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灰雀教學實錄

灰雀教學實錄

發布時間: 2022-07-07 06:27:25

① 三年級語文《灰雀》的故事體現了————

三年級語文《灰雀》的故事體現了列寧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誠實和天真。

三年級語文《灰雀》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孩子之間的故事。列寧在公園里尋找三隻惹人喜愛的灰雀當中的一隻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過交談,受到感動的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這個故事體現了列寧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誠實和天真。

(1)灰雀教學實錄擴展閱讀:

《灰雀》一文,偉人列寧像一個普通老百姓一樣跟小男孩交朋友,蘊涵著濃濃的人文精神。在這一片斷的教學中,教者有著極佳的教學洞察力,教者巧妙地借學生的疑問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

再通過學生讀書思考,從而領悟到課文所表達的男孩愛灰雀、列寧愛灰雀更愛男孩的情感,學生對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有了深刻的認識,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從課文的主要內容看。該文主要敘述這樣一個事件:灰雀歡跳—→灰雀失蹤—→灰雀復現。而這一切的「幕後操作者」是一位小男孩,由於他的偷捕導致了灰雀失蹤,由於男孩的改錯致使灰雀復現。

而列寧在該文中是個視角人物,起了了引線作用,通過他的眼睛發現灰雀失蹤,通過他的誘導致使孩子醒悟並放了灰雀,對於孩子來說,列寧儼然是位良心導師,是孩子轉變過程中的催化劑。

② 《灰雀》一課列寧也沒再問哪個男孩,因為他已經知道,男孩是誠實的。列寧怎樣知道是小男孩誠實的

《灰雀》中列寧通過詢問灰雀而知曉。

列寧不問男孩,而是去問一隻不會說話的鳥,一方面表現出列寧見到灰雀後的驚喜;另一方面表現了列寧對男孩的愛護;列寧也沒再問那個男孩,因為他已經知道,男孩是誠實的。

列寧從男孩的語言和神態中知道男孩是誠實的,男孩也用實際行動改正了錯誤,所以他沒有問男孩,體現了他對男孩的尊重和愛護。

(2)灰雀教學實錄擴展閱讀:

《灰雀》一文,偉人列寧像一個普通老百姓一樣跟小男孩交朋友,蘊涵著濃濃的人文精神。在這一片斷的教學中,教者有著極佳的教學洞察力,教者巧妙地借學生的疑問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

再通過學生讀書思考,從而領悟到課文所表達的男孩愛灰雀、列寧愛灰雀更愛男孩的情感,學生對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有了深刻的認識,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教育的主體應該是學生,也就是說我們把小男孩定為中心人物來教學,更符合教育的實際,更容易打動學生的心靈,引起他們的共鳴,從而收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

③ 通過對《灰雀》一文的學習,我從中得到的啟示是

三年級語文《灰雀》的故事體現了列寧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誠實和天真。

三年級語文《灰雀》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列寧、灰雀和一個孩子之間的故事。列寧在公園里尋找三隻惹人喜愛的灰雀當中的一隻時,遇到了將灰雀捉走的男孩,經過交談,受到感動的男孩將灰雀放了回來。這個故事體現了列寧善解人意,對男孩的尊重、愛護以及男孩的誠實和天真。

(3)灰雀教學實錄擴展閱讀:

在《灰雀》中,偉大的列寧和一個像普通人一樣的小男孩交上了朋友,其中蘊含著強烈的人文精神。在這一節的教學中,教師具有出色的教學洞察力,教師巧妙地借用學生的提問來啟發學生的思維。

然後通過學生的閱讀思考,從而理解文本中所表達的《少年愛雀》、《列寧愛雀》更愛少年的情感,學生對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有了深刻的理解,一直是人文精神。

從正文的主要內容來看。本文主要敘述這樣一個事件:雀躍——雀失蹤——雀再現。但這一切「幕後操縱者」都是一個小男孩,因為他的偷竊導致了芬奇的消失,因為男孩的糾正導致了芬奇的再次出現。

