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教育教學

教育教學

發布時間: 2020-11-19 00:21:11

『壹』 教育教學的區別

教育與教育學區別是其包括的范圍的大小不同。教育注重過程,教學注重結果。
教育與教育學的聯系是:教育包含教育學。
拓展資料:

真正的「教育」,不是從傳授考試技巧,轉為傳授人文知識而已。
教育的本質
子思在《中庸·第二十章》有一句關於治學的名句「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在知識入口稀缺的年代,能否有「博學之」的機會至關重要,因此教育的主要價值在於傳授知識。
但在信息和知識泛濫的今天,治學的側重點應該在於「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教育,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受教育者的心智發展進行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推敲於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或行為,以增長能力經驗,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種相對成熟或理性的思維來認知對待,讓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對一種事物由感官觸摸而到以認知理解的狀態,並形成一種相對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識思維...
但同時,人有著自我意識上的思維,又有著其自我的感官維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識思維都未必能夠絕對正確,而應該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維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內在;教育又是一種思維的傳授,而人因為其自身的意識形態,又有著另樣的思維走勢,所以,教育當以最客觀、最公正的意識思維教化於人,如此,人的思維才不至於過於偏差,並因思維的豐富而逐漸成熟、理性,並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擁有最正確的思維認知,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教育也是一種教書育人的過程,可將一種最客觀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後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得以自己所認為的價值觀。教育,是一種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實踐活動。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通過這種活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素質提高,使他們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

『貳』 請問 教育與教學的區別

教育與教學的區別:

1、側重點不同

教育,在於育,育人,所以人的各階段都存在,

教學,在於學,學會知識技能,往往用於各種學校。

2、教育是個大命題,教育包括教學。教學是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教育主要的任務是育人,而教學在教授學生知識技能的同時也要滲透育人的這一方面,教學是教育的一個手段和方式。用教學來實現教育

(2)教育教學擴展閱讀:

教育也是一種教書育人的過程,可將一種最客觀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後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得以自己所認為的價值觀。教育,是一種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實踐活動。

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通過這種活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素質提高,使他們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

『叄』 你對教育教學有什麼好的建議

(一)切實抓好隊伍建設,不斷提升隊伍素質

1、切實加強師德師風教育。學校成立師德師風建設領導小組,制定師德師

風建設的規章制度,嚴格規范教師的師德行為和品行操守,
學校結合實際、多渠道、多層次地開展師德師風教育。

2、切實加強教師業務學習。一是落實好教師的培訓;二是落實好教研學習
制度,做到業務學習有計劃、有專題發言人、有專題發言稿存檔、有記載;三是
落實好教師自學,每位教師建立業務學習摘記本,並注重實用、真實,克服流於
形式現象。

3、切實加強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的管理,發揮骨幹教師的示範、引領作
用。

4、切實提高教師的學歷水平和教育教學技能。

5、切實抓好教學管理人員和英語美術、音樂、體育、自然、科學、計算
機等專任教師的專業培訓工作,提高專業水平。
6、切實做好教師合理分配、流動,最大限度地優化教師資源
(二)落實教學管理制度,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學期初,學校要組織教師在集體討論的基礎上制定出詳盡的、切實可行的學科教學、教研工作計劃,合理安排各種教研活動。
教研活動應重點解決以下幾個
問題:
(1)認真學習研究各學科課程標准,吃透課標精神,把握教學方向,明確
各學科教學總體要求。
(2)結合各年級實際,有針對性的開展專題性研究,如起始年級的銜接問
題、畢業年級的復習問題、各種課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問題等等。
(三)抓常規,規范教學行為。
教學常規管理是學校管理中最基礎、最重要的工作。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要轉變觀念,樹立高度的責任心和質量意識,對教師備課、上課、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學生成績的考核與評價等教學基本環節提出明確具體的要求,並建立考評制度,嚴格考核辦法,把教師教學常規工作業績與年度考核、評優、評模、評職等掛鉤。

