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教學
⑴ 玩魔方的教學方法
魔方不是一面面玩的,而是一層層的來完成的
那麼怎麼玩六面呢,過程其實就是第一層,第二層,第三層!
說起來簡單,但是每一層都要經過一番旋轉之後才能成形的,而且有點意思也可以說象魔術一樣,當你完成一個過程的時候,扭其它地方會不影響你的前面所完成的那一層的,當然,這是有一定的公式或是叫口決的,有點興奮了吧?來看看這每一層是怎麼扭成的。
第一層
(你要是這一層本來就懂的,請直接跳到第二層)
這第一層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這么說,你有能力完成一面,也就有能力完成六面了!只是方法問題,不會傷你太多腦細胞的。
當然羅,你可能會說,完成一面我六歲的侄子也行呀。我說的一面稍稍有一點點傷你的腦細胞,我要求你完成的一面,周圍的顏色要統一的。
可能你以前也玩過沒注意過這個問題,但今天你要做"高手"就必須要按這種方式來玩了,是不是難很多了?這樣吧,先假設你現在拼的一面是黃色,先隨便找一個顏色拼好,比如黃色還有一個中間色,然後找一個又有黃色又有藍色還有一個其它色的角塊(找到一個紅色哦)拼好它,接著再找一個黃色又有紅色的中心塊再拼,然後同理一圈就完成啦。如果有一塊黃色本來就在上面但顏色不對,換走它,找到對的那塊直到拼成一圈。
怎麼樣了?練成一面的一行沒有?好了就看 第二層 玩法:
第二層
為了看圖方便,這里必須先講一些英語符號,國際上別人的站也是用這種方式來標的,所以你學會這幾個符號要是見到人家外國人的網頁也可以看得懂怎麼來扭了。
我們現在假設魔方是定住的那麼相對我們來說就分成了:前(F),後(B),左(L),右(R),上(U),下(D)六個面
Front = 前面
Back = 後面
Left = 左面
Right = 右面
Up =上面
Down = 下面
其中以上全是以順時針 轉一下,即轉動90度角 .
⑵ 怎麼拼一面的魔方教學
首先把四個棱塊擰好,棱塊就是三階魔方的兩色塊,
這時還是剛才的角度,把你往上擰的右手邊擰回來,變成這樣:
⑶ 魔方簡單教程
魔方的解法很復雜,這里無法一一說清楚,而且說出來具體的某種解法,對於解開的過程也就沒有意義了。
所以想給你一個提示,在魔方中,並不是以面為單位的,也就是說,不能看上去把一個面拼好了,一面紅色,就算成功了六分之一。而是要以塊為單位,每一塊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擺放的方位,只要一個方位不對,這一塊就沒有擺對。而只要擺對塊,就算表面看上去不太整齊,也是成功了一半了。
下面舉個例子,首先你要定魔方的中心,比如你把頂面定為大紅色,面對你的面定為黃色,而左側面定為白色。那麼,頂面的中心塊就應該是大紅,你的對面中心塊為黃色,而左側面中心塊為白色,這樣定位好後就可以開始了。
從上面兩面的接觸塊開始,比如大紅面和黃面的接觸那一層的中間那一塊,應該是紅色上黃色下,然後再擺上面的三面接觸塊,比如紅黃白塊,位置努力擺正,然後再下來就是擺中間的兩面塊,最後擺放底層的兩面塊,底層的三面塊。注意的是,有時候擺好的塊會因為要擺放後來的塊被暫時打亂,這個是一定的。
羅羅嗦嗦也沒有說清楚,不好意思,你可以仔細多看幾遍,一定可以把魔方解出來!
