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晏子使楚教學實錄

晏子使楚教學實錄

發布時間: 2022-04-21 03:23:04

A. 嘉祥曾子中英文學校《晏子使楚》講課

下附教案供參考

教材分析:《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雖然離我們年代已有歷史,但文章中的思辯之美能給我們以親切自然的感覺。本文主要寫了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依仗著國勢強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他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運用了針鋒相對、將計就計、順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駁,維護了個人和齊國的尊嚴。
教學目標:
1、會寫13個生字,會認10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侮辱、威風、矮小、冷笑、為難、規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盜賊、取笑、笑嘻嘻、賠不是、實話實說、面不改色、安居樂業」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晏子能言善辯的才能和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是通過朗讀體會晏子語言的巧妙,並從他機智的回答中體會人物的特點。
教學准備:
學生:充分預習,收效有關資料。
教師:製作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解讀課題,初步感知
今天老師帶領同學們一起走進2500年前春秋時期的一個歷史故事——《晏子使楚》。
1、板書、解讀課題。
晏子,晏,姓;子,是古代對有學問有貢獻的男子的尊稱。(扳書:晏子)
同學們課前進行了資料收集,誰來談談你對晏子的了解。(晏子,春秋後期齊國的國相,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身高五尺,身材不高,其貌不揚,但他博聞強識,善於辭令,敢於直諫。)
使:出使,奉命去國外辦事。楚:楚國。
談談對課題的理解。(晏子奉齊王之命出使楚國,拜見楚王。板書:楚王)
2、簡介時代背景,導入整體感知。
春秋時期,當時的諸侯國眾多,紛爭不止,楚國,國力日強,楚王更是野心勃勃,想稱霸諸侯。經常派兵攻打與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國家,(副板書:仗勢欺人)齊國為了擺脫楚國的威脅,加強兩國的關系,齊王派遣晏子到楚國做友好訪問。
二、匯報預習,整體感知。
1、同學們課前都進行了充分的預習,誰來說說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三次機智地反擊。板書:侮辱)
故事的結果:「從這以後,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這是個雙重否定句是說——楚王尊重晏子了。(板書:尊重)
2、給課文中的三個故事加個小標題。
讓鑽狗洞——齊國無人——齊人盜賊
三、細讀課文,感悟晏子
讀讀議議,批批註註:請同學們自由讀讀課文,看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樣應對的?把晏子說的話多讀幾遍,體會他每次說的話妙在哪裡
師生匯報交流:
(一)讓鑽狗洞。
1、誰來說一說楚王第一次是怎樣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樣反擊的。
2、談談你對晏子所說話的理解。
投影出示:晏子:晏子看了看,對接待的人說:「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引導學生談理解:
正常情況訪問國家——走城門 訪問狗國——鑽狗洞
我訪問的國家——楚國 楚國——狗國 楚王——狗王
3、評價理解,你聽出了什麼?楚國到底是個怎樣的國家?
說楚國是狗國、楚王是狗王,文中有明確的說法嗎?(看課文)
其實,這就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副板書: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4、評價晏子的話妙在哪裡?體會晏子是怎樣的一個人。
不費吹灰之力,委婉地還擊了楚王。 晏子沉著冷靜,機智反擊,不失禮節。
5、帶著你的理解和體會再讀晏子說的話。(練讀、指名讀)
小結過渡:楚王以貌取人,想借故羞辱晏子,晏子憑著他的沉著冷靜,機智反擊而又不失禮節,楚王只好大開城門,迎接晏子。
楚王侮辱晏子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楚王第二次又是怎樣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樣反擊的,誰來匯報。
(二)齊國無人
1、學生匯報:
2、談談你對晏子話的理解:
A、投影出示:晏子嚴肅地回答:"這是什麼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夥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雲;大夥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大王怎麼說齊國沒有人呢?
(1)說說理解與感受。(人多)
(2)出示原文: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接踵而在,何為無人!」
理解積累成語:張袂成陰——聯袂成陰 揮汗成雨 比肩接踵——摩肩接踵
(3)原文對照,指導朗讀。
啟發思考:共同的理解是人多,文中是怎樣說人多的?
生談,小結:這說明同學們讀出了晏子話語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從中我們感受到了晏子是怎樣的一個人?
B、投影出示:晏子拱了拱手,說:「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
(1)說說理解與感受。
(2)教師引導,理解感悟「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最不中用」是什麼意思?
