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教學
『壹』 看看美國人如何學習母語
相比起數學教學而言,美國的公立教育對母語(英語)教學重視得多。學生從進入K年級(幼兒園年級)開始,一直到高中畢業,每天都必須至少有一個小時的母語學習時間。甚至到了大學,一年級和二年級仍然有英語的必修課,假如修完了以後,統考不及格的話,大學仍然是無法畢業的,要重考或者讀其它的英語補習課程。很多大學更把英語的八股文寫作規定為研究生入學的考試之一,假如無法通過,學生就不能被錄取為研究生。
美國的母語教學的主要部分大致分為:閱讀,寫作,文學欣賞,古英語和口頭表達這幾個部分。目前,全美有三十七個州都根據聯邦政府的「無一孩子落後」法案訂立了母語教學的課程標准和統考,因此,母語教學在全國各級學校教學的內容,基本是一樣的。
小學的母語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基本的寫作能力。在閱讀能力方面,低年級強調拼音(phonics)的教學。美國不教國際音標,最基本的閱讀能力是從通過教學生拼音開始的。Phonics的基本原理是教授學生一些英語(美語)拼寫和讀音關系的基本規律,讓學生可以看到一個英語單詞,就能讀出來;或者,想到一個單詞,就能按照規律拼寫出來。另外,通過學習基本讀音規律,學生也能集中學習大量的單詞。例如,
「at」 的讀音是其中的A發短母音的音,老師會同時在一節課中教:at, bat, cat, fat, hat, mat, pat,
rat, sat等讀音相同的詞,讓學生學會這些詞語的意思,另外,當他們看到同樣規律的chat,或者flat就能讀出來了。
小學二年級以後,通過這種拼音的教學方法,學生們已經掌握了大約五千到六千個英語單詞,讀一些簡單的兒童書籍已經不成問題。(有趣的是,美國的「英語為第二語言」的教學法,也是以這個為目標。完全不懂英語的新移民來到美國,大概兩年左右,就可以掌握相同數量的英語單詞,達到能基本閱讀一般英語讀物的能力。反思我們國內的英語教育,由於花太多的時間在鑽研語法上,學生學了十年,十幾年都是啞巴英語,而且掌握的英語單詞奇少,基本無法閱讀一般的英語讀物。)
由於小學一年級是培養拼音閱讀能力的關鍵一年,所以,假如學生的拼音閱讀能力過關了,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就會學習寫段落文章了。小學的二年級和三年級,學生都不需要寫全篇的文章,只需要寫段落。寫一段話,能講出一個故事,或者說明一個事實,就已經夠了。
與此同時,學生們會接受閱讀理解的訓練。小學的閱讀理解訓練大致分兩個階段。在拼音閱讀以後,第一個階段是decoding and
comprehension (解碼和理解)。解碼是最原始的階段,學生必須能把句子裡面每一個單詞都正確地讀出來,並知道每一個單詞的意思。然而,知道每一個單詞的意思,不見得就能明白整個句子的意思,更不見得理解一個段落或者一篇文章的意思。所以,「理解」就是訓練學生理解句子或者文章的意義。理解的訓練包括句子結構的認識,知識的掌握,語境的認識,以及閱讀提示(Reading cue)的掌握等。每一個步驟都牽涉到非常專業的閱讀發展理論和相應的教學法。所以,即使在全美國小學的英語老師用的課本不一樣,但他們在課室裡面做的東西都基本上是一樣的,因為他們在教師執照訓練的時候接受的閱讀教學法訓練都是一樣的。這個階段大概在小學二年級就應該完成。
第二個階段是應用(application),合成(synthesis),和評估(uation)的要求。在這個階段,學生把閱讀帶到更高一層,開始培養批判性的思維。在「應用」方面,學生必須能通過閱讀,找到自己需要的資訊,然後應用在某些方面。例如,學生看著一份如何烘蛋糕的說明,能自己動手,加入不同的材料,調節烤箱的溫度,烘出一個蛋糕。在「合成」方面,學生必須能在閱讀中找到各種資訊,然後篩選對自己有用的部份,作出正確的判斷。例如,從甲地到乙地旅遊,可以參加火車團,也可以參加飛機團,看的東西,價錢,酒店,行程,都有不同的地方;學生必須能根據某個條件(比如在多少錢以內),在閱讀了全部資訊以後,通過分析和綜合,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旅行團。在「評估」方面,學生必須能通過閱讀,根據自己的評估原則或者客觀的評估原則來評估自己閱讀的文章的好壞,或者從文章中得到的資訊的優劣。
在中學階段,雖然學生需要閱讀的數量更大,但因為閱讀的技巧已經在小學訓練過了,所以,母語教育的重點就在於八股文的寫作訓練,文學欣賞,古英語以及繼續發展口語能力。
