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內江市教育局

內江市教育局

發布時間: 2020-11-19 08:01:11

1. 四川內江教師公招考試內容

內江地區來只考察教育公源共基礎知識
《教育公共基礎知識》作為四川教師公招的必考科目,其考察內容比較穩定,主要包括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法學、教師職業道德四大版塊。
每一部分在筆試中的考查比重有所不同,結合歷年試卷分析,大致的平均比重如下:教育學40%、教育心理學30%、教育法學20%、職業道德5%。除上述內容以外,每年的題目中還會有5%的基本教育常識內容,一般融合在多選、案例分析等題型中進行考查。所以大家應知曉各部分的考查比重以更有針對性地去復習。

2. 你好,我是07年師范學院畢業的,報到證上寫的在內江市教育局,現在我想問下,我的檔案在哪兒現在

2016年畢業,未交報到證,現在還可以交嗎?如果可以,那去交報到證時需要准備其他資料,證件之類嗎?

3. 內江市天立學校簡介

內江天立(國際)學校是內江重點引資的項目,由神州天立教育集團投資,是神州天立繼瀘州天立學校、宜賓天立國際學校成功辦學基礎上的又一力作。內江天立(國際)學校坐落於美麗的沱江之濱,總投資6億多元,是一所高起點,高品質,高標準的精英學校。
中文名 四川省內江市天立(國際)學校 英文名 Tianli(International)School of Neijiang City,Sichuan Province 簡 稱 內江天立(國際)學校 校 訓 天子驕子,立即達人 類 別 民辦 現任校長 蘇林 主管單位 市中區教育局
辦學方針
內江天立(國際)學校致力於打造適合每一個學生發展的教育,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讓學生成為他最好的自己。我們秉承天立教育集團的「天之驕子」教育理念,以道德教育為根本,以豐富的課程體系為支撐,以特色的實踐體系為依託,努力發現學生獨特的個性,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揚學生怒放的生命,培養出具有獨特個性、中國情懷和全球視野的社會精英。
辦學目標
內江天立(國際)學校的發展目標是:把學校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高品質學校,為天立教育集團的學校發展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在全國的基礎教育中產生一定的影響,成為區域教育的示範學校。
辦學特色
民主的學校管理:我們學校沒有行政樓,只有教學樓,教師辦公室、班級教室將會消失,代之以學科教室。學校倡導去行政化的學校管理,讓民主成為師生的一種生活方式,讓每個教職員工都感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讓每個學生都感到自己學習的快樂。
高效的課堂教學:學校將由全國招聘來的博士、碩士和特級教師等高水平教師採用「翻轉課堂」和「MOOC」等先進教學模式,打造一套完善的高效課堂教學,安排100多堂公開課,邀請家長觀課,家長與授課老師、課程專家分享討論,提升教學的品質。
豐富的課程選擇:內江天立(國際)學校注重通過教學資源的選擇和重組來提高教師的教學效能,並通過藝術學院、體育學院、外語學院、地理學院、生物學院、人文學院、經濟學院、未來學院八大學院的建設,開發系列課程,滿足學生提升科技和人文素養的需求,讓學生成為未來社會的精英。
個性的學習方案:學校將通過智能移動終端、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引發新教育革命,建設記憶的校園,通過對所收集的數據分析,分析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習類型,並通過對這些數據的分析,生成學生個性學習方案,及時跟蹤學生的學習過程。
深入的國際交流:學校將引入國外優質教育品牌資源,打造內江天立(國際)學校國際部,與國外知名中小學建立友好學校,開展國際項目合作和交流互訪,讓內江天立(國際)學校的每一位學生至少有一次出國的機會。
特色的學生發展:內江天立(國際)學校通過一系列提升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的課程,提高學生「競爭力」、「自信心」、「責任心」、「意志力」、「進取心」,把這些學生成長所需的「核心軟體」植入學生心靈深處。

4. 內江市安全教育平台

內江市學校安全教育平台是一款由四川省內江市教育局主辦的安全教育管理系統,內江市中小學生可以在線學習到大量精品安全知識,針對中小學生精心編排了安全教育視頻課程,學生可以在線觀看,包含了家庭防火常識、防詐騙、行車安全、飲食安全等安全知識。但內江是中等城市,從規模和投入還有師資力量與成都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不過中小學是基礎教育,相信不管哪個學校都是很重視的。

