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教育方針

教育方針

發布時間: 2020-11-19 13:33:14

⑴ 十九大報告中黨的教育方針是什麼

黨的教育方針是「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堅持教育發展的正確方向,就是要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遵循黨的基本路線,全面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服務,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歷史經驗告訴我國,只有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發展的正確方向,中國的教育事業才能健康、順利地發展。

如果中國的教育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相脫節,如果中國培養出來的是片面發展的、與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不相適應的人,就會給整個社會主義事業帶來消極的影響。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對黨的教育方針的論述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實際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1)教育方針擴展閱讀

我國正處在改革的攻堅階段和發展的關鍵時期,社會情況發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化。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給中國社會注入了生機和活力,在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的同時,也增強了人們的自立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法制意識和開拓創新精神。

但同時也應該看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成分和經濟利益多樣化、社會生活方式多樣化、社會組織形式多樣化和收入分配形式多樣化等,決定了我國社會生活中人們的價值觀念也呈多樣化態勢;市場自身的弱點和消極方面也會反映到精神生活中來。

在改革開放過程中,由於法律規章制度還不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仍然不夠等原因,剝削階級的腐朽思想在一定范圍得以滋生,一些過去已被消滅的丑惡現象死灰復燃,一些人的思想出現了混亂。

從世界經濟政治格局的變化來看,經濟全球化趨勢使世界范圍內的各種思想文化的激盪、沖突愈加激烈,西方敵對勢力對社會主義中國實施「西化」、「分化」,並極力通過多種途徑加緊進行思想和文化滲透,同我國爭奪思想陣地、爭奪青年一代的斗爭也愈加激烈。

我國必須緊密聯系國際國內形勢的新特點,從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高度,從培養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深刻認識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⑵ 新時期(十八大)黨的教育方針是什麼

新時期(十八大)黨的教育方針是: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在十七大的報告中,黨對教育的要求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到十八大的報告,這樣的表述略有變化:「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所謂教育方針是國家或政黨在一定歷史階段提出的有關教育工作的總的方向和總指針,是教育基本政策的總概括。它是確定教育事業發展方向,指導整個教育事業發展的戰略原則和行動綱領。內容包括教育的性質、地位、目的和基本途徑等。

⑶ 我國教育方針是什麼

一.我國的教育方針
1949年9月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化教育為新民主主義的,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教育。」「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全體國民的公德……」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重申了第一次政治協商會議的文教政策,提出:「新教育的目的「是為人民服務,為國家服務」。
1951年3月,第一次全國中等教育會議提出:「普通中學的宗旨和培養目標是使青年一代在智育、德育、體育、美育各方面獲得全面發展,使之成為新民主主義社會自覺的積極的成員。」
1957年毛澤東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提出:「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並強調「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1985年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要求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200

⑷ 我國教育方針是什麼

教育法規定我國的教育方針是: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方針主要有以下幾點重要內容:

1.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這是我國教育工作的總方向。

2.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整個教育事業要與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相適應,並在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內容和方法上有不斷的新的發展。這是教育方針中的一項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

3.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這是教育培養目標的重要標准。

「德」不僅僅是品德,還同時包括政治素質和思想素質;「智」也不僅僅是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發展智力,還包括養成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體」同樣不僅僅講體格、體能和體質,還包括掌握體育知識和技能、娛樂身心、培養高尚情操等。德、智、體全面發展將促進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4.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的總的培養目標。

(4)教育方針擴展閱讀:

關於教育方針,建國以來我國理論界有過多次爭論。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後,這種爭論轉向以對教育方針本身的理性分析,討論的學術氣氛和理論深度明顯地增強了。我國學術界對教育方針有兩種較有影響的說法。一種認為教育方針是「國家和政黨在一定歷史階段提出的教育工作發展的總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總概括。」

另一種認為教育方針是「國家在一定的歷史時期,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通過一定的立法程序,為教育事業確立的總的工作方向和奮斗目標,是教育基本政策的總概括。」這兩種說法有細微差別。譬如,在教育方針的制定主體上,前者認為是國家或者政黨,後者只提國家。

另外,後者還特別提出依據立法程序來制訂教育方針,使之反映到有關教育的法律中去。不過,這兩種意見從整體上看還是一致的。它們都強調教育方針是有關教育工作的總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總概括。

從上述有關教育方針的兩個定義中,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教育方針與教育政策並無實質區別,本質上同屬一個理論范疇,都是代表一定集團、階層、階級利益的政治實體所確立的行為規范和行動模式。

