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庄老師
⑴ 站三尺講台,傳李杜韓柳詩文; 下聯是什麼
上聯:站三尺講台,傳李杜韓柳詩文
下聯:立十年寒暑,育梅蘭蓮菊芳華
上聯:陶淵明寄託理想描繪世外桃源
下聯:郭沫若嚮往光明勾畫天上街市
上聯:日麗驅寒梅早放
下聯:春風送暖燕先歸
⑵ 《絲綢古城》你有什麼啟發和感想
絲綢古城,我覺得對我的啟發和感想就是寫出了那個黃金之路
⑶ 墨庄的真跡畫多少錢一平米
墨庄老師的真跡每平米大概在6000—10000元左右,市面上的作品基本都是學生模仿的。
⑷ 列舉中國文學家的書齋名稱
西漢文學家楊雄取齋名為"玄亭",三國政治軍事家諸葛亮稱自己在南陽讀書室為"陋室",南宋大詩人陸游晚年稱自己的書齋為"老學庵",取自"師曠老而學"之典,表示活到老學到老之意。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則取書房名為"聊齋",作者屢試不第,憎恨科舉,晚年以閑談鬼狐,聊以排遣寂寞之苦。清末思想家梁啟超的齋取名"飲冰室",語出《莊子·人間世》,形容內心為國家前途憂慮焦灼,欲飲冰以鎮之意。魯迅的老師壽鏡吾的堂號叫"三味書屋","三味"之意是"讀經味同稻梁,讀史味同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同醯醢"。著名哲學家馮友蘭的書房取名為"三松堂",因其所居北京大學燕南園中有三棵古松而得名。以心志或環境取齋名的還有古代楊萬里的"誠齋"、高則誠的"柔克齋"、朱彝尊的"靜志齋",陳與義的"簡齋"、王鳴盛的"耕養齋";當代學者則有:思想家梁漱溟的"勉仁齋",語言學家王力的"龍蟲並雕齋"、楊樹達的"積微居"、大學者胡適的"藏暉室"、文學家周作人的"苦而齋"、作家姚雪垠的"無止境齋"、文學家梁實秋在西南聯大時的"雅齋"、文學家孫梨的"耕堂"、作家賈平凹的"靜虛心",京劇大師梅蘭芳的"梅花詩屋"、豐子愷的"緣緣堂"、詩人阮章競的"苦噪樓"、作家馮亦代的"聽風樓"等。
孔子說過"仁者樂山"之語,因此古代文人以"仁"為志者多以"山房"為齋名。如明清時代李東陽的"懷麓堂",宋濂的"青蘿山房"、陳宏緒的"西陽山房"、吳敬梓的"文木山房"、袁枚的"小倉山房"、彭准孝的"彭氏山房"等。此外,還有的文人學士用"閣""堂""館""龕""坡""軒""庄"等作書齋名。以"閣"為名的如朱熹的"清邃閣"、袁中郎的"雪濤閣"、李沂的"秋星閣"等。以"堂"為名的有王士禎的"帶經堂"、錢大晰的"潛研堂"、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等。以"館"為名的有龔自珍的"病梅館"、齊白石的"惜山吟館"等。以"龕"為名的有傅山的"霜紅龕"、蘇曼殊的"燕子龕"等。以"坡"為名的有蘇軾的"東坡"、查為仁的"蓮坡"等。以"軒"為名的有歸有光的"項脊軒",胡天游的"傲軒"等。以"庄"為名的有梁寅的"書庄",何汶的"竹庄"等。總之,書齋之雅趣有"三味":書齋之貴,在於養性明志,使人品格高尚;書齋之妙,在於溝通天地之大造化,使人心馳神遊;書齋之靜,在於隔絕塵世喧囂,使人心寧神靜。當人們悟出個中三味時,自然會其樂無窮。
「少室山房」、「閱微草堂」已成為胡應麟、紀昀固定的別名。室名別號一般都比較精煉,如宋代張邦基的「墨庄」、元代吳澄的「草廬」、明代范欽的「天一閣」,也有較長的,如清釋成果別號為「萬里行腳僧小浮山長統理天下名山風月事兼理仙鶴糧餉不醒鄉侯」,竟長達二十八字。
目前最為常用的這類工具書有《室名別號索引》和《古今人物別名索引》。前者是陳乃乾先生據其三十年代所編的《室名索引》和《別號索引》加以增補而成,1957年由中華書局出版。該書和以往同類工具書相比,其優越之處有以下幾點:一是收錄較完備,該書開本篇幅雖不大,卻收先秦到現代人物的室名別號一萬多個,可稱篇幅緊湊、內容充實。二是排列有序,查找方便,依筆畫排列,一索即得。三是註明籍貫,便於查考,其它工具書在遇到相同的別號室名時才注籍貫,以示區別,而此書每個都列注朝代籍貫。例如,我們在《增訂四庫簡明目錄標注》中經常可以看到「通志堂本」、「八千卷樓本」、「莫郘亭」、「繆藝風有藏本」等,要了解這些都是誰的齋室,就可以使用這本工具書,通過書前檢字,分別查出:
通志堂 清滿洲 成德
八千卷 樓清錢壙丁國典
郘亭 清獨山莫友芝
藝風堂 清江陰繆荃孫
《古今人物別名索引》
《室名別號索引》
⑸ 對聯鑒賞
做對聯不難,出精品不易。因此多讀、多記古今名聯是有益的。這里僅選擇在楹聯藝術與技巧方面有特色的一些對聯,與讀者共同賞析。
1、大量使用重字
明顧憲成題東林書院聯(《名聯談趣》275)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001100,0011)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110011,1100)
顧憲成(1550-1612),字叔時,無錫人。萬曆進士,累官至吏部文選郎中。以事被斥,在無錫創辦東林書院,講學之餘,往往諷議朝政。上聯將讀書聲和風雨聲融為一體,既有詩意,又有政治意義。下聯以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風對雨,家對國,耳對心, 極其工整,特別是連用疊字,如聞風聲雨聲讀書聲,響成一片。
此聯特色為連用重字,第一句是七言句式(0011100/1100011)。
上句(0011100)風聲(00)雨聲(11)讀書聲(100)
下句(1100011)家事(11)國事(00)天下事(011)
其中第二個「聲/事」(0/1)在節奏點上,與句式(1/0)不同,因「聲/事」為重字,可「覆蓋」格式,並不違律。
南京燕子磯永濟寺(《楹聯叢話》卷六)
松聲竹聲鍾磬聲,聲聲自在(0011100,0011)
山色水色煙霞色,色色皆空(1100011,1100)
《楹聯叢話》雲:燕子磯本在江中,近因沙灘日長日寬,遂離江稍遠。有高閣凌空而立,俗所稱鐵鎖鏈孤舟者,今鐵索尚存,猶令人不可方物。旁有永濟寺。
以上兩聯結構相同,都採用七四倒接和重字自對結構,藝術手段相同,但思想風格迥異。前者入世,後者出世;前者與東林書院學風相稱,後者與永濟寺宗教氣氛相宜。就藝術水平而言,均為精品,絕對不可更換。
2、兩字顛倒自重自對
彭元瑞紀曉嵐合作萬松嶺行宮聯(《楹聯叢話》卷二)
八十君王,處處十八公,道旁介壽(1100,11100,0011)
九重天子,年年重九節,塞上稱觴(0011,00011,1100)
《楹聯叢話》雲:乾隆中,每歲巡幸熱河,必於中秋後一日進哨(即木蘭圍場也),重陽前後出哨。蹕路所經,有所謂萬松嶺者,滿山皆松,為重九日駐蹕登高之所,歲以為常。庚戌歲,上進哨時駐此,周覽行宮,顧謂彭文勤公,令將舊懸楹帖悉易新語,期以出哨登高時親閱。公連日構思,偶於行殿正中得句雲:「八十君王,處處十八公道旁介壽」謂貼「萬松嶺」也,而難其對。因以片紙馳價,屬紀文達公成之。文達公笑曰:「芸楣又來考我乎?」即令來價立待,封紙付還。文勤公啟視,則已就余紙寫成對語矣。句雲:「九重天子,年年重九節塞上稱觴」嘆曰:「曉嵐真勝我一籌矣!」回鑾日,此聯果大蒙稱賞,特賜文勤公以珍物八事。公跪辭曰:「此出句是臣所撰,而不能對;對語實紀某所撰。請移以賞紀某。」上曰:「兩邊語皆好,汝自應領賞。」即另發一分賜文達公。余聞之程蘭翹師雲。
由上可知,此聯由彭元瑞出句,由紀曉嵐應對,時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重陽節前。聯文是乾隆八十壽辰的頌詞,妙在切人(乾隆)、切地(萬松嶺)、切時(重陽節),而且採用了拆字(松為十八公)、疊字(處處,年年)和兩字顛倒自重自對(八十,十八;九重,重九)的高度技巧,雖為應制之作,可稱對聯極品。
此聯為壽聯,用四言句祝頌最合適,中間插五句使全聯端莊而有生氣,加上文字游戲,就更加有趣了。
3、三三七結構
方地山春聯
出有車,食有魚,當代孟嘗能客我(110,110,1100011)
金未盡,衣未敝,今年季子不回家(001,001,0011100)
方地山是袁世凱的西席,袁寒雲的老師。有一年除夕,他寫了這副春聯貼在住房門上,對東家款待表示滿意,還打個照呼,今年過年不回家了。對聯可以把想說又不好意思當面吹捧的話,引經據典,堂而皇之寫出來,而且非常得體。方地山把東家捧為孟嘗君,自比蘇秦,既誇了東家,又誇了自己,在政治上當然不足為訓,但在藝術上確是傑作。