上等國家——上等人去 下等國家——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下等人 我去的國家—楚國——下等國
(3)帶著你的理解和體會再讀晏子說的話。
3、這次對戰的焦點是「齊國無人」,楚王是步步緊逼,晏子是巧妙迴旋,擊敗了楚王,從中你體會到晏子是個怎樣的人?
接著楚王的話題將計就計、順水推舟,把無人才、甚至不會用人之辱又回敬給了楚王。
4、這段精彩的對話讓我們猶如身臨其境,練讀,分角色朗讀體會。
(三)齊人盜賊
過渡語:一次次交鋒,一次次失敗,楚王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但楚王實在不甘心,又生一計: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當他們吃得高興的時候,有兩個武士押著一個囚犯,從堂下走過。楚王看見了,問他們:「那個囚犯犯的什麼罪?他是哪裡人?」武士回答說:「犯了盜竊罪,是齊國人。」楚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麼這樣沒出息,干這種事兒?」
楚王這些話的言外之意:齊國人是盜賊。大臣們聽了,都得意揚揚地笑起來。面對此情此境,晏子又是怎麼說的怎麼做的呢?
1、指名讀相關內容,談談自己的看法。
2、師生解讀晏子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投影出示:晏子面不改色,站起來,說:「大王怎麼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3、「水土不同」指的是什麼?晏子在說什麼意思?體會晏子的話妙在哪裡?
晏子的話不但點出了齊國人在楚國為盜的原因,而且又一次回敬了楚王:楚王治國無方,造成楚國社會風氣不好,使良民變成盜賊。楚王不但沒有達到侮辱齊國的目的,反而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4、從晏子的應對中我們感受到晏子是個怎樣的人?帶著自己的感受和體會練讀這段文字。
四、評價晏子,升華主題
1、歸納三個小故事,體會晏子形象。
讓鑽狗洞——楚國狗國——只好……
齊國無人——楚下等國——只好……
齊人盜賊——「水土不同」——只好……
2全面評價晏子,感受課文中心。
晏子是個怎樣的人?(教師引導結合相關內容、資料談)
臨陣不亂、不懼大國、不畏強暴、機智過人、善於辭令、博學多才
強烈的愛國心、以國家利益為重
3、正是晏子巧妙的智慧、善辯辭令、以國家利益為重的言辭讓楚王不得不折服,故事最後的結果是:從這以後,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投影出示,齊讀。 板書:不得不)
「不得不」是什麼意思?可以換成什麼?不能不、必須、只能、只好……
(4、楚王僅僅是「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嗎?結合「使」、背景資料「結交」感受理解,楚王尊重的還有齊國人民、齊國國家,因為晏子的背後是一個有力的團隊。)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縱觀全文,晏子在遭到不禮貌的侵犯後,並沒有表現出常人的激憤,而是站在國家的利益上,用外交辭令回擊楚王的侮辱,從而維護了齊國的形象與尊嚴,不辱使命!晏子的話句句千金,字字在心。話不多,傳神則靈;人不在高,愛國則名垂青史。
教材分析:《晏子使楚》是山東教育出版社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雖然離我們年代已有歷史,但文章中的思辯之美能給我們以親切自然的感覺。本文主要寫了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依仗著國勢強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他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運用了針鋒相對、將計就計、順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一一加以反駁,維護了個人和齊國的尊嚴。
教學目標:
1、會寫13個生字,會認10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侮辱、威風、矮小、冷笑、為難、規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盜賊、取笑、笑嘻嘻、賠不是、實話實說、面不改色、安居樂業」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晏子能言善辯的才能和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是通過朗讀體會晏子語言的巧妙,並從他機智的回答中體會人物的特點。
教學准備:
學生:充分預習,收效有關資料。
教師:製作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解讀課題,初步感知
今天老師帶領同學們一起走進2500年前春秋時期的一個歷史故事——《晏子使楚》。
1、板書、解讀課題。
晏子,晏,姓;子,是古代對有學問有貢獻的男子的尊稱。(扳書:晏子)
同學們課前進行了資料收集,誰來談談你對晏子的了解。(晏子,春秋後期齊國的國相,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身高五尺,身材不高,其貌不揚,但他博聞強識,善於辭令,敢於直諫。)
使:出使,奉命去國外辦事。楚:楚國。
談談對課題的理解。(晏子奉齊王之命出使楚國,拜見楚王。板書:楚王)
2、簡介時代背景,導入整體感知。
春秋時期,當時的諸侯國眾多,紛爭不止,楚國,國力日強,楚王更是野心勃勃,想稱霸諸侯。經常派兵攻打與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國家,(副板書:仗勢欺人)齊國為了擺脫楚國的威脅,加強兩國的關系,齊王派遣晏子到楚國做友好訪問。
二、匯報預習,整體感知。
1、同學們課前都進行了充分的預習,誰來說說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三次機智地反擊。板書:侮辱)
故事的結果:「從這以後,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這是個雙重否定句是說——楚王尊重晏子了。(板書:尊重)
2、給課文中的三個故事加個小標題。
