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幼兒教師案例分析題

幼兒教師案例分析題

發布時間: 2021-07-27 20:59:51

❶ 幼兒園案例分析題:結合《商店銷售員》案例,談談教師如何指導幼兒的區域游戲活動

1.開展區域活動能實現教育目標。幼兒的全面發展目標包括認知、情感、技能等,這些內容有的通過上課的講解來實現,有的則需通過操作、實踐來完成,從而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獨立能力、良好的自我意識。 2.開展區域活動有利於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在區域活動時,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去獲得充分的活動機會,並體驗成功的喜悅,發展社會性和健康的人格。 3.區域活動有利於教師因材施教。教師在區域活動中,可以根據幼兒自選的活動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同時教師可以參與一些活動,與幼兒面對面的交流,增進與幼兒的情感,從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區域活動是將幼兒分成幾個小組分別進行教學,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可以選擇不同的分組方法,按照不同的分組方法確定不同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例如:中班教材:看圖講述《小兔家的窗》,我按照幼兒的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強、弱進行分組。對能力強的學習一組,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啟發幼兒討論圖片中的情節,並能用完整、流暢的語言講述圖片中故事的內容,甚至還可以讓幼兒進行表演;而對能力相對弱的學習二組,教師採用觀察法、示範法,引導幼兒進行模仿滿意請採納謝謝

❷ 幼師怎麼當一個好老師案例分析題

這種類型的案例分析一般提現在對幼兒的細微觀察,你可以選擇一個平時觀察幼兒的案例,列如及時發現幼兒不適,發現幼兒的注意力,或者是幼兒犯錯誤後的解決方案,再提一點理論的東西,就可以了

❸ 幼兒招教答題案例分析答題技巧

《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幼兒園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於各項活動之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游戲是幼兒自主性的活動,同時也是幼兒獲得愉快體驗的基本活動。在各種教師招聘考試中,對於游戲的考察基本是以單選題和材料分析題為主。在單選題中的考察較為簡單而且理論化,在案例分析中考察則更多的是基於對幼兒園游戲的理解基礎上的。為了方便學生更好地解答有關游戲的案例分析題,蘇程專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理論依據
(一)教師對幼兒游戲的指導策略
1.指導以觀察為依據
2.確定指導的方式方法
(1)以自身為媒介:游戲者和旁觀者
(2)以材料為媒介
(3)以兒童夥伴為媒介
3.確定指導的時機
4.把握好指導的對象范圍
5.把握好互動的節奏
(二)教師對幼兒游戲的介入
1.介入的角色定位
(1)非支持性角色:不參與者和導演者
(2)支持者角色:旁觀者、舞台管理者、共同游戲者和游戲帶頭人
2.介入的時機
(1)當幼兒游戲出現困難時介入
(2)當必要的游戲秩序受到威脅時介入
(3)當兒童對游戲失去興趣或准備放棄時
(4)在游戲內容發展或技巧方面發生困難時
3.介入方式:外部干預和內部干預
4.介入的注意點
(1)分層次指導
(2)慎扮「現實代言人」角色
(3)及時退出
二、解題思路
1.解讀材料
通過解讀材料我們可以發現材料的關鍵詞,從而可以確定考察的要點。
2.聯系理論
發現考查知識點之後,可以聯系理論依據,從而增加解答的正確率。
3.確定思路
通過對材料的解讀和理論知識與材料的聯系,最終確定解題思路。
三、案例分析
小班幼兒在角色游戲區活動,文文在郵局裡無所事事,擺弄一個稱重器。在此之前,孩子們沒有「郵局」這個角色游戲的經驗。教師看到這種情況,拿了一個盒子走過去,對文文說:「我想把這個寄到超市去(旁邊有超市游戲區),你能幫我稱一下嗎?」文文馬上接過盒子,放在稱重器上,看了一下,說:「100克!」教師問:「多少錢?」「10塊錢。」教師假裝付了錢,文文立刻把盒子送到了隔壁的超市。接著,有幾個小朋友也學著教師的樣子將一些東西寄到旁邊的醫院、美容院、娃娃家,郵局變得熱鬧起來。
請分析在這個案例中,教師是如何干預幼兒游戲的。
【分析思路】1.解讀材料:考察游戲的干預和指導
2.聯系理論:干預的方式、游戲指導策略
3.確定思路:理論聯系游戲材料
【參考答案】
1.幼兒教師注重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行為表現。例如案例中教師看到文文在郵局裡無所事事,擺弄一個稱重器,所以教師及時趕過去進行游戲指導。
2.教師對幼兒採取的是內部干預的方法,教師以游戲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帶動了幼兒游戲的開展。例如:案例中教師走過去對文文說:「我想把這個寄到超市去(旁邊有超市游戲區),你能幫我稱一下嗎?」
3.教師介入的時機適宜。例如:教師看到文文的表現後進行適時指導,當游戲開展起來之後老師適時的退出遊戲。
案例中老師以顧客身份參與幼兒的郵局游戲,雖然沒有給幼兒直接建議他們該怎麼做,但以角色行為暗示了游戲方法,提示幼兒可以如何進行游戲。對於沒有多少生活經驗的小班幼兒來說,教師參與游戲、通過角色行為給予游戲暗示的方法比簡單的幾句建議來得更有效。
綜合以上分析,基本上已經確定了游戲活動中案例分析題的解題思路,希望在今後的考試過程中,各學生能夠根據解讀材料、聯系理論和確定思路這三個環節在案例分析題中獲得拿分優勢。