此聯用典非常講究。上聯用《馮暖客孟嘗君》故事,下聯用《蘇秦以連橫說秦》故事,均出自《戰國策》(見《古文觀止》)。讀這副對聯等於重溫了兩篇名著。
此聯由兩個三言句式和一個七言句式構成。從結構上可以看出:兩個三言句式(110,110/011,011)與七言句式(1100011/0011100)的前三位相重。兩個三言句式可視為七言句式的部分重復,所以朗讀時,節奏鮮明,聲律非常協調。
此聯根據王君實先生四十年代講課時筆記。另一版本(《名聯談趣》284)下聯稍有不同:「金未盡,衣未敝」作「裘未敝,金未盡」;「 不回家」作「不還家」。
隱名老人題西部影視城古堡龜卦
河出圖,洛出書,萬古文明昭日月(110,110,1100011)
觀乎天,察乎地,一時法象定乾坤(00*,001,0011100)
寧夏銀川市鎮北堡有一座「西部影視城」,《紅高梁》等電影就是在那裡拍攝的。該城新堡有一條仿舊商業街,滿街都是店鋪,有茶館、酒樓、布店、錢庄、葯鋪、卜堂等等。每家店鋪都有一副商業聯。此聯為北京易學家所作,採用三三七結構,對仗工整,文辭典雅,一看便知是算命先生的卜堂。
4、用韻聯
對聯不要求用韻,用韻後別有風味,但同邊句腳只能全平或全仄了。
朱熹贈漳州某士子(《楹聯叢話》卷一)
東牆倒,西牆倒,窺見室家之好(001,001,110011)
前巷深,後巷深,不聞車馬之音(010,110,001100)
朱熹是宋代理學家,但他的對聯很有人情味。此聯描繪一個窮讀書人,居住條件雖差,但家庭和睦,生活愉快;雖然沒有人去拜訪他,倒可以安心讀書。上聯寫得有點誇張,但對比強烈。這副對聯,大概是最早的用韻聯。
此聯在結構上頭兩句採用三言句式,類似民謠,可以吟唱,別有一番風味。
梁章鉅題藤花吟館(《楹聯叢話》卷十二)
有客醉,無客睡,福簡簡,吁可愧(111,011,111,011)
長歌粗,短歌疏,詩平平,聊自娛(000,100,000,010)
此聯掛在「藤花吟館」,記錄了58歲引疾歸里後,在福州的生活和自我評價。
梁章鉅題草堂(《楹聯續話》卷二)
客來醉,客去睡,老無所事,吁可愧(001,011,0011,011)
論學粗,論政疏,詩不成家,聊自娛(110,110,1100。110)
此聯是十年後對藤花吟館聯的修改,懸掛在浦城的「草堂」,時年68歲。將第三個三言句改為四言句,與最後一個三言句可以合成七言讀,節奏有了變化。從以上兩聯可以了解,梁章鉅在詩藝和聯藝兩方面都是下了功夫的。
何淡如題廣東佛山賽會(《名聯談趣》54)
新相識,舊相識,春宵有約期方值,試問今夕何夕,一樣月色燈色,該尋覓
這邊游,那邊游,風景如斯樂未休,況是前頭後頭,幾度茶樓酒樓,盡勾留
(001,001,0011001,110101,111101,001)
(100,100,1100110,110010,010010,100)
何淡如,生於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同治元年(1862)考取舉人,一度出任高要縣學教諭,其後即在省港以教學維生。
此聯寫出了民間歡樂的元宵節情景,用韻後加強了歡快浪漫的氣氛。燈月交輝,遊人如織,多麼美好的春夜。
此聯在結構上與眾不同,無法納入規范句式,僅作特例參考。
5、哀感頑艷的輓聯
吳養涵挽胡粹士聯
哥了了無言,潦草文章拚命酒(11100,1100011)
子歸歸不得,落花風雨葬魂詩(00011,0011100)
錢鍾書先生在《槐聚詩存》中有一詩,題為《鄉人某屬題哭兒記,兒從軍沒緬甸,其家未得耗,叩諸乩,神降書盤曰,歸去來兮,胡不歸》雲:
一篇破體寫哀呻,淚墨模糊兩不分。空讖歸來陶令句,莫知存沒李華文。
茫茫入夢應迷向,惻惻吞聲竟斷聞。四萬義軍同日盡,世間兒子漫紛紛。
詩中所說「鄉人某」,即胡粹士也。胡粹士(1888-1946),太倉沙溪人,1913年春赴美留學,獲電機工程碩士學位。回國後任上海南洋大學(1927年改名交通大學)教授兼圖書館館長。抗戰期間愛子敬侃殉職緬甸,因作《哭兒記》以文志痛,借酒澆愁。