讓鑽狗洞——齊國無人——齊人盜賊
三、細讀課文,感悟晏子
讀讀議議,批批註註:請同學們自由讀讀課文,看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樣應對的?把晏子說的話多讀幾遍,體會他每次說的話妙在哪裡?
師生匯報交流:
(一)讓鑽狗洞。
1、誰來說一說楚王第一次是怎樣侮辱晏子,晏子又是怎樣反擊的。
2、談談你對晏子所說話的理解。
投影出示:晏子:晏子看了看,對接待的人說:「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引導學生談理解:
正常情況訪問國家——走城門 訪問狗國——鑽狗洞
我訪問的國家——楚國 楚國——狗國 楚王——狗王
3、評價理解,你聽出了什麼?楚國到底是個怎樣的國家?
說楚國是狗國、楚王是狗王,文中有明確的說法嗎?(看課文)
其實,這就是「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副板書: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4、評價晏子的話妙在哪裡?體會晏子是怎樣的一個人。
不費吹灰之力,委婉地還擊了楚王。 晏子沉著冷靜,機智反擊,不失禮節。
5、帶著你的理解和體會再讀晏子說的話。(練讀、指名讀)
小結過渡:楚王以貌取人,想借故羞辱晏子,晏子憑著他的沉著冷靜,機智反擊而又不失禮節,楚王只好大開城門,迎接晏子。
楚王侮辱晏子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楚王第二次又是怎樣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樣反擊的,誰來匯報。
(二)齊國無人
1、學生匯報:
2、談談你對晏子話的理解:
A、投影出示:晏子嚴肅地回答:"這是什麼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夥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雲;大夥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大王怎麼說齊國沒有人呢?
(1)說說理解與感受。(人多)
(2)出示原文: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接踵而在,何為無人!」
理解積累成語:張袂成陰——聯袂成陰 揮汗成雨 比肩接踵——摩肩接踵
(3)原文對照,指導朗讀。
啟發思考:共同的理解是人多,文中是怎樣說人多的?
生談,小結:這說明同學們讀出了晏子話語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從中我們感受到了晏子是怎樣的一個人?
B、投影出示:晏子拱了拱手,說:「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這兒來了。」
(1)說說理解與感受。
(2)教師引導,理解感悟「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最不中用」是什麼意思?
上等國家——上等人去 下等國家——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下等人 我去的國家—楚國——下等國
(3)帶著你的理解和體會再讀晏子說的話。
3、這次對戰的焦點是「齊國無人」,楚王是步步緊逼,晏子是巧妙迴旋,擊敗了楚王,從中你體會到晏子是個怎樣的人?
接著楚王的話題將計就計、順水推舟,把無人才、甚至不會用人之辱又回敬給了楚王。
4、這段精彩的對話讓我們猶如身臨其境,練讀,分角色朗讀體會。
(三)齊人盜賊
過渡語:一次次交鋒,一次次失敗,楚王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但楚王實在不甘心,又生一計: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當他們吃得高興的時候,有兩個武士押著一個囚犯,從堂下走過。楚王看見了,問他們:「那個囚犯犯的什麼罪?他是哪裡人?」武士回答說:「犯了盜竊罪,是齊國人。」楚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麼這樣沒出息,干這種事兒?」
楚王這些話的言外之意:齊國人是盜賊。大臣們聽了,都得意揚揚地笑起來。面對此情此境,晏子又是怎麼說的怎麼做的呢?
1、指名讀相關內容,談談自己的看法。
2、師生解讀晏子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投影出示:晏子面不改色,站起來,說:「大王怎麼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3、「水土不同」指的是什麼?晏子在說什麼意思?體會晏子的話妙在哪裡?
晏子的話不但點出了齊國人在楚國為盜的原因,而且又一次回敬了楚王:楚王治國無方,造成楚國社會風氣不好,使良民變成盜賊。楚王不但沒有達到侮辱齊國的目的,反而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4、從晏子的應對中我們感受到晏子是個怎樣的人?帶著自己的感受和體會練讀這段文字。
四、評價晏子,升華主題
1、歸納三個小故事,體會晏子形象。
讓鑽狗洞——楚國狗國——只好……
齊國無人——楚下等國——只好……
齊人盜賊——「水土不同」——只好……
2全面評價晏子,感受課文中心。
晏子是個怎樣的人?(教師引導結合相關內容、資料談)
臨陣不亂、不懼大國、不畏強暴、機智過人、善於辭令、博學多才
強烈的愛國心、以國家利益為重
3、正是晏子巧妙的智慧、善辯辭令、以國家利益為重的言辭讓楚王不得不折服,故事最後的結果是:從這以後,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投影出示,齊讀。 板書:不得不)
「不得不」是什麼意思?可以換成什麼?不能不、必須、只能、只好……
(4、楚王僅僅是「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嗎?結合「使」、背景資料「結交」感受理解,楚王尊重的還有齊國人民、齊國國家,因為晏子的背後是一個有力的團隊。)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縱觀全文,晏子在遭到不禮貌的侵犯後,並沒有表現出常人的激憤,而是站在國家的利益上,用外交辭令回擊楚王的侮辱,從而維護了齊國的形象與尊嚴,不辱使命!晏子的話句句千金,字字在心。話不多,傳神則靈;人不在高,愛國則名垂青史。

