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教育
英國的教育系統號稱是世界上最為嚴謹,復雜但又靈活的教育系統之一。 小學教育英國的教育旨在幫助學生盡量發展個人才能,並將這些才能加以培訓,進而貢獻社會。英國法律規定家長必須確保年齡在五至十六的子女接受全日教育。英國約有百分之九十三的兒童在公費資助的學校讀書,即國立學校;其餘的兒童則就讀不受公費資助的學校(有時指公立或私立學校)。一般來說,英國國立小學為五至十一歲的兒童而設;在蘇格蘭及英格蘭部分地方,小學學齡延至十二歲。小學通常分為"幼兒"及"初級"兩部分。但有些地區由國立地方教育局所開辦的學校則使用三級制:即初小、高小和中學。小學生八或九歲轉讀高小,並在十二或十三歲時讀中學。大部分小學都是男女同校的。私立小學通常被稱為"預備學校",為七至十三歲的學生作好准備,通過考試入讀私立中學。雖然政府並無硬性規定五歲以下的兒童必須入學,但大部分地區的地方教育局(LFAs)均有提供學前或幼兒教育,由合資格的老師任教。五歲時,按照法律是必須上學的年齡,多數五歲的孩子這時候會進入Infant School,而七歲進入Junior School(初級學校).英國的多數公立學校將Infant School與Junior School合並起來,組成Primary School(即我們說的小學).英國的小學基礎教育與中國大陸,台灣和香港的小學比起來要容易,輕松得多.這也許是西方教育的仁慈之處吧,小孩子就該多玩一玩.因此,許多已在本國念過小學的小孩子,到了英國在班裡的成績總是領先.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雖然英國的私立小學(Prep school)大多接受海外學生,但來英國"留小學"的為數實在不多.此外,也有獨立由個別人士和志願機構開辦的學前教育班。為幼兒提供早期教育,可使他們在讀小學時更能適應學校生活。中學教育多年來,英國政府為全國五至十六歲的學生提供強制教育。在十三歲到十六歲的時候,學生們進入獨立學校(即類似於台灣的國中,香港的中學,及中國大陸的初級中學),學生們在獨立學校的任務基本上是准備GCSE的考試,GCSE是一個普通中學教育證書,學生們可以選擇最多至十個不同的科目.拿到了GCSE的證書,也就標志著中學教育的結束.在完成中學的課程,拿到GCSE後.學生就可以決定是要念高等學校還是為工作做准備.當然這時候,學生是不可以直接去大學的,GCSE的完成是相當於中國大陸和台灣的高中一年級結束.而台灣和中國大陸的高中二年級和三年級(年齡在約16-18歲)就是英國的繼續教育(擴充教育)時期.香港引用英國的教育制度,因此這里與英國是一樣的.許多留學生是在這時候來英國留學的。繼續教育(Further Ecation/擴充教育)延續教育是指中學教育以上,本科程度以下的教育,通常在延續教育學院而不是在大學修讀。課程側重職業訓練方面,但亦照顧到不同年齡人士對一般學術課程的需求。在英國,人們一般入讀延續教育學院修讀學術性專業,發掘興趣,並發展及提高工作技能,進而投身工商界。所有學術和技術性的科目,以至為不同行業管理人員、技術員及工匠開辦的專修課程都樣樣俱備。由於這類課程具有多元化及靈活性強等特點,學生不一定需要正式學歷資格,亦可以通過入讀延續教育學院最初的課程而逐步考取更高資格。近年英國成立了多所由中央政府和工業界資助的城市科技學院(CTCs),開辦的課程更廣泛,並側重理科及技術方面,供十一至十八歲人士修讀。英國共有八百多所由延續教育資助委員會(FEFC)資助的延續教育學院及若干私立學院。最大的延續教育學院有二萬多名學生;最少的則不足二百人。延續教育學院一方面與中學一樣,提供普通教育文憑試高級程度及高級補充程度(GCEA-/AS-level)課程和普通中學教育文憑試(GCSE)速修課程;另一方面又與一些大學一樣,開辦高級文憑課程。學院的規模各異,開辦的課程種類繁多,傳統上課程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個別院校所提供的課程可反映出該校所在地的工業類型。在教學方法方面,延續教育學院比傳統中六學校較為靈活。一些延續教育學院與鄰近的大學的課程互有聯系,學生可讀完一年"先修"課程後轉到鄰近的大學繼續進修本科或高級文憑課程。大部分延續教育學院沒有宿舍,但校方有專人協助學生尋找適當的住所;大部分私立學院則設有宿舍。除了個別學院頒發一些學院文憑外,大部分課程均為獨立評審機構承認,所頒發的乃國際認可的資格。這些機構不是教育機關,他們的課程及考試由特定委員會、有關行業的代表、技術導師和政府評審員所編定。