解法說明:魔方上全部20個可轉動方塊可以形成43,000,000,000,000,000(四千三
百萬兆)以上的不同組合方式。開解引謎最明顯不過的困難恐怕就在於此。本解法的優
點在於,它設法使你在5步之中的任何時候都只須考慮此一步驟所涉及方塊的不超過30種
組合方式。這20個可轉動方塊的前12個是分別逐一定位的,因此,在大部分時間里,你
都只需要考慮一個方塊的位置問題。
即然一次只須考慮如此少的幾種方塊的組合方式,就完全有可能把它們寫下來並給每一
種情況提供一組適當的轉動方法。因此,不管從哪一種組合情況開始,也不管魔方被扭
得多麼混亂,這一解法都可以保證成功。(注意,如果你拆過魔方,請保證在組裝時沒
有放錯位置。)
標記及術語
在開解魔方的全過程中所使用的魔方6個平面的標准名稱如下:
頂:頂平面(選一種你最喜愛的顏色)
前:前平面
左:左平面
右:右平面
底:底平面
後:後平面---及少使用
一個平面的顏色取決於它的中心方塊(不可轉動)的顏色。你可處選頂平面的顏色,選
定之後,在整個開解過程中要保持不變。注意,右、左、後、以及前平面的顏色根據你
如何持握魔方而可以有所不同。因此,前平面、可以是任何四種顏色之一(通過轉動你
手中的魔方)。一旦確定前平面,則右、後和左平面的顏色和底平面的顏色保持不變(
選定你所喜愛的顏色之後)。在任何一組轉動中,右、左、後和前平面的顏色也保持不
變,但在進行下一組轉動時其顏色就常常會改變。
右+ :將右平面沿順時針方向轉動90度。
右- :將右平面沒逆時針方向轉動90度。
右2 :將右平面轉動180度(此時順逆時針效果相同)。
前+ :將前平面沿順時針方向轉動90度。
前- :將前平面沿逆時針方向轉動90度。
前2 :將前平面轉動180度。
左+ :將左平面沿順時針方向轉動90度。
左- : 將左平面沿逆時針方向 轉動90度。
左2 : 將左平面轉動180度。
底+ :將底平面沿順時針方向轉動90度。
底- :將底平面沿逆時針方向轉動90度。
底2 : 將底平面轉動180度。
頂+ :將頂平面沿順時針方向轉動90度。
頂- :將頂平面沿順時針方向轉動90度。
頂2 :將頂平面轉動180度。
(本解法不用轉動後面)
順逆時針以各面為鍾面為標准.
前右是一個邊緣方塊,它在特定時間內處於前平面和右平面之間的邊緣位置上。前右頂
是一個邊角方塊,它在特定的時間內處於前平面、右平面和頂平面之間的邊角位置上。
因此,12個邊緣方塊為:底前,底左,底後,底右,前左,前右,前頂,左後,左頂,
後右,後頂和右頂。8個邊角方塊為:底前左,底前右,底後左,底後右,前左頂,前右
頂,左後頂和後右頂。任何轉動及其所涉及的方塊一律用上述的術語表示。要使用本文
的開解方法,你必須依一定方向持握魔方使將要移動的方塊與文中所述的方塊相一致。
如果不理解,請看肌?
一個方塊的顏色與它所在的邊緣或邊角位置所應有的顏色相一致時,我們稱它們為位置
正確或安放正確。一個方塊的各面顏色都同它相鄰平面的中心方塊的顏色相一致時,我
們格稱它為方位正確。例如,一個塗有紅、藍和綠的邊角方塊,當它在毗鄰於紅、藍和
綠色的中心方塊的邊角位置上時,就是位置正確,但只有當它紅、藍和綠色的一面公別
與紅、藍和綠色中心方塊相一致時,這一方塊才能算方位正確(方向和位置都正確)。
開解中的5個步驟總結如下:
1.在6種顏色中選出一種你所喜愛的顏色,然後,給那個有此種顏色的中心方塊的平面上
4個邊緣方塊定位和定向(即頂面邊緣)。
2. 給選出的頂平面上的4 個邊角方塊定位和定向(即頂面邊角)。
3.給頂平面下面的一層的4 個邊緣方塊定位和定向(即中層邊緣)。
在1至3步中的全部12個方塊都是逐一分別定位和定向的,到此為止,已完成了三分這二
的方塊。
4. 給底平面上的4 個邊角方塊定位和定向(即底面邊角)。
5. 給底平面上的4 個邊緣方塊定位和定向(即底面邊緣)。
每一 大步一般又都分為2 小步。
---1 給這些方塊逐一定位。
---2 給這些方塊逐一定向。這就需要將這些方塊從它們的正確位置暫時挪開一下,後再