B. 急求!!!晏子使楚文言文教案。

教學構想】

認識中華文化豐厚博大的方式有很多,去博物館看實物,聽解說員講解,直觀而清晰;翻開文獻,自主去尋覓,迅速而全面,通過文字還能直接觸摸那些智慧的靈魂,可是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文字的障礙。許多學生害怕文言文,再好的內容,學生走不進去,也是惘然。

《晏子使楚》是學生接觸文言文以來,第一篇較長的文本,文中故事頗具戲劇性,雙方不太友善的對話中暗藏諸多機巧:楚王聽說晏子是善於辭令之人,想借機刁難他,楚國君臣商議,決定通過誣蔑齊人為盜,進而誣蔑「齊人善盜」。這些貶損與侮辱,表面上是刁難晏子,實則矛頭直指齊國。面對楚王君臣的挑釁,晏子臨陣不亂,機警應變,巧施辯辭,應付裕如。針對楚王誣蔑齊人「善盜」,晏子引用橘化為枳的故事,類比推理出,齊人在齊不盜,入楚卻盜,正是楚地水土、地氣即社會環境造成,讓楚王「反取病焉」。

晏子這種應變的機智,不懼大國,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歷經再長的歲月,依然閃爍著熠熠光采。

我們的學生,處在這個社會越來越開放,國與國間的交往越來越頻繁的時代,對國際時事的關注較之建國以來任何時期的同齡人有了更大的熱情和興趣,此時看機智、愛國、頗具外交能力的晏子,一定能引發他們進行積極健康的情感體驗,有助於他們確立美好的人生理想。

那麼,我們就以內容去點燃學生興趣的火花,再將他們急於知曉內容的積極心理不著痕跡地轉到掃清文字障礙的環節上,最終興味盎然不費氣力地攻下這一篇較長的文言文吧。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弄清文意,積累實詞

2、學習晏子臨辱不懼,智勝強敵的精神與智慧

教學重難點:1、課文內容的扎實把握。

2、全面了解暈子的外交智慧,以激勵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

教學安排:1、自主、合作學習及比較閱讀,突破重難點。

2、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 導入:外語學校是培養外交家的搖籃,作為外校人,當然應該關注古、今、中、外的外交家的風采,你最喜歡的外交家是誰,能說一件他的外交成功的案例嗎?(或說說你印象最深的外交事例)

(生答)

(師與生分享時事:最近以106歲高齡去世的宋美齡曾是風靡美國的中國外交家,1943年就是她以嫻熟的英文,高雅的氣度,善辯機敏的口才、不卑不亢的表現征服了美國,征服了羅斯福,使得羅斯福能派「飛虎隊」援助中國人民抗日,對日起到了一定的打擊作用。)

讓我們將眼光再投射到遙遠的諸侯紛爭、戰火頻仍的春秋時期。去領略一下齊國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晏嬰的外交風采(板書課題)。

(導語設計是針對外語學校的學生實際,能激起學生確立美好的夢想,與時事勾連能激起學生對世界的關注,極大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二、 自主學習:請大家看課文。藉助注釋、工具書自讀、自查、自通文意,請你將認為應積累的詞圈點起來。不清楚的地方請打上?號。

(設計此環節,是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這是下一環節合作學習的基礎。)

三、 合作學習:

1、 四人小組討論 ①各自的疑難,仍不能解決的派代表上台板書出來。 ②每人口譯一遍課文,互相訂正。

2、 各小組板書出的不懂的問題全班共同解決。

生答或師答。

提示:該積累的實詞如習、辱、坐、詣、徙,師要有意識地提請學生理解記憶。

(這一環節設計充分利用合作學習的優勢,最大限度地由學生自主討論及藉助工具書解決疑難問題。)

四、 請一生讀課文。其他學生就他的斷句、讀音、語氣、語調等進行評議、訂正。並趁此時機齊讀全文。

(通過以上環節的學習,此時的讀就是一個質量較高的誦讀,這既是對以上學習的檢驗,同時也可進一步夯實課文的理解把握。)

五、 請一個同學把這個故事講出來(給故事取名叫「晏子智斗楚王」),只有一個要求: 盡量忠實於原文。學生評價,修訂。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以上學習總檢驗,之所以設計成講故事而不是直接說是翻譯,是為了弱化學生的畏難心理,讓他們在有興趣的積極心態下翻譯全文。)

六、 再讀全文,處理課後練習一、二再落實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充分利用好設計科學的課後練習,系統深入地理解課文。)

七、 拓展比較 :

1、 其實晏子出使楚國還有兩個故事發生了,將這三件事連起來看,我們可以更完整地領略他作為外交家的風采,《語文讀本》第七冊261面,師范讀,生齊讀。

請對照注釋、看懂原文、再看譯文。

2、 從這兩篇看,面對楚國君臣的一再刁難,晏子是如何一一應對的呢?

