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

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

发布时间: 2020-11-19 08:15:38

『壹』 高中数学必修一的函数怎么才能掌握

数学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关键是数学思想的培养(这一点从小学就开始了)。如果学了概念做基础题无问题,你的数学基础还是可以的;如果学了概念遇到题目无法下手,你基本上毫无数学基础,就不是从高一学起这么简单了。你能认识到并想到回头补原先应该掌握而却欠缺的知识,这一点非常值得赞赏,这个路子无疑是正确的。至于要从哪里开始补,要看你实际的情况。我的建议是:哪里欠缺从哪里补。例如函数,从初一其实就接触了函数初步,只不过当时可能你没有认真学。其实也很简单,遇到问题反查原先学过的知识,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贰』 高一数学必修1函数概念知识总结

1、指数函数 ( 且 ),其中 是自变量, 叫做底数,定义域是R

2、若 ,则 叫做以 为底 的对数。记作: ( , )
其中, 叫做对数的底数, 叫做对数的真数。
注: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公式:
3、对数的性质
(1)零和负数没有对数,即 中 ;
(2)1的对数等于0,即 ;底数的对数等于1,即
4、常用对数 :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记为:
自然对数 :以e(e=2.71828…)为底的对数叫做自然对数,记为:
5、对数恒等式:
6、对数的运算性质(a>0,a≠1,M>0,N>0)
(1) ; (2) ;
(3) (注意公式的逆用)
7、对数的换底公式 ( ,且 , ,且 , ).
推论① 或 ; ② .
8、对数函数 ( ,且 ):其中, 是自变量, 叫做底数,定义域是

图像

性质 定义域:(0, ∞)
值域:R
过定点(1,0)
增函数 减函数
取值范围 0<x<1时,y<0
x>1时,y>0 0<x<1时,y>0
x>1时,y<0
9、指数函数 与对数函数 互为反函数;它们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10、幂函数 ( ),其中 是自变量。要求掌握 这五种情况(如下图)
11、幂函数 的性质及图象变化规律:
(Ⅰ)所有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1,1);
(Ⅱ)当 时,幂函数的图象都通过原点,并且在区间 上是增函数.
(Ⅲ)当 时,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 上是减函数.

『叁』 高一数学必修1函数的学习方法(最简单)

要学数学简单的方法几乎没有,给我感觉学数学的方法基本一个样【擦汗
你要是初中基础没打好就赶紧回头看,至少基本函数概念要了解。
课前预习,老师讲的超快,自己先预习一遍,像自学一样,照例子理解概念,把例题答案盖住,自己先思考。
上课一定认真听,按老师说的做,做题什么的一定认真。不然你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叹气 回头再补都来不及了。
我死了都不相信不做题就能学好,很多题是运用的关键。自己买本册子,要有重点题型点播的例题,然后后面跟着有训练的。不用都做,看一遍觉得运用灵活的做一下,提高思维能力什么的
建议每周日总整一下,自认为有用。
函数不难,你认真跟着老师思路走就行了,其实用不着什么学习方法,以上不过是能让你比较熟练的理解而已,高中主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到高三你就知道这么做的好处了,养成习惯啊!