延續教育的目的一是為了上大學,一是為了就業。你可以在你原來中學念Sixth form(第六年級:一個擴充的年級),或是進入一家繼續教育學院(FE college/Tertiary college),念以下一種課程:GCSE、GCE A-/AS-levels專門為了進入大學的課程,英國本國學生如在這時已決定要讀大學,多會加入這個課程.A level是較重理論的課程。課程科目廣泛,一般為期一年、兩年或十八個月。修讀GCEA-levels不適宜少於一年,除非是為了爭取較好成績的重考生。這些課程由其中一個認可考試機構評審,而各個機構的評審水準或難度沒有區別。報讀GCEA-level的學生,一般需有GCSE四科C級或以上成績。進階、預科課程Access course/Foundation Course預科課程也叫基礎課程.是專為海外學生設計的大學銜接課.通常如果你合格畢業,會擔保你在某一間大學的位置.課程一般為期一年,修畢後可直接進入大學或高等教育學院修讀本科課程。入學資格彈性較高,但需要有良好的英語水平。有工作經驗的成年學生也可申請。學歷未符合大學入學要求的人士如能完成課程,可證明其升讀本科課程的能力。秘書及商科課程學生可考取皇家文學會(RSA)或必文考試學會(PEI)所頒發的證書。學生可選修一科或多個科目,包括辦公室管理、秘書實務、商科和會計等。RSA頒發一級(初班)、二級(中班)及三級(高班)文憑,以上較高的私人助理文憑。PEI的秘書文憑課程亦分三級,課程主要分為商科和秘書,這兩門課程最低入學條件一樣,均需有GCSE三科C級或以上成績(包括英文)。如報考較專門及較高級課程則需GCEA-levels合格。職業先修訓練課程商業及科技教育協會(BTEC)及蘇格蘭職業教育協會(SCOTVEC)負責審核培訓技術人員的課程,例如市場調查助理或設計繪圖員等。這些人員是技工與專業人員兩者間的重要中層人員。在英國共有二萬二千個BTEC課程。BTEC兩年制國家文憑的申請人需有GCSE四科C級以上成績。成功修畢文憑課程或在GCSE考取四科合格及GCEA-level一科合格的人士可繼續修讀兩年制高級文憑或本科課程。文憑課程的科目包括會計、商科、市場學、電子、機械、生產及土木工程、計算機科學及農務等。倫敦城市工聯會(C&G)課程獲國際認可並為多種行業提供專業資格,包括美發、印刷、飲食、裁剪和時裝等。這些課程通常不需要正式入學條件,申請人只需通曉英語並證明可從課程中得益便可。國家職業訓練文憑(GNVQ)/普通國家職業資格.不要以為這課程就是職業教育,事實上,大部分在英國大學念書的留學生是讀GNVQ作為繼續教育的.這個課程非常重視實踐與能力的培養.在完成GNVQ後你可以直接去大學念書.如果你想工作的話,這又是一個廣泛承認的職業資格.是國家專業資格委員會(NCVQ)現正在院校推行的新學歷。GNVQ將逐步取代由BTEC、C&G及RSA頒發的專業資格。這三個團體獲NCVQ認可作為頒發GNVQ的團體;科目范圍和現有的相同,例如商科及財務、消閑及旅遊業、飲食及酒店服務業、健康護理、製造業、藝術及設計等。目前CNVQ共分三級,將來或會有更多級別。每一級開設不同的專業課程,包括必修的和自選的課程。學生如有意入讀大學,應考慮選修一科高級程度的GNVQ科目(相等於兩科GCEA-levels),再加上其他GNVQ范圍的課程或一科GCE A-level或兩科GCE AS-levels課程。GNVQ課程一般需時一至兩年,分為基礎、中級和高級三個程度。NVQ 一個完全專業的職業資格,只針對就業而設計.EFL 英語作為外語課程.為海外學生而設.有些只想學習英文的學生會在學院讀這個課程.更有些想讀大學的海外學生,因為英語不好而在GNVQ或Foundation Course前必須讀這個課程. 本科教育當你完成了預備課程,通過UCAS申請程序,就可以進入大學了。英國的本科大學教育世界聞名,一個英國的First degree在世界都被承認.課程的時間多為三年.也有一小部分四年或是六年的課程.常見的First degree有BA(文學學士),BSc(理學學士),LLB(法學學士)等.在你畢業的時候,大學會根據你的總成績確定你的degree level,最好的成績是first class(一級),還有二級上,二級下,三級和PASS.如果你想繼續讀研究生(所)的話,這將是一個重要的參數.英國現有八十九所大學。各大學的規模、地點、開辦的課程各有不同,為有志入讀大學的學生提供廣泛的選擇。大學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所以學生在本科課程最後一年,通常需獨立完成一項研究工作或撰寫論文,以決定獲頒授學位的級別。