5. 請問四川內江市市三級以上幼兒園有哪些

四川內江市市三級以上幼兒園有哪些,
可詢問教育局。
教育局的解釋是最權威的。
幼兒園,原稱勘兒園,是幾百年前從普魯士引進的體制。舊稱蒙養園、幼稚園,為一種學前教育機構,用於對幼兒集中進行保育和教育,通常接納三至六周歲的幼兒。
幼兒園的任務為解除家庭在培養兒童時所受時間、空間、環境的制約,讓幼兒身體、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發展。可以說幼兒園是小朋友的快樂天地,可以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度過童年時光,不僅學到知識,而且可以從小接觸集體生活。幼兒園教育作為整個教育體系基礎的基礎,是對兒童進行預備教育(性格完整健康、行為習慣良好、初步的自然與社會常識)。其教育課程沒有明顯的區分,大概由語言、科學、藝術、健康和社會等五個領域以及各種活動構成。各個領域相互融合,決定教學內容。

6. 請大家分析幾所學校的優缺點:攀枝花學院,綿陽師范學院,內江師范學院,宜賓學院,成都學院

攀枝花學院是教育部批准在川西南、滇西北布點的唯一一所以工為主的綜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學校坐落於我國西部最大的鋼鐵工業基地、世界著名的「釩鈦之都」——攀枝花市市中區。

學校佔地1260畝, 校舍面積 35.5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4.18億元,館藏圖書83.06萬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7187萬元;教職工917人,專任教師672人,專任教師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的教師210人,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204人。學校下設電氣信息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人文社科學院、外國語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藝術學院、工程技術學院、材料工程系、生物與化學工程系、醫學系、數理教學部、體育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部、繼續教育學院等16個教學單位,27個本科專業,32個專科專業,本、專科共50多個專業方向,專業設置涵蓋理、工、文、法、經、管、醫等7個學科門類。在校學生總規模1.4萬人,其中普通本專科學生1萬餘人,成教學生3000餘人,生源覆蓋全國20多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形成了以工為主、多學科兼容,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
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學校逐步樹立起了「育人為本,質量第一;經營學校,適應市場」的辦學理念,並圍繞「按教育規律育人,按市場規律辦學」,結合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以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為目標,按照本科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建立和完善適應本科教育教學的課程設置體系、課程內容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和學生學業測評系統,加強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培養,著力培養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建校20多年來,學校已為社會培養了近2萬名畢業生,畢業生以其較強的綜合素質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和普遍歡迎,學校也被評為四川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學校實踐教學保障體系完善。建有70餘個基礎課實驗室、7個專業技術實驗室和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近100個實習基地。同在攀各大企業聯合建設校企共享專業技術實驗室7個、實習基地24個,共享實驗設備值2600多萬元。學校還利用奧地利政府498萬歐元貸款,建成16個專業實驗室、7個工程訓練中心、6個工程技術中心,保證了基礎課實驗開出率達到100%,專業課實驗開出率達到91%以上。現代化教學手段全面引入教學環節,已建成實驗實習中心、多媒體教學中心、語言教學中心、CAI課件製作中心和20個多媒體教室等完善配套的現代化教學體系。校園網雙向鏈入中國教育科研網(CERNET)和國際互聯網(INTERNET),網路覆蓋校園內學習、辦公和生活場所,已完全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和教學管理與行政辦公自動化。

教育教學改革成效顯著,科研和科技開發快速發展。學校有國家級教改試點專業2個,省級教改試點專業3個, 國家級教改項目「21世紀中國高等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的創新與實踐」子課題9項,省級教改項目和省級重點課程建設項目12個,獲省、校兩級教學成果獎40多項。學校先後完成各級科研課題100餘項,其中省部級以上5項,地廳級27項,企業合作11項;教師科研成果獲省、市級以上獎勵的科研項目95項,國家發明專利7項,國內外公開發表學術論文90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錄1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教材近100部。
學校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在國內先後與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成都理工大學、川北醫學院、西華師范大學、西南師范大學等院校開展了聯合辦學和研究生教育等方面的合作。