列寧在本文中是一個透視圖,扮演領導角色,通過他的眼睛尋找失蹤的雀,通過他的感應使孩子醒來,釋放雀,為孩子,列寧良心就像一個老師,是孩子的催化劑在轉換的過程中。

④ 試教前給出了教案,但是認課老師有自己的想法,想加一些環節,和改寫一些過程,重點都是為本節課服務這樣

教案,是在認真備課、研究教材、學生和環境等的基礎上,進行規劃課堂教學的活動,是一個動態的、持續創造的過程。這種規劃,既可以以文本的形式表現,但、更豐富的內容是以非文本的形式存儲於教師心中的架構。前者是「有形教案」;後者是「無形教案」;前者是「顯性備課」、後者是「隱性備課」;前者是「備課於書」、後者是「備課於心」。一、走出寫教案的誤區誤區之一:寫教案=備課;誤區之二:教案越詳細越好;誤區之三:教案可有可無。我們在一次調研中,發現兩個最為突出的問題:一是每位教師都有五、六本教案,每本都寫得密密麻麻(前有課標學習摘要、教學計劃、進度安排;每單元前是單元組備課、中是課時備課、後是單元考查講評;每課時有教學目的、重點難點、教具准備、課時安排、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有導入新課、講授新課、質疑問難、鞏固練習、作業布置、板書設計……);二是在課堂上,基本不用教案。我們心裡納悶:老師花了這么多功夫,這么完整的教案,為什麼不好好去用?於是,我們每到一校,都組織教師座談(下面是根據座談情況綜合的)。筆者:老師們教案寫得那麼詳細,為什麼在課堂上不用?師:教案是應付檢查的,上課我們另有一套。師:那個教案大多是抄的,快呀。課上,用自己的,在書上或在腦子里。筆者:我們發現大家的教案「完整、詳細、超周」,真好!師:教學目的、重點、難點、課時安排等等,《教師教學用書》上都寫得很明白,為什麼不可以記在腦子里,非要抄在教案上?浪費!師:「超周」有什麼意義?課前不都要再認認真真准備。師:課堂教學是動態的,是不斷生成的。課前老師怎麼能預見課堂教學的全部內容?課堂教學的全部內容又怎麼能夠都記錄在教案中?如果能夠預見、能夠記錄,那麼教案不就成了一出劇本,老師就是導演,學生就是演員,課堂就是一出早已編好的戲啦?師:老師的教案越詳細、越工整、頁數越多,我越感到悲哀!師:老師的勞動最不值錢,辛辛苦苦寫得教案,兩三年後,「三毛錢一斤」賣給收破爛的。筆者:那就不要教案啦?師:要,要不拘一格,要簡單實用。師:老師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備課上,不要把太多的時間花在抄寫教案上。我們現在剛好顛倒了。筆者:備課與寫教案不是一回事嗎?師:這正是管理者弄混的地方,有的學校檢查備課「三算」——算本數、算頁數、算字數。寫教案怎麼能等同備課呢?備課的內容怎麼能都寫入教案?師:這是你們研究人員要去研究的。是啊,寫教案怎麼能等同於備課呢;備課的內容、備課的質量怎麼能完全反映在教案上呢;教案那麼詳細,長篇大論,在課堂上怎麼用呢。二、正確認識備課與教案。備課不等於寫教案,寫教案只是備課的一小部分工作。如果把教案分為「有形教案」和「無形教案」,則「備課」基本等同「教案」。「有形教案」,即文本教案,是教師將備課的部分內容,付諸文字,寫於教案本上。有形教案應該「簡而實」。「簡」即簡單、簡約。因為不是所有的思想都可能、都必要寫出來的,有些內容完全可以記在腦子里,比如,教學目標、重點難點等,《教師教學用書》中都寫好了,你為什麼要抄到教案本上呢?為什麼不能記在頭腦里呢?如果你要補充、調整,為什麼不能記錄在《教師教學用書》中呢?我們認為,你只要把教學大致步驟、所提精當問題、所設計恰當練習、需要特別強調(指導)的內容,寫下來,就行。節省下來的時間做什麼?備「無形教案」。「實」即實在、實用。教案是教學的方案,是指導教學用的,如果你課堂上,都不用教案,或者你的教案都不能在課堂上用(當然不是一成不變、按部就班),那你還寫教案做什麼?簡單、簡約才實在,實在才實用。隨著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深入,又提出寫「教學反思」(或稱「案例反思」、「教後反思」)。「寫教學反思實際上是對自己的備課及實施的總結。認真寫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為優秀教師;但認真寫三年教學反思的人,必定成為有思想的教師,說不定還能寫出一個專家來。……在記的過程中,自己的認識往往會得到升華,負面的東西會一下變成正確的,這是一種非常微妙的感受,所以我說,反思吧,記下來吧,這樣,成功和失誤都是收獲!」(於永正《小學語文教師》2006年第1期)如果能上網的老師,把反思寫在《中國課堂教學網》(/)的「博客」上,馬上就有同伴來閱讀,或支持、或肯定、或鼓勵、或幫助,「喜悅,因分享而永恆」,多麼美妙啊。「教學反思」當然屬於「有形教案」之列,當然有助於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不失為教師「專業成長」的一條有效措施,課課都要反思,但不是課課都要寫反思,更不硬性規定每篇反思要多少篇幅。教師的勞動,個體創造成份很大,只有充分尊重,才可能充分「個體創造」。「無形教案」,即思想教案,或者說文化教案、人格教案,是教師的文化底蘊、專業素養、道德水準、工作作風、基本功等的綜合體現。如果落實到某一課的備課上,就是老師為上好這一課所做的一切努力和准備,特別是閱讀和思考,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無形教案要「豐而深」,即豐富、豐厚、廣博、深刻,包括①讀書——就語文而言,要把課文讀懂、讀透、讀化、讀出自己的東西,要廣泛閱讀、博覽群書;②查閱資料——把與課文相關的信息,盡可能地收集、閱讀;③思考追問——學生為什麼要學習這篇課文、有沒有比這篇課文更好的文章、怎樣學習這篇課文、怎樣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可能會出現什麼問題、如何指導解決、要為學生提供什麼幫助,等等。把這些工作做好了,或形諸筆端,的是存於胸、儲於腦。只有這樣,課堂才有可能「動態生成」,才有可能「充滿生命活力」。相對而言,「無形教案」是「本」,「有形教案」是「末」。只有根深本固,才能枝繁葉茂,千萬不要「本末倒置」、甚至「舍本求末」。備課要用心,寫教案同樣要用心,用心為課堂教學寫教案、為學生發展寫教案、為教師的專業成長寫教案。三、教案的構成。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設計是課堂實施預案,主要是思考實施過程中的大方向、大環節和關鍵性內容,把握課堂內容的整體思路與目標方向,為學生提供學習的經歷與活動的框架,為學生的自主活動提供足夠的時間。這樣,教師的教案,實際上已經變成了學案,即以學生活動為主線,進行教學設計。在備課本上呈現出的內容主體是教與學的主要環節,特別是學習環節,而不是知識性內容的詳細解說。1、教學目標的闡述。教學目標是上課的出發點和歸宿。巴班斯基認為:「任何活動,關鍵都在善於設計它的目的和任務。馬克思早就指出,自覺的目的是作為規律決定著人的活動方式和方法的。」教學目標必須做到明確、恰當。「明確」,是指師生對一堂課應達到的目的、方向要有共同的認識;「恰當」,主要指要符合「三維目標」精神、符合年段的特點、符合教材的要求、符合學生的實際。教學目標一般在《教師教學用書》中都有提示,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研究教材的情況進行取捨、補充、細化,一般情況下照用。如果沒有《教師教學用書》怎麼?課後的思考題和生字的掌握等,就是本課的教學目標。換句話說,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在同學的互助中、通過自己的讀書、思考,與同學交流、討論等,完成了課後思考練習、掌握了生字新詞,這節課就完成了教學任務、達成了教學目標。案例:《匆匆》的教學目標:①掌握本課2個生字,正確讀寫「挪移、蒸融、游絲、赤裸裸」等詞語。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積累語言。③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感受語言的優美和作者的表達方式,嘗試運用。④通過搜集資料、抓住重點詞、句、段進行揣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時間寶貴,樹立珍惜時間的意識。2、教學思路和教學環節的設計。(1)用好課前三分鍾,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調整狀態,激發興趣,進入學習狀態。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這個游戲或活動與所學內容有一定聯系,則是上乘的;如果單純為「游戲」而游戲,則次之;如果課前三分鍾,連整頓一下秩序,要求學生做好上課准備也不做的話,則是一種資源浪費。案例:《田忌賽馬》師:我們來做一個智力游戲吧。假如有大、中、小三棵梨樹,大梨樹上長梨200個,中梨樹長梨150個,小梨樹長梨100個。請兩位同學去摘梨,摘完一棵摘另一棵,看誰摘的梨子多?假如是你,先上哪一棵樹摘?為什麼?生:我先上最大的樹,因為那棵樹上梨子多,所以我摘的也多。生:我先上最小的樹,因為那棵樹上梨子少,我摘的快,摘完這棵我再摘第二棵,兩棵樹加起來是250顆,所以我就了。師:從兩位同學選擇不同的樹摘梨,而得出不同的效果,你們想到什麼道理?生:看問題不能只看錶面,做事要多思考,這樣才能出好成績。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智慧的故事——田忌賽馬(丁芳摘自《「新基礎教育」發展性研究專題論文·案例集(下)》)(2)質疑問難。教師引導學生對課題進行質疑,或者就預習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問題,把學生的疑難納入教學過程,為學生所需而教。此時,教師要注意傾聽,及時梳理和有效指導,如能馬上解決的表層問題立即解決;與課文無關的「打叉」問題擱置一邊;把有質量的、必須讀書思考才能解決的、觸及課文重點、難點的問題納入到教學中,不斷引導學生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在提問中學會提問。美國學者布魯巴克說:「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准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案例:《灰雀》教學片斷(學習10—12段)師(出示課件):瞧,那隻胸脯深紅色的灰雀回來了,三隻灰雀又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起了歌,樹下多了一位真心愛它的好朋友,是誰呢?(男孩)請大家自由讀10—12段,想想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問題,或是自己理解了,想考考別人的?生1:男孩為什麼低著頭?生2:列寧為什麼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生3:列寧為什麼微笑?生4:列寧為什麼要問不會說話的灰雀?(丁芳摘自《「新基礎教育」發展性研究專題論文·案例集(下)》)這些問題,第四個「列寧為什麼要問不會說話的灰雀?」最有思維含量,值得揣摩。(3)展示資料。閱讀是搜集和處理信息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能力的過程。在預習課文的時候,學生通過讀書、上網等搜集與課文相關的背景資料、作者的生平事跡、原著等,拓寬視野、豐富知識,對理解課文有著直接的幫助。如教學《草船借箭》讀《三國演義》;教學《景陽岡》讀《水滸傳》;教學《猴王出世》讀《西遊記》;教學《獄中聯歡》讀《紅岩》;教學《爭吵》讀《愛的教育》;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讀《安徒生童話》,等等。案例:《匆匆》1、交流搜集到有關朱自清的資料及作品。2、交流搜集到有關珍惜時間的詩詞。3、交流搜集到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資料的處理方式:同桌之間先交流;然後請代表在全班交流。由於時間關系,不能在課上都交流,請同學以小組為單位,一份主題手抄報或者電腦報。(4)初讀感知。語文教學的一般順序是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整體著眼,部分著手。初讀,整體感知課文,給學生一個整體的印象,為後面的細讀、品讀打基礎。案例:《〈荷花〉閱讀教學設計》通讀課文,把握整體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准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體會,課文中的「我」是怎樣看荷花的。教師隨機巡視傾聽學生的朗讀。2、交流體會:「我」是怎樣看荷花的?你是從哪兒體會到「我」是這樣看荷花的?(久久地看、出神地看、美美地看、深情地看、如痴如醉地看……)3、練讀相關的課文段落。①仔仔細細地看荷花,可以從第二自然段中體會到。組織學生發散性練讀這段課文。②津津有味地看荷花,可以從第三自然段中體會到。組織學生競賽性練讀這段課文。③如痴如醉地看荷花,可以從第四自然段中體會到。老師范讀、學生跟讀,讀出「如痴如醉」的感覺。俗話說「綱舉目張」。感悟作者怎樣看荷花是初讀之「綱」,從哪兒體會到這樣看荷花是初讀之「目」。通過舉綱,張開全文主要段落之目,藉以組織學生練讀並讀通課文。誰說初讀沒戲可唱?(巫惠群節選自《小學教學參考(語文)》2006年第3期)初讀「要強化,要求要到位,訓練要嚴格,不放過任何一處錯誤,特別是學困生,更要好好讀書。課文沒讀正確、流暢,別的事先不做。」(5)品讀感悟。在初讀感知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段落,進行揣摩、品味;理解、朗讀;表演、探究等,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這是教案設計的重頭戲。案例:《〈荷花〉閱讀教學設計》品讀重點,感悟神韻1、學生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體會課文的哪些句子寫得特別美。2、四人小組合作品讀「有的才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①分組學習:美美地讀一讀這幾句話,用心體會荷花三種形狀的美。②組織交流:你們小組體會到了荷花的哪些美?才的荷花美在哪兒?全的荷花美在哪兒?沒的荷花又美在哪兒?③抽四人小組合作美讀這三句話。3、引導品讀「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①「冒」還可以換成別的什麼字呢?(長、鑽、探、伸、露、沖)②讀讀這段課文,體會荷花怎麼樣冒出來。(使勁、拚命、用力、急切、筆直、一個勁兒、高高、痛痛快快、爭先恐後、生機勃勃、興高采烈、精神抖擻、喜氣洋洋)在「冒」前加上這些詞再讀這個句子。③由「冒出來的白荷花彷彿想做些什麼?」引導學生寫話: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彷彿……4.或坐或站,有滋有味地誦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巫惠群節選自《小學教學參考(語文)》2006年第3期)(6)遷移練習,延伸拓展。在這個環節,或練筆,把所學習的知識所形成的能力進行遷移、運用;或補充內容,拓寬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認識;或拋出與課文觀點相左的內容,引導學生辯駁,升華學生的情感、認識,等等。案例:《匆匆》學習第三自然段:具體描述日子是怎樣匆匆而過的內容。1、練習,讀寫結合、背誦,嘗試運用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師:同學們,轉眼就六年級了,就要告別小學了,日子在我們這也是「匆匆」的啊,你感受到了嗎?請你聯系自己的生活,仿照這樣的寫法,再寫上幾句吧。如果不想寫,你就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摘抄下來吧。同學們寫,然後朗讀,最後把自己寫的放回課文中讀。師:了不起,同學們都快成大作家了。試著把這段話背誦下來吧。同桌之間互相幫助、互相檢查。2、自由提問,拓展延伸。師:同學們還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或有什麼問題,請提出來吧。備課中預設:從字詞方面提出問題(如「凝然」什麼意思?);從句子方面提出問題(如「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這個問句與前面的問句一樣嗎?);從作者的內心世界提問題(如「作者為什麼會『茫茫然』、『掩著面嘆息』?」)……老師相機表揚、指導,把難題帶回去,如「作者為什麼會『茫茫然』、『掩著面嘆息』?」查閱一些關於朱自清先生的資料,對我們的思考會有幫助。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不僅是良好的學習方法,更是高強的學習能力,同學們要繼續努力。3、家庭作業:同學們回去,可以把朱自清先生的《春》《荷塘月色》《背影》找來讀,下一次,我們開一個朱自清先生散文朗誦會吧。

