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專業發展的
《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中明確指出:「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主任。
建設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班主任隊伍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大計。」班主任工作舉足輕重,但班主任生存狀態不容樂觀。
一、堅持不懈的學習 班主任首先應該是一名「學生」,要想當好班主任,首先必須是一個學習者。學習型的班主任如同一面旗幟,必然會打造出學習型的班集體。
⑵ 淺談怎樣提高班主任專業水平
班主任是班級教育的主要教師,是負責組織,教育、管理班級學生,引導、幫助、促進班級學生全面發展的主要責任人,是溝通家長和社區的橋梁,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力量。俗話說「三軍易得,一將難求」,一支部隊,沒有一個出色將領的領導管理,很可能是一盤散沙,缺乏戰鬥力,遇有困難和敵情定將一觸即漬。
最重要的是學著換位思考,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會和他們做朋友!
⑶ 教師的專業發展包括哪幾個方面
1,教師是一個多重角色的綜合體。教師不僅是知識傳授者,還是學生良好個性的塑造者;教師不僅是學生行為的榜樣、示範者,還是學生潛能的開發者;教師不僅是學生班集體的領導者與管理者,還是學生的知己與朋友,教師不僅是施教者,還是教之規律的研究者。
教師不僅是關心學生身體發育、知識技能掌握、道德品行的「父母代言人」,還是關心學生心理健康、全面發展的「心理保健醫生」。
2,教師應具備完善的知識結構。作為現代型教師,其知識結構應包括四種成分:本體性知識,即教師所具有的特定的學科知識;條件性知識,即教師所具有的關於教與學規律的知識;實踐性知識,即教師所具有的課堂情景知識及與之相關的知識。
一般文化知識,即教師所具有的知識廣度及興趣專長。教師應具有現代的、開放的教育觀念。
3,教師要樹立遠大的職業理想。職業理想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根本動力。審視名家名師,我們不難發現師愛盪漾,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自己對他們的關注與愛護,在事業上有立志成為教育家的志向是他們共同的人格特徵。
4,教師要具有教育專長。專長或曰專業技能,是一種職業區別於其他職業的核心維度。隨著現代社會分工的細化和專業化程度的提高,對教師教育、教學專長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3)班主任專業發展的擴展閱讀:
存在問題:
1,作為一種專門化的職業,教師專業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2,學歷層次偏低。
3,斷層現象嚴重。教師隊伍的年齡結構是反映師資隊伍質量的一個重要方面。
4,區域發展不平衡。由於經濟發展或地理位置的差異,我國不同地區教育現狀表現出很大差異。其中師資隊伍差異是一個重要方面。
5,知識結構不盡合理。突出表現為本體性知識更新慢、條件性知識欠缺,實踐性知識理論層次低、文化知識面不夠開闊,尤為突出的是條件性知識的匱乏。
6,職業道德水平有待提高。具有高尚的師德是做一名人民教師的最基本的條件。
⑷ 班主任專業成長之道應該怎樣加強修煉
一、堅持不懈的學習
班主任首先應該是一名「學生」,要想當好班主任,首先必須是一個學習者。學習型的班主任如同一面旗幟,必然會打造出學習型的班集體。
學習知識,是一個人在社會中生存下去的重要基礎之一,如果不學習或者不善於學習,就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就要掉隊落伍。班主任是傳授文明和知識的工作者,更應掌握現代科學知識和技能,擴大知識的視野。班主任的學習應該是有責任感的,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必需要有豐富的知識,學生年齡越小對教師的期望值越高,教師不掌握知識,就會失望於學生,就沒有盡到一個教師的責任。班主任的學習,首要的是打好專業基礎,具有出色的專業知識,你才能更多地了解孩子,才能實現理想和抱負。這就要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不斷地充實提高自己。其次,學習現代科學知識和掌握班主任專業知識,教師應該做「網路全書」式的教師,僅局限在一個領域、自己的專業,是當不好教師的。我們不一定是某一方面的專家,但是我認為一定要成為「雜家」。有了廣博的多元知識儲備,班主任本身在學生心中就成了整體知識的化身,就會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時時刻刻形成督導學生求知明理的強大的知識場,這時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綜合輸出不同門類的知識,讓學生在欽佩的同時也把你作為榜樣而積極地去效法。班主
任對學生的這種影響一旦生成,對學生學習的推動作用將是深遠的。班主任還必須加強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結合實際構思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和策略,才能適應不斷發展的教育形勢,才能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樹立遠大理想,才能培養出更多的德才兼備的好學生。
學習也不僅僅局限於書本,生活中身邊優秀的教師也會告訴我們什麼是嚴謹