據報載:抗戰期間,為保衛滇緬公路,中國遠征軍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據當時統計:「遠征軍出征時總兵力約十萬人,回國時僅有四萬人左右。」僅杜聿明第五軍4.2萬人中就犧牲了2.1萬人,佔全軍總數的一半。當時滇緬公路戰線兩側,屍橫遍野,血流成河,慘不忍睹。杜聿明在踏上祖國土地的瞬間,跪地嚎啕,深感代價的慘重。
吳養涵先生系太倉知名學者,古典文學功底深厚,曾任太倉圖書館館長,太倉中學國文教師。此聯作於1946年。上聯含義是「老兄無聲無息地走了,留下的是《哭兒記》和拚命喝酒的悲痛形象」。下聯含義是「令郎想回也回不來了,只有讓風雨中的落花把您的詩魂埋葬。」
此聯寫得有聲有色,唯美唯哀。以「落花風雨」對「潦草文章」非常工麗。「哥了」諧音「吉了」,又名「了哥」,是嶺南一種「能言」的鳥,與「了無言」對照; 「子歸」諧音 「子規」,又名杜鵑,與「歸不得」對照。因此,「哥了了無言」和「子歸歸不得」都是雙關語。而且用了疊字,如聞嗚咽之聲,悲痛之情,溢於言表,堪稱輓聯精品。在結構上,此聯五言句(11100/00011)由(11/00)(100/011)合成,將二言末字與三言首字設計成「疊字」(「哥了,了無言」/「子歸,歸不得」)是此聯對仗藝術最精彩之處。
此聯由太倉書法家胡繩祁先生提供,否則將淹沒無聞矣。
小鳳仙挽蔡鍔聯(《對聯格律·對聯話》)
萬里南天鵬翼,直上扶搖,那堪憂患餘生,萍水姻緣成一夢
幾年北地燕支,自悲淪落,贏得英雄知己,桃花顏色亦千秋
(110011,1100,001100,1100011)
(001100,0011,110011,0011100)
此聯情文並茂,款款道來,兒女情長而不減英雄本色。論者以為非小鳳仙所作,究竟出自何人手筆尚待考證。燕支即燕脂,與鵬翼相對。因緣比姻緣意義更廣。
6、李調元題北京四川會館(《對聯格律·對聯譜》第298頁)
此地可停驂剪燭西窗偶話故鄉風景劍閣雄峨嵋秀巴江曲錦水清漣不盡名山大川都來眼底
入京思獻策揚鞭北道難望先哲典型相如賦太白詩東坡文升庵科第行見佳人才子又到長安
(11100,1100,110011,110,001,001,1100,0*1*00,0011)
(00011,0011,001100,001,110,100,0011,110011,1100)
李調元四川綿州(今綿陽)人,字雨村,號墨庄,乾隆進士,官潼商道。李調元來京會試,適逢四川會館落成,懸獎征聯,此聯一舉奪標。
上聯話四川山水之雄之秀,下聯望四川人文之盛之優。主題鮮明,用詞典雅,鄉情濃郁,抱負非凡。「偶話」與「難望」的用法,非常得體。是才士工麗之作。
「剪燭西窗」用李商隱《巴山寄北》詩:「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升庵科第」指明楊慎,字用修,號升庵,年二十四,登正德間廷試第一,故雲。
如果把三個三言句和一個四言句式合並成兩句,此聯結構為標準的「馬蹄韻」:
(1100,1100,0011,0011,1100,1100,0011)
(0011,0011,1100,1100,0011,0011,1100)
7、何紹基題岳陽樓聯(《名勝鑒賞詞典》第109頁)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氣爽岳州城東道岩疆瀦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1*00,---0011,---1100,---1100,---0*11,0000,1000,111*0,110011)
(001*,---1100,---0011,---0011,---1100,0101,1101,00011,001100)
何紹基(1799-1873),字子貞,號東洲,湖南道州(今道縣)人,道光十六年(1836)進士,官編修,博涉群書,書法自成一家。
上聯舉詩、儒、吏、仙、四個歷史人物,生發感慨;下聯就湖、江、山、城、四種不同物體,引出思考。起勢奇特,行文跌宕,隨心所欲,餘味無窮。悠悠歷史,浩浩江水,不勝感慨系之。是陳子昂一類人物,豪放之作。