學校建立了獎、貸、補、助、免「五位一體,聯動助學」的激勵和保障機制,各類專項獎學金覆蓋所有本專科專業,對各類高分錄入新生給予特別獎勵,為家庭困難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提供了有利保障。
學校在省內外具有良好的聲譽和廣泛的社會影響,先後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單位」、「優秀文明校園」、「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部門綠化百佳單位」、「先進園林式學校」、「衛生先進單位」、「人才開發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綿陽師范學院是經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省屬普通高等師範本科院校,由原綿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綿陽教育學院合並組建而成。學院位於享有"西部矽谷"美譽的中國科技城-四川省綿陽市。

學院佔地970畝,1500畝新校區正在建設中,現有校舍建築面積約21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80萬冊,中外期刊4353種;各類實驗室68餘個,語音室13個,電子閱覽室1個,多媒體教室60個;教學科研儀器2.1萬台,總值5000多萬元;教育實習基地近101個;建有現代化的教學樓、實驗樓、圖書館、網路中心、電教中心、大學生活動中心、學生食堂和標准田徑場、游泳池等設施。

學院設有歷史、政治與法律、心理學、教育、經濟與管理科學、數學與信息科學、物理與電子信息工程、化學與化學工程、生命科學與工程、資源與環境科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美術等12個系及文學與傳播學院、外國語學院、音樂學院、體育與健康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和初等教育學院等5個二級學院,辦有28個全日制本專科專業,70餘個成人教育本專科專業,涵蓋了文學、理學、歷史學、工學、教育學、管理學、法學、農學等八大學科門類。

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4000餘人,各類成人教育學生15000餘名,教職工1100多人,專任教師700餘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近300人,外聘(博士和碩士生導師)100名兼職教授,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300餘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專家1人,國家百萬人才工程(第1、2層面人選者)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

學院主辦的《綿陽師范學院學報》國內外公開出版發行,學院已建起了分子生物學與生物制葯、應用心理學、程式控制交換與通訊網、數字化與資源環境信息等4個重點實驗室和文化與傳播研究中心、四川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三農」問題研究中心、生態(基因)研究中心等四個文科基地,設有高等教育研究所、川西北保護大熊貓教育研究中心旅遊研究中心、陶行知研究所、生態環境研究所、李白研究所等各類科研機構20餘個。全院教職工共發表學術論文5397篇,正式出版學術專著126部,各類編著404部,譯著12部,文藝作品118部,獲國家專利34項。

在60餘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與時俱進,銳意改革,積極服務於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自建校以來,已向社會輸送各類畢業生近5萬人。學院多次受到教育部、省政府和省教育廳的表彰獎勵:三度榮獲"全國高校後勤工作先進集體"稱號、被國家教委評為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評估優秀學校、全國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高等學校、全國學校民主管理先進單位、全國體育衛生先進單位、全國「三八紅旗單位」;被四川省政府命名為「四川省精神文明先進單位」、連續兩屆榮獲四川省地方普通高校辦學水平監測評估優秀獎,被評為「四川省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單位」等。

學院升本掛牌以來,堅持「『A』管理模式、三座立交橋辦學模式、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先後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科院地理信息產業發展中心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與德國、美國、加拿大、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的大學建立了友好學校關系,「中德文化與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已在綿陽師范學院掛牌成立。學院聘請了德國威斯巴登國立音樂學院院長,德國黑森州音樂學院院長,德國法蘭克福國際音樂學校校長,美國波斯頓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央黨校、復旦大學等著名科研機構和大學的院士、博士生導師近百人作為學院兼職教授。

新師院,新形象,新征程。

綿陽師范學院全體師生員工在科學發展觀的引領下,遵循"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體,幹部當好後勤兵,全心全意為學校謀發展,為教職工謀利益"的全新辦學理念;堅持"教學立校、科研強校、特色名校"的辦學思路。以全新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模式,以高昂的熱情,創新的精神和堅強的意志努力推進學院快速、健康、可持續發展,一所嶄新的綿陽師范學院正在崛起。

