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陶行知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育思想

發布時間: 2020-11-18 21:14:46

『壹』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是什麼

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行是知之始。

『貳』 陶行知有哪些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一個理論:生活教育理論,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名稱。生活教回育思想貫穿始答終,內容包括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在陶行知的教育生涯中,生活即教育是他畢生所追求的。
三大原理:
A.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
B.社會即學校
C.教學做合一:做是教和學的中心。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做的法子。
四種精神:「愛滿天下」的大愛精神;「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敢探未發明的新理,敢入未開化的邊疆」的創造精神;「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叄』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答案B
【巧解導析】此題旨在考查對歷史概念的理解能力。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提出生活教育理論,其核心就是「生活即教育」,使教育與廣闊的社會生活密切聯系起來,形成了以社會為學校,學校與社會打成一片的嶄新教育觀念。至於「教學做合一」,則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方法論。因此,B項是正確的。

『肆』 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創造教育」的定義是什麼

創造教育:英國心理學家、優生學家高爾頓開創造教育研究之先河,著有《遺傳的天才》等。20世紀40年代美國奧斯本研究集體創造思考方法,著有《思考的方法》。20世紀50年代以來,這種教學在美國得到發展。如布法羅大學開設了指導學生創造性思維實驗課程。20世紀60年代以來創造教育在日本亦受重視,1960—1979年有關創造力培養著述譯作有250多種,並開展這方面的實踐活動,設「發明教室」等。德國則把對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滲透在中小學各年級的課堂教學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創造教育受到廣泛重視,初步形成理論體系。創造教學已成世界性潮流。陶行知為中國創造教育開拓者,於20世紀30年代在育才學校設立「育才創造獎金」,後發表《創造宣言》。60年代後,台灣省教育界亦就此進行實驗研究。如賈馥茗1968年在國語科中進行小學生創造力發展的實驗等。70年代末80年代初創造教育在中國再度興起。如1982年中華創造力開發研究所研究人員在上海和田路小學進行實驗,運用一些專門編排和設計的教法。此後,這方面的研究在各地普遍開展。
陶行知是我國創造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開拓者,創造教育思想是他生活教育理論體系的精髓,其創造教育實踐更是貫穿於他整個教育活動之中。創造教育思想是陶行知針對中國傳統教育的種種弊端,結合中國教育實際,在美國教育思想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教育思想的基礎上而提出的一種既符合中國國情、又體現現代教育思想的新的教育理論。
陶行知實施創造教育的目的,可以從學生和教師兩方面來看。就學生而言,創造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學生「手腦雙揮」「手腦聯盟」「手腦雙全」——這就是創造教育要達到的目標,又是實現創造教育的手段。陶行知曾經說過,「手腦結合,是創造教育的開始」「手腦雙全,是創造教育的目的」。就教師而言,教師的創造,不像宗教家、戀愛至上主義者、美術家,不是造神,不是造石像,不是造愛人。教師「所要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他指出:「先生之最大的快樂,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學生」。說得正確些,先生創造學生,學生也創造先生,先生、學生合作而創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創造教育的手段。要解放兒童的創造力。陶行知提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並認為「有了這六大解放,創造力才可以盡量發揮出來。」
創造教育的三個關鍵:在培養兒童創造力方面,陶行知提出了「充分的營養、良好的習慣和因材施教三個關鍵」。

『伍』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什麼啊,即大眾教育。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作者:wuweihaobaobao

陶行知(1891-1946年)是中國現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同時又是堅定的民主戰士和大眾詩人。他畢生致力於人民教育事業和民族民主革命運動,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活動,不僅在當時國統區、老解放區有很大影響,而且也影響到國外。毛澤東贊揚他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恩來評價他是"一個無保留追隨黨的黨外布爾什維克"。宋慶齡也贊頌他是"萬世師表"。


關於 "生活教育"的思想

"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論體系,最初是以鄉村教育的形式出現的,後來陶行知將其作為一種與傳統教育、舊教育、富人教育相對立的新教育和窮人的教育。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麼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麼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可見,"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義: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自有人類生活產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隨著人類生活的變化而變化。第二,"生活即教育"與人類社會現實中的種種生活是相應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種種生活中進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與人生共始終的教育。


2、"社會即學校"