❹ 幼兒園招聘教師的案例分析題有哪些

1、最近,娜娜的媽媽非常著急,4歲的娜娜出現了口吃現象,經過多方矯正,都無濟於事。 請分析可能造成娜娜口吃的原因有哪些。 口吃表現為說話中不正確的停頓和單音重復,這是一種言語的節律性障礙。 (答案要點)幼兒的口吃現象常常出現在2~4歲。2~3歲,一般是口吃開始發生的年齡;3~4歲是口吃的常見期。導致幼兒口吃的因素有以下幾種: (1)生理原因; (2)心理原因; (3)模仿。 2、幼兒的早期教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其中,幼兒學外語成為人們最為關注的熱點,上英語興趣班已經成為一些幼兒家長的首選,書店裡的幼兒英語教材也越擺越多。有些"雙語幼兒園"半年收費近萬元。部分家長質疑:幼兒學英語的作用的究竟有多大?幼兒應該怎樣學英語? 根據這些現象,請談談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遵循哪些原則。 答案要點: (1)保教結合的原則; (2)活動中主動學習的原則; (3)環境育人的原則; (4)整體綜合教育的原則; (5)教育引導發展的原則。 3、小強在幼兒園里經常為了搶奪玩具與小朋友發生沖突,有時甚至出現對小朋友拳打腳踢等攻擊性行為,幼兒園里的小朋友都躲著他。

❺ 幼兒教師招聘考試案例分析題

1.沫沫今年三歲了,她最喜歡吃冰激凌。有一次因為天冷,媽媽沒有給沫沫買冰激凌,她就傷心地哭了起來,這時爸爸給了她一塊巧克力糖,沫沫立刻又笑了起來。又有一次,她看見隔壁家的小朋友哭了,也跟著哭了起來。 根據材料,試分析學前兒童情緒的發展趨勢及培養學前兒童良好情緒的基本策略。 【參考答案】 趨勢:(1)情緒的豐富和深刻化;(2)情緒的穩定性逐漸提高;(3)情緒不斷社會化。 策略:(1)合理的生活制度、豐富的生活內容,能讓幼兒處於愉快的情緒之中;(2)和諧的家庭生活、良好的情緒示範和教養態度對幼兒良好情緒的發展作用極大;(3)通過文學藝術作品培養幼兒高級情感;(4)幫助幼兒克服不良情緒。 2.學期過了一半,晨晨的新鮮感少了,他不再和以前一樣興奮。回到家,媽媽問他上小學好不好,他的回答是上學沒意思,不能像幼兒園那樣自由,不能經常畫畫,還要做作業,中午不能午睡。晨晨覺得還是上幼兒園好…… 結合案例,談談應如何做好幼兒園與小學的銜接工作。 【參考答案】 (1)明確並解決幼兒園與小學銜接的主要矛盾 ①幼兒園入學准備的教育目標; ②幼兒園入學准備的教育對策。 (2)加強幼兒園與小學的聯系,減緩兩者之間的教育坡度 ①調整觀念; ②體制方面保持溝通與銜接關系; ③讓幼兒園與小學的教育工作保持銜接關系,相互靠攏。 3.某省建設廳出台的《普通幼兒園建設標准》規定:幼兒園中班和大班的男、女廁位宜合理分隔,以後普通幼兒園新建、遷建都應按照這樣的標准來設計規劃。人們對此看法不一,幼兒園小朋友「噓噓」該不該分開呢? 請結合材料分析學前兒童性別角色的發展階段。 【參考答案】 性別角色是被社會認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會上的一種地位,也是社會對男性和女性在行為方式和態度上期望的總稱。 (1)知道自己的性別,並初步掌握性別角色知識(2~3歲);(2)自我中心的認識性別角色(3~4歲);(3)刻板的認識性別角色(5~7歲)。

