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道教學院
㈠ 青城山道教學院入學條件
手右有像形龍一樣的胎記,左手有像雲一樣的胎記,這是騰龍之說?
㈡ 青城山道教學院的基本信息
青城山道教學院位於中國四川省成都市青城山,經國家宗教事務局批准設立,2007年9月12日正式揭牌,是中國西南地區第一所培養道教人才的高等宗教學院。
㈢ 青城山道教學院屬於幾本
道教學院不是普通國民教育系列,因此她發的文憑跟我們平時發的大學證書是不一樣的.
有興趣而且滿足條件的話就去讀吧,道教的振興需要國民的努力.
㈣ 青城山道教學院的歷任院長
張明心(2007年-)
㈤ 請問各位大神,青城山道教協會有沒有開設官方的網站另外有沒有官方的淘寶店非常感謝!
青城山道教學院官方網站:http://www.xn--uiso7f4wau4xy87c7uh3tb.com/
㈥ 青城山有沒有廟里開的武館 或者道教學院對普通人開放的班
青城山沒有你所說的武館或學院
青城山道教學院只向教內招生
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鳳山路
㈦ 青城山道教文化的特色
道教是土生的宗教:道教是在中國古代社會宗教信仰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宗教,具有民族思想和信仰的特徵。它的信仰根源一方面來自中國占代社會的原始宗教意識,或者說早期人類對自然現象虛幻的錯誤反映,認為萬物有靈及靈魂不滅的觀念;另一方面則是先民的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其次是神話和傳說中對鬼神的祭祀。中國道教從創教的1800多年來,—直道脈不斷,宗派繁衍成為中國的國教。青城山也成為了道教的祖庭和聖地。從南北朝時期道教西傳後,道教影響遍及東南業各國。如今,作為中國道教教理、教義主要來源的老子《道德經》,是目前世界上最多的譯本。老子有關「道」 的理論,早已經成為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青城山列入聯合國文化遺產保護區後,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成為了人類共有的文化遺產之地和朝拜、觀光的聖地。張陵青城山創道教:張陵一生的活動,概括起來可以分為四個階段:一、早期活動;二、為創教作準備;三、創教;四、傳教。 張陵出生於沛國千(今江蘇豐縣)一個信仰黃帝老子的世家,一說為西漢留侯張良的後裔。公元98年的永平十年張陵與弟子王長、趙升等繞開洛陽乘舟入今江西鄱陽湖,上雲錦山,並傳黃帝九鼎丹法,在雲錦山修煉外丹黃白術,歷三年煉成太清神丹,之後又煉成九鼎神丹,即所稱「龍虎太丹」,傳說龍虎大丹煉成後,山顯龍虎之形的瑞應,遂改雲錦山為龍虎山,公元126年,鶴發童顏的張陵率弟子數人山龍虎山輾轉長安,翻越秦嶺經古棧金牛道入蜀。 張陵入蜀之後,首先在今大邑縣境內的鶴鳴山積極為創教作準備。其原因主要有兩方面因素:——是巴蜀從上古以來受到代表東方文化的楚文化的影響極深,楚文化中巫文化(或稱鬼道文化)在東漢張陵創教之前已經形成巫教社團;二是張陵要與從戰國時楚國就已經鳳靡「淫祀」並影響巴蜀的巫教抗衡,必須積極為創教前作思想教理准備,在創教前後,他先後撰寫完成了《老子想爾注》、《黃書》、《道書》、《二十四圖》等二十四道書,並以符水等治病,發展教徒。 張陵剛移居青城山天師洞的一個黃昏,與青城山一帶分為八部鬼帥的巫教社團鬥法。他在裝扮上一是穿黃色道袍,佩劍,持印與戴符,之後被稱為天師劍、天師印、天師符,成為天師道傳教的最重要嫡傳信物。青城山一帶的巫教八部鬼帥、六大魔王鬥法失敗後,被禾師道改造與同化,如今青城山上的「降魔石」、「擲筆槽」、「洗心池」等,就是當時鬥法之後的傳說。不過天師五斗米道在巴蜀等傳道的過程中,也有一段與巫教鬼道相互影響滲透的過程。特別是張陵主子張魯據漢中政教合一30年。張陵在青城山站穩腳跟後,便開始了以巴蜀為中心的二十四治的傳教活動和建立天師五斗米道的宗教社團組織。 