⑤ 灰雀的課文《灰雀》

該文選入1993年人教版第5冊第18課,翻譯李聲權。
有一年冬天,列寧在郊外養病。他每天到公園散步。公園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樺樹,樹上有三隻灰雀: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隻胸脯是深紅的。它們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愛。列寧每次走到白樺樹下,都要停下來,仰望這三隻歡快的灰雀,還經常給它們帶來麵包渣和穀粒。
一天,列寧又來到公園,走到白樺樹下,發現那隻胸脯深紅的灰雀不見了。他在周圍的樹林中找遍了,也沒有找到。
這時,列寧看見一個小男孩,就問:「孩子,你看見過一隻深紅色胸脯的灰雀嗎?」
男孩說:「沒看見,我沒看見。」
列寧說:「那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天氣嚴寒,它怕冷。」
那個男孩本來想告訴列寧灰雀沒有死,但又不敢講。
列寧自言自語地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會飛回來了。」
男孩看看列寧,說:「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
列寧問:「會飛回來?」
「一定會飛回來!」男孩肯定地說。
第二天,列寧來到白樺樹下,果然又看到那隻灰雀歡蹦亂跳地在枝頭歌唱。那個男孩站在白樺樹旁,低著頭。
列寧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著說:「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兒去了?」
當然,灰雀沒有告訴列寧昨天它去哪兒了。列寧也沒再問那個男孩,因為他已經知道男孩是誠實的。 師:同學們,我們在上二年級的時候學過《誠實的孩子》一課,知道了男孩列寧是誠實的好孩子。這節課我們學習《灰雀》,看看這篇課文講了關於列寧什麼樣的故事,相信這節課大家一定會有收獲。[師播放影碟,生用心觀看。]
師:[出示畫有三隻美麗的灰雀的掛圖]通過觀看影碟和掛圖,灰雀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生:我看到有兩只灰雀胸脯是粉紅的,一隻胸脯是深紅的,特別好看!
生:通過剛才看碟片,我知道了灰雀像其它可愛的小鳥一樣,可以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愛。
師:[出示小黑板]願意讀的同學站起來齊讀小黑板上的練習要求:讀句子,說說用上括弧里的詞語好在哪裡?[句子:灰雀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愛。][生自由放開聲音讀句子,並思索用括弧里的詞語好在哪裡。]
生:如果沒有「歡蹦亂跳」這個詞語,句子只能告訴我們灰雀站在枝頭唱歌,但我們卻不知道它們是怎樣唱歌的。
生:如果沒有「非常」一詞,可以看出只是一般的喜愛。
師:同學們說的可真有道理。灰雀是那麼的活潑可愛,以至於列寧「非常喜愛」[師板書],請同學們放開聲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用「—」劃出列寧喜愛灰雀的詞句並說明你的理解。
生:「它們在枝頭……喜愛」是寫列寧非常喜愛灰雀的句子。因為「歡蹦亂跳」一詞寫出了灰雀的可愛,「唱歌」一詞是介紹灰雀鳴聲清脆、好聽,「非常惹人喜愛」表明人們都喜愛灰雀,所以,這句話告訴我們列寧非常喜愛灰雀。
生:「列寧每次……穀粒」表明列寧非常喜愛灰雀。「每次……都要……」表明列寧只要走到白樺樹下,就會看這三隻灰雀。如果他不喜愛灰雀,就不會專門看這三隻灰雀。「仰望」是指抬頭望[作動作],而列寧長時間仰望三隻灰雀會使脖子發酸的,可以看出他喜愛灰雀;列寧經常給灰雀帶吃的,也可以看出他非常喜愛灰雀,否則,他就不會經常給灰雀好吃的。
生:「在他周圍……找到」一句中通過「找遍」一詞可以看出列寧喜愛灰雀。因為列寧把公園的每一個細小的角落都看過了,他若不喜愛灰雀就不會那麼細心地找了。
生:「這時……灰雀嗎?」可以看出列寧非常喜愛灰雀。只要列寧碰到一個人就問那人是否見到那隻灰雀,可見他想盡快找到那隻灰雀。
生:「列寧說……它怕冷」可以看出列寧非常喜愛灰雀。通過這句話,我可以體會到列寧害怕灰雀出事。
生:「定然寧自言自語……回來了」可以看出列寧非常喜愛灰雀。若他不喜愛灰雀就不會對灰雀說話,還問它昨天去哪兒了。
師:同學們說的真有道理!此時此刻你有什麼疑問嗎?
生:[面帶愁容]那隻胸脯深紅的灰雀去哪兒了?
生:[自信地說]那隻胸脯深紅的灰雀被小男孩逮住了。[大部分學生表示贊同]
師;既然大部分同學都認為那隻胸脯深紅的灰雀被小男孩逮住了,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用「~」找出有關詞句並加以說明。[生找到詞句後,四人小組加以討論]
生:「男孩說……沒看見」這句話中小男孩說了兩次「沒看見」,我覺得小男孩說話結結巴巴的。即然他沒逮灰雀就可以直接說,為什麼要結巴?我覺得他心虛。
生:「那個男孩……不敢講」這句話告訴我們小男孩知道灰雀沒有死,那麼,他也肯定知道灰雀去哪兒了,而文中介紹他不敢講,毫無疑問,灰雀肯定是被他逮著了。
生:「男孩看看列寧……活著」這句話里,「會飛回來的」用了兩次,可以看出小男孩說話非常肯定。我想,當他看到灰雀失蹤後列寧那麼著急,他不忍心讓列寧難過,就告訴他真話——它還活著,希望列寧不必再擔心。
生:「它一定會飛回來的」一句是小男孩堅定地說著。小男孩決心把灰雀放回大自然中。他發現列寧非常喜愛灰雀,被列寧的所作所為感動了。況且,他看到那兩只胸鋪粉紅的灰雀在樹林里飛來飛去,好像在焦急地找它們的同伴,所以,小男孩決心改正自己的錯誤。
生:第二天,那隻胸脯深紅的灰雀又在枝頭唱歌了,小男孩應該高興才對,而他卻低著頭。我想,是小男孩逮了灰雀,而他被列寧愛鳥的言行所感動,所以他把灰雀放了回來;但他仍為自己逮鳥的事而感到後悔,所以才會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師:你們可真是有心的好學生!老師也知道了那隻胸脯深紅的灰雀是被小男孩逮住的。[出示小黑板]說一說小男孩在說下面的話時,心裡是怎麼想的?請上講台加表情、動作把小男孩當時的表現再現出來。
生:小男孩心裡想:我太喜歡灰雀了,所以才把灰雀逮回了家,我還是把他騙走吧,可老師教育我不應該說謊話,怎麼辦?[生表演時一邊擺手一邊搖頭,並結結巴巴地說話,還直往後退]
生:小男孩心裡想:列寧是那麼著急地找那隻灰雀,而那隻灰雀卻被我逮回家,我告訴他灰雀還活著,別讓他太擔心了。
生:小男孩心裡想:看這兩只灰雀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飛翔,而在我家的那隻灰雀卻孤零零地呆在籠子里,太可憐了!我還是把它放回來吧。
生:小男孩心裡想:灰雀呆在籠子里就會想同伴,同伴一定也非常想念它。我還是把它放回來,讓它們團聚吧!
生:小男孩心裡想:我從來沒養過灰雀,假如灰雀跟著我吃不好、喝不好,很可能就會死去,那多可憐呀!我還是把它放回大自然中,讓它自由地生活吧!
生:小男孩心裡想:列寧是那麼喜愛灰雀,他喜愛灰雀表現在希望灰雀自由自在地、幸福地生活,而我卻把灰雀逮進籠子里,讓我一個人觀賞,我真是太自私了!我應該讓它投身到大自然的懷抱,使它健康地成長。我一定要把它放回來。[生表演時態度堅定]
師:通過同學們的介紹,我們知道,雖然小男孩逮了灰雀,但小男孩實際上也是「非常喜愛」[師板書]灰雀的。
師:請一位同學讀課文的最後一段,其他同學有疑問可以提出來。
生:為什麼文中說列寧已經知道小男孩是誠實[師板書]的?
生:小男孩放回灰雀,並且在列寧面前低著頭。他有錯就改,是誠實的孩子。[同學們表示贊同]
師:課文學到這兒你還有哪些不懂的內容?
生;一開始列寧就知道是小男孩逮了灰雀,他為什麼不直接向小男孩要灰雀?
生:(師輔助)列寧是用自己愛灰雀的言行慢慢地感化小男孩,使小男孩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師板書]。其實,列寧也是「非常喜愛」小男孩的。
師:[肯定地、贊揚地]同學們分析得可真透徹呀!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生談收獲,略] 片斷賞析之一
生:列寧來到白樺樹下,為什麼跟不會講話的灰雀說話,而不跟會說話的男孩講話呢?
師:啊!我也弄不明白。你們想想為什麼?
(生讀書思考)
生:列寧怕小男孩傷心,所以不直接問小男孩。
生:列寧不願意傷害小男孩的自尊心。
生:列寧怕小男孩難堪。
生:列寧對灰雀講話,實際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說話。
《灰雀》一文,偉人列寧像一個普通老百姓一樣跟小男孩交朋友,蘊涵著濃濃的人文精神。在這一片斷的教學中,教者有著極佳的教學洞察力,教者巧妙地借學生的疑問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再通過學生讀書思考,從而領悟到課文所表達的男孩愛灰雀、列寧愛灰雀更愛男孩的情感,學生對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有了深刻的認識,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片斷賞析之二
師:下面,咱們來個朗讀比賽,看誰把課文讀得最好。我這里有幾張書簽,上面有的寫著「賽葛蘭」,有的寫著「賽夏青」。葛蘭和夏青是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的著名播音員,是朗讀藝術家。誰讀得好,我就獎給他一張書簽。大家練習一遍。
(學生認真練習讀。然後,老師把全班同學分成4組,每組推薦1人參賽;最後老師又請大家推薦兩名膽子小、在班裡很少站起來讀書的學生朗讀。比賽完畢,讓全班同學評選優勝者。大家一致同意前4名同學為優勝者。)
師:「評委」們要求嚴格,不講私情是好的。但是最後參賽的兩位讀得比以前怎麼樣
生:比以前好多了。以前他們不敢讀,讀書聲音小。
師:同學們,就憑「好多了」,應該不應該獎勵
生:(齊)應該!
師:好!現在請這6位同學上來領獎!(掌聲。老師將寫有「賽夏青」的書簽贈給男生,將寫有「賽葛蘭」的書簽贈給女生。大家又鼓掌。) 列寧(1870-1924)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楊諾夫·列寧是馬克思、恩格林創立的無產階級學說及其事業的繼承者。他創建了俄國布爾什維克黨,並締造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他是世界無產階級及其它勞動人民的領袖和導師、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壓迫民族的朋友。
誠信名言
您必須保持誠實人的立場,這時常是冒險的人需要的勇氣。——奧斯特洛夫斯基
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最老實的人,因為只有老實的人才能經得起事實和歷史的考驗。——周恩來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劉備
把「德性」教給你們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這是我的經驗之談。——貝多芬
對於事實問題的健全的判斷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礎。——誇美紐斯
自覺心是進步之母,自賤心是墮落之源,故自覺心不可無,自賤心不可有。——鄒韜奮
要留心,即使當你獨自一人時,也不要說壞話或做壞事,而要學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別人面前更知恥。——德謨克利特
壞事情一學就會,早年沾染的惡習,從此以後就會在所有的行為和舉動中顯現出來,不論是說話或行動上的毛病,3歲至老,60不改。——克雷洛夫
灰雀:小型嗚禽,體形如雀,羽色多樣,鳴聲悅耳,可以籠養觀賞。群棲在河谷、溪流、樹林中。食物為燁樹、榆樹、柳樹的嫩葉和種子。本文中說的灰雀是紅腹灰雀。在我國東北小興安嶺、烏蘇里江一帶和遼寧、河北等部分地區都能見到。 中心人物是誰?
《灰雀》是小語課本第五冊第五組的一篇講讀課文。在該文中共出現了兩個人物,一個是列寧,一個是小男孩。有些老師認為該文中描寫列寧的筆墨很多,因此該文的中心人物應該是列寧,對於這種觀點我不敢苟同,我倒認為該文的中心人物應該是小男孩,理由是:
一、從課文的主要內容看。該文主要敘述這樣一個事件:灰雀歡跳—→灰雀失蹤—→
灰雀復現。而這一切的「幕後操作者」是一位小男孩,由於他的偷捕導致了灰雀失蹤,由於男孩的改錯致使灰雀復現。而列寧在該文中是個視角人物,起了了引線作用,通過他的眼睛發現灰雀失蹤,通過他的誘導致使孩子醒悟並放了灰雀,對於孩子來說,列寧儼然是位良心導師,是孩子轉變過程中的催化劑。
二、從作者、編者的教育意圖看。我認為作者寫這篇文章,編者選擇這篇文章的主要意圖在於,勸導我們的學生要勇於承認錯誤,敢於改正缺點。每個人在一生中都不可避免會犯些錯誤,有了錯誤應該勇於承認,並能加以改正,這樣的孩子在他人眼中仍是誠實的孩子,仍會得到他人的理解尊重,包括像列寧這樣的偉大的尊重。
三、從文中人物所帶有的行為和品質看。從列寧在此文中的主要行為和品質看,他平易近人,熱愛自然,為了尊重小男孩的自尊,沒有當面指責他的過錯,而是通過平常的話語暗示小男孩要改正錯誤。若把列寧定為中心人物來講課文,能受到最大啟迪的並不是學生,而是老師。列寧的做法讓老師們加深理解了「要尊重學生,要保護學生的自尊」這樣一個道理。小男孩在文中的主要行為是:一開始撒謊,後來改正了錯誤,其品質就在於勇於承認錯誤,知錯就改這一點倒是很值得學生學習、借鑒。教育的主體應該是學生,也就是說我們把小男孩定為中心人物來教學,更符合教育的實際,更容易打動學生的心靈,引起他們的共鳴,從而收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
中心人物的設計是很重要的,只有從文中找出中心人物,我們的教學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學環節的連綴才有條理,圍繞中心人物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是課堂教學工作的關鍵。,灰雀》一文中雖然描寫列寧的筆墨很多,但並不等於說列寧就是本文的中心人物,我認為文中對列寧作細致的描寫是為小男孩的出場設下伏筆,起鋪墊作用。把小人物和偉人放在一塊寫,通過偉人的視角來展現小人物的某些品質,這是作者獨具匠心的一種側面烘托的寫作手法。
我們在教學中若僅憑對人物描寫的文字數量著手確定中心人物是一種不科學的做法。教師設定中心人物時要為學生考慮,因為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在設定中心人物時我們應考慮到文中中心人物本身在所隱含的某些品質,能否為我們的學生所接受,能否引起他們的共鳴,使他們受到一次思想、精神上的洗禮。