八股文的寫作訓練從小學高年級寫文章的第一天開始,一直到大學的最後一門英語課,一直在做。這是美國的母語教育最最重要的一個部份。從前,托福和其它一些針對外國人的英語考試,並沒有規定寫作(也就是八股文寫作)是必考的,結果,中國學生到了美國讀大學的時候,大學教師們最大的頭疼就是中國留學生不會寫八股文。目前,在美國各級大學強大的壓力下,終於迫使大學考試委員會在新的托福考試,GRE考試,甚至SAT考試中規定八股文寫作為必考部份了。
美國英語的八股文有兩個主要部份。首先是規定了文章的種類只能是下面的幾個:敘述性文章(記敘文);說明性文章(說明文);定義性議論文;比較性議論文;分析性議論文;反駁性議論文;評估性議論文。因此,在考試的時候,學生不可以寫作其它的文體(比如寫成詩歌;劇本;小說;應用文;散文等等)。
開頭引入段:
1.導出背景(只能用下面的開頭方法:故事式;疑問式;敘述式;反問式;交代文章的背景)
2.用一句話,寫出作者所有的論點。
中間段:1.每一個論點,使用一個主題句,在段落的開頭說清楚。
2.假如是議論文,使用例證和分析推理等論證方法進行論證。假如是記敘文,在中間段表現矛盾的組織,發展,高潮。
3.假如是議論文,在每一個論點分析完以後要作最後的強調。
結尾段:1.假如是記敘文,表現矛盾的解決,並突出主題。
2.假如是議論文,再次概括作者的主要論點,並提出做法。
高中對八股文的字數要求是全文至少有五個段落,每段至少有八個句子。
文學欣賞方面,主要是要求學生對某一個歷史時代的作家有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這包括作家的生活和寫作經歷;作家的作品的風格和文字特點;作家對人物、環境的塑造方式;作家對情節的安排;作品的主題所反映的人文精神等。另外,作品的不同文學形式也在研究之列。比如,詩有什麼特色呢?不同詩人,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詩各自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修辭和特別的句子結構的應用對於作品起什麼作用呢?都是文學欣賞討論的內容。學生們從初中第一年開始就看小說的原著,而且,哪些作品必須讀過,通常是由每一個州的教育廳規定的,最近,必讀作品的考查,甚至被加入到各州的統考裡面。
美國的中學母語課本通常是精裝的,經常有幾千頁,非常厚、非常重。有的是按照文體,把同一文體的文章安排在一起學習;有的是按照作家,把代表性的文章選在一起。但是,因為在課本裡面,每一個作家只能選入一到兩篇比較短的作品,所以,老師通常會規定學生在課外讀該作家的代表作,如小說或者詩集的原著。所以,加起來的閱讀量是相當大的。
『貳』 如何對孩子進行雙母語教育
一、重視家長的榜樣作用,和孩子一起成長 托爾斯泰說:在一個家庭里,只有父親能自己教育自己時,在那裡才能產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沒有父親的先鋒榜樣,一切有關孩子進行自我教育的談話都將變成空談。你孝敬老人,子女才可能孝敬你;你下崗擇業時充滿自信,子女才可能面對挫折不斷追求。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家長的人格力量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 真是可悲而又可憐。在這種近乎病態的教育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能養成良好的品德嗎?今後能適應社會的要求嗎?對這樣的家長必須猛擊一掌:你們在傷害孩子的心靈,干擾孩子的健康成長! 二、努力創建學習型家庭,讓孩子以學為樂 我們認為,要創建學習型家庭,必須確保三優先:為孩子創造安靜的學習環境優先,在家庭中創造濃厚的學習氣氛優先,增加教育投入優先。 首先,要有固定的學習場所。就是要有孩子自己學習的空間。 第二,要有固定的學習時間。要想使孩子成長為愛學習的好孩子,這一點也非常重要。在固定的學習時間內,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學習。 第三,有條件的家長可以陪著孩子一起看看書,讀讀報等。 我們都明白,溫馨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是孩子成長的階梯。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心情舒暢,精神振奮,容易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積極向上的學習需要和較強的進取心和探求慾望。 