我們來列個表看看。

師給出對比項,小組討論師生共同完成。

明確:

楚 王
晏 子

刁 難 目 的
應 對 技 巧

設小門迎接 戲弄其矮
使狗國者從狗門入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使楚不入

笑齊無人 指晏子不配為使
齊人多 巧移話題

使不肖主 以退為進

誣齊人為盜 指責齊人善盜
引「化橘為枳」指出 比喻、類推

楚之水土使民善盜

反取其辱
不辱使命

(這一設計既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在比較中有助於全面理解晏子的外交智慧,同時也能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鄂教版編寫得較好的《讀本》資源。)

八、 作為現代人,作為有志於做一名報效國家的外交官,我們確實無比敬佩幾千年前的這位外交家,請你對這位古人說一句話:

晏子,我要學習你

提示:高尚的愛國情操、高操的外交技藝、冷靜機智的外交風采等等。

(學生在科學的方法及井然的學習過程中,獲得語文知識與能力,最終還是要形成健康積極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是每一堂語文課都需關注的,最後這個環節的設計就是想針對外語學校學生的實際通過與古人對話落實新課標的這一思想。)

【教學後記】:

文言文教學也能用時事激趣:

有一種積極的學習心態是「我要學」,而初一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多持「要我學」的被

動心態,如何將這種消極的心態變為「我要學」的積極心態?老師們都知道需要激趣,用什麼方法激趣呢?是老師講故事,還是營造古文化的氣氛?都可以。《晏子使楚》的教學實踐證明,學文言文也能與時事相聯,從與時事的勾連中激起學習的慾望與趣味。因此這一課教學步驟的第一環節導入非常重要,在你最喜歡的外交家及印象最深的外交事件或外交人物問題的導引下,進一步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此時引出兩千多年前的晏子,學生就有了「我要了解他」的積極心態了。

雖然這個環節花了將近6分鍾時間,事實證明它是非常值得的。後面的誦讀以及字詞、文句疏通的學習在這種積極心態下就有了順利進行的良好前提。

合作學習前自主學習的時間一定要充足

小組討論是合作學習這種方式的形式,要讓它落到實處,必須先給足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讓他們真正不懂的問題通過討論合作解決,能自己解決的問題,一定通過獨立思考解決,此時的老師僅需要給學生方法上輕巧的點撥,以及學生學習後予以適當的總結。

用好《語文讀本》讓知識技能得到有效拓展

在自主合作學習以及對課後練習進行探究後,學生對晏子在此次外交事件中的表現有了清楚的了解,對他也充滿了敬佩之情,此時教師順勢提出晏子使楚的另外兩個故事,在全面了解晏子外交風採的心理指引下,學生們興致極高地來到了《語文讀本》里,這樣的拓展就有效多了,通過比較、歸納,他們就有了與晏子對話的願望。雖是相隔兩千多年,晏子的精神一樣滋養現代的孩子們去樹立美好的人生理想,培養健康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以上是同學生們共同學完《晏子使楚》後的三點感想。

C. 五年級語文

前言
第一單元
1.《草原》教學設計
2.《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3.《白楊》教學設計
4.《把鐵路修到拉薩去》教學設計
《語文園地一》整體教學設計
第二單元
5.《古詩三首》教學設計
6.《冬陽·童年·駱駝隊》教學設計
7.《祖父的園子》教學設計
8.《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
9.《兒童詩兩首》教學設計
《詞語盤點》教學設計
《口語交際·習作二》教學設計
《回顧·拓展二》教學設計
第三單元
10.《楊氏父子》教學設計
11.《晏子使楚》教學設計
12.《半截蠟燭》教學設計
13.《打電話》教學設計
《詞語盤點》教學設計
《口語交際·勸說》教學設計
《習作·發言稿》教學設計
《回顧·拓展三》教學設計
第四單元
14.《再見了,親人》教學設計
15.《金色的魚鉤》教學設計
16.《橋》教學設計
17.《夢想的力量》教學設計
《詞語盤點》教學設計
《口語交際·習作四》教學設計
《回顧·拓展四》教學設計
第五單元
18.《將相和》教學設計
19.《草船借箭》教學設計
20.《景陽崗》教學設計
21.《猴王出世》教學設計
《詞語盤點》教學設計
《口語交際·習作五》教學設計
《回顧·拓展五》教學設計
第六單元
《信息傳遞改變著我們的生活》課教學設計
《利用信息,寫簡單的研究報告》教學設計
第七單元
22.《人物描寫一組》教學設計
23.《刷子李》教學設計
24.《金錢的魔力》教學設計
《詞語盤點》《口語交際·習作七》
《回顧·拓展七》教學設計
第八單元
25.《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
26.《威尼斯的小艇》教學設計
27.《與象共舞》教學設計
28.《彩色的非洲》教學設計
《詞語盤點》《口語交際·習作八》教學設計
《回顧·拓展八》教學設計
附:好課實錄與片斷賞析
笑談《草船借箭》的智慧

