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劍教學
Ⅰ 俠義道神門十三劍怎麼學
等級起碼要二十級,和武當張松溪對話,再和武當傳功人對話,獲得任務
要去真武道場第一層打到狼毫、韋誕墨、黃麻紙各一份,然後再去西南那個打玉的地方打個璞玉,再回武當找傳功人就行了
完成武當傳功人的任務,就可以在他那裡花5k銅錢買本神門十三劍起手式,就可以煉了
練到二十層時,再去傳功人那裡買本15k的神門十三劍第二式,接著煉
Ⅱ 求奪命十三劍全部招式名!
奪命十三劍的招式名稱:
劍出封喉
回風奪月
青峰割面
挫腕彈劍
弓身望月
低首落靴
退步返燕
流光轉逝
弒神滅佛
退步返燕
另外有4招,沒有記載。
Ⅲ 奪命十三劍的招式名稱
奪命十三劍的招式名稱;劍出封喉、回風奪月、青峰割面、挫腕彈劍、弓身望月、低首落靴、退步返燕、流光轉逝、弒神滅佛、退步返燕,另外有4招,沒有記載。
(3)十三劍教學擴展閱讀:
奪命十三劍,是一個名詞。來源於台灣著名小說家古龍的武俠小說《三少爺的劍》,指書中主人公燕十三的家傳劍法。也指可以奪命的十三把劍。
作者介紹:
古龍(1938.6.7—1985.9.21),原名熊耀華。
著名武俠小說家,新派武俠小說泰斗和宗師。
他在1969年創作了一部先有劇本後有小說的武林奇書《蕭十一郎》,贏得讀者的廣泛贊賞。
古龍與金庸、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
他的武俠小說創作理念是「求新求變」,不受傳統拘束,將中外經典鎔鑄一爐,他為「武俠美學」理念的形成與「武俠文化」的推廣作出了巨大貢獻。
古龍為人豪氣干雲,才華驚人,以無比豐富的創作力,留下了70多部精彩絕倫、風行天下的武俠巨作,影響巨大,開創了近代武俠小說新紀元,將武俠文學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峰。
Ⅳ 《俠客風雲傳》前傳幽冥十三劍怎麼學
前置任務:血色姻緣到杭州妓院找龍墨觸發點蒼門事件,龍墨逃逸後前往杭州客棧門口與兩位點蒼弟子對話,回成都打聽龍墨下落,得知他打傷了幾個門派弟子唐門主持廢其武功,找花痴請劍聖出面,接他三招後獲得。
Ⅳ 金庸群俠傳3 武當派 神門十三劍怎麼學
把繞指柔劍練到10級,俠義要高,不然學不到,還有,門派的俠義(技能)也要高。
Ⅵ 九陰真經奪命十三劍怎麼學
極樂弟子實力達到登峰造極就能去門派禁地(普通)獲得鎮派兌換物兌換鎮派1-4,然後實力達到無與倫比就能去門派禁地(困難)換取5-6進行學習。
《九陰真經》是蝸牛公司開發的一款大型MMORPG電腦客戶端游戲,於2012年8月8日開啟不刪檔公測。游戲以中國武俠文化為背景,表現出中國武俠的核心元素:內外兼修的神奇武功、秀美壯觀的古代山河、有情有義的江湖外傳、正邪英雄的武林爭霸。
Ⅶ 俠客風雲傳前傳幽冥十三劍怎麼學
前置任務:血色姻緣到杭州妓院找龍墨觸發點蒼門事件,龍墨逃逸後前往杭州客棧門口與兩位點蒼弟子對話,回成都打聽龍墨下落,得知他打傷了幾個門派弟子唐門主持廢其武功,找花痴請劍聖出面,接他三招後獲得。
Ⅷ 什麼劍法套路好
回:
劍法好的有很多!中國劍法套路不下幾百種!
現在大概挑選幾種~
1、青萍劍
2、武當劍
3、三才劍
4、三合劍
5、雲龍劍
6、八卦劍
7、螳螂劍
8、通備劍
9、醉劍
10、宣化劍
11、七十三劍
12、龍形劍
13、奇門十三劍
14、白虹劍
15、純陽劍
16、七星劍
以上是比較好的劍法套路,網上一般都可以有教學視頻的!
