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奉獻的例子
1. 誰能推薦幾個老師默默奉獻的事例,最好具體一點,一定要自己寫的
王海軍
2. 作文老師無私奉獻的事例
一個暑假很快過去了,我們又走進了新的學年,同時也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教師節.我們學到的知識,都離不開老師的教導,都凝聚著老師的心血.
老師就像一位辛勤的園丁,用心血澆灌我們.為了我們的成長,為了我們能學到更多的知識,老師不知負出了多少汗水,而他們卻不求回報.我們做的每一本作業本,老師都是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批改,晚上還要備課,直到深夜.
有一句詩寫得很好:"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老師就像春蠶,只為他人服務,卻絲毫不求任何回報,也從無怨言,還是認認真真地為人服務,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敬佩嗎 盡管你的學習成績很差,可老師不會放棄你,而會盡力幫助你,希望你能進步;雖然你的學習成績很好,老師也不會偏心於你,袒護你,而是各方面都嚴格要求你,希望你能更上一層樓.老師對每一位同學都是愛護的,平等的.
現在教師節又快到了,我們應該送什麼禮物給老師呢 對!我們送給老師最好的禮物就是我們的進步.只有這樣,老師才會感到欣慰.在這金風送爽的9月里,讓我們獻上對老師最真誠的祝福吧!
9月10日教師節就快到了,此時此刻,我心裡有無數的話想對老師傾吐……
3. 寫老師的作文1500字,要贊美某個老師的無私奉獻,事例要具體,一定要1500字左右啊
我心目中的老師
老師像一根蠟燭,燃燒著自己,卻照亮著別人……
在我身邊,在學校里,到處都是好老師,他們認真負責,偉大無私,像辛勤的園丁,用自己的心血,精心地澆灌著花朵;老師是我們的引路人,讓我們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
她中等的個子,一頭烏黑的亮發,一雙明亮的大眼睛,一張圓圓的臉,顯出知識分子常有的那種體態,便是我們的班主任李老師,她卻有一股神奇般的力量,常常鼓舞著我們,支持著我們,溫暖著我們,於我們相處近三年了。
李老師對每個同學的要求都十分嚴格,而且態度很嚴肅,這是班裡的每個同學都很清楚的;她對每個同學犯的錯誤總是及時批評,耐心教育。因此幾乎每個同學都有些害怕李老師,我也不例外。
記得有一次,那幾日我迷上畫卡通人物漫畫,竟然在李老師上語文課的時候畫起來了。我的一舉一動被李老師看的一清二楚,李老師非常著急和生氣,好像對我很失望。她嚴肅地對我說:「你應該發現你最近有些反常,成績有些下降了,這樣下去怎麼行?」聽到了李老師的批評,我真不理解,覺得她太不給情面了。後來,我的成績又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最終弄明白了李老師的苦心,她對學生的關心和負責感得了我的敬佩。這使我發現了李老師的又一個特點,對工作盡心盡責,關心學生,關心班裡的每一件小事。比如同學的東西丟了,同學之間發生爭執,或者遇到困難解決不了,李老師都會幫助我們認真地處理好。
後來在一些聯歡會等活動上,李老師參於到我們的活動中來,她帶領同學跳起舞來,雙手舞動,動作敏捷,與大家有說有笑,活潑浪漫,高興到極點,彷彿是我們的好朋友。這又讓我發現,原來嚴厲的李老師也有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一面。李老師在學習上對我們要求很嚴,我們通常會不願意,但只要我們理解李老師的用意。在課堂上,她給我們講烏龜與白兔賽跑的故事,還用靈巧、藝高的雙手形容動物賽跑出神的樣子,幽默地逗得我們哈哈大笑,課堂氣氛也變得活躍了。
李老師,您將是我成長的過程,永遠不會忘懷的一個重要篇章,李老師付出的汗水和辛勞,讓我們得到,她也無怨無悔,她是無私的。我為曾是李老師的學生而驕傲,李老師會永遠留在我的記憶里。