❻ 幼兒園教師案例分析把握哪些技巧

教師招聘考試的題型各地區之間是存在差別的,有些地區考試題型僅限於基本的客觀題,比如單選、多選和判斷。但有的地區就沒有那麼幸運了,除此之外還
會涉及簡答題、論述題和案例分析題。在這些題型中,案例分析題無疑是一張試卷中題量最少,但每道題的分值最大的一類,同時也是困擾絕大多數考生的一個難
關。為了幫助大家解決這個問題,中公講師王佳慧為大家總結了幾點案例分析題的答題要點和注意事項,各位考生可以作為借鑒。
案例分析題,一般會被我們認為是沒有固定答案的一種題,相比簡答題和論述題來說,案例分析題除了考察我們對相關的教育理論的掌握之外,還考察我們對
材料的分析能力、邏輯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一個高分的案例分析題的答案,需要抓住核心考點、有條理性、表達流暢並且字跡清楚規范。我們從一道例題去看案例
分析題的答題形式。
例1:課堂上有位學生指出老師對某個問題的解釋有錯誤,老師當時就惱怒起來:「某某同學,算你厲害,老師不如你,以後老師的課就由你來上好了!」全班同學隨老師一起嘲笑這位學生,該生從此在課堂上不再提出問題,也不能主動回答問題了。
問題:請你從該實例,評價該老師的做法有哪些不當之處,這種行為違反了哪條教學原則?
解析:這種案例分析題是在考試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形式,問題是直接給定的,比如這道題的問題「那條教學原則」,那我們在答這道題的時候就有思考的方向
了,會把答題點集中在教育學中的幾個教學原則中,所以這種類型的案例分析是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的。那我們在答這道題的時候,應該採用什麼樣的結構才能體現出
我們的條理性拿到高分呢?在這里推薦給大家一個案例分析題的答題結構——「理論+解釋+案例」。以這道題來說(1)理論:理論指的是核心得分點,找到這個
案例違反了哪條教學原則(需要我們把幾個重要的教學原則理解透,明白如何應用。),從這道題中分析,得出違反了教學原則中的「啟發性教學原則」。(2)解
釋:用教育理論解釋啟發性教學原則。啟發性教學原則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引導他
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的學習,自覺的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原則。(3)案例:前面已經對理論加以分析了,第三步就是
要結合案例了。分析案例,即說明材料中的老師的哪些做法違反了啟發性教學原則。材料中的的老師對待提出質疑的學生,不能靜下心來仔細聆聽,態度惡劣,嚴重
挫傷了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能發揮,導致這名學生不會再在課堂上積極主動的回答問題了。綜合以上,我們來看看這道題的完整答案。
答案:(1)老師的做法是不正確的,違背了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相結合的規律,沒有給學生創造一個民主的教學環境,對學生的回答也是採用了一棒喝退的
不當言辭。(2)教師違反了啟發性教學原則。啟發性教學原則是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
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的學習,自覺的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原則。材料中的的老師對待提出質疑的學生,不能
靜下心來仔細聆聽,態度惡劣,嚴重挫傷了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能發揮,導致這名學生不會再在課堂上積極主動的回答問題了。例2一位熱情而熱愛教育工作的教師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及提供一個更有情趣的學習環境。新學年開始了,他對教室進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內周圍的牆上張貼了各種各樣、生動有趣的圖畫,窗檯上還擺上了花草、植物,使課室充滿了生機。請你判斷,它將產生什麼樣的效果?為什麼?