內江師范學院是一所省屬本科師范院校。學院地處風景如畫、人文薈萃的「書畫之鄉」——內江市。內江東鄰重慶,南接瀘州,西攘自貢、宜賓,北靠資陽、遂寧。成渝、內昆、川鄂、川黔四條鐵路和成渝、內宜、內瀘、內遂四條高速公路縱貫全境,成為四川連接重慶、雲南、貴州、廣西、湖北等省(市)的重要通道。內江作為川東南的門戶,巴蜀腹地的交通重鎮和大宗物資集散地,四川的出海通道,區位優勢十分明顯。

學院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的「三個面向」,認真實踐「三個代表」,積極推進素質教育。以育人為根本,以教學為中心,以質量求發展。立足四川,面向全國,堅持為基礎教育服務,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突出師范性,強調學術性,建設以教師教育為主體,具有地方特色,在省內外有一定影響的高等師范院校。

學院以教師教育為主體,專業設置齊全。現有中文、外語、政法經濟、歷史、教育心理學、管理、數學、物理學與電子信息工程、化學、資源環境管理、生命科學、計算機與信息科學、體育、美術、音樂等15個系。有文學、法學、歷史學、理學、教育學、工學、管理學等七個一級學科,設有32個本科專業。現有在校生9300餘人,在冊成教生12000餘人。現有教職工82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440人,正高職27人,副高職214人,博士、碩士生78人(含在讀)。學院始終以教學為中心,並注重科學研究,現有教育部、省教育廳批準的20餘個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 8門省級重點課程。近兩年來,我院教師共在各類公開刊物上發表論文1050篇,其中核心期刊173篇,教材37部,專著、編著18部,教學科研成效較為顯著。

學院辦學條件優良。現有土地800餘畝,校舍29.6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總值3000餘萬元,藏書52餘萬冊;體育館、標准田徑運動場、游泳池、網球場、排球場、籃球場等體育場(館)功能齊全,電子閱覽室、多媒體教室等教學設施齊備。學院先後獲得「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省級園林式單位」、「省級文明單位」、「四川省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校園綠樹掩映,碧草如茵,是莘莘學子求學的理想場所。

學院在省內的招生已覆蓋全省各地、市、州。同時,學院已在重慶、湖南、湖北、江西、廣西、寧夏、陝西、甘肅、山西、遼寧、浙江等15個省(市)招生,辦學覆蓋面廣,輻射面寬。

目前,學院緊緊圍繞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方案,狠抓軟體、硬體建設,確保本科教育教學質量,構建以教師教育為主體的辦學體系,努力創出學校特色,為發展研究生教育、申報碩士點早做准備,逐步向以教師教育為主體的多科性的高等學校發展,使學院在省內外具有一定影響。

宜賓學院是一所省屬全日制綜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學校著力加強教風、學風、校風建設,形成"校以育人為本,師以敬業為樂,生以成才為志,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協調"的校園新風貌,成為學生安心、家長放心、社會傾心的好學校。

宜賓學院佔地1043畝,已建校舍34.6萬多平方米,22000平方米的智能教學大樓,600平方米的體育館、9000平方米的標准化學生食堂和學生活動中心正在修建中。有標准田徑運動場3個,足球、籃球、排球等運動場5.54萬平方米,還有標准游泳池。校園布局井然,環境優美。學院現有18個教學系部,45個普通高校本專科專業,其中有工商管理、生物工程、生態學、電腦信息與科學、旅遊管理、計算機科學技術等18個本科專業。學院面向西南、西北、華中9個省市區招生。有30多個成人教育專業招收脫產、函大、夜大、自考助讀、自考短線脫產學習學生。有全日制在校本專科學生11434人。成教學生13700多人。今年計劃招生3000多人,新增專業27個。現有專任教師670人,其中正高職稱47人,副高職稱166人,博士研究生16人,碩士研究生212人,在讀博士、碩士117人。另有外聘教師85人(其中,外籍教師7人)。師資已形成合理的學術階梯,具有充分的發展潛力和雄厚的教學科研力量。學院建有民營經濟、高等教育、陽翰笙、唐君毅等學術研究所,辦有國內外公開出版發行的《宜賓學院報》和《宜賓學院學報》。

