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Ⅰ 小学数学教研组年终工作总结
主要写一下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
转载: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分析成绩、不足、经验等。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计划为依据,制定计划总是在个人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总结的基本要求
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3.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
今后的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改进措施等
总结的注意事项
1.一定要实事求是,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础。
2.条理要清楚。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
3.要剪裁得体,详略适宜。材料有本质的,有现象的;有重要的,有次要的,写作时要去芜存精。总结中的问题要有主次、详略之分,该详的要详,该略的要略。
总结的基本格式
1、标题
2、正文
开头:概述情况,总体评价;提纲挈领,总括全文。
主体:分析成绩缺憾,总结经验教训。
结尾:分析问题,明确方向。
3、落款 署名,日期
Ⅱ 急:求一份有关小学数学教研员个人工作计划!!(在线等)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局教育研究中心08年工作要点,结合本学科实际,努力适应新形势,开拓新思路,求得新发展。以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以提高教学质量作为重点工作。研究课程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加强学习,掀起研究高潮,引领教师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牢固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思想,提高研究、指导、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二、工作要点
1、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发展实际和教师队伍现状,积极开展教师队伍建设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实验新课程的能力。
2、认真总结上学年度小学四年级和六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监测的成绩和问题。狠抓教学质量不放松,以提高课堂40分钟教学效率为切入口,努力缩短城乡教学质量差距。
3、组织兼职教研员参加教学工作专题性研究活动,创新教研活动形式,发挥网络教研的功能和作用,促进基础教育优质资源共享。
4、继续关注各小学新课程改革。继续开展送课下校活动,帮助农村教师提高课改理念,使课程改革深入课堂、深入边远学校。
5、监控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组织过程性教学质量评估和必须的测试、命题,对测试结果处理、评价要有工作总结。
6、课题驱动,形成教研氛围。我市23所小学参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我们依托课题实验学校,积极开展区域研究,为促进有效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一是要求各校每学期有阶段小结,二是统一参加教学质量测评,并写好测评分析,三是参与教师相互听课评课,四是以课题组开展研究活动,通过说课、议课、教学反思、理论思考等专题,相互交流。市小课题成员每半月一次,利用周末时间在一起研究学习,平时还进行同课异构教学研究。
7、视导跟进,服务校本教研。通过集体视导和分散指导结合,努力做好服务校本教研工作。每到一所学校,除听课、与教师交流外,还根据学校条件,指导校本教研,如城区学校如何开展网上教研,乡镇学校如何运用远程教育设备开展教学教研,课题学校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8、 务实课改,抓好质量监测。各学校以课堂教学研究为中心,丰富中心学校教研活动,通过抽查、调考等形式,抓好学校教学质量监测,并通过测量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诊断研究。
三、主要活动安排表 (后附)
小学数学学科2008年下学期教研工作一览表
2008.2
月份
主 要 活 动 安 排
参加人员
形式
3
小数四年级监测年级试卷分析研讨会
全市四年级全体教师
集中
小数六年级监测年级试卷分析研讨会
全市六年级全体教师
集中
召开小数学科骨干教师网络教研会议
小数部分骨干教师
集中
4
小数兼职教研员调研
专职教研员和部分兼职教研员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小数学科送课下乡及观摩研讨活动
部分学科活动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5
小数五下教学设计评比
各中心小学选派的五年级教师
集中
召开小数毕业班复习研讨会
毕业班全体教师
集中
6
召开小数网络教研研讨会
部分小数教师
集中
小数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武
部分青年教师
集中
7
小数期末试卷
期末考试小数工作总结
总之,2008年是教学质量年,是奋进努力的一年,我们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教研方式,不断学习,努力使全市小学数学教学更上一层楼!
Ⅲ 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该怎么写
教研究计划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职责描述、采取的措施、今后努力的方向等几方面写。总结:基本情况分析、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教学中采取的措施,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奋斗目标等几方面。
Ⅳ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2页的例题“想一想”,第42-43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过程,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更加喜爱数学。
2.发展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散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函数思想。
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学会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认识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规律。
教学过程:
一 、故事激趣。
一天,猴妈妈有事外出,她给三个孩子每人准备了3个桃,并对他们说:“孩子们,今天妈妈有事外出,这是为你们准备的午餐和晚餐。”小猴们一听,非常高兴。中午时,老大吃了1个,老二吃了2个,而老三一口气就吃了3个,小朋友们,你们猜猜,晚上老大还能吃几个桃?老二能吃几个?老三呢?
