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學論文
作文是一種信息輸出,其信息來源於實實在在的豐富多彩的生活。作文的形成過程可以歸納為這樣一種程式:真實觀察生活→生活信息→選擇輸入信息→加工輸出信息。《九年義務教大綱》規定:指導學生作文,要從內容入手,由上式可以看出,要解決好從內容入手的問題,使具有生命力的,能准確反映命題要求的信息成為作文信息,必須要抓好觀察積累生活和正確選擇材料這兩個環節。只有從內容入手,才有可能指導組織材料,加工料,寫好作文。 一、 培養觀察能力,增加信息積累 「生活是寫作的唯一源泉」盡管作文寫作的起點不同,如有的作文,要先有目的觀察,活動再作文;有的作文,特別是考場作文,是根據積累在大腦的已有生活信息來源寫,但歸根結底都直接或間接來源於真實生活。試想,如果沒有信息的攝取和儲存,哪來的信息加工輸出呢?所以,一方面我們要引導學生接觸自然,接觸社會,指導學生留心觀察和分析周圍的事物。培養學生自覺地、主動地觀察分析周圍事物的習慣;一方面要指導學生積極參加參觀、觀察、操作、實驗等實踐活動,擴大知識領域,豐富作文內容,還要加強課內課外閱讀,增加信息積累。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練習寫觀察日記 觀察是學生獲取作文材料的主要來源,學會觀察事物,提高寫作能力,練習寫日記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教師要教給觀察方法,要選擇好觀察對象。要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來認識事物,抓特點、抓關鍵,少年兒童充滿活力、熱愛生活,而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每天都能觀察到許許多多的事物,如自然景物的狀態、氣候的千變萬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會的各種現象。觀察要做好記錄。如果只觀察不記錄,那麼有很多新鮮的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動感人的場面難免會忘記,即使日後回憶起來也不清晰。堅持觀察,不但積累了豐富的寫作材料,也培養了觀察能力和習慣。扭轉對寫作的畏懼心理,同時也可避免寫作文時抄書、抄報的不良傾向。 指導學生寫觀察日記,要從培養其觀察興趣入手,要通過參觀、瀏覽等豐富學生的生活,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要注意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充分調動各種感官感受大自然、感受生活。要按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訓練。低年級最好從自己身邊最熟悉、最感興趣的靜物寫起,寫成簡單的觀察日記。隨著年級的升高,逐漸寫特點不明顯,最易視而不見的人和事。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如對靜物部分觀察;對動態事物要分階段觀察;寬大的事物要變換角度。 (2)有目的、有計劃開展活動活動,做好寫前准備。 縱觀各冊教材,沒有提出明確的觀察要求而回憶寫出的作文為數不少。如果平時不積累,只是到了每次作文前才告訴學生准備其效果,有些學生能做到文章內容的較具體、主題正確 也較鮮明,但沒有思想深度,寫作水平停留在某個層次上,很難向前跨越。如何指導他們深化主題,使文章更上一個層次,較少行的辦法是結合學生寫作中所寫的生活中的事情,從現象到本質、到社會意義作進一步的分析、開掘。 初中一年級學生第一學期的寫作要求主要學習記敘生活經歷和表達自己對生活的認識。這就是說,應先教會學生寫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也只有從生活真實寫起,學生才能說真話、寫真事、有物可寫。但有些學生不是寫太簡單,就是像記流水帳,毫無特色,這就需要指導學生逐步學會自己所寫的材料進行必要的加工、豐富文章內容。我在初一某一次記事作文中發現了好幾篇作文,事物本身都很感人,描寫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但文章就像光桿樹木,沒有干枝和樹葉。如某生寫了暑假前一天中午放學,走到家裡,肌腸轆轆,卻不見母親人影,飯也沒有做好,心中很火,來到桃園本想發發脾氣,卻見母親滿頭大汗,剛從桃林中走出,於是主動回家做飯給母親吃。顯然,該生所寫的材料好,問題在於對事物觀察不細致,更不會藝術加工。如當時的環境、人物的外貌等都沒寫出來,自己的感覺也沒有很好品味。藏克家說:想像的豐富與否,決定於對生活的深入和對宇宙萬物的觀察思考,是否了解事物的本質、屬性及其相互關系。我要求該生把看到母親的勞動場景詳細寫出來,並且把自己的不同感受寫出來。該生很認真的思考了一會,對自己所寫的事認真加工,對天氣的熱進行了環境描寫,對媽媽鑽出桃林時「熱」的外貌進行了刻畫,對自己見媽媽的前後心理變化進行了描寫,吃不到飯蚶地的埋怨→看到大汗淋漓感動時媽媽的內疚→想到每年吃到媽媽種的水蜜桃時的感激→由衷地對勤勞能幹媽媽的贊頌。 