家賓學院有藏書93.8萬冊,全用計算機管理,並有160座電子閱覽室。建有與中國教育科研網對接的功能完備的校園寬頻網,部分基礎課可實施網上教學。有12個計算機多媒體教室,20個實驗室,擁有覆蓋"萬里長江第一城"的語音發射系統,每個一線教師都配有計算機,每間教室都有電視機。2001年與1998年相比,教學用計算機增加6倍,教學儀器設備總值增加4倍。
成都學院(原成都大學)

成都大學始建於 1978 年,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辦,經教育部批准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時,暫更名為成都學院 ( 成都大學 ) 。成都大學以工學、文學、管理學、醫學為主,以產、學、研相結合為辦學特點的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學校具有特色鮮明的辦學特色和發展規劃,校園文化氛圍濃郁,學習環境優雅,是志士才俊施展抱負、實現人生價值的良好舞台。隨著成都市優質教育資源的進一步整合,成都教育學院、成都幼兒師范學校、成都衛生學校已成功並入成都大學。目前,成都大學已發展成為一所具有相當辦學規模,優良的辦學條件,辦學效益顯著,在國內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城市型綜合大學。

成都大學於 2002 年 7 月遷至自然風光優美、人文底蘊豐厚的成都十陵歷史文化風景區,學校佔地面積 92.7 萬平方米( 1390 畝),校舍建築面積 56 萬余平方米,校園環境優美,氣度恢宏,動靜結合,令人賞心悅目,流連忘返, 2004 年被成都市政府評為「園林化校園」。 2006 年經成都市人民政府批准再征地近兩千畝,新校園規劃建設工作已正式啟動。

學校擁有固定資產 6.9 億元,教學儀器設備值 7281 萬元,館藏圖書 129 萬冊。現有教職工 1614 人,其中專任教師 1056 人,教授 33 人,副教授 334 人;教師隊伍中具有博士後、博士、碩士研究生學歷的 170 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12 人,成都市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 6 人;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 80 餘人擔 任客座 教授 和兼職 教授。學校建有校內基礎實驗室和實習工廠 9 個、專業實驗室 11 個、研究型實驗室 1 個、研究所 7 個。

學校近年來大力加強現代化教學設施建設,積極引入現代教育技術和教學手段,重點建設校園信息網路、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圖書館、計算機房、 CAI 教室、 CAD 室等。學校現有 CAI 教室 30 多個, CAD 室 4 個,多媒體教室和語音室座位數達到 3462 座,擁有計算機 3331 台,基本實現了教學手段現代化和教學管理、行政辦公自動化。

學校體育設施完善,擁有體育館、標准運動場、游泳池、足球場、網球場、籃球場、排球場等多個標准運動場館,並配備先進的體育運動設施和比賽專用設備,能夠滿足數萬名師生體育教學、體育活動和體育比賽的需要。

成都大學是一所綜合性大學,設有機械工程、建築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技術、生物工程、外語、中文、工商管理、經濟與法律、旅遊、表演藝術等 11 個系,及美術學院、師范學院、學前教育學院、醫護學院等 4 個學院,另設有中外文化交流中心、華夏職教師資培訓中心、體育部、成人教育部和都江校區。開辦有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土木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計算科學、軟體工程、生物工程、制葯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環境工程、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廣播電視新聞、漢語言文學、英語、法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旅遊管理、會計、藝術設計、動畫、繪畫、廣播電視新聞編導、小學教育等 25 個本科專業和 30 多個專科專業,其中有 3 個專業為國家級教改試點專業。現有全日制普通教育在校生 2 萬餘人,各類成人教育學生 5 千餘人,先後招收外籍留學生 200 餘人。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緊跟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努力探索最有利於學生成才和就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嚴格的學分制使學生能更加自主而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學習進程,擁有更多彌補學習差距、達到學習目標的機會;近百門涵蓋工、文、管、理、法、教育、經濟、醫護等 8 大學科的選修課,為學子們提供自由選擇自己最感興趣、最有利於實現自我價值和專業成長的課程。學校鼓勵和支持各院系根據自身特點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將優勢學科專業辦出具有社會競爭力和應用性的鮮明特色。如外語專業學生專業英語四級考試成績名列川內高校前茅;藝術設計專業的師資和硬體條件,及教學成果在四川處於領先地位,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的青睞;自動化等電氣類專業「寬基礎、多方向」的培養模式及完善的教學實訓條件,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辦學精神,造就了一批批能適應電氣類相關行業中的生產、管理與營銷等需要的專業人才;工商管理專業為滿足學生自我設計的需要,積極推進教學改革,法律專業探索法律與營銷的全面結合,這些培養模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小學教育、學前教育、醫學及護理等優勢專業,具有悠久而深厚的辦學歷史和教學經驗,在學習實踐中,既重視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又不斷加強學生專業理論知識的積累,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工作適應能力得到了較為顯著的提高,近幾年畢業生的就業率穩居 90% 以上。這些都體現了作為一所城市型綜合性大學的優勢與魅力。

