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13课
Ⅰ 六年级上册语文13课主要内容
本文介绍了地球是渺小的,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科学家也镇明目前地球是人类适合居住的唯一一个星球,说明了地球的重要性
Ⅱ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 第13课中心思想
本文生动形象的描述了人类与大地上河水空气,动植物,等的血肉关系强烈的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无比眷恋的真挚情感,表达了人们对土地的爱
Ⅲ 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3课的文章
人教版:
《只有一个地球》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它只有这大,不会再长大。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的矿产资源的枯竭。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目睹地球时发出的感叹。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Ⅳ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作业本第13课答案
13 只有一个地球
1 比一比,再组词。
幸(幸福) 忘(忘记) 赐(恩赐) 遨(遨游) 经(经历)
辛(辛苦) 望(希望) 竭(枯竭) 遥(遥远) 径(幽径)
2 给带点的词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1)在天际遥望地球,这个水蓝色的晶莹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痕迹)相互交错(交叉)着。
(2)如果不加节制(节约)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干涸)。
(3)人类不能指望(盼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迁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3 将下列词语组合成四字词语,然后选用一两个写话。
生态 基地 矿产 灾难 资源 移民 枯竭 开采
生态灾难 移民基地 开采矿产 资源枯竭
未来的地球由于生态灾难和资源枯竭已经不再适合人类生存,那时人们在一些行星上一边建立了移民基地,一边建立工厂开采矿产……
4 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 又太容易破碎了!
小敏既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同时又是数学课代表呢。
(2)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 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如果人类继续这样浪费和污染,地球资源必将有枯竭的一天。
5 默读课文,完成练习。
(1)课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地球:①地球的渺小;②地球的资源有限;③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
(2)课文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留给你深刻印象的有哪些数字?请摘录相关句子,并写写你的感想。
摘录:1、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2、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感想:1、“六千三百多千米”这个数字突出了地球同茫茫宇宙相比,非常渺小。2、“40万亿千米”这个数字突出了地球是唯一的,我们一定要保护它。
B、品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6 品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即使这些设想能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
1)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 文中带点的两个数据的对比说明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文中带点的两个数据的对比说明了到目前为止,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再也找不到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以此强调了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这样写既突出了科学小论文的用词严谨性,又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只有一个地球,一定要珍惜。
(3) 读了这个片段,你有哪些感想?写一写。
啊,地球,我们的家园!你在我们心中是独一无二的,是无可替代的。没有了你,我们完全无法生存;没有了你,我们别无去处……但是,现在却有许多人在破坏您,他们太贪婪了!,你是无私的、慷慨的。为了你的美丽,我们必将加倍地保护你!那些贪婪的人们必将得到他们应有的惩罚。
Ⅳ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 这篇课文中的词语的解释
舒适: 舒服,安适。
忧虑:担忧,思虑。
抱怨:指埋怨,一般指对事情不满。
寡妇:指死去了丈夫的妇女。
蜷缩: 身体弯曲的缩着。
顾惜: 顾全,爱惜。
自作自受: 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担后果。
忐忑不安: 形容人心神不定。
心惊肉跳: 形容担心祸患临头,害怕不安。
汹涌澎湃: 形容声势浩大。
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后面的小练笔,沉默中,桑拿会写出什么
穷人(续写)
“哦,从今天起,他们就是我的儿子了,我们一定会熬过去版的,一定会!”权渔夫说。
“对,我无论如何也会照顾好他们的。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西蒙!”桑娜一边拉上帐子一边说。
就这样,孩子们一天天长大了,也都成为了渔夫,干着打鱼的工作。
有一天,老大邦尼撒了几次网也没有打到什么,于是他想:如果我下一网没有捞到什么,就到另外一片水域去捞好了。当他打到第三网时,捞到的却是几只蚌壳。邦尼想:看来这蚌壳值不了多少钱,还是带回去吃了吧!