D. 應用五步六環節嘗試教學法 上五年級下冊語文 晏子使楚第二課時內容怎麼上

《晏子使楚》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顯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故事贊揚了晏子愛國,機智勇敢,善於辭令,靈活善辯的外交才能與不懼大國、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諷刺了狂妄自大,傲慢無理,自作聰明的人。

翻譯
晏子出使楚國。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門的旁邊開一個五尺高的小洞請晏子進去。晏子不進去,說:"出使到狗國的人從狗洞進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國來,不應該從這個洞進去。"迎接賓客的人帶晏子改從大門進去。晏子拜見楚王。楚王說:"齊國沒有人嗎?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說:「齊國首都臨淄有七千多戶人家,展開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揮灑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樣,人挨著人,肩並著肩,腳尖碰著腳跟,怎麼能說齊國沒有人呢?」楚王說:「既然這樣,為什麼派你這樣一個人來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說:「齊國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對象,賢明的君主就派遣賢明的使臣,無能的君主就派遣無能的使臣,我是最無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國了。」
晏子將要出使楚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對左右的人(近侍)說:「晏嬰是齊國的熟悉言辭的人,現在將要來了,我想羞辱他,用什麼辦法呢?左右的人回答說:「在他來的時候,請允許我們綁一個人從大王您面前走過。大王問,『這是做什麼的人?』(我們)回答說,『是齊國人。』大王說,『他犯了什麼罪?』我們說,『犯了偷竊罪。』」
晏子到了,楚王賞賜給晏子酒,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兩個官吏綁著一個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問:「綁著的人是做什麼的人?」(近侍)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瞟著晏子說:「齊國人本來就善於偷竊嗎?」晏子離開座位回答說:「我聽說這樣的事: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長在淮河以北就變成枳了,只是葉子的形狀相像,它們果實的味道不同。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是水土不同。現在老百姓生活在齊國不偷竊,到了楚國就偷竊,莫非楚國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於偷竊嗎?」楚王笑著說:「聖人不是能同他開玩笑的人,我反而自討沒趣了。」

字詞註解:
延:請。
以:因為。
短:身材矮小。
延:做動詞用,引進,迎接。
當:應該。
道:通「導」。
見:拜見。
將:將要。
使:出使。
左右:左右、近旁的人。這里指近侍。
謂……曰:對……說。
習辭者:熟悉言辭的人。 習,熟練;辭,言辭;者:......的人。
今:如今,現在。
方:將要。
欲:想,想要。
辱:侮辱,羞辱。
之:代詞,他(指晏子)。
何以也:用什麼(辦法)呢?何以,即「以何」,用什麼,憑什麼。
對:回答,應對。
為其來也:當他到來的時候。為,相當於「於」。
請:懇求,請允許。
縛:捆綁。
而:表順承(或表承接),不譯。
何:什麼。
何為者:做什麼的人。
何坐:犯了什麼罪?坐,犯罪。
盜:偷竊。
賜:賞賜,給予。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
詣:拜訪,謁見。
曷:同「何」,什麼。
為:相當於「於」,當。
固:本來。
善:擅長,善於。
避席:離開座位,表示鄭重。古代把席子鋪在地上坐,所以座位叫「席」。
之:這樣的事。代下面晏子說的「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枳:一種灌木類植物,果實小而苦。也叫「枸橘」,果實酸苦。
徒:只。
實:果實。
不同:不一樣。
所以然者何: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然,這樣。所以:(之所以)……的原因。
對曰:回答道。
得無:莫非。
耶:句末語氣詞,「嗎」。
聖人非所與熙也:聖人隨便戲弄的。此為判斷句。
聖人:才德極高的人。
熙:同「嬉」,開玩笑。
反取病焉:反而自討沒趣了。病,辱。

古今異義:
其實(其實味不同):古義:它們的果實。 今義:真實情況。
謂左右曰,左右,古義:近旁的人,這里指左右大臣。 今義:左右表方位,概數(如:600字左右)。
反取病焉,病,古義:辱。 今義:疾病,患病。
齊之習辭者也,習:古義:熟練 。今義:學習。辭:善於辭令。
何坐,坐:古義:犯....罪,今義:坐下,動詞。
延:古義:迎接:今義:延遲,表示拖延的意思。
表示拖延的意思。今方來,方:古義:將要,今義:方,一種形狀。
葉徒相似,徒:古義:只,今義:徒弟,學生。

通假字:
「熙」通「嬉」,意思是:戲弄。
「曷」通「何」,意思是:什麼。

E. 聽竇桂梅老師講課的目錄

自序·綻放,在公開課的舞台上
面對過去的未來 ——我教高年級的《晏子使楚》
課堂實錄
自我反思 三點三的思考
點評一 引子、主題及文章體式
點評二 所有的思都是詩
點評三 「平凡」的課文,不平凡的教學
點評四 站得有多高,看得就有多遠
點評五 《晏子使楚》的教學論價值
逝去的和留下的 ——我教高年級的《圓明園的毀滅》
課堂實錄
自我反思
用理性而非仇恨的光照耀孩子
點評一 與殘柱並立起來的
點評二 浸潤在文化積淀中的「主題教學」

F. 晏子使楚最佳教案

一、介紹時代背景

今天,我們學的課文是個歷史故事,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和楚國之間。這個故事叫——

二、回憶

誰能說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什麼了?