深入生活,要獨具慧眼,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捕捉力。許多作家善於把那些細小卑微的事放大,善於把那些稍縱即逝的變化放慢寫,他們的作品為我們提供了觀察、體驗生活的範例,魯迅把人力車主動攙扶跌倒的老婦這一件事放大,寫成寓意深刻的《一件小事》,歌頌了勞動人民無私無畏的可貴品質,揭示了進步知識分子的時代光芒,朱自清《背影》描繪了一幅父愛子的永恆圖畫。他們的作品成為我們學習典範往往不理想。為了在准備階段做到明確要求,心中有全局,在學年前,把每學期的幾次作文題材范圍及訓練要求分類列成表格,然後從整體著眼,擬定出作文准備的計劃。作文課上,指導學生從內容入手,首先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再幫助學生回憶有關的人和事,打開他們記憶的倉庫,把生活的積累取出來,幫助學生從記憶中選出最合適的材料來做本次作文的內容。再讓學生重溫這些趣事,熱到討論,這樣學生就有了作文的慾望,寫起具體也有真情實感。 (3)開展閱讀活動 閱讀能力是作文能力的「根」,沒有比較強的閱讀能力,就不可能有較強的作文能力。因此,要積極開展閱讀活動。不僅要重視深入閱讀,而且要重視課外報刊的閱讀。閱讀書報,是擴大知識面、信息量,增加積累的好方法。我們在班上每天安排10 分鍾時間由學生輪流讀報、了解新聞。書報上的新聞趣事都可以成為學生作文中的內容。廣泛開展「讀書、讀報、 講故事」比賽活動國,為作文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二、審清題意,確定立意選擇材料 被攝於大腦中的有許許多多的信息材料,要選擇符合題意的,最能突出中心的材料,這就要審清題意,確定立意,認真選材。 (1)審題 要教給學生審題的方法,並加強訓練,使之養成習慣。有些作文是完全命題,要指導學生對題目進行剖析。例如用「分解、分析、定重點」的三步審題法分析《記憶深處的一件事》的題意。 第一步以詞為單位將題目分成記憶→深處的→一件→事,四層意思,再分析每詞的內容。如「記憶」是指過去的,時間久,不是眼前的,「深處」是指印象深刻難以忘懷,不能寫成一般的瑣事,一件只能寫一件,不能多寫,事說明以寫事為中心,不是寫人狀物的。第三步,可以通過上面的分析來確定各部分的重點,這就是題意。如上例的題意;作文要求以第一人稱記敘一件往事,要突出深刻,至此,寫作要求就明確了。 有些作文的范圍比較大,要指導學生做到兩看:先弄清體裁,再看記敘的對象。 在作文時,不妨出示與命題有細微差別的一組命題。讓學生存綱辨析,然後再系統說明原命題的題意。 (2)立意 命題作文主題思想的確定與閱讀教學中中心思想的確定一樣,一種是中心含在題目中,可通過審題直接確定中心。 (3)選材 明確了寫作要求,確立了中心,還要指導學生學會選材。作文要做到五要。一要根據中心的需要選材,做到量體裁衣;二要選擇最有意義的材料,剪掉意義不大的材料;三要選典型材料,去掉一般材料;四要選新材料,去陳舊材料;五要選真實材料,去虛假材料。 如何在生活中尋找材料,一是散篩法。二是雙向選擇。三是避用求異法。 實踐證明「從內容入手」是指導學生的認識規律出發,是作文指導的關鍵環節。只有指導學生觀察積累生活,准確選擇材料,才能帶領學生跨越內容障礙,提高寫作能力,使學生獲得比較系統的寫作知識。
㈡ 教學論文《淺談如何指導學生寫好作文》
海南省澄邁縣橋頭中心學校 王傳陽 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在語文教學中,對教師而言,最難教的是作文。對學生來講,最難寫的也是作文。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望「文」生畏,不知寫些什麼,不知從何下筆。那麼,教師應該如何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指導學生寫好作文呢?下面淺談自己的幾點作法。一、激發興趣,消除畏難心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創設良好的寫作環境和活動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聽得到、看得見、親身體驗,觸發學生寫作靈感和興趣,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張揚自己的個性。這樣,學生在良好的心境下,思維就會活躍;感情才能真實,想像力才能豐富;個性才能發展,文章才能寫得好。例如:我給學生布置了一篇寫景的習作,然後,帶著學生到校園外的一片田野里,讓他們置身於大自然中,感受田野的美麗,田野的色彩……引導學生用心觀察,用心感受,張開想像的翅膀。其次,給予適當的鼓勵是學生寫作的動力,能激發學生興趣。教師平時可以跟學生親切交談和鼓勵,多角度欣賞學生的文章,善於發現學生作文中的「亮點」,使學生不斷獲得成功感。這樣,學生就不再感到寫作文難,產生「我也能寫好作文」的慾望,從而對作文產生興趣,消除了學生的畏難心理。二、多讀好書,讀寫結合「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的名句。這詩句指出了學習作文的有效途徑——多讀多寫。