回到家里,他把蚌壳交给了母亲——桑娜。桑娜在为大家煮蚌壳时,发现里面有一些东西一闪一闪的,她夹起了一个打开,发现是一颗硕大而闪亮的珍珠,心想:明天如果带上它去集市,说不定可以卖个好价钱呢!这样的话,孩子们就不用穿得破破烂烂了。
虽然他们依旧很穷,可是他们却仍旧快乐幸福的生活着,因为他们总是有希望有梦
Ⅶ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读后感
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我的心情久久不得平静。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在她的怀抱里,人类繁衍生息,创造财富生命的文明。在地球上,人类生活在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科学家已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然而,人类并不懂得珍惜地球母亲送给我们的丰富多彩的礼物。使这位母亲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人们不加节制地开采矿物;各种资源因人类随意毁坏,致使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星球伤痕累累。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如今的生活环境。由于人类前进的脚步加快了,科技发展迅猛。诸多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他们把生产后未曾滤过的废水排放到附近的河流、小溪,使清澈的河水面目全非。定居在河里的鱼儿在污水的黑暗“统治”下不堪一击。面对这样的生活环境,只得移居别处,有的甚至“以死殉河”,给人类以生命的警告。这无言的作法好像在对人类说:“如果再这样下去,你们的下场亦是如此。”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辆排出的废气,慢悠悠地飘向苍茫的天穹,使母亲美丽的容颜——蔚蓝的天空,遭到毁损,布满了烟尘。一些人环境意识浅薄,不知道毁坏林木的严重性,不断砍伐树木来造纸,造家私,使森林面积大量减少,没有了树林的保护,风暴残酷地攻击人们,可谓“无林风必摧之。”人们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使地球妈妈失去了一个又一个可爱的孩子。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我们幕前在茫茫宇宙中唯一赖以生存的家园。湖涂的人们啊,为何要搬石头来砸自己的脚呢?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该何去何从?
我以一个小学生的身份向全世界呼吁:救救我们可爱的家园吧!让美丽的鸽翱翔于一片充满蔚蓝之空吧!
阅读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后,我的心久久泛起涟漪,脑海里都在浮着那美丽动人的地球: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晶莹剔透的球体,上面的蓝色和白色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她就是我们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在文章中,我了解到人们在索取地球资源的同时,肆意的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工厂里的污水大量地排进了地球的血液江河湖泊里,地球妈妈“贫血”了;树木和矿物被无限制地滥采;大气中的臭氧层也由于人类的原因,地球妈妈原本透亮的“大衣”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无法弥补的大洞;100多年来许多生物物种被灭绝,华南虎、丹顶鹤、扬子鳄和朱鹮等稀有动物在世界上已寥寥无几,人类将快把地球几十亿年来的积蓄全部用光。其结果,将会影响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就拿我们天天能见到的植物——花草树木来说吧,它为我们制造了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氧气和煤、石油,还保证着水土流失的减少,可以说人类和植物是互相依赖的。但我以前也没有好好保护环境,记得春游时,我抓住树杈当撑杠;把鲜嫩的绿叶撒落一地,像天女散花似的。虽然这样很好玩,但是如果大家都肆意践踏草地,污染环境的话,后果将不堪设想:河流变得黑乎乎的,空气中弥漫着恶臭,绿地变成一堆堆垃山……这样一想。那些破坏环境的人无疑是在剥夺别人生存的权利。如果植物从此消失在茫茫宇宙中,那么人类就不会再有生存下去的机会。写到这,不由得想起让人忧心忡忡地柳江河,这可是柳州的标志阿!虽然现在水质还算良好,但谁又敢保证,若干年后它他不会变成:河面上到处都漂浮着塑料袋、鞋子等废弃物,人们从他身边走过都捂着鼻子厌恶的走开呢?我仿佛已经隐约听到形容枯槁的柳江河在诉说着他悲惨的命运。
我如梦初醒,难道人类至今还没看到一个千疮百孔、丑陋不堪的地球在哭?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坏了,人类才是最好的医生,从现在开始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因为那都是地球妈妈的血与肉啊!我们应该拯救地球,拯救我们自己
Ⅷ 六年级语文书上册13课生字拼音和两个组词
