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師老師 » 教師知識要求

教師知識要求

發布時間: 2021-07-29 01:15:14

1. 教師需要哪些知識

只能說需要具備什麼資格條件或者基本素質。至於需要什麼知識那是永無止境的。應該具體一點,比如小學數學老師需要什麼樣的知識?這小學數學老師當然要會使用普通話、會數學課本的知識結構、會教學方法等等。

2. 教師應該具備哪些技能

教師應來該具備以下技能:自

1、苦練基本功: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一手漂亮的字,准確的表達能力和敏捷的反映能力是一個好教師所必備的自身素質。

2、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培養現代化教育意識與教育教學能力,除了掌握現代教育技術還能夠熟練地運用教學網站,可以在高考資源網、中考資源網、無憂試驗網等優質的網站上面找到自己想要的課件或試卷,可以從高中視頻網,小學視頻網等教學視頻網站中吸取名師講課的精華。

3、積極應對新課程,努力嘗試,讓自己的課堂成為孩子們的樂園。

4、樹立自我反思、在「做中學」的實踐觀念

教師的含義:

教師一詞有兩重含義,既指一種社會角色,又指這一角色的承擔者。 廣義的教師是泛指傳授知識、經驗的人,狹義的教師是指受過專業培訓的人,並在教育(學校)中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人。(履行教育教學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

3. 教師的知識應包括哪些方面

1.文化知識
教師豐富的文化知識不僅能擴展學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事實上,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具有廣泛而深刻的文化背景知
識。具體說,教師的文化知識包括:基本哲學理論知識,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知識;現代科學和技術的一般常識,包括現代學科的一般原理和現代技
術的本質內含;社會科學的理論與觀點,例如法律的知識、民主的思想、經濟學的觀點和社會學的方法等。2.實踐性知識
實踐性知識是教師積累的教學經驗,是指教師在實現教學目的的行為中所具有的課堂情景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教師的教學不同於研究人員的科研活動,教
師的教學具有明顯的情境性。實踐性知識受個體經歷的影響,這種知識的表達包含豐富的細節,並以個體化的語言而存在。如果把教師的教學看作程式化的過程,忽
略教師的實踐知識,不利於取得富有成效的教學效果。在教育工作中,很多情況需要教師機智地對待,這種教育教學的機智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種情況下適宜和必
要的方法,在另一種情況下可能不恰當。只有針對學生的特點和具體情況恰當的工作,才能表現出教師的教育機智。在處理特殊教學情景時教師所採用的知識來自於
個人的教學實踐,具有明顯的經驗性。
教師知識結構的上述三方面是緊密聯系的:本體性知識是教學活動的實體部分,條件性知識對本體性知識的傳授起到理論支撐作用,而實踐性知識對本體性知識的傳遞起到實踐性指導作用。3.條件性知識
條件性知識是指個體在什麼時候、為什麼以及在何種條件下才能更好地運用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的一種知識類型。在教學中,條件性知識是指教師知道在什
么時候、為什麼以及在何種條件下才能更好地運用原有知識、經驗開展教學的一種知識類型。即在教學中,如何將本體性知識(學科知識)以學生易理解的方式表
達、傳授給學生。
條件性知識,也就是具體的教育科學知識。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被稱為教師成功地進行教育教學的條件性知識。條件性知識是廣大教師順利進行教學的重要保障。4.本體性知識
教師的本體性知識是指教師所具有的特定的學科知識,如語文知識、數學知識等,這是人們所普遍熟知的一種教師知識。從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這個角度來看,
教師傳授的內容必須是教師所掌握和了解的知識。教師的本體性知識是教學活動的基礎,在教學活動中,一切是以本體性知識的傳授為基礎的,教學的最終績效是用
學生掌握的本體性知識的質量來衡量的,因此,教師的本體性知識必須達到一定的水準。但是已有研究表明,教師的本體性知識水平與其教學效果之間並非是線性相
關。本體性知識超出了一定水平之後,它與學生成績之間將不在呈現統計上的相關。即具有豐富的學科知識僅僅是個體成為一個好教師的必要條件。
由於學科不同,本體性知識的具體內容是不同的。僅僅從一般意義上說,教師的本體性知識應包括四個方面:教師應對學科的基礎知識有廣泛而准確的理解,熟
練掌握相關的技能、技巧;教師要基本了解與所教學科相關的知識點、相關性質以及邏輯關系;教師需要了解該學科的發展歷史和趨勢,對於社會、人類發展的價值
以及在人類生活實踐中的多種表現形態;教師需要掌握每一門學科所提供的獨特的認識世界的視角、域界、層次及思維的工具與方法等。教師的知識是指教師所具備的各種知識及其掌握程度。從內容上說,一般包括文化科學的基礎知識、專業學科知識、教育科學和心理學知識。從知識形成的類型上說,有
間接知識,也有直接經驗。前者是指從書本學習來的知識,後者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探索並總結出一套的課堂情境知識和問題解決知識。
從教師知識結構的功能出發,可以將教師的知識結構分為四個方面: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和文化知識,這四個方面共同構成教師的知識結構。