教學、什麼是愛生如子、什麼是真正的優秀。你也可以通過各個方面和渠道了解更多的同行,吸收更多的養分。同時,學校也應該提供給班主任學習的機會和環境,開展一些課題性研究,通過同伴互助和專家引領,提升班主任的專業能力。
二、基本素質的修煉
班主任教師的專業成長不是一種「自然成熟」的、自發的、不自覺的成長過程,而是經過長期有意識的實踐鍛煉的過程。為什麼有的教師在班主任崗位上摸爬滾打幾十年,有的即將退休,但仍然處於專業的無意識狀態,或者成為狹隘的經驗主義者?班主任的工作首先應抓住內涵,工作應有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原則、教育內容、教育策略和追求,要成長就必須提高班主任自身的基本素質修養:
1、加強語言表達能力的修煉
要想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班主任要注意錘煉語言,使自己的語言幽默起來。幽默是一種教育智慧,也是一種教育美德。 適當的幽默可以調劑現場環境,達到教學的目的。
激勵是使學生主動確定自己在團體中的位置,正確建立角色行為,化解角色迷失危機的有效途徑。班主任語言,必須具有非常強的感召力,要合理運用激勵的方法。 進行批評教育,掌握事實是前提。批評要注意場合,批評還要注意剛柔相濟,批評要講究一定的語言藝術。工作中要正確使用批評的手段,使批評恰當有力,收到一舉多得,一勞永逸,知恥而後勇的效果。
2. 加強心理調節能力的修煉:
班主任的工作實踐是及其復雜的活動過程,尤其承擔的職責形成了特有的心理特徵,只有心理素質優化的班主任,才能出色地完成肩負的重任。班主任如果具備了心胸博大、興趣廣泛、情感豐富、意志堅強這些心理特徵,就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解剖自己的心理特徵,揚長避短,長善救失,自覺培養和發展優秀班主任的心理品質,使工作做得更有成效。
三、富有愛心
班主任工作是一門藝術,這門藝術內滲透的全是愛。我們每個人都曾接受過自己班主任的諄諄教誨,班主任也為我們的成長付出了辛勤的勞動。班主任給我們最多的就是愛,愛學生是做班主任的天職,就像愛父母、愛兄弟姐妹一樣。把學生當成自己的親人和朋友,在學識上、品德上用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和塑造學生,讓他們覺得人間處處皆溫暖。只有付出了愛——愛教育、愛學生,他們才會愛你,你自然也能從愛中得到樂趣,從愛中得到信心和勇氣。
新的教育環境下,如何向學生「施愛」、給予學生更多的「精神關懷」?德育科研告訴我們應從對學生的知識關懷轉向精神關懷,從知識本位的教育轉向以人為本的教育,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關心他們的生活狀況,更重要的是關心他們的內心世界,關心他們的情感、情緒,關心他們的精神生活,讓學生在學習知識、技能的過程中,能在情感、態度、價值觀上得到協調發展。班主任對學生的精神關懷,班主任自身的情感人格,是影響班主任工作質量和水平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對待有困難的學生更要愛得深、切、誠,這樣才能喚起他們奮發向上的勇氣和克服困難的決心。
真情是人類情感中的真金。真情是班主任語言最基本的特色。與學生交往,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真情,用自己的真情將會獲取學生的真心。班主任要善於恰當地運用一些細微的動作,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自己真誠的關心和尊重,這樣我們的思想教育才能順利展開,才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班主任如果與學生溝通缺少真情,說假話,言不由衷,勢必失去學生的尊敬與愛戴。
四、強烈的責任心
班主任工作是連接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橋梁和紐帶,是全班學生的組織者和管理者,班主任的責任心表現在上對學校負責,下對學生負責兩方面。對班主任工作負責就能充分發揮好橋梁和紐帶作用,全面執行學校布置的各項工作,做到迅速及時、准確無誤,使學校的各項工作得以很好的貫徹落實。另一方面在工作中做到手勤、腳勤、眼勤、嘴勤、腦勤。經常深入學生,全面了解學生,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通過日常的學習和工作等各項活動,在思想上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觀念,並及時積極地把在班級工作的問題向學校反
饋,把問題消滅在萌芽中。
五、管理能力的培養
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決定了班主任除了具備普通教師的有關能力之外,還要具備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班主任的能力素質在班級管理中所起的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些班主任認為管理就是管制、控制與限制。管理能力就是管住學生的能力。如果這樣理解,那他的管理是永遠也走不進學生的心靈的。班主任的管理:不僅是對班級學生不良行為的約束,更多的是一種精神引領和問題梳理。管理不是讓學生達到聽話的目的,而是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心靈舒展、個性發展的健康文明人。如何進行班級建設,保證班級教育中各子系統的有效運作,充分發揮其教育功能,是班主任專業勞動的基本功,更是班主任特有的專業化的主要內容,具體說包括以下各方面能力的培養:
(1)形成適宜的班級教育目標的能力: 善於調動學生積極性,共同討論,制定班級教育目標;目標始終定位在學生的發展上,有針對性,體現班級特色,體現發展性要求.