六年级课程和之前年级差别不大。开设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社会、体育、(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劳技等。
五四学制的学校六年级为初中开始,开设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或生物学)、道德与法治、地理、音乐、美术等。
一、准确定位。该套丛书与教材同步,既有课内的强化训练,又有课外知识的拓展延伸;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有较强的前瞻性和权威性。
二、科学安排。丛书严格遵照新课标的要求,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着眼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每课按“基础巩固”和“能力提升”进行编排。
三、精心选题。丛书注重选题的典型性、针对性和新颖性,在保留了一定经典题型的基础上,吸收了上海、黄冈、海淀、启东等地近几年的教研成果,注意创设新情景,注重培养新思维,更重视人文精神的熏陶,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四、翔实解答。每题均有准确答案,有些题目详细给出解题思路和过程,让学生能在解题过程中举一反三,如名师斜读。
教育是一项神圣而严肃的事业,承载着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的重任,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和懈怠。因此,我们每出一本书、每编一道题时都要问自己“是否做到了对读者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是否让我们的学生和家长花每一分钱都能够得到最大的价值”。为此,我们每年都对丛书进行全面修订,井格外注重每本图书的编校质量,力求完美。我们认为只有坚持做到了这些,丛书才有存在的意义,才会有发展的可能。
Ⅸ 六年级上册语文13课<<只有一个地球>>每段段意
本文按事物特点的几个方面,分为四段。
第一段(1~2自然段):说明地回球答是人类的母亲,但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只有很小很小。
第二段(3~4自然段):说明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如果随意毁坏,就会使资源枯竭,就会给自身的生存带来严重威胁。
第三段(5~7自然段):说明人类别无去处,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第四段(8~9自然段):说明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Ⅹ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13课资料
邱少云,1931年生,四川省铜梁县关建乡人。
解放前,邱少云的父母都是贫苦的农民,全家六口人靠一块巴掌大的土地过活。邱少云的父亲不得不去帮船主拉纤运货,拼命干活,最后被可恶的老板害死。邱少云十三岁那年,母亲也离开了人世,两个小弟弟送给了人家,邱少云和哥哥被迫去给地主扛长活,后又被抓了壮丁。
1949年,四川解放了,解放军从壮丁营中救出了邱少云。就在这一年12月25日,满怀感激之情的邱少云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1年3月25日,邱少云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员,跨过了鸭绿江。
到朝鲜后不久的一天,部队在一个村庄休整,正遇上敌人的飞机轰炸,整个村庄立刻成了一片火海,战士们立即投入了抢救工作。邱少云不顾生命危险冲进了一间燃烧着的窝棚,只见里面一位妇女已经惨死,邱少云抱起死者身边的两个可怜的孩子冲出了火海……目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邱少云胸中充满了愤怒的火焰,他下决心,要为打败美国侵略者贡献自己的一切。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的连队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消灭平康和金化之间的三九一高地的敌军。然而三九一高地地形独特,易守难攻。在敌军和我军阵地之间还有三千多米宽的开阔地,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在这样长距离的炮火下冲击,必会导致我军较大伤亡,影响战斗的顺利进行。上级决定采用隐蔽作战,在发起攻击的前一天夜里,把部队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要使几百人在敌人眼皮底下隐蔽二十多个小时而不能有一个暴露目标,这个生物界可等艰巨。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毫不畏惧,争相请战。临行前,邱少云下了钢铁誓言:为了战斗的胜利,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深夜,五百多名身披伪装草网的战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那蒿草丛生的开阔地埋伏了下来。
11日清晨,三九一高地上敌方那层层的铁丝网和一簇簇不暴露我军潜伏秘密,观察所里的指挥员当机立断,下令用炮火将这股敌人全部歼灭。
