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案例分析

發布時間: 2020-11-19 14:22:36

『壹』 教育學方面的案例分析(越詳細越好)

1.先說下 缺乏學習動機的幾大原因
(1)孩子向你提問時,是否即時把所知的告訴他?
(2)當孩子要求你幫忙做某些科目的練習,如搜集或整理資料等,你會幫忙嗎?
(3)孩子告訴你他被同學欺負時,你會怎樣做?
(4)是否當孩子專心做某項活動時(如讀小說、玩游戲等),催促他做功課?

根據你所說的情況 小浩缺乏學習動機的內部原因是(1)學習動機不明確;(2)對所學專業缺少興趣
外部即家庭原因是他父母有些急功近利,更多的考慮什麼專業掙錢多、好找工作就讓子女學什麼專業,而不考慮他們對這些專業是否有興趣,是否適合子女學習等

如何激發:
1、尊重孩子的興趣。
2、注意把孩子原有的興趣與知識學習聯系起來,以培養和激發新的興趣。
3、准確判斷孩子不喜歡學習的原因,並幫助解決
4、傾聽並和孩子談論學習生活。
5、使書桌變成孩子感興趣的地方。
6、每次學習時間不宜過長
7、鼓勵孩子獲得成功,提高子女的成功感。
8、試著讓孩子創造問題,增強子女的求知慾。
9、讓孩子做老師,提供運用知識的機會
10、開展競賽
11、把學習計劃公之於眾
12、利用「報酬效應」激發學習興趣 。
13、和孩子討論他的將來,可激發他讀書的意願。
14、了解子女的學習能力。
15、培養子女善用餘暇時間的習慣。
16、家長必須加強自己的求知慾。
17、家長的教育方式、方法與孩子學習興趣的關系。
18、要讓孩子有危機感,要有壓力。

能做到以上就不需要什麼方案了

相信自己的孩子吧,他們都是最聰明、最棒的!

『貳』 教育案例分析題

關於案例一:
這個老師的做法很正確,在課堂上是會有一些突發事件的,包內括學生的思想動態\行容動等,學生提出問題後,如果和老師設計的問題有出入,要讓學生弄清楚問題.但也要盡量保證該節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和科學性,如果不是實質性的問題,不要對過於繁雜的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對於個別學生的問題也可以到課下回答.

『叄』 教育法規案例分析

:在此案例中,陳老師面對課堂突發事件應冷靜處理,調查了解情況,以正面教育為主,講清道理,使學生知錯改錯,而不能憑一時沖動體罰學生。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陳老師打了何某兩個耳光致使其左耳失聰的行為,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有關規定侵犯了學生的身體健康權,屬於體罰學生的行為。所以,陳老師的行為是一種違法行為,學校應承擔賠償責任。並可以對陳老師的過錯進行求償(或叫追償)。同時,陳老師的行為違反了《教師法》的相關規定,按照《教師法》第三十七條的規定,可以對陳老師作出行政處分,用以教育陳老師本人或全體教師。
呼籲全社會,特別教職員工應當對未成年人人格尊嚴的尊重:(一)對未成年人人格尊嚴的尊重。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全社會都負有尊重、不侵犯的義務。作為一種職業道德,教職員應當主動地保護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的尊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關心愛護、平等對待未成年學生;2.尊重未成年人學生的名譽權、肖像權、榮譽權等人格權利;3.尊重未成年學生的名譽權;4.尊重品行有缺陷的未成年學生的人格。(二)禁止體罰、變相體罰未成年人或者侮辱人格的行為。未成年人兒童、學生正處於成長階段,對他們應給予愛護,保證未成年學生健康成長。對未成年人進行體罰,會使他們的身心健康受到損害,有時甚至嚴重傷害。
第一,未成年人保護法是肯定違反的。
第二,教育法和教師法也是違反的。體罰學生吧。
第三,如果構成輕傷的話,違反刑法。不構成輕傷的話,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
責任的話,應該從三方面考慮。
1刑事責任。
2行政責任。行政處罰有警告,罰款,等。行政處分有降級,開除等。
3民事責任。賠償損失等。

