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老師教你
1. 最使我難忘的,是我小學時候的女教師蔡芸芝先生。 現在回想起來,她那時有十八九歲。右嘴角邊有
1. 最使我難忘的,來是我小學時源候的女教師蔡芸芝先生。
2. 這里「溫柔」側重寫(性格 ),「美麗」側重寫(外表).
3. 好像,表示像掉而沒有掉,如果去掉好像就是「要落下來了」那之後有可能就掉下來了,而好像則表示沒有掉下來,之後也不會掉下來.
4. C
希望能幫到你, 望採納. 祝學習進步
2. 最使我難忘的,是我小學時候的女教師蔡芸芝先生。 現在回想起來,她那時有十八九歲。右嘴角邊
指「母親常常站在一張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來,把兩個有象徵記號的字條卷埋在香爐里,然後磕了頭,抽出一個來卜問吉凶。」
教材簡析:
《乞巧》是人教版第六冊第八組的一首詩。這首詩圍繞民間故事這一主題來編排的。《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農歷七月初七夜晚,俗稱「七夕」,又稱「女兒節」「少女節」。是傳說中隔著「天河」的牛郎和織女在鵲橋上相會的日子。過去,七夕的民間活動主要是乞巧,所謂乞巧,就是向織女乞求一雙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對月穿針,如果線從針孔穿過,就叫得巧。這一習俗唐宋最盛。
設計理念:
藉助詩歌教學素材,通過「讀、議、想、說」等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並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激發情趣,拓展思維,從而突現學生地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探求知識,培養他們的創新思想。在教學中把學生帶入境界,有滋有味地朗讀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尊重學生的獨特感悟,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
學習目標:
1、學會「乞、巧、霄、渡」四個生字。
2、能朗讀背誦古詩,體會詩中豐富的想像。
3、能用自己的話講民間牛郎織女的故事,了解有關乞巧節的風俗習慣。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情感地朗讀、背誦詩歌。
2、感受古時候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了解詩中蘊含著的民間傳說。
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解詩題】【知詩人】
1、師:同學們,我們祖國的文化源遠流長,而古詩更是文化寶庫里一顆璀璨的明珠。一首好詩,蘊含著一幅畫面,一首好詩,包含著一個故事,讓人回味無窮。誰能背誦一首有關我國傳統節日的古詩?《元日 》《清明》等
2 很好,這節課,我們再學習一首寫我國傳統節日乞巧節盛況的詩——《乞巧》。板書課題
3、解詩題,知作者
(1)師:請同學們拿起右手跟我一起寫課題。齊讀課題。(生齊讀(指導「乞」、「巧」的變調,都讀三聲)
看到這個「乞」字,很容易讓你想到什麼字?(生:氣球的「氣」)在書寫時有什麼不同?(生:「氣」中間有一橫,而「乞」中間沒有一橫。)師提示:「氣」的最後一筆橫斜鉤,而「乞」的最後一筆是橫折彎鉤。誰能說說「乞」是什麼意思?(生:乞求。)再來看看「巧」字,教師教學「巧」字,書寫、明確第五筆「豎折折鉤」,組詞。師:很好。「巧」字什麼意思?(指名說,生:巧手)
誰能完整地說說詩題是什麼意思?(指名說,生:乞求一雙巧手)再齊讀課題。
2、師: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林傑寫的。(板書林傑)師介紹:林傑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詩人,他小時候非常聰明,六歲時就能寫詩。一下筆就能寫成一篇好文章。他還精通書法棋藝,只可惜他英年早逝,17歲就離開了人世。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二、學習新課
(一)初讀古詩:讀准字音 讀通詩句【讀詩句】
1、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古詩,注意讀准字音 讀通詩句
2、指名讀,生生評價
3、出示古詩節奏,教師范讀,再指名讀。
4、師:這次我們的朗讀要求提高了,同學們不僅要讀准字音,還要讀得字正腔圓,連貫,通順。注意讀出節奏,讀出自己的味道。(學生自由讀)
4、指名讀,師生共同評價。
(二)研讀古詩:結合注釋,理解詩句 【明詩意】
1、師:要理解《乞巧》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的牛郎織女的故事,(課件播放牛郎織女的動畫。)
2、師:織女不僅有美麗的容貌,而且手巧。
課件出示織女資料
3、師:織女的手巧讓無數的人間少女佩服。古時候的少女們在牛郎織女每年七月初七相聚的這一天,都會向織女乞巧。所以七夕節也叫——乞巧節,女兒節。
乞巧節是古時候人們非常喜歡的一個節日。我們再來藉助課後資料袋裡的介紹來了解一下乞巧節,看看都有哪些乞巧方式?