屈指算來,截至到今天,曾經教過我的的老師可真不少了。他們當中,有的對學生要求十分嚴厲;有的上課很風趣;有的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也有的強調分數的重要。真是教學風格各有千秋。那麼,您想知道我喜歡什麼樣的老師嗎?我心目中的好老師標准又是怎樣的呢?請聽我娓娓道來。
我心目中的好老師首先是形象儒雅的,看上去和藹可親的那一種。她談吐得體自然,好像懂得的知識永遠比我們多得多。她像春風,為我們播撒知識的種子;像春雨滋潤我們求知的心田。老師是知識的化身,她為國育才,為人師表,與自己尊敬的老師朝夕相處,我們的心中始終灑滿陽光始終充滿快樂。
我心目中的好老師,同時應該是調控課堂氣氛的高手,她的課堂體現著她豐富的教學經驗,體現著不知不覺的親和力,使不願意聽課的學生也不由自主的精力集中的聽課,為她優秀的講解所吸引。要知道設計好這樣的課堂需要多少心血和智慧啊!我想,老師施教的方法是重要的,要想給別人一杯水,老師沒有一桶水甚至一缸水的知識容量是很難實現課堂創新的。那麼,我希望心目中的好老師不滿足現狀,積極改進每一堂課,讓每一堂課都緊湊而嚴謹,活潑而充滿幽默感。這樣上起課來才不枯燥乏味,在輕松中讓學生掌握科學知識,在快樂中我們健康成長,這樣的高手老師誰不喜歡呢?可見,寓教於樂是一位好老師永遠的追求目標。
我心目中好老師更要有愛崗敬業的精神,要有嚴謹認真、全力負責的態度。這樣的老師具有陽光心態,我們會親切的稱她為陽光老師。她會精心備課,會嘔心瀝血的批改每一份作業。並對班裡的優等生和差生一視同仁,做到公平公正。尤其是對待差生的態度上,一定要心平氣和,切不能使用毀滅性的語言打擊學生的自尊心,要知道老師的一言一行可能給學生造成終生的影響。老師要懂得欣賞學生的長處,多給學生以鼓勵和自信。我上一年級時,成績很差,老師非但沒有歧視我而且經常鼓勵我,我才慢慢有了自信心和與優等生一比高下的勇氣。假如老師對我很不耐煩,假如老師挫傷了我的上進心,那麼,很難想像我現在是怎樣糟糕的學習狀況。
我心目中的好老師也是一個具有愛心的人。我覺得愛心是一個好老師的表情。她能傳遞溫暖傳遞真情。上學期,我因為生病沒有來上課,老師晚上就打來電話問寒問暖,後來還抽出時間給我補了課,現在想起來我心裡還暖融融的。這關切的一個電話不正是一個好老師的生動寫照嗎?還有一次,班裡開展了為貧困生捐款的活動,開始同學們都不太情願,而老師卻告訴我們:同學之間相互友愛,相互幫助是應該的。老師還毫不猶豫的帶頭捐了比學生多好幾倍的善款。通過這件事,我看到了「人類靈魂工程師」的高貴心靈,她施愛心於他人,把溫馨送給需要幫助的人的舉動深深的影響了我,打動了我。可見,一個好老師也應該是心中充滿愛的人。
這就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師,我希望所有教我的老師都這么優秀
你可以改改內容,把它改成你的老師,這樣就符合你的問題答案了。
望採納
4. 甘於奉獻的老師故事
用熾誠的愛,譜寫教育新篇章
------愛生如子好教師**
「有一種人生最為美麗,那就是教師;有一首歌曲最為動人,那就是師德,有一道風景最為亮麗,那就是師魂。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擁有無數顆熾熱的心!」這就是陳立明老師在教案中的一段題記,也是她奉獻教育事業的最高追求。
十二年前,懷揣著一個美麗的夢想,她踏上了教學這條充滿希望的陽光之旅。漫漫長路,一路走來,雖有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困惑,但更多的時候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十二年的辛勤耕耘,十二年的默默守望,使她深深的喜愛著教師這一平凡而充實的職業。
清晨,當第一縷陽光悄悄的射進教室,她已經候在三尺講台旁聆聽孩子們琅琅的讀書聲,她覺得那是天底下最動聽的樂章;黃昏,踏著最後一抺兒夕陽,目送他們快樂的揮手再見,一天就這樣結束了。夜晚燈光下,看著孩子那稚嫩的筆跡,讀著他們那真誠的話語,心裡便一陣陣暖流在激盪。