以正確的方向回到它們的原位上去。
-------1------------------------------2------------------ ---------3--------
------------
-----------4---------------
最後的機會:如果你願意,也可以僅僅依靠上面的說明來試試能否自己開解魔方。下面將
介紹一種完整而明確的解法,讀了下面的介紹也許會破壞你用前述的幾條啟示來自己開
解魔方的樂趣。另外,前兩個步驟只是介紹一個平面的完成方法。這是一項相當容易的
任務,你也許願意自己來做這一工作(或者你已經做完了)。第一個關鍵步驟是第3 步
。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第一步
第一步 頂面邊緣( 前頂,左頂,後頂,右頂)
在開解之前首選定頂平面的顏色,別忘了,任一平面的顏色都是由它的中心方塊的顏色
決定的。要正確地持握魔方使你所選定的這一平面朝上,這便是頂平面,在全部開解過
程中要保持平面不變。
這一步的目的是要給屬於頂平面的4個邊緣位置的方塊定位和定向。這4 個頂面邊緣方塊
都是逐一被安放和定向的。你要為其中的每一個方塊做下述5個步驟(1A--1E)。如果幸
運的話,也許其中的一兩個方塊碰巧已經在它的正確位置上,那麼,你只要把這5個步驟
(1A--1E)做二至三遍即可。如你對此還有不解之處,請復習有關標楊及術語的內容。
1A:正確持握魔方使前頂部位上並無經安放和定向的方塊。你可能必須在手中轉動整個
魔方以做到這一點,這樣,也將改變前平面的顏色。
1B:找出應屬於這個前頂部位的方塊。這個待解的方塊我們稱之為即需方塊。
1C:如果此一方塊已經在前頂部位,但方向不對,請參照1E辦理。
1D: 這個即需方塊的位置共有11種可能性,為此這里提供11組相應的轉動。根據這個即
需方塊的位置做以下11組轉動中的一組即可。例如,即需方塊目前的位置是右頂部位,
那麼依照右頂至前頂那一組轉動辦理即可。
右頂至前頂轉動法: 右- 前-
後頂至前頂轉動法: 頂+ 右- 頂- 前-
左頂至前頂轉動法: 左+ 前+
前右至前頂轉動法:前-
後右至前頂轉動法:右2 前- 右2
左後至前頂轉動法:左2 前+ 左2
前左至前頂轉動法:前+
底前至前項轉動法:前2
底右至前頂轉動法:底- 前2
底後至前頂轉動法:底2 前2
底左至前頂轉動法: 底+ 前2
1E:如果前頂方塊目前已在正確位置上,但方向不對,請做以下一組定向轉動:
前頂定向轉動法:前- 頂+ 左- 頂-
(這4 個頂面邊緣方塊是逐一定位和定向的,因此你可能需要重復做4 遍1A--1E這5 個
步驟。一旦這一步完成,頂平面上將出現一個十字形圖案(如果你你取綠色為頂面顏色
,就將出現一個綠十字)。
第二步
第2步 頂面邊角(前左頂,前右頂,左後頂,後右頂)
這一步的目的是,在保持已經安放好的頂面邊緣方塊的同時,給4 個應屬於頂面上邊角
位置的方塊定位和定向。在這一系列轉動中,頂面邊緣方塊將被暫時移動,但都會適當
還原的。
對於4個屬於頂面邊角位置的方塊中的每一個,都需要做以下六個步驟(2A--2F)。同樣
,如果你運氣好,以會碰到某個頂面邊角方塊已經在它的正確方位上了,那麼就不必做
夠四遍了。
2A:找出一個還沒有正確定位和定向的頂面邊角方塊(即任意一個應屬於頂面邊角位置
的方塊)。這就是即需方塊。如果這個即需方塊目前已經在正確位置上,只是方向不對
,請參照2E辦理。
2B :如果即需方塊現在位於頂面上,請做以下一組轉動。請按一定方向持握魔方使即需
方違犯處於前右頂部位。
前右頂至底前左轉動法:左- 底- 右+
這一轉動 把即需方塊移到底平面。
2C:轉動底平面,使目前已在底平面上的這個即需方塊稱到它應該占據的那個頂面邊角
部位(這部位以稱為即需部位)的正下方。按一定方向持握魔方使即需部位為前右頂部
位,這時即需部位為前右頂部位,這時即需方塊應該在底面前右的位置上。