⑥ 我要《灰雀》的教案啊

教學目標
1 .教育學生知錯就改,做個誠實的孩子。
2 .學會本課生字、詞,聯繫上下文,讀懂課文中的重點句子。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聯繫上下文讀懂重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讓學生通過查字典,認識生字、詞並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二、教學重點、難點
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三、教學過程
(一)讓學生按讀、畫、查、找的自學步驟,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二)讓學生按要求採用填寫表格的方法,分析生字的音、形、義,完成第一次自學。
例:

在練習過程中遇到難理解的重點字、詞,需要在字典中查畫字義時,教師可在重點字下面標畫符號給以提示。
(三)檢查自學。
1 .指名讓學生按自然段讀課文,並注意糾正讀音。
課文中有些字雖不是生字,但朗讀中學生容易出錯,比如:「樺」字應該讀 hu4 ,學生會誤讀為 hu2 ,因此講課中遇到此類問題教師要及時予以糾正。在講課中教師可採用給帶點字選擇正確讀音的方式,作鞏固練習。
例:

2 .指導學生分析字形結構。
本課共有 6 個生字。教師可引導學生用填表法作分析字形結構。
如:填表按要求給生字分類:

3 .課堂討論識記生字的方法。
在分析字形結構的基礎上,讓學生討論識記重點字的方法。比如:「郊」左邊是「交」,右邊是「阝」,合起來是「郊」。在書寫過程中要注意「交」的最後一筆「捺」要寫成點。「堅」字是上下結構,右上方是個「又」字,不要寫成「 」等。也可採用辨析形近字,組詞的方法作鞏固練習。
例:
郊( ) 渣( ) 堅( )
效( ) 楂( ) 豎( )
(三)理解詞語。
1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方法。
2 .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詞語質疑。
3 .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本課的生字、詞大多屬於表示處所或事物名稱以及動態或心理活動的詞語,學生易於理解。對於課文中出現的常用詞中確有較為抽象難懂的詞語,教師須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加以理解。比如:「果然」一詞。在字典中的解釋是確實、真的意思。在理解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含有「果然」一詞的原句讀一讀,然後聯繫上下文啟發學生討論,「第二天,列寧來到白樺樹下,果然又看到那隻灰雀歡蹦亂跳地在枝頭歌唱。」這句話中為什麼用「果然」一詞?學生讀上下文可以知道因為小男孩兩次說「一定會飛回來的。」一次是肯定地說,後一次是堅定地說。這可以看出小男孩知道灰雀的方向,並有把握讓灰雀再次回到這里。第二天列寧真的在白樺樹的枝頭再次見到灰雀,這恰恰印證了小男孩說的話是真的,確實他做到了讓灰雀再飛回來。所以這里用「果然」一詞恰到好處。
4 .教師出示看拼音寫詞語的練習,檢查預習情況。