莎士比亞說過這么一句話:「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比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比鳥兒沒有翅膀。」而作文來源於生活,閱讀則是寫作的基礎。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大量地閱讀,同時拓寬課外閱讀渠道。比如:向學生推薦一些經典名著、少兒讀物、科學知識等方面的書。引導學生上網查閱資料,積極到圖書館博覽群書。通過多讀書,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寫文章時就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了。讀也要跟寫相結合。教師應要求學生在平時的讀書中要注意好詞佳句的積累,鼓勵學生平時要養成寫日記、讀書筆記的習慣,把自己的所感所想記錄下來,做到讀寫結合。三、用童心寫真實、抒真情現在部分學生的作品實在太完美了,甚至還有點大作家的味道。但孩子畢竟是孩子,我覺得不應該讓他們失掉應有的純真。兒童作品應有兒童的特色。少年志成不見得是壞事,但滿篇老氣橫秋的口吻倒顯得有點做作之感。葉聖陶先生說過:「生活充實,才會表達出、抒發出真實的深厚的情思來。」教師應引導學生選擇自己熟悉的生活,也就是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來寫。《語文課程標准》也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我曾看過一位小朋友寫的一首題為《長頸鹿》的詩:長頸鹿媽媽的脖子真長就像長頸鹿的媽媽你是要到銀河去喝水吃星星組成的銀樹葉嗎讀了這首詩,你會覺得這位小朋友太天真、太可愛了,太富有想像力了,用她純真的童心表達了她的真情實感。又如:我教六年級的一篇習作為《啊!我發現了……》時,在課堂上,我讓學生先說說自己的小發現。有的同學說:「我發現了螞蟻是怎樣搬家的。」有的說:「我發現了一個秘密。」有個學生卻說:「我發現了老師的兩顆牙齒掉了。」的確,我少了兩顆牙齒。平時不易察覺,只有笑起來的時候才會暴露。他這么一說,惹得學生滿堂鬨笑。但我並不介意,我也笑了。很多學生也大膽地說出了自己的發現。學生的頑皮,率真,使整個課堂變得輕松活躍起來。於是,我因勢利導,鼓勵學生將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及時寫下來,學生都寫得很順手。特別是發現我牙齒掉了的那位同學,把如何發現我的牙齒掉了的過程真實詳細地寫了出來,著實把我「開刷」了一下。所以寫作文就要讓學生說真話吐真言,表達生活中的真實感受,使學生的作文個性化。這樣,學生寫出來的文章就會閃現出真、朴、美的光彩。總之,指導學生寫作文的方法是很多的,但只要寫作教學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用自己的心聲寫文章,相信學生的寫作興趣會越來越濃,水平會越來越提高。文章來
㈢ 如何指導初中生精選議論文寫作素材
《學生如何修改作文》教學設計《學生如何修改作文》教學設計[《學生如何修改作文》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培養對自己所做作業的責任心,《學生如何修改作文》教學設計。2、懂得四種基本的修改符號和修改方法,初步學會用修改符號修改自己作文中的病句。二、教學過程(一)、導入請學生將課外收集的中外名人修改文章的故事向大家匯報,提高學生對修改文章重要性的認識,激發學生修改文章的興趣。(如:魯迅、賈島王安石……)(二)、指導點撥1、指導學生學習修改前與修改後的文章,再說說自己學懂了什麼?歸納:修改文章的作用:修改文章是提高寫作能力、寫出好文章的重要方法;修改文章能培養自己的責任心,《學生如何修改作文》教學設計文章修改的內容:錯別字,不恰當的詞,用錯的標點和不通順的句子。文章修改的方法:刪、補、調、換。2、說說為什麼要這樣修改。讓學生把原句和修改過的句子對比起來讀一讀,說說修改後的好處。(三)、修改自己的文章師:現在我們也學王安石、魯迅他們,一起來改改自己的作文。1、拿出自己最近寫的作文,自己修改2、同桌相互交換,修改同桌的作文。3、同桌兩人一起討論,你覺得怎樣改更好。(四)、小結師:說說通過這次修改,你有什麼體會。
㈣ 作文論文範文,高效課堂教學怎樣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寫作
作文論文範文,高效課堂教學怎樣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寫作
作文論文範文,高效課堂教學怎樣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寫作內容導讀:寫觀察日記很好的練筆方式,讓學生以小就寫小作文,寫日記,寫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並引導觀察周圍的事物,用心捕捉生活的閃光點,經過長期的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寫作能力就會提高。第五,作文教學與各科教學相。高效課堂作文教學,涉及到各門學科,在作文教學中應盡量密切聯系各科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遷移思維到