『肆』 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的单调性

1.
设f(x)=ax^
bx
c,a≠0
f(0)=c=0
c=0
f(x
1)-f(x)=a(x
1)^2
b(x
1)-(ax^2
bx)
=a(2x
1)
b
=2ax
(a
b)
=2x
a=1
b=-1
f(x)=x^2-x;
2.
f(x)=x^2-x的图像是顶点为(1/2,-1/4),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所以只要y=2x
m在(1/2,-1/4)下方即可,
2(1/2)
m<-1/4
m<-5/4
f(0)=c=1
f(x)=x^2-x
1
2.
顶点为(1/2,3/4),
只要y=2x
m在(1/2,3/4)下方即可,
2(1/2)
m<3/4
m<-1/4
设f(x)=x
√1
2x,x∈[-1/2,
∞)
取x1<x2,且x1、x2∈[-1/2,
∞),则x1-x2<0,√1
2x1-√1
2x2<0
∴f(x1)-f(x2)=(x1-x2)
(√1
2x1-√1
2x2)<0,即f(x1)<f(x2)
∴函数f(x)在[-1/2,
∞)是增函数。
∴最小值为-1/2
值域为[-1/2,
∞)
定义域:
明确几种特殊函数的定义域如带根的(大于等于零),未知数在分母的(不等于零),对数(大于零)等。值域:(1)配方法:适用于二次函数型(2)分离常数法:分子分母都有未知数例:y=(2x
1)/(x-3)
=[2(x-3)
7]/(x-3)
=2
7/(x-3)因为7/(x-3)不等于0所以y不等于2(3)反解法:例:y=(2x
1)/(x-3)
(y-2)x-3y-1=0所以x=(3y
1)/(y-2)所以y不等于2
f(x)=(ax
b)/(cx
d)f(x)不等于a/c
(4)判别式法:反解之后用判别式(5)换元法(6)图像法
F(x)=(2x
4-5)/(x
2)=2-5/(x
2)x属于[-5,-3]x
2必小于零则1/(x
2)在[-5,-3]上单调递减则-5/(x
2)在[-5,-3]上单调递增则2-5/(x
2)在[-5,-3]上单调递增所以yMAX=F(-3)=7yMIN=F(-5)=11/3
【分析】判断一个函数的奇偶性,首先判断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对称,则非奇非偶;若对称,则再判断f(-x)与f(x)的关系,f(-x)=f(x)为偶,f(-x)=-f(x)为奇,否则为非奇非偶。
A.解:易知f(x)=sinx2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又f(-x)=sin(-x)2=sinx2=f(x),所以f(x)为偶函数。B.解:易知f(x)=tanx
tanx/2定义域为x不=π/2
kπ,关于原点不对称,
所以f(x)为非奇非偶函数。C.解:f(x)=sinx
cosx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又f(-x)=sin(-x)
cos(-x)=cosx-sinx,既不=f(x),又不=-f(x)
所以f(x)为非奇非偶函数。D.解:易知f(x)=1/3cosx/2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又f(-x)=1/3cos(-x)/2=1/3cosx/2=f(x),所以f(x)为偶函数。

『伍』 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

在数学中,一个函数是描述每个输入值对应唯一输出值的这种对应关系,符号为 。读作f of x。其中x为自变量,为因变量(或称应变量)。包含某个函数所有的输入值的集合被称作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包含所有的输出值的集合被称作值域。简而言之,函数是将唯一的输出值赋予每一输入的“法则”以及该输出值与对应输入值的集合。这一“法则”可以用函数表达式、数学关系,或者一个将输入值与输出值对应列出的简单表格来表示。函数最重要的性质是其决定性,即同一输入总是对应同一输出(注意,反之未必成立)。从这种视角,可以将函数看作“机器”或者“黑箱”,它将有效的输入值变换为唯一的输出值。通常将输入值称作函数的参数,将输出值称作函数的值。
参考: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7%BD%E6%95%B0
学函数一定要牢牢把握概念,好好理解函数,你所谓的听懂却不会做题,一是没完全听懂,似懂非懂;二是做题做少了。不用担心,只要好好听讲,多做题多思考,没问题的。如果有问题可追问,希望能帮到你。

『陆』 高中数学必修一基本初等函数公式

基本初等函数
一、指数函数
(一)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根式的概念:一般地,如果 ,那么 叫做 的 次方根(n th root),其中 >1,且 ∈ *.
当 是奇数时,正数的 次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 次方根是一个负数.此时, 的 次方根用符号 表示.式子 叫做根式(radical),这里 叫做根指数(radical exponent), 叫做被开方数(radicand).
当 是偶数时,正数的 次方根有两个,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此时,正数 的正的 次方根用符号 表示,负的 次方根用符号- 表示.正的 次方根与负的 次方根可以合并成± ( >0).由此可得: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记作 。
注意:当 是奇数时, ,当 是偶数时,
2.分数指数幂
正数的分数指数幂的意义,规定:
1、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
2、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指出:规定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后,指数的概念就从整数指数推广到了有理数指数,那么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也同样可以推广到有理数指数幂.
3.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二)指数函数及其性质

1、指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 叫做指数函数(exponential ),其中x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为R.
注意:指数函数的底数的取值范围,底数不能是负数、零和1.
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a>1
2、0
3、向x、y轴正负方向无限延伸

4、函数的定义域为R
5、图象关于原点和y轴不对称
6、非奇非偶函数
7、函数图象都在x轴上方
8、函数的值域为R+
9、函数图象都过定点(0,1)
自左向右看,图象逐渐上升;
自左向右看,图象逐渐下降。
增函数;减函数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1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1
在第二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1
在第二象限内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1
图象上升趋势是越来越陡;图象上升趋势是越来越缓
函数值开始增长较慢,到了某一值后增长速度极快;
函数值开始减小极快,到了某一值后减小速度较慢;
注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结合图象还可以看出:
二、对数函数

(一)对数
1.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 ,那么数 叫做以 为底 的对数,记作: ( — 底数, — 真数, — 对数式)
说明:
1 )注意底数的限制 ,且 ;
2 )注意对数的书写格式.