5 .檢查詞語認讀的情況後,教師可再次指名讀課文,讓學生初步了解本文的內容。
(四)作業:熟讀課文,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教育學生知錯就改,做個誠實的孩子。
(二)聯繫上下文讀懂文中重點句,理解課文內容。
二、教學重點、難點
聯繫上下文讀懂重點句子,理解課文內容。
三、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新課。
1 .讓學生齊讀課題。
2 .教師提問題,檢查預習,導入新課。
( 1 )初讀課文,你知道本文寫的是誰和誰的事情嗎?這時教師可隨著學生的回答,板書:列寧和男孩。
( 2 )初次見到題目你們有哪些疑問?
教師以此來引導學生圍繞題目質疑。這時學生會在教師的引導下提出:「灰雀是什麼樣兒的?」「誰喜歡灰雀?」「怎樣喜歡?」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二)圍繞學生質疑,抓住重點開展教學。
1 .灰雀是什麼樣的?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從文中找出有關句子。
2 .教師指名讀所畫出的句子。
3 .出示重點句:
「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隻胸脯是深紅的。它們在枝頭歡蹦亂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愛。」

( 1 )指名讀句子。
( 2 )讓學生思考討論,從這兩句話中你怎麼看出它們惹人喜愛?學生在討論中可以從三個方面了解灰雀非常惹人喜愛。①外形色彩艷麗,胸脯是粉紅的和深紅的。②它們「歡蹦亂跳」,動態活潑可愛。③在枝頭唱歌,說明它們的叫聲清脆悅耳。所以這三隻灰雀非常惹人喜愛。
( 3 )讓學生把灰雀可愛的樣子讀出來。
教師可採用指名讀和齊讀的方式訓練學生朗讀。
(三)教師用談話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習下文。
「正因為灰雀這樣美麗,又這樣活潑可愛,所以列寧非常喜歡這三隻小灰雀。」這時教師讓學生聽老師讀一段話,想一想從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列寧非常喜歡灰雀?
1 .教師讀重點句:
「列寧每次走到白樺樹下,都要停下來,仰望這三隻歡快的灰雀,還經常給他們帶來麵包渣和穀粒。」
討論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抓住「每次」、「都要」、「仰望」這三個詞語來體會列寧喜歡灰雀的情感。從「經常」一詞來體會列寧對灰雀的關心和愛護。
2 .指名讀這句話,要讀出列寧對灰雀的喜愛之情。
(四)讓學生小聲讀 2 ~ 13 自然段,想一想作者通過一件什麼事說明列寧非常喜歡灰雀?
1 .指名回答問題後出示重點句:
「他在周圍的樹林中找遍了,也沒有找到。」
讓學生討論列寧發現灰雀不見了以後心情怎樣?從哪個詞語中可以看出來?
教師用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從在「樹林中找遍了」這一點體會列寧發現灰雀不見了以後那種焦慮、擔心和惋惜的心情。
2 .讓學生從課文 3 ~ 10 自然段中找一找列寧和小男孩有幾次對話?
( 1 )讓學生用伸手指示意的方法回答。
( 2 )指名讀各次對話。
(五)逐段閱讀列寧與小男孩的四次對話。
1 .指名讀第一次對話。
2 .這時列寧的心情怎樣?應該怎樣朗讀?
3 .再次指名讀,要求學生讀出列寧著急的心情。
4 .然後讓學生評議。
5 .男孩怎樣回答列寧的話?當你讀到小男孩這句話的時候,你有什麼疑問嗎?教師以此啟發學生圍繞重點句質疑思考展開討論。
6 .在學生質疑後教師可出示三種回答的方式讓學生分析判斷是真是假。
( 1 )沒看見。
( 2 )我沒看見。
( 3 )沒看見,我沒看見。
經過討論讓學生理解前兩種回答的句式語氣是肯定的,第三種是文中原句。小男孩兩次強調沒看見,用這種語氣反復說,表面看似真實則虛假,明顯是在為自己推託。這就暴露出小男孩在說沒看見時內心是慌亂的。

7 .再次指名讀這段對話,要求學生把男孩心虛、慌亂的心情讀出來。
(六)讀第二次對話,想一想列寧說了什麼?他此時心情怎樣?
1 .指名讀列寧說的話。要求學生把列寧焦慮、擔心、惋惜的心情讀出來。
2 .討論:列寧此時擔心什麼?小男孩這時說話了沒有?他為什麼不敢講話了?
討論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挖掘人物的內心活動。小男孩這時不敢講話了,是因為他怕列寧知道他把灰雀抓走了。明知不對卻又沒有勇氣說出來,內心很矛盾。
(七)教師讓學生依照學習前兩次對話的思路自己學習三、四次對話。
1 .出示問題:

2 .讓學生讀問題後,自讀對話,同學之間討論。
3 .在學生自己討論的基礎上指名回答討論第三次對話的結果。
4 .討論第四次對話。
通過討論讓學生從小男孩回答列寧的話中悟出是小男孩抓走了灰雀,而且他已下決心改正錯誤,要把灰雀放回來。列寧的一句追問「會飛回來?」雖是問話,但充滿希望,既是希望馬上見到灰雀,又希望抓走灰雀的人能認識到錯誤及時糾正把它放回來。這時列寧的心情是急切的,「一定會飛回來!」小男孩最後的回答是堅定的,表明小男孩已下定決心要放回灰雀,改正錯誤。
5 .指名讀男孩的話。
文中小男孩在與列寧的對話中三次提到「會飛回來!」但標點不同,語氣自然也不相同,要注意提示學生朗讀中區別語氣,讀出情感。
6 .讀後教師可引導學生討論小男孩為什麼要把灰雀帶走?
討論這個問題時,要讓學生認識到小男孩帶走灰雀也是出於對灰雀的喜愛之情。
7 .讓學生分角色讀第四次對話。
(八)第二天列寧再次來到白樺樹下結果如何呢?
1 .讓學生快速讀課文回答問題。
2 .讓學生討論小男孩這時為什麼「低著頭」,說明了什麼?
經過討論讓學生從中體味到小男孩是一個誠實的孩子,他知道自己錯了,感到慚愧。
3 .這時列寧微笑著說了些什麼?為什麼微笑著呢?
文中列寧「微笑著說」有兩層含義:
( 1 )灰雀又飛回來了,列寧看見後心裡很高興。
( 2 )列寧知道小男孩用行動改正了錯誤更喜歡他了,心裡更加高興,所以是微笑著說。
4 .這時小男孩會對灰雀說什麼呢?
教師可用這個問題引發學生展開想像。比如:小男孩會對灰雀說:「對不起,都是我不好,我不該把你帶走,請你原諒。」也許會說:「灰雀對不起,我錯了,我不該這么自私,只顧自己,你應該是屬於大家的。」

5 .這時老師可出示填空練習:
小男孩( )對灰雀說:「對不起灰雀,我不該把你帶走,請原諒。」
讓學生思考小男孩怎樣對灰雀說。出示這樣的練習目的在於讓學生深入領會小男孩此時此刻的心態,並會運用准確的詞語表達出來。如:慚愧、不好意思。
6 .接著讓學生進一步思考:小男孩對列寧說什麼?
7 .學生口頭回答後,教師可再次出示填空練習。
小男孩( )對列寧說:「列寧同志,是您教育了我,謝謝您。」
目的在於讓學生體會小男孩是怎樣對列寧說的,要把小男孩改正錯誤的真情實感表達出來。如:真誠地說,真心真意地說等等。
8 .教師小結。
經過這樣的討論分析,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列寧和小男孩都喜歡灰雀,通過這件事情,小男孩受到了教育,列寧也更加喜歡小男孩了。