『肆』 如何撰寫教學案例及舉例分析

教學案例的撰寫方法如下:

1、選擇事件

如果有沖突的事件比較具有選擇性,那麼選擇在自我學習、內省和深層次理解方面就可能更加富有成效。

2、事件描述

在寫案例時,要為即將發生的事件設置場景,做好鋪墊。

3、確定演員

每個故事都是因為有了一群活生生的人物、有貢獻的角色才得以充實。

4、檢查結果

教師所做的每個行動都會產生一系列的反應。

5、假設

以不同觀點看待事件,如果重新考慮的話選擇也會不同的。

說到舉例分析,這主要來自日常的教學實踐活動,貼近教師工作,與教師有天然的聯系。教師有大量的實際問題,為了妥善解決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了大量的教學研究,這樣一來也就有了很多的經驗和教訓。其中不乏典型事例,會給教師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成為撰寫教學案例的素材。

(4)教育案例分析擴展閱讀

教學案例的相關結構

1、標題

教學案例總是有標題的,要藉助標題反映事件的主題或形貌。一般地說,教學案例有兩種確定標題的方式:一是用案例中的突出事件作為標題,二是把事件中包含的主題析離出來。作為教學案例的標題,兩種標題的方式都各有千秋,前者展示事件,吸引讀者進一步了解相關的信息;後者反映主題,能使讀者把握事件要說明的是什麼。

2、引言

引言也可以說是開場白,一般有一兩段話也就可以了。主要描寫一下事件的大致場景,隱晦地反映事件可能涉及到的主題。 引言可以使讀者對教學案例的事件和主題大致有些了解,可以起一個「先行組織者」的作用,使讀者有一種閱讀上的「心理准備」。

3、背景

教學案例中的事件發生在一定的時空框架之中,依託一定的背景在教學案例的敘述中。而對背景的交代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對教學案例中問題解決方法的分析、評判離不開背景。

4、問題

教學案例區別於一般事例的最大特點就在於有明確的問題意識,是圍繞問題展開的。在描述中要講明問題的發生、發展、結局。這部分內容需要詳盡地描述,在一定程度上,這部分內容是整個教學案例的主體。

5、反思與討論

撰寫教學案例的過程是對自己解決問題的心路歷程進行再分析的過程,也是梳理相關經驗和教訓的過程。因而系統地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學行為,對於提升智慧並形成自己解決教育的正確方式有很大的幫助。

