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
我的答案是「鼓勵」。 除此之外,分享一篇文章,相信你能從中獲得答案:【「表揚」 與 「鼓勵」 對孩子的影響截然不同】 來源:微信公眾號 讀與思(ID:yusivip) 我們常常會把「表揚」和「鼓勵」混為一談,認為二者都是激勵人積極向上、不斷前進的動力。但是,來自斯坦福大學的測試結果讓我們對此有了新的認識。 斯坦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過去的十年裡,和她的團隊都在研究表揚對孩子的影響。他們對紐約20所學校、400名五年級學生做了長期的研究。 在實驗中,他們讓孩子們獨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拚圖任務。 首先,研究人員每次只從教室里叫出一個孩子,進行第一輪智商測試。測試題目是非常簡單的智力拚圖,幾乎所有孩子都能相當出色地完成任務。每個孩子完成測試後,研究人員會把分數告訴他,並附一句鼓勵或表揚的話。 研究人員隨機地把孩子們分成兩組,一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關於智商的誇獎,即表揚,比如,「你在拼圖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聰明。」另外一組孩子得到是一句關於努力的誇獎,即鼓勵,比如,「你剛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現得很出色。」 為什麼只給一句誇獎的話呢?對此,德韋克解釋說:「我們想看看孩子對表揚或鼓勵有多敏感。我當時有一種直覺:一句誇獎的話足以看到效果。」 隨後,孩子們參加第二輪拼圖測試,有兩種不同難度的測試可選,他們可以自由選擇參加哪一種測試。一種較難,但會在測試過程中學到新知識。另一種是和上一輪類似的簡單測試。 結果發現,那些在第一輪中被誇獎努力的孩子中,有90%選擇了難度較大的任務。而那些被表揚聰明的孩子,則大部分選擇了簡單的任務。由此可見,自以為聰明的孩子,不喜歡面對挑戰。 為什麼會這樣呢?德韋克在研究報告中寫道:「當我們誇孩子聰明時,等於是在告訴他們,為了保持聰明,不要冒可能犯錯的險。」這也就是實驗中「聰明」的孩子的所作所為:為了保持看起來聰明,而躲避出醜的風險。 接下來又進行了第三輪測試。這一次,所有孩子參加同一種測試,沒有選擇。這次測試很難,是初一水平的考題。可想而知,孩子們都失敗了。先前得到不同誇獎的孩子們,對失敗產生了差異巨大的反應。那些先前被誇獎努力的孩子,認為失敗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德韋克回憶說:「這些孩子在測試中非常投入,並努力用各種方法來解決難題,好幾個孩子都告訴我:『這是我最喜歡的測驗。』」而那些被表揚聰明的孩子認為,失敗是因為他們不夠聰明。他們在測試中一直很緊張,抓耳撓腮,做不出題就覺得沮喪。 第三輪測試中,德韋克團隊故意讓孩子們遭受挫折。接下來,他們給孩子們做了第四輪測試,這次的題目和第一輪一樣簡單。那些被誇獎努力的孩子,在這次測試中的分數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誇獎聰明的孩子,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卻退步了大約20%。 德韋克一直懷疑,表揚對孩子不一定有好作用,但這個實驗的結果,還是大大出乎她的意料。她解釋說:「鼓勵,即誇獎孩子努力用功,會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覺。孩子會認為,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反之,表揚,即誇獎孩子聰明,就等於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這樣,當他們面對失敗時,往往束手無策。」
⑵ 為什麼教育孩子這么難
我記得有一回我們班的小宇和爺爺早上到園時,爺爺帶著小宇進班裡,我和其他兩位老師都在忙,孩子沒有和我們打召喚,爺爺也沒有理我們。我看見他們了就跟他們說早上好。結果爺倆沒理我。爺爺一直推著孩子走到他的座位,然後對孩子是:「哪個搶你的書,你就打他!哦,知道嗎?」我剛好聽到了他說的話,額。這家長怎麼這樣教孩子?我就說:「爺爺,你跟小宇說什麼?」爺爺笑笑。不接話。

父母能夠給孩子最珍貴的的禮物就是他們的時間,陪伴他們成長,在他們人生之初的短短7年,無論貧窮富貴,所能給予孩子的最富有價值的就是時間。願天下的孩子都有父母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