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青的老師木心
Ⅰ 木心先生的詩《我》的完整篇誰知道
木心先生的《我》這首詩就只有一句:「我是一個在黑暗中大雪紛飛的人哪」。出自木心詩集《雲雀叫了一整天》150頁,題目是《我》,
臨終前他在病床上也是叨嘮這句:「我是一個在黑暗中大雪紛飛的人哪」。這一句被印在他的詩歌集《雲雀叫了一整天》的封面上,可見他對它的喜愛。
先生的心是孤獨的。讀他的作品,聽他喃喃自語,空靈,低沉,晦澀,把柔軟而孤獨的內心敞開給其他柔軟而孤獨的內心。因孤獨,才寫。因孤獨,才讀。他不管你讀得懂讀不懂,只是在角落裡自彈自唱,寫他的內心。
(1)陳丹青的老師木心擴展閱讀:
一、木心先生生平簡介:
1、木心(1927年2月14日-2011年12月21日),生於浙江嘉興市桐鄉烏鎮東柵,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本名孫璞,字仰中,號牧心,筆名木心,中國當代作家、畫家。在台灣和紐約華人圈被視為深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英和傳奇人物。1982年定居紐約。2011年12月21日3時逝世於故鄉烏鎮,享年84歲。
2、木心先生的小說、散文和詩集:
(1)散文集:《瓊美卡隨想錄》、《散文一集》、《即興判斷》、《素履之往》、《馬拉格計畫》、《魚麗之宴》、《同情中斷錄》。
(2)詩集:《西班牙三棵樹》、《巴瓏》、《我紛紛的情慾》、《雲雀叫了一整天》、《會吾中》、《偽所羅門書》等。
(3)小說集:《溫莎墓園日記》等。
3、木心先生的畫作:
木心先生的畫作被大英博物館收藏,是20世紀的中國畫家中第一位有作品被該館收藏的。木心先生的散文與福克納、海明威的作品一道被收入《美國文學史教程》。
4、木心先生在文藝界的影響力:
(1)木心先生在台灣和紐約華人圈中被視為深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英人物和傳奇式大師。
(2)其學生陳丹青推崇:"木心先生自身的氣質、稟賦,落在任何時代都會出類拔萃。"一批當代著名的畫家、文學家深受其藝術影響。
Ⅱ 木心簡介
木心(1927.02.14~2011.12.21),男,原名仰中,號牧心,1927年生於烏鎮東柵。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畢業。1982年定居紐約。木心先生是陳丹青的導師,在台灣和紐約華人圈中被視為深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英和傳奇人物,曾出版多部著作。2011年12月,木心先生在浙江烏鎮逝世,享年84歲。
Ⅲ 請問木心是誰
http://www..com/s?wd=%C4%BE%D0%C4%CF%C8%C9%FA&lm=0&si=&rn=10&ie=gb2312&ct=0&cl=3&f=1&rsp=3
Ⅳ 木心是誰
木心,原名孫璞、孫仰中,號牧心,筆名木心,詩人、畫家、文學家。1927年生,浙江桐鄉烏鎮東柵人。5歲時遷居東柵財神灣的孫家花園,從小受到良好的傳統私塾教育。 木心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現在的是上海大學美術學院)西畫系,曾任杭州繪畫研究社社長,上海市工藝美術協會秘書長,《美化生活》期刊主編,交通大學美學理論教授。1982年移居紐約,從事美術及文學創作。2006年返回故鄉烏鎮。其學生陳丹青推崇:「木心自身的氣質、稟賦,落在任何時代都會出類拔萃。」木心在台灣和紐約的華人圈中被視為深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英和傳奇人物,有一批人會定期到他的居所聽他習文授課。一批當代著名的畫家、文學家深受其藝術影響。
我的藝術老師說,木心,是具有希臘氣質的中國人。華嚴深靈,飄逸大氣。
Ⅳ 木心和陳丹青的關系
陳丹青是木心的學生。
真正將木心帶到大陸讀者面前的,是畫家陳丹青。陳丹青是木心的學生。1982年,陳丹青在紐約求學,在地鐵上因為朋友介紹而認識木心。1989年,木心在紐約開設「世界文學史」課程,陳丹青聽了五年,記了厚厚的五六本筆記。
陳丹青一直覺得,木心的作品好,要介紹給國人。陳丹青將這個想法付諸實施。2006年,木心著作《哥倫比亞的倒影》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並配有《關於木心》小冊子一本。
(5)陳丹青的老師木心擴展閱讀:
對於美術界而言,1980年盛夏,是陳丹青的輿論熱季,在研究生畢業畫展中.他呈示出七件描繪藏族生活的油畫,以其令人信服的真實形象,以其平實含蓄的畫意,深深引起同行們的「繪畫與生活」的反思。
畫展研討會上,《西藏組畫》被譽為「現實主義」的「還原」,而獲得普遍肯定時,他卻答道:「我並不願把這些畫抬高到「高於生活」的種種「主義」中去。」
陳丹青說自己畫的,只是眼前平凡的生活、原原本本的一些男人和女人們。這一席語氣謙卑的告白,正是日後國內畫壇」生活流」創作最早的宣言。
Ⅵ 解析一下木心的《從前慢》這首詩
說起《從前慢》這首詩,也是在很偶然的一個機會才接觸到,當時記得是在豆瓣上面閑逛,然後看到了這首簡單的小詩,第一次就被裡面樸素的詞句和蘊含的情感所擊中了,然後就順帶了解了一下木心先生。
木心先生是陳丹青先生的老師,旅居美國,現已作古,但是他對於中國文學的分析和品位是非常獨特和到位的,可以感覺到木心先生是一個恬淡溫和的人,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能寫出《從前慢》這首詩吧。
這樣描述的感情是與現在的感情有著天壤之別的,現在的感情人們都變得浮躁,感情也變得隨便,能夠一生愛一個人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情,而郵件也已經變成了電子郵件、微信、簡訊等,那種等待的感覺也沒有了。現在變快了,好像感情的保質期也短了。
因此,這就是《從前慢》這首詩的特別之處了,它擊中了人心最弱軟的部分。
Ⅶ 木心先生
木心
木心(1927.02.14~2011.12.21),男,原名仰中,號牧心,1927年生於烏鎮東柵。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畢業。1982年定居紐約。木心先生是陳丹青的導師,在台灣和紐約華人圈中被視為深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英和傳奇人物,曾出版多部著作。2011年12月,木心先生在浙江烏鎮逝世,享年84歲。
Ⅷ 木心為什麼不出名
木心先生是大家公子,半世坎坷,他生前追求「無名度」,秉承著「玩世不媚俗」的精神。
但提問中所說「不出名」是錯誤的,木心先生旅居美國紐約近30載,他的畫作被大英博物館收藏,是20世紀的中國畫家中第一位有作品被該館收藏的。他的散文與福克納、海明威的作品一道被收入《美國文學史教程》。木心先生在台灣和紐約華人圈中被視為深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英人物和傳奇式大師。
《南方周末》的一次采訪中,記者問到:木心先生是如何拿到出入歐美的通行證的?木心先生對此的回答是:我拿的不是通行證,是邀請書。
經過陳丹青等人的大力推廣,木心先生的文章已漸為大陸讀者所熟知了。「介紹他的東西只有那麼少一點」就證明他不知名嗎?還不如說是中國互聯網閉塞吧。況且閱讀木心也是要有文學素質與常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