大學本身為獨立的組織,可以自行決定開辦的課程、教學和評審課程的方法,以及確定課程名稱。不過,所有大學都設有校外主考員制度,由校外人士以客觀態度進行評審,確保所有院校的學術水平。英國的高等教育學院和大學一樣,是提供高等教育的主要學府,課程包括本科、碩士、研究院及師范專業課程。這些院校的學生人數通常比大學少,所以校方更能細心照顧學生。大部分院校都擁有大量宿位,並設有優良的體育和文娛活動設施。高等教育學院的學術水平,一般由當地大學或有關評審委員會如商業及科技教育協會(BTEC)及蘇格蘭職業教育協會(SCOTVEC)等負責監督。課程。藝術及設計學院主要開辦有關藝術及設計各方面的基礎、文憑、高級文憑及本科課程。申請人通常要呈交一些作品供學院作為評審入學的輔助材料。高級國家文憑課程 有些學院開辦BETC及SCOTVEC所頒發的高級國家文憑課程。課程通常為兩年全日制(或廠校交替三年制課程),包括理科、技術及商科課程。學生修畢高級文憑課程後,可轉讀本科課程。入學條件一般是在普通中學教育文憑試(GCSE)取得四科C級成績,以及在普通教育文憑試高級程度(GCEA-level)取得一科合格,或擁有BTEC/SCOTVEC國家文憑。本科課程 修讀完本科課程後可取得本科學位,課程一般為三年制;廠校交替制課程則需四年。一些蘇格蘭大學的榮譽本科學位課程亦須修讀四年。醫學、牙科、建築等本科課程,最長須攻讀六年。英國高等教育學院共開辦超過五千項不同科目的本科課程。入學條件方面,申請人最少需有GCE A-levels兩科合格和若干GCSE科目合格。由於學位競爭激烈,部份課程可能要求申請人有三科GCEA-levels或連同高級補充程度(AS-levels)考試取得相等於三科GCE A-levels的良好成績,又或在BTEC文憑考獲好成績。攻讀首個本科課程人士需向大學及學院入學處理中心(UCAS)申請。該中心出版的申請手冊詳述申請手續和列載各大學或院校開辦的課程。此外,還有由英國各大學每年聯合出版的《Universityand College Entrance:The Official Guide》,該書被視為一本有關各類本科課程入學條件的權威刊物。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學位競爭激烈,因此符合入學資格並不保證獲得錄取。碩士教育英國的碩士研究生(所)課程最吸引人之處就是時間只用讀一年.節省你的寶貴時間.但是課程的密度相對也很高。Postgraate(研究生/所)課程的Qualification有以下四種: * PGCE-一種師范研究生(所)證書. * Pg Dip-研究生(所)文憑* Master Degree-碩士學位* PhD or Dphill-博士學位講授式研究生課程 分業年制研究院文憑課程及一或兩年制碩士學位課程。申請人報讀碩士學位課程必須有本科學位或相關的專業資格。未符合資格的人士,如欲報讀一年制碩士課程,一般需要先選讀研究院文憑課程或先進修一年才可攻讀碩士學位課程。有關英國大學開的各項講授式研究生課程,可參考《GraateStudies》和《Higher Ecation in the UK》。研究式研究生課程 各大學及高等教育學院都有開辦,申請人需有優等本科學位(一級榮譽或二級一等榮譽)或碩士學位。哲學碩士學位研究生須從事一至兩年全日制研究工作,研究進度如令校方滿意,可以轉讀哲學博士課程。修畢課程後,學生可取得國際認可專業資格。科目包括會計、銀行業、行政秘書、市場學、測量、社會工作及法律等等。英國的博士學位與其他國家不同之處是,它不是授課式的.沒有博士課程這樣的東西.你要做的是再三年或更長時間內,確定研究計劃,展開研究行動,和完成最終的研究論文.這種研究過程完全是獨立的,但導師會在開始時與你商榷一個目標,並會在你的研究過程中監視你的進展.最後的論文大概要用6-7個月的時間完成
⑵ 英國的教育怎麼樣
說到英國教育,必然要提及英國的私立學校。英國的私立學校,是英國優質人才的搖籃。學生人數僅佔全國學生總人數7%的私立中學,每年要向牛津、劍橋輸送40%左右的學生。英國的軍官、法官、醫生、執行官等要職里7成左右的人擁有私立教育背景。
有人說,英國的私立教育是精英教育的模本。進入優質的英國私立中學,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學生有半隻腳已經踏進了世界名校的大門。而送孩子去英國念私立小學,則是在為他們順利升入私立中學做准備。
