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教育社會學

教育社會學

發布時間: 2020-11-19 12:57:41

教育社會學

教育社會學是應用社會學的一門分支學科,涉及社會系統的宏觀層面、中觀層面和人際互動的微觀層面

㈡ 一個班級就是一個社會從教育社會學觀點看

一個班級就是一個社會
社會是有人組成的,社會上有形形色色的人,社會其實是一個大家庭。一個班級之所以是一個社會,是因為一個班級里有形形色色的人(學生)。
古人說:「三歲看小,十歲看老。」一個人長到十歲,就已經基本可以看出,他(她)是聰明、愚笨、狡猾、憨厚、老實、善良,還是勤勞、懶惰、奸詐了。有的人經過後天的教育,由愚笨變得聰明、狡猾變得忠厚、懶惰變得勤勞了,也有的人因為不好好學習,卻在狡詐中越滑越深了。所以,從一個班級里,就可以看出班級里的學生,各種各樣的品行和不良習慣。就可以看出,學生們將來能為社會做什麼。在老師教育引導的過程中,有些學生改變了原來的不良習慣、行為,並且變得越來越聰明、優秀,而有一些不願學、貪玩的孩子,卻從此變得越來越愚笨、狡詐,甚至滑向犯罪的泥灘里去了。
老師是這個小社會里的管理者和教育者,一定要起到身體力行的示範作用。引導學生從小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崇高的理想,用自已學到的知識,為國效力,為人民服務,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否則,人活著為了什麼?毛主席曾說:「糞土當年萬戶侯」。道出了人單純追求「榮華富貴」的虛無和沒有價值。人活著一生只有踏踏實實為人民辦點好事,人民會永遠記住他們的功績。這就是人的價值。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就是為了教育引導學生,有高尚的靈魂、崇高的品德。才能為祖國和人生做出了貢獻。
一個班級就是一個社會,社會的命運都操縱在管理者手裡。教師作為管理學生的管理者,尤其班主任如何正確地引導學生,走向理性的、良性的發展前途,起到了置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的班主任和各學科老師,首先要加強學習,理清自已肩上所擔負的責任,切實為培養祖國的下一代做出貢獻。這樣才無愧於為人師表,我們的國家才後繼有人,我們的民族才會興旺,我們的國家才會富強,我們的社會主義的明天才會有希望。

㈢ 教育社會學的研究類型

教育社會學是以社會科學為原理,研究教育現象、教育問題及與社會之間相互制約關系的學科,是教育科學的重要分支。
我國很早就注意到教育與社會的關系。古代教育家孔丘提出過「庶、富、教」的理論,認識到人口增長、經濟發展與教育的關系。先秦時期的《學記》載「化民成俗,其必由學」,「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表述了當時對教育與社會政治關系的認識。

綜觀外國各派學者的觀點及研究情況,教育
社會學研究的范圍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①社會結構與教育的關系。主要研究教育與經濟、政治的關系以及與文化的關系。重點是研究教育與經濟、政治制度交互影響問題和教育促進社會變化的可能性問題。

②社會化過程與教育的關系。社會化過程,即兒童逐步學得所處社會的行為規范的過程。在這一過程與教育關系的研究中,主要研究家庭、集體、學校的教育功能及其與社會的關系。一些學者認為,家庭是個人社會化的第一個主要單位。經過家庭培養初步具備和形成的知識狀況、習慣行為、態度及其他人格(個性)特徵,都會影響其日後對社會的適應。家庭的經濟地位、子女數量、成員間關系等都影響兒童社會化的傾向。

③社會變遷與教育的關系。這方面的研究已形成 3種不同看法:a.認為教育是社會變遷的動因。b.認為教育是社會變遷的反映。教育是一種適應性制度,隨社會之變遷而變更。社會變遷是因。教育調整適應則是果。c.認為教育既是一種社會變遷的動因,又是另一種社會變遷的潛在條件。如重視職業技術教育,除能發生改善經濟結構這個明顯作用外,也可能產生促使社會變動的潛在功能。