『伍』 教育案例分析怎麼

小學班主任工作案例分析
班主任工作是學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班級管理的組織和引導者,對學生的思德修養、學習生活和健康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工作頭緒多,事情雜,做好班主任工作如果沒有愛心、信心和耐心是絕對不行的。因此,一個優秀的班主任必須具備高尚的品德、強烈的責任心和事業心,要善於發現和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
這學期,我們班轉來一個名叫孫水兵的男同學,經過兩個周的觀察,我發現他是一個好動、散漫、脾氣倔強的孩子,這位看似貌不驚人的學生,現在卻是我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一個大難題。該生學生成績較差,由於基礎欠缺,所以不管什麼文化課他都不肯學、不願學,上課時無精打采,要麼搞小動作,要麼影響別人學習,對學習沒有絲毫的興趣;下課和同學追逐打鬧,喜歡動手動腳;課後不能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即使做了,也是胡亂應付一下,幾乎每天都有學生向我告狀。不理他的那幾天,他便變本加厲地鬧起來!此時,我覺得無法逃避,只有正視現實,解決好這個問題!於是,我找他多次談話,希望他能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學習為重,按時完成作業,知錯就改,爭取做一個遵守校紀校規,認真學習的好學生。每次談話,他表態很好,但在行動上卻沒有一點兒進步,我幾乎對他失去了信心。此時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許他真是 「不可雕的朽木」。但是通過這一段時間的班主任培訓,我覺得作為班主任,不能因一點困難就退縮,不把他管好還會影響整個班集體。我心想:非把你轉化過來不可。
作為六年級的學生,絕大部分不喜歡老師過於直率,尤其是批評他們的時候太嚴肅而接受不了。有一次我上課,他卻旁若無人地趴在桌子上睡覺,這成何體統,當時我心裡非常氣憤,但怕影響其他同學上課,所以我就沒在班上批評他,直到下課後我讓他到辦公室里來,雖然心中充滿怒火,但我還是沒有嚴厲批評他,因為我了解到像他這一類的學生脾氣比較倔強,說得過重反而適得其反。我問他今天是否身體不舒服還是其他原因要這樣做,並談了一些做人的道理及人與人應互相尊重……他可能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所以態度不是很強硬。
談心、聊天,這是做學生工作一些基本的方法,也是班級管理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經過觀察,我發現他的一些愛好特點,例如喜歡畫畫、喜歡打羽毛球等。於是我積極走進他的生活,了解他的心理世界,從全方位對他關心,並積極引導他遵守紀律,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努力學習,做一名好學生。在路上遇到他,我會有意識地先向他問好;只要他的學習有一點進步時我就及時給予表揚、激勵。他生病時我主動關心他。久而久之,他也逐漸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好」,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明確了學習的目的,端正了學習態度,學習成績有了質的變化。
通過半學期的努力,他能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上課開始認真起來,作業不僅工整也能按時上交,各科測試成績都有明顯的進步,與同學之間的關系也改善了,各科任老師都誇獎起他。
案例分析:
班主任是與學生接觸最多的人,也是學生最容易親近的人。學生有被認可的需要和被肯定的需要,他們在意家長對他們的看法,在意同學之間的評論,更在意自己閃光點是否得到了班主任的認可。至今我仍深深記得我校的一位老教師說過的一句話「表揚要點名,批評不點名」,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班主任工作,才能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才能進行互動式的交流與溝通。

『陸』 教育案例分析

就一般意義講,拖堂指的是在規定的課堂教學時間結束時仍不終止教學活動而擠占學生課余休息時間的現象。它是教師教學行為系統中的一種表現形式,影響著學生對教師及學習內容的情感態度,若不及時調整克服教學行為方式;完善其教學行為系統,將嚴重影響師生關系、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降低其求知慾。在此舊話重提,旨在期盼更多的教育界同仁能站在不同的視角與更高的認知層面重新審視拖堂這類看似平常的教學行為表現,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拖堂帶來的嚴重危害性,以便探尋出有效克服良方,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
拖堂行為主要成因剖析
課前准備不充分
備好課是教師上好課、順利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前提條件。任課教師在備課階段如果對學習者因素分析不夠,未找准其起點學習能力,就將出現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目標的確定脫離學生實際的情況,給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造成困難和壓力,阻礙教學的信息交流通道,影響正常教學進程,可是教師強烈的責任心又迫切希望把當堂課的教學任務完成,也就只好採取單邊行動——拖堂;如果課前未深入鑽研課程標准與教材;在教材內容的處理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難免有失偏頗,並且也很難將教材內容熟練地內化為自己的東西,這樣很難保證課堂教學嚴謹有序、高效運作,不可避免出現教學時間分配上的不合理,影響重點與非重點、主要與次要教學環節的有效把握,導致平均使用力量和本末倒置,浪費有效的教學時間,導致拖堂的產生;有的是由於課前對教具、實驗器材的准備不充分或沒有親自進行實驗操作引起拖 堂的產生,比如在物理課教學中,如果課前未對涉及的器材一一進行試用,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就可能出現有的器材用不上,影響演示實驗或學生實驗的順利進行,如果課前未親自操作,在課堂上可能出現操作失敗或實驗結果出現意外,這些情況都將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導致課堂出現尷尬的局面,耽誤課堂教學時間。
老師應該不斷提升職業素質。自覺遠離拖堂行為