建治之後,張陵受西漢卜洲三島傳說的啟發,構想出道教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所謂的洞天福地遍布中國傳說中的修道大小名山。並為天師道制定朝禮,祭祀的黃色道服,並親自擬定法篆傳授制度,道戒律條等。 中國道教在東漢時太平道因「黃巾起義」失敗受到嚴重打擊轉入傳教的低潮,幹家道和李家道都是家庭道影響范圍和影響力較小,只有張陵的天師五斗米道自創教以來道脈不斷,影響及東南亞和一些西方國家,成為中國傳統的宗教。青城山歷代道教的演變:青城山道教的歷代教派,從張天師創天師道正一派,經歷了源於東晉時期以陶弘景為首的上清派;形成於北宋年間,流行於元朝的清微派;北宋間的丹鼎派南宗;元朝的全真道龍門派;清代末年的青城派。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張陵創教後,道教在漫長的歷史時期,不斷演變和相互滲透的過程可,於19世紀才又形成獨立的道派。青城派在20世紀五十年代後一直是中國道教的重要道派。1957年「中國道教協會」正北京成立,青城山道長易心瑩山席大會,被推選為副會長兼副秘書長,當年又被推選為四川道教協會會長。1986年,在中國道協第四屆代表會議上,傅元天道長當選副會長,1992年3月又當選為中國道教協會會長,並兼任中國道教學院院長。
㈧ 青城山道教學院的介紹
青城山道教學院是經國家宗教局正式批准設立的培養道教人才的高等宗教院校,學校佔地32畝,學制3年,是西南地區唯一一所專門培養道教界人才的專科類宗教院校。今年秋季中國道教學院委託青城山道教學院辦班,共招生60人,其學生來源主要是全國各地道協和道教宮觀,9月12日授牌儀式後,學校將按教學計劃正式開課。
㈨ 關於青城山道教文化內容提升,這些大咖都說了些啥
近日,「青城山道教文化內容提升與館陳展示研討」座談會在青城山青源酒店舉行。四川省民委、四川省道協、四川省社科院、成都市道協、都江堰市委統戰部、宣傳部、都江堰市民宗局、都江堰市文廣新局、青城山-都江堰景區管理局、青城山道協、四川大學、四川師范大學、四川音樂學院、成都體育學院的40餘名領導、專家教授參會。
在會上,專家學者們圍繞「青城山道教文化內容提升與館陳展示」、「傅圓天大師羽化20周年紀念活動」等主題進行研討。
參會的大咖們都說了些啥?對於青城山道教文化內容提升都碰撞出了哪些好點子?下面,小編摘錄了此次會議部分精彩發言,以饗讀者。
都江堰市民宗局局長宋慶國 「做什麼,怎麼做,在哪裡做」
都江堰得益於旅遊名城的推進和青城山道教文化氛圍的營造和彰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這一工作,多次組織開展研究和實地調研工作。今天市委、市政府和道協邀請各位專家教授和參會的各位領導圍繞「做什麼,怎麼做,在哪裡做」這三個方面來討論研究。
宋慶國局長也闡述了目前的一些初步思路:一是在上清宮成立博物館;二是在天師洞原有的文物展覽館的基礎上,做一些提升,例如增加一些講解員,然後對外開放;三是在建福宮建立道教文化交流場所;第四是建立一個道醫葯園,展示我們道醫文化。
四川音樂學院音樂學系甘紹成教授 「建立道教文化展覽和傳承中心」
我認為青城山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應該建立一個文化展覽和傳承中心,我們不能只是展覽而不傳承。比如說道教音樂的傳承,我們可以為到來的遊客做一些道教特色的表演,甚至應他們的要求做一些法事。這些事應由專人負責,地點可以建立在天師洞。
四川音樂學院民樂系曾成偉教授 「建議建立古琴的展館和傳習所」
從歷史、從國學、從人文文化,古琴絕對稱得上是濃縮了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藝術形式的一種樂器,是傳統高雅藝術的典型代表,深刻影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面,其意義與價值遠遠超出了一般的傳統音樂。作為張孔山大師的傳人,蜀中古琴與青城山淵源頗深。我建議在建福宮建立古琴的展館和傳習所。不僅有古琴文化的展示,同時能與遊客產生互動和交流,增強遊客的體驗感。