指名說:對月穿針、蜘蛛結網、賀牛生日
當然乞巧節的風俗還有很多,那我們今天學的寫的是哪一種呢?
4、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詩的第一、二行。(出示課件)
(1)師:剛才同學們在讀的時候,我聽見詩的第一行有兩個字的讀音是一樣的?是哪兩個字?
那這兩個字的字形一樣嗎?(「宵」字是寶蓋頭,「霄」字是雨字頭)它是什麼意思呢?藉助組詞理解(元宵的宵指:夜晚,雲霄的霄指:天空)理解了字的意思,(出示宵和霄區別課件)
相信我們再齊讀,准能讀得更好。(學生齊讀)
(2)誰能描述一下這兩句詩描繪的是一種怎樣的畫面?
(3)體會、朗讀、感悟前兩句
師:在七月初七日這天晚上,人們望著深藍浩瀚的星空,想到了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你覺得牛郎織女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你能讀好這兩行詩嗎?(指名讀)
那些青年男女攜手來到了戶外,抬頭仰望星空,想到了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情景,此時人們是一種怎樣的心情?(生體會,再讀)
假如是你也是人群中的一個,你是一種怎樣的心情?(生體會,多種形式讀)
5、師:七月初七的夜晚,天上的牛郎和織女喜相逢,那人間的姑娘少女們又在做什麼呢?(課件出示三四行)
(1)讀讀三、四行。(學生讀)
(2)(朗讀視頻)下面我們先來聽一聽老師的朗讀。
(3)師:在這七夕之夜,人間的人們正家家(學生接念——乞巧望秋月)從「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中你的腦海浮現出怎樣的畫面?
(4)師:你怎麼知道人很多?是從哪句話讀出來的。(家家乞巧望秋月)哪個詞最能說明人多?(家家)是啊,每家的少女們都在望著月亮,乞取智巧,有的在小院里,有的在家門口,在田野,在山坡,在河邊,在花園…在所有能夠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們都在穿紅絲線,哪怕夜深了,她們還在不停地穿,為什麼啊?(他們想像織女一樣心靈手巧)
(5)師:她們穿了多少條呢?(幾萬條)真的數出有幾萬條嗎?(沒有)那是多少條?(很多很多)什麼多?(紅絲多)在第四行里,還有哪個字可以看出少女們穿的紅絲很多呢?(穿盡)
你能想像千家萬戶都在乞巧是一個什麼樣的場面嗎?」(熱鬧的場面)因此詩人林傑發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過節了,牛郎織女一家團聚了,你們的心情怎樣?(高興……)(指名讀,齊讀)
(6)後來,乞巧的范圍更寬泛了,一首《乞巧歌》表達了她們的心聲:
(出示《乞巧歌》)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顏容;乞我爹娘千百歲,乞我姊妹千萬年。
自己讀讀,人們除了祈求一雙巧手之外,還可能在乞求著什麼?(指名說)
(出示課件)
是啊,月光下,我們彷彿看到了這樣一幅幅畫面,你們能不能說一說呢?
盼望已久的乞巧節之夜終於到了.....
月光下,兩個姐妹穿著紅絲,在乞求父母( ) 。
庭院里,一位農村的少女穿著紅絲,在乞求 ( )。
( ),一位年輕的母親穿著紅絲,在乞求( ) 。
( ),( ) ,在乞求 。
相應板書:人間乞巧忙
6、師:你們想向織女為哪些人乞求呢?乞求什麼?
生:親人 朋友 災區人民
教師小結:雖然年代在變,但是我們對美滿生活的追求依然未變。我們要在用心乞巧的同時,還要學會用雙手去創造,去努力爭取明天的成功!