2、两个重要对数:
1 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 ;
2 自然对数:以无理数 为底的对数的对数 .
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对数式 指数式
对数底数 ← → 幂底数
对数 ← → 指数
真数 ← → 幂
(二)对数的运算性质
注意:换底公式

利用换底公式推导下面的结论(1) ;(2) .

(二)对数函数
1、对数函数的概念:函数 ,且 叫做对数函数,其中 是自变量,函数的定义域是(0,+∞).
注意:
1) 对数函数的定义与指数函数类似,都是形式定义,注意辨别。
如: , 都不是对数函数,而只能称其为对数型函数.
2) 对数函数对底数的限制: ,且 .
2、对数函数的性质:
a>1
0
函数性质

1函数图象都在y轴右侧
2函数的定义域为(0,+∞)
3图象关于原点和y轴不对称
4非奇非偶函数
5向y轴正负方向无限延伸
6函数的值域为R
7函数图象都过定点(1,0)
自左向右看,图象逐渐上升
自左向右看,图象逐渐下降
增函数
减函数
第一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0
第一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大于0
第二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0
第二象限的图象纵坐标都小于0
(三)幂函数
1、幂函数定义:一般地,形如 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 为常数.
2、幂函数性质归纳.
(1)所有的幂函数在(0,+∞)都有定义,并且图象都过点(1,1);
(2) 时,幂函数的图象通过原点,并且在区间 上是增函数.特别地,当 时,幂函数的图象下凸;当 时,幂函数的图象上凸;
(3) 时,幂函数的图象在区间 上是减函数.在第一象限内,当 从右边趋向原点时,图象在 轴右方无限地逼近 轴正半轴,当 趋于 时,图象在 轴上方无限地逼近 轴正半轴.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一、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
1、函数零点的概念:对于函数 ,把使 成立的实数 叫做函数 的零点。
2、函数零点的意义:函数 的零点就是方程 实数根,亦即函数 的图象与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
方程 有实数根 函数 的图象与 轴有交点 函数 有零点.
3、函数零点的求法:
求函数 的零点:
1 (代数法)求方程 的实数根;
2 (几何法)对于不能用求根公式的方程,可以将它与函数 的图象联系起来,并利用函数的性质找出零点.
4、二次函数的零点:
二次函数 .
1)△>0,方程 有两不等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有两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两个零点.
2)△=0,方程 有两相等实根(二重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有一个交点,二次函数有一个二重零点或二阶零点.
3)△<0,方程 无实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轴无交点,二次函数无零点.

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
这是起源于几何学的最简单的超越函数。高等分析学中计量角度的方法是所谓弧度法,即以单位圆周上的弧段量度相应的圆心角。三角函数是sinx、cosx以及由它们导出的 和它们的定义如图1所示。sinx和cosx在 x=0处的泰勒展式为(2)(3)它们的收敛半径为。sinx、cosx、tanx、cotx 、secx 、cosecx的反函数分别为 arcsinx、 arccosx、 arctanx、arccotx、arcsecx、arccosecx(或记为sin-1x、 cos-1x、tan-1x、cot-1x、sec-1x、cosec-1x),
初等函数图形
并称为反三角函数。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设α为一正数,则y=αz表示以α为底的指数函数(图2)。其反函数y=logαx称为以α为底的对数函数(图3)。特别当α=e时称y=ez(或expx)和y=logαx=lnx(或logx)为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logx能由下面的积分式定义它表示由双曲线 、下由t轴、左右分别由t=1和t=x两直线所围的面积。由此可知当x在正实轴上变化时,y=logx取值在实轴上,且log1=0。它是x的增函数,导数。此外logx满足加法定理,即log(x1·x2)=logx1+logx2。

对数函数的反函数指数函数
ex是定义在实轴上取值于正实数的增函数,且 e0=1。 ex的导数与它本身相同。此外ex满足乘法定理,即 。ex在x=0处的泰勒展式为。

双曲函数和反双曲函数
由指数函数经有理运算可导出双曲函
初等函数
数。其性质与三角函数很相似,并以 sinhx、coshx、tanhx、cothx、sechx、cosechx表示之,其定义如下:分别称为双曲正弦(图4)和双曲余弦(图5)。像三角函数一样,由它们导出的双曲正切(图6)tanhx=sinhx/coshx,双曲余切(图7)cothx=coshx/sinhx等都称为双曲函数。它们有如下的几何解释,即双曲线x2-y2=1(x>0)上取一点M,又令O为原点,N=(1,0),将ON,OM和双曲线上的弧所围面积记为θ/2,点M的坐标视为θ的函数,并记为coshθ和sinhθ,即有表示式(5)。初等函数 初等函数 初等函数 初等函数复变量初等函数 定义域为复数域的初等函数。