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研究所張澤洪教授 「利用新媒體來宣傳道教文化」
青城山作為道教發源地,在歷史和現在都有很大的影響。怎樣提升青城山的道教文化的品味,我們地方政府也很重視道教文化展示,不管是博物館展示還是音樂的展示,我覺得現在新媒體值得我們重視,很多旅遊景點通過新媒體宣傳旅遊資源,我們應該考慮利用新媒體來宣傳道教文化。
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研究所張欽教授 「建立道醫博物館,意義重大」
在中國,目前還沒見過道醫道葯的博物館,所以我們做道醫道葯的博物館,意義非常重大。中醫有自己的理論體系,道醫道葯也有自己的理論方法,道醫道葯的展示,對我們了解和傳襲道家的醫和葯有很大的作用。所以建立道醫博物館非常有必要。
四川大學道教與宗教研究所李剛教授 「加強與海外學者互動交流」
不管怎麼做,基於目前青城山道教的現狀,我們應該做一個總體的規劃,道教的文化內容很豐富,應該有一個總的規劃,不僅是音樂,醫葯,包括道教體育,道教藝術等。海外有很多學者,他們手裡掌握了很多的資源,我們可以多多加以利用,不僅可以加強與國際的交流,同時可以把青城山道教向國際進行宣傳。
成都體育學院郝勤教授 「通過博物館跟大眾聯系起來」
青城山道教文化對人來說很神秘,如何去了解呢,可以通過博物館,一個碑,一段文字,一個建築去深入了解。依託現有的資源和建築建立展覽道教文化的場所。根據符合展陳條件的建築空間可以考慮各種不一的文化展覽地。博物館的支撐條件包括建築空間,主題和技術。如何展示,展示什麼。主題決定展覽的內容。
博物館不要理解為放東西的地方,它是一個綜合性的文化、展示、傳播、教育,甚至是公眾參與體驗的形態,它最大的功能在於有博物館和沒有博物館,沒有博物館:我的學術永遠是我的學術。有博物館:你的學術思想、研究成果接地氣,通過博物館跟大眾聯系起來。建議做一個青城山道教文化藝術博物館,一部分基本展,通過圖片,視頻等手段展示青城山道教歷史,了解青城山道教的地位、影響和文化特色。第二部分是藝術展,包括各種大藝術家的墨寶,以及其他地方沒有的特色物品。
四川省社科院李遠國教授 「做青城山道教博物館不是臨時起意」
做青城山道教博物館不是臨時起意,而是始於2000年,利用現有的優勢和條件來打造博物館。比如建福宮是青城山的門戶,要做道教文化館,全面介紹青城山道教文化,第一是道教簡介,第二是青城山簡介,第三是道教神仙化陳列,第四是道教法印法器的陳列,第五是道教禁忌的陳列,第六是道教符籙一類的陳列。
二十一世紀公司專家李作民 「讓青城山和道教建立最直接聯系」
首先,青城山道教應該是一個超級「IP」(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青城山之所以成為青城山,就是因為道教,沒有道教就沒有青城山,青城山是道教的根,是道教的祖山和祖庭,鮮明的宣傳青城山道教,博物館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最好的載體。它提供了一個證據系統,成立道教博物館,才能和中國道教的祖山和祖庭的青城山相適應。以此為目標,確定方式和突破口。這樣一個博物館不能用傳統的意義去定義,我們應該讓青城山和道教建立最直接的聯系,這個博物館就是最好的載體。 從經濟發展來看,青城山作為一個旅遊目的地,為什麼要到青城山來。中國道教博物館應該是一個活態的博物館,不僅僅是陳列一些文物,整個青城山都應該視為一個博物館,每一個道觀,每一個跟道教相關的建築、物品都是一件展品,但是我們還是需要一個集中的展示地。道教博物館是活態的,因為整個道教都是活的。不管是道教音樂,醫葯還是法器法物,都在道教這個大概念之下,都是活態的。
四川師范大學李俊濤教授 「讓來青城山的遊客能感受到一份獨特」
文化是一個概念,也可以是一個具體事物,解說系統就是具象化文化。它可以把遊客把旅遊的資源變成自己的獨特的記憶。我建議在青城山道教博物館群的基礎上設立一個青城山道教文創中心,設計開發出一些列青城山道教文化系列文創產品,讓來青城山的遊客能感受到一份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