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驚弓之鳥教學實錄

驚弓之鳥教學實錄

發布時間: 2020-11-19 12:32:07

㈠ 小學三年級語文《驚弓之鳥》文中魏王更加奇怪了,為什麼要用更加

驚弓之鳥》說課

首先,謝謝王老師、甘老師和周老師對我這節匯報課的指導。

《小學語文教學法原理》告訴我們,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是關繫到培養讀寫能力和發展智力的一種發展性閱讀。發展性閱讀是一種「雙向」心理過程。首先是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結合《驚弓之鳥》一文的具體情況,針對小學語文教學法閱讀教學的基本規律,我在教學中的具體操作程序是這樣安排的:

首先由「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這句話引出「從文中哪裡可以看出更羸是射箭能手?」,然後開始分析段落,體會他射箭水平為什麼會那麼高。

在分析更贏不取箭只拉弓就射下大雁,從容自若,成竹在胸的同時,我出示了句子「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這只大雁就能掉下來。」讓學生也自信地讀一讀,體會一下。

當更贏見「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便斷言他「只要拉一下弓,這只大雁就能掉下來。」這種技藝非親眼所見,誰人會信。難怪魏王會「信不過」自己的耳朵,認為是自己聽錯了,這里我就要求學生信不過的來讀一讀。

在分析:「那隻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我用紅色在其中兩個「直」上加點,讓學生理解這兩個「直」在不同的句子里,有著不同的意思。「直往上飛」是說大雁聽到弦響一個勁兒往上飛,飛得急;「直掉下來」是說大雁一點兒也不能飛了,掉得快。這里,學生體會的不是很到位,留有很大的遺憾。

在下文更羸與魏王對話,尤以更贏所揭示的不用搭箭能射下大雁的原因為重。前文中更羸只拉弓射雁的事實著實令魏王「大吃一驚」,由前面的「是嗎?」「你有這樣的本事?」兩個懷疑到近乎不相信自己耳朵的問句到「啊! 「真有這樣的本事!」兩個驚訝到近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的驚嘆句便很有力的說明了這一點。課文並未就此點明其中的道理,而是在魏王驚嘆之餘,寫到了更羸令魏王覺得「更加奇怪」的一番話:「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為我知道,這是——只受過箭傷的鳥。」這話語連同這話語前不可思議的神情對剛親眼目睹完讓人不可想像的只彎弓取鳥場面的魏王來說,當然更是覺得奇上加奇了,不是嗎?「你怎麼知道的?」魏王的疑問也是我們讀到這里的疑問,當把這些不可思議的疑問推向高潮的當口,讓更羸用諸語道破天機,應當說是作者有意安置的精妙之筆。所以在此之前,我讓學生好好地讀,把自己的體會和感受融入其中。讓學生體會魏王言語中對更贏有神奇般的本領感到極其懷疑。如果你在他旁邊,你聽了會怎麼說?那麼魏王呢?在學生對魏王的這種情況有了更深的理解後,再讓學生帶著體會到的這種感情來朗讀,以加深對內容的理解,並結合指導朗讀,要學生注意其中感嘆號的作用。

最後,更羸的分析的這段話總共有四句。第—句說的是他看到和聽到的情況。看到的是——「它飛得慢」;聽到的是——「叫的聲音很悲慘」。第二句說他根據看到的和聽到的進行分析:從:飛得慢」知道「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癒合,還在作痛」」;從「叫得悲慘」知道「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這兩個倒裝的因果關系句有力地強調了「飛得慢」和「叫得悲慘」的原因。而這些原因正是更贏由所見大雁飛的情形分析所得。第三、四句是他進——步的分析、推理和最終所得出的結論。 反映出更羸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特點,在這點的感悟上,我覺得挖掘的還不夠深。

課尾我通過一個句式:「這只受過傷的大雁,只要……就……」,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學生能說出一些。最後,提出一個問題:「學了本文後,你有什麼收獲?」學生基本上能從更羸和大雁的角度談體會。
總的來說,這節課還留有很多的遺憾之處,希望各位老師能多多指正,謝謝!