三、尊重信任孩子,促進孩子主動發展 尊重信任孩子,意味著愛護他們善良美好的心靈;意味著應該在任何可能的時候,都支持孩子的決定;意味著放棄權力和優越感;也意味著一種涵養和寬容待人的高尚品格。 有這樣一個例子,曉菲4歲的時候,還不會寫字,卻在哥哥新發的作文本上胡塗亂抹整整劃拉了四大頁,全是誰也看不懂的亂七八糟的符號,如同天書一般。她回來了,曉菲興致勃勃地把本子遞給媽媽說:看我寫的字!做家長的,一般一看挺好的新本子給弄成這樣,即使不罵孩子,也一定要說孩子幾句,這是一般常情。她本來也想說孩子幾句,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一想這是孩子對學習寫字的興趣呀,馬上改嘴對曉菲說:真好,這是你寫的嗎?媽媽都寫不出來這樣漂亮的字,等你爸爸回來讓你爸爸看看!爸爸回來了,看到這樣一篇恐怕全世界任何人都讀不懂的字,也表揚了曉菲,並且給她買了新本子,鼓勵她認字、寫字。看完這篇文章,這位母親的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多會抓住教育孩子的時機,將一次本來該對孩子的批評迅速地轉化為對孩子的鼓勵,便起到了化學反應一樣,結果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四、教育孩子的同時,您也要時刻謹記您也是孩子的老師 電視上有這樣一條公益廣告,一位年輕的媽媽為年邁的婆婆端來一盆熱水,深情地說:媽,您泡泡腳吧,解除疲勞,有益健康。年輕的媽媽一轉身,發現自己幼小的兒子也吃力得端來一盆冒著熱氣的水,充滿自信地說:媽媽,您也泡泡吧!下面出示了一行字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使我們的孩子在父母身上吸取到榜樣的力量。有的家長要孩子好好學習增長知識,可自己卻不讀書又不看報,整夜迷戀打撲克,連孩子晚上做作業的空間都沒有;有的家長要求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自己卻在孩子做作業時看電視,孩子的好習慣如何養成?無論好的榜樣或壞的榜樣都會在孩子的心目中產生影響。有人說,孩子的心靈是一塊奇怪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播上習慣的種子,就能獲得品德的收獲,播上品德的種子,就會得到命運的收獲。如果父母嚴格要求自己,做孩子的表率,努力培養孩子的良好品德,就會為孩子的美好前程創造條件。 五、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密切協作,促使孩子健康成長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三個方面對孩子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即學校、家庭和社會,如果我們能有效地抓住前兩者對學生進行教育,那麼實際上也就抓住了學生教育的主要方面,因此,家長與老師的關系實際是一種協作的關系。家長對老師的不尊重使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嚴重脫節,會使孩子厭學、裝病的地步。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老師在自己的工作中,同樣難免犯錯誤,有時我們的錯誤可能會對您的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如果家長在處理這種事情的時候過於草率簡單,往往給孩子造成更大的負面影響,作為家長,應該積極地在孩子面前樹立老師的權威形象,使學生尊敬老師,才能使學生信任老師,而學生的信任是老師正常進行教學的基礎。
『叄』 為什麼要重視母語教學
母語,亦稱第一語言,是一個人最早接觸、學習、並掌握的一種或幾種語言。母語一般是自幼即開始接觸,並持續運用到青少年或之後;並且,一個人所受的家庭或正式教育中,尤其是早期,有相當部分是通過母語傳授的。母語為何物?母語是泥,凝結後形成堅固的壁壘,讓數學、物理、生物等在自己的身上築起大廈;母語是燈,點燃後放出燦爛的光芒,讓鰥寡孤獨者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出穩健;母語是車,起動後生成萬千馬力,讓喜、怒、哀、樂等在豪華的車廂里迷倒眾生。所以誰不承認母語天生重要?誰敢忽視母語教育?我們每個人都重視母語,熱愛母語,不僅是使母語得到良好傳承的需要,也是個人建構各種知識平台的重要保證。所以我們要學習好母語,運用好母語!