4. 教師專業知識包括什麼

教師專業知識包括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和操作性知識。專
教師的本體性知識(SubjectInvolvedKnowledge)是指教師所具有屬的特定的學科知識;
條件性知識是指教育學、心理學和教法等相關的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識;
實踐性知識「是指教師在面臨實現有目的的行為中所具有的課堂情景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 具體地說, 這種知識是教師教學經驗的積累」。

5. 教師需要具備哪些能力

一、良好的文化素質,包括精深的學科專業知識,廣博的文化知識和教學理論基礎。
1、教師應精通自己的學科,具有扎實而淵博的知識。馬可連柯說過:「學生可原諒老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諒他的不學無術。」蘇霍母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師的知識面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多,他才能成為教學過程的精工巧匠。」對老師來說,不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內容,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還要加強業務進修和廣泛的學習,跟蹤學科學術動態,了解新觀點,掌握新信息,不斷更新知識,站在學科的前沿,由經驗型到科研型的轉化。
2、教師既要有廣博的知識,又要通曉基本的社會學科、自然學科等方面的知識,做到博學多才。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教師的博學多才是至關重要的。隨著教材的改革,相鄰學科的聯系日益加強,文理相互滲透,因此,教師應注重與其他學科的溝通,形成「大教學觀」,為學生創設開放的教學情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教師的知識越淵博,越能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
3、教師應具有教育科學理論修養。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不懂心理學,這就如同一個心臟專業醫生不了解心臟的構造。」科學的教學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教師要較好的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和學科教學法等基本知識。教師不僅知道教什麼,還要知道怎樣教和為什麼選擇這樣教,用科學的理論去指導自己的教學。
二、較強的教學研究能力
能力是指「直接影響活動的效率,使活動的任務得以順利完成的一種個性心理特徵。」教師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還需要具備適應學科特點的教研能力。
1、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頻率。」語言表達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備的主要能力。由於條件的限制,很多實事不能再現,需要教師依靠語言表達,把豐富的知識通過口頭傳授給學生。這就要求教師的語言准確清晰,具有學科性;簡明練達具有邏輯性;生動活潑,具有形象性;抑揚頓挫,具有和諧性。
2、較高的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的動力。」具有較高的科技素養和創新能力,是知識時代對人才的基本要求。要培養創新人才,就必須要創新型的教師。創新型的教師就是要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廣博的視野以及善於綜合、開拓新領域的能力,掌握創新知識的方法,具有勇於探索、敢於懷疑和批判的學科精神,善於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將其運用到教學中,並有獨特的見解,能夠發現行之有效的新教學方法。簡言之,教師的創新能力包括:獨到的見解、新穎的教法、創新的思維、凸現的個性、探索的精神、民主的意識等。
3、較強的組織能力
組織能力是一個教師取得教育和教學成功的保證。缺乏組織能力和指導能力的教師,無論其知識多麼廣博,都難以完成教育和教學任務。
(1)組織教學的能力。教師能集中學生的注意,靈活調節進程,活躍課堂氣氛,控制教學環境,引導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維護課堂教學秩序,處理偶發事件等。
(2)課外活動的組織能力。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主渠道;開辟第二課堂,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也是開展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一個教師應有能力組織和指導興趣小組,參觀考察和社會實踐活動。有能力組織講座、講演、展覽、表演、製作、考察、競賽、撰寫報告和論文等活動。形成人人參入、自己動手、發揮特長、凸現個性的開放式學習氛圍。
4、研究能力
教師要成為教書育人的專家,成為講演教學研究的復合型人才,實現從「教書匠」向學者型的轉化,研究能力是應具備的素質之一。
(1)教學研究能力。把教學與教研結合起來,善於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對教改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理論研究,提出自己的見解,進而探索和發現新的教學規律、教學方法和模式。
(2)學術研究能力。目前教師的教研較多的停留在教材的分析、考試的研究,限於一些教學技巧和教學經驗的陳述。而對教學理論的研究相對薄弱,缺乏對教學的創造性思考。教師只有成為學者型的教師,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和素質教育的發展。
三、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決定著素質教育的成功。
教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修養,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模範的遵守教師職業道德標准,熱愛學生,為人師表。認真學習馬、列、毛、鄧、「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學習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思想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教師應自覺加強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民族團結、奮發圖強、振興中華的教育;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道德情操的教育;進行社會發展規律和觀點的教育;進行科學人生觀、世界觀的教育。
四、敏銳的時代意識
要更新教育觀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和學會生存」稱為現代教育的四根支柱。實現教育的現代化,關鍵是教育觀念的現代化,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尊重學生的人格、興趣愛好、尊重學生的自由發展,尊重學生的首創精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挖掘學生的創造才能。