㈡ 人教版三語下<<驚弓之鳥>>里"大王"是讀da wang 還是dai wang

我覺得大王應該是讀dai
wang,因為這里說是對君王的稱呼。
希望我能幫到你

㈢ 驚弓之鳥怎麼讓學生聯系實際明白寓意

《驚弓之鳥》評課
《驚弓之鳥》這篇課文是一個成語故事,講述的是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叫更羸,通過觀察天上的大雁後,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下來的故事。從中反映出更羸善於觀察、善於分析,並能作出正確判斷。這則成語故事語言生動、形象鮮明,全文共九個自然段,按照先果後因的順序展開敘述,環環相扣,是一篇很有說服力的推理文章。
教學本課時我們的主要目標:1、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掌握生字詞,理解課文內容,從更羸善於觀察、善於分析中受到啟發,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2、初步培養學生樂於觀察、勤於思考的興趣和習慣。
在本節課教學中李老師抓住「更羸是古時侯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為突破口,引導學生深思探究,為什麼說更羸是射箭能手?為什麼「嘣」的一聲能置大雁於死地?更羸的本事到底高明在何處的問題進行了探究,引導學生一次又一次地深入文本,尋求答案。在質疑中討論,在討論中質疑,明白了更羸觀察-分析-判斷的思維過程。
在本節課教學中李老師鼓勵學生積極地思考,讓學生會追溯、發散,讓學生在鼓勵和期望中不斷思考,不斷尋找。如:對《驚弓之鳥》的寓意的揭示這一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說出了本義和引申義,還通過示範引導學生用「驚弓之鳥」這個詞語練習說話。從而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自由發表見解。
通過本節課的講授,我個人感覺還有待改進的地方有兩點:
1、教材在更羸的分析之後戛然而止,魏王聽了之後會有什麼反應呢?這成為了教材的留白之處,運用這個空白,讓學生說說魏王可能還會說些什麼,我覺得可以引導學生說說,也可以作為課後的一個拓展。
2、在理解更羸說大雁死亡的原因時,老師也可以設計一個與文本對話的環節,讓學生入情入境了解大雁死亡的原因,可以向邊飛邊鳴的大雁采訪時,「你為什麼飛得這么慢呢?」「聲音為什麼如此凄慘呢?」這樣可以讓學生完全把自己當作大雁,想大雁之所想,悲大雁之所悲,通過這種獨特的感悟,去理解更羸的分析。

