆布貼面的書脊,誘惑著你的指尖去摩挲。扉頁從頭到腳掛著一長串蟬翼般的翅果,吸引你去撩動。待你掀起標題頁那連枝成片的碩大果綠色葉片時,你已經不知不覺變成書蟲,鑽進書中,啃食起那些動人的字句來。

這是一本有魔力的樹之書。書頁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綴滿了五彩斑斕的枝葉花果,那是攝影師和裝幀設計的匠心獨運,而真正神秘的魔法師就是你我身邊的大自然。

15、《中國教育路在何方:顧明遠教育漫談》

讀完《中國教育路在何方:顧明遠教育漫談》一書,我心中想的不僅是書中的具體思想觀點,還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學術精神與境界。

在這本書中,顧明遠先生系統總結了我國教育改革取得的歷史經驗,剖析了一些重大教育現實問題產生的復雜背景,觀點鮮明地進行了回應。先生不迴避問題,用學貫中西、深入思考的真知灼見,不僅提出了自己的「怎麼看」,更提出了自己的「怎麼辦」。例如書中針對教師的「職業倦怠」問題,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解答。

⑸ 推薦幾本比較好的教育類的書籍。。。謝謝

1.《老師怎樣和學生說話
2.《支玉恆課堂實錄》

3. 入門級的書:林崇德《中學生心理學》、張春興《教育心理學》

4. 袁振國先生編寫的《教育新理念》

5. 肖川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

6. 《新課程與教師角色轉變》(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培訓問題研究課題組,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 組織編寫)

7. 施良方著的《課程理論——課程的基礎、原理與問題》
8. 蘇達禮的《救救孩子》
9. 《後現代主義課程觀》
10. 嚴元章(台灣)的《中國教育思想源流》

11. 鍾啟泉主編的《基礎交易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 這是本好書,大家不可不讀。本書對這次基礎教育改革中的問題從國際的挑戰、國內對新型人才的需求一起教育發展自身的矛盾等方面對這次課程改革進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大家讀了這本書,可能對各位的對這次課程改革的看法有一定幫助。同時本書對綱要的六條目標進行了逐一的解讀。

⑹ 教育教學書籍有哪些

《玫瑰與教育》、《堅守講台》和《我的教育苦旅》

《玫瑰與教育》為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竇桂梅。本書為「大夏書系」叢書之一,分為四輯:清談與憂患;在聽說讀寫的背後;日本教育管窺;在白紙黑字的沃野上。

《堅守講台》都是作者個人的讀書心得與體會,包括講台上先互動交流,有知識的融合,有情感的共振,有智慧的碰撞,有理性的探討,為學生創設了廣闊的心靈和精神空間,同時以情動人,以自己的火點燃了學生,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關注和豐富情感世界的過程,成為智慧生成和人生態度、生活品質提升的過程。

《我的教育苦旅》為「大夏書系」叢書之一,分為三輯:精神的雕像,包括作者心中精神和教育的偶像;人就是目的,所收錄的篇章都是談「新教育之旅」中的學校教育和管理的;語文的詩意,是作者在中學語文教育方面思考和實踐的記錄。

(6)教師教育書籍擴展閱讀

《玫瑰與教育》內容提要

都為有關作者和教育的故事,記錄著作者教育生命一次次花開的軌跡,為學生創設了廣闊的心靈和精神空間,同時以情動人。

以自己的火點燃了學生,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關注和豐富情感世界的過程,成為智慧生成和人生態度、生活品質提升的過程。語言單純,感情真摯。

熱點內容
2017年四川數學卷 發布:2025-05-18 00:16:14 瀏覽:719
中國社會科學院暑期 發布:2025-05-17 23:31:35 瀏覽:687
簡單廣場舞教學 發布:2025-05-17 20:37:48 瀏覽:13
二級學科博士點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125
永興教師招聘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664
高中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 發布:2025-05-17 16:29:17 瀏覽:52
小學教師的條件 發布:2025-05-17 16:21:01 瀏覽:419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題庫 發布:2025-05-17 16:14:16 瀏覽:819
夏威夷群島地理位置 發布:2025-05-17 16:10:46 瀏覽:949
奴隸老師漫畫全集 發布:2025-05-17 16:01:34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