高效課堂中作文教學的內容兩個:一是知識的傳授,二是寫作技能的訓練。但在實際教學中,重寫作經驗的傳授而輕寫作實踐的訓練的情況卻頻頻發生,學生動手寫作的訓練確實太少,疏於寫作的惡果無須贅言,苦了學生,不知如何寫作,真的寫好作文,這語文老師在語文教學中最為困惑的事情。
說實話,作文教學確實難度,學生,作文教學的難點,主題、選材、構思都要求上升到典型性,學生絞盡腦汁地琢磨,胡編亂造,脫離中心和主題,語句不通,空話連篇,無病 ,錯別字滿篇,抄襲優秀作文,書寫潦草,字跡不規范,應付了事完成任務的情況屢見不鮮。那麼如何根除這一弊端?怎樣才能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推動初中語文教學論文作文教學呢?做了如下嘗試。
㈤ 求一篇關於小學作文教學論文
語文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聽說是基礎,讀寫是目標,是根本。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一環。語文老師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寫作樂趣,提高寫作能力。下面談一談我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做法:
一、
巧引妙滲
《語文教學大綱》中說:「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可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自覺動腦、動手能力差,還不知道有意識地去看、去聽、去想,這就需要老師去引導,去滲透。引導學生積極地去觀察、分析周圍的人、事、物。結合實際教學中學生的知識反饋的情況,及時地適當地滲透一些新知識。比如:我在二年級教學以樹的名稱歸類識字這一課時,滲透了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知識。學完課中的字詞,我提出下列問題:「咱們這兒都有哪些樹?」「哪些樹最常見?」「那些常見的樹各是什麼樣?(干、枝、花、果等怎樣?)「它們各自的生長特點怎樣?(什麼時間發芽、開花、結果……)」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去看、去想、去問、去聽,然後回到課堂上再說。沒想到,學生們說出了許多生動的句子,比如:「楊樹長著許多隻大眼睛,每天都在看著我們呢?」「楊花像一條條毛毛蟲,一撮一撮地掛在樹上。」「楊葉像五指並攏的手掌,片片向上。」……就這樣學生一一回答了上列問題。我聽後非常高興,又興奮地引導他們把這些問題連起來說一說。「剛才咱們說的話是介紹什麼的?」學生齊聲回答:「是介紹有關樹的知識。」抓住機會,興致勃勃地進行了小結:「同學們,你們真棒!你們已經會作文章了。剛才你們說的話就是一篇介紹樹的知識的好文章。回答前兩個問題的話是一個自然段,回答後兩個問題中每種樹的樣子、生長特點的話分別是一個自然段,把這些話連起來,就是一篇文章。這就是說,把幾個意思相關的句子按順序連起來就是一段話;把幾個意思相關的段按順序連起來就是一篇文章。你們寫作文時可不要忘記呀。」同學們個個點頭。
二、
有話可寫
有些學生非常怕寫作文,作文課時拿著筆冥思苦想一節課也寫不出幾個字。何故?生曰:「無話可寫。」針對這一情況,這就需要老師引導學生去捕捉寫作的素材。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捕捉材料則是寫好文章的重要一環。要引導學生去細致地觀察生活、認識生活、分析生活,學會在生活中捕捉材料。如:
(1)班會課是捕捉材料的一個窗口。老師批評了誰,表揚了誰,這些內容都可以以日記的形式寫成不同性質的文章。(2)每周一升旗時校長總結一周情況時所講的話要應注意聽講,講話的內容是小練筆的好素材。(3)家庭生活中的一些變化,如生活條件、人與人的關系發生變化等。(4)和周圍人交往時,對這些人的看法或從這些人口中了解到的一些事情,都是寫作的素材。(5)學了一篇文章後自己的感受以及想對主人公說的話等等。
學生積累了大量寫作的材料之後,自然會有感而發,再加上適當的指導,學生就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而不是空洞、無病呻吟的文章了。
三、
起好題目
一篇文章的題目起得好,會給文章大增光彩,就如一部電影劇名起得好,就能吸引觀眾,就能喧傳觀眾,就能給這出劇目以強大的生命力,因此,命題是一門藝術。就拿2000年高考的命題來說吧,作文給出的題材是「誠信」,許多考生就乾脆都以「誠信」作為了文章的題目,千篇一律,怎能引起考官興趣?而有些同學就在命題上下了功夫,如:「《7-1=0》、《誠信·人生》……」一看題目便讓人耳目一新。
根據小學生理解能力差,想像力豐富的特點,作文時不僅要要求明確,還要留給學生充分發揮的餘地,讓學生自己為自己的文章起名字,有意識地去鍛煉學生的命題能力。即在每節非命題作文時,抽出一定的時間,以小組為單位在班裡進行命題比賽。