㈣ 三年級下冊第十課驚弓之鳥,課文寫了幾個人物主要寫誰他有什麼本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書文題,范讀全文(或聽課文錄音)。
1.導語:同學們,這個學期,我們學習了兩則寓言故事,從中受到了啟發和教育。今天我們將要學的新課是一則成語故事——《驚弓之鳥》。這則故事的內容特別新奇有趣,會使大家領悟出更多的東西,尤其能啟發我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運用正確的思維方法,作出正確判斷。現在看書,聽老師朗讀課文。
2.有表情地范讀或放配樂錄音。
二、指導自學。
1.自由默讀課文。要求:
(1)一邊讀一邊將遇到的生字、生詞圈畫出來。
(2)讀通每個句子,注意在長句中用「/」標出句中的停頓。
(3)把每個自然段用數碼標記清楚。
2.自由朗讀。要求:
(1)看清句子的標點符號,試著讀出說話人的語氣來。
(2)把不理解的詞抄寫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聯繫上下文理解。
三、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學生朗讀全文,結合正音。
「魏國」的魏讀作wèi。「更羸」人名,讀作gēngléi。「嘣」象聲詞,後鼻音,讀作bēng。「悲慘」的慘,平舌音,讀cǎn。「癒合」的愈,整體音節,讀作yù。「拚命」的拼,前鼻音,讀作pīn。
2.指名學生列舉不理解的詞語,並鼓勵查閱工具書的同學幫助解釋。
3.出示幻燈或小黑板:
(1)指導學生鞏固生字(辨形、正音)。
(2)熟讀並理解詞意。
4.指導學生理解重點詞語。
能手:具有某種技能,對某項工作、運動特別熟練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長射箭。
本事:就是本領的意思。
悲慘:處境和遭遇極其痛苦,令人傷心。
癒合:傷口長好。
拚命:不顧及性命,文中指大雁盡最大力量往高處飛。大吃一驚:因出乎意料而非常驚奇。
四、思考、討論。
1.課文寫到幾個人物?主要寫誰?為什麼?(更羸、魏王兩個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張弓不搭箭就使大雁從半空里直掉下來。)
追問:更羸是怎樣使那隻大雁掉下來的?
2.討論:更羸怎麼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隻大雁掉下來?
(1)指導學生抓住關鍵句:「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
(2)引導學生揣摩詞語,誘發聯想,進而產生邏輯推理: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飛翔,這里卻是「一隻」,說明什麼?②「慢慢地飛」又說明什麼?為什麼用「鳴」而不用「叫」?③學生自由談自己的看法。(不做統一的要求。)
五、齊讀全文,理清敘述的順序。
課文先寫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來;接著試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最後更羸介紹他是怎樣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來的。這樣先敘寫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緊緊扣住了讀者的心弦。
六、作業。
朗讀全文並抄寫課後題中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揭示課題:
(1)今天,我們學習課文《驚弓之鳥》。(板書課題)
(2)「驚弓之鳥」什麼意思,同學們明白嗎?(釋題:「驚」從它的偏旁你知道什麼?「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誰能說說「驚弓之鳥」的意思?
(3)了解了課題的意思,你有什麼問題想提出來?(故事中的鳥是一隻怎樣的鳥?它為什麼害怕弓箭?它害怕到什麼樣的程度?)
(4)同學們,是誰有這樣的本事,了解到那隻鳥連聽到弓箭的聲音都害怕呢?
(教師將學生的質疑歸納,用幾個「?」在黑板上標出)
二、深入學習課文,自讀自悟。
檢查提問:通過自己讀和聽同學讀課文,你弄懂了什麼?
1、弄懂:那是一隻怎樣的鳥?
那是一隻受了箭傷的大雁。你從課文的哪裡知道的?
①「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
②「更羸笑笑說:『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為我知道,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
學生發言後,教師歸納:大雁是一種候鳥,每到秋天就從北方飛到南方去,春天又從北方飛回南方。同學們看,雁字是這樣寫的(邊寫邊板書),字理分析「雁」:「廠」是它的聲旁,古時候讀作「han」,裡面的「隹」指鳥,單人旁指鳥飛時能排成人字形。可不要寫成燕子的「燕」。
2、讀了課文,你還懂得了什麼?
(1)「驚弓之鳥」其實是指害怕弓弦響的大雁。
從哪裡看出那隻鳥害怕弓弦響?
你是從課文的哪個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
(2)朗讀前指導:讀課文不僅要讀得正確、流利,還要讀得有感情,能讀出感情來,就不僅證明你理解了,而且說明你學得相當不錯了。怎樣讀的得有感情呢?要學會「過電影」,想像課文描寫的情景。
自由讀第五自然段,說說你讀的時候,腦子里出現了什麼樣的情景。
師:你看到了什麼?還聽到什麼聲音?
(3)這一段有兩個「直」,意思一樣嗎?
出示句子:只聽嘣的一聲響,那隻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里直掉下來。
(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示意圖:大雁邊飛邊鳴的情形為「→」「直往上飛」:↗
↑;「直掉下來」:↘↓。)(讓學生理解,「直往上飛」的「直」是一個勁的意思,應這樣表示↗,「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應這樣表示:↓)
(4)該怎麼讀?語速要快稍快,緊張一點。自由朗讀這一自然段,體會。
指名讀,強調兩個「直」字。生用手勢配合表演。全班同學邊讀句子邊演示。
(5)看到這樣的情形,魏王大吃一驚,同學們自由朗讀6-8自然段。
①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大吃一驚」的意思。與「驚弓之鳥」的「驚」相比較,聯系第八自然段,了解「驚」是非常奇怪的意思。
告訴學生,聯繫上下文也是理解詞語的一種方法。
②感情朗讀課文,讀出魏王奇怪的語氣。(強調「啊!」讀「á」,抓住「啊」「大吃一驚」「更加」等詞語。)
3、更羸為什麼一看就知道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而且迅速作出判斷,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來?你是從課文的哪個自然段知道的?
學習課文第九自然段。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九自然段,思考課後思考、練習的第2題。
實物投影儀出示:想想更羸說的話,哪些講的是他看到的聽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樣一步一步分析的?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
(2)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3)檢查自學情況。
①哪些是更羸聽到和看到的?他觀察到什麼?
板書:觀察:飛得慢叫得慘
字理學習「慘」。(從豎心旁分析字義),注意讀准平舌音。
②哪些句子講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樣一步一步分析的?
板書:分析:箭傷作痛孤單失群
學習生字;愈(古時候愈是有個病字頭的,是指病好了。課文中的「癒合」指傷口長好了。)
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孤單失群」的意思:這里的「失」可以用上文中的哪一個詞來理解?(「離開」)「群」字呢?(「同伴」)看字形能不能說出它的意思?(形聲字,形旁是羊字旁,羊喜歡成群地在一起。)
③根據這樣的分析,更羸斷定這是一隻怎樣的鳥?(受過箭傷的孤單失群的鳥。)
④因為這是一隻受過箭傷的鳥,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樣的分析,要怎樣做就能使這只大雁掉下來?
傷口裂開
往高處飛 ↗ ∣
心裡害怕 ↗ ∣
板書: 聽到弦響 ↗ ↓
掉了下來
誰能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更羸分析思考的過程?(先分說,後總說。)
⑤更羸得出結論,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這只大雁掉下來。板書:不用箭只拉弦事實證明更羸的判斷是正確的,更羸創造了奇跡。
⑥教師引讀,然後讓學生朗讀、背誦第九自然段。
4、更羸是個什麼人?怎麼有這樣的本事,知道那隻大雁那麼害怕弓箭,甚至聽到弓箭的聲音就會掉下來呢?
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指名讀,評議:誰讀得好?好在哪裡?(強調了「有名」和「能手」)理解「能手」的意思:對某一項技術、某一種工作特別熟練,幹得特別出色的人,稱作「能手」。織布技術特別熟練的人,我們稱他為—「織布能手」,種菜特別出色的人就稱為「種菜能手」。射箭技術很高明的人就稱為「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說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的技術特別高明、射箭的經驗特別豐富,因而大家都知道他。你們能不能想像一下,他的箭法怎樣?用一個詞語來形容。(百步穿楊、箭無虛發、百發百中)
(2)是不是因為更羸射箭射得特別准,所以才大雁落下來的呢?是因為他有豐富的經驗,善於觀察周圍的現象,而且能對觀察到的進行認真、深入地思考,得出正確的結論。魏王聽了更羸的話,還後會對更羸說什麼?
三、復述課文。
1、同學們能不能看著課題和板書講這個成語故事。(同桌練說—指名說)
2、能不能先說更羸是觀察分析的,然後再說他是怎麼說、怎麼做的。(要求學生變換順序說一說)
3、這個成語中的鳥字可以換成人字嗎?大家想想比喻怎樣的人?他遇到類似的情況怎麼樣?