(2)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能力: 真的集體應是一種學習共同體.它具有平等合作的結構關系,相互信賴的情感關系,共同的目標和利益關系,能尊重和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不以"集體利益"名義侵害個人利益和抑制個性發展.
(3)組織班級教育活動的能力: 真的集體應是一種學習共同體.它具有平等合作的結構關系,相互信賴的情感關系,共同的目標和利益關系,能尊重和促進學生個性發展.不以"集體利益"名義侵害個人利益和抑制個性發展.
(4)優化班級文化的能力: 具有建設富有生命活力的班級文化的能力,發展積極的班級精神,形成有特色的班級文化.學會在班級文化創造中發展學生.
(5)人性化班級管理能力:班級教育管理的特點是教育性,管理的過程應是教育的過程,應是為育人服務.最重要的是具有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能充分發揮人的積極性,為學生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6)形成班級教育合力的能力:善於拓展班級育人空間,依靠學校領導,社區領導,使班級教育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形成整合一致的教育合力.
(7)具有發展性評價的能力:發展性評價的目的是引導,激勵,促進學生的發展.發展性評價內容主要是對學生德行發展,心理發展,能力發展的評價.善於根據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學生,運用多種方式(包括獎懲等方式)進行評價.給學生的操行評語是制度化的評價方式,宜人性化,個性化,審美化.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現代管理要求班主任必須放棄傳統的管理模式,不斷創新管理模式。班主任的領導管理要與素質教育、創新教育、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相符合,提倡人性化管理。
總而言之,班主任的專業化成長是一個目標,是一種追求,也是一項事業,同時也是一個全面、長期、持續的過程,需要班主任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去體會和感悟。優秀的班主任會按照專業化的要求,給自己提出努力方向和奮斗指標,為自己制訂切實可行的成長發展規劃。惟其如此,班主任的專業化成長之路,才會愈走愈寬、愈走愈好。
參考文獻:
1、朱永新:《中國著名班主任德育思想錄》,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班華等:《發展性班級教育系統》,南京師大出版社,2000年版。
3、[德]O?F?博爾諾夫:《教育人類學》,李其龍譯,華東師大出版社,1999年版。
4、李鎮西.《做最好的老師》,灕江出版社,2006年5月
⑸ 班主任專業成長的迫切性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首先要是待人接物上面,班主任很明顯,就是負責這個班孩子所有事物的一個老師,想要做好一個好的班主任,那就要熟悉孩子的一切動向
⑹ 班主任專業發展的核心能力
體現一個班主任競爭力的核心能力應該是什麼呢?
1. 洞察力
班級發展的過程,就是不斷發現並解決問題的過程。敏銳發現問題,建設才有可能,走向優秀和卓越才可實現。
對存在的問題視而不見,學生蒙騙你甚至「賣」了你也不覺察,自然不能有效建設班級。
作為班主任,要多走進教室,多走近學生,多觀察了解,對學生的情況瞭然於胸,感受他們的微小變化,了解最真實的班情和學情。
2. 自控力
沖動是魔鬼,情緒是問題解決的巨大障礙,情緒化或者情緒失控,不利於問題的解決。心態積極,情緒平和,有話好好說,是成功教育的必經之路。
當然,為了某種需要,表達情緒,表明訴求,則是教育智慧,是另外一回事。
班主任很有必要有意識訓練自己,謹慎開口,延緩三分鍾表態,如果做不到,可以暫且遠離教育現場。
3. 溝通力
問題不可怕,沖突也不可怕,溝通達成共識即可。良好的溝通需坦盪真誠,要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問題,永遠銘記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師生和家校不是敵對關系,沒有什麼不能心平氣和溝通,有效的溝通有利於事情的解決,反之,則不利於事情的解決。
平時有意識提醒自己,雙方可能都是對的,只是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
4. 執行力
效益源於執行。發現問題不解決問題等於沒有發現問題,知道應該怎麼做而不去做等於不知道怎麼做。沒有執行一切歸於零。
執行力,是達成共識後的義無反顧,或是認定正確後的勇往直前。執行力,需要魄力與擔當,願意承擔隨之而來的一切後果。當然,執行過程需要跟蹤研判,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調整與修繕。
當班主任確實不是容易的事,有著極高的要求,比如協調力,比如感染力,比如應變力,比如創新力,同樣非常重要。
⑺ 班主任專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是什麼重要載體是什麼
責任心是班主任專業發展的內在動力,是班主任道德情感的核心。