有理函数、幂函数和根式函数
两个复系数的多项式之比为有理函数,它实现扩充的复平面到自身的解析映射。分式线性函数 是一个特殊的有理函数,它在复分析中有重要的意义。另一个特殊情形是幂函数w=zn,n 是自然数,
初等函数
它在全平面是解析的,且。因此当n≥2时,它在全平面除z=0以外到处实现共形映射(保角映射)。它将圆周丨z丨= r变为圆周|w|=rn,将射线argz=θ变为射线argw=nθ。任何一个区域,只要该区域中任两点的辐角差小于2π/n,它就是w=zn的单叶性区域。幂函数 w=zn的反函数为根式函数,它有n 个值,(k=0,1,…,n-1),称为它的分支。它们在任何区域θ1z <θ1+2π 中都单值解析而且将这个区域变为区域。它们的导数为。

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在指数函数式(4)中将x换为复变量z,便得到复变量的指数函数w=ez,并且,显然有 (k为整数)。复指数函数有类似于实指数函数的性质:ez是一整函数且对任何复数z,ez≠0;它满足乘法定理:;ez以2kπi为周期,即;并且它的导数与本身相同,即 。函数w=ez在全平面实现共形映射。任何一个区域,只要对区域内任两点,其虚部之差小于2π,它就是ez的单叶性区域。例如,指数函数把直线x=x0变为圆周,把直线y=y0变为射线argw=y0,因而把区域Sk变为区域 0w <2π,把宽度为β的带形区域α0< α0+β(β≤2π)变为开度为β的角形域α0w<α0+β。对数函数w=Lnz是指数函数ez的反函数,它有无穷多个值2kπ)(k 为整数),称为它的分支。每一个分支在区域θ0z<θ0+ 2π 中是解析的,且有。对数函数把这个区域单叶地变为带形区域θ0w <θ0+2π,也把开度为β的角形域θ0z<θ0+β(β≤2π)变为宽度为β的带形区域θ0w <θ0+β。 特别(Lnz)0=Lnz是实对数函数 lnz在复数域上的推广。象实对数函数一样,它满足加法定理,即对任两个不为零的复数z1和z2。

『柒』 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表示方法的 配凑法怎么弄,给个例子,要详细点的

假如
f(根号x+1)=x+2根号x,求f(x).
换元法就是把自变量又一个代数式变成一个字母,然后内用这个字母来表示原来自变量中容的那个字母
解:令t=根号x+1,则x=(t-1)的平方,且t≥1,代入原式,得
然后把自己加的那个字母变回原来的自变量
f(t)=(t-1)的平方+2(t-1)=t的平方-1(t≥1),
∴f(x)=x的平方-1(x≥1)。

配凑法就是在等式的右边制造一个和左边的自变量代数式一样的格式一样的式子
用配凑法解:f(根号x+1)=(根号x)的平方+2根号x+1-1
=(根号x+1)de
平方-1,
然后根据那个恒等式的那个定理,就可以求出来
∴f(x)=x的平方-1(x≥1)

『捌』 高中数学必修一的函数概念怎么导入

情境引入:函数数学主要概念之而函数概念贯穿整学数学:数、式、方程、函数、排列组合、数列极限等都函数心代数加强函数教学帮助学生学好其数学内容而掌握好函数概念学好函数基石阅读课本引例体会函数描述客观事物变化规律数学模型思想:
(1)炮弹射高与时间变化关系问题;
(2)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与时间变化关系问题;
(3)八五计划来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与时间变化关系问题
通过多教材上三例子研究进步体会函数描述变量之间依赖关系重要数学模型

