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高中教育

高中教育

發布時間: 2020-11-19 10:05:29

⑴ 基礎教育什麼包括高中教育嗎

基礎教育,是一個動態的概念。目前中國事實上的基礎教育,是指初中(含初中)以前的所有教育形式,狹義講來指九年義務教育,廣義講來還應該包括家庭教育和必要的社會生活知識教育等。

有人也把高中階段的教育歸入基礎教育范疇,但是目前中國還沒有普及這種類型的教育,所以,在事實上高中階段的教育還不是基礎教育。隨著中國發展水平的提高,預計到2020年,會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拓展資料:

基礎教育,就是人們在成長中為了獲取更多學問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識。就如同蓋房子先要打地基一樣,要想學好一門語言就要從認字開始。

⑵ 高中是什麼教育

高中是三年制的高級中等教育。

⑶ 什麼時候會普及高中教育

根據國家現行的教育政策是施行九年制義務教育,而如果加入高中義務教育則屬於十二年義務教育。目前深圳、珠海、浙江等沿海地區正在試行十二年義務教育,具體普及實施階段,暫時不可知。

⑷ 什麼時候該普及高中教育呢

2017年4月6日教育部公布《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適應初中畢業生接受良好高中階段教育的需求。

2020年全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總目標和5個具體目標,具體目標包括:

1、全國、各省(區、市)毛入學率均達到90%以上,中西部貧困地區毛入學率顯著提升。

2、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教育結構更加合理,招生規模大體相當。

3、學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滿足教育教學基本需要。

4、經費投入機制更加健全,生均撥款制度全面建立。

5、教育質量明顯提升,辦學特色更加鮮明,吸引力進一步增強。

(4)高中教育擴展閱讀:

普及教育不等同於義務教育,他們的概念是:

1、普及教育是教育事業的發展目標,也是教育發展過程中層次不斷提高的歷史要求。新中國建國初期,我國提出普及初等小學教育(三年到四年)的目標,後來提出普及小學教育的目標,大躍進的時候曾經提出普及初中甚至高中教育的目標。

一時間村村辦小學,隊隊辦初中,社社辦高中,甚至小學都沒有畢業的老師教起了初中和高中,熱情代替了科學,數量淹沒了質量,後來花了很大的力氣進行收縮和消化。所以普及什麼層次教育、普及到什麼程度是要依據歷史條件決定的。

2、免費教育是一種政策措施,也是民生的一項重要福利。1985年我國提出實施9年義務教育,1986年制定了義務教育法,但到2008年我國才真正實現了城鄉義務教育全免費。

3、義務教育則是一種制度安排,是具有強制性的法律規定。義務教育有兩個基本特點:免費和強迫,免除學費是實施義務教育的基本保障。沒有免費的教育就難以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也就難以普及到每一個兒童。中央和地方政府免除學費、雜費以及補助困難家庭子女順利完成學業,是義務教育得以全面實現的保證。

同時,義務教育具有強迫性,所有家長都有義務送子女上學。因此,我們說:義務教育一定是免費的、普及的教育,反之則不然。

⑸ 高中教育依據什麼法規

高中教育既不屬於義務教育,又不屬於高等教育,屬於普通中等教育。它所依照的是什麼法律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等相關法律和有關法規。

⑹ 高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高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一、教育的不公平,是當前社會最大不公平

教育輻射的面最廣,牽涉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出現一點問題,就會成為廣大公眾關注的問題。人們對教育的意見很大,甚至引起了人們的不滿,教育存在嚴重不公平的現象。

1、城鄉差別進一步擴大。按照經濟學原理,投入越大收益越大。當前,學生家長捨得在孩子身上花錢,城市的家長對孩子的投入更多。學生的視野極其開闊,信息來源十分廣泛,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渠道多,這是農村學生無法比擬的。城市學校的辦學條件優越,辦學資金充足,師資力量雄厚,這也是農村高中望塵莫及的。

近幾年來,各個省都在大力推行新課程改革,新教材對學生的要求很高。各個高校在招生方面也進行了全面改革,自主招生的高校已經擴大到了七十六所。自主招生的條件也十分注重學生的能力和素質,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學生的特長、興趣與愛好。這些條件,有利於城市學生的競爭,農村學生是遠遠跟不上的。