教育方針是各種類型的教育政策中的一種重要的表現形式,寓於體系之中。人們之所以經常把教育方針置於教育政策之前加以連用,除習慣的影響外,主要是由教育方針作為一種教育政策的特殊性即最基本政策的總概括屬性所決定的。

區別

另一方面,教育方針和教育政策又有區別,混淆這種區別,會使教育方針、政策的執行工作發生困難乃至失誤。這種區別主要有:

1、從內容上看,教育方針主要是規定教育的性質、目的以及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相比而言,教育政策的內容則廣泛得多。它可以是有關全國范圍內的共同性問題,也可以是某一省市所面臨的局部問題。因此,認為教育政策包含了教育方針,教育方針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政策。

2、從特點上看,教育方針一旦形成就具有了比一般教育政策更鮮明的原則性、穩定性,在某一歷史時期,教育方針只有一個。而教育政策卻有較大的變通性和靈活性。而且,在現實復雜的教育工作中,可以同時存在多個教育政策。教育政策通常是以一種體系的形式予以表達和發揮作用的。

3、從主體上看,制定教育方針的主體級別高,一般是由政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機關承擔這一責任。而制定教育政策的主體級別差異較大,既可以是中央級的領導機關,也可以是地方權力機構和政府部門。

教育方針是一個國家或政黨在一定歷史階段提出的教育發展的指導方針。教育為誰服務,培養什麼樣的人,是教育中帶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重大問題。因此,教育方針的核心內容,是關於教育的培養目標和發展方向的規定。鄧小平立足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從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的根本要求出發,明確提出在新時期要繼續堅持德、智、體等幾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

⑸ 現階段我國的教育方針是什麼

1、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這是我國教育工作的總方向。

2、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整個教育事業要與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相適應,並在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內容和方法上有不斷的新的發展。這是教育方針中的一項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

3、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這是教育培養目標的重要標准。

「德」不僅僅是品德,還同時包括政治素質和思想素質;「智」也不僅僅是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發展智力,還包括養成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

「體」同樣不僅僅講體格、體能和體質,還包括掌握體育知識和技能、娛樂身心、培養高尚情操等。德、智、體全面發展將促進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相結合,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4、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的總的培養目標。

(5)教育方針擴展閱讀

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高等教育是國家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的重要標志。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積極回應、不斷實現人民群眾對高等教育改革發展事業的新期待,凝心聚力育新人,求真務實謀發展,奏響新時代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奮進曲。

堅持辦學方向「航向標」。方向決定前途。辦好新時代的高等教育,就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堅定不移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擦亮馬克思主義的鮮亮底色,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於學校教育管理服務全過程,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⑹ 我國的教育方針是什麼

黨的教育方針是在一定歷史階段提出的有關教育工作的總的方向和總指針,是教回育基本政策的總概括。黨的十八大答對教育方針做了最新概括。
1、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辦好學前教育,均衡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
3、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水平,積極推動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教育。
4、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供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⑺ 新時期(十八大)黨的教育方針是什麼

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7)教育方針擴展閱讀:

教育方針(guiding principle for ecation )是國家或政黨在一定歷史階段提出的有關教育工作的總的方向和總指針,是教育基本政策的總概括。

它是確定教育事業發展方向,指導整個教育事業發展的戰略原則和行動綱領。內容包括教育的性質、地位、目的和基本途徑等。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教育方針;相同的歷史時期因需要強調某個方面,教育方針的表述也會有所不同。

⑻ 十八大最新教育方針是什麼

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8)教育方針擴展閱讀

教育方針(guiding principle for ecation )是國家或政黨在一定歷史階段提出的有關教育工作的總的方向和總指針,是教育基本政策的總概括。它是確定教育事業發展方向,指導整個教育事業發展的戰略原則和行動綱領。內容包括教育的性質、地位、目的和基本途徑等。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教育方針;相同的歷史時期因需要強調某個方面,教育方針的表述也會有所不同。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參考資料:

網路-教育方針

熱點內容
教學用琴 發布:2025-05-12 15:51:55 瀏覽:241
嘉美通教育 發布:2025-05-12 12:47:44 瀏覽:677
生物國家集訓隊 發布:2025-05-12 11:14:08 瀏覽:444
師德教師學習永恆 發布:2025-05-12 10:35:37 瀏覽:846
學生調戲老師 發布:2025-05-12 06:02:30 瀏覽:14
抗癌生物 發布:2025-05-12 05:09:05 瀏覽:656
巨鵬生物 發布:2025-05-12 03:15:27 瀏覽:869
絲足老師 發布:2025-05-12 01:30:24 瀏覽:608
當教師好還是公務員好 發布:2025-05-12 00:53:30 瀏覽:853
考研英語真題下載 發布:2025-05-12 00:24:07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