以德育人,愛生如子的陳老師。十二年的工作實踐,使她對教師這個職業有了更深的感悟,特別是作為一名班主任,既要有嚴師的風范,又要有慈母的情懷。還記得她上班第三年的時候,接手了一個叫**的孩子,她發現這個孩子非常閉塞,後來抽查才知道年幼的他卻承受著失去母親的悲痛,她心裡在痛恨這位年輕的母親自私冷酷、不負責任,更多的時候是對他充滿憂慮與同情。「我該用什麼方式來撫慰這顆受傷的心呢?最好的方式,她每天都要抽出時間來陪他一會,陪他說說心裡話,給他剪剪指甲,
我叫童順元,是一名普通農村山區教師。1986年7月畢業於昭通師范學校,8月被分派到海子鄉中心完小任教,一直擔任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曾擔任過班主任、少先隊輔導員、教導主任和校長等職務。1992年8月被調入海子中學任教,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曾兼任過副校長職務,現任中學黨支部紀檢委員。
從教二十七年,做為一名普通老師,我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多年來一直從事教學一線工作。愛崗敬業,愛生如子,我不圖名,不計利,工作精益求精,為人誠實厚道,尤其是近來全心全意落實黨組織提出的「在師德師風的改進上創先爭優,在業務水平的提升上創先爭優,在學生的管理上創先爭優,在與家長的溝通上創先爭優,在與同事的相處上創先爭優」的基本要求,贏得了領導同事的信任和家長學生們的好評,表現出了一名共產黨員應有的品格和素質,體現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曾先後多次被評為縣、鄉級優秀共產黨員,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
辛勤的耕耘,默默的工作,為我譜寫了一曲人民教師的奉獻之歌,留下了一串串滲透著心血和汗水的閃光足跡„„
一、端正工作態度,忠誠黨的事業,在平凡的工作中體現黨員的先進性
中學教師的工作,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只有平凡瑣碎的工作。平時的日常工作任務重,要求高,難度大,既要抓教學,更要抓管理,其工作質量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未來發展。要想干好這項工作,知識面窄不行,思路不清不行,理論水平不高不行,但光有這些還不行,還必須具備扎實的教學教育基本功、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埋頭苦乾的拼搏精神。肖冰波同志能二十六年如一日站穩三尺講台,奉獻青春熱情,這緣於對教育工作的熱愛,對黨的教育事業的忠誠。多年來,肖冰波同志無怨無悔,默默奉獻,精益求精,在平凡的崗們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不但如此她還帶領影響著身邊一批同事越來越多地加入這個行列。充分表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
二、愛崗敬業,嚴謹篤學,在敬業奉獻中樹立了黨員的良好形象
教師這個職業平凡朴實,簡單無華,工作辛苦,職業要求近乎苛刻,很多人望而卻步。然而就是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我二十幾年如一日,踏踏實實,兢兢業業,嚴以律己,甘為人梯,實現著人生的價值與理想。為了學生我不知犧牲了多少個人利益,我從沒有因個人問題請過一次假,曠過一節課。憑著對黨的教育事業的忠誠,憑著對學生無私的愛,我無怨無悔,忠實履行自己的職責,時時刻刻忘不了那三尺的講台。從工作以來,從不為教師待遇的微薄而忿然,也不為教師工作的辛苦而懈怠。我始終保持著廉潔自律的高尚情操,公正、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自覺抵制不良風氣,幫助學生明確是非標准,注意加強自身修養,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以自身堅定的政治信仰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感染、激勵著每一個學生。