「萬事開頭難」,設想一個拿著筆不知道寫什麼題目的學生,他怎麼會寫出好的文章來呢?事實證明,只有名字起好了,學生才能由此而產生聯想,從而進入構思,寫出內容豐富,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來。
毛澤東說過「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依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通過自己的外因作用促使學生的內因發生變化。訓練學生獲得作文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奏效的,所以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扎實實的訓練中下功夫,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巧擬小標題,扮靚你作文
給文章擬小標題是使文章結構勝出的好方法,許多同學喜歡在作文中使用小標題,但實際效果並不理想。筆者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研,發現學生擬小標題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數量過多或過少,低於3個或超過5個;小標題與所轄的內容沒有關聯,隨意性很大;標題之間缺少聯系,跳躍性過大;標題語言不夠簡潔,句式雜亂,不夠整齊……那如何才能擬出好的小標題呢?筆者研究了我過國古典的章回體小說,翻閱了近幾年中、高考優秀作文,總結出巧擬小標題的幾種方法:
1.精心概括,逐層推進,點明線索
如果把一篇文章比做一串精美的項鏈,線索就是串起許多顆色澤明亮珍珠的那根線。線索是作者選擇材料的准繩,是作者選擇材料脈絡或描寫、記敘的脈絡。寫文章要力求曲折動人,有層層深入之感,在行文中要表現出事物發展、感情變化的過程。基於以上思考,我們在構思時,可先確定文章的整體線索,接著有意識地把整體線索劃分成幾小塊,然後精心概括,細心雕琢,形成有美感的小標題。
《三個太陽》是蘇教版七年級下冊「信息傳播」單元的一篇文章,通過一個去南極體驗生活的女畫家的不同時間、地點的感觸,謳歌了可貴的「南極精神。「投下一個漂流瓶」、「終於踏上了喬治島的雪原」、「站在長城站的後山上」、「留下三個太陽」是文中所擬的四個小標題,四個小標題句式整齊,都以女作家為主體,點明文章的線索,使得文章層次分明,脈絡清晰。
2003年高考滿分作文《藍色蛹•金色蝴蝶》(甘肅 張倩)在文中設計了四個小標題:「藍色——流動的憂郁,我想我是迷路了」、「蛹——自縛的悲哀」、「金色——我愛上了世界」、「蝴蝶——破繭後的美麗」,四個小標題連綴起來,又恰好是文章的總標題,四個小標題下,貫穿著一明一暗兩條線索,暗示著「我」情感上由迷茫、憂郁轉為清新、明朗,認識上由偏執轉向理智。
2005年湖南高考作文話題是「跑的體驗」,一考生以《那魚 那鷹 那人》為題,設計了三個小標題:「起跑」、「跑程」、「終點」。文中「那人」如同「那魚」、「那鷹」,企圖「離開」、「飛出」自己的水域、藍天,「跑」向自我的軌道,但最終還是被母愛召喚回來。作者緊緊扣住「跑的體驗」講自己的感受,談自己的情感體驗,容易引起共鳴。又如《尊重,永遠的感情》運用「泄密」、「冷戰」、「融和」三個小標題表現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構思精妙,渾然天成;《麻雀,我讓你走》運用「初遇」、「交流」、「決定」三個小標題表現自己對小麻雀態度的變化,讓人回味無窮;《我長大了》運用「快樂的鳥兒」、「迷途的羔羊」、「辛勤的蜜蜂」三個比喻式的小標題表現自己進入初中階段的成長經歷,哲理味很濃。
以上所舉的小標題都是遞進式的,它們通常用在記敘文中,表現人或物的縱向的動態的情況。在擬此類小標題時,要注意體現逐層推進的特點,可以用精練的詞語、短語去直接概括事物的發展過程,也可以用比喻語作標題,既表明變化過程,又增添了文章的情趣。
2.著意提煉,分層論述,強化主旨
在研究作文話題要求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圍繞主旨搜集幾個畫面或幾件事,然後根據相關內容,著意提煉,擬出恰當的小標題。要注意這樣的小標題是並列式,各自獨立,又緊緊圍繞一個中心的,要防止各個方面交叉或從屬。
2002年高考滿分作文《與永恆拔河》將李白、昭君和蘇武三個歷史文化名人聚合在一起,以對他們對人生的選擇的分析來達到抒寫「心靈的選擇」這個話題的目的。文章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就是選擇了三個非常新穎的小標題:「流浪的詩魂」、「雁落塞北」、「半生的重量」,這三個小標題,很有文化氣息,橫空出自作者筆端,顯得高雅而有靈氣。
2003年高考滿分作文《眼前同一水 筆下情各異》(吉林),在文中設計了四個小標題:「水——李後主的不盡哀愁」、「水——辛棄疾忠憤的希冀」、「水——聞一多痛惡的丑惡」、「水——朱自清心儀的美神」。四個小標題,單獨是比喻,組合為排比,詩一樣的語言,畫一般的布局,不僅條分縷析的顯示了文章的層次結構,而且准確、凝練地概括著每一部分的內容。