『玖』 高一数学必修一函数

事先说明: !!!~得采纳我的哦~!!! 要全部?
Ⅰ指数函数的一般形式为y=a^x(a>0且≠1) (x∈R),从上面我们对于幂函数的讨论就可以知道,要想使得x能够取整个实数集合为定义域,则只有使得
如图所示为a的不同大小影响函数图形的情况。
(1) 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所有实数的集合,这里的前提是a大于0且不等于1,对于a不大于0的情况,则必然使得函数的定义域不存在连续的区间,因此我们不予考虑,
同时a等于0函数无意义一般也不考虑。
(2) 指数函数的值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
(3) 函数图形都是下凹的。
(4) a大于1,则指数函数单调递增;a小于1大于0,则为单调递减的。
(5) 可以看到一个显然的规律,就是当a从0趋向于无穷大的过程中(当然不能等于0),函数的曲线从分别接近于Y轴与X轴的正半轴的单调递减函数的位置,趋向分别接近于Y轴的正半轴与X轴的负半轴的单调递增函数的位置。其中水平直线y=1是从递减到递增的一个过渡位置。
(6) 函数总是在某一个方向上无限趋向于X轴,永不相交。
(7) 函数总是通过(0,1)这点,(若y=a^x+b,则函数定过点(0,1+b)
(8) 显然指数函数无界。
(9) 指数函数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10)当两个指数函数中的a互为倒数时,两个函数关于y轴对称,但这两个函数都不具有奇偶性。
底数的平移:
对于任何一个有意义的指数函数:
在指数上加上一个数,图像会向左平移;减去一个数,图像会向右平移。
在f(X)后加上一个数,图像会向上平移;减去一个数,图像会向下平移。
即“上加下减,左加右减”
底数与指数函数图像:
(1)由指数函数y=a^x与直线x=1相交于点(1,a)可知:在y轴右侧,图像从下到上相应的底数由小变大。
(2)由指数函数y=a^x与直线x=-1相交于点(-1,1/a)可知:在y轴左侧,图像从下到上相应的底数由大变小。
(3)指数函数的底数与图像间的关系可概括的记忆为:在y轴右边“底大图高”;在y轴左边“底大图低”。(如右图)
幂的大小比较:
比较大小常用方法:(1)比差(商)法:(2)函数单调性法;(3)中间值法:要比较A与B的大小,先找一个中间值C,再比较A与C、B与C的大小,由不等式的传递性得到A与B之间的大小。
比较两个幂的大小时,除了上述一般方法之外,还应注意:
(1)对于底数相同,指数不同的两个幂的大小比较,可以利用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来判断。
例如:y1=3^4,y2=3^5,因为3大于1所以函数单调递增(即x的值越大,对应的y值越大),因为5大于4,所以y2大于y1.
(2)对于底数不同,指数相同的两个幂的大小比较,可以利用指数函数图像的变化规律来判断。
例如:y1=1/2^4,y2=3^4,因为1/2小于1所以函数图像在定义域上单调递减;3大于1,所以函数图像在定义域上单调递增,在x=0是两个函数图像都过(0,1)然后随着x的增大,y1图像下降,而y2上升,在x等于4时,y2大于y1.
(3)对于底数不同,且指数也不同的幂的大小比较,则可以利用中间值来比较。如:
<1> 对于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的大小比较,则应该先根据值的大小(特别是与0、1的大小)进行分组,再比较各组数的大小即可。
<2> 在比较两个幂的大小时,如果能充分利用“1”来搭“桥”(即比较它们与“1”的大小),就可以快速的得到答案。哪么如何判断一个幂与“1”大小呢?由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可知“同大异小”。即当底数a和1与指数x与0之间的不等号同向(例如: a 〉1且x 〉0,或0〈 a〈 1且 x〈 0)时,a^x大于1,异向时a^x小于1.
〈3〉例:下列函数在R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说明理由.
⑴y=4^x
因为4>1,所以y=4^x在R上是增函数;
⑵y=(1/4)^x
因为0<1/4<1,所以y=(1/4)^x在R上是减函数
Ⅱ (见:函数图形曲线)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从点O引出一条射线OP,设旋转角为θ,设OP=r,P点的坐标为(x,y)有
正弦函数 sinθ=y/r
余弦函数 cosθ=x/r
正切函数 tanθ=y/x
余切函数 cotθ=x/y
正割函数 secθ=r/x
余割函数 cscθ=r/y
(斜边为r,对边为y,邻边为x。)
以及两个不常用,已趋于被淘汰的函数:
正矢函数 versinθ =1-cosθ
余矢函数 coversθ =1-sinθ
正弦(sin):角α的对边比上斜边
余弦(cos):角α的邻边比上斜边
正切(tan):角α的对边比上邻边
余切(cot):角α的邻边比上对边
正割(sec):角α的斜边比上邻边
余割(csc):角α的斜边比上对边

·平方关系:
sin²α+cos²α=1
1+tan²α=sec²α
1+cot²α=csc²α
·积的关系:
sinα=tanα×cosα
cosα=cotα×sinα
tanα=sinα×secα
cotα=cosα×cscα
secα=tanα×cscα
cscα=secα×cotα
·倒数关系:
tanα ·cotα=1
sinα ·cscα=1
cosα ·secα=1
商的关系: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直角三角形ABC中,
角A的正弦