板書設計: 18、驚弓之鳥
觀察:飛得慢 叫得慘
傷口裂開
思考:箭傷作痛 孤單失群 往高處飛 ↗ │
心裡害怕 ↗ ↓
結果:不用箭 只拉弓 聽到弦響 ↗ 掉了下來

教學後記:
本課抓住兩點進行訓練:
1、為什麼更羸只拉以下弓就使大雁掉下來了?讓學生抓住最後一段話反復朗讀體會,弄清之中的邏輯關系,領悟更羸認真觀察、仔細分析、思考的精神;
2、感情朗讀訓練,更羸的話應該讀出什麼語氣?魏王的話讀出什麼語氣?然後進行各種形式的分角色朗讀訓練。

㈤ 驚弓之鳥閱讀

魏國有一個射箭能手名叫更羸.一天, 他和魏王一起欣賞秋天的景色.

正好有一隻雁從遠方飛來.更羸對魏王說: 」大王, 我不用箭, 只要拉一下弓, 就能把這只鳥射下來! 」魏王不信, 以為他在說笑話.更羸等大雁飛近, 右手緊緊地綳住弓弦, 然後突然一鬆手, 只聽得」咚」的一聲, 那隻大雁往上一沖, 拍了兩下翅膀, 便從空中掉下來了.

魏王連聲稱贊, 問更羸: 」先生的箭法怎麼能這樣高超呢?」

更羸說: 」這只大雁飛得很慢, 叫聲又很悲慘.飛得慢是因為它受過傷, 叫聲悲慘是因為它失去了同伴.因為它受傷時的緊張情緒還沒有消失, 所以聽到弓弦響, 以為飛箭又來了, 就拚命往高處飛.它一使勁, 傷口裂開, 怎能不掉下來呢?」

」驚弓之鳥」這個成語就是這么來的.用來比喻受過驚嚇的人, 只要遇到一點兒動靜就會驚慌不安.