中小學班主任工作是學校教育中極其重要的育人工作,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 藝術。 中小學班主任是中小學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班集體 建設的指導者、中小學心理健康成長的引領者,是中小學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幹, 是溝通家長與社區的橋梁,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力量。
⑻ 如何促進班主任專業化發展
《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中明確指出:「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班主任。建設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結構合理、相對穩定的班主任隊伍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大計。」 班主任工作舉足輕重,但班主任生存狀態不容樂觀。在班主任的工作環境層面,應強化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改進並完善班主任的校本培訓制度,切實轉變班主任隊伍的管理方式,為其創設公正、寬容和相互尊重的民主環境。在班主任個體層面,倡導走「學習——實踐——反思——科研——再實踐」的專業化道路。 一、構建班主任專業化培訓機制 學校要從制度上為每一個班主任創設一種公正、寬容和相互尊重的民主氣氛,體現對教師工作的理解和尊重。班主任考評規則的制定,要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一定要在理解、關懷的前提下激勵班主任成長。 要促進班主任的專業化發展,需要建立一種系統、科學且富於激勵作用的班主任成長的專業化培訓機制,要改變簡單灌輸理念的傳統培訓方式,減少低效培訓,強調「做」中學,在生動的教育實踐中展開。培訓不僅僅是聽報告、經驗交流,也應該包括班主任沙龍、讀書活動、主題班會、綜合實踐活動、脫產進修、高層次的深造以及心理健康輔導等等。總之,校本培訓要圍繞把班主任培養成學者型的實踐家和實踐型的學者這一目標進行。 要促進班主任的專業化發展,應該減少學校決策層與班主任隊伍之間的間隔層次,建立以校長領導層和年級組長層為主的兩層行政結構;改變傳統垂直傳遞信息的組織溝通方式,增加橫向聯系與溝通;盡最大可能地將決策權向班主任隊伍轉移,讓班主任擁有充分的自主權和決策權,從而形成以班主任隊伍為基層的扁平化的學校組織結構;通過改革教輔人員的崗位設置或設置「資源教師」崗位來減輕班主任的工作負荷。 二、倡導班主任專業化成長道路 促進班主任專業化成長,應倡導班主任走「學習——實踐——反思——科研——再實踐」的專業化成長道路。 首先,班主任要有強烈的學習意識。一方面要向書本學習,養成讀書習慣,終生與書本結成深厚友誼;另一方面向有經驗的班主任學習。只要有強烈的求知意識,有追求自我發展的進取意識,才能勝任班主任工作,成為班級教育管理的專家。 其次,在工作實踐中,要充分重視和運用班主任自身人格的教育力量。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在教育中,一切都應當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因為教育的力量僅僅來自於人格的活的源泉。任何規章和綱領,任何人為設置的組織,都不能取代教育事業中的個性……離開教育者人格對受教育者的直接影響,那麼真正深入到性格的教育是不可能的。」 再次,要養成自我反思的職業習慣。反思,就是讓班主任對日常的教育管理過程進行全方位地考察,將所有的順理成章的習慣性做法放在一邊,以懷疑、批判的態度去審視習以為常的過程,以積極的心態去分析、提煉管理過程與教育結果所蘊含的教育價值,從而作為新一輪班級管理的生成性資源。 第四,科研。科研興校已成為大家的共識,科研意味著探索、創新。班主任要深入地鑽研班級教育管理過程的微妙細節,大量地、認真地觀察學生和分析學生,把班級作為班主任的實驗室,並以所碰到的問題為科研課題,堅持寫班主任工作反思手記,把實效性的教育經驗落實到文字上,這既可以激發班主任的學習熱情,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又可以提高班主任隊伍的理論水平,充分形成合力,多層次、多角度地研究理論問題。 第五,經過上面四個過程的交錯循環,班主任能力和素質會不斷提升,班主任在「再實踐」的這個環節必定將更加成熟,更加游刃有餘。 「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藝術,都產生於教師對學生無比熱愛的熾熱心靈中。」班主任專業化發展是個復雜系統工程,是一項充滿挑戰性的工作,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紛繁復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從制度上為每一個班主任教師創設公正、寬容和相互尊重的民主環境,共同促進班主任專業化發展。
⑼ 簡述班主任專業發展的過程與方法
簡書班主任專業發展的過程與方法班主任的話應該就是嗯,自然而然產生的就是比較適應教學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