2D:為正確安放即需的頂面邊角方塊,做以下一組轉動。
底前右至前右頂轉動法:右- 底- 右+
2E:如前頂方塊的方向不對,做以下兩組轉動之一(注意:只做其中之一)。
前右頂定向轉動法: 右- 底2 右+ 、 前+ 底2 前-
前右頂定向轉動法: 前+ 底2 前- 、 右- 底2 右+
2F :如果前右頂方塊的方向仍不正確,重復你在2E中做過的那組轉動。這將使前右頂方
塊的方向和位置全部正確無誤。
你可能要把這六個步驟(2A--2F)重復四遍才能完成這四個頂面邊角方塊的定位和定向
。做完這些之後,整個魔方的三分之一,也就是全部頂平面的方塊就都依正確方向各就
各位了。
第三步
第3 步 中層邊緣(前左,前右,左後,後右)
這一步的目的是要給頂平面下面的4個邊緣方塊定位和定向。這一步可以被看作是對「中
層平面」的開解。旦完成這一步驟,魔方的三分這二就完成了。對每一個應屬於中層邊
緣位置的方塊,要做如下四個步驟(3A--3D)。你也許會再一次發現某個中層邊緣方塊
已經在它的正確方位上了。
3A:找出一個尚未正確定出方位的中層邊緣方塊(即某個應屬於中層邊緣位置的方塊)
。這就是即需方塊。如果這個即需方塊的位置正確,但方向不對,請參照3D辦理。
3B:如果即需方塊不在底平面上,請做以下一組轉動。依一定方向正確持握魔方,使即
需方塊處於前右部位。
前右至底平面(底後)轉動法:右- 底+ 右+ 底+ 前+ 底- 前-
3C: 這時,既需方塊已經到了底平面.轉動底平面使既需方塊的垂直面的顏色和四個側面
(前,後,左,右)中的一面的中心方塊的顏色相一致.然後正確持握魔方,使即需的
部位為前右部位.如果此時既需方塊位於右平面,做底右至前右的一組轉動.如既需方
塊位於前平面,做底前至前右的一組轉動.
底右至前右轉動法:(底+ 前+ 底-) 前-( 底- 右- 底+) 右+
底前至前右轉動法:(底- 右- 底+) + (底+ 前+ 底-) 前-
3D : 依一定方向持握魔方使既需方塊處於前右部位.如果方向不對,做以下一組定向轉動
.
前右定向轉動法(共15步): (右- 底+ 右+)( 底+ 前+ 底-) 前- (底+ 右- 底+)
右+( 底+ 前+ 底-) 前-
正誤法:
這組轉動比前兩個步驟長.在這一系列轉動的全過程中,只有一個頂面邊角方塊(既原位於
前右頂的方塊)被移到離它的正確方位一次轉動以上的地方.假如你在這幾組的某一組轉
動中失誤或是亂了套,那麼立刻停下來,並設法恢復頂平面.通常情況下,你必須轉動前面
平面或右平面使方塊還原到頂平面,然後,重做幾組第2步的轉動以還原錯了位的頂面邊角
方塊.做完這些後,從3A開始做另一次嘗試.
第四步
第四步 底面邊角(底前左,底前右,第左後,底後右)
這一步是要給第平面上的4個邊角方塊定位和定向.這是通過先定位後定向來完成的.這次
的4個方塊不是分別安放,而是作為一組一次同時完成.依照下述關於4A--4F的說明,一遍
就可以完成著一步驟.
4A:首先有必要轉動底面使盡可能多的邊角方塊各就其位,而暫時不考慮它的方向問題(暫
時也不需要照顧底平面上的邊緣方塊).只要轉動底面就可以使至少2個,有時甚至是全部
4個底平面邊角方塊居於正確的位置.如果還剩下2個位置不對的方塊,它們的位置不外乎
於2個相鄰或兩個相對的邊角上.對於前者,可以做4B的轉動;對於後者,可以做4C的轉動.
4B:如果2個位置不對的位置邊角相鄰,以下一組轉動可以使它們對調位置.
底前左與底前右調位轉動法(注意要正確持握魔方,使即將被調位的2個方塊處於這兩個位
置): ( 右- 底- 右+ )( 前+ 底+ 前-) ( 右- 第+ 右+)底2
4C:如果2個位置不對的邊角方塊相對,以下一組轉動可以使它們調位.
底前左與底後右調位轉動法(注意要正確持握魔方使即將被調位的2個方塊處於這兩個位
置):
( 右- 底- 右+) ( 前+ 底2 前- ) ( 右- 底+ 右+)底+
4D: 至此,4個底面邊角方塊已安放妥當.這時如果這4個底面邊角方向不正確,則按以下方
法轉動.