(三)配樂品讀古詩,升華情感,試背古詩。【誦詩句】【悟詩情】
1、數不清的紅絲都穿完了,可見人間企盼、追求幸福的願望是多麼強烈而美好啊!你能帶著這種強烈的感情朗讀嗎?
2、【出示課本圖文】讓我們一起來讀出強烈的感情朗讀,讀出這首詩的韻味吧!
配樂朗讀。(生讀:指名讀、齊讀、合作讀)
3、、古人雲: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光會讀還是不夠的,我們還要背下來,誰能背下來?試一試吧!
4、【出示課件圖片】指名試背、學生齊背
三、拓展練習,日積月累。
1、考考你(出示兩個練習題)
(1)試一試,連一連
端午節 農歷九月初九 鬧花燈,吃元宵
重陽節 農歷正月十五 乞巧,對月穿針
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 包粽子,賽龍舟
元宵節 農歷七月初七 插茱萸,登高
乞巧節 農歷五月初五 祭月,吃月餅
(2)填一填
林傑根據 (七夕節 )(節日)流傳的民間傳說 (《牛郎織女》)創作了古詩(《乞巧》)。這首詩表現了人們過節時( 喜悅 )的心情和
(乞取智巧、追求幸福) 的心願。
2、有時間的話,抄寫這首詩。
3、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首和中國傳統節日—乞巧節,即七夕節有關的古詩,其實古時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這天,都留下了許多詩篇。老師這里還收集了一些和七夕有關的古詩,讀讀看。(指名讀)有興趣的同學在課後把它記在你的積累本中吧!
總結:古詩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精髓,我們要充分地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其實不光在課內,在課外我們還應該自發地去了解、去學習、去積累,去發自內心地熱愛古詩。
《乞巧》說課稿
金鳳三小 任燕霞
我說課的題目是小學語文第六冊第29課《古詩兩首》中的《乞巧》這首古詩。我准備從教材、教法和學法,教學設計和板書設計四大塊來說。
【說教材】
《乞巧》所在的單元,這組教材圍繞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這一主題來編排的。再一次把學生帶回兒時傾聽大人們講故事的快樂中去,感受古人的想像是多麼豐富。《乞巧》是唐代詩人林傑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也是一首想像豐富,流傳很廣的古詩。詩句淺顯易懂,並涉及到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故事,表達了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願。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意圖和學生實際,我把這首詩的教學目標定為:
1、學會「乞、巧、霄、渡」四個生字。
2、能朗讀背誦古詩,體會詩中豐富的想像。
3、了解有關乞巧節的風俗習慣。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材的內容、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定為
1、正確、流利、有情感地朗讀、背誦詩歌。
2、感受古時候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了解詩中蘊含著的民間傳說。
教學重難點的確定,我的教學思路也就比較清晰了,教法和學法的選擇也就水到渠成了。
【說教法】
語文教學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他們的創新思。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古詩的特點,本課將採用的教學方法為:
1、設境想像法:
運用《牛郎織女的傳說》的動畫畫面再現情境,藉助視頻朗讀示範資料充實對乞巧節的了解和對吟詩的深層次要求,同時,配上主題相符的音樂渲染情境,語言描述情境。學生在心境愉悅的環境中學習,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都得到了發展,讓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從而深刻體會到了詩人所表達了情感。
2、重點字詞剖析法:
抓住「宵和霄」的形的區別來進而理解字意的不同,以及在詩句中的意思,這樣設計,意在突出語文學科的特點,進行扎扎實實的語言文字訓練,讓學生在詩中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同進,抓住重點詞句進行挖掘,加大了「學詩」的密度,使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3、精心設計教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抓住語文本色,體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言,是閱讀教學責無旁貸的任務。本詩內容淺顯,但意義深遠。 在教學中,我力求在品析語言中讓學生感悟到少女們追求幸福的心願,在感悟少女們追求幸福心願中習得語言,提高語文素養。