三、以德立身,率先垂範,以人格魅力影響學生
希望能幫到你,滿意望採納哦。
5. 古代反應了老師奉獻精神的人物例子
師 長是對教師與長者的尊稱。據《周禮·地官師氏》載:「三日順行,以事師長。」後來,通稱教師為師長。
博士 自先秦以來對國家教師的稱呼,相當於國立大學的教授,經學教師稱博士。到唐宋時期,各專業學校更有「律學」、「算學」、「書學」博士之分。
祭酒 漢代有博士祭酒,為博士之首,相當於現代國立大學的教授。
司業 古代主管音樂兼教國學的人。故後世稱教師為司業,相當於國立大學副校長。
學官 漢代太學教師的稱謂,也稱「校官」。《史記·儒林傳》載:「公孫弘為學官。」到東漢時,太學教師被稱為「講郎」。
教習 我國封建社會主管課試事項的官員。明代入選翰林院的進士(即庶吉士)之師稱教習。清末興辦近代學堂,也沿稱教師為教習。
教諭 宋代在京城所設的小學和武學中的教師。元、明、清時,縣學皆設教諭,為正學官,掌管文廟祭祀,教育所屬生員。
西席 又稱西賓、講席。古時人們對家庭教師的尊稱。因古人席地而坐,以西邊為尊,給教師安排的座位西向東,故教師尊稱為西席、西賓、講席。
6. 關於老師奉獻的小故事
請看下面這個故事吧(摘自網路):對教師的職業,人們有著數不清的贊譽:「教師是蠟燭,照亮別人,燃燒自己」,「教師是鋪路石,粉碎自己,平坦人生」,「教師是春蠶」,「教師是孺子牛」等等。教師有一個充滿關愛、熱情大度的胸懷。他們把奉獻作為自己的快樂,把給予作為自己最大的幸福。教師像太陽一樣為學生播灑光和熱,使學生變得強健有力、自強自立、努力完成自身生命的追求。在甘肅山區有位叫張學成的小學教師,被人稱為教壇的保爾。他就是值得我們尊敬的甘為奉獻者之一,他的事跡使無數的讀者聞之落淚。他任教的小學是當地條件最為艱苦的地區。就在張學成任教不到一年的時候,接二連三的不幸降臨到他身上。先是一次普通的靜脈注射,意外地使他下身偏癱;接著,他的左腿在進行化療時,不慎造成大面積燒傷;此後,他的左腳又遭到感染做了植皮手術。1998年秋季,他又被醫生告知患有潰瘍性結腸炎,而且可能會發生癌變。病痛折磨著他的肉體,但並沒有削減他對教育的熱愛。路不能走了,他讓妻子牽著毛驢接送;講台上站不住了,他就趴在講桌上講課;學生們多次哭著把老師抬進教室。冰雪天里,妻子抄起鐵杴在前面為他鏟腳窩,張學成緊跟身後,一跌一撞地向學校走去。一段正常人只需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夫妻倆卻攙扶著足足要走5個多小時。他對學生關愛備至,即使在債台高築、生活異常艱難的情況下,仍然經常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為貧困生墊交學雜費、買學慣用品。他身殘志堅、紮根山區、獻身教育的事跡被廣為傳頌,被人們譽為「教壇保爾」。就是這樣的環境條件下,張學成在教師的崗位上一干就是30多年。他說:「當一名教師,是我生命價值的體現。我最深的體會就是要熱愛學生,熱愛可以改變一切。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讓山區的孩子都能走出大山,用知識來回報山區,回報社會。」有一位普通教師的話語更體現了他們奉獻精神的偉大:我們不需要太多的榮譽和贊美,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默默無聞的奉獻;不要給我們太多的物質和金錢,因為我們怕世俗的物慾污染了我們純潔的心靈;不要給我們太多的稱號,因為我們只喜歡兩個字「老師」……人之為人在於我們擁有區別於其他動物的精神和靈魂。教師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因為是他們把無知的人們帶進了具有高尚精神的社會大家庭,是他們促進了人類社會由愚昧走向文明的步伐。原文鏈接地址: http://www.cye.com.cn/hudong/20090817105433.htm
7. 關於教師無私奉獻的事例
1、她叫王丹霞,浙江省溫州華僑職業技術學校烹飪專業教師,今年36歲。雖然她年紀輕輕,但是在溫州市卻倍受尊敬。雖然她不富有,但她的學生卻不乏百萬富翁!