「杜少陵五言絕唱」指杜甫《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范希文兩字關情」指范仲淹《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中的「憂」,「樂」兩字。滕子京百廢俱興是指王勃《滕王閣序》「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指呂洞賓,曾三過岳陽樓。
唐陳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悵愴然涕下」。
此聯結構似不嚴密而嚴密,平仄似不注意而注意。第一句是單句,緊接的四個七言句,相當於一個四言模式(0011,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最後四句也是一個相同的四言模式 ,不過略有變化而已。由此可見,有些名士之作,表面上似乎不受格律拘束,實際上還是非常尊重格律的。
8、鄭板橋六十自壽聯(《楹聯叢話》卷十二)
常如作客,何問康寧,但使囊有餘錢,瓮有餘釀,釜有餘糧,取數葉賞心舊紙,放浪吟哦,興要闊,皮要頑,五官靈動勝千官,過到六旬猶少
定欲成仙,空生煩惱,祗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將幾枝隨意新花,縱橫穿插,睡得遲,起得早,一日清閑似兩日,算來百歲已多
( 0 0 1 1,1 1 0 0,- - 1 1 0 0,0 0 1 1,1 1 0 0,- 1 1 0 0 1 1,1 1 0 0,
- - 1,- - 0,0 0 1 1 1 0 0,1 1 0 0 1 1)
( 1 1 0 0, 0 0 1 1,- - 0 0 1 1,1 1 0 0,0 0 1 1,- 0 0 1 1 0 0,0 0 1 1,
- - 0, - - 1,1 1 0 0 0 1 1,0 0 1 1 0 0)
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官范縣、濰縣知縣,「揚州八怪」之一,工畫蘭竹,書法別成一格。
此聯雖稱「六十自壽」,實系述懷詠志。寫得灑脫有致,既有養生之道,又有樂生之情。聯如其人,顯示了鄭板橋的個人風格。
此聯結構可分四群:
(a)常如作客,何問康寧(0 0 1 1,1 1 0 0)
定欲成仙,空生煩惱(1 1 0 0, 0 0 1 1)
此群是四言模式的前一半,句腳(1,0/0,1)可與(2)連接;
(b) 但使囊有餘錢,瓮有餘釀,釜有餘糧(- - 1 1 0 0,0 0 1 1,1 1 0 0)
祗令耳無俗聲,眼無俗物,胸無俗事(- - 0 0 1 1,1 1 0 0,0 0 1 1)
此群是四言模式的前三句,句腳(0,1,0/1,0,1)可與(1)連接;
(c)取數葉賞心舊紙,放浪吟哦(- 1 1 0 0 1 1,1 1 0 0)
將幾枝隨意新花,縱橫穿插(- 0 0 1 1 0 0,0 0 1 1)
此群是四言模式的前一半,句腳(1,0/0,1)
(d)興要闊,皮要頑,五官靈動勝千官,過到六旬猶少
睡得遲,起得早,一日清閑似兩日,算來百歲已多
(- - 1,- - 0,0 0 1 1 1 0 0,1 1 0 0 1 1)
(- - 0,- - 1,1 1 0 0 0 1 1,0 0 1 1 0 0)
此群是一個四言模式。句腳(1,0,0,1/0,1,1,0)句腳(1,0,0,1,0,1,0,1,0,0,1/0,1,1,0,1,0,1,0,1,1,0)群腳(0,0,0,1/1,1,1,0),與昆明大觀樓長聯群腳完全一致。
9、昆明大觀樓長聯
昆明大觀樓長聯是楹聯史上令人矚目的里程碑。它標志著:楹聯足以與詩詞曲賦駢文並駕齊驅,爭妍媲美。聯曰: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大觀樓長聯在楹聯史上的地位,不在於「長」,而在於創造了楹聯結構的完美典型。
其特點是:以四言模式為基礎,通過在不同位置添加不同數量領、襯字的方法,構建了三組不同形式的同邊自對。對仗工麗多姿,聲調盪氣回腸。