(四)抓評價,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各校要淡化教學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
注重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教師提高
和教學改革的功能。要發揮評價的正確導向作用,使評價有利於課堂教學改革,
有利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利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1、建立有利於教師主動發展的評價機制。各單位要改變長期以來以學生學
習成績作為評定教師教學能力的唯一標準的做法,
建立起多元的、
符合素質教育
思想的、有利於教師成長的新型教師評價標准。
2、建立有利於課堂教學改革的評價機制。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學生的知
識來源於三方面:
教科書提供的知識、
教師個人的知識、
師生互動產生的新知識。
各單位要重新確定「課堂教學評價標准」
,要將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教育理
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師素養、即時效果等納入評價標准
中,要重點突出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3、建立有利於學生自主發展的評價機制。學生評價,主要應發現和開發學
生的潛能,
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
在整個學生評價過
程中,要做到:評價指標多元化,評價方式民主化,評價機會多次化,評價內容
合理化。應採取自評、學生互評、小組評、家長評、教師評相結合的形式。學校
要充分利用學生成長記錄袋,
在學生發展過程中做好指導和記載工作,
學期末為
每個學生做出全面、客觀的評價。

(五)抓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終生受益。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興趣、
習慣的黃金時
期。所以,我們要將學生的習慣養成作為一項大事來抓。

『肆』 如何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1、教師應當接受專業的培訓;

2、教師應當積極參與教育科研;

3、教師應當關注學生思維方式與心理情感;

4、教師應當靈活使用適當的教學方法;

5、教師應當做好課外的工作;

6、教師應當認真研究教材;

7、教師要不斷總結教學經驗;

做為教師必須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錘煉崇高的品德,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完善自己的人格。

拓展資料:

教師,這個職業是人類社會最古老的職業之一。按照行業規范,在時間節點內,根據職稱和專業,向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經驗技術。他受社會的委託對受教育者進行專門的教育。在社會發展中,教師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的繼承者和傳播者。

對學生來說,又是學生智力的開發者和個性的塑造者。因此人們把「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崇高稱號給予人民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是起主導作用的,他是學生們身心發展過程的教育者、領導者、組織者。教師工作質量的好壞關繫到我國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水平和民族素質提高的程度,從而影響到國家的興衰。

教師的角色不只是向學生傳授某方面的課本知識,而是要根據學生的發展實際及教育目標、要求,在特定的環境中採用特定的教學方法,通過特定的途徑來促進學生成長,教師這種角色是一種性質復雜的職業角色。一個人成長為這種角色需要經過復雜的、長期的學習過程。

教師角色的性質就在於幫助學生成長;或者說,教師是促進學生成長的人。

教師角色是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實現的。在教育實踐活動中,教師通過與其他角色——主要與學生——互動,建立起一定的關系,發揮著自己的角色功能。這里就有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角色地位問題。教育活動主要發生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因此教師的角色地位主要通過師生關系來確定。

教育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關系,是孰為主體孰為客體的關系。

對此,大致有三種觀點。

第一,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這種觀點是說,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處在絕對的支配地位,學生處在絕對的受支配地位。這種觀點是「教師中心論」。

第二,學生為主體,教師完全受制於學生的要求。這種觀點是說教師在教育活動中處在絕對的被支配的位置。這種觀點是「學生中心論」。

第三,教師與學生互為主客體。

教育活動中,教師作為一定社會的教育目的,承擔起了一定的教育任務,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運用一定的教育資源,對學生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教師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體是毋庸置疑的。

在教育活動中,學生雖然是教育活動的對象——客體,但是學生作為有一定認知與實踐能力的人,也是作為主體在活動著。針對教師作為主體所開展的教育活動,學生也在這種活動中主動地認識著、實踐著。學生也把教師及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所運用的一切教育資源作為認識與實踐的對象。

鑒於教師與學生互為主客體的關系,在現代教育思想中,人們一般認為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發揮著主導的作用,而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發揮著主體的作用。

『伍』 教育教學基本理論都包括哪些

1、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學法等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及與教育相關的法律知識;

2、專業(學科)理論知識與技能內容。包括專業(學科)理論知識和技能、與本專業(學科)相關聯的實踐能力、對本專業(學科)教學大綱和教材的理解掌握水平等;

3、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內容。包括分析教材、確立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方案、選擇教學方法、運用教學語言、使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教育教學研究能力等;