〔感:教師的勞動是一種復雜的、繁重的、高智能、藝術性的勞動。不是簡單的、機械的、重復性勞動。有了對教師素質的要求,那麼我們對教師提一級工資、帶薪休假的怨氣就會煙消雲散了!〕

6. 教師需要具備哪些知識

現代教師應該具備的知識結構
教師的知識是指教師所具備的各種知識及其掌握程度。從內容上說,一般包括文化科學的基礎知識、專業學科知識、教育科學和心理學知識。從知識形成的類型上說,有
間接知識,也有直接經驗。前者是指從書本學習來的知識,後者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探索並總結出一套的課堂情境知識和問題解決知識。
從教師知識結構的功能出發,可以將教師的知識結構分為四個方面: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和文化知識,這四個方面共同構成教師的知識結構。
(1)本體性知識
教師的本體性知識是指教師所具有的特定的學科知識,如語文知識、數學知識等,這是人們所普遍熟知的一種教師知識。從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這個角度來看,
教師傳授的內容必須是教師所掌握和了解的知識。教師的本體性知識是教學活動的基礎,在教學活動中,一切是以本體性知識的傳授為基礎的,教學的最終績效是用
學生掌握的本體性知識的質量來衡量的,因此,教師的本體性知識必須達到一定的水準。但是已有研究表明,教師的本體性知識水平與其教學效果之間並非是線性相
關。本體性知識超出了一定水平之後,它與學生成績之間將不在呈現統計上的相關。即具有豐富的學科知識僅僅是個體成為一個好教師的必要條件。
由於學科不同,本體性知識的具體內容是不同的。僅僅從一般意義上說,教師的本體性知識應包括四個方面:教師應對學科的基礎知識有廣泛而准確的理解,熟
練掌握相關的技能、技巧;教師要基本了解與所教學科相關的知識點、相關性質以及邏輯關系;教師需要了解該學科的發展歷史和趨勢,對於社會、人類發展的價值
以及在人類生活實踐中的多種表現形態;教師需要掌握每一門學科所提供的獨特的認識世界的視角、域界、層次及思維的工具與方法等。
(2)條件性知識
條件性知識是指個體在什麼時候、為什麼以及在何種條件下才能更好地運用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的一種知識類型。在教學中,條件性知識是指教師知道在什
么時候、為什麼以及在何種條件下才能更好地運用原有知識、經驗開展教學的一種知識類型。即在教學中,如何將本體性知識(學科知識)以學生易理解的方式表
達、傳授給學生。
條件性知識,也就是具體的教育科學知識。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被稱為教師成功地進行教育教學的條件性知識。條件性知識是廣大教師順利進行教學的重要保障。
(3)實踐性知識
實踐性知識是教師積累的教學經驗,是指教師在實現教學目的的行為中所具有的課堂情景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教師的教學不同於研究人員的科研活動,教
師的教學具有明顯的情境性。實踐性知識受個體經歷的影響,這種知識的表達包含豐富的細節,並以個體化的語言而存在。如果把教師的教學看作程式化的過程,忽
略教師的實踐知識,不利於取得富有成效的教學效果。在教育工作中,很多情況需要教師機智地對待,這種教育教學的機智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種情況下適宜和必
要的方法,在另一種情況下可能不恰當。只有針對學生的特點和具體情況恰當的工作,才能表現出教師的教育機智。在處理特殊教學情景時教師所採用的知識來自於
個人的教學實踐,具有明顯的經驗性。