全聯共180字,36句;每邊90 字,18句(領、襯字與所在句合為一句)。其結構可按 「起、承、轉、合」 分為4群。每群4句或6句,相當於一個或一個半四言模式。我們把(0011,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稱為四言模式;把四言模式的反向(1100,0011,0011,1100/0011,1100,1100,0011)稱為反向四言模式,把每群最後一句句腳稱為「群腳」。現各群結構分述如下:
第一群「起」: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
1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 0 0 1 1 0 0
0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 1 1 0 0 1 1
上聯描繪滇池景色,一望無際;下聯追憶雲南歷史,百感交集。
此群第一句用五言句式。五言句式是四言句式的擴展,並與第三、第四兩個四言句式自然相接。第四句是加一字領的六言句式。六言句式也是四言句式的擴展。如果將擴展部分忽略不計,其結構是一組反向四言模式:
(1100,0011,0011,1100/0011,1100,1100,0011)
句腳(0,1,1,0/1,0,0,1),群腳(0/1)
第二群「承」:
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
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
-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上聯眺望四周遠山,浮想聯翩,乘興將視線轉向下面要重點描繪的滇池風光。下聯借四個朝代的典故作出「偉烈豐功,總歸一空」的議論,為下面藝術渲染定下基調。
此群前四句結構是加一字領的四言模式:
(0011,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
句腳(1,0,0,1/0,1,1,0)
此群後兩句是四六句式,由於六言句是四言句的擴展,其結構是四言模式的前半部:
(0011,1100/1100,0011)
句腳(1,0/0,1)
這兩句不僅在文意上發揮了承上啟下的作用,而且在聲律上改變了「群腳」的平仄,使原來群腳是(1/0),增加兩句後,群腳成為(0/1)。
第三群「轉」:
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
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
- 1 1 0 0 - - - 0 0 1 1 - 0 0 1 1 - - - 1 1 0 0
- 0 0 1 1 - - - 1 1 0 0 - 1 1 0 0 - - - 0 0 1 1
上聯將滇池無限風光簡約化,蟹嶼螺洲,蘋天葦地,形象生動。下聯將歷代興亡哲理藝術化,珠簾畫棟,斷碣殘碑,對比強烈。
如果將領、襯字忽略不計,此群在結構上仍然是一組反相四言模式
(1100,0011,0011,1100/0011,1100,1100,0011)
句腳(0,1,1,0/1,0,0,1),群腳(0/1)
第四組「合」:
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 - -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0 0 1 1
- - -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1 1 0 0
上聯從稻香觸發,聯想滇池四時美景,艷若驕陽。下聯從疏鍾驚醒,返回現實人生,凈如秋水。
如果將三字領忽略不計,此群結構是一組四言模式
(0011,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
句腳(1,0,0,1/0,1,1,0)群腳(1/0)
全聯結構如下:
1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 0 0 1 1 0 0
0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 1 1 0 0 1 1
-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 1 1 0 0 - - - 0 0 1 1 - 0 0 1 1 - - - 1 1 0 0
- 0 0 1 1 - - - 1 1 0 0 - 1 1 0 0 - - - 0 0 1 1
- - - 0 0 1 1 1 1 0 0 1 1 0 0 0 0 1 1
- - -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1 1 0 0
上聯句腳(0,1,1,0,1,0,0,1,1,0,0,1,1,0,1,0,0,1)
群腳(0,0,0,1)
下聯句腳(1,0,0,1,0,1,1,0,0,1,1,0,0,1,0,1,1,0)
群腳(1,1,1,0)
孫髯昆明大觀樓長聯,以空間與時間為兩條主線,使自然景色,歷史滄桑,與藝術心靈,融為一體。令人百讀不厭,餘味無窮,歷久彌新,嘆為觀止。
大觀樓長聯為最佳對聯結構提供了經典模式。因為四言模式包含「句式生成基礎」和「句式連接方式」這兩個互相聯系的結構因素。就句式生成基礎而言,四言句式逐字向前擴展,可生成五言、六言、七言句式。就句式連接方式而言,從四言模式最後一句開始,逐句向前增長,其句腳是每邊四句和四句以下一切對聯句腳安排的最佳選擇。
對於每邊五句或五句以上的對聯,當然可以按四言模式循環反復的方式,亦即按「馬蹄韻」規則安排句腳。
但是,當四言模式成為長聯分群的基本單位時,「群腳」(即每群最後一句的句腳)又成為全聯聲律的關鍵。大觀樓長聯的群腳(0,0,0,1/1,1,1,0),不是偶合,而是聲律的需要。亦即上聯 「群腳」除最後一個是仄(1)以外,其餘都是平(0);下聯 「群腳」除最後一個是平(0)以外,其餘都是仄(1)。
⑹ 北宋書法家、文物鑒賞家、賞石大家米芾的老師是誰
《韻語陽秋》卷14載:「元章始學羅遜書,其變出於王子敬。」「《襄陽學記》乃羅遜書,元章亦襄陽人。始效其體至於筆換萬鈞,沉著痛快處,遜法其能盡耶?」《襄陽縣志·古跡》:「襄州新學記碑:貞元五年盧群撰,羅讓行書。……羅讓字景宜,……讓書襄陽學記最有名。米元章始效其作,後乃超邁入神耳。宋人避英宗本生於濮安懿王諱,故或稱羅遜」。米芾《群玉堂米帖》自敘雲:「余初學顏書,七、八歲作字,至大一幅,書簡不成。」由此知,米芾是七、八歲時開始學習書法、啟蒙老師是襄陽書家羅讓(或稱羅遜)。
翁方綱《米海岳年譜》:「五年庚子,手帖雲:余年十歲,寫碑刻,學周越、蘇子美扎,自成一家,人謂有李邕筆法,聞而惡之。」「五年庚子」,即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年)。
至於徒弟,我知道他有唯一的女徒弟:唐雙兒
⑺ 祝福老師生日的話古風
1、生入紅塵種夢根,日來百祝共銷魂。快推詩筆覓新句,樂滿長箋始寄君!
2、歲月三千雨露清,笙歌亦伴雁行程。寫詩作賦鄉園熟,尋夢銜杯客路榮。塵海蒼茫朱更漾,墨庄爛漫翠先生。春秋正是風光好,甲子童真不了情。
3、生性高雅顯風范,日子愜意體健康;快意人生知音伴,樂娛生日盡開顏。
4、老成持重廣結緣,師出有名眾人贊。生花妙筆秀詩篇,日新月異做貢獻。快意人生像神仙,樂享榮華永平安。
5、生來慧質乾坤頌,日吐珠璣盛世誇。快馬載福奔萬里,樂於送壽到千家。
6、老驥伏櫪志高遠,師表人正品行端。生活幸福比蜜甜,日子過得賽神仙。快意人生體康健,樂融親情合家歡。
7、八五揚鞭未下鞍,神遊夢境心正歡。中華美景村村好,愉悅余年美美天。
8、生年行運再無阻,日增華采若明珠。快意信手拾不盡,樂事成瓦築小屋。
9、生性高雅顯風范,日子愜意體康健。快意人生知音伴,樂娛生日盡開顏。
10、生誕正逢雪迎春,日新年新萬象新。快意真心誰若懂,樂邀同游共凡塵。
11、生當人傑死亦雄,日為刀劍夜則箏。快意恩仇江湖事,樂得逍遙度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