㈥ 《驚弓之鳥》更羸看到大雁後作出了什麼判斷,這個判斷是怎樣一步一步做出來的

1大雁慢慢飛 因為它有傷
2大雁悲鳴 因為它失群
3悲鳴+慢飛 心驚未過,十分害怕
宗上述版 更羸 得出權只要虛發就可以讓鳥墜下來。

他判斷這是一隻傷未復原的大雁,並且長久脫離了隊伍。因為他看見大雁非很慢,鳴聲又很凄厲。飛得慢,是因為原來的傷口疼痛;鳴聲悲傷,是因為長久脫離雁群

㈦ 求 初中課文 朱自清《春》的上課實錄或者教學視頻。 非常感謝!

教學案驚弓之鳥教案寓言兩則-驚弓之鳥...教學目的 1.通過對課文的研讀,幫助...54673">《不朽的失眠》教學設想 湖南...比如樹陰下或者高大水生植物的陰影里。 .

㈧ 更羸教會了我們什麼——從《驚弓之鳥》看教材的開發利用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大堰鄉三洞水小學 胡維春 《驚弓之鳥》是一篇傳統課文,編者選編的目的在於告訴學生要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問題。執教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學習完成了這一訓練目標。就在課堂即將結束時,一個胖男孩舉手質疑,他說:「老師,更嬴不值得我們學習,他沒有愛心」。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立刻沸騰起來。覃老師沒被這突然襲擊嚇倒,她迅速制止了其他學生的聲音,並且鼓勵男孩說出理由。小男孩侃侃而談道:「從鳥凄慘的叫聲,緩慢地飛行中,更羸能准確判斷出它是一隻受傷的小鳥,也明知不用箭只拉弦就可將之置於死地,可他偏偏將之射下來了,還振振有詞地分析,像是炫耀自己的本事。面對於此真叫人心寒啊!」該學生振振有詞的發言贏得所有學生的掌聲,後面聽課的教師也為之鼓起了掌。 是的,從「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問題」的這個角度或是訓練重點出發,該文的確算是一篇典範之作,無可挑剔。可是從當今人人皆知的社會熱點問題,如環境保護、愛護動物、人與動物的和諧相處、關愛弱勢群體的角度上看,這篇文章卻存有遺憾。現在學生提出來了,千萬不可迴避,否則必將給學生幼小的心靈蒙上一層陰影,讓他們對一直接受的愛心教育產生懷疑。或許學生從中學會了觀察,分析問題,卻失去了最寶貴的東西—愛心。以後碰到類似的情況,如受傷的動物,天生頑皮、摹仿力強的小學生難道不會效仿更羸嗎?可想而知。那多年接受的良好教育不就付之東流了嗎?教育不就這樣失敗了嗎? 眼看就要下課了,覃老師並沒有為了追求課堂的表面完美而放棄該學生所提出的這一有價值的問題。覃老師當眾表揚了他,隨後提出了三個問題: 這節課雖然延遲了十分鍾,但我們都覺得它是完美的。我們在為我們的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善於思考問題而欣喜的同時,也讓我們在對教材的開發利用的問題上有了更多的認識。 我們對教材的重要性從來都不需懷疑,它是在國家課程標准目標指導下經教育專家編寫的,是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的體現,具有很強的科學性,是教學的很好的載體,我們不能輕易否定。但是編者在編排教材的時候,不可能做到每課將所有的訓練目標都涉及,做到十全十美,往往存在著顧此失彼的現象。諸如:教材內容與少部分學生的實際體驗脫節,如《我家跨上信息高速路》,農村孩子根本沒見過互聯網;教材內容與學習的季節不一致,如秋冬季安排學習《春》;教材內容與時代發展不同步,與現實觀點相沖撞,如《驚弓之鳥》等等。再好的教材也有需要改進、調整、重組的地方。因此要求教師根據實際情況而確定教學。積極尋找有利的教育因素,通過多方面的對話,確保三維教學目標的實現。 同時,在教學時,教師要依情況而定,要結合社會、學校、學生的情況而有所創新。不能只做教材的執行者,教學任務的完成者,按步就班地去教教材,這樣只會使語文教學走進死胡同。要讓學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從語文學習過程中積累文化知識,獲得情感體驗、生活經驗等人生涵養。 有一位教育名人說:「語文教師不能跪著教語文,如果教師是跪著的,他的學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這句話准確說出了對教材開發利用的重要。教學不是對教材教參內容的簡單復制。它需要我們在教學中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使用好教材。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更加更美麗迷人。 資料提供者:

㈨ 小學三年級下冊《驚弓之鳥》解析

重點生字
魏:wèi
古代宮門上的樓台:魏闕(古代宮門上所建的巍然高出的台闕,因下邊兩旁有懸布法令的地方,所以亦用來代指朝廷)。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北部、陝西省東部、山西省西南部和河北省南部等地。中國歷史上的三國之一。中國歷史上的北朝之一:北魏。魏碑(北朝碑刻的統稱)。姓。
筆畫數:17;部首:鬼
造句:魏晉時期也出現了很多傑出的文學家。
箭:jiàn
用弓發射到遠處的兵器:弓箭。箭鏃。箭頭。箭在弦上(喻事情已經到了不得不做或話已經到了不得不說的地步)。箭能射到的距離:一箭之遙。箭步。形容急切、迅速:歸心似箭。
筆畫數:15;部首:竹
造句:中秋節到了,他簡直歸心似箭。
獵:(獵)liè
捕捉禽獸:獵捕。獵獲。獵逐。獵取。獵奇。狩獵。田獵。漁獵。圍獵。打獵的:獵人。獵戶。獵狗。獵槍。
筆畫數:11;部首:犭
造句:獵人們經常去山上狩獵。
雁:yàn
鳥類的一屬,形狀略像鵝,群居水邊,飛時排列成行:雁行(h俷g )。雁序。雁陣(雁行整齊,如同軍隊布陣)。雁過拔毛(喻為牟利不放過任何機會)。
筆畫數:12;部首:隹
造句:秋天到了,大雁南飛了。
弦:xián
系在弓背兩端的、能發箭的繩狀物:弓弦。弦韋(「弦」指弓弦,「韋」是獸皮,弦緊皮軟,喻性子急緩不同。古人佩弦來警戒自己的性緩,佩韋以警戒自己的性急;後遂用「弦韋」喻朋友的規勸)。弦月(農歷每月初七、八或二十二、三,月亮半圓,形似弓弦,故名)。上弦(農歷每月初七或初八的月相)。下弦(農歷每月二十二或二十三的月相)。應弦而倒。樂器上發聲的線:琴弦。弦子(a.指琴弦;b.樂器「三弦」的通稱)。弦歌。管弦。續弦(古人以琴瑟喻夫妻,故又以「斷弦」喻喪妻,以「續弦」喻再娶)。弦外之音。中國古代稱不等腰直三角形的斜邊。中醫脈象名:弦脈。
筆畫數:8;部首:弓
造句:百米運動員猶如離弦之箭。
悲:bēi
傷心,哀痛:悲哀。悲傷。悲愴。悲痛。悲切。悲慘。悲涼。悲憤。悲凄。悲慟。悲吟。悲壯。悲觀。悲劇。樂極生悲。憐憫:悲天憫人。哀歡喜
筆畫數:12;部首:忄
造句:不要被悲傷擊倒。
慘:(慘)cǎn
狠,惡毒:慘毒。慘刻。慘虐。慘烈。慘無人道。可悲傷,使人難受:凄慘。悲慘。慘淡。慘劇。慘案。慘景。慘象。慘不忍睹。慘絕人寰。程度嚴重:慘重(zh恘g )。慘敗。
筆畫數:11;部首:忄
造句:人們都同情祥林嫂悲慘的遭遇。
愈:yù
更,越:愈甚。愈加。愈發。愈益。愈演愈烈。較好,勝過:孰愈(哪個好)?彼愈於此。病好了:痊癒。病癒。
筆畫數:13;部首:心
造句:他的病已經痊癒了。
痛:tòng
疾病、創傷等引起的難受的感覺:頭痛。肚子痛。痛風。痛癢(a.喻疾苦,如「痛痛相關」;b.喻緊要的事,如「不關痛痛」)。悲傷:悲痛。哀痛。痛楚。痛惜。痛不欲生。盡情地,深切地,徹底地:痛擊。痛悼。痛責。痛快。痛改前非。
筆畫數:12;部首:疒
造句:媽媽頭痛的毛病已經痊癒了。
拼:pīn
連合,湊合:拼湊。拼音。拼接。拼寫。七拼八湊。不顧一切地奮斗,豁出去:拼力。拼刺。拼搏。
筆畫數:9;部首:扌
造句:敢於拼搏的人才會成功。
命:mìng
動植物的生活能力:生命。救命。逃命。拚命。命脈。性命。相依為命。迷信認為生來就註定的貧富、壽數等:天命。命相(xi刵g )。命運(a.迷信指生死、貧富和一切遭遇;b.喻發展變化的趨向,如「人民一定能掌握自己的命命」)。上級對下級的指示:奉命。遵命。命令。使命。給予(名稱等):命名。命題。命意。指派,使用:命官。
筆畫數:8;部首:口
造句:雷鋒在日記中寫道: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