4、基本教育教學素質內容。包括儀表舉止、口語表達、思維能力、心理素質等。

(5)教育教學擴展閱讀

描述或說明人和動物學習的性質、過程和影響學習的各種因素的學說。教學理論是「在某種意義上的約定俗成的通例,它闡明有關最有效地獲得知識與技能的方法規則。

從規范性和處方性角度考慮,教學理論關心的是促進學習而不是描述學習。具體地說,教學理論主要研究「怎樣教」的問題;學習理論主要是在描述和說明「學習是怎樣發生的,以及學習開始後會發生一些什麼情況」的問題。

『陸』 關於教育教學的名言名句

經典教學格言

1、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蘇霍姆林斯基

2、教育難,難就在回到常識。——錢理群

3、數學的本質在於它的自由。——康扥爾

4、教育是國家的主要防禦力量。——伯克

5、天賦的力量大於教育的力量。——伏爾泰

6、為子孫富貴作計者,十有九敗。——林逋

7、青年人的教育是國家的基石。——富蘭克林

8、雜草鏟除要趁早,孩兒教育要從小。——諺語

9、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10、任何教育都比不上災難的教育。——英狄斯雷利

11、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的個性。——赫伯特·斯賓塞

12、教育是一個逐步發現自己無知的過程。——杜蘭特

13、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皮亞傑

14、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實是甜的。——亞里士多德

15、興趣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勝過責任感。——愛因斯坦

16、智力教育就是要擴大人的求知范圍。——詹·拉·洛威爾

17、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威廉·詹姆士

18、教育的目的在於能讓青年人畢生進行自我教育。——哈欽斯

19、讀書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邃,交流使人清醒。——富蘭克林

20、只有由受過教育的人民組成的國家才能保持自由。——傑斐遜

21、使學生對教師尊敬的惟一源泉在於教師的德和才。——愛因斯坦

22、使學校適合兒童,而不是使兒童適合學校。——亞歷山大·尼爾

23、與其說我做了一輩子教師,不如說我一輩子學做教師。——於漪

『柒』 教師應該具備哪些教育教學特長

教師應該具備的教學特長:

1、教師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還要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基本知識,這樣才能博學多才。為了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教師的學識至關重要。

2、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素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腦力勞動的頻率。」

由於條件的限制,許多事實無法再現。教師需要依靠語言表達來向學生傳授豐富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語言准確、清晰、主體性、簡潔、邏輯、生動、和諧。

3、更高的創新能力。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培養創新型人才,需要創新型教師。

創新型教師應具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廣闊的視野、綜合開拓新領域的能力、掌握創新知識的方法、具有勇於探索、敢於質疑和批判的學科精神、善於吸收最新的教育和科學知識。研究成果,應用於教學,具有獨到見解。可以找到有效的新的教學方法。

4、較強的組織能力和組織能力是教師教育教學成功的保證。缺乏組織和指導能力的教師,無論知識多麼廣泛,都難以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5、學術研究能力。目前,教師的教學與研究主要集中於教材的分析和考試的研究,僅限於一些教學技巧和教學經驗的呈現。但教學理論研究相對薄弱,缺乏創造性的教學思維。教師只有成為學者型教師,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和素質教育的發展。