遵循閱讀教學規律,重視體驗和感悟,因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能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閱讀實踐,所以我的教法力求讓學生在主動思維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說學法】
1、補充資料法:學習《乞巧》這首詩,學生需要了解、補充一系列資料,如了解七夕節的來歷、及它為什麼又叫乞巧節、女兒節的原因,因此學生通過《牛郎織女的傳說》的動畫再現情境,充實對乞巧節的了解。藉助視頻朗讀示範資料感受什麼樣的朗讀才叫吟詩。
2、朗讀體會法:
運用「解詩題、知詩人、讀詩句、明詩意、誦詩句」這四個步驟來學習。自讀自悟,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點詞句,品讀賞析,指導學生反復誦,在誦讀中積極感悟。同時達到豐富和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目的。
3、音樂渲染法:
朗讀時,配上主題相符的音樂渲染情境,語言描述情境。在這樣的情境中,展示多種形式的配樂吟誦,如自由讀、指名讀、范讀、賽讀、集體讀等多種形式,學生在心境愉悅的環境中學習,受到了美的熏陶。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都得到了發展,從而深刻體會到了詩人所表達了情感,使學生在反復吟誦中充實閱讀的情感和提高閱讀的效果。
在以上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我力求通過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達成三維目標。於是,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說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解詩題】【知詩人】
1、師:同學們,我們祖國的文化源遠流長,而古詩更是文化寶庫里一顆璀璨的明珠。一首好詩,蘊含著一幅畫面,一首好詩,包含著一個故事,讓人回味無窮。誰能背誦一首有關我國傳統節日的古詩?《元日 》《清明》等
2 很好,這節課,我們再學習一首寫我國傳統節日乞巧節盛況的詩——《乞巧》。板書課題
3、解詩題,知作者
(1)師:請同學們拿起右手跟我一起寫課題。齊讀課題。(生齊讀(指導「乞」、「巧」的變調,都讀三聲)教學「乞」「巧」兩字
誰能完整地說說詩題是什麼意思?(指名說,生:乞求一雙巧手)再齊讀課題。
2、師: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林傑寫的。(板書林傑)師介紹:林傑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詩人,他小時候非常聰明,六歲時就能寫詩。一下筆就能寫成一篇好文章。他還精通書法棋藝,只可惜他英年早逝,17歲就離開了人世。
二、學習新課
【讀詩句】讀准字音 讀通詩句
1、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古詩,注意讀准字音 讀通詩句
2、指名讀,生生評價
3、出示古詩節奏,教師范讀,再指名讀。
4、師:同學們不僅要讀准字音,還要讀得字正腔圓,連貫,通順。注意讀出節奏,讀出自己的味道。(學生自由讀)
5、指名讀,師生共同評價。
【明詩意】結合注釋,理解詩句
1、師:要理解《乞巧》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的牛郎織女的故事,(課件播放牛郎織女的動畫。)
2、師:織女不僅有美麗的容貌,而且手巧。
課件出示織女資料
3、師:織女的手巧讓無數的人間少女佩服。古時候的少女們在牛郎織女每年七月初七相聚的這一天,都會向織女乞巧。所以七夕節也叫——乞巧節,女兒節。乞巧節是古時候人們非常喜歡的一個節日。我們再來藉助課後資料袋裡的介紹來了解一下乞巧節,看看都有哪些乞巧方式? 指名說:對月穿針、蜘蛛結網、賀牛生日 當然乞巧節的風俗還有很多,那我們今天學的寫的是哪一種呢?
4、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詩的第一、二行。(出示課件)
(1)師:剛才同學們在讀的時候,我聽見詩的第一行有兩個字的讀音是一樣的?是哪兩個字?
那這兩個字的字形一樣嗎?(「宵」字是寶蓋頭,「霄」字是雨字頭)它是什麼意思呢?藉助組詞理解(元宵的宵指:夜晚,雲霄的霄指:天空)理解了字的意思,(出示宵和霄區別課件)
相信我們再齊讀,准能讀得更好。(學生齊讀)
(2)誰能描述一下這兩句詩描繪的是一種怎樣的畫面?