"社會即學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另一個重要命題。陶行知認為自有人類以來,社會就是學校,如果從大眾的立場上看社會是大眾唯一的學校,生活是大眾唯一的教育。統治階級、士大夫為何不承認此,是因為他們有特殊的學校給他們的子弟受特殊的教育。陶行知反對這種特殊的不平等的教育,提出"社會即學校",以此來推動大眾的普及教育。陶行知提出"社會即學校",在於要求擴大教育的對象、學習的內容,讓更多的人受教育。他指出:"我們主張 '社會即學校',是因為在 '學校即社會'的主張下,學校里的東西太少,不如反過來主張 '社會即學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學生、先生可以多起來。"陶行知提出"社會即學校"的主張和"生活即教育"一樣,也在於反對傳統教育與生活、學校與社會相脫節、相隔離。他認為"學校即社會,就好象把一隻活潑的小鳥從天空里捉來關在籠里一樣。它要以一個小的學校去把社會所有的一切東西都吸收進來,所以容易弄假"。而且這種教育在"學校與社會中間造成了一道高牆",把學校與社會生活隔開了。陶行知提出"社會即學校"是"要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翔",是要拆除學校與社會之間的高牆,"把學校里的一切伸張到大自然里去"。


3、"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論。

"教學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話說,是生活現象之說明,即教育現象之說明,在生活里,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他用種田為例,指出種田這件事,要在田裡做的,便須在田裡學,在田裡教。在陶行知看來,"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義是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方法,"事怎樣做便傅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由此他特別強調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值得指出的是:"教學做合一"的"做"與杜威"從做中學"的"做"是有區別的。首先,陶行知所說的"做"是指"勞力上勞心",反對勞力與勞心脫節。其次這個"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學做合一既以做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陽明東原的見解顛倒過來,成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認為"有行的勇氣才有知的收獲"。

可見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礎上,是以"行"求知,強調"行"是獲得知識的源泉。這些見解在認識論上具有唯物主義因素,因而"教學做合一"和主觀唯心主義的"從保重中學"就有了區別。但是陶行知所說的"行"與我們現在所講的實踐還不同,他所說的"行"還只是個人狹隘的瑣碎的活動。

陶行知特別重視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當作改造中國教育、社會的唯一出路。在陶行知看來,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讀書、讀死書、讀書死"的傳統舊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隨手抓來都是學問,都是本領",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識,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陶行知不把生活教育當作衡量教育、學校、書本甚至一切的標准。他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在死教育、死學校、死書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生活教育理論在反傳統的舊教育上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它揭露並批評了舊教育存在的問題,同時提山了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在當時的歷史下,對普及識字教育、掃除文盲,在很多方面是適應的。如陶行知提出"教學做合一",要求"教"與"學"同"做"結合起來,同實際的生活活動結合起來,這對教師就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尊重學生,注意教學之外的生活,指導學生在實際的活動中學好本領,培養他們的生活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對當時的教學方法的改革有積極作用,對我們現在的教學方式也有啟發之處。

『陸』 陶行知的教育理念是什麼

教育理念: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行是知之始

『柒』 陶行知教育思想集中體現在什麼地方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創新猶如一根金線,貫串於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個部分。創新在這里指革除不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舊」,創立與社會、歷史進步相符的「新」。創新還具有打破偶像,破除迷信,掙脫教條的束縛,從僵化習慣性思維中走出來的含義。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創新,也表現在培養目標上。他針對舊教育把培養「人上人」作為目標的現象,指出新教育應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中人」。早在他創辦南京安徽公學時就為這所學校提出三個教育目標:研究學問,要有科學的精神;改造環境,要有審美的意境;處世應變,要有高尚的道德修養。

(7)陶行知教育思想擴展閱讀

1926年起發表了《中華教育改進社改造全國鄉村教育宣言》。1929年聖約翰大學授予他榮譽科學博士學位,表彰他為中國教育改造事業作出的貢獻。1931年主編《兒童科學叢書》。1935年,在中國共產黨「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

1945年當選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長期勞累過度,不幸逝世於上海,享年55歲

『捌』 比較杜威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異同

一、杜威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相同之處在於:

都強調了教育要創新。

杜威:提出「兒童中心(學生中心)」「活動中心」「經驗中心」的「新三中心論」。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教育理論。他特別重視農村的教育,認為在3億多農民中普及教育至關重要。

二、杜威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不同之處在於:

1、針對性不同。

杜威:教育理論的重心分為兒童,活動以及經驗三部分。

陶行知:他的教育理論重心在農村教育。

2、提出的背景不同。

杜威:自工業革命後,受工業革命的影響。

陶行知:結合當時中國鄉村教育的國情。



(8)陶行知教育思想擴展閱讀:

杜威教育思想主要內容:

1、教育即「生活」、「生長」和「經驗改造」

教育能傳遞人類積累的經驗,豐富人類經驗的內容,增強經驗指導生活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從而把社會生活維系起來和發展起來。

2、教育無目的論

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會中,教育只是外力強加於受教育者的目的的。在民主的社會中就不同了,應當奉行無目的論。

3、學校即社會」

杜威認為人們在社會中參加真實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長和改造經驗的正當途徑。 所以教師要把教授知識的課堂變成兒童活動的樂園。

引導兒童積極自願地投入活動,從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養成品德和獲得知識,實現生活、生長和經驗的改造。

4、教學論

杜威以教育是生活、生長和經驗改造的理論為基礎,對教材和教法等課題。作出和傳統觀念不同的論述。

5、道德教育論

杜威說:「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終的目的。」「道德過程和教育過程是統一的。」在杜威看來,德育在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杜威極力強調道德才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力量。

網路-杜威思想教育

網路-陶行知

『玖』 如何認識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的現代意義

他在教育實踐方面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財富,今天仍值得我們借鑒。研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有助於我們正視國情,立足國情,把我國的教育改革進一步推向深入。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體 1.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先生最根本的教育思想,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主體。 針對中國傳統教育中「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學生是「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先生是「教死書,死教書,教書死」的現狀,陶行知先生主張學生要積極參加社會生活,強調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中掌握知識受到教育。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關於「生活即教育」,他是這樣說的:「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並且說「生活決定教育」。在他看來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 在對待傳統教育的問題上,他反對「老八股。」他不無諷刺地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反老八股、老教條,是五 四運動的一個極大的功績,也是他的生活教育論的一個特點。 陶行知先生在《普及教育運動小史》一文中寫道:「這十幾年來我有時提倡平民教育,有時提倡鄉村教育,有時提倡勞苦大眾教育,不知道的人以為我見異思遷,我喜歡翻花樣,其實我心中只有一個中心問題,這個問題便是我如何使教育普及,如何使沒有機會受到教育的人可以得到他們所需要的教育」。讓廣大的平民百姓受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質是他的生活教育論的第二個特點。 陶行知先生憧憬美好的未來,號召廣大教育工作者和人民一道「共同創造一 個獨立、自主、平等、進步、幸福的新中國」。緊密結合反帝、反封建、爭民主的斗爭,這是他的生活教育論的第三個特點。 「社會即學校」是對待統教育中的封閉性的一種挑戰。中國的教育從古至今基本上是處於封閉和半封閉的。這主要是和社會形態有關。幾千年的農業社會,小農經濟不可能有開放的教育制度,而且在「學而優則仕」觀念的影響下,一心只讀聖賢書,導致教育同實踐相分離,同生產勞動相脫離,只培養智力,不培養能力,完全是為辦教育而辦教育。教育完全成了消費事業,不能為生產提供優秀的勞動者,使社會生產缺乏後勁。陶行知先生認為「自有人類以來,社會即學校」,這是根據中國的現實國情提出來的,在這里教育不是少數貴族的事,而是普通人也可以做的事。他主張把學校的教育和社會生活緊密結合起來。 2.「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在教學方法上的創新。 針對傳統的教授法,在教學論方面他提出:「教的方法要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要根據做的方法。」「教法、學法、做法應當是合一的。」「事怎樣做就應當怎樣學,怎樣學就應當怎樣教,教和學都要以做為中心。」明確闡述了教和學、學和做、教和做的關系。教師教學要以學為根據,為學服務,教的原理要根據學的原理。在教學方法上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要考慮到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差異。這種以做為中心的教學方法雖然有些片面強調了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忽視了間接經驗和理性認識的重要性,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是以反對傳統教育的教條主義和形式主義為出發點的,主張把培養能力和思考能力結合起來手腦並用,因而具有積極的意義。 3.培養特殊人才的思想,重視師范教育陶行知先生1938年在重慶創辦育才學校,選取有特殊才能的難童,進行培養人才的幼苗實驗。在普及教育的基礎上辦開放式學校,鼓勵學生的創造精神、自主精神。在《育才學校創辦旨趣》一文中他說:「我們在普及教育運動實踐中,常常發現老百姓中有許多窮苦孩子有特殊才能,因為沒有得到培養的機會而枯萎了。這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這個民族的損失,人類的憾事,時時在我的心中,提醒我中國有這樣一個缺陷要補足。」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現實意義 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給我們以下兩方面的啟示:第一,要有改革創新的觀念,要有勇於創新的精神。教育改革,轉變教育觀念是前提。我們國家正面臨著經濟轉軌時期,教育擔負著為國家經濟建設培養人才的任務。教育思想、教育體制、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內容不改革,很難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在宏觀上教育要立足於提高全民族的素質,著眼於「三個面向」,把教育擺在戰略的高度重視起來;在微觀上教育要走向市場,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來設置學校、課程。 比如可以有科學的預測,為未來人才的需求提供信息,避免重復建校,浪費資源。 不能為辦教育而辦教育。要把教育當做產業來辦,高投入,高產出。第二。要立足國情辦教育。建立符合中國社會發展的有中國特色的教育體制。教育作為上層建築的一部分,一方面由經濟基礎決定,受經濟發展的制約,另一方面又對經濟發展起促進或阻礙作用。在我國由於生產力發展不平衡,教育的發展也不平衡。 經濟發展比較快的地方對人才素質相應的要求就高一些,經濟發展較落後的地區對人才素質的要求相應也低一些。

