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政治教學計劃
① 誰有一年級上冊思品與生活教學計劃
小學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小學生活和幼兒園生活是大不一樣的,對於剛上學的一年級新生來說,面對新環境,新同學、新老師,新的學習方式……他們會有很多的不適應,甚至不知道該做些什麼。然而這些都需要學生盡快去適應,否則很容易給新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一定的困難,嚴重的還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懼學等不良情緒而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和長遠發展。這就要老師有耐心和信心幫助他們克服自身的局限,使他們能盡快地融入到新的集體生活中來。並以自豪、愉悅的心情面對新的變化。那麼老師要做到時刻關注學生的行為習慣,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幫助學生順利地實現由幼兒向小學生的角色轉換,使學生能夠在學校里情緒安定、心情愉快,並更快地適應小學生活。
二、教材分析:
教材第一單元我是小學生啦:通過一系列生動活潑的活動,幫助新生形成對入學的正確認識和態度,緩解新生中普遍存在的「入學不適應」現象。逐步適應並喜歡小學生活,為入小學學習創設一個良好的開端,以愉快、積極的態度迎接新生活。
第二單元學校的一天:本著以生為本的原則,時刻關注學生的行為習慣,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本單元以「上學的一天」為主線,按照上學路上→學校生活→放學的線索展開,旨在配合小學的入學教育,幫助學生順利地實現由幼兒向小學生的角色轉換,使學生能夠在學校里情緒安定、心情愉快,並更快地適應小學生活。
第三單元我愛我家:「家」是兒童成長的重要場所,兒童對「家」有著很深的情感依戀。要培養兒童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使其獲得基本的健康意識和生存能力,從兒童的情感入手、從兒童對「家」的熱愛入手是十發明智和有效的。
第四單元銀色的冬天:本單元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讓兒童了解冬天裡的自然現象。知道當冬天到來時,季節變化的特點及其對動植物的活動、人類生活的影響。盡可能地幫助兒童通過親身做、實際的體驗產生對冬天的熱愛,讓兒童了解各地冬天不同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機。同時引導學生探索了解「冰是怎麼來的?」的科學道理,並嘗試做一個小實驗和一個美麗的冰飾,以激發兒童從多角度多層面認識冬天。同時結合學生生活安排了新年聯歡活動,鼓勵兒童通過各種途徑作好新年聯歡活動的准備,並積極表揚和鼓勵孩子們主動參加活動,實際地感受新年的節日氣氛。除此外還可以組織堆雪人、做冰飾、滑雪等孩子們喜歡的活動感受冬天的樂趣。
② 人教版七年級下學期政治教學計劃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48/sort0375/down-11840.html
人教版初一思想品德下教學計劃
一、教學目標:
了解自我評價的重要性,客觀地認識、評價自己的優缺點,形成比較清晰的整體形象;懂得自尊和知恥,理解自尊和尊重別人是獲得尊重的前提,不做有損人格的事;養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態度,樹立為人民、為社會服務的遠大志向。關心和尊重他人,體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學會換位思考,能夠與人為善。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勞動習慣和生活態度,養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態度樹立為人、為社會服務的遠大志向,體會自……
http://www.zhaojiaoan.com/soft/sort01/sort038/sort0104/down-11520.html
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級下冊教案(全冊)
③ 誰有一年級上冊思品教案以及教學計劃
http://www2.edown.net/Soft/xzonghe/sipin/200608/916.html
http://www.800e.net/ja2_list.asp?c_id=43&s_id=125
④ 求《經濟政治與社會》(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第二版)教學計劃,課件及教案,請發到[email protected]
一、課程性質與任務 課程性質與任務 《經濟政治與社會》是面向農業中專各專業學生的一門的必修德育課程。本 課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相關基本觀點教育和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與社 會建設常識教育。其任務是使學生認同我國的經濟、政治制度,了解所處的文化 和社會環境, 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積極投身我國經濟、 政治、 文化、 社會建設。 二、教學目的 引導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相關基本觀點和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政治建 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有關知識;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 主義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會現象、主動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 三、教學時數 總學時為 90 學時,其中理論學時 54 學時,實踐學時 36 學時。 四、教學方法 針對教學內容, 綜合運用案例教學、 探究式教學、 情景教學、 小組合作教學、 社會實踐等方式,提高教學效果。 五、考核方式 採用撰寫作業測評、課堂討論、能力測試、試卷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考核方 法。 六、教材資料 本課程主教材系沈越、張可君主編《經濟政治與社會》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 集團 2009 年版) 。 七、教學內容 第一單元 第一單元 透視經濟現象 教學目標 使學生透過常見的經濟現象,掌握有關的經濟知識,樹立正
確的消費觀、勞動觀,增強創新、誠信、效率、公平等意識,樹立依法納稅的觀 念,提高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 教學要求 認知 : 有關商品交換、消費、生產以及收入分配的基本知識,理解價值規
1
律的作用、企業發展的重要條件、我國的分配製度。 情感態度觀念: 情感態度觀念 : 正確看待金錢,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崇尚 誠信,樹立依法納稅的觀念。 運用 : 正確辨析常見的經濟現象,理性消費,以實際行動提高自身素質, 嘗試設計家庭理財方案。 教學內容 教學內 容 1.商品的交換與消費 1. 商品的交換與消費 (1)透視商品交換的現象,了解商品的基本屬性,理解貨幣在商品交換中的 作用。 (2)透視商品價格的變化,懂得影響價格的因素,認識價格變動的影響,理 解價值規律的作用。 (3)透視選購商品的現象,評析常見的消費心理,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2.企業的生產與經營 2. 企業的生產與經營 (1)透視企業的不同類型,了解企業的含義和分類,理解企業提高經濟效益 的主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