『捌』 教育和教學有什麼區別

在赫爾巴特之前,有一些教育家如誇美紐斯、裴斯泰洛齊從人的和諧發展的思想出發,提出了教學應該具有教育性的觀點,但大多數人都是將教育與教學有關的問題分開來研究的。赫爾巴特明確地提出了「教育性教學」的原則。他認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養德性,而教育的基本手段是教學。所以,教學必須具有教育作用。他聲稱:「我想不到任何無教學的教育,……我不承認有任何『無教育的教學』」,「教學如果沒有進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只是一種失去手段的目的。」赫爾巴特將「教學」概念置於從屬於「教育」概念的地位。在他看來,教育與教學是目的與手段的關系,手段應該服從目的,所以他提出的原則是「教育性教學」。
2.教育性教學的作用
赫爾巴特通過自己的思想、親身的經驗以及實驗,使他深信教育性教學具有驚人的效果,通過教學獲得「全面發展」的個人,將來會很容易勝任任何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決心」去做的一切事情。他能時刻想到明確的道德理想,能滿懷欣喜地去學習更多的東西,並能依靠「自身性格的力量」不斷進步,實現理想。
赫爾巴特在瑞士當家庭教師時就決心不僅從理論上而且要從實踐上來證明「通過教學進行教育」的可行性。他是通過美學和文學、數學和自然科學的教學來實現的。赫爾巴特向學生們傳授了完美的語言技能以及歷史、古典文學方面精湛的知識,還給學生提供深入地數學訓練,甚至還通過實驗向學生介紹新興的自然科學。不過,這些教學並不僅僅是為了傳授知識,事實上他所探求的是通過刻意安排的教學作為最重要的道德教育的手段來教育學生。文學教學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對他人情感的切身關注。而數學教學不僅是因為數學有實用價值和技術上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應把數學當作訓練思想集中的一種手段,即數學教學是為了幫助學生培養性格。通過實驗赫爾巴特認為數學似乎永遠是在增強性格方面行之有效的唯一途徑。所以他在《美學表現》一書中表明:脫離了教學,教育一般不會取得成功。那麼教學怎樣才能更有助於美德的培養?其關鍵是教學方法,大量有用的知識、技能的傳授方式必須適宜,避免傷害學生的個性,這些傳授才能有助於美德的培養。赫爾巴特又是以其「興趣」的心理學理論來解決教學方法的。興趣對於教育性教學有重要的意義,首先它是教育性教學的中間目標,只有多方面的興趣才能夠給予意志以必要的內在自由,學生才可以用正確的觀點去支配自己的行動。其次興趣還是教育性教學的重要手段,只有持續的興趣才能使人不斷地、輕松地開闊思維,接觸世界並能真誠地與自己的同胞共命運。興趣是教育性教學得以順利進行的關鍵。這樣,赫爾巴特就將教育性教學相應地建立在心理學的理論基礎之上,使之具有一定的科學價值。
赫爾巴特的教育性教學思想反映了知識與道德、智育與德育之間的內在聯系,他強調通過教學進行德育的思想不僅在當時,就是至今也是正確的,有著積極的意義。但是,他沒有認識到德育與智育之間的相對獨立性,教學並不是實施德育的惟一途徑。在這一方面,他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論兒童的管理
赫爾巴特把教育分成三部分:管理、教學、訓育(即德育)。他將管理放在最前面,體現其管理先行的思想。他指出:管理要放在整個教育過程的最前面,是一項獨立的任務,它不等於教育過程本身,而是順利進行教學和道德教育的首要的不可缺少的條件。在他看來,只有通過管理建立外部條件,維持外在的秩序、執行紀律,才能使教育性教學工作順利進行。他說:「如果不堅強而溫和地去抓住管理的韁繩,任何功課的教學都是不可能的。」
為什麼在教學前先進行管理?他認為兒童生來就有一種「盲目沖動的種子」,「處處驅使他的不馴服的烈性」,管理是制止兒童盲目沖動和烈性發展的強有力的手段。這種手段是強制性的,它並不要求在兒童的心靈上產生什麼目的,只是用強制性措施去約束兒童,如果對這種「烈性」、「沖動」不從小加以約束,不僅學業難成,而且有可能在將來發展成「反社會方向」。

『玖』 教師應具備哪些教育教學能力

1、確定教學目標的能力。

教科書基本上是按單元或章節編排的,各單元或章節都是對整個學段教學目標的細化。教師在依據課程標准確定單元或章節教學目標時,要吃透「三維目標」的要求,了解課程資源的內在聯系,全面、整體地把握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內在聯系。教師還要確定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要注意的是,教學目標要適當合理,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2、開發利用教育資源的能力。

教科書是教師進行教學的基本材料,也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知識載體。確定合適的教學材料,並加以仔細分析,合理組織,是教學設計的基礎,也是教學成敗的關鍵。在新的基礎教育改革的理念下,教師在教學中具有選擇課程資源,開發課程資源和使用課程資源的權利和義務。教師不能把教科書作為唯一的課程資源「照本宣科」。

3、分析和組織教材的能力。

主要體現在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和疑點的把握上。同類知識中,分量大、重要和主要的內容,構成教學的重點;一些學生難懂、費解和不易掌握的內容,構成教學的難點;疑點是指學生容易混淆不清,容易誤解和產生疑惑的知識。教師在分析教材時,要處理好重點、難點、疑點之間的關系。