三、抓起因、結果質疑

1、 楚王對晏子來出使楚國是什麼態度?結果怎樣呢?

投影句子。女生讀起因,男生讀結果。

2、 你們看,這句話我這么說,有什麼不同?

投影句子:……不敢不……

……非常尊重……

3、 質疑:此時,你產生了什麼問題?

四、學習經過部分

1、 找出晏子三次反駁楚王的話讀一讀。

2、 鑽狗洞

1) 楚王讓晏子鑽狗洞,晏子是怎麼反駁的?

投影句子。體會出什麼?

晏子看了看狗洞,會想些什麼呢?你體會出什麼?

(機智、維護國家尊嚴)

2) 對比句子

投影:原句

「這是個狗洞,我不鑽。」

哪種表達方式更好?

(機智過人)

再讀晏子的話。

3) 加提示語

晏子對接待的人說這番話時是什麼態度?把他的神態加進去,再讀讀。

當學生加「冷靜」時,追問:你為什麼這么加?

是啊,面對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只有冷靜地反駁,不卑不亢地把侮辱還給楚王。才能維護自己和齊國的尊嚴,又不傷了兩國的和氣。

再讀晏子的話,讀出晏子的冷靜、沉著。

4) 誰讀「只好」一句。指讀。你讀出了什麼?

(楚王無可奈何)

3、 無人才

1) 這一次是怎麼巧妙反駁的?

2) 人多:

這段話包含了幾個成語,誰知道?

最下等國:

這就叫:請君入瓮,瓮中捉鱉。

3) 想像著楚王、晏子的語氣,神態讀。分角色朗讀。

4) 看錄像。

5) 晏子和楚王都笑了,一樣嗎?

楚王只好陪著笑,你體會出什麼?(十分尷尬)

6) 同桌對讀。

4、 沒出息

1) 於是,又一次針鋒相對的斗爭開始了。請你們自由讀這部分。

2) 自學。

明確要求:你們可以分角色朗讀,可以創造性地復述,也可以和周圍的小夥伴一起自由組合,演課本劇,還可以用其他你們喜歡的方式回報。

各自准備吧。

3) 匯報

復述:大家注意聽,看他在那兒加入了自己的想像,想像是否合理。

表演:你演得真好。你為什麼這么演?

五、了解人

我們通過讀書,表演,對晏子已經有了很深的了解。那晏子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你能不能用一個詞或一句話概括一下?

六、總結

現在你們明白了嗎?楚王為什麼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如果你對燕子這個歷史人物很感興趣,老師推薦給你們一本書《晏子春秋》,你們會對晏子有更深的了解。

<晏子使楚>教案

上傳時間:2005-6-14 14:04:10 原著: 作者:連城鎮中心小學 甘文魁
晏子使楚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學習晏子出使楚國時,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駁倒楚王,不辱使命,維護了齊國尊嚴的精神。

2.理清課文的條理,分段、概括段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內容,學習晏子出使楚國時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駁倒楚王,不辱使命,維護了齊國尊嚴的精神。

教學時間:一課時

G. 《晏子使楚》晏子的言外之意是()

第一次晏子的回答以楚王之法反擊楚王。他的話妙在使楚王沒有任何選擇地打開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楚王承認自己的國家是狗國,那他就鑽狗洞。否則,就應打開城門。

第二次晏子將計就計,順水推舟,順著楚王的邏輯說下來。先貶低自己,再貶低楚國。「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時這兒來了」隱含的意思是:如果楚王認為我無能,就說明楚國是下等國家。這精妙的回答讓楚王「啞巴吃黃連」。