也许是敌人对这片开阔地的情况有所怀疑,不多时,几架敌机朝着志愿军的阵地投下燃烧弹。有一颗燃烧弹落在了离邱少云两米远的草地上。不一会,插在了邱少云腿上的蒿草被点着了火苗在升腾。在邱少云后边,就是一条水沟,只要往沟里一滚,就可以把火扑灭。然而,这样就会把目标暴露给敌人,整个战斗布置将全功尽弃,五百多战友将面临巨大的危险。后方的指挥员对此心急如焚。好一个钢铁战士邱少云,任凭火焰越烧越猛,他强忍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痛楚,以超常的毅力,咬紧牙关,纹丝不动。火烧得更大了。周围的战友甚至能闻到肉体烧焦的味道,而邱少云仍旧静静地趴在那里,直到火焰整个将他吞噬……
为了全体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最后胜利,邱少云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黄昏来临,出击的时间到了。战友们怀着满腔仇恨,高呼着为战友报仇的口号,排山倒海般地向敌人冲运河。经过激烈的战斗,敌人全部被消灭,三九一高地上飘扬起胜利的旗帜。
战斗结束后,同志们在邱少云潜伏的位置上,看见他用双手在地上抠出的深深的土坑……
1952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决定为邱少云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他获得“一级英雄”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邱少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他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参考资料:http://www.cq.xinhuanet.com/zfwq/tongliang/qsy.htm
回答者:0成龙fans - 举人 四级 10-29 10:22
在金化以西三九一高地的反击战中,出现了一位为着胜利、保全整体而牺牲自己的伟大战士邱少云。
十月十一日,邱少云和他的战友奉命到
离敌人阵地很近的地方去潜伏,等到第二天傍晚发起战斗,以便突然地去消灭敌人。
他们潜伏的地方是在敌人盘踞着的三九一高地的山坡上,又没有荫蔽身体的地形和树木。昨天,从这里飞起一只野鸡,还惹得敌人打了半天枪炮呢!现在要他们在这样一个地方荫蔽二十多个钟头,不让敌人发现,这是极不容易的事情。在战士们出发以前,部队首长特地对他们讲:"你们这次去潜伏,要靠巧妙的伪装,要靠沉着,更重要的是要遵守潜伏纪律。那怕有人被敌人子弹打中了,也不能暴露目标。"战士们同声回答说:"请首长放心,为了祖国,为了胜利,为了中朝人民,在任何情况下也要潜伏好,完成战斗任务。"
天黑以后,战士们秘密地摸到了潜伏地。他们三个一组,四个一组的分散开来,潜藏在茅草中。每个人从头到脚都插上了野草,伪装得像山坡上的草一样,凉风吹过,人身上的草和地上的草一同摆动,显不出一点儿痕迹。他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地堡枪眼里伸出来的敌人机枪筒和了望孔缩头缩脑向外张望的面孔,有时,敌人讲话的声音也能清楚地听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到第二天十一点钟的时候,敌人盲目发射的一颗燃烧弹突然落在邱少云身边,并且烧着了他身上的野草。这时,他要站起来是完全可以扑灭身上的火苗的。但是,邱少云深切的懂得,要是这样做,就会被山顶上的敌人发觉,潜伏在这里的几十位战友就有被消灭的危险,原定的战斗计划也就不能完成。我军阵地上的指挥员看到潜伏地冒起了烟火,连忙命令炮兵向敌人轰击,扰乱敌人的注意力。这时候,邱少云还是没有爬起来扑灭自己身上的火焰。火焰已经延烧到了他的头上。在这个生死关头,邱少云紧握着压满子弹的冲锋枪,看看前面不远的敌人,很想冲上去和敌人拚了,但是他没有这样做。烈火继续在燃烧着,烧烂了邱少云的皮肤。邱少云忍受着难以想像的肉体痛苦,咬着牙,把两手深深地插入泥土。然后猛地抬起头来,用微弱的声音向离他最近的战友李士虎说:"胜利是我们的,但是我不能完成爆破任务了,这个任务交给你去完成吧!"说完,他又痛苦地把被烈火烧着的身体更紧地贴到地上,一直到牺牲时,也没动一下。
烈火烧了二十多分钟,直到邱少云牺牲后,烈火才熄灭了。
我们的英雄--邱少云就是这样地以超人的意志力,为祖国、为整体、为胜利而忍受了肉体的苦痛,以至到最后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
潜伏在这一片草丛里的几十位战士,都亲眼看到了这件事情的经过。烈火烧在邱少云身上,就像烧在他们的心上。他们被邱少云的伟大精神感动得流出了热泪。但是他们也和邱少云一样,为了不暴露目标,也不能够去救援自己的战友。他们忍受着心灵上的痛苦,等待着战斗时刻的到来。
和邱少云相距三公尺远的李士虎脸上也被烈火烧起了血泡,只是他在来时因过河把全身棉衣湿透了,身上才没有被烈火烧着。当烈火燃烧着邱少云的时候,他一直眼睁睁地看着他,看到了邱少云的头发烧着了,棉衣烧着了,他听到邱少云的皮肤被烈火烧得嗤嗤地发响,他闻到了邱少云的身体被烧成枯焦的气味,他眼睛里冒着火星,急得咬破了嘴唇,几次本能地想爬起来去扑灭战友身上的火,但是他和邱少云一样,和潜伏在那里所有的战友们一样--想到了整体,想到整个战斗的胜利。于是,他忍受着内心的痛苦,焦急地期待着复仇的信号。
邱少云是伟大的战士。而邱少云的战友,也不愧为我们祖国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子弟。他们深深地领会了、并且在最最艰危的情况下执行了军事上的信条--光荣地牺牲个体、争取整个战斗的胜利。
勇士们盼望的时刻终于来到了。敌人的地堡被我军暴雨般的炮弹炸得粉碎。突击队的战士们从草从里发起了攻击。李士虎飞快地跑到烈士邱少云身旁,用大衣盖住他的遗体,然后抱起烈士遗留下来的冲锋枪和爆破筒,高喊着"为邱少云烈士复仇啊!"他箭一般地冲过两道敌人的铁丝网,把爆破筒塞到敌人一个地堡枪眼里,在一声巨响中,敌人和它的地堡一同消灭了。接着,满山响着"为邱少云烈士报仇"的声音,满山是爆炸敌人地堡的闪闪火光,满山是杀敌的枪声。不到十五分钟,勇士们占领了敌军阵地,取得了歼灭李伪军一个加强连的胜利。