教師知識結構的上述三方面是緊密聯系的:本體性知識是教學活動的實體部分,條件性知識對本體性知識的傳授起到理論支撐作用,而實踐性知識對本體性知識的傳遞起到實踐性指導作用。
(4)文化知識
教師豐富的文化知識不僅能擴展學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事實上,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具有廣泛而深刻的文化背景知
識。具體說,教師的文化知識包括:基本哲學理論知識,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知識;現代科學和技術的一般常識,包括現代學科的一般原理和現代技
術的本質內含;社會科學的理論與觀點,例如法律的知識、民主的思想、經濟學的觀點和社會學的方法等。

7. 教師職業有什麼要求

1、「愛國守法」——教師職業的基本要求。

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社會主義。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

2、「愛崗敬業」——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

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志存高遠,勤懇敬業,甘為人梯,樂於奉獻。對工作高度負責,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不得敷衍塞責。

3、「關愛學生」——師德的靈魂。

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良師益友。保護學生安全,關心學生健康,維護學生權益。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4、「教書育人」——教師的天職。

遵循教育規律,實施素質教育。循循善誘,誨人不倦,因材施教。培養學生良好品行,激發學生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不以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准。

5、「為人師表」——教師職業的內在要求。

堅守高尚情操,知榮明恥,嚴於律己,以身作則。衣著得體,語言規范,舉止文明。關心集體,團結協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長。作風正派,廉潔奉公。自覺抵制有償家教,不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6、「終身學習」——教師專業發展不竭的動力。

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拓寬知識視野,更新知識結構。潛心鑽研業務,勇於探索創新,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水平。

(7)教師知識要求擴展閱讀:

第一,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這種觀點是說,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處在絕對的支配地位,學生處在絕對的受支配地位。這種觀點是「教師中心論」。

第二,學生為主體,教師完全受制於學生的要求。這種觀點是說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處在絕對的被支配的位置。這種觀點是「學生中心論」。

