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教育網
Ⅰ 姚李鎮團山小學是霍邱縣教育局管理的嗎
只要是公辦小學且是屬於這個縣的,那麼它肯定是屬於這個縣的教育局管理的,但是一般如果是在鄉下的話是屬於中心校管理的。
Ⅱ 霍邱縣華圖教育
可以網上查詢一下
教育通常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廣義的教育泛指傳播和學版習人類文明成果,權即各種知識、技能和社會生活經驗等,以促進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性化的社會實踐活動,產生於人類社會初始階段。狹義的教育專指學校教育,即制度化教育。
Ⅲ 霍邱縣的教育
霍邱教育起源無考。元至順二年(公元1331年),令尹怯列聿(達魯花赤)興文廟,從此「士風勵而人知所以勸學」。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創立儒學,沿隋唐以來的科舉制度施教。
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廢科舉、創新學。次年,知縣勞文琦等就城內豐備倉地,創辦霍邱縣第一所高等小學堂,新學推行緩慢。
民國初期,縣內區鄉小學校次第興辦,民國2年(1913)在臨水集創辦的敷文高等小學校,民國4年在葉家集創辦的明強小學校、民國6年在城內鼓樓街創辦的女子小學校,是這一時期的重點小學。民國16年(1927),全縣有初高等小學82所(族立6所),教職員237人。至是年,全縣共有初、高級小學畢業生3187人。
民國20年(1931)縣蘇維埃政府在葉集、三元、洪集等蘇區鄉鎮建立列寧小學、列寧模範小學、貧苦農民子弟得以就學。入學新生較新政權建立前高出近10倍。相反,此期國民政府辦學大為減少,同年全縣僅有初級小學6所,學生215人,教職工12人。
民國25年(1936)在李雙圩創建省立霍邱農業職業學校,民國26年(1937)在縣城東關外開辦霍邱縣立中學,民國29年(1940)在李家圩創辦安徽省第九臨時中學,民國33年(1944)在城內王家祠堂建立霍邱縣簡易師范學校。這些中等學校和專業學校,為霍邱縣及其他地區培養不少人才。據統計,民國36年(1947)霍邱縣有大專畢業生188人、肄業29人,初高中畢業生3103人、肄業2625人,初、高小畢業生5138人、肄業8383人,私塾21267人。
由於政治、經濟的制約,教育發展進程仍較緩慢。民國19年(1930),學齡兒童入學率僅40%;民國28年(1939),文盲率達95.1%;民國36年(1947),受私塾以上教育的僅佔全縣人口的9.1%。其間,由於不滿國民黨政權的統治,一些學校經常鬧學潮。民國18年(1929)春,在中共霍邱城區特別支部領導下,城關各校師生持續罷課一個月,要求解決高小學生畢業升學問題,迫使縣政府開辦師資養成所,以解決問題。
建國以後,為了「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培養國家建設人才。」縣委和縣人民政府實行公辦民辦「兩條腿走路」的方針,教育事業得以發展。1949年,全縣有小學224所,其中由公學款產收入開辦的小學9所,民辦公助12班,學生19039人。至1956年,全縣有小學420所,學生66831人。
1958年,片面理解「教育必須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針,突出「勞動」教育,不適當地砍掉一些課程。1962年後,農村耕讀小學有很大發展,至1965年,全縣有各類小學2501所(耕讀1768所),學生115440人(耕讀45614人),教職工5068人(耕讀1768人);中學108所,學生8241人,教職工660人;常年民校930所,學生19217人。
「文化大革命」期間,執行「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政策。取消考試制度,實行「開門辦學」強調「兼學別樣」。後期,學「朝農」,辦「大學」,不顧主客觀條件,盲目發展,據統計,1976年有小學2549所,學生211247人,教職工7676人(民辦6176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7.7%;初高中52所,在校學生47102人,專任教師1453人;「五·七大學」76所(縣辦1所),工廠、企業辦「七·二一工人大學」25所,共有學員4196人,教職工362人。各級各類學校雖多,但教師素質參差不齊,學生程度高低不一,教學質量極差。
1978年後,落實知識分子政策,提高教職員工待遇,改革教育結構,深化教學研究,遞增教育經費,改善辦學條件,教育事業迅速發展。1978年至1987年,共為教職工平反歷史遺留的冤假錯案1115件,復查修改結論69件。1985年,縣委用社會指標為教育系統15名教師的52名直系親屬解決「農轉非」問題。1983年至1986年有680名教師加入中國共產黨。1987年全縣教育投資1237.3萬元,比1980年增長89.72%;1980年至1987年「三結合」建校,國家、社會、學校三者共投資1304.7萬元,修、改、建校舍25017間。1978年至1987年共編寫教材10部、錄制教改、實驗課34節,巡迴播放錄像373場次,收看的師生達22380人次,發表學術論文326篇。
1987年全縣有各類學校894所,其中小學767所、幼兒園30所、初中84所、完中9所、職業中學3所,中等師范1所;在校學生總數241287人,教職工11777人(民辦5881人)。全縣學校中,沿淮行蓄洪區有中小學301所,在校學生75215人,教職工2828人(其中民辦教師1730人)。中小學佔地面積5842畝,建築面積39.92萬平方米,有雙人桌凳82226張(條)。
Ⅳ 霍邱縣特殊教育學校怎麼樣
簡介:霍邱縣特殊教育學校,原名霍邱縣聾啞職業學校,於2010年正式更名為霍邱縣特殊教育學校。學校於1994年經縣政府批准建校,1995年開始上課,是一所全日制特殊教育學校。
注冊資本:2.7萬人民幣
Ⅳ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教育局的投訴電話是多少
0564-6080156這是教育局的電話,你可以打問一下
Ⅵ 霍邱縣教育局手機號碼
0564—6080157
Ⅶ 2018霍邱縣教育局網站我家孩子上小學四年級,學挍就要求全部住校,合理嗎
孩子上小學四年級,
如果學校本身是全寄宿學校,
並且在招生時,
就已告知家長要求全部住校,
那就是合理。
招生時學校未告知家長的,
則是不合理。
Ⅷ 請問霍邱衛校是不是全日制公辦學校
霍邱衛校是全日制公辦學校。
霍邱衛校,是安徽省教育廳備案的、六安市教育局主管的一所醫葯衛生類全日制普通中等職業學校。2015年學校成功遴選為安徽省中等職業教育示範特色學校建設項目。學校秉承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質量求發展」的辦學理念。
(8)霍邱教育網擴展閱讀:
全日制、非全日制的界定:
由於我國的高等教育機構對學分制的觀念較為淡薄,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界定與西方國家有所不同,是以學生的社會身份來劃分的。
一般人們認為非全日制教育是指對在職人員進行的教育,因此許多人自然而然地將非全日制教育與成人教育之間劃上了等號。這種想法是片面的,誠然非全日制的培養對象基本上是在職人員,但是這將這種表象特徵作為定義依據的話,往往會掩蓋住事物的本質特徵。
非全日制教育的本質在於學校與學生之間實行對教育內容和學習時間的雙向選擇,以增大學生學習的自由度,同時也達到了教育擴張的效果。如果片面地認為非全日制教育即成人教育的話,會導致發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時只重視教育對象而忽視了更為本質的東西。
參考資料來源:霍邱衛校——學校簡介
Ⅸ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教育局電話號碼是多少急!!!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