● 重點詞語
能手:具有某種技能,對某項工作、運動特別熟練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長射箭。
本事:就是本領的意思。
悲慘:處境和遭遇極其痛苦,令人傷心。
癒合:傷口長好。
拚命:不顧及性命,文中指大雁盡最大力量往高處飛。大吃一驚:因出乎意料而非常驚奇。

● 學習目標
1.學會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驚弓之鳥、魏國、能手、信不過、大吃一驚、悲慘、癒合、作痛、孤單失群、拚命」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一段。
3.讀懂課文內容,懂得只有善於觀察、思考和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
4.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的方法和句句緊密相連的表述方式。

● 課文重點
這篇精讀課文是一個成語故事。講古代魏國有一個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觀察了天上飛的一隻大雁後,只拉一下弓,就使這只大雁驚嚇得從天上掉了下來。後來人們用「驚弓之鳥」這個成語比喻受過驚嚇,遇到一點情況就害怕得不得了。
課文是按照先果後因的順序敘述的:更羸說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大雁掉下來;更羸試了一下,大雁果然掉了下來;更羸告訴魏王虛發雁落的原因:這是一隻驚弓之鳥,心裡害怕使它掉了下來。為了使故事吸引人,課文採用了以人物對話為主的寫法,用魏王來襯托更羸,表現更羸善於觀察,善於分析。全文環環相扣、說理清晰,邏輯性強,成為這篇課文的特點。
最後一個自然段是課文重點,寫更羸分析大雁掉下來的原因。他的話講了三點意思:一是講他看到大雁飛得慢,聽到它叫聲悲慘,說明他善於觀察,會發現問題;二是講他認為大雁傷口沒有癒合,孤單失群,說明他善於判斷,會分析問題;三是講他認為大雁聽到了弦響,一害怕就會掉下來,進一步說明他善於分析,判斷准確。
選編這篇課文,一是練習讀懂課文內容,從更羸善於觀察,善於分析中受到啟發;二是學習把看到、聽到和自己的經驗相結合進行思考,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 相關知識
《驚弓之鳥》選自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8冊第10課。這是一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手更贏不用搭箭,居需拉弓,便使天上飛過的一隻大雁掉下來的事。從中反映出更羸善於觀察;善於思考;並能根據所見所聞做出正確分析。全文共九個自然段。先講述了更贏射大雁的經過和結果;接著講述了更贏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因此可以按內容的不同把文章分成兩個部分。也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分三段來理解。教學中為了突出重難點,採用分兩部分的方式比較合適。
魏國我國戰國時候的一個國家,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陝西東部和山西南部,離現在有兩千多年了。「驚弓之鳥」源於劉向編寫的《戰國策·楚策四》,詞意近似於俗話說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熱點內容
教學用琴 發布:2025-05-12 15:51:55 瀏覽:241
嘉美通教育 發布:2025-05-12 12:47:44 瀏覽:677
生物國家集訓隊 發布:2025-05-12 11:14:08 瀏覽:444
師德教師學習永恆 發布:2025-05-12 10:35:37 瀏覽:846
學生調戲老師 發布:2025-05-12 06:02:30 瀏覽:14
抗癌生物 發布:2025-05-12 05:09:05 瀏覽:656
巨鵬生物 發布:2025-05-12 03:15:27 瀏覽:869
絲足老師 發布:2025-05-12 01:30:24 瀏覽:608
當教師好還是公務員好 發布:2025-05-12 00:53:30 瀏覽:853
考研英語真題下載 發布:2025-05-12 00:24:07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