❼ 幼兒教師怎樣分析 案例

現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女,自幼受寵,衣食住行家長們包辦,以至於到了新的環境不能快速適應,常常比別的小朋友「慢半拍」。或者不動腦筋,希望別人來幫他「辦事兒」。

案例描述:

上周四我們過生日,因為6、7月份的孩子一起過,人數比較多。我們在前面放了兩個桌子。唱完生日歌,分完蛋糕我們就為女孩子們梳辮子。吃到一半,小偉喊道「老師,我有鼻涕」,「那你出來拿餐巾紙吧」我對小偉說。可小偉沒有出來,左顧右盼的看看邊上的小朋友,又喊「我怎麼出來啊?」小偉坐在最中間,左右邊都有小朋友,覺得出不來。其實只要把小椅子往後面一拉,就有空間出來了。我又對小偉說「自己想想辦法,可以出來的」。結果小偉的辦法是鑽到桌子底下,爬出來。當時我並沒有糾正他鑽桌子的毛病,只是對他點點頭,因為他想辦法了,只是這個辦法並不是最合理的。

又過了一會兒,小偉又喊了「老師,我吃完了」。「好的,那你出來吧,叉子放在小臉盆里,盤子扔掉」。小偉看看手裡的盤子和叉子,又喊了「我怎麼出來啊?」哦,原來,手裡的東西成了累贅,鑽不了桌子了。其實那個時候,小偉右邊沒有小朋友了,只是小椅子沒有搬走。我又對小偉說「自己想想辦法,可以出來的」,又使了個看右邊的眼色。小偉看懂了「看右邊」的意思,把手裡的叉子小心翼翼的放在盤子上,用右手笨手笨腳的推開他的障礙物。放完東西,回過頭看看我,我笑眯眯的再次向他點點頭,並說:「小偉你真棒。」

案例分析:

小偉就像很多家庭的孩子一樣,有爸爸媽媽包辦自己的家務事。早上的衣服、鞋子、襪子等都由媽媽幫著穿。這讓他養成了對爸媽的依賴性,所以遇到什麼事總是先喊老師或阿姨,自己不動腦筋想辦法。動手能力也就相對比別的小朋友差,使得小偉到了中班,紐扣還不怎麼會結。總是以為阿姨或老師會幫忙,自己坐在小床上或地板上等著。小偉其實會做事,但是因為鍛煉的不多,做的比別人慢,做的比別人差,媽媽看到就會指責,使得他有些害怕自己做錯,做錯後又會被批評。這又增加了一項對自己不自信的頭銜。所以發生了兩次可以出來卻還要問怎麼出來的事件。小偉媽媽也對我說過,「在家裡,明明會做的題目,問我們好幾遍還不肯下筆,這個孩子沒用的來。」

案例反思:

策略一:遇到小偉這樣的孩子,首先要和家長進行溝通,和家長形成一致。不要認為孩子干不好或怕麻煩、圖省事而不讓孩子做,在家堅持不當他的左右手,放手讓他做,做的錯、差沒關系,只要自己動手,就會得到鍛煉,從鍛煉中進步。讓孩子能獲得更多獨自動手的權利。綱要中寫到:「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要求,避免過渡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並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

策略二:在幼兒園也一樣,教師要多鼓勵他,用一些肯定的鼓勵性的話語。比如「你真棒」、「恩,進步了,繼續努力哦」等,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教師引導也很重要,上面我就用了一些眼神和手勢,通過引導找出切入點。

幼兒自理能力已經是家長以及老師們坐下來常提起的話題,大家都希望能解決它,但也不是一朝一夕能改正的,是一個漫長又艱難的過程。相信通過家長、老師和自己的努力,小偉能克服他的依賴性和自主性。一起為小偉加油!

❽ 幼兒園案例分析題 急!

威威小 朋友是個典型的以「自我為中心」,任性,自理能力差, 家長過分溺愛

熱點內容
2017年四川數學卷 發布:2025-05-18 00:16:14 瀏覽:719
中國社會科學院暑期 發布:2025-05-17 23:31:35 瀏覽:687
簡單廣場舞教學 發布:2025-05-17 20:37:48 瀏覽:13
二級學科博士點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125
永興教師招聘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664
高中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 發布:2025-05-17 16:29:17 瀏覽:52
小學教師的條件 發布:2025-05-17 16:21:01 瀏覽:419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題庫 發布:2025-05-17 16:14:16 瀏覽:819
夏威夷群島地理位置 發布:2025-05-17 16:10:46 瀏覽:949
奴隸老師漫畫全集 發布:2025-05-17 16:01:34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