Ⅸ 李文貞的太極十三劍是太極門的嗎
提起津門85歲的武術老人李文貞,就一定要說她的拿手絕活「太極十三劍」。1953年,在天津舉行的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上,李文貞演練的太極十三劍二路和飛虎拳,藝驚四座、技壓群芳,榮獲了特別獎。隨後,李大姐又帶著這套劍來到中南海懷仁堂,為黨和國家領導人表演,受到毛主席、少奇同志、朱老總、周總理的接見。當年周總理率團訪問原蘇聯及東歐五國——被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點名要李大姐隨團出訪。周總理曾對李大姐說:「這會兒你的太極十三劍要走出國門,名揚天下了!」
文貞老師的「太極十三劍」得自家傳,她的父親,就是大名鼎鼎的「大力神霸州李」李茂春(1875—1939)。茂春先生出生於河北霸州(縣),力大無比,江湖人稱「大力神霸州李」。李先生自幼體弱多病,父母圖個吉利,把他許願給廟上,故從4歲起,他就「蓄發修行」了。在佛門中,他練得高尚的武德修養和一身過硬的本領,且得到了隱居民間的義和團高人王絳雲親授武功絕技,成為功力門中的佼佼者。
據傳「功力門」,始於宋代,乃武術中的一門真功夫,講究「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且涉及面極廣,不論練拳習械,都離不開功力。茂春先生深得其精髓。
茂春先生在佛門中學得的太極十三劍,一共八路。這幾路動作剛柔相濟、姿勢舒展自然、風格獨特的太極劍,是在一般劍術「八法」——刺、撩、斬、崩、劈、鉤、提、抹的基礎上,去除劈、鉤,而插入了剁、扎、豁、掠、鑽、撲、雲等,共十三個動作而成,且包括上、中、下三盤。其特點是:內容豐富、結構細密、緊湊,手眼身法步,配合恰當,起伏轉折,環環緊扣,特別是」縮、小、綿、軟、巧」,表現得更為突出。
文貞老師自幼隨父習藝,父親根據她的身體素質、基本功底及其他條件,因材施教,重點教她太極十三劍、飛虎拳、綿掌拳、形意拳、穆英棍及刀、鉤等功力門的特技。文貞老師也是用心領悟,刻苦練功,不論寒暑,一年三百六十天,她總是聞雞起舞,「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每天都要苦練十幾個小時。回憶起這段艱苦的學藝日子,文貞老師到了晚年感慨萬千,她賦詩勉勵弟子:「少年學藝苦難言,只因功夫尚未全;老來方知費力取,七分勤奮三分天(賦)。」
文貞老師,正是靠著「七分勤奮三分天」,對父親所傳技藝真髓深有所悟,尤其對太極十三劍加以改進和發展,使其更上一層樓,令人刮目相看。
1953年,文貞大姐繼在天津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上獲得殊榮之後,又在北京參加了由中蘇友好協會總會在青年宮主辦的「優秀運動員表演晚會」,她表演的太極十三劍被安排在最後,成為晚會的「壓軸戲」。當她演練結束時,滿場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
1957年9月,李老師與師兄王子章合作整理並做動作示範,完成了《太極十三劍》一書,由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發行數十萬冊。
北京體育大學著名的武術教授門惠豐先生說,「我見過李老師演練的十三劍,的確與眾不同,可以說是爐火純青。一個『虛步探劍』,其姿勢之低。令人難以置信,真如入海探寶。一個『獨立下刺』,只見一腿獨立,另一腿屈膝、提到了胸上。一個『綳腳內扣』,一手持劍斜向直刺,另一手臂上舉。劍指朝天,漂亮極了。真是『挺如青松傲天,穩似寒雞立冰、重若丁樁鑽地』!大姐的基本功十分扎實。馬步姿勢之低,也令人嘖嘖稱羨。不用助跑,就能縱身而起,一個旋風腳,且左右連打,落地『歸宗』。這不就是武林人士常說的『旱地拔蔥』、『左右開弓』嘛!這決非一日之功!成為我多年來學習的楷模。在教學中,我亦以
此要求和訓練我的學生們」。
李大姐除太極十三劍之外,還精功力門的飛虎拳、彈腿、單刀及諸種拳械。在1959年第一屆全運會武術比賽中,她榮獲單項、全能三個第一名。在此前的全國武術觀摩或表演大會上,也屢獲優秀獎、一等獎的最高分。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李文貞老師被中國武術協會評為「中華武林百傑」,十幾年過去了,李老師仍然活躍在武壇,2008年在北京奧運會召開前夕,還喜收新徒,中國武術協會的領導和北京、天津武術界的朋友紛紛蒞會祝賀,大家一致稱贊李老師是老當益壯、傲然挺立的「津門一青松」。
山人運動祝拳友身體康健,運動暢快~
Ⅹ 太極十三劍怎麼不一樣 我學的第二式是料劍亮指,有這個劍譜和視頻嗎謝謝
這個劍譜和視頻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