⑦ 《怎樣備好一堂課》4怎樣設計教案,確定一堂課的基本教學環節

一、認真備課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
1. 首先,教者要博覽與本堂內容有關的資料,如教學大綱,不同版本的教材、教參及其它資料,並能掌握,從而使教者具有一桶水,這樣才能輕松地給學生一勺水。
2. 確定本堂的教學內容。為了保證一課一得,因而確定的基本原則是:
① 保證知識的完整性,相對的獨立性
② 基本符合教學進度要求
③ 考慮到學生的可接受性
3. 找出本堂課的重點與難點,並確定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案。
4. 結合本節學習內容,思考好本堂課的教學方法。廢止注入式、消滅一言堂、滿堂灌,使用啟發式,盡量採用發現法教學。
5. 完整地書寫好教案。這就包括教學內容,目的要求,重點與難點,教學過程(引入、講授新課、小結)作業布置等環節,從事教學工作5年以下的新教師備課要求寫詳案。
6. 對本堂課各個環節教學時間作一個初步的規劃和估算。為了做到心中有底,剛上講台的老師最好在上課之前自己進行一次試講。
7. 備好本節課所需要的教學用品,器材及示範的模型。
8. 選擇好課堂練習題及課外作業題。為了把題目選恰當,教者必須把教材練習與本堂課有關的題目先自己做一遍,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選出有代表性、典型性、針對性的題目,根據學生程度不一的實際情況,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為了使潛能生「受得了」,優等生「吃得飽」,可按作業題難易的層次分必作題、選作題。
9. 做好作業講評的准備。在批閱上堂課的學生作業時,若發現了學生中存在的一些共同性問題,或與重要概念公式相關的問題,教者要准備講評。
10. 作好板書設計。根據教學內容,規劃好黑板上書寫的內容,保證重點、難點內容放在黑板的正中央,盡量做到一節課不要抹黑板。
二、 上好一堂課是每一位老師綜合能力的檢驗.
講台雖小,卻是我們每位老師表演的舞台。為了把每一堂課演成豐富多彩且又是能被學生接受的喜聞樂見的節目,這就需要我們每位教師下一番苦功夫,花一番大力氣。具體說來,要特別注意做到如下幾點:
1. 搞好新課的引入。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如何恰如其分地導入本堂新學內容,這是教者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的。數學課常用的方法有:
① 實例引入,然後上升到概念
② 用例證法羅列現象,找出規律,導出公式
③ 先用貼切的比喻形成感性認識,引導學生抽象思維導入理性認識
④ 先復習已學過的與本堂相關的知識為本堂的教學埋下伏筆。
新課的引入,最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大部份內容讓學生自己完成,一方面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引導學生集中精力,集中思維,有利於下一步重點內容的講述。
2. 突出重點。如果新課的導入是序幕的話,那麼重點內容的教學就是戲的高潮,這一部份內容要在老師的啟發下,千方百計調動學生思維,要使學生集中精力聽講,形成一個思維的高潮。這時,上課的老師精神要振奮,講述要清晰,語言要精煉,比喻要貼切。關鍵之處,最好以姿勢助說話,以提高學生注意力。重點的概念、公式既要推理又要板

⑧ 鳥的天堂!我追加

【作者】巴金

【課文】
我們在朋友的小學校里吃了晚飯。熱氣已經退了。太陽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燦爛的紅霞在天邊,在山頭,在樹梢。

我們走過一段石子路,很快地就到了河邊。那裡有一個茅草搭的水閣。穿過水閣,在河邊兩棵大樹下我們找到了幾只小船。

我們陸續跳在一隻船上。一個朋友解開繩子,拿起竹竿一撥,船緩緩地動了,向河中間流去。

河面很寬,白茫茫的水上沒有波浪。船平靜地在水面流動。三隻槳有規律地在水裡劃動。

在一個地方,河面變窄了。一簇簇的綠葉伸到水面來。樹葉綠得可愛。這是許多棵茂盛的榕樹,但是我看不出樹干在什麼地方。

我說許多棵榕樹的時候,我的錯誤馬上被朋友們糾正了,一個朋友說那裡只有一棵榕樹,另一個朋友說那裡的榕樹是兩棵。我見過不少的大榕樹,但是像這樣大的榕樹卻是第一次看見。

我們的船漸漸地逼近榕樹了。我有了機會看見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樹,有著數不清的丫枝,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裡。一部分的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棵大樹斜躺在水面上一樣。

現在正是枝葉繁茂的時節。這棵榕樹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翠綠的顏色明亮地在我們的眼前閃耀,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船在樹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濕,我們沒有上去。朋友說這里是「鳥的天堂」,有許多隻鳥在這棵樹上做窩,農民不許人捉它們。我彷彿聽見幾只鳥撲翅的聲音,但是等到我的眼睛注意地看那裡時,我卻看不見一隻鳥的影子。只有無數的樹根立在地上,像許多根木樁。地是濕的,大概漲潮時河水常常沖上岸去。「鳥的天堂」里沒有一隻鳥,我這樣想道。船開了。一個朋友撥著船,緩緩地流到河中間去。

第二天我們劃著船到朋友的家鄉去,就是那個有山有塔的地方。從學校出發,我們又經過那「鳥的天堂」。

這一次是在早晨,陽光照在水面上,也照在樹梢。一切都顯得非常光明。我們的船也在樹下泊了片刻。

起初四周非常清靜。後來忽然起了一聲鳥叫。我們把手一拍,便看見一隻大鳥飛起來,接著又看見第二隻,第三隻。我們繼續拍掌。很快地這棵榕樹變得很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

我注意地看著。我的眼睛真是應接不暇,看清楚這只,又看漏了那隻,看見了那隻,第三隻又飛走了。一隻畫眉飛出來,給我們的拍掌聲一驚,又飛進樹林,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唱著,它的歌聲真好聽。

「走罷。」葉催我道。

小船向著高塔下面的鄉村流去的時候,我還回過頭去看留在後面的茂盛的榕樹。我有一點的留戀。昨天我的眼睛騙了我。「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1933年6月在廣州�
[人教版第十一冊課文]
我們吃過晚飯,熱氣已經退了。太陽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燦爛的紅霞在天邊。
我們走過一條石子路,很快就到了河邊。在河邊大樹下,我們發現了幾只小船。
我們陸續跳上一隻船。一個朋友解開了繩,拿起竹竿一撥,船緩緩地動了,向河中心移去。
河面很寬,白茫茫的水上沒有一點波浪。船平靜地在水面移動。三支槳有規律地在水裡劃,那聲音就像一支樂曲。
在一個地方,河面變窄了。一簇簇樹葉伸到水面上,樹葉真綠得可愛。那是許多株茂盛的榕樹,看不出主幹在什麼地方。
當我說許多株榕樹的時候,朋友們馬上糾正我的錯誤,一個朋友說那裡只有一株榕樹,別一個朋友說是兩株。我見過不少大榕樹,這樣大的還是第一次看見。
我們的船漸漸逼近榕樹了。我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乾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乾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乾的數目不可計數,枝上又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裡。一部分樹枝垂到水面,從遠處看,就像一株大樹卧在水面上。
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船在樹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濕,我們沒有上去。朋友說這里是「鳥的天堂」,有許多鳥在這樹上做巢,農民不許人去捉它們。我彷彿聽見幾只鳥撲翅的聲音,根立在地上,像許多根木樁。土地是濕的,大概漲潮的時候河水會沖上岸去。鳥的天堂里沒有一隻鳥,我不禁這樣想。於是船開了,一個朋友撥著槳,船緩緩地移向河中心。
第二天,我們劃著船到一個朋友的家鄉去那是個有山有塔的地方,從學校出發,我們又經過那「鳥的天堂」。
這一次是在早晨。陽光照耀在水面,在樹梢,一切都顯得更加光明了。我們又把船在樹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圍是靜寂的。後來忽然起了一聲鳥叫。我們把手一拍,便看見一隻大鳥飛了起來。接著又看見第二隻,第三隻。我們繼續拍掌,樹上就變得熱鬧了,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樹枝上叫,有的飛起來,有的在撲翅膀。
我注意地看著,眼睛應接不暇,看清楚了這只,又錯過了那隻,看見一那隻,另一隻飛起來了。一隻畫眉鳥飛了出來,被我們的拍掌聲一嚇,又飛進了葉叢。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地唱著。那歌聲真好聽。
當小船向著高塔下面的鄉村劃去的時候,我回頭看那被留在後面的茂盛的榕樹,我有一點兒留戀。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

【作者簡介】

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筆名巴金。1921年肄業於成都外語專門學校,1984年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927年赴法國留學,1928年回國後曾任《文學季刊》編委,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總編輯,《文季月刊》主編,《烽火》雜志創始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1949年後歷任中國文聯第三、四屆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第二、三屆副主席及第、四、五屆主席,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主席,上海市文聯主席……
[教材說明]
《鳥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選入課文時有修改。文章記敘了作者和他的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表現了大榕樹的龐大、茂盛,以及被稱作「鳥的天堂」的名不虛傳,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中這種生命現象的熱愛和贊美。
文章表達上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點,進行靜態與動態的描寫;第二,借景物描寫表達感情與直接表達感情相結合。
選編本文的目的,一是使學生感受大自然在人類保護下充滿生機活力的美,增強環保意識;二是使學生領悟作者描寫景物和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
本文的重點是寫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所看到的景象。作者第一次經過鳥的天堂,沒有看到鳥,重點寫了大榕樹的碩大無比和充滿生機的美麗。作者按由遠及近的觀察順序,先寫它佔地面積大,並通過爭論榕樹的多少,說明這株榕樹是孤木成林,表現榕樹之大;接著寫近看榕樹,通過對枝乾和綠葉的描寫,展示了大榕樹的勃勃生機。在飽含情感的描寫之後,作者發出由衷的贊嘆:「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第二次經過鳥的天堂,作者著重寫了眾鳥活動的熱鬧場面。從作者的描寫中,我們不僅知道了這兒鳥的數量多、種類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們生活的自由、快樂。
對小學生來說,本課的難點主要有兩處:一處是「那翠綠的顏色,明亮地照耀著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另一處是文中四處提到「鳥的天堂」,為什麼有的地方加引號,有的地方沒有加引號。