英國教育不止注重學術教育,還注重學生的個性與愛好培養。以器樂為例,一所優質私立小學的樂器教學幾乎涵蓋了整個交響樂團的主要樂器,學生不僅可以廣泛接觸,還能選擇自己特別喜好的樂器進行深入學習,甚至是師生一對一授課。而體育課,不僅開設有傳統的田徑、游泳、體操等項目,有的男校還會大力支持學生參與球類比賽,甚至願意為了讓學生跨校比賽交流而停課半天。
如果學生發現了自己某一方面的長處或是在學習中對某一方面特別感興趣,老師不僅會鼓勵你嘗試與提升,甚至會盡全力配合你的發展需求。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有學生在私立小學想嘗試舞蹈又毫無基礎,跟不上學校的舞蹈課程,沒關系,學校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重新開一個小班,單獨教學。只要你感興趣,學校就會給你提供機會與空間。
在英國,越是優質的私立小學,越願意更多的花時間培養學生的各類興趣與特長,那些看上去與考試無關的、無法用來養家糊口的「沒用的東西」,恰恰提升了學生的素養,挖掘了學生更多的潛能。
在具體的學科教學中,英國的私立小學並沒有統一的教材,不少課程的教材都是教師根據教學需要自定或者自製的。學生在學習中圍繞一個又一個有趣的主題展開,有的看似在玩耍,實則讓學生收獲了很多能力,學習也自然的融合其中。
很多家長都聽說英國教育比較輕松,到英國留學的孩子不需要做作業,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英國教育提倡快樂學習,但並不是不做作業,而是在一種輕松有趣的氛圍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保護學生那顆對於世界的好奇心。在探索、追尋「答案」的路上,實現知識積累與自我成長。教師讓學生盡可能自由的探索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探究與思考,不局限於唯一的「正確答案」。因此,這樣的英國教育培養出的學生才能在各類社會工作中大放異彩!
⑶ 英國教育的發展
英國全稱為大不列顛與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 4個部分和大倫敦地區組成。聯合王國的各個組成部分有著共同的政治經濟制度和歷史文化傳統。在教育方面,全國有英格蘭和威爾士、蘇格蘭、北愛爾蘭 3個公共教育系統。他們各有立法,行政管理各自分開;既有各自的特點,又保持共同的傳統。
古代中世紀教育
英國有組織的教育是和基督教的傳人同時開始的。基督教的兩支即凱爾特教會和羅馬教會從南北兩方傳入英國。公元 563年,凱爾特教會的教士科倫巴從愛爾蘭到蘇格蘭,在艾歐納建立寺院,傳播基督教。其後逐步南移到英格蘭,寺院既訓練新皈依的教徒,也進行普通教育。公元 597年,聖奧古斯丁從歐洲大陸到英格蘭南部的肯特,在坎特伯雷建立大教堂,教育新皈依的教徒並培訓牧師。宗教和教育都是教會的工作,不可分割。基督教的這兩個教派最後同化於羅馬教派。從公元 6世紀到宗教改革的1000年間,教會壟斷了英國教育。除學徒訓練和貴族教育以外,一切有組織的教育都由教會提供。任命教師、校長都要由主教本人或他指定的代理人批准。這1000年間英國教育的發展約可分為三個時期:
①從基督教傳入英國到諾曼征服(1066),稱形成期。最初,學校設在大教堂或寺院內,既無專門校舍,又無專職教師;由主教本人或其他教士對各種年齡的受教者進行教育。其後,學校逐步分為文法學校和歌詠學校。文法學校屬普通教育性質,文法指拉丁語文,居中世紀七藝之首,是其它各藝的基礎。拉丁文是基督教世界宗教、法律和政府的通用語言,不論學者和志在教會或政府工作的人都需要掌握。所以,文法學校享有較高的地位。歌詠學校屬職業訓練性質。訓練教堂唱詩班成員和牧師舉行儀式時的助手。坎特伯雷文法學校和約克文法學校先後成立於7世紀末和8世紀初,是英國最古老的文法學校。英國著名神學家阿爾琴曾在約克任教。相傳英王阿爾弗雷德還曾創辦宮廷學校。
②從諾曼征服到英國發生黑死病(1349),稱發展期。這個時期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傳入英國,學習教會法規和羅馬法成為風氣。牛津大學(12世紀中葉)和劍橋大學(1209)先後建立,並創辦了多種類型的學校,學術界出現了繁榮景象。由於諾曼人侵入,學校中相當數量撒克遜教師為諾曼人所接替,教學中把拉丁文譯成諾曼底法語。這一時期,教會的教育組織有了固定的形式,即拉丁語學校和本族語學校。兩類學校職責分明。前者為中等教育,後者為初等教育。為學習本族語,出現了讀寫學校。歌詠學校和讀寫學校成為文法學校的預備學校,相當於近代小學。文法學校與大學聯系,開設拉丁文、初等邏輯和修辭等課程,為繼續升學作準備。這成為英國教育的一個顯著特徵。