除上述三方面外,不少學者還探討學校的社會結構,學校與周圍社區的關系,教師的社會角色的內涵,以及教師的職業特點、地位和職業發展階段等問題

㈣ 什麼是教育社會學

教育社會學(sociology of ecation) 研究教育的社會性質、社會功能以及教育制度、教育組織、教育發展規律的一門社會學分支學科。
發展過程
19世紀中葉以後,馬克思主義的產生,近代心理學、生理學的發展,為科學化教育奠定了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和自然科學基礎。現代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教育實踐的廣泛性、豐富性,更進一步推動了教育學的發展。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類教育現象和問題,以及教育的一般規律。是教育、社會、人之間和教育內部各因素之間內在的本質的聯系和關系,具有客觀性、必然性、穩定性、重復性。如教育與社會的政治、生產、經濟、文化、人口之間的關系,教育活動與人的發展之間的關系,教育內部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家庭教育之間的關系,小學教育、中學教育、大學教育之間的關系,中學教育中教育目標與教學、課外教育之間的關系,教育、教學活動中智育與德、體、美、勞諸育之間的關系,智育中教育者的施教與受教育者的受教之間的關系,學生學習活動中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方法與學習成績之間的關系等等都存在著規律性聯系。教育學的任務就是要探討、揭示種種教育的規律,闡明各種教育問題,建立教育學理論體系。
課程設置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育管理原理、教育評估和督導、教育經濟學、教育統計與測量、教育管理心理學、教育法學、中外教育管理史、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二)、教育預測與規劃、畢業論文、英語(二)、班級管理學、現代學校人力資源管理、教育財政學、高等教育管理、中小學教育管理、學前教育管理、教育學(二)、心理學、現代管理學、普通邏輯。
教育社會學同時也是我國大部分地區教師資格證考試中的必考科目。
報考院校
[北京]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業大學
[天津] 南開大學
[山西] 山西大學
[遼寧] 沈陽師范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工業大學、黑龍江大學
[上海] 復旦大學、上海大學、東南大學
[江蘇] 南京大學、蘇州大學、江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
[浙江] 浙江大學
[安徽] 安徽大學
[福建] 福州大學
[山東] 山東大學
[湖北] 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南民族學院
[湖南] 湖南師范大學
[廣東] 中山大學
[廣西] 廣西師范大學、廣西民族學院
[四川] 成都理工大學
[貴州] 貴州民族學院
[雲南] 雲南大學
[陝西] 陝西師范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甘肅] 蘭州大學、西北民族學院
[新疆] 新疆大學

㈤ 教育社會學的概念

教育社會學(sociology of ecation) 研究教育的社會性質、社會功能以及教育制度、教育組織、教育發展規律的一門社會學分支學科。

㈥ 教育社會學學科性質和研究方法是什麼

教育社會學(sociology
of
ecation)
研究教育的社會性質、社會功能以及教育制度、教育組織、教育發展規律的一內門社會學分支學容科。
從社會學角度研究各種教育現象、教育問題及其與社會之間相互制約關系的學科。教育科學中近百年來發展起來的一個邊緣性的分支學科。

㈦ 什麼是教育社會學

概念
教育社會學(sociology
of
ecation)
研究教育的社會性質、社會功能以及教育制度、教育組織、教育發展規律版的一門社權會學分支學科。
從社會學角度研究各種教育現象、教育問題及其與社會之間相互制約關系的學科。教育科學中近百年來發展起來的一個邊緣性的分支學科。
http://ke..com/view/187018.htm?fr=ala0_1_1