【教學目標 】

1、熟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關部分,背誦課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以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感情。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陸續」「應接不暇」造句。

3、體會課文描寫景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感受大榕樹的奇特和美麗以及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

2、體會課文描寫景物靜態和動態的方法。

【教學過程設計】

《鳥的天堂》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它主要記敘了作者(巴金)和他的朋友們兩次游歷「鳥的天堂」時所見到的美麗的大榕樹和群鳥歡鬧的奇異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景色的熱愛和贊美。這是一篇經典課文,然而,在保護生存環境日趨重要的今天,又賦予了這篇精品佳作以新的內涵。因此,在教學時,我緊扣「自主——探究——實踐」的線索進行設計,努力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積極探究中獲得思想啟迪,在實踐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

一、初讀課文,理「線索」。

葉聖陶在談到閱讀教學的任務時,明確指出,把握作者的思路,理清課文的線索,是閱讀教學首要任務。我採用以下步驟完成教學:

1、引導質疑,提示題意:文中「鳥的天堂」指什麼?在哪裡?為什麼稱為「鳥的天堂」?通過質疑,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

2、初讀,理線索。在學生質疑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自讀,整體感知課文,同時著重思考以下問題:作者幾次去鳥的天堂,分別是在什麼時候,每次看到了什麼?這個問題並不難,學生完全有能力自己去解決。教師放手讓學生去學,輔導個別有困難的學生。通過自學,學生不僅讀通順了課文,而且把握了作者的思路,理清了課文的線索,達到了整體感知課文的目的。

二、自主學習,談感悟。
《 鳥的天堂》這篇課文語言質朴,意境優美,感情真摯,很適合學生自己去體會,去領悟。這一單元的讀寫訓練重點也不再是分辨事物的靜態和動態了,而是閱讀時要有自己的見解。這一改變,也進一步體現了《語文課程標准》的理念,尊重學生,發揚民主,張揚個性,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這樣引導學生學習:

1、抓段落,談感悟。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說說喜歡哪一次去鳥的天堂,並陳述自己喜歡的原因。

2、抓句子,談感悟。在學生暢談喜歡段落的基礎上,先引導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反復閱讀,細細品味,從文章的字里行間去尋找美。再組織學生討論,來談感受,談見解,在交流中,去再現生機勃勃的大榕樹,去再現鳥兒在枝頭歡唱,去感受美的畫面、美的韻律、美的語言、美的生命、美的行為、美的情感……

3、抓品讀,促感悟。這是一篇訓練學生朗讀的好課文。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段落,自己朗讀,自己感受是否讀出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然後在小組中讀,推薦讀得好的同學在全班同學面前比賽讀。

三、主動探究,悟「環保」。

《鳥的天堂》確實是一篇文質兼美的精品佳作,尤其是在大力提倡「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今天。教學中,引導學生去探究,透過表面現象看到實質:為什麼這里會成為鳥的天堂?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的環保意識,真是一舉兩得。

1、這兒生態環境好。

①這兒環境幽美。文章一開頭幾個自然段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夏日的傍晚,這兒不僅四周很靜,只聽見船槳激起的流水聲,而且景色迷人,燦爛的紅霞還在天邊。

②這兒氣候溫暖,土地濕潤,河流縱橫,有利於萬物生長,所以大榕樹是那樣蓬勃有生機。

③這兒資源豐富,由於氣候溫暖,各類蟲子繁殖旺盛,因而鳥兒的食物就豐富。

④這兒的榕樹大。大榕樹生長旺盛,枝繁葉茂,非常適合鳥兒在這里棲息繁衍,是名符其實的鳥的天堂。

2、人們保護意識強。

這兒的人們不許人捕鳥,因此鳥兒們得到了保護,能夠無憂無慮地生活、繁衍。

四、綜合實踐,練「能力」。

《語文課程標准》告訴我們,我們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去學會搜集,學會運用,學會交際。《鳥的天堂》一課有一個綜合實踐作業:「鳥的天堂」目前已成為一處游覽勝地。請你根據課文內容,並想辦法搜集一些有關材料,為導游寫一篇簡短的解說詞。教學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1、搜集材料,練「查閱」。搜集的方法可以多樣,上網、去圖書館、看電視、調查訪問等。

2、學寫解說詞,練「習作」。為「鳥的天堂」錄像配上適當的解說詞:根據自己搜集的材料,學寫一段解說詞,寫清楚導游的身份,旅遊的地方以及這地方的特點,力求寫得清楚明白,形象生動。

3、學做導游,練「交際」。這是繼寫解說詞的一個延伸,其目的是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與人合作,與人交際。要求學生自由組成旅遊團,自我推薦嘗試當導游,全程陪同作解說。當班級進行優秀導游評選時,學生興趣盎然,氣氛熱烈。在這一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鳥的天堂》導游詞
尊敬的遊客們: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鳥的天堂,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將帶領你們游覽鳥的天堂美景。
大家現在所看到的河中心是否感覺像一隻大烏龜呢?其實那並不是只烏龜。而是一棵大榕樹,這棵榕樹的樹葉茂密,枝幹粗大。這棵榕樹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不論春秋,它總把人們放在首位,春季,它為人們擋雨;夏季,它為人們遮蔭;秋季,它是值得人們觀賞的一處美景;冬季,它又為人們遮風。它真是一棵敬忠職守的好榕樹啊!
你們聽見了嗎?到處都是鳥聲,聽,那悅耳的歌聲在四面八方傳出來,這真是名副其實的「鳥的天堂」啊!這里是鳥的大家庭。你們看見了嗎?一隻翠鳥正在一枝葦桿上等著小魚浮出水面呢!你們知道嗎?這里的鳥真多不勝數啊:麻雀.畫眉鳥.啄木鳥.灰雀.杜鵑鳥.白鷺.夜鶯等等的鳥,聽見了嗎?現在啊,所有的鳥正在「嘰嘰喳喳」地舉行大合唱呢!在這里,它們搭窩建巢,在這「天堂」盡情享受幸福,感受快樂,領悟自由,盡情翱翔。
不知不覺間,大家是否已沉醉在這美麗的景色當中?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將要離開了,雖然仍有不舍,但我希望各位團友能夠用心感受這一切的美好,接下來迎接我們的是新的一天,新的景觀。
《鳥的天堂》教學實錄
一、朗讀感受
師:上節課,同學們對課文己經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是每人的感受是不同的。你可以把自己感到最優美、最生動的那段課文,讀給你的同桌聽。聽的同學要想,你最欣賞同桌朗讀的哪些段落。
(生選優美段落,同桌互讀互評)
師:哪幾組同學來向我們展示一下?
A組:
男生:(讀第8自然段)
女生:我覺得他讀得比較流利,但在感情處理上,「似乎……」這句話前面的感情太強烈了,後面上不去。(眾笑)
師:同學們,了不得,一上來就是一個專家級的點評。我想,她說得這么好,讀得一定也不錯,請她讀一下。
女生:(略顯羞澀地朗讀第8自然段,讀完後學生自發鼓掌)
男生:她讀得很有感,請,比我好多了!
女生哨寸謝你。
師:剛D這位男同學有一點我特別佩服,他能以欣賞的語氣對同桌說「比我好多了」。學會欣賞是進步的開始,讓我們也把掌聲送給他。(師生一起鼓掌)
B組:
男生:(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女生:我覺他最後一句感嘆句讀得很好。「當小船……熔樹」這句讀得太平淡了,為了襯托後面的感嘆句,語速應稍微慢一點。
師:你來試試。
女生:(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男生:她的語速、停頓非常好,感嘆句讀得很有感情。我要向她學習。
C組:
男生:(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女生:我認為感情讀出來了,但「小船……流去」可以讀得再慢一點。
師:同學們發現沒有,她的點評有策略:先肯定他好在哪T,然後指出他的不足,讓人聽了挺舒服的。
女生:(讀第8自然段)
男生:她讀得很好,讀出了感情,使人聽了能感覺到大格樹枝繁葉茂,非常有生命力。
師:她己經把格樹的生命力展現出來了。
師:這幾位同學選擇的都是寫熔樹的。有沒有選擇讀寫鳥的段落?
生:(讀第12自然段)
生:讀得非常好,很有感情。