2003年鹽城市中考作文話題是「真」,一考生以《真我風采》為題,實話實說,寫出了自己的個性,寫出了真實的自我。「性情急躁」、「生性豁達」、『幽默風趣』三個小標題既從不同方面表現了「我」的形象,又使文章條理更清晰,層次更分明。
又如《人生路,我能行》巧妙設計了「草地春扶葉」、「綠陰夏遮陽」、「沙場秋點兵」、「雪路冬送暖」四個小標題,四個小標題下截取四幅畫面:出生幾個月的嬰兒學走路、七歲的小男孩與爺爺下棋、一個有自閉症的學生在課堂上舉起手、 一個腿受傷的勘探隊員勇敢地再次執行任務。四個片段緊扣話題,從不同角度論述了「自信」的重要性,四個小標題形式整齊,結構勻稱,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巧妙聯引,推陳出新,彰顯文采
在緊扣主旨的基礎上,我們還可以張開想像的翅膀,打開積累的寶庫,巧聯妙引,創造出一組組新奇靈動的小標題,讓古老的文化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彰顯小作者的文采。
①引用詩詞、名言。2002年徐州市中考作文是以「水」為話題,有位考生以《水祭》為大題目,正文分為四個部分,作者採用了杜牧的絕句《清明》中的四句詩作為這四部分的小標題,並以這四句詩為框架和線索,將全文寫得生動、傳神,引發人們對珍惜和改造水資源的深沉的思索,富有很強的文學色彩。又如《走一走,看一看》分別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有一言須記取」三句名言為小標題,道出了生活的真諦。
②借用名著名篇的書名。2002年高考優秀作文《人生「三步曲」》,借用高爾基自傳三部曲書名「童年」、「我的大學」、「在人間」作為三個小標題,分別寫對付小偷、對待舞弊和處理受賄時作出的心靈的選擇,恰切地表達出一個甚為高遠的立意。又如《夏日歌謠》以《雨霖鈴》、《鷓鴣天》、《滿庭芳》為小標題,分別描寫雨中讀書、夜裡聽歌、陽光下喝茶三個場面,表現夏日的美好與心情的恬靜,顯得精巧別致,三個小標題本身也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含量,提升了文章的文化品位,成為吸引眼球的亮點。
③巧用術語。如《「數學之家」》描述了「我」和爸爸年齡與飯碗之間的「正比例→反比例」、我家三個人互相制約的「循環不等式」、物價上漲購物卻多存摺數字也增的「直線函數Y=KX」三件趣事,機智地揭示了「新陳代謝,一代接一代」、「不可能絕對自由」、「生活更美好」等現實生活中的深刻主題;
④妙用人物語言。如《心與心其實很近》妙用「老師,我想到你家洗個澡」、「老師,給我一塊錢」、「老師,你不走,我們都不走。」為小標題,表現了濃濃的師生情;又如《媽媽去了「小湯山」》以「來,把這外套穿上」、「我想媽媽,但我不打電話」、「我是一個男子漢」為小標題,刻畫了一個在離開媽媽的日子裡迅速長大的小男孩的形象。
好的小標題,必須提綱挈領、言簡意賅,標題之間要有內在的聯系、最好格式一致、語句工整、形成排比。同學們,只要你領悟小標題的基本特點,運用前面介紹的三種方法,就一定能擬出新穎的小標題,一定能讓你的作文靚起來!
㈥ 初中英語教師怎麼把作文融入課堂教學論文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覺得寫作教學難。對閱讀理解較重視,忽視了寫作的重要性。所以,寫作讓教師和學生比較糾結,也成為教師頭疼而學生又非常犯愁的事情。而寫作恰好能喚起學生對所學或所掌握的語言的感覺。多年的英語教學使我發現多數學生的作文缺乏引人入勝的詞彙和句子、信息不全、語法不通、搭配不當、沒有關聯詞、句型有錯誤、條理混亂等,這也是歷年中考學生失分最多的原因。下面是我對一屆學生三年英語寫作嘔心瀝血的培養,形成了自己在指導學生英語寫作方法和技巧方面特殊的教學模式。
一、寫作與培養學生聽、說、讀的興趣是密切聯系的,它既是語言訓練,又是思維訓練
七年級是對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階段也是寫作準備階段。學生接受能力強,想像力豐富,對知識充滿好奇心,對學習懷有極大的興趣。這一階段需要教師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然而,學生的語言知識薄弱,思維的條理性以及語言表達的邏輯性不強。因此,寫作過程需要教師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我從聽、說、讀、訓練入手:
1.遣詞造句
例如,七年級英語教材(外研上)起始模塊,形容詞性物主代詞:第一人稱單數my,我先給出一個示範:my
book,隨即讓學生展開想像大量列舉。如,my desk,my English
teacher…用這種方法,我們學習完形容詞性物主代詞。學生很快整理出不同人稱單復數的形容詞性物主代詞,總結出了「形容詞性物主代詞在使用時需和一個名詞連用」的用法。學生有了成功的體驗,更加積極地參與下面的活動。用同樣的方法操練句型:It』s
time to + V動詞原形…,我先給出示範:It』s time to go to school. 隨即學生列舉出:It』s time to go home.