母語是一個人最初學會的一種語言,認為母語和「本族語」是同一概念,是個民族領域的概念,反映的是個人或民族成員對民族語言和民族文化的認同,它直接指向民族共同語。所以重視>
『肆』 母語教學的好處有那些
能提高人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伍』 簡述母語教學的三個層次的目標
教學任務就是指教學的三維目標第一維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主要包括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識和學科基本知識;基本能力——獲取、收集、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第二維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主要包括人類生存所不可或缺的過程與方法。過程——指應答性學習環境和交往、體驗。方法——包括基本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和具體的學習方式(發現式學習、小組式學習、交往式學習……)。第三維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情感不僅指學習興趣、學習責任,更重要的是樂觀的生活態度、求實的科學態度、寬容的人生態度。價值觀不僅強調個人的價值,更強調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科學的價值,更強調科學的價值和人文價值的統一;不僅強調人類價值,更強調人類價值和自然價值的統一,從而使學生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三維的教學目標是一個整體,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互相聯系,融為一體。在教學中,既沒有離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也沒有離開知識與技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的學習。它是一個問題的三個方面,並非是三個各自獨立的教學目標。
『陸』 第二語言教學與母語教學有哪些根本的不同
熟練程度不同。母語,亦稱第一語言,是一個人最早接觸、學習、並掌握的一種或幾種語言.
母語一般是自幼即開始接觸,並持續運用到青少年或之後;並且,一個人所受的家庭或正式教育中,尤其是早期,有相當部分是通過母語傳授的。
『柒』 為什麼要重視母語教學
母語,亦稱第一語言,是一個人最早接觸、學習、並掌握的一種或幾種語言.母語一般是自幼即開始接觸、並持續運用到青少年或之後;並且,一個人所受的家庭或正式教育中,尤其是早期,有相當部分是通過母語傳授的.母語為何物?母語是泥,凝結後形成堅固的壁壘,讓數學、物理、生物等在自己的身上築起大廈;母語是燈,點燃後放出燦爛的光芒,讓鰥(guan)寡孤獨者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出穩健;母語是車,起動後生成萬千馬力,讓喜、怒、哀、樂等在豪華的車廂里迷倒眾生.所以誰不承認母語天生重要?誰敢忽視母語教育?我們每個人都重視母語,熱愛母語,不僅是使母語得到良好傳承的需要,也是個人建構各種知識平台的重要保證.所以我們要學習好母語,運用好母語!於漪先生說:「母語是父母給的,母語是家給的.家給的語言,是一種有形無形、有聲無息的存在,是歷史流注的民族精神,她寬厚地孕育涵養著每一個子民.母語教育絕不是識多少字,背多少詞,做多少練習,寫幾篇文章,而是在引導學生理解祖國語言文字的同時,受到民族文化的教育,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民族情結的感染.古人雲:文以載道.語言本身是一種工具,但同時,它又是一種文化,一種語言是一種文化的承載體,對於培育民族精神,孕育民族情結,發揚民族文化有極強的凝聚作用.漢語言文字記載著中華數千年的古老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獨特性格的精靈,它本身就是文化.語文學科從事的是母語教育,有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天然優勢,當然應該義不容辭地擔當起振興民族文化、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重任.我們學習的母語大體上就是語文,因為我們所以的書所有的東西都是由漢語文字編寫成的,學習不好語文就不能看懂其他的學科,所以語文是其他學科的載體,我們要學習好語文.母語是一個人最初學會的一種語言,認為母語和「本族語」是同一概念,是個民族領域的概念,反映的是個人或民族成員對民族語言和民族文化的認同,它直接指向民族共同語.