(3)體會、朗讀、感悟前兩句
師:在七月初七日這天晚上,人們望著深藍浩瀚的星空,想到了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你覺得牛郎織女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你能讀好這兩行詩嗎?(指名讀)
那些青年男女攜手來到了戶外,抬頭仰望星空,想到了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情景,此時人們是一種怎樣的心情?(生體會,再讀)
假如是你也是人群中的一個,你是一種怎樣的心情?(生體會,多種形式讀)
5、師:七月初七的夜晚,天上的牛郎和織女喜相逢,那人間的姑娘少女們又在做什麼呢?(課件出示三四行)
(1)讀讀三、四行。(學生讀)
(2)(朗讀視頻)下面我們先來聽一聽老師的朗讀。
(3)師:在這七夕之夜,人間的人們正家家(學生接念——乞巧望秋月)從「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中你的腦海浮現出怎樣的畫面?
(4)師:你怎麼知道人很多?是從哪句話讀出來的。(家家乞巧望秋月)哪個詞最能說明人多?(家家)在所有能夠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們都在穿紅絲線,哪怕夜深了,她們還在不停地穿,為什麼啊?(他們想像織女一樣心靈手巧)
(5)師:她們穿了多少條呢?(幾萬條)真的數出有幾萬條嗎?(沒有)那是多少條?(很多很多)什麼多?(紅絲多)在第四行里,還有哪個字可以看出少女們穿的紅絲很多呢?(穿盡)
你能想像千家萬戶都在乞巧是一個什麼樣的場面嗎?」(熱鬧的場面)因此詩人林傑發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牛郎織女一家團聚了,你們的心情怎樣?(高興……)(指名讀,齊讀)
(6)後來,乞巧的范圍更寬泛了,一首《乞巧歌》表達了她們的心聲:
(出示《乞巧歌》)
自己讀讀,人們除了祈求一雙巧手之外,還可能在乞求著什麼?(指名說)
(出示課件)
是啊,月光下,我們彷彿看到了這樣一幅幅畫面,你們能不能說一說呢?盼望已久的乞巧節之夜終於到了.....
月光下,兩個姐妹穿著紅絲,在乞求父母( ) 。
庭院里,一位農村的少女穿著紅絲,在乞求( ) 。
( ),一位年輕的母親穿著紅絲,在乞求( ) 。
( ),( ) ,在乞求( ) 。
相應板書:人間乞巧忙
6、師:你們想向織女為哪些人乞求呢?乞求什麼?
生:親人 朋友 災區人民
三、【誦詩句】【悟詩情】配樂品讀古詩,升華情感,試背古詩,。
1、數不清的紅絲都穿完了,可見人間企盼、追求幸福的願望是多麼強烈而美好啊!你能帶著這種強烈的感情朗讀嗎?
2、【出示課本圖文】讓我們一起來讀出強烈的感情朗讀,讀出這首詩的韻味吧!
配樂朗讀。(生讀:指名讀、齊讀、合作讀)
3、、古人雲: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光會讀還是不夠的,我們還要背下來,誰能背下來?試一試吧!
4、【出示課件圖片】指名試背、學生齊背
四、拓展練習,日積月累。
1、考考你(出示兩個練習題)
(1)試一試,連一連
端午節 農歷九月初九 鬧花燈,吃元宵
重陽節 農歷正月十五 乞巧,對月穿針
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 包粽子,賽龍舟
元宵節 農歷七月初七 插茱萸,登高
乞巧節 農歷五月初五 祭月,吃月餅
(2)填一填
林傑根據( 七夕節) 【節日】流傳的民間傳說 (《牛郎織女》)創作了古詩(《乞巧》)。這首詩表現了人們過節時( 喜悅 )的心情和 (乞取智巧、追求幸福 )的心願。
2、有時間的話,抄寫這首詩。
3、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首和中國傳統節日—乞巧節,即七夕節有關的古詩,其實古時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這天,都留下了許多詩篇。老師這里還收集了一些和七夕有關的古詩,讀讀看。(指名讀)有興趣的同學在課後把它記在你的積累本中吧!
總結:古詩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精髓,我們要充分地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你們對今後學習誦讀古詩有什麼打算嗎?