------這一步只有一種轉動步驟,但要重復使用,只是每次轉動前都要先確定一正確的握
法.
-------握法(這是關鍵):
將需要調整的那一層置於頂層的位置(全過程都如此). 以頂面中心的顏色為標准色.觀察
頂面四邊角是否有標准色塊:
---只有一塊標准色:將這一塊置於頂前左的位置.
同時有兩塊標准色塊:
------a:兩塊相鄰:將兩塊分別置於頂前右與頂後右的位置.
-------b:兩塊相對:將兩塊置於頂前右與頂後左的位置.
沒有一塊: 看側面出現的標准色塊(同樣只看四個邊角方塊上的八個色塊),找到同時出現
兩個標准色塊的那一面,置這一面為左面.
握好魔方就可以開始轉動:
( 右+ 頂+ 右- ) 頂+ ( 右+ 頂2 右-) (就這么簡單,只有這一組轉動)
若做完一組轉動後,若四方塊相對方向不對(這一轉動不會改變它們的相對位置,只是同已
完成的兩層有點錯開,這我們先不必理會)則重新確定握法,繼續重復轉動.直至四邊角方
塊相對方位均正確為止(一般要重復3-5次). 調整頂層,使它邊角方塊顏色與已完成的兩
層相一致,記住將這一層重新置為底面.
第五步
第5步 頂面邊緣 (前底,左底,後底,右底)
看底面邊緣的位置:
----如果沒有一個邊緣方塊方位正確:按5A的轉法做。
----如果只有一個邊緣方塊方位正確:按5B的轉法做。
----有兩個正確的邊緣方塊方位正確:按5C的轉法做。
5A:做如下一組轉動,這次只要保持頂面和底面不變就行了.
( 左- 右+ 前+ )( 左+ 右- 底2)( 左- 右+ 前+)( 左+ 右-)
轉完後看看底面的情況再缺定下一步的轉法。
5B: 正確持握魔方使那個位置或方位已經正確的邊緣方塊處於底前的位置.然後做5A那組
轉動 .轉完後看看底面的情況再缺定下一步的轉法。
5C: 握好魔方使得:
a--正確方塊位置相對:使正確方塊位於底前與底後的位置。
b--正確方塊位置相鄰:使正確方塊處於底前與底右的位置。(未給出圖示)
轉法:(左- 右+ 前+)( 左+ 右- 底-)(左- 右+ 前-) ( 左+ 右- 底-) ( 左-
右+ 前2) (左+ 右-)
⑷ 魔方教程(新手)
本解法使用許多3階魔方的復原公式,建議最好先熟悉3階魔方公式後再學習5階魔方的玩法,本教程介紹的是層先法,有興趣學習降階法的請進入五階魔方高級玩法教程頁面學習。
本解法的流程為: 第一層-----第二、三層----第四、五層, 在閱讀解法之前,請先看一下以下關於旋轉各面的代號:
以上皆為轉90度。如果加了一個「2」,如「L2」,即為L轉180度。
對於每一面,本解法用以下的代號來指稱:
邊:Edge (Ed) 翼:Wing (W) 角:Corner (Co)
叉:Cross (Cr) 點:Point (P) 心:Center (C)
一、復原第一層
在解第一層時,同時要將「第一面」和「第一圈」轉正確。解法不難,以3階魔方的經驗為基礎即可輕易解決。
二、復原第二、三層
2.1. 復原第二層的叉(Cr)
如果在第四層找不到可用的Cr,可用公式(2-5)、(3-1)等,將可用的Cr轉到第四層。
公式2-1----F2 u' F2
2.2. 復原第二層的翼(W)
視之為3階魔方I
如果在第五層找不到可用的W,可用公式(2-2)、(3-1)等,將可用的W轉到第五層。 鏡射情形請自行想像。
公式2-2----U F U' F' L F' L' F
2.3. 復原第三層的邊(Ed)
與(2-2)類似,只是視之為3階魔方II。
如果在第五層找不到可用的Ed,可用公式(2-3),將可用的Ed轉到第五層。 鏡射情形請自行想像。
公式2-3----Uu Ff U'u' F'f' Ll F'f' L'l' Ff
2.4. 復原第二層的點(P)
如果在第五層找不到可用的P,可用公式(2-4)、(3-1)等,將可用的P轉到第五層。 鏡射情形請自行想像。
公式2-4----F u' F' U' l' U l
2.5. 復原第三層的叉(Cr)
與(2-4)類似。
如果在第五層找不到可用的Cr,可用公式(2-5)、(3-1)等,將可用的Cr轉到第五層。 鏡射情形請自行想像