18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促使得王丹霞走進了烹飪職業教育這個領域,本想簡單學門手藝、謀個職業的她,卻沒想到漸漸與烹飪結下了不解之緣。
王丹霞為了練就一手高超的烹飪技能,一年時間里,她換了7把菜刀,切了30000多塊生薑、1000多斤蘿卜。
為了對各個菜系有充分的了解,她自費去了上百家酒店。僅菜譜筆記就寫了2萬多字。別人去旅遊是看風景,王丹霞去旅遊是逛菜市場逛酒店。
要成為一個烹飪大師,不僅僅需要高超的技術,而且需要深厚的底蘊。1997年,王丹霞一邊工作,一邊自學了烹飪大專課程。
在烹飪專業課程設置方面,王丹霞進行了許多探索。學校烹飪專業課程由最初的三門增加到此刻的六門。她在全省首創了《菜餚旁邊裝飾》課。還擔綱主編了浙江省烹飪專業通用教材《之江菜譜》。
由於技藝高超,2000年王丹霞成為國家級烹飪考評員。由於技藝高超,溫州的一些大酒店多次以近百萬年薪聘請王丹霞。國外的親戚也讓她出國開餐館。但是王丹霞都婉言謝絕,依然堅守在職教的講台上。
王丹霞痴迷烹飪技藝,痴迷職業教育。18年裡,她培養了近2000名烹飪專業的學生。有9個國家級烹飪大師、15個省級烹飪大師、8個國家級烹飪技師。
她的許多學生畢業後,在杭州、溫州等地大酒店,擔任了廚師長、行政總廚。有人以前說:在溫州有飯店酒樓,就有王丹霞的學生。由於王丹霞的學生烹飪技藝高超,義大利政府特許來自華僑技校的學生在當地優先開業。
"讓每個學生樹立自信」是王丹霞的追求,她經常對學生說:上帝為我們關上一扇門的同時,必定為我們打開了另外一扇窗。上職業學校同樣有廣闊的前景。
2、在甘肅山區有位叫張學成的小學教師,被人稱為教壇的保爾。他就是值得我們尊敬的甘為奉獻者之一,他的事跡使無數的讀者聞之落淚。
他任教的小學是當地條件最為艱苦的地區。就在張學成任教不到一年的時候,接二連三的不幸降臨到他身上。先是一次普通的靜脈注射,意外地使他下身偏癱;接著,他的左腿在進行化療時,不慎造成大面積燒傷;此後,他的左腳又遭到感染做了植皮手術。
1998年秋季,他又被醫生告知患有潰瘍性結腸炎,而且可能會發生癌變。病痛折磨著他的肉體,但並沒有削減他對教育的熱愛。路不能走了,他讓妻子牽著毛驢接送;講台上站不住了,他就趴在講桌上講課;學生們多次哭著把老師抬進教室。
冰雪天里,妻子抄起鐵杴在前面為他鏟腳窩,張學成緊跟身後,一跌一撞地向學校走去。一段正常人只需走一個多小時的山路,夫妻倆卻攙扶著足足要走5個多小時。
他對學生關愛備至,即使在債台高築、生活異常艱難的情況下,仍然經常用自己微薄的收入為貧困生墊交學雜費、買學慣用品。他身殘志堅、紮根山區、獻身教育的事跡被廣為傳頌,被人們譽為「教壇保爾」。
3、地震發生時,譚老師正在教室上課,他正講得起勁時,房子突然開始劇烈地抖動。譚老師意識到情況不妙,立即喊道:「大家快跑,什麼也不要拿!快!」
聽到老師的喊聲,同學們迅速沖出教室。房子搖晃得越來越厲害,可還有四名同學已經來不及沖出去了,譚老師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下,自己弓著背,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蓋著四名學生。隨著轟隆隆一陣響,水泥板重重地砸在譚老師的身上,房子塌了。
經過一天一夜的搜尋,譚老師和四名學生終於被找到,「我們發現他的時候,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後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學生們都還活著!」