大學入學條件。要求申請者通過 5門普通教育證書考試科目。其中有2門高級水平的科目、3門普通水平的科目或者3門高級水平的科目、1門普通水平的科目。每年9月1日~12月15日(牛津、劍橋9月1日~10月15日)向大學入學委員會提出次年入學許可的申請。
師范教育 英國各大學承擔培養師資的責任。1975年以前,在大學領導下成立地區訓練組織,大學、師資訓練機構、地方教育當局和教師派代表參加,大學副校長任地區訓練組織董事會董事長。1975年英格蘭有地區訓練組織22個,威爾士 1個。 這一制度於1975年廢止。現在地區訓練組織的業務和行政職責由大學教育學院承擔。師資訓練機構有大學教育系、教育學院(原稱師范學院)、技術教育學院、多科技術學院教育系和藝術訓練中心5種類型。其中教育學院數量最多,共160餘所,學制3年,學生畢業授予教師證書。部分學生加讀1年,授予教育學學士學位。多數教育學院普通科培養小學教師。技術教育學院、大學教育系和藝術訓練中心只提供專業訓練,為期 1年。技術教育學院培養繼續教育師資。大學教育系招收大學畢業生,為中學培養專科教師。藝術訓練中心只招收有藝術或手工藝專業資格的學生,培養專科教師。70年代後期,受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影響,教師需求量減少。政府對師資訓練機構進行了調整,先後有100餘所教育學院相互合並,或與多科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合並,以提高師資培養質量。
參考書目
S. L. Curtis, History of Ecation in Great Britɑin, University Tutorial Press, London, 1957.
H.C.Dent,Ecation in Englɑnd ɑnd Wales,Hedderand Stoughton,London,1982.
⑷ 英國教育模式是怎樣的
Lectures就是普通教學模式,老師會用PPT/教學工具等等演示每一堂課的重點。而比較重要的是,相應的每一堂Lectures之後(或者在上課的時候)都會有一個討論的課程(或者部分)叫Seminars(一些學校也會叫作Classes/Meeting/Discussion)。Seminars上,一般來說是有一個老師(Tutor)來把握方向,引導同學們的討論。
Seminars的目的就是對Lecture講授的內容和閱讀列表的主題進行提問和討論,所以每個學生都必須要在討論環節上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這是一個思想碰撞的過程,你會發現各種看問題的角度。
Tutorials是一種小班模式,主要的目的就在於解答同學們的提問,通常人數不會太多(1-4個學生左右)。一般來說都是老師師安排的,通常一周一次。建議最好不要錯過了。Tutorials之前你可能會收到一個Reading List(按照學科不同而有區別),Reading List可能是某本書裡面的某個章節,也可能是某個學術雜志期刊,甚至可能是一段Video或者Radio。你得自己判斷這裡面哪一部分可以用在你的論題上。
英國大學課堂大致上就是這樣。按照以往大家的通關經驗,Seminars是小Boss中最難打的一個,並且一般容易被打臉。
英國大學的教育非常注重獨立性,並且更加願意讓學生整體參與到教學過程裡面。班級討論(Discussionin Seminars)和小組討論(Discussion in Study Groups)在這里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教學過程。主要的目的在於發展學生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以及如何處理在在學習過程中碰到的一些困難。
順便說一下英國導師的形象,通常來說英國大學導師和學生們之間的距離更加親密一點,老師們都非常和藹或者很有職業素養。因為英國大學的教學方式就是讓整個班級的學生一起參與進來,鼓勵學生參與討論。通常見導師是需要預約的。
在英國,雖然考試依然被廣泛使用在評估學生水平上,但是你整體的上學情況,才是老師衡量你最後論文得分的標准。多半是平日成績佔一部分,期末考試佔一部分。你的Presentation,你在Seminars上的表現,都可以影響最後的評分。