公式2-5----Ff u' F'f' U'u' l' Uu l
三、復原第四、五層
3.1. 復原第五層的叉(Cr)
本步驟的目標為轉成第五層中央3x3的小十字。
這個步驟只需要一個公式,而可能會有下圖中任一小圖的情況。如果不是下圖中任一小圖的情況時,只要稍微轉一下U或u層即可符合下列其中一情況。
公式3-1----R'r' U'u' F'f' Uu Ff Rr
3.2. 第五層的邊(Ed)的方向
本步驟的目標為轉成第五層5x5的十字。
這個步驟只需要一個公式,而可能會有下圖中任一小圖的情況。公式與(3-1)類似,只是視之為3階魔方I。
公式3-2----R' U' F' U F R
3.3. 第五層的角(Co)的位置
在本步驟中,先不要管第五層四個角的方向,以本文為例即不要管藍色那面是否在頂面,只要管四個角所屬的小方塊是否在正確的位置即可。
公式3-3----L R' U' R U L' U' R' U R 公式3-4----R' L U L' U' R U L U' L'
其它情況 可用公式(3-3)和(3-4)的組合來解。
3.4. 第五層的角(Co)的方向
公式3-5----R' U' R U' R' U2 R U2 公式3-6----R U R' U R U2 R' U2
其它情況 可用公式(3-5)和(3-6)的組合來解。
3.5. 第五層的邊(Ed)的位置
公式3-7----(3-5)→u'→(3-6)→u 公式3-8----(3-6)→u→(3-5)→u'
其它情況 可用公式(3-7)和(3-8)的組合來解。
3.6. 復原第四、五層的翼(W)
優先將第五層的W轉好,然後再轉第四層的W(因為第五層有8個W,而第四層只有4個W)。如果遇到只剩2個W須對調時,則轉u,即會變為3個W要調換。
公式3-9----L R' u' R u L' u' R' u R 公式3-9----R' L u L' u' R u L u' L'
3.7. 復原第四層剩下的叉(Cr)
公式3-10----l R' E R E' l' E R' E' R 公式3-10----r' L E' L' E r E' L E L' 圖3
在使用本步驟的公式時,常要稍微暫時轉動一下各面,以配合公式中的位置,記得要把暫時轉動的過程記下來,以便轉好公式時再回復原狀。因為公式只能作3個Cr的調換,但如果最後只剩下2個Cr要對調的話,以圖3為例,可以借用U面的1個Cr當第3塊,作法為:b' R2→(3-10)→R2 b。
3.8. 復原第四、五層剩下的點(P)
公式3-11----l R' u' R u l' u' R' u R 公式3-11----r' L u L' u' r u L u' L' 圖3-3
公式3-12----l R' d R d' l' d R' d' R 公式3-12----r' L d' L' d r d' L d L' 公式3-12----r u' r' u r' f r f' 這個網址里有詳細的復原步驟http://www.mf100.org/5-5-5/index.htm
⑸ 魔方的入門教程是怎樣的
以三階魔方為例,魔方的玩耍大致分為兩種方法:
1、各個面的符號表示方法;
2、公式表示方法。(一定要記好,便於記憶和理解後面的公式。)
一個三階魔方,「從上到下」我們可以理解為「頂層」、「中層」、「底層」,所謂「層先法」就是逐層還原。三階魔方「層先法」還原,分為以下六個階段:
【第一階段】:對頂層十字,還原頂層棱塊。
【第二階段】:還原頂層角塊。
【第三階段】:還原中層棱塊。
【第四階段】:對底層十字,還原底層棱塊。
【第五階段】:翻轉底層角塊,對齊底層顏色。
【第六階段】:調整底層角塊位置,還原完成。
如下圖:
(5)魔方教學擴展閱讀:
魔方的發展歷史——
1、早期嘗試
1970年三月,Larry Nichols發明了「Puzzle with Pieces Rotatable in Groups」,並申請了加拿大專利,是個2×2×2的魔方,但是每個方塊之間是用磁鐵互相吸在一起。1972年獲得(英文)美國專利 ,比魯比克教授的三階魔方早兩年。
2、起始