4、地震發生時,他正在教學樓例行巡查,突然,一陣地動山搖,「不好,地震!」苟老師腦海中出現了這個可怕的念頭。
出於本能,他大聲地喊叫,讓學生趕快逃走,可他自己卻一次又一次地沖回教學樓救出學生。
當他再一次沖到三樓抱起兩名孩子向樓下跑時,頂樓轟然坍塌,一塊重約一噸的磚塊和混凝土砸向他的小腿,他將兩個孩子「藏」在懷中,用自己的身軀擋住了從天而降的磚塊。
「我……恐怕……不行了,快……快……快救孩子!」他對前來營救的老師們說道。12 日下午 4 點 20 分,在被轉往縣醫院搶救的途中,苟老師因傷勢過重而獻出了年輕的生命,而這一天距離他新婚的日子剛剛過去 10 天,他用自己的犧牲換來了孩子們安然無恙。
5、5月12日14時28分,武都鎮五通村幼兒園的100多名孩子正在午睡。王光香守著大班27名孩子。一聲巨響,教室劇烈搖晃起來。「孩子們,地震了,快起來!」王光香叫醒了孩子,但房屋的劇烈抖動卻讓孩子們萬分驚恐不知所措。
「快跑!快跑!」她呼喊著讓孩子們往樓下跑,還一個轉身將靠近自己的兩個孩子摟到懷里,急速向樓下沖去。剛到樓下,3層教學樓三分之一的牆體轟然倒下,濃濃的煙霧中,孩子們無助的哭喊聲從廢墟里傳來。她沒來得及喘氣,又一次沖進岌岌可危的教學樓。
一次、兩次、三次,強烈的責任心驅使她義無反顧地往返於教室和操場之間。王光香前後6次沖進教室,抱出10多名孩子,此時,大班27個孩子只剩下睡在最裡面一張床上的兩個小女孩。
身護兩個女童她卻再沒有出來,「大班還有兩個在裡面,你看著她們,我進去抱!」將25名孩子讓身旁一位老師帶到安全地帶,王光香第七次沖進了搖搖欲墜的大樓。「王老師!王老師!」尋著兩位女孩的哭喊聲,王光香沖到牆角正准備抱起兩個孩子往樓下沖時,只聽「轟」的一聲巨響,牆體頃刻再次發生崩塌。
8. 偉大老師的事例有哪些
擋住水泥板
她把生命給孩子
汶川地震發生後,遵道鎮歡歡幼兒園發生垮塌,共造成50多名小孩和3名老師死亡。目前仍有兩名老師在醫院搶救,一名孩子生死不明。幼兒園園長李娟回憶起瞿萬容老師被救援隊發現的情形,泣不成聲:「當時瞿老師撲在地上,用後背牢牢地擋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懷里還緊緊抱著一名小孩。小孩獲救了,但瞿老師永遠離開了我們
以肉身擋斷牆
雙親捨命救幼女
一名3歲的北川女孩獲得父母的肉身保護,在與死神抗爭43個小時後,昨天奇跡般獲救,但她的父母卻早已斷氣。據報道,救護人員是在北川縣城一個嚴重損毀的屋角處,看到眨著大眼睛的宋欣宜,而為她頂住瓦礫的就是已經身亡的雙親。
11歲女孩6樓跳下自救
逃生後返回救出多名老師
11歲的康潔是映秀小學6年級學生,12日下午地震時,她正在6樓上課,老師立即叫學生快跑。康潔先是鑽到桌子底下,在經過一秒時間考慮後就從6樓縱身跳下,「我努力讓自己屁股著地,最後著地時居然只有腿被劃傷.」康潔對於自己跳樓也感到有些不可思議。康潔自己脫險,並沒有忘記救人,她冒著生命危險跨進了隨時倒塌的教學樓。她四處搜尋同學和老師,看到一些老師被砸傷後不能動彈,康潔使出全身力氣將老師往外拉。但康潔畢竟只有11歲,逐漸體力不支的她趕緊跑出廢墟呼叫救援,「我不知道救了多少個老師。」時間在一分一秒逝去,從各個地方來增援的鄉親們沖進大樓救出了不少的師生,同時也把受傷的康潔帶到了安全區域。
9. 請你談一談老師無私奉獻的故事
我的啟蒙老師——王廷英大爺於今年清明後不久去逝了。我回想起王老師從前教我們時的音容笑貌,不知不覺中生發出深深的思念之情,總想拿起筆寫出來,以表達我的哀思。