第三,教師與學生互為主客體。

參考資料:教師-網路

8. 教師應該具備哪些知識

現代教師應該具備的知識結構
教師的知識是指教師所具備的各種知識及其掌握程度。從內容上說,一般包括文化科學的基礎知識、專業學科知識、教育科學和心理學知識。從知識形成的類型上說,有
間接知識,也有直接經驗。前者是指從書本學習來的知識,後者是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探索並總結出一套的課堂情境知識和問題解決知識。
從教師知識結構的功能出發,可以將教師的知識結構分為四個方面: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和文化知識,這四個方面共同構成教師的知識結構。
(1)本體性知識
教師的本體性知識是指教師所具有的特定的學科知識,如語文知識、數學知識等,這是人們所普遍熟知的一種教師知識。從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這個角度來看,
教師傳授的內容必須是教師所掌握和了解的知識。教師的本體性知識是教學活動的基礎,在教學活動中,一切是以本體性知識的傳授為基礎的,教學的最終績效是用
學生掌握的本體性知識的質量來衡量的,因此,教師的本體性知識必須達到一定的水準。但是已有研究表明,教師的本體性知識水平與其教學效果之間並非是線性相
關。本體性知識超出了一定水平之後,它與學生成績之間將不在呈現統計上的相關。即具有豐富的學科知識僅僅是個體成為一個好教師的必要條件。
由於學科不同,本體性知識的具體內容是不同的。僅僅從一般意義上說,教師的本體性知識應包括四個方面:教師應對學科的基礎知識有廣泛而准確的理解,熟
練掌握相關的技能、技巧;教師要基本了解與所教學科相關的知識點、相關性質以及邏輯關系;教師需要了解該學科的發展歷史和趨勢,對於社會、人類發展的價值
以及在人類生活實踐中的多種表現形態;教師需要掌握每一門學科所提供的獨特的認識世界的視角、域界、層次及思維的工具與方法等。
(2)條件性知識
條件性知識是指個體在什麼時候、為什麼以及在何種條件下才能更好地運用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的一種知識類型。在教學中,條件性知識是指教師知道在什
么時候、為什麼以及在何種條件下才能更好地運用原有知識、經驗開展教學的一種知識類型。即在教學中,如何將本體性知識(學科知識)以學生易理解的方式表
達、傳授給學生。
條件性知識,也就是具體的教育科學知識。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被稱為教師成功地進行教育教學的條件性知識。條件性知識是廣大教師順利進行教學的重要保障。
(3)實踐性知識
實踐性知識是教師積累的教學經驗,是指教師在實現教學目的的行為中所具有的課堂情景知識以及與之相關的知識。教師的教學不同於研究人員的科研活動,教
師的教學具有明顯的情境性。實踐性知識受個體經歷的影響,這種知識的表達包含豐富的細節,並以個體化的語言而存在。如果把教師的教學看作程式化的過程,忽
略教師的實踐知識,不利於取得富有成效的教學效果。在教育工作中,很多情況需要教師機智地對待,這種教育教學的機智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一種情況下適宜和必
要的方法,在另一種情況下可能不恰當。只有針對學生的特點和具體情況恰當的工作,才能表現出教師的教育機智。在處理特殊教學情景時教師所採用的知識來自於
個人的教學實踐,具有明顯的經驗性。
教師知識結構的上述三方面是緊密聯系的:本體性知識是教學活動的實體部分,條件性知識對本體性知識的傳授起到理論支撐作用,而實踐性知識對本體性知識的傳遞起到實踐性指導作用。http://www.doc88.com/p-1146349882708.html(4)文化知識
教師豐富的文化知識不僅能擴展學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事實上,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具有廣泛而深刻的文化背景知
識。具體說,教師的文化知識包括:基本哲學理論知識,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知識;現代科學和技術的一般常識,包括現代學科的一般原理和現代技
術的本質內含;社會科學的理論與觀點,例如法律的知識、民主的思想、經濟學的觀點和社會學的方法等。........................

熱點內容
2017年四川數學卷 發布:2025-05-18 00:16:14 瀏覽:719
中國社會科學院暑期 發布:2025-05-17 23:31:35 瀏覽:687
簡單廣場舞教學 發布:2025-05-17 20:37:48 瀏覽:13
二級學科博士點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125
永興教師招聘 發布:2025-05-17 19:10:15 瀏覽:664
高中教師資格證考試用書 發布:2025-05-17 16:29:17 瀏覽:52
小學教師的條件 發布:2025-05-17 16:21:01 瀏覽:419
教育學教育心理學題庫 發布:2025-05-17 16:14:16 瀏覽:819
夏威夷群島地理位置 發布:2025-05-17 16:10:46 瀏覽:949
奴隸老師漫畫全集 發布:2025-05-17 16:01:34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