⑸ 英國教育與中國教育
從海外留學生的講述中總結:
英國教育:
1。教育體制是專才教育,學生按興趣學習,可投入更多精力在感興趣科目上,發揮自己的特長。
2。不提倡讓學生背書,注重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注重學生掌握分析思維能力。
3。讓學生多關心時事,多看新聞。通過實踐,發掘個人的潛能
4。考試多是問答題,要求寫出鮮明的觀點,通過自己的積累和思辯來論證自己的觀點。要求學生知識面廣,會答分析論述題。
5。鼓勵學生挑戰權威,更注重思考和獨創精神
6。注重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
7。注重交流能力的培養。課堂上,學生可自由的交流,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在交流中逐漸培養起獨立思考的能力
8。課堂上更注重啟發學生提問,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9。 更注重群體的合作(TEAMWORK),一起作項目,培養協作的精神。
中國教育:
1。均衡發展的要求,學生學習的精力被分散
2。注重書本的知識的掌握
3。考試大多是選擇和填空,培養的學生知識局限在書本裡面。
4。中國學生死記硬背的訓練不能培養思維能力
5。學生死讀書,沒獨立見解,不關心書本外的知識
6。大學老師更注重是基礎知識的灌輸,注重的是學生對經典的掌握,而並不注重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
7。讓學生注重吸收老師傳授的知識
8。缺乏課堂團隊的討論
資料來自《羊城晚報》
⑹ 簡述英國的教育制度
英國的教育制度:
第一階段:幼兒園教育(3-5歲)
第二階段:小學教育(5-11歲)
第三階段:中學教育(12-16歲)
5歲-16歲為法律規定的強制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必須入學,由國家負責必須的學費、書籍和必要的供應。
第四階段:延續教育(16-18歲)
延續教育分為兩種體系:學業路線和職業路線。學業路線著重於培養學術研究方面的人才,而職業路線則結合社會各層面的職業需要,培養在各種行業中具有專門技能和知識的人才。
第五階段:本科教育(19-21歲)
本科課程一般需要3年-4年(醫科為5年)。英國大學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所以學生在本科課程最後一年,通常需要獨立完成一項研究工作,並撰寫論文,學校以此決定所授予學位的級別。
第六階段:研究生教育(22歲以後)
授課式碩士學位:以教學為主,多為實用性專業,一般分為三個學期。第一、二學期以授課為主,第三學期撰寫學位論文。
研究式碩士學位:以做研究為主,學校將指派一名導師監督研究工作,導師僅給學生提供指導和建議,大部分時間是學生自己進行創新性研究,最後完成一篇3~5萬字的學位論文。
博士學位:一般需要經過3年的課程學習和研究,並提交學位論文,有時也要書面考試。
(6)英國教育擴展閱讀
依據地區的不同,英國教育可以劃分為:英格蘭教育、威爾士教育、蘇格蘭教育、北愛爾蘭教育。
英國教育是權力下放的,在聯合王國各個組成國家中,教育系統各不相同,也由不同政府監管:英國政府負責英格蘭地區的教育,威爾士政府負責威爾士地區的教育,蘇格蘭政府負責蘇格蘭地區的教育,北愛爾蘭行政局負責北愛爾蘭地區的教育。
18世紀60年代, 英國開始工業革命,要求廣大勞動群眾子女接受一定的教育與訓練,成為合格的勞動力,促進了教育的發展。
1839年,政府成立樞密院教育委員會,此為第一個監督和管理教育的國家機構。教育撥款法的通過及中央教育機構的建立是英國教育由教會控制向國家化方向發展的轉折點,亦是國家干預公共教育事業的開始。
1870年,教育署長福斯特提出初等教育法案,奠定了整個教育制度的基礎。
1902年,議會通過首相巴爾福提出的教育法案,建立公立中等教育制度,但並未建立一套完全相互銜接的公共教育制度。