學校在加強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傳授的同時,還非常注重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創新活動和生動活潑的文娛體育活動,實施「科創學分」等激勵機制,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們參加科技創新活動和藝術實踐的積極性。我校學生近年在參加國家、省市組織的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中均取得了優異成績:數學建模連續多年榮獲全國大獎, 2005 年又獲得全國大獎四項;在 2004 年首次舉辦的機械創新設計競賽中,我校代表隊獲得全國三等獎一項,西南地區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一項;在全國大學生「科創杯」課外科技作品競賽中,我校連續兩年獲得全國三等獎;在 2003 年中國藝術院校大學生數碼媒體藝術大賽中,我校設計藝術系學子獲得唯一最佳動畫片大獎,更顯示了我校學生的創新能力;學前教育學院的舞蹈節目多次獲得全國及全省學生藝術節一等獎,美術作品還多次獲得全國學生美術大賽金獎;師范學院的健美操多次獲得省市健美操大賽一等獎。此外,在「讓學生深入社會、服務社會」的社會實踐活動,我校連續多年獲得中宣部、團中央和教育部的表彰。這一系列在科技創新與藝術實踐活動中取得的優異成績,彰顯出學校鮮明的辦學特色和實踐成果,已逐步成為推動大學生全面提升科技素質和文化修養的有效途徑。

學校十分重視教育教學研究、科學研究和科技開發工作。近年來,獲得國家、省、市級科研成果獎 57 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1 項,省級教學成果獎 11 項;被國際著名三大文獻檢索系統 SCI 、 EI 、 ISTP 收錄的論文 20 余篇。學校辦有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成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文科愛好者》、《理科愛好者》,刊發的文章有百餘篇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新華文摘》等收錄。學校自行研製開發的以不定型耐火材料系列、自動控制系列實驗系統為代表的一批新產品、新技術得到推廣應用;在機械設備研製、建築、生物技術、文藝生態學、經濟學、藝術設計和秘書學等領域,取得了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學校自建校以來,已為國家輸送了數以萬計的本專科畢業生,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已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幹力量,其中不乏博士生導師、具有影響力的企業家、黨政高級管理人員、中小學及幼兒園的教育專家以及醫療衛生戰線的傑出人才。

今天,蓬勃發展的成都大學不僅佔有國家西部大開發的政策優勢和省市政府、成都人民關心厚愛之天時,還擁有成都作為西部商貿中心、信息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和文化中心宏偉目標之地利,更擁有全校師生員工篳路藍縷、櫛風沐雨、精誠團結、同舟共濟之人和。

7. 內江市東興區教育局官網

我房子在大千路金科王府小孩初中應該在哪裡上學

熱點內容
教學用琴 發布:2025-05-12 15:51:55 瀏覽:241
嘉美通教育 發布:2025-05-12 12:47:44 瀏覽:677
生物國家集訓隊 發布:2025-05-12 11:14:08 瀏覽:444
師德教師學習永恆 發布:2025-05-12 10:35:37 瀏覽:846
學生調戲老師 發布:2025-05-12 06:02:30 瀏覽:14
抗癌生物 發布:2025-05-12 05:09:05 瀏覽:656
巨鵬生物 發布:2025-05-12 03:15:27 瀏覽:869
絲足老師 發布:2025-05-12 01:30:24 瀏覽:608
當教師好還是公務員好 發布:2025-05-12 00:53:30 瀏覽:853
考研英語真題下載 發布:2025-05-12 00:24:07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