『拾』 陶行知的四塊糖表達的是什麼教育思想

教育方法以表揚和鼓勵為主,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熱愛學生,設身處地去體會學生的感受和需求,同樣一種教育場景,從不同的角度處理問題,教育效果大不相同。

四糖故事

有一個男生用泥塊砸自己班上的男生,被校長陶行知發現制止後,命令他放學時到校長室去。放學後,陶行知來到校長室,男生早已等著挨訓了。

可是陶行知卻笑著掏出一顆糖果送給他,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里,而我卻遲到了。」男生接過糖果。

隨後陶行知高興地又掏出第二顆糖果放到他的手裡,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我不讓你打人時,你立即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你。」男生驚訝地看著陶行知。

這時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顆糖果塞到男生手裡,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壞人作斗爭的勇氣,應該獎勵你啊!」男生感動極了,他流著眼淚後悔地喊道:「陶校長,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同學……」。

陶行知滿意地笑了,他隨即掏出第四顆糖果遞過來,說:「為你正確地認識自己的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我沒有多的糖果了,我們的談話也可以結束了。

擴展材料:

由於國民黨反動派阻撓和迫害,育才學校已難以在四川重慶附近生存。1946年4月,陶行知風塵赴赴來到上海,一方面尋找新的育才學校地址,一方面為反獨裁、爭民主,反內戰、爭和平奔走吶喊,他在三個多月內演講一百多次,並積極籌組「中國國際人權保障會」。

陶行知在1946年7月25日在上海愛棠路愛棠新村13號突然去世。驚悉噩耗後周恩來匆忙趕到,陶行知的手尚有微溫。許多民主人士猜測這可能又是特務暗害,經沈鈞儒行醫的兒子診斷判明還屬因腦溢血病亡。陶行知去世次日上午,上海萬國殯儀館擠滿了前來悼祭的群眾。中共代表團的輓聯是:「中國人民教育旗手,民主運動巨星」。1946年8月11日,延安各界在中央大禮堂也舉行陶行知追悼會,毛澤東送的輓詞是:「痛悼偉大的人民教育家」。

熱點內容
上海冠碩生物科技 發布:2025-05-09 09:00:19 瀏覽:183
高樂國際教育 發布:2025-05-09 08:38:14 瀏覽:943
桂林山水片段教學 發布:2025-05-09 07:54:27 瀏覽:634
網路教育與自考 發布:2025-05-09 07:21:48 瀏覽:163
教育小視頻 發布:2025-05-09 07:05:49 瀏覽:172
高中化學電解質 發布:2025-05-09 07:03:32 瀏覽:166
月光族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5-09 06:25:19 瀏覽:807
天地源生物 發布:2025-05-09 06:18:14 瀏覽:496
怎麼解除老師電腦控制 發布:2025-05-09 06:16:45 瀏覽:585
小學教師班主任總結 發布:2025-05-09 05:58:41 瀏覽: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