邱少云
永远的丰碑
邱少云:伟大的战士
在朝鲜邱少云牺牲的391高地,高高地耸立着一座石壁,上面镌刻着一行鲜艳夺目的红漆大字:“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邱少云,1931年生,四川省铜梁县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勇敢,在一次剿匪战斗中带病参战,毙伤匪徒10余名。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部队开赴前线途中,他冒着美军飞机的扫射轰炸,从燃烧的居民房屋里救出1名朝鲜儿童。
1952年10月,所在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联合国军”前哨阵地391高地。为缩短进攻距离,便于突然发起攻击,11日夜,部队组织500余人在敌阵地前沿的草丛中潜伏。12日12时左右,美军盲目发射燃烧弹,其中一发落在他潜伏点附近,草丛立即燃烧起来,火势迅速蔓延到他身上。邱少云身后就是一条水沟,只要他后退几步,就势一翻,就可在泥水里将火苗扑灭。但为了不暴露目标,确保全体潜伏人员的安全和攻击任务的完成,他放弃自救,咬紧牙关,任凭烈火烧焦头发和皮肉,坚持30多分钟,直至壮烈牺牲。实践了他在入党申请书中所写:“为了世界革命,为了战斗的胜利,我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的钢铁誓言。
战后,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授“模范青年团员”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追授他“一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本文作者是李元兴同志,他是邱少云生前所在班的副班长。在夺取"391"高地的战斗中,他亲眼看到邱少云壮烈牺牲的经过.
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曾于烈火中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冒险排除定时炸弹。1952年10月11日,在朝鲜反击敌占金化以西三九一高地的战斗中,他和全排战友奉命于夜间潜伏在距敌六十余米处的山脚,配合大部队对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次日中午,敌人的燃烧弹引燃了他身边的草丛,这时,他只须打滚翻身即可避免烧身。但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他严守潜伏纪律,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坚持不动,直至壮烈牺牲,保证了整个战斗的胜利。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同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1953年3月,被安葬在沈阳市志愿军陵园。6月1日,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6月25日,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及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后四川省铜梁县人民建立了邱少云烈士纪念馆、烈士纪念碑。
教案:学习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邱少云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集体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
3.用有感情的朗读去体会人物的精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无(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师: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华民族有无数的英雄儿女长眠在了朝鲜的国土上,在这些英烈中就有这么一位,请同学们饱含深情地呼唤他——(指黑板课题)。
师:请再自豪地喊一声。
二、整体认识与感悟
师:同学们想认识他吗?请同学们放声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师:课文写了邱少云什么事?
生:课文写了……(学生点到及止,不要求面面俱到)
师:同学们刚才读书非常认真,投入,说明邱少云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大家,那课文中哪些地方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来读读。
生:(读出印象深刻的句子或自然段,老师实时追问当你读到这时,怎么想的)
师:总结 通过刚才的读书和交流我们对邱少云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带着问题来读课文。
三、进一步感悟并有感情朗读
师:请一个孩子来读阅读提示,其他孩子勾画问题。
抽生明确三个问题:
1、想想火是怎样烧到邱少云身上的?
