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青老師
❶ 【急!!】需要關於校園情景敘事詩或散文詩歌的素材
校園里的黎明來得最早
校園里的黎明風光最好
大地還在酣睡
夜幕還未收盡
校園里已有了綽綽人影
道旁、樓前、路燈下
多少人在朗讀、在背誦
琅琅的讀書聲在原野里輕輕飛揚
廣場、泉邊、路盡頭
多少人在揣摩
在思考
探索者盡情地舒展著思想的翅膀
漸漸地
東方露出了魚肚白
漸漸地
彩霞把天際染紅
只有早行的人才知道黎明什麼時候來到人間
只有勤奮的人才知道知識的積累越艱苦才越香甜
遠處
車鳴聲改朝換代
雲端
樂曲盈盈
這是宣告人們新的一天的開始
或是催促人們快步向早行者追趕
是啊
校園里的黎明來得最早
校園里的黎明風光最好!
天色
漸漸地暗了
夜色
漸漸地深了
紅的瓦
白的牆
綠的樹
一切都被黑暗吞沒
統統失去了她值得飛揚、炫耀的色彩
只有遠處教學大樓的窗口
閃著迷人的眼波
射著誘人的光亮
格外透明
格外耀眼
❷ 蝸牛課文中的蝸牛讓我感動,是因為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小學語文實踐成果展示要求
發布者: 小學語文專家 (發布時間: 2013-7-5 18:42:31)
實踐成果展示要求 :
答題內容
提交者: 張愛青 (提交時間: 2013-8-7 15:49:38)
《蝸牛》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精讀課文,作者由鄰居青青在院子里擺弄小蝸牛,勾起了對童年的美好回憶。文章以情感變化為線索,寫「我」開始嘲笑蝸牛是膽小鬼,後來又敬佩蝸牛。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蝸牛的外形和行為特點,並學習「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的精神。
學情分析:
我班學生天真活潑、純真善良,富有愛心。在他們居住的周圍,時常可以看見小動物。由於三年級是習作訓練的起步階段,學生所學知識有限,缺少方法與經驗,寫作時抓不住主要特點。思維特徵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這就要求教師要正確引導,突破難關。
學習課文時,要緊緊抓住作者思想變化這條主線。開始時,他為什麼認為蝸牛是膽小鬼?後來怎麼又佩服它了呢?是蝸牛的什麼表現使他轉變了看法?對蝸牛的表現,作者是怎麼描寫的?在學習中,可以圍繞課文提出問題,找出答案,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容,體會重點詞句的意思和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2.
學習蝸牛那種「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精神,使學生養成不怕困難挫折,勇於登攀的品質。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學習作者認真、細致地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弄清作者為什麼開始嘲笑蝸牛是膽小鬼,後來又敬佩它,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
2.引導學生理解蝸牛如何爬牆及體會蝸牛那種「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精神。
教學准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通過回憶,揭示題目:
【設計意圖】:回憶總是綿遠悠長的,美好的,充滿情感的。在開課之初創設一種回憶的情感空間,可以引領學生自然進入文章的意境。
師:同學們,在美好的童年時代,都會有自己難忘的回憶。而在這段回憶中和蝸牛親密接觸的幸福和幸運可不是人人都能擁有的。如今,當我們回想起來關於牆根兒下的抓蝸牛、看蝸牛的回憶就顯得更加有趣,珍貴了。那麼,現在我們就一起走進作者的回憶吧。(板書課題)
二、朗讀感悟,品詞析句:
【設計意圖】:
立足文本解讀,超越文本感悟。
(一)、師:文字中無不到處流露著作者的真實情感,請大家帶著這種情感,輕輕地朗讀課文的一、二、五自然段,看大家能從中發現感受到什麼?
(學生可能會發現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都提到唱兒歌,還能感受到作者的些許惆悵)在此,老師及時滲透「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
(二)、1.回憶是美好的,請大家品讀課文的三、四自然段,探究作者為什麼開始嘲笑蝸牛是膽小鬼,後來又開始敬佩它了呢?
(1)、採用默讀方式,抓住相關關鍵的,好好體會。
一會兒、探出、東張西望、巡視、慢慢、伸出」等以及「蝸牛總是藏在圓圓的螺旋形的硬殼里不肯出來。」「不一會兒,從硬殼里探出一對長著小黑眼睛的觸角,……它便立即把頭縮回去。」等(出示課件展示)。通過這些詞、句、段,大家能體會到什麼?讓學生藉助動作、想像來理解它們的含義。
(2)、大家想一想,當時藏在硬殼里的蝸牛當時會怎麼想呢?(生想像、交流。)
(3)、生再朗通,談體會。
(體會到蝸牛的膽小。)
2、(1)、師:大家想一想,蝸牛爬牆時,剛開始作者是「有些不耐煩」,後來「是用最大的耐心仔細看」,為什麼作者的態度會有這么大的變化?「最大的耐心」與下文的哪個詞有聯系?「終於」「幾十分鍾」說明什麼?如此膽小的蝸牛後來究竟為什麼卻得到了作者的佩服,原因何在呢?
(學生交流談看法)(板書:不畏懼 不退縮 不放棄)
(2)、師生再讀第四自然段,體會蝸牛勇敢,頑強的精神。
(作者被蝸牛的不怕困難,挫折,勇於攀登的精神所感動)
3、小組交流。
4、小組匯報,學生補充,老師點撥。
(1).不怕困難——垂直向上。(慢極了)
(2).不怕重——殼重,幾十分鍾。(喘氣)
(3).不怕摔——掉下再上。(挪動)
5、
師:「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是一句名言,你知道詩句的意思嗎?還可以說說相關的名言或詩句嗎?
(學生討論發言)
三、資料交流
【設計意圖】利用有趣的資料收集,讓學生在積極參與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富有情趣,便於記憶。
師:你們收集了哪些關於蝸牛的資料,展示給同學們看。
(生互相展示交流。)
四、總結,拓展延伸
【設計意圖】:學習即生活,在生活中學習
師:童年時候的觀察、思考讓作者寫出了一篇贊美蝸牛的回憶性文章來,這段回憶不僅又讓我們認識並了解了可愛的蝸牛,而且還被它頑強的精神所感動,並從中受到啟發。下面我要把一首名叫《蝸牛》的歌作為禮物送給大家。
(出示課件)播放歌曲並出示歌詞。
(出示課件)展現勵志型語言:「路在腳下,只要走,就有希望!」
五、作業布置:
【設計意圖】:將本課的教學延伸到課外,也為學生的寫作提供真實的語言材料。
(一)、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採集課文中用得巧妙的詞語補充在「詞語花籃」里。
(三)、仔細觀察一種動物,仿照課文寫一段話。
(四)、閱讀《語文同步讀本》中《松鼠》和《喜愛音樂的白鯨》兩篇文章,感受自然界動物的可愛。
六、板書設計:
6
蝸牛
不畏懼 不退縮 不放棄
世上無難事
只要肯攀登
教學反思:
小學生生性好動,好奇心強,對動物特別喜歡。《蝸牛》一課的教學,我採用了「問題教學法」,讓大家帶著問題去了解文章,激發出了學生的求知慾,好奇心。他們個個興趣盎然,積極參與到各項教學活動中。同時在老師的指導下細細體會作者利用文字所表達的情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感悟到作者利用蝸牛這個小動物所要表達的人生真諦:「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這樣的教學方式改變了學生"學"的行為,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也改變了教師"教"的行為,使教師成為學習的指導者,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