It』s time to have
breakfast…一直拓展到同學全部練習完。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能運用短語、句型清晰地進行意思的表達。這一點我非常肯定,小學英語為中學英語課堂教學奠定了基礎。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重視詞句部分的教學,是寫作訓練非常重要的一步。
2.激發興趣
根據以上兩個知識點的練習,我開始介紹班裡的新同學。要求被介紹的同學要自己設計情境,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要把我們今天學到的兩個知識點編進對話中。我說:Mike,This
is Tom.Tom,This is my
friend,Mike.下面的情境由這兩位同學自己創設。
Mike:Hello,Tom.Nice to meet
you.
Tom:Hello,Mike.Nice to meet
you,too.(兩位學生又創設出以下對話)
Mike:How are you?
Tom:Fine,thank
you. And you?
Mike:I』m fine,too.(這個小對話是我們在第2模塊中學到的。)It』s time to go
now.(同學們學了會使用該句型)Goodbye,see you tomorrow.
Tom:Bye,see
you.
兩位同學的精彩表演,令同學們深受啟發,大家不約而同地給出了熱烈的掌聲。接下來同學們踴躍表演,他們的臉上露出一種強烈的表現欲,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本活動以對話的形式為學生提供了語境,讓學生感受到練習的真實性和必要性。學生通過自己親身參與和實踐,發展了語言技能,克服了以往大量的死記硬背的弊端。七年級學生初學英語,往往抱有好奇心和新鮮感,我使他們的好奇心升華為一種說英語的興趣,興趣的增長又必然會給學生帶來強烈的求知慾和巨大的創造力。
3.知識積累
英語是結構語言,它有自身的固定搭配、習慣用語和基礎句型。為了讓學生的寫作得心應手,教師要指導並激勵學生背單詞、背課本、背範文,並加強聽寫和檢查力度。課文和範文中的句子比較規范,它可以讓學生寫作比較規范,是學生開始仿寫的依據。
二、寫作與指導學生聽、說、讀是密切聯系的,它由再思考,再加工再到進行有序的語言存儲,使寫作內容更加完善
八年級是對學生寫作指導階段也是寫作充實階段。學生的語言知識已比較系統,理解力增強,文字表達能力逐漸提高。教師應該引領學生廣泛閱讀,拓寬英語知識面和詞彙量。但是他們欠缺寫作技巧,文章內容較空洞,語言錯誤多,常習慣用中文思維,自我糾錯能力差。這時教師的耐心指導和激勵會起決定性的作用。在課堂教學中:
1.學生口語練習和表達方式往往是寫作的基礎
如,我利用課本資源,每天要求一名值日生根據我們當天所學內容自由寫作。第二天,課前5分鍾,值日生朗讀他的作文,同學們根據其內容踴躍提問,大家集體回答。在這個訓練過程中,學生通過感悟和體驗英語,提高了自己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同時也訓練了聽力和口語。這項活動我堅持了兩年,不僅使學生寫作能力呈遞升趨勢,而且為他們中考英語口語考試夯實了基礎。
2.加強閱讀理解
教師應引領學生堅持長期課外閱讀。領悟英語的習慣表達,豐富學生的英語知識,增強學生英語語感。背誦閱讀材料中的一些優美的語句,把積累的詞句運用於自己的寫作中,克服寫作時使用中文句式。
3.進行寫法指導
(1)規范寫作細節,如大小寫、標點符號、換行等。(2)利用投影儀整體糾正錯誤。我用紅筆標出學生寫作中出現單詞拼寫、語法、句子表達的錯誤,對學生進行視覺刺激。以及同一句話中英文表達的差異,降低學生用中文思維的習慣。(3)表揚那些把我們剛剛學過的新單詞、新句型、新語法恰到好處地運用在自己的寫作中,使文章內容飽滿的學生。(4)展示哪些學生有意識地拓展寫作思路;哪些學生段與段、句與句之間關聯詞用得好;哪些學生句型用得好;哪些學生作文寫得好。在這個階段,我常帶著學生閱讀別人的作文,從中他們學到了更多的寫作知識和技巧,更留心自己寫作中的語法及用詞錯誤。由於一年多不厭其煩的反復糾錯、展示、訓練,學生的寫作知識逐漸得到了沉澱,寫作水平大幅度提高。下面是一篇八年級學生的材料作文:
My
Family Hobbies
Hello everyone!I』m Li Ming. Everyone has
own(剛剛學過的新詞)hobby.Such as reading, painting or taking care of small animals. Let
me introce(這是語法使役動詞Let的用法)my family hobbies to you today.