第三次晏子舉了個楚國上下都熟知的現象,說明淮南的柑橘到了淮北就變成枳,是兩地水土不同的緣故;同樣道理,齊國人到楚國當盜賊,也是兩國水土不同的緣故。這回答的妙處在於,不但形象生動地點明齊國人在楚國為盜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楚國治國無方,致使在齊國安居樂業的人到楚國成了盜賊。讓楚王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H. 誰有《唐雎不辱使命》的名師教案和實錄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時間:2004 年4月1日
教學目標:
一,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了解人物形象.
二,掌握重要詞句,培養學生朗讀 理解能力.
三,學習唐雎不畏強權的精神,敢於為國犧牲自我的精神.
教學重點:重要詞句,文意理解
教學設想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傳統課文,也是一篇經典的古代文學作品,出自《戰國策》.相對於初中階段的其他古文,例如《核舟記》等來說,這一篇在文字上有些難度,《戰國策》又是以記言為主,初中生學習起來可能興趣不大.因此,在教學過程的設計安排上應注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過,即使是古文也可以讓他們進行自主學習,允許他們提問,提倡進行探究性學習.但是,有些涉及到專門性知識如歷史知識的地方,教師則必須講解,點撥到位.其次,在古文的教學中仍然要讓學生充分地讀書,安排不同要求的讀書,如默讀,齊讀,跳讀,研讀,自由讀,指名讀……讓學生在反復的誦讀過程中感受語言,體會文意,進行文化的熏染.
教學方法:
加強誦讀,從整體文意的把握來幫助理解文中的具體字,詞,句,從對文中關鍵字詞句的確切理解來幫助掌握整體文意,雙向互動地學習古文,探討唐雎不畏強權,為國赴難精神的現實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晏子使楚等故事導入
今天我們來學習《戰國策·魏策》中的一篇文章《唐雎不辱使命》.說的是公元前230年到前225年,靠近秦國的韓國,魏國相繼被秦國所滅,其餘山東六國中的趙,燕,齊,楚,在連年不斷的戰爭中,早已被秦國日削月割,奄奄待斃了,又過了幾年,秦就統一了天下.安陵國是魏國的附庸小國.安陵在它的宗主國魏國滅亡之後,一度還保持著獨立的地位.秦國想用詐騙手段吞並安陵,於是安陵君就派唐雎到秦國談判.
讀注釋,了解《戰國策》
二.初讀,掃清文字障礙,整體感知課文.
首先請四位同學來朗讀課文的四個小節,讀後請其他同學來指出讀錯的字詞,為下一步順暢地朗讀全文做准備
以長句為例,讀准節奏.
選擇例句,指導朗讀語氣.
分角色讀,注意人物對話語氣.餘生參考注釋理解文章大意.
讀完後,請兩至三位同學說說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注意不要求字字落實.
[參考答案]這篇文章寫的是秦王嬴政向安陵郡挑釁,以換地為名想挑起戰爭.安陵郡的大臣唐雎出使秦國,表示願意犧牲自己來刺殺秦王嬴政,終於使秦王嬴政屈服.
三.誦讀,把握性格與主題
一生讀課文.
學生找出表現秦王嬴政在唐雎出使前後的不同態度的句子,唐雎的表現的句子,認識二人性格,並思考本文作者的寫作意圖.
[參考答案]①秦王表現:秦王不悅一秦王怫然怒一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②作者的寫作意圖:贊頌不畏強權敢於為國犧牲自我的英雄.
第三小節是全文的重點段落,作者在這里進行了精細的描寫,同時,這一節也是情節發生逆轉的關鍵段落.請學生齊讀第三小節,這里重點解決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和懷怒未發,休浸降於天這兩句的意義,以及夫專諸之刺王僚也……蒼鷹擊於殿上的意思.
齊讀夫專諸之刺王僚也……蒼鷹擊於殿上,欣賞排比句整齊而又有變化的句式美,並作練習,嘗試在其後加上唐雎之刺秦王, (引原文或參考原文)再連起來齊讀.
[參考答案]唐雎之刺秦王,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
四.演讀,讀懂氣節與精神
學生表演 ,餘生在點評中獲取新的認識
小結:結合全文說說:為何說唐雎沒有辜負使命
五.延伸思考.
思考,討論:唐雎的這種不畏強權的精神,和敢於為國犧牲自我的精神,在我們現代社會,還有沒有現實意義
六,鞏固與積累
1.背誦課文第三節的排比句.
2.在課外查閱有關刺客的知識或故事,尤其是文中提到的三人:專諸,聶政,要離的事跡.
附:板書設計:
唐 雎 不 辱 使 命
秦王:秦王不悅一秦王怫然怒一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驕橫 狂妄 色厲內荏)
唐雎:唐雎之刺秦王,將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 (沉著 鎮定 堅強無畏)
文章主題:贊頌不畏強權的精神,敢於為國犧牲自我的精神.

熱點內容
抗癌生物 發布:2025-05-12 05:09:05 瀏覽:656
巨鵬生物 發布:2025-05-12 03:15:27 瀏覽:869
絲足老師 發布:2025-05-12 01:30:24 瀏覽:608
當教師好還是公務員好 發布:2025-05-12 00:53:30 瀏覽:853
考研英語真題下載 發布:2025-05-12 00:24:07 瀏覽:454
2017美術生高考綜合分 發布:2025-05-12 00:20:15 瀏覽:883
清風校園手抄報資料 發布:2025-05-11 21:08:53 瀏覽:612
安溪是哪個市 發布:2025-05-11 19:17:34 瀏覽:708
京芳教育 發布:2025-05-11 14:06:12 瀏覽:943
雲南白葯膏多少錢 發布:2025-05-11 12:53:15 瀏覽: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