2、邱少云在烈火中的表现怎样?
3、“我”当时心情怎样?
师: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三个问题,自学完毕后在学习小组里交流,并有感情练习朗读。
师:谁来说说火是怎样烧到邱少云身上的?(抽生答)
生?读5自然段。
师:追问 通过读你体会到火势怎样?
生:快,猛、大…
师:从哪里体会到火势又快又猛?
生:我从“乱窜 一团烈火…”中体会到的。
师:又快又猛的火势怎么读?(抽生读、练习读、齐读)
师:一团烈火把邱少云包住了,我作为他的战友心情怎样?
生:读7自然段。
师:听你读完,大家的心情一定像大海一样不断翻滚,不断起伏,孩子们你们有没有一种特别的感动,一种流泪的冲动,有吗?
师:同学们自己读这段,读出自己的感情。
师: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在哪里?
生:“我的心像刀绞一般…”
师:“刀绞”什么意思?
生:“像刀割、刀砍一样”
师:同学们有没有看见过绞肉机,这就像把自己放进绞肉机一样那样痛苦难耐,是什么让我们的感觉像刀绞?
生:是邱少云身上的火
师:烧在邱少云身上的火就如同烧在我们的身上一样,像刀绞一样,让我们找到痛心如刀绞的感觉在读(抽读、齐读)
师:无情的烈火正灼烧着这位年轻战士的身躯,他让我们紧张,他让我们揪心,他让我们矛盾,他让我们痛苦,邱少云的生死抉择牵动着我们每一个同学的心,也牵动着我们每一个同学的情呀!再来读(齐读)
师:我们这样的痛苦、等待、煎熬,烈火中的邱少云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读8自然段
师:课文把邱少云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
生:把邱少云比作“千斤巨石”因为……
师:对呀!邱少云同这千斤巨石一般,不怕烈火焚烧,不会挪动一寸地方,不会发出一声呻吟,可是千斤巨石没有生命而我们的邱少云却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人啊!!
师:让我们来看看烈火中的邱少云,看插图,看到了什么?
师: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疯狂地燃烧着,它妄图摧垮这位年轻战士的意志,可是我们的邱少云忍受着钻心的疼痛,有如千斤巨石一样紧紧地伏在草丛里一动也不动,他的双手十指深深地插进泥土里,他怒目圆睁,仇视地看着敌人,他要战胜痛苦,战胜烈火,他是一位真正的钢铁战士,一位真正的英雄!忍受烈火烧身需要多么顽强的毅力,需要多么巨大的勇气,是什么力量鼓舞着他,支持着他呢?
生:读“为了…为了…为了…”
师:邱少云需要力量,需要支持,让我们给他力量,全班来读,一次一次加重语气。
师:在这种力量的支持下,邱少云在烈火中坚持了整整半个小时,多么了不起的战士,多么英勇的战士,多么伟大的战士,让我们对英雄表达我们的崇敬之情,再读。
师:邱少云在烈火中英勇牺牲,让我们怀着满腔怒火为邱少云同志报仇,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师:从冲锋到战斗结束只有二十分钟,这胜利是由谁换回的?让我们响亮地呼喊他的名字——指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目睹了这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一幕,胸中有千言万语想要说,看看我们空荡荡的黑板似乎该写点什么,同学们请你用一个词,一句话写出你对英雄的赞颂。
师:这样的战士不可战胜,这样的军队不可战胜,这样的祖国不可战胜,我们永远怀念共和国的英雄——邱少云,邱少云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我的战友邱少云>>段落大意
第一段(1)交待这次战斗的目的。
第二段(2-3)写我们连队的潜伏情况。
第三段(4-8)写邱少云牺牲的经过。
第四段(9-10)写在邱少云精神鼓舞下,战斗迅速取胜。
<<我的战友邱少云>>课文的内容是这样的:为了消灭敌军,我军潜伏在一条山沟,忽然敌军发觉自己的前沿阵地不安全,便投来几颗炸弹,邱少云的身上着火了!可是邱少云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知道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也没发出一声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