4、編寫教案的能力。

教案也叫「課時計劃」,是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設計的教學方案。編寫教案是教師把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圖紙化」,教學目標、教學要點、課的類型、教學方法、教具、教學流程、板書設計、習題及其解答等是編寫教案的要點。

5、處理人際關系能力。

教師的人際關系主要是與學生、同事、家長的關系。師生關系是教育大廈得以建立的基石。理想的師生關系是美好教育的內在要素,要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教育要從尊重學生開始,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尊嚴,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感受到心靈成長的愉悅。教師與學生的交往從根本上說是精神上的溝通、情感的交流和個人人格的影響。

在教師與學生這對關系中,教師起著主導作用,教師對學生的精神影響是巨大的,所以教師與學生的交往能力是教師必備的。教師是教師群體中的一員,學會跟同事交往、合作,不僅有利於工作的開展,也更有利於自己的成長。教師和家長都對學生產生重要的影響,為了使雙方的教育形成合力,雙方應該互相支持,經常溝通。

6、組織管理能力。

教師在學校教育活動中是組織者和管理者的角色。教師必須具有教育教學活動的規劃能力、決策能力、組織能力。要具有使管理本身成為一種教育力量的能力,把學生管理工作,變成鍛煉學生、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手段,讓學生在為集體做貢獻過程中發展特長、發揮優勢,發揮他們每個人的聰明才智,使每一項工作都成為學生的智力活動。

7、更新知識能力。

科技的迅速發展,要求每個勞動者(包括生產者、設計者、管理者)在知識、技能、心理等方面都要有一個較大的突破。學校教育要使學生掌握各種豐富的科學知識,建立網狀、立體的知識結構,具有敏感性、靈活性、機智性的心理素質;具有自我學習、知識更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歸納、概括、總結、分類等能力,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地學習,擴充新知識,不斷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和體系。

8、教育教學研究能力。

教育教學研究能力是專業化教師的必備的素質。教師要決戰課堂,必須從教研抓起。首先表現為對自己的教育實踐和周圍發生的教育現象的反思能力,善於從中發現問題、發現新現象的意義,對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的習慣,不斷地改進自己的工作並形成理性的認識。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育研究成了教師作為專業人員的一種專業生活的方式,他自己創造著自己的專業生活質量,這是教師在專業工作中自主性和自主能力的最高表現形式。

9、設定評價目標和標準的能力。

對學生學業的檢查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

10、反饋和矯正的能力。

這是指教師對於課堂的狀況,學生反應的敏感性與批判性,或者說是教師對課堂教學過程中「問題性」的敏感程度,以及對所發現問題的解釋與分析。調節與矯正是教學評價的目的,貫穿於教學過程的始終,每一次反饋和矯正都對以後的過程產生影響。

(9)教育教學擴展閱讀

現代教師應該是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和詩意的教師;是一個自信、自強,不斷挑戰自我的教師;是一個善於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師;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敬的教師;是一個追求卓越,富有創新精神的教師;是一個勤於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是一個關注人類命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教師;是一個堅韌、剛強,不向挫折彎腰的教師。

『拾』 學記中提出哪些教育教學的原則和方法

一、教育教學原則

1、預防性原則 《學記》說:「禁於未發之謂預。」要求事先估計到學生可能會產生的種種不良傾向,預先採取防止措施。否則,「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當不良傾向已經發生甚至積習已深時再做教育引導,就會格格不入而備受困難。

2、及時施教原則 「當其可之謂時」,掌握學習的最佳時機,適時而學,適時而教。否則,「時過而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這已涉及教學中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准備、教學內容和順序等問題,要求尋找諸因素的最佳結合點,使教學顯見成效。

3、循序漸進原則 「不陵節施之謂孫(遜)」,教學必須遵守一定的順序。順序可以理解為內容的順序和年齡的順序。如果「雜施而不孫(遜)」,雜亂施教而無合理的順序,其效果將適得其反。因此,要「學不遢等」。