㈦ 如何 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教學論文
要讓孩子更愛寫作,我們必須始終牢記的一句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具體法:1、孩子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只要她願意寫就要鼓勵,她不願意寫則更要鼓勵。要告訴她寫作文其實非常簡單,非常快樂,無非就是把自己想說的話寫出來,從而徹底祛除她的畏懼心理。2、在小學階段,千萬不要刻意要求她表達什麼主題思想、高尚情操。所謂文以載道,那是以後的事情。素質低的語文老師往往會過早著眼於主題思想、高尚情操什麼的,但老師的評價實在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樂意寫。3、小學階段重在敘述、重在詞句,能夠把事物交代清楚,用上幾個詞語,就很不錯了。指導她在把事物敘述清楚,沒有錯別字的基礎上多用幾個好詞語。4、要讓她學會詞語搬家,語文課文里學的詞語干什麼?要明確告訴她學了就是在作文中用的。家長要留意孩子語文教材里的詞語,在孩子寫作文時提醒她用上幾個合適的。久而久之,她就會形成習慣。對低年級的小學生,家長可以提供詞語,然後讓她串成話。比如說描述下雨,家長可以提供「雷聲隆隆、電光閃閃」等詞語,讓她串進去。5、千萬要鼓勵寫長,千萬要避免寫短。因為小學階段還不是寫精、寫短的時候,也不是要求詳略得當,主次分明的時候。孩子作文寫得很長,就要大大表揚,羅羅嗦嗦也沒有關系。為什麼要鼓勵寫長呢?因為無論大人還是小孩,作文的一個通病就是:無話可說。小時候不練習寫長,長大後連短也是寫不好的。也就是說,長是短的基礎,先練寫長,後練寫短。小學、初中階段必須練習寫長,高中、大學階段才可練習寫短。如何指導孩子寫長?舉例說明,孩子寫「今天我很高興」,家長可以提醒孩子:今天是個什麼日子呀?今天天氣如何呀?為什麼高興呀?「很高興」是個什麼感覺呀?採取這樣的法,引導孩子寫長。6、我們還必須明白不是每個人都象淡聖人這般天生目光如電,觀察入微,然而觀察能力又是寫作必不可少的,所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實乃重中之重。指導孩子觀察作文中涉及的事物,由遠及近,先全貌後細節。細要細到什麼程度呢?譬如觀察樹葉,要細微到一片葉子的脈絡、絨毛、蟲眼……最後甚至可以放在顯微鏡下看一看。由此,養成孩子觀察入微的習慣。小時候重在觀察細,等以後慢慢再跟淡聖人學習12345的「概」。7、我建議孩子用當地方言和普通話交替講述故事。孩子用普通話講述,往往流於背,用方言講述才能真正鍛煉思維和表達能力,我的的建議總是正確的。也是行之有效的!8、有的孩子能說會道,可就是寫不出,怎麼?這是因為孩子不擅長將說的轉換成寫的,只能對症下葯了。孩子說要去肯德雞,著她寫一條子來;孩子說要去動物園,也著她寫一條子來;孩子對爸爸有意見,還是得著她寫一條子來。通過這樣的鍛煉,有意識地提高她的手頭表達能力。子女教育網
㈧ 如何加強學生想像作文的訓練,作文教學論文
初中作文的寫作能力可以使用什麼方式來提高?
現在很多的人對於初中作文的寫作感到非常的煩惱,不知道應該怎麼寫,一篇好的初中作文,需要有一個讓人想讀下去的開頭,並且還需要有一個符合邏輯並且完善的結尾.
描寫方法
以上就是初中作文的技巧,相信學會這些之後,在作文的寫作方面就會有一定的提升,可以寫出讓人感覺非常不錯的作文,並且可以在寫作的方面展現自己的能力.
㈨ 初中語文論文:淺談如何走出初中寫作教學的困境
學生在英語寫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1.心理因素.不少學生認為英語寫作難.2.寫作基礎薄弱.寫作基礎主要指遣詞造句的基本功. 3.寫作內容貧乏.從平時的練習和考試中看出,大部分學生所寫的作文內容貧乏,思路不開闊.4.寫作邏輯紊亂.5.寫作缺少銜接.6.寫作審題不清7.忽略修改環節. 按照語言學習規律,英語寫作教學的次序應是:詞一句一篇.「詞」是基礎,「句」是過渡,「篇」是目的.整個訓練遵循「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不斷提高.這三個階段彼此銜接,教會學生在大量的語言實踐中學會運用詞句,從而在書面表達教學中實現「教、學、用」三者的統一. 1.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形成克服困難的意志,養成學習英語的自覺性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2.區別英漢行文中的不同習慣.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應及早注意區別英漢行文中的不同習慣,英語不能完全與漢語字字對應,其詞序、句序的排列或側重會有所不同.3.在加強字、詞、句、篇的基礎上提高寫作.寫作能力的培養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單詞到造句到改寫課文或簡單的記事,然後再過渡到各種文體的訓練,要做到有步驟、分階段地進行.4.在加強聽、說、讀的基礎上提高寫作.學習語言的途徑主要是模仿而不是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