其實不光在課內,在課外我們還應該自發地去了解、去學習、去積累,去發自內心地熱愛古詩。
板書設計:
天上喜相逢
乞巧 乞取智巧 追求幸福
人間乞巧忙
【說板書 】
本課的板書形象直觀,概括了本課的主要內容,便於學生學習。
總之,這節課我力求以培養學生能力為目的,把時間盡量放給學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由樂學到學會,最終達到會學會用。
4. 尋浙江省德清縣,蔡老師,女,教語文,生有一女。在長廣集團六礦四小教過學!求聯系方式,你的學生鄭文彬
吳不賒心中覺得有些不妥,一時卻捨不得推開,便在猶豫間,忽覺腹中一熱,這股熱氣一發便不可收拾,熱騰騰奔流滿身,只一剎便全身火熱,腦子也迷糊起來,渾忘一切,心裡眼裡,只有懷中的這具火熱軀體。他狂熱地吻著她,手去她衣服內摸索揉搓。顏如雪回吻他,手在他身上抓著,大聲地喘息呻吟。這更刺激了吳不賒,他幾乎是用撕扯的方式,三兩把就脫光了顏如雪身上的衣服。卻還有絲絲清明,記得先把衣服鋪在地上,再把顏如雪放上去。 顏如雪看上去瘦,其實是骨架小巧,長年練功,她身上的肌肉非常的勻稱結實,**不大,卻也不算太小,腰極細,臀部卻頗為結實。一般體形削瘦的女孩子,最難看的就是臀部,瘦得像塊板,摸起來像三角架。顏如雪的臀雖小,卻渾圓如球,緊湊富有彈性,整體看上去,她的身子玲瓏有致,便如一枚精雕細刻的美玉,經得起細細的品嘗,越品越有味。不過這會兒吳不賒腦子昏沉,腹中如火,哪有心思細細品嘗,兩下把自己也脫光了,一個虎撲…
5. 我總覺得蔡老師在間接教我性,男女性行為,好像是把我帶壞了,怎麼辦
同學,生物老師教的都是對的!初中是要學這些的,不要在這騙取大家的眼球了好不好?你不想學就不要學,幹嘛非要把這么好的蔡老師給污衊了啊?
6. 誰知道蔡禮旭老師
蔡禮旭目錄
基本資料
經歷簡述
主要講演:2003年-2005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主要著述:基本資料
經歷簡述
主要講演: 2003年-2005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主要著述:
展開編輯本段基本資料
蔡禮旭老師,1973年出生於台灣,畢業於師范教育和信息專業,曾任小學教師,課余從事兒童經典教學。在教學相長中,有感於聖賢教育為人生首要教育,遂辭去公職,遠赴澳洲凈宗學院研習傳統文化,並師承儒學耆老徐醒民老師學習儒學,專精研修和推廣中國傳統文化。2003年10月,於海南島和楊淑芬老師一同創辦「海口孝廉國學啟蒙中心」,並擔任該中心主講教師。此後,在大陸各地為教師、家長、學生、企業人士和社會團體(包括大專院校、監獄等等)講演。2004年底,在香港開辦10天的「幸福人生講座」,以德行教育為主要科目,更是獲得熱烈肯定。2007年任廬江文化教育中心訓導長、中國地質大學外聘高級講師、北京大方文化公益網高級講師。蔡禮旭老師他在一年半的時間里先後在國內許多省市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澳大利亞等地成功舉辦過300餘場傳統文化講演,獲得當代名師大德及國學名家的高度贊賞和推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著手將他的演講稿翻譯成6種文字向全世界推薦。更在安徽廬江縣湯池鎮廬江中華文化教育中心開設講座。蔡禮旭在凈空法師的教誨下,以救世的心態弘揚佛法,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在凈空老法師的授意下,以首講「弟子規」為基礎,教人正善、正念,勸導世人什麼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
編輯本段經歷簡述
蔡禮旭講《弟子規》