4、學習觀摩原則 「相觀而善之謂摩」,學習中要相互觀摩,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要在集體中學習,藉助集體的力量進行學習。否則,「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5、長善就失原則 《學記》認為,「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這指出了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四種缺點,即貪多務得,片面專精,浮躁輕心,畏難不前。這四種缺點又是「心之莫同」---個體的心裡差異造成的。因此,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心理差異,認識到它的兩重性,即「多、寡、易、止,雖各有失,而多者便於博,寡者易於專,易者勇於行,止者安其序,亦各有善焉,救其失,則善長亦」。所以,《學記》揭示了學生學習中長短、得失的辯證關系,要求「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幫助他們發揚優點,克服缺點。

6、啟發性原則 「君子之教,喻也」,教學要注重啟發。一味讓學生死記硬背,或者頻繁發問,只顧趕進度而不顧學生的興趣、接受能力和學習效果,學生就會以為學習為苦差事,甚至怨恨,並很快把所學的東西丟的一干二凈。因此,教學要重啟發誘導,注意「導而佛牽」,教師引導,但又不能牽著學生鼻子走;「強而弗抑」,督促勉勵,又不勉強、壓抑;「開而弗達」,打開思路又不給現成的答案。《學記》以為,懂得啟發的教師,才算懂得教學的教師。

7、藏息相輔原則 「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這是說既有有計劃的正課學習,又有課外活動和自習,有張有弛,讓學生感到學習的樂趣,感受到老師、同學的可親可愛,使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內在需要。

二、教學方法

《學記》對一些教學方法也有精當的闡述。

1、講解法 它提出:「約而達」(語言簡約意思通達),「微而藏」(義理微妙而說的精善),「罕譬而喻」(舉少量典型的例證而使道理明白易曉)。

2、問答法 教師的提問應先簡易,後難堅,要循著問題的內在邏輯。而答問則應隨著其所問,有針對性的作答,恰如其分,適可而止,無過與不及。

3、練習法 如學詩須多讀吟唱,學樂則須多操琴撥弦,學禮則多按規矩去做。根據學習的內容來安排必要的練習,練習需要有規范,並且應逐步地進行。

拓展資料:

一,《學記》

《學記》,是古代中國典章制度專著《禮記》(《小戴禮記》)中的一篇,寫作於戰國晚期。相傳為西漢戴聖編撰。據郭沫若考證,作者為孟子的學生樂正克。《學記》文字言簡意賅,喻辭生動,系統而全面地闡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系以及同學之間的關系。比較系統和全面地總結和概括了先秦中國的教育經驗。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和教學問題的論著。

二、內容簡介

《學記》主張課內與課外相結合,課本學習和實際訓練相結合,既要擴大知識領域,又要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書中用較多的篇幅,闡述「教」與「學」的辯證關系。認為只有通過「學」的實踐,才會看到自己學業方面的差距(「學然後知不足」),只有通過「教」的實踐,才會看到自己知識和經驗方面的貧乏(「教然後知困」)。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進,看到貧乏,才能鞭策自己,從而得出「教學相長」的正確結論。《學記》重視啟發式教學(「開而弗達則思」),重視教學的循序漸進(「不陵節而教之謂孫」),強調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重視因材施教。主張從了解學生學習的難易,才質的美惡,作為啟發誘導的依據。

主張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的教學順序,並且提出一條積極性的教育原則,即要在學生不良的行為沒有發生前,引導他們向善的方面發展。並指出在學習過程中同學之間要取長補短。《學記》賦予教師以崇高的地位。提出尊師的思想。

資料鏈接:網路--學記

熱點內容
教育觀幼兒 發布:2024-05-18 16:46:25 瀏覽:129
中國政法大學地理位置 發布:2024-05-18 14:45:01 瀏覽:903
2014暑期師德培訓體會 發布:2024-05-18 13:36:20 瀏覽:961
包頭市教育考試信息網 發布:2024-05-18 12:13:11 瀏覽:357
老師自我簡介 發布:2024-05-18 12:08:27 瀏覽:893
漂移板剎車教學 發布:2024-05-18 11:13:46 瀏覽:29
股德老師 發布:2024-05-18 08:27:32 瀏覽:722
班主任談叢 發布:2024-05-18 07:40:14 瀏覽:480
德森生物 發布:2024-05-18 04:29:02 瀏覽:839
杞縣招聘老師 發布:2024-05-18 04:28:55 瀏覽: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