2、政策上的差別。很多省都有省級示範性高中,集中力量辦重點。政府扶持一部分學校,學校自然就出現了強弱之分。誰上重點高中?學校憑什麼招生呢?所有學生都能接受優質教育嗎?這就告訴了世人,不是所有學生可以進入重點中學讀書。據調查了解,現在絕大多數示範性高中,採取了「三子」的招生辦法,即分子、票子、條子。分子,就是學校憑學生的實際考分錄取一部分;票子,是指分數還差一點,出錢可以進入該學校;條子是考慮各種厲害關系,分數還差得遠,但有關系,可以接受優質教育。特別是條子,使所有學校校長感到十分惱火。很多條子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差生。如果不解決條子生,手中掌握了一點權力的「領導」,時刻會為難學校,學校生存與發展面臨巨大的危機。如果全部解決,學校管理的難度加大。當今社會,有很多「領導」手中的權力,是為自己、親戚、朋友等服務的。

政策上的差別還表現在:高考分省錄取的比例差異,高考許多的加分政策不公等。這樣,就出現了不公平。考生多而高校少的大省里,高中學生至少要奮斗三年。每天不分晝夜,拚死拚命地讀書,苦不堪言,最後還是有很大一部分學生被擠下獨木橋。這些地方的老師為了讓學生考個好大學,競爭也異常激烈。家長也跟著受苦受累。人數較少而高校多的省,學生在高中三年則是瀟灑走一回,絕大多數學生能順利進入高校學習深造。

3、受教育的機遇不均等。由於學生家庭出生、家庭經濟條件、父母的地位、所處的區域位置、社會關系等各個方面的不同,造成了孩子受教育的機遇和程度不同。這也決定了孩子將來發展的差異。孩子因出生不同、地域不同、家庭經濟條件等的不同,造成了孩子接受教育存在差異。我國憲法明確規定,公民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可是,事實並非如此。

4、高考制卷權力與主體的下移,主體的多元化導致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不公平。在2001年8月,因為社會教育不公平問題,不是有山東青島三名學生狀告教育部的事嗎?最後不了了之。為了顯示教育的「公平」,平息事件,教育部把高考命題權這個頭等大事交給了各個省。誰來命高考試卷呢?當然是名校和名師了,名校和名師集中在哪裡?主要集中在城市了。這個教育環節的調整,能夠保證公平嗎?在試卷的保密、公平的的程度和范圍上,能不能體現公平,值得社會的懷疑。這種作法實際上把不公平的范圍和程度更進一步擴大了,這是教育最大的不公平。有關高考政策與高三復習的信息,名校和城市必將是近水樓台先得月。考試重點甚至高考試題,自然向有參與命題老師學校和地區傾斜,高考及高校錄取有利於名校和城市的學生。

⑺ 中國高中教育體制 

像我國這種應試教育,說白了就是以考試選拔人才。什麼綜合素質全是白搭,在理論上平等選拔人才的同時也有不少的弊端,這樣使得有很多偏才怪才,很多學生的特長不能充分的顯現出來(成績不如意),從這點看這樣的選拔方式無疑是落後的。但是,如果不以考試選取人才的話,確實也沒有其他比應試教育更公正,公平的選舉人才方式了。所以,以考試選拔人才的方式在我國是不會變的,至少五十年之內不會變。

如何全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全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措施:
第一,擴大教育資源
一是落實地方責任,要求各地實施一些建設項目,新建、改擴建一批學校,特別要求職業教育比例較低的地區要重點擴大中等職業教育資源。
二是國家給予支持,通過組織實施「教育基礎薄弱縣普通高中建設項目」、「普通高中改造計劃」和「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等3個重大項目,重點支持貧困地區發展高中教育,改善辦學條件。
第二,完善經費投入機制
首先,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擔機制。落實以財政投入為主、其他渠道籌措經費為輔的普通高中投入機制,完善政府、行業、企業及其他社會力量依法籌集經費的中等職業教育投入機制。
其次,完善財政投入機制,要求各地抓緊建立完善中等職業學校生均撥款制度和普通高中生均撥款制度。
三是按照非義務教育階段受教育者合理分擔學費的機制,確定學費標准,建立動態調整機制。
四是要求各地制定普通高中學校債務償還計劃,屬於2014年末前發生並已納入存量地方政府債務清理甄別結果的,應按照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政策予以償還。
第三,完善扶困助學政策
落實好普通高中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除學雜費政策,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提高中等職業教育國家助學金資助標准,積極推進家庭經濟困難的殘疾學生免費教育,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貧困而失學。
第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一是合理核定編制,適應普及和高考綜合改革的需要,根據城鄉統一的編制標准要求核定教職工編制,為學校及時補充配齊教師,特別是短缺學科教師;
二是創新補充機制,探索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解決中等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不足的問題;
三是加強縣域內教師統籌調配,探索建立校際之間教師共享機制,盤活用好教師資源,加強教師培養培訓。
第五,推動學校多樣化有特色發展
一是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加強選修課程建設,增強課程的選擇性和適宜性;
二是實施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工程,集中力量建設一批高水平職業教育學校,辦好一批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特色優勢專業;
三是實行普職融通,探索發展綜合高中,建立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合作機制;
四是推進學校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改變單純以升學率評價教育質量的傾向。
第六,改進招生管理辦法
一是健全招生工作協調機制,建立中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中統一招生平台,切實落實普職大體相當的要求;
二是實行優質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辦法,加大優質中等職業學校招收貧困地區學生的比例;
三是進一步落實和完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的政策措施;
四是嚴禁公辦普通高中違規跨區域、超計劃招生,依法加強對民辦高中的招生管理。