1944年,教育大臣巴特勒在議會上提出教育法案(稱《1944年教育法》或《巴特勒教育法》),確立了從初等、中等直到繼續教育的公共教育體系,對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體制進行重大改革,為當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礎,但並未完全改變歷史遺留的雙軌制,公學未被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自實施《1944年教育法》至20世紀80年代初的40年間,教育有很大變化。1981年開始實行「公助學額計劃」,為公立學校學生轉讀獨立學校提供機會。進入20世紀80年代,尤其是《1988年教育改革法》頒布後,教育又進行了改革。
⑺ 英國教育和中國教育有什麼區別
有一種教育叫英國教育,有一種教育叫中國教育。下面我們從一些平時的言行來判斷他們之間的區別在哪兒?1、在英國女生染發,老師會說:這個顏色漂亮!我喜歡~~ 在中國女生染發,老師會說:你才多大啊?要變成社會青年是吧?要不今天就給我染回來,要不就口頭警告處分!2、在英國女生談戀愛,老師會說:有他照片嗎?你們KISS過了么?好甜蜜啊~~ 3、在英國學校每年一定有的活動:social~我們學校是disco,請來別的學校的男生(還有專業燈光師&DJ) 在中國學校每年一定有的活動:運動會。。。所有人還都要參加。。。 4、英國中學畢業典禮:常常是舞會+酒會。。所有人都打扮得都很美、禮服、高跟鞋。。。 中國中學畢業典禮:校長+年級主任+班主任+優秀學生演講,放PPT。。。所有人要穿校服。。 5、英國學生忘交作業,老師會說:記得明天要完成,交給我~ 中國學生忘交作業,老師會說:今天中午補完交給我!不然放學請你爸媽來陪著你一起寫!6、英國學生考試沒考好,老師會說:以後哪裡沒聽懂的要及時問我啊~別擔心,我保證一定會幫你學的很好~ 7、英國學生課上說話,老師會說:安靜點好嗎?還有一會兒就下課了,在堅持一會兒吧~ 中國學生上課手機響了,老師會直接沒收。。。然後下課找你談話。。。9、英國學生課上聽不懂可以直接向老師提要求講仔細一點。。 中國學生課上聽不懂只能下課問,有時候還會被誤認為上課沒好好聽講。。。10、英國學生會跟老師聊一些很時尚的東西,然後一起很激動很激動。。。 11、(可能只有我們學校這樣)女生可以把男朋友帶到寢室一起玩。 中國女孩子跟男孩子說說笑笑會被老師誤認為在談戀愛。。。 12、英國女孩子在寢室開party會當著校長的面跟男朋友KISS。。。 中國女孩子即使是大學也不能隨便把男朋友帶到寢室。。。 13、在英國16歲以上的女孩子不用穿校服,可以穿著超高跟的高跟鞋上課。。。 在中國上大學之前必須所有人每天都穿校服。。。14、英國其實上課也會分層的:dif1、dif2、dif3,一般每科最好的老師會給dif2、dif3,dif1的老師都一般。 中國每個年級都有實驗班:常常會把全校每科最好的老師都集中在實驗班,普通班的老師就很普通。也許英國教育並沒有向本文里說的那麼美好,也許中國教育也並沒有向本人里說的那麼苛刻。但我們站在一個自己能達到的角度上想想,我們國家的教育制度是否真的存在問題了呢?不然為什麼沒有人獲得過一次「諾貝爾」獎?不能說存在問題但就是不去反思,不去更正。只有不斷的認識到自身不足並且逐步完善,才能更加健全我們國家的教育制度。
⑻ 英國教育和中國教育有什麼區別
一、教學內容不同
想必在國內接受教育的朋友都有這樣的困惑,就是在學校學習到的理論知識,並不能完全用到社會實踐中,更嚴重的時候,完全跟社會實踐部分不搭邊,這種空泛課程設計不但浪費時間,更耽誤以後的社會發展。
但英國的教育就完全不一樣,英國大學的教學內容非常實用,課程設置、教學大綱都以社會需求為實際基礎,除了扎實的基礎理論外,研究和實踐同樣被看重。
二、知識面不同
總有學生抱怨老師教的東西跟不上社會發展的需求,當新文化與舊文化的碰撞之下,到底是創新教育,還是堅持本知?就目前國內的教學來看,遠不如國外的更新速度。由於英國教學內容緊跟當下需求,因此學生能了解掌握更多新知識,大部分學生在工作後會發現,所接觸的理論和實踐經驗都可以從過往課程中獲得。
而且,知識面廣泛,各科目之間關聯度大、聯系緊密,但又各自獨立,各科之間搭配得力能夠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三、學生自我學習能力不同
國內教育這件事情,除了老師授教,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悟性。國內學生的現狀就是,到了大學時期失去老師的約束,學生的學習能力逐漸弱化,自學短板也明顯突出。
但在英國教學中,從一開始就會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種能力將會融入學生的血液里,成為其是一生的好習慣!