厄爾諾·魯比克是匈牙利的建築學和雕塑學教授,為了幫助學生們認識空間立方體的組成和結構,所以他自己動手做出了第一個魔方的雛形來,其靈感是來自於多瑙河中的沙礫。
1974年,魯比克教授發明了第一個魔方(當時稱作Magic Cube),並在1975年獲得匈牙利專利號HU170062,但沒有申請國際專利。第一批魔方於1977年在布達佩斯的玩具店販售。與Nichols的魔方不同,魯比克教授的零件是像卡榫一般互相咬合在一起,不容易因為外力而分開,而且可以以任何材質製作。
1979年九月,Ideal Toys公司將魔方帶至全世界,並於1980年一、二月在倫敦、巴黎和美國的國際玩具博覽會亮相。展出之後,Ideal Toys公司將魔方的名稱改為Rubik's Cube,1980年五月,第一批魔方在匈牙利出口。
3、流行
魔方廣為大眾喜愛是在1980年代。從1980年到1982年,總共售出了將近200萬只魔方。1981年,一個來自英國的小男孩,帕特里克·波塞特(Patrick Bossert)寫了一本名叫《你也能夠復原魔方》(ISBN 0-14-031483-0)的書,總共售出了將近150萬本。據估計,1980年代中期,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人在玩魔方。
4、發展
由於魔方的巨大商機,1983年魯比克教授和他的合夥人一同開發了二階和四階魔方。並於1986年製造了五階魔方。
2003年,希臘的Panagiotis Verdes申請了5×5×5到11×11×11的魔方的專利(五階魔方的結構略與魯比克教授的魔方不同),並於2008年在V-Cube公司生產2-7階的魔方。
⑹ 魔方教程一步一步圖解 三階
三階魔方教程圖解步驟:
首先對好一面十字,然後根據步驟找到中點和棱,對好與第一面之後,根據步驟將四個面的T字轉出來, 根據公式轉出前兩層,將魔方翻過來得到一個新的黃色十字,顏色和白色相對,找到小魚,根據公式調整至還原魔方。
1、對好一面十字
⑺ 三階魔方基礎教程
魔方有很多種還原方法,其中「層先法」是最適合初學者掌握的方法。
一個三階魔方,「從上到下」我們可以理解為「頂層」、「中層」、「底層」,所謂「層先法」就是逐層還原。
三階魔方「層先法」還原,分為以下六個階段:
【第一階段】:對頂層十字,還原頂層棱塊。
【第二階段】:還原頂層角塊。
【第三階段】:還原中層棱塊。
【第四階段】:對底層十字,還原底層棱塊。
【第五階段】:翻轉底層角塊,對齊底層顏色。
【第六階段】:調整底層角塊位置,還原完成。
限於網路知道對圖片有壓縮,可能造成無法看清圖示,或是希望學習轉法原理,我這里有一份完整的《碧海風雲三階魔方教程》以供取閱。
完整《碧海風雲三階魔方教程》:
碧海風雲三階魔方教程
內容說明:
EXE電子書版,可在Widows電腦上閱讀。
圖片版,可在手機或蘋果電腦上閱讀。
純公式版,適配A4紙列印。
最後,介紹下《碧海風雲三階魔方教程》。本篇教程採用「層先法」為基本方針。相對而言,層先法是最適合初學者的魔方還原方法。最顯著的特點,就好比「打掃房間」,我們會「先掃地後拖地」,其次我們會「從屋內向門口」的順序進行。「先掃後拖」是為了效率,「由內至外」是為了防止二次污染。
層先法還原魔方,其實還有幾種細節的「分支」,其中有一種是目前網上流傳相對更為廣泛的方法,然而作者認為其並不科學。
這種「流傳版」與本篇教程的核心區別在於「底層(第三層)」的處理。
本篇採用的處理順序是:底層棱塊對十字 → 底層棱塊歸位 → 底層角塊同色 → 底層角塊歸位。
「流傳版」的處理順序是:底層棱塊十字 → 底層角塊同色 → 底層角塊歸位 → 底層棱塊歸位。
相比之下,我們會看出「流傳版」有些「先拖地後掃地」且「從門口向屋內」的情況。更直觀地來看,將底層棱塊歸位最後進行,則需面對的情況以及轉法步驟均更為復雜。總之,建議初學者採取本篇教程之方法。當然,有興趣的話可以了解下「流傳版」,其高下如何可自行判斷。
⑻ 三階魔方入門教程
好久沒拼魔方了,今天突然有人問了,那就說一下吧.(我的最好成績是50秒)
第一層:
第一層無師自通,很簡單的.就不說了
第一層和第一面是同步拼好的.