為了向45分鍾要質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每一位教師都應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行為系統,徹底消滅拖堂及其一些不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行為。為此,我們教師要結合自己在教學中的行為表現,進行認真細致的分析,尋找出產生不良教學行為的真正原因。前面的分析告訴我們,對不同的教師盡管產生拖堂及其他一些不良教學行為的原因有所不同,但要自覺有效遏止這些不良教學行為,都必須立足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優化課堂教學行為結構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自身的職業水平。
教師自身職業素質的提升有賴於用實際行動扮演好以下幾種角色。一是爭做學習型教師。面對「終身教育」理念的產生、學習型社會的來臨,教師在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責任重大,社會對其要求也更高,教育者必須先受教育,面對新的教育形式,我們教師必須首先自我教育、自我學習、不斷完善知識結構,不僅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還必須深入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教學論等教育科學理論,做到在知識結構上推陳出新,讓自己永不落伍。二是做研究型的教師。隨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教育教學工作中也會不斷出現新情況、產生新問題,面對新情況、新問題,若用常規方法解決往往是「治標不治本」,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站在研究者的角度從研究的視角加以解決,倘若沒有較為科學的研究方法,行嗎?顯然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有力不從心之感。所以,我們教師要善於捕捉教學實踐中發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並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展開研究,若不斷進行這樣的研究實踐,不僅可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提升自身研究水平,也一定會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益。三是做服務型的教師。教育是服務性的事業,學校為學生、為社會提供的是教育服務,其直接實施者是我們教師,若要提高其服務質量,就必須轉變觀念,始終以學生為中心,時時處處站在學生角度考慮提供所需的服務,積極為學生做好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當好學生的「勤務員」,如果我們教師不斷投身到為學生服務的各項工作之中,學生在接受服務、不斷進步的同時,也一定會得到我們教師高尚人格力量的啟迪、熏陶與鼓舞。
做為一名教師,在教學工作的歷史長河中,只要能不斷在「學習、研究、服務」三個領域自我加壓,不斷投身到「學習、研究、服務」實踐領域中去,那麼在提升自身職業素質的同時,其教育觀念、教學思想也一定會得到更新,在課堂主渠道的教學實踐中也一定會運籌帷幄,拖堂及其他一些低效的教學行為也一定會大大減少。為了讓學生能擁有更多自我成長的時間與空間,變學習的過程為享樂的過程、心理健康成長的過程,最大可能地減少甚至杜絕不良教學行為帶來的危害,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有責任自覺變換角色身份,爭做與素質教育需求合拍的「學習——研究——服務」型教師。

『柒』 教育教學案例分析怎麼寫

分析講法,分析教材 分析學生結合這三方面特點就行了。最好有調查,有根有據的說理分析。

『捌』 問題學生教育案例

問題學生的教育案例就咱們要走入學生的內心,和這樣的學生先交朋友。這樣的話才可以接近她,你接近她她就會給你敞開心扉。把他想的事情說給

『玖』 教育學案例分析

每個家長和老師都有自己的見解,而她們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而教育的環境更加重要,可能在別人身上成功的教育並不一定在自己家的小孩身上能成功,同樣的,教師站在一個說是說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也很難能說這個老師也一定是對的。
首先要很明確的知道自己希望自己的小孩成為一個怎樣的人,然後,針對他的性格來制定一套方案,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自己作為家長,應該也要努力地學習。
堅信自己的選擇,並實施下去,如果自己抉擇不要,那麼,找一個你覺得信任的人協商下,然後制定。
老師要管理的是一個班級,不可能每個人都能顧及到,因此配合老師的同時,也要理解對方。

熱點內容
教學用琴 發布:2025-05-12 15:51:55 瀏覽:241
嘉美通教育 發布:2025-05-12 12:47:44 瀏覽:677
生物國家集訓隊 發布:2025-05-12 11:14:08 瀏覽:444
師德教師學習永恆 發布:2025-05-12 10:35:37 瀏覽:846
學生調戲老師 發布:2025-05-12 06:02:30 瀏覽:14
抗癌生物 發布:2025-05-12 05:09:05 瀏覽:656
巨鵬生物 發布:2025-05-12 03:15:27 瀏覽:869
絲足老師 發布:2025-05-12 01:30:24 瀏覽:608
當教師好還是公務員好 發布:2025-05-12 00:53:30 瀏覽:853
考研英語真題下載 發布:2025-05-12 00:24:07 瀏覽: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