王老師和我們同一個村子,而且是同姓。按輩份我應稱呼其為大伯,但我們這里把大伯呼作大爺。在我入學前並沒有見過,因為他那時是公辦教師,家裡沒有自留地,一直住在學校。學校離我們村不足二里路。兩排房子,多是草房。那時王老師住著兩小間草房,當門一間隔作南北兩半,近門靠西牆是泥巴壘的灶台,靠東牆則放著一張案板;而那北面的半間大約是其兒子的卧室。裡面一間是王老師的卧室兼辦公室。聽大人說,師母早年去世,留下兩個孩子,大的是女孩,已送親戚;小的是男孩兒正在上學。
我應該是71年初入學。剛過正月十五,春寒料峭。我穿著一件紅色灑花小大衣,和同村的孩子一起,隨著一位家長去報名了。出村向南約一里地,翻過一道水灣溝,再走上半里多路,就到學校了。我們走過學校圍牆東側一棵異常高大的柳樹下,來到了校園南面的正門。
同來的家長領著我們去報名了。其時我是第一次見到王廷英大爺,他那時大約四十歲,坐在那裡,偏梳的頭發,圍著一條淺灰色的圍巾。人很高大。一邊鬢角之下,有一塊很顯眼的瘡疤。他的門牙挺長,見到人總是一副和善微笑的樣子。那位家長和王老師說著話,一一給我們報了名。
從此我便跟隨王老師上學了。那時學生的學名皆由老師來起的,這樣,一位語文老師就要為幾十個學生起名字。開學前幾天,老師是要一一點名的,這樣便於老師把名字與學生對上號。可是一連幾天,王老師也沒有為我取好名兒。直到一周後,他才為我選定了現在的名字。可想那時他是很費了一番腦筋的。
那時的學生是沒有課桌的,學生趴在木板上。那木板約半寸厚,兩頭釘上小木條作橫梁,以防裂開。兩端用泥墩支起,人若坐在木板中間竟可一顛一顛地上下簸動,甚是好玩。這木板叫號板。那時我們趴的是較短的一種,排在兩邊,中間是走道。每一張號板趴四人或五人。
王老師是教語文的。當清脆的上課鈴聲響起,王老師便一手端著木製方形粉筆盒,一手拿著課本和教鞭走來了。當走近教室時他就會緊走幾步蹬上講台,步伐矯健有力,顯得精神飽滿,神采奕奕。他把教具放下,然後面向黑板上方的毛主席畫像站定,口裡嚴肅而大聲地說:「起立!向偉大領袖毛主席致敬!」說著自已深深地鞠上一躬,我們也跟著彎腰鞠躬。然後坐下開始學習。
我記憶最清的是王老師教我們漢語拼音。他把字母工工整整地寫在黑板上,然後用教鞭指著一遍又一遍地領讀。他的聲音柔緩而洪亮,那樣專注,臉上完全沒有了平日的微笑。我們背著小手,挺直地坐著,一遍遍地齊聲跟讀。
王老師是四鄉公認的好老師,他的態度是那樣和藹,面容是那樣慈祥,對學生是那樣關心。在那時,我們寫作業用的鉛筆都是由王老師削好的。每次寫字前,他把事先削好的鉛筆一一發給我們,下課時再一一收回;他利用課余時間一支支地為我們削好,下次再發。就這樣他每天都要花上好長時間為我們削筆。
那一年的冬天,下了大雪,天氣非常寒冷。有一次,臨上學時,父親告訴我放學時他來學校接我,於是到中午放學時,我就真的在教室里等父親了。王老師看到我和一個學生沒有走,就把我們領到他的家裡,說天氣冷,做面條給我們吃。他放下手裡的教具,馬上挽起袖子開始和面了——和了挺大的一塊面。和好後就用擀杖擀了起來。他本來身材高大,案板又矮,所以他擀麵時必須深深地彎下腰去。他先把面團擀成面餅,再一次次地把面餅卷在擀杖上,滾動,展開,然後再捲起,再滾動,再展開,就這樣在一次次地重復中麵皮越來越大,最後覆蓋了整個案板。這時他才直了直腰,露出了一臉的輕松。
恰在此時,我的父親來到學校接我了。王老師執意要我住下,說:「你看我擀這么多面條,我自己一個人幾天才能吃完?」但父親不願叨擾王老師,硬是把我帶走了。
現在王老師已經離我們而去了,但我們師生共處的那些日子卻永遠保留在我的記憶深處。
10. 老師有什麼事例證明他是有勇敢無私奉獻精神的
汶川大地震英雄老師
譚千秋:生命最後的姿勢--雙臂護住4個學生
向倩:身雖斷
愛未絕
瞿萬容:那一刻,她用身體為孩子擋住水泥板
……
太多的汶川老師在地震那刻,他們勇敢地無私奉獻了他們的全部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