⑼ 高中教育與大學教育有哪些不同

培養目標不同。中學教育是為了學生考上大學.大學教育則是為了學生進入社會。雖然教育的本質是為了傳授知識.提升人的素質,延續人類文明,但是,中學是基礎性教育,本質上是一種中等水平的普通教育,為廣大學生的繼續深造和就業做一般性的基礎文化知識准備。中學教育強調學生會用書本知識解題,讓學生經過一系列的嚴格訓練,順利通過高考選拔,進人大學學習。所以中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成為高一層次的學生。大學則不同,它面向社會,是一種專業性質的教育,其目的是從未來社會生產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盡可能照顧到學生未來具體職業的特殊教育,通過對學生進行「全人教育」,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培養出不僅能夠獨立於社會,而且能夠擔當大任,為國家建設做出貢獻的高素質人才。

⑽ 高中教育的性質和職能是什麼

高中教育的性質是通才教育,屬於基礎教育。

職能:

1、讓學生通過一種學習氛圍的長期熏陶來形成持久的學習興趣,變被動灌輸為主動探索,甚至使學生在個性專長方面盡早發掘出潛力,對高中學生將來做出合理的學業、職業規劃,找到自身的成長點非常關鍵。

2、素質教育不僅僅是多開幾節音樂、舞蹈課,更重要的還是如何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素質,因為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示範性高中師資力量相對較,應該承擔更多的開創性的教學研究工作。」

3、示範性高中的教師素質也應發揮輻射效應,這個示範不是攀比升學率、獲獎率,而是「為人師表」的一種展示。「做一名有教育理想追求、有積極的人生態度、有火熱的愛的教師,道德性與學術性並舉,應成為所有老師的職業理念。」

(10)高中教育擴展閱讀:

主要問題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廣,盡管對以塑造人性為核心還是以培養技能為核心的兩種教育目標的爭論尚難分難解,但是打破唯分數論的傳統學生評價標准已日漸成為共識。

然而讓人尷尬的是,從實踐看來,打著素質教育旗號仍走傳統路線的案例不在少數,分數、升學率還在繼續束縛老師、學生的身心。

對此,不少與會專家呼籲,首先學校應自覺認識現代多元化人才培養的需求和內涵,教育應對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而不是只追求三年的短期教育成果;

同時,要建立更有利的政策和輿論環境,比如對學校的評價也應多元化,把是否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是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否幫助學生提高創新能力和是否促進個人專長的發揮等作為評價學校的標准。

如今很多學生雖然學位拿得高,但大多是被教育一步步推到行業中去的,未必是自己的主動選擇,這也是現在我們國家很難出大師級科研精英的重要原因。

熱點內容
教學用琴 發布:2025-05-12 15:51:55 瀏覽:241
嘉美通教育 發布:2025-05-12 12:47:44 瀏覽:677
生物國家集訓隊 發布:2025-05-12 11:14:08 瀏覽:444
師德教師學習永恆 發布:2025-05-12 10:35:37 瀏覽:846
學生調戲老師 發布:2025-05-12 06:02:30 瀏覽:14
抗癌生物 發布:2025-05-12 05:09:05 瀏覽:656
巨鵬生物 發布:2025-05-12 03:15:27 瀏覽:869
絲足老師 發布:2025-05-12 01:30:24 瀏覽:608
當教師好還是公務員好 發布:2025-05-12 00:53:30 瀏覽:853
考研英語真題下載 發布:2025-05-12 00:24:07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