㈧ 教育社會學對於不同學習者有何價值

中國古代學者很早便注意到教育與社會的關系。孔丘就提出過「庶、富、教」的理論,注意到人口增長、經濟發展與教育的關系。《學記》所載「化民成俗,其必由學」「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也表述了當時對教育與社會政治關系的基本認識。
教育社會學作為一項專門學問是從近代西方開始的。美國於1883年出版社會學家L.F.沃德著《動態社會學》一書,內列 「教育與社會進步之關系」 專章。他認為人類有足夠力量控制自然力和社會力以達到社會進步的目的,教育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根本途徑。1899年出版社會學家、教育學家J.杜威著《學校與社會》一書。他認為,學校制度的改變深受社會進化歷程的影響,兒童學校生活應是自然、社會及個人三者的融合;教育的浪費在於學校與社會實際脫節。法國於1922年出版社會學家┵.迪爾凱姆(舊譯杜爾干)著《教育與社會學》一書。根據他的觀點,為教育下的定義是:「教育是年長的一代給未能適應社會生活的年輕一代所施加的影響,其目的在於發展其生理、智慧和道德三類品質,使其適應政治社會和具體環境對個人提出的要求。」他認為「教育就是系統地將年輕一代社會化」;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把人從個體人轉化為社會人,通過這個過程把兒童與社會聯系起來。他還認為教育思想和課程是由更廣泛的社會秩序決定的,而社會的繼續生存又依賴教育這個基本因素。學術界一般認為迪爾凱姆是教育社會學的奠基人。
20世紀初,教育社會學進入擴展時期。在美國,曾任華盛頓大學校長的社會學家H.蘇扎洛於1907年正式開設教育社會學課。1916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設立教育社會學系。1917年,出版W.R.史密斯著《教育社會學概論》,這是第一本講授教育社會學的教科書。1923年,美國正式成立教育社會學學會。1927 年, E.G.佩恩創辦《教育社會學雜志》。此後,這門學科的研究和教學工作發展更快,並以美國為中心,日益推廣到其他各國。
在中國,教育社會學發展較晚,1931年雷通群著《教育社會學》一書出版,曾列為大學叢書(教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發展規律的學說和關於教育基本問題的探討,為中國教育社會學的發展奠定了科學基礎。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需要根據中國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經濟發展水平,地理人口狀況,歷史文化傳統等特點,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社會學。
研究范圍
綜觀外國各派學者的觀點及研究情況,教育社會學研究的范圍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①社會結構與教育的關系。主要研究教育與經濟、政治的關系以及與文化的關系。重點是研究教育與經濟、政治制度交互影響問題和教育促進社會變化的可能性問題。
許多學者認為: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明顯地影響著經濟制度中的職業組合和人力結構,而這一變動也必然影響到教育。例如,各國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由於自動化生產的發展,對工程師與技工的需求劇增,非技術工人的需求銳減。這就影響到教育制度的變化,必須發展職業技術教育以保持社會職業結構的平衡。
一些學者研究了社會階級結構對人格發展、學業成就、理想抱負的影響。他們認為:家長對子女教育的態度,學生在學校參加活動的多少,中途輟學的可能性多大,理想抱負的高低,甚至學生的語言特點都與他們的社會階級背景密切相關。但是,從另一方面看,教育也可以反過來影響社會階層的變動,使一些人因受教育狀況不同而改變其社會地位。
一些學者認為,社會政治結構與教育有密切關系。教育的貧乏落後,往往是政治專制落後等弊端產生的原因之一。而教育的興旺發達,又常是政治開明,社會進步等等的促成因素之一。總之,有什麼樣的國家政治制度,往往也有與之相適應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
②社會化過程與教育的關系。社會化過程,即兒童逐步學得所處社會的行為規范的過程。在這一過程與教育關系的研究中,主要研究家庭、集體、學校的教育功能及其與社會的關系。一些學者認為,家庭是個人社會化的第一個主要單位。經過家庭培養初步具備和形成的知識狀況、習慣行為、態度及其他人格(個性)特徵,都會影響其日後對社會的適應。家庭的經濟地位、子女數量、成員間關系等都影響兒童社會化的傾向。
一些學者認為,在集體里,特別在一個同輩集體里,由於各成員間沒有年齡、聲望、地位、成熟性的差別,不必勉強接受他人的觀念態度,有較多的心理自由,因而對兒童有極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在這里,可以自然地相互學習,獲得各種身心上的滿足,使不同家庭地位的兒童互相影響,獲得新的生活經驗,從而影響兒童的生活抱負、學習方式及人生態度。

㈨ 教育社會學的獨立性和特殊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教育社會學的獨立性就在於它是研究教育及社會相關聯的一種學科,還有它的特殊性,體現在與他是社會上針對與所產生的,影響

㈩ 教育是什麼:一種教育社會學的觀點

教育社會學主要關注教育在社會流動和社會發展中發揮的作用,比如教育回報率、教育影響社會地位等等這一類問題,和師范學校的老師們學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如果說硬要對口就業的話,估計進的也是規劃、調研之類的事業單位或政府部門。

熱點內容
教學用琴 發布:2025-05-12 15:51:55 瀏覽:241
嘉美通教育 發布:2025-05-12 12:47:44 瀏覽:677
生物國家集訓隊 發布:2025-05-12 11:14:08 瀏覽:444
師德教師學習永恆 發布:2025-05-12 10:35:37 瀏覽:846
學生調戲老師 發布:2025-05-12 06:02:30 瀏覽:14
抗癌生物 發布:2025-05-12 05:09:05 瀏覽:656
巨鵬生物 發布:2025-05-12 03:15:27 瀏覽:869
絲足老師 發布:2025-05-12 01:30:24 瀏覽:608
當教師好還是公務員好 發布:2025-05-12 00:53:30 瀏覽:853
考研英語真題下載 發布:2025-05-12 00:24:07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