第二層:
將完整的一面朝下.然後把第二層中間與第一層對齊,形成一個小的倒T字。將第三層中間再對齊.
如果正面為藍色,左面是綠色,右面是黃色。此時第二、三層中間都為藍色.第三層上面是綠色.
用左移公式:上-左-上+左+上+前+上-前-(上下左右前後指面.+指順時針轉動90度,- 則相反,2指轉動180度)
如果正面為藍色,左面是綠色,右面是黃色。此時第二、三層中間都為藍色.第三層上面是黃色
用右移公式:上+右+上-右-上-前-上+前+
當出現第二層正面右邊是黃色.右面第二層左邊是藍色用快捷公式
快捷公式:右+上2右-上+右+上2右-上+前-上-前+
以此類推,將第二層拼好.
第三層:
第二層拼好後.頂面會出現4種情況(我們接下來拼頂面「十」字):
1.只有中間一個頂面顏色.用一遍十字公式.出現2
2.頂面形成一條頂面顏色.轉動頂面將這條線變成豎線.再用一遍十字公式.出現3
3.頂面形成一個直角.一邊朝上,一邊朝左.再用一遍十字公式.出現4
4.一個「十」字(這種情況就不用說了)
十字公式:右-上-前-上+前+右+
然後對色.(第三層對色:第三層中間與側面顏色一致)
對色公式:右-上-右+上-右-上2右+上2 效果:左面頂層顏色不變.其餘三面中間顏色逆時針輪換一次.
直到四面中間顏色相同
頂面十字拼好後.這兒三個公式拼全頂面:
1.左+右-上-右+上+左-上-右-上+右+ 效果:頂面右上角不動.右下角側面翻至左上角上面,左上角後面翻至左下角上面,左下角平移至右下角
2.前+右-前+左2前-右+前+左2前2 效果:頂面右上角不動.其餘三角逆時針平移一輪
3.左+右+上2左-右-後+前+上2後-前- 效果:很難說,等六面好了後用一遍就知道了(這也是一個快捷公式)
如果有高手看到此文,若有興趣交流可以留言!(如果你不會,有疑問可發消息給我或留言)
⑼ 魔方教程
玩魔來方需要用以下口訣,完整自口訣如下:
1、做一個白十字;
2、第一層公式:右順、上順、右逆、上順、右順、上順、上順、右逆;
3、第二層公式:右順、上順、右順、上順、右逆、上逆、右逆、上逆、右逆;
4、第二層公式相反情況:右逆、上逆、右逆、上逆、右逆、上順、右順、上順、右順;
5、第三層公式:右順、上順、右逆、上順、右順、上順、上順、右逆。
(9)魔方教學擴展閱讀:
常見術語
1、N階:階數是指魔方主體部分兩個相鄰旋轉面所共有的塊數,比如三階魔方每個邊有3個小塊,金字塔魔方兩個相鄰旋轉面共有5個塊,但主體部分只共有3個塊,所以也是三階。
2、復原:指魔方從非原始狀態到原始狀態的過程。
3、SUB:原文是「Subtraction」,意思就是「減、少於」的意思,在這里是「在XX秒以下」的意思。例:3x3方塊SUB30,就是指平均速度在30秒以下。計算方法為5次計時還原後去掉最快、最慢兩次成績並取平均值。
⑽ 魔方教學(帶圖片)好理解的
以下的方法是層先法,就是入門方法,是公認最容易學的,請點擊查看。
網址:在網路搜「三階魔方的入門玩法教程」 點擊第一個鏈接。
通過學習該教程
一般人在1小時內能學會並第一次還原魔方。
前幾次不看公式的還原大概在15分鍾左右
3天內應該在5分鍾左右
10天左右能玩到3分鍾
以後在1分半鍾停留最久(大概玩一兩個月後)
要再提高就只能玩手法,能進1分鍾,學cfop能進30秒,已是高手了。
用這個方法還原大概要150步,假設你一秒一步吧,你估算下要多久還原。
運氣好能在100步內,你手快的話一秒3轉,能進40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