二 .操作学具。
同样3个桃,三只小猴吃掉的个数不同,剩下的也不同,我们一起来演示一下他们午餐吃桃的情况(请一名学生板演)。先拿出三个盘子,每个盘子里都放三个桃,老大的盘子里要拿掉几个?还剩几个?老二要拿掉几个?还剩几个?老三呢? 一个也没有可以用几来表示?
老三把桃都吃光了,晚餐没有了,只好出去找吃的。路上,他碰见了小白兔,听说他要找吃的,小白兔说:“小猴,我知道什么地方有桃子,可是在去的路上有许多难题,你敢去吗?”小猴子听了,高兴地说:“没问题,我不怕!”“沿着这条路走,在山那边有两棵桃树,树上结了许多桃子。”
三、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就这样,小猴上路了,他看见什么了呢?
出示图例 ,说说图意 。
现在有几个人呢?算式怎样写?(指名回答并说说是怎样列式的。)
讨论:为什么用减法算?为什么等于0?
质疑:算式中第一个3表示什么意思?第二个3呢?0又表示什么意思?
小猴是怎样算的呢?(3—3=0)这时他可高兴了,一蹦一跳地向前走了一会儿,他又看见了什么呢?
2、教学例2。
出示图例,说说图意。
这一回,又要给小猴出什么难题了呢?(两盆一共开了几朵?)
算式怎样写?为什么列成5+0,为什么等于5?
我们来看看小猴是怎样算的?对不对?这真是一只爱动脑子的小猴,你看,他又蹦蹦跳跳地上路了。
四 、想想试试,深化新知
1、教学想一想和想想做做第2题
(1) 这一回,他又碰到什么难题了呢?(出示图)
(2) 这么多题目,可把小猴难住了,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帮它的忙吗?
(3) 小组合作,说说怎样想的,有困难的拿出小棒摆一摆,再填在纸上。
(4) 汇报情况。前两题说说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3题。
(1) 在我们大家的帮助下,聪明的小猴总算解决了难题。在他正准备继续赶路的时候,小突然听见鸟叫的声音,原来树背后正挂着三只鸟笼呢!(出示图)。
(2) 小猴子想:妈妈教育我们要爱护花鸟。我一定要把他们放回大自然。
(3) 说说图意。根据图意,你能想到什么算式呢?填在书上。
(4) 交流汇报,允许有不同的见解
(5) 小结:小鸟飞出去了,1只,2只,3只,飞出去的越多,笼子里的鸟越少,最后,5只鸟全飞出去了,笼子里一只鸟也没了。
3、 想想做做第1题。
(1) 做了一件好事,小猴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不知不觉,它刚刚翻过了一座山,就看见了两棵桃树,一棵桃树上结了几个又大又红的桃子,两棵树一共有几个桃子呢?指名说说。
(2) 小猴飞快地爬上桃树,摘下桃子美美的吃了起来。
(3) 还剩几个桃子呢?你会写算式吗?
(4) 吃饱了肚子,小猴子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五、探索规律,深化新知
晚上,猴妈妈回来了,问起小猴们一天安排的情况,三只小猴都争着告诉妈妈。听说小猴一个人出去找食物,路上还解决了许多问题,妈妈问小猴:“你解决的都是什么问题?你能用一句话告诉妈妈吗?
小猴该怎样回答呢?小朋友你们知道吗?
指名说说,板书课题:有关0的加、减法
听说小猴解决的都是有关 0的加、减法,猴妈妈决定来考考小猴。
1、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
小朋友,你能很快地说出答案吗?
说完后,这里有什么规律呢?引导横着看,有什么规律;竖着看,有什么规律?
2、那么,下面的方框里可以填几?(分小组合作,比赛哪组写得又对又多)
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
六、总结全课。
小朋友们和小猴子相处了一堂课,大家高兴吗?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Ⅳ 小学数学教研组开学有哪些工作安排
数学教研组开学时首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年级数学课程标准,教材解读、然后写出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教研工作安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