(8)英國教育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的教育:
建國前基本上存在著兩種不同性質的教育:一種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解放區新民主主義的教育(見新民主主義教育);一種是國民黨統治區奴化的、封建的和法西斯主義的教育(見國民黨統治區教育)。
建國前國民黨統治區的教育事業,十分落後,而且帶有濃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質的色彩。據國民黨政府教育部統計,1947年高等學校在校學生15萬人,1946年中等學校在校學生 179.8萬人,小學在校學生2285.8萬人。
按當時全國 4.7億人口計算,平均每萬人中僅有高等學校學生3人,中等學校學生38人,小學生486人。全國80%以上的青壯年是文盲,學齡兒童入學率通常在20%左右,中等以上學校的學生中勞動人民子女極少。幼兒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更為落後。
在舊中國的教育中,封建的私塾占相當大的比重,城鎮私立學校中受外國津貼的所佔比重也比較大,而且學校的分布也很不平衡。中等學校絕大多數設在縣城以上城鎮,有的地區,縣無中學,鄉無小學。
高等學校有41%是設在上海、北平、天津、南京、武漢、廣州六個城市,國立大學的40%、私立大學的46%是設在沿海地區。邊遠省份和少數民族地區學校很少。1946年新疆只有一所100名學生的新疆學院和8所中學,寧夏只有5所中學,青海只有 4所中學,西藏連一所中、小學也沒有。
⑼ 請問英國的教育和中國的教育之間的區別
一、社會保障體系不同
相比較我國,英國擁有優越的社會保障體系。在福利社會中,英國學生上學不用交學費,國家免費為他們提供學習平台。
這也導致了他們思維上形成一種定勢:學習最初是沒有代價的,國家讓來學習。所以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英國學生為什麼自我動機沒有中國學生那麼強。
二、中英文化差異。
西方社會是個體主義,東方是集體主義,這在文化心理學中是首要強調的。在英國,孩子們從小就認為我是一個個體,對於集體沒有強烈的觀念。
三、教育的側重點。
英國經濟發達,社會保障體制完善,就業壓力遠小於中國。所以傳統的英式教育的側重點在於發展孩子的長處、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
但在中國嚴峻的競爭形勢下,中國的教育方向不得不轉向英式教育,素質教育僅存在於北上廣等經濟發達,平台優越的發達地區。
側重點的差異也說明了為什麼在中英同齡學生群體中,英國學生的基礎知識落後中國學生,但英國學生的創造力、探索能力比中國學生要強。
(9)英國教育擴展閱讀
國民教育體系
國民教育體系主要是指主權國家通過制度或法律的形式,對本國所有享有公民權利的人所提供的一種不同層次、不同形態和不同類型的教育服務系統。
終身教育體系則是針對人生各個階段的發展需求以及社會政治和經濟的變化而建立的教育服務系統。
終身教育體系
終身教育是貫穿人一生、面向全體社會成員的教育體系,國民教育體系是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民教育是終身教育的基石,沒有現代國民教育體系作為依託,終身教育體系也就難以建立。
可以說,國民教育體系是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⑽ 英國的教育模式
在英國讀完A-Level兩年,就可以考試申請大學了。大學本科除了蘇格蘭地區是四年制以外,其他的都是三年制。碩士分為研究型碩士和授課型碩士,研究型碩士讀兩年,授課型碩士讀一年。
這個和美國是有差別的,美國大學本科通常需要完成4年全學時學習可獲得學士學位,某些專業或學校的學士學位學習超過4年。碩士學位則分為學術性碩士學位,如傳統的藝術、科學和人文科目,還有職業碩士學位,如商業管理碩士、教育碩士等等,時間一到三年不等。
如果想要學到東西,努力和勤奮是肯定少不了的,學習也不會輕松,特別是好的大學,學習氛圍更濃。
如果你還有其他問題,可以加QQ聯系,會盡快解答你。1172393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