二、自主感悟
師:通過朗讀我們感受到了大格樹是那麼生機盎然,鳥兒是那麼生氣勃勃,如果請同學們在這兩者之間選擇其一的話,你會選擇樹還是鳥 ?請你作出決定。
(生選擇XXX)
師:選擇「樹」的同學請齊讀第7、8自然段。
(生齊讀)
師:選鳥的同學請齊讀第12、13自然段。
(生齊讀)
師:其實你們不知不覺地己經進行了第一次較量。覺得過臆嗎?待會兒要進行第二回合的較量,看看大格樹和鳥兒誰更有魁力。喜歡「樹」和「鳥」的同學界限要分明一點:「鳥兒」往那邊去,「樹」朝這邊來。
(學生換位置集中)
師:現在請「樹」和「鳥」仔細品味一下描寫自己的段落,找出能形容自己特點的詞語,分別寫到黑板上。
(生朗讀、交流後,爭先恐後地上台寫詞語。)
師:現在「樹」和「鳥兒們」把寫自己特點的詞都寫在黑板上了。你們有沒有發現,這里邊有些詞不太合適。不合適的要修改,重復的要刪去。
(生思考交流後上台修改)師:剛才我們『是各管各的,把自己認為合適的詞語寫上去,現在我們能不能把這些詞語組織起來,用第一人稱的方式介紹一下你們自己?
(生准備,小組討論交流)
師:請「樹」先來,可以嗎?
生:大格樹枝葉繁茂,顏色明亮,有數不清的枝丫,沒有大格樹,小鳥不能生存。
師:如果這樣介紹可能會更好一點:「我們枝葉……」(師把「我們」念成重音,暗示學生角色變化。)
生:我是一棵南國的大格樹,我有數不清的枝丫,枝葉是那樣繁茂。我顏色明亮,每一片樹葉都在閃耀,好像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我生命力特強,沒有我,我們可愛的朋友小鳥就不能生存。
師:「鳥兒」們,你們上來吧!
兩女生:(甲)我聰明伶俐。(乙)我活潑可愛。(合)我們歌聲動聽,我們羽毛美麗。沒有我們可愛的小鳥,格樹就沒有這么旺盛的生命力。
兩男生:我們是南國的小鳥,我們的羽毛色澤明亮,我們的歌聲婉轉動聽,我們聰明伶俐,我們活潑可愛。沒有我們可愛的身影,大家就不會去看格樹。
師:我聽出來了,大家去看大格樹,是沖著他們去的。(面向「樹」組同學)你們同意嗎?
眾「樹」:不同意。
兩女生:我們是南國之樹格樹,我們枝葉繁茂,能讓鳥兒築窩棲息;我們枝葉繁茂,能為鳥兒擋風遮雨。我們是小鳥生存的基礎,如果沒有我們大格樹,小鳥就不能生存,我們就是「鳥的天堂」。
師:多有詩意的表述 !格樹就是充滿詩意地生活在這個空間里。老師想請教一下,你們是怎樣想的?
生:剛才「鳥兒」說,沒有它們可愛的身影,人們就不會去看我們,李老師你也說人們看我們是沖著「鳥兒」去的,我認為這是不對的。因為我們本身也是很美麗的,是充滿藝術感的。

三、換位整合
師:請你們考慮一下,在這篇課文中,樹和鳥是什麼關系?
生:我認為樹和馬應該和睦相處,就像花和綠葉一樣,有了綠葉陪襯,花才顯得更美。
生:我贊成剛D這位同學的話。我認為大格樹和鳥是朋友關系,而且關系非常密切。
生:大格樹是鳥兒生存的基礎,鳥兒在大格樹上棲息,為大格樹增色添彩,使它富有生命力。我認為馬和格樹是相互依賴的。
師:你不但善於傾聽,而且善於思考。
生:我認為馬和格樹是形影不離的,有樹的地方就一定會有鳥窩,一定有鳥兒,如果沒有鳥兒的話,樹就沒有生命力。
生:樹和鳥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沒有鳥,樹很快就會衰老;如果沒有大格樹,鳥兒也唱不出動聽的歌。
師:可以說樹因鳥而年輕,鳥因樹而可愛!
生:如果說大格樹是一幅美麗的畫,那麼有了小鳥,這畫才更完美。
生:我覺得要是把格樹比作一個人的軀體的話,那麼鳥就是這個人的靈魂。
師:「樹」和「鳥」都真心地感謝你,你給了我們太多的驚喜。同學們,樹和鳥密不可分,還留著這條線幹嘛 ?(師將黑板上劃分樹與鳥的線擦去)我們應該互相欣賞。
師:有了這個認識,「樹」讀寫鳥的部分,感覺可能會更好;同樣,「鳥」讀寫樹的部分,也會更有新意。
(「樹」齊讀寫鳥的自然段,「鳥」齊讀寫樹的自然段)
師:你們有什麼新的感受?
生:我覺得鳥兒的確非常活潑可愛,歌聲也那麼清脆動聽。我認為有了鳥兒,大樹才會更有生氣,更有情趣。
生:我認為大熔樹枝葉繁茂,給我們鳥兒帶來了生存的空間。大格樹養育著我們,呵護著我們,我們應該感謝大格樹。
生:我認為這些鳥兒的確是羽毛美麗,歌聲動聽,活潑可愛,聰明伶俐。我想,如果它們是在為格樹塑造靈魂的話,塑造的應該是活潑的、天真爛漫的孩子的靈魂。
生:讀了這段話,我彷彿來到一棵十分美麗、茂盛的大熔樹下面,聽鳥兒歡唱,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生:鳥兒可愛,大格樹美麗,宛如一幅漂亮的風景畫。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去看看,讓這幅美景永遠留在我的心裡。
生:但願我也有這個眼福。
生:我不是很喜歡寫景的文章。一開始沒在意這棵大格樹,現在我覺得這大格樹就是我們鳥兒真正的家園,我們不能沒有大格樹!
師:「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申。」而剛才,你們己經識得廬山真面目了,真不錯!互相欣賞本身就是一種和諧的美!

四、拓展體驗
師:如果你是文中那隻小畫眉,你想唱些什麼呢?可以用寫小詩、寫歌詞、畫畫等各種方式來表達。(學生自主合作,大約 10分後,學生上台展示)
師:同學們的想像非常豐富,創造力真強。我想用德國詩人荷爾德林的一句名言來結束這堂課「人,詩意地棲居大地上1」

〖評析〗
杭州市教委教研室 沈大安
我聽《鳥的天堂》可能不下數十次,這一回在浙江省第二屆「百課萬人」創新教學觀摩活動上聽李海達老師的課,猶如一陣清風撲面而來,特別興奮。教師對一篇使用了多年的教材的獨特解讀和獨到處理,學生在課堂上感悟到的人文精神、迸發出來的創造潛能,都讓我心悅誠服。雖然沒有使用課標教材,卻強烈地體現了《課程標准》倡導的新理念。
李海達老師的這節課,對《鳥的天堂》的人文內涵作了深入的開掘。原教材在知識和能力的定位是「靜態和動態」,可以說純粹是寫作技巧的傳授。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一般也是把大格樹的枝繁葉茂和小鳥的活潑歡樂分開來加以體會的。李老師別開生面地對教材作了處理,將寫樹和鳥的幾個重點段落的閱讀,從「分」到「合」,讓學生充分感受「樹」和「鳥」互相依存的融洽關系,感悟大自然中無處不在的整體和諧性,使學生實現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華。而這種感悟和體會不是靠教師的說教,全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聽說讀寫活動獲得的,就更加難能可貴了。
這種「分」和「合」,暗含著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隨機進行人格塑造的匠心。我們可以看到,這節課始終充滿著教師對學生的激勵,肯定學生的每一次成功、每一點進步,使得每一個學生,特別是相對後進的學生樹立起自信心。這節課的展開部分有兩個重要的板塊:一「自主感悟」,讓學生分別以「樹」和「鳥」的身份贊美自己,從中培養自尊、自愛和自信;另一個是「換位整合」,讓學生同時學會欣賞別人。這兩個板塊的實施,把學生引人物我同一的境界。我即是樹,你即是鳥,樹和鳥互相欣賞,形成整體;我和你也互相欣賞,互助互勵。當學生真正做到了認識自我,欣賞別人,他們未來的生活一定會更加幸福。這樣處理既基於教材,又超越教材,為學生人生的光彩塗了一層亮麗的底色。
語文教師是課程的實施者,也是課程的開發者。我們不能滿足於「教教材」,而應當是「用教材」。我們要「讓思想沖破牢籠」,與時俱迸地處理教材。優秀的語文教師有一雙慧眼,能用獨特的視角去審視教材,根據時代的需要和學生的現實創造性地進行教學設計。
聽李老師教《鳥的天堂》,又一次讓我感到「藝無止境」。語文教學永遠是一塊無限廣闊的創造的天地。讓我們認准方向,大膽地往前走

熱點內容
十部動作電影免費看 發布:2024-05-03 06:12:28 瀏覽:231
電影蘋果的經典片段在第幾分鍾 發布:2024-05-03 05:51:35 瀏覽:48
啪啪啪有哪些電影 發布:2024-05-03 05:48:37 瀏覽:979
歐美片B片好看的電影 發布:2024-05-03 05:06:02 瀏覽:271
力王高清下載 發布:2024-05-03 05:02:53 瀏覽:368
有個韓國電影女殺手急著回家做飯 發布:2024-05-03 05:00:32 瀏覽:588
看電影一般多久檢票 發布:2024-05-03 04:51:53 瀏覽:619
李采潭幫助夫妻生育鄭瑞賢不眠之夜 發布:2024-05-03 04:51:05 瀏覽:470
我去看電影的英語 發布:2024-05-03 04:27:52 瀏覽:628
戰狼2大概寫了什麼 發布:2024-05-03 04:15:04 瀏覽: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