蔡禮旭老師自擔任安徽廬江文化教育中心訓導長以來一直負責該中心教學指導工作,以「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修身為本、教學為先」為教學宗旨,積極培養倫理道德教育師資和社會教育工作者。至今仍陸續辦班教學,為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培訓師資人才。同時也在大陸地區各大專院校等進行演講,並曾應邀至大陸地區教育局做專題講演報告。也因海南省監獄系統邀請,而配合到監獄管理局中,進行傳統文化進監獄活動。 期間陸續應邀到中國大陸、台灣、香港、馬來西亞、新加坡、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英國、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地區,進行了千餘場傳統文化大型演講活動,演講內容與生活緊密結合,對於教育界、企業界、政府公務人員、監獄系統等社會各界不同工作層面,闡述中華文化五倫八德在現代化社會中如何運用,既生動活潑又發人深思,真誠感人,言語幽默,獲得了海內外各界人士的熱烈響應與好評。並在馬來西亞應邀下,為2000餘名華人學校的專職教師進行演講教學活動。 所有演講內容都深受大眾歡迎,感人至深,聽講者受益良多,演講內容已經大量製作發行為DVD與書籍,在世界各地華語區廣泛流通。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蔡禮旭老師矢志不變的終生志向。
編輯本段主要講演:
2003年-2005年
.分別在海口、深圳、北京、廬江、上海、杭州、汕頭、溫州、大慶、秦皇島等地進行《經典教育研習班》、《朱子治家格言》、《4500年前中國的遠祖是如何教導他的後裔的》的演講。 .應廣東省汕頭市龍湖區文明辦和龍湖區教育局邀請,在汕頭林百欣國際會展中心,為近2000位教師和家長做了《如何落實德行教育》的演講報告。 .汕頭大學《文化與人生》的傳統文化演講。 .香港開辦10天的「幸福人生講座」,主講《如何做一個真正如法的好人》,以中華倫理道德教育為主要科目,講述現代社會各種關系的和睦相處之道,用傳統文化創造和諧人生。
2005年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醫葯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9所大學演講《傳統文化與和諧社會》、《八榮八恥與傳統文化》、《修身與醫道》、《歷久彌新的生活教育》、《開啟仁愛幸福的大門》、《傳統文化領航人生》、《傳統文化與完善自我》、《傳統文化與人生抉擇》、《學為人師 行為世范》等傳統文化演講。
2006年
.7月1日湯池鎮鎮政府召開「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85周年紀念大會」,蔡老師應邀出席大會為湯池鎮鎮政府的全體黨員做《傳統文化和八榮八恥》的演講報告。 .10月在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為與會192個國家的代表,做了兩天的「幸福人生講座」報告,引起了全世界和平人士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關注。 .長期往返大陸和台灣之間講授中國傳統文化,舉辦了多期台灣大學生《弟子規》研習營、《弟子規》教師研習營、《弟子規》企業營等活動。 .12月在台灣桃園孔廟大成殿陸續演講了60個小時的《承先啟後 繼往開來》,全面的介紹中華文化,致力於兩岸間的傳統文化交流。
2007年
.應海南省監獄系統邀請,配合海南省監獄管理局傳統文化進監獄活動,為監獄幹警做了《有愛的地方就有家》、《承傳先志 繼往開來》的演講報告。 .12月應邀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為雪隆區首屆《弟子規》師資培訓班共600名華語學校教師做《家和萬事興》的演講;在馬來西亞麻坡做《文化的傳承》大型公開演講。
2008年
.2月應江西省國稅局邀請為該省國稅系統上萬名幹部、職工進行了《傳統文化和和諧國稅》《弟子規與國稅管理》演講。 .11月應邀參加由馬來西亞教育部、全國校長職工會與廬江中華文化教育中心聯辦的2008年弟子規傳統文化學習營的授課活動,在馬來西亞萬宜國民大學為2000餘名華語學校教師做《家和萬事興》的大型演講。
編輯本段主要著述:
1. 《如何經營幸福人生》 華藝出版社出版 書號:ISBN 978-7-80142-847-9/Z·427 2. 《細講弟子規》 華藝出版社出版 書號:ISBN 978-7-80142-846-2/Z·426 3. 《德育故事—小故事真智慧》 華藝出版社出版 書號:ISBN 978-7-80142-868-4/I·411
7. 難忘的老師――蔡老師 400 數學老師
六年的時光如雲般飄過,時間的天使不苟的將時間撥向離別,馬上就要畢業了。在兌鎮小學六年的小學時光中,我被許多老師教過使我學到了以前學不到的知識。曾記得,我們剛進校門時,還是蹦蹦跳跳的少年,還只會一些簡單的加減乘除,多麼幼稚,多麼天真,而如今,我們似乎已經不是以前那個無知的兒童了。我們學會了更復雜的知識,而這些都緊緊的聯系著一個人,那就是您——老師。
在我印象之中,使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我們的英語老師。王老師,在見到他第一面時,總覺得他是一個很嚴厲,不那麼平易近人的一位老師,心裡還有一點害怕,害怕上他的課會很緊張。但這一切都是想像,都不是現實,在我上五年級時,英語老師就是他,當上完他給我們講的第一課,我發現他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嚴厲,反而,他是一個很幽默的人,很會逗我們開心。
記得有一節課,老師要讓做選擇題,我們班的一個男生就坐在那兒乾等,等英語老師公布答案。但被王老師看見了,於是王老師又借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開始與我們閑談了起來。你們就知道等天上掉下餡餅來,你們應該沒學過吧!如果從天上掉下餡餅來,不是你會把它吃掉,而是它反而會把你壓成肉餅,一瞬間,全班都鬨堂大笑。
風箏飛得再高,它的線仍被您的手牽著,遊子走的再遠,他的心仍掛著母親不管走向哪裡,我永遠都不會忘記您——老師。
第二篇:難忘的老師
我有一位嚴厲而又愛笑的老師,那就是我們的班主任——宋麗華,教我們數學和科學課。
記得二年級的時候,一次老師正在講課,我突然走神了,以為老師沒有注意到我,這時老師嚴厲地說了一句:「郭鐵鑫你走神了吧!」我不敢正面回答老師問我的話。在我走神的時候老師講了好幾道重要的數學題,我一句也沒聽進去。快下課了,老師講的題我也沒弄懂。下課鈴響了,我心急如焚,不知道該怎麼辦。
此時,宋老師回到了辦公室,我心想:「這該怎麼辦呀!」最後想了想,我決定還是壯著膽去辦公室問宋老師,當我問到那幾道題怎麼做的時候,宋老師突然嚴厲的說:「上課不要走神,今天我只是提醒了你一下,你上課不要再走神了。」我回答說:「對不起,宋老師,我下回不走神了。」接下來老師又把上課講的題很細致的的給我講了一遍。
聽了宋老師的話,我的心裡很溫暖。我知道單獨為我講課給老師增加了負擔,還耽誤了老師的時間。老師的寬容和嚴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感謝宋老師,是您的嚴厲及時修正了我前進道路上的方向,是您的寬宏大量給了我前進的動力和改正錯誤的機會,是您一次次的原諒使我有了更大的進步和更多的努力。
宋老師,您是我最難忘的老師。在教師節到來之際,我衷心祝您身體健康,開心快樂。
8. 如果「我」又一次碰到了蔡老師,你覺得他們之間可能會有怎樣的對話呢
蔡老師見到我後很吃驚 問道:「喲 這還是我認識的那個調皮的小夥子嗎?」說著拍了拍我的肩膀又說:「小夥子長成大帥哥嘍!長大嘍,老師也為你開心啊。」我也既興奮又激動的說::「是啊,老師我現在可乖了呢,已經長成大孩子了。」「是啊是啊,你在老師心裡卻永遠只有那麼點點高哦,是個長不大的乖孩子。可老師已經老了.......不能再教你們這群孩子了。」「您別這樣,您在我心裡也永遠那麼年輕,美麗。」「呵呵 ,那老師就不說那些傷心的了 你小嘴巴還是那麼甜啊」「呵呵」「呵呵」我倆都笑了
9. 文中的蔡老師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結合文章內容試作分析。
①蔡老師假裝發怒;
②老師教我們跳舞;
③老師帶我們觀察蜜蜂;
④老師教我們讀詩;
⑤我們看老師寫字;
⑥老師排除我和同學之間的小糾紛;
⑦我夢里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