『捌』 母語是教育的起點,這一個文章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尼采曾經指出:母語是「真正的教育由之開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對象」,良好的訓練是「一切後續教育工作」的「自然的、豐產的土壤」;教師應當使學生從少年時代起就嚴肅地對待母語,「對語言感到敬畏」,最好還「對語言產生高貴的熱情」。我完全贊同他的見解。
教育是心智成長的過程,而母語是心智成長最重要的環境之一。母語就好比文化母乳,我們在母語的滋養下學會了思考、表達和交流。雖然後續教育有不同領域和學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確地讀、想和寫,而這種正確性正是通過良好的母語訓練打下基礎的。
『玖』 直接母語式教學法
國際私塾教育集團多年經驗總結,全英文教學:給小朋友一個全英文的環境,讓其習慣於英文的聽說及直接用英文進行思考,改掉在頭腦里進行二次翻譯的過程,能很快的掌握英語的發音習慣及語感,像母語一樣的直接反應,形英語思維,說出標準的英文。
『拾』 如何提高母語教學質量
眾所周知,漢語自古以來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語。千百年來,我們依靠它傾訴,運用它思想,通過它記載,憑借它穿越五千年歷史文化隧道。然而到了今天,漢語卻不斷地受到外語的沖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尷尬境地,請看以下發生在大學里的例子:
很多學子不是把「再見」念成「沙揚娜拉」,就是把「高興」說成「happy」,即使是說一句簡單的話語,也總要夾雜那麼幾個外語詞彙,十足一個不中不外的「奇異句」。問其原因,竟答:「不用那個外語詞彙,我就不知道如何表達了。」
不少學子為了英語四、六級證書和學位,到最後只得犧牲學習母語的時間,然後發出一聲嘆息:「沒辦法,學位至上啊!」
偌大的校園里,不少人連普通話都說不好,但不要緊,如果你能吐出一串流利的英文,其他人一定會刮目相看……
幾個大學二年級的英語系女生,連一些簡單的漢字諸如「背簍」、「紅梅」等都不會寫,聽到經典民歌《黃水謠》,還好奇地問:「『黃水』怎麼寫,是哪個國家的歌曲啊?」
幾位語言學系的老師深深感嘆:「今天的大學生當中,能寫出一篇沒有任何語病的文章者,可謂『鳳毛麟角』啊!」
由此可見,不少大學生確實對母語不夠重視,且中文水平有明顯下降的趨勢。因此,加強大學生的母語教育勢在必行,甚至可以說是刻不容緩了。主要理由有以下三個:
首先,大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主要建設者,肩負著重任。母語是根本和基礎,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並熟練運用,那麼即使外語水平再高,也很難充分發揮才乾的,而且難以讓人信服。試想想,如果你連閱讀一篇有深度的論文或是研究材料都覺得困難重重,寫一篇沒有語病的文章都很難確保,那怎樣談得上勝任工作任務,建設祖國?
其次,大學生尤其是師范院校的學生,將來大部分都要走上講台,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教育新一代,這絕對離不開扎實的母語基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只有加強母語教育,才能證將來從事教育工作的大學生有足夠的能力勝任教學工作,確保國家未來的教育質量不下降。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如果教師自身的母語水平不過硬,又怎能教好學生呢?
最後,從愛護、保衛母語的角度來說,也應當加強大學生的母語教育。外語充其量是我們了解世界的一種工具而已,而漢語才是我們真正的根,不能舍本取末。身為中國人,若不能很好的用母語進行文化交流,不能體會漢語的魅力,那是多麼悲哀的事!
大學生作為受國家高等教育的群體,是保護漢語不受外來沖擊的主要力量,很應該下點工夫把漢語基礎打穩,為傳播中華民族文化,提高全體公民文化素質的歷史重任盡一分綿力。
因此,為了保護我們的母語,弘揚傳統文化,加強大學生母語教育勢在必行,否則可能有一天,我們會發現學習漢語也許比學習外語還要困難。作為當代的大學生,學好母語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讓我們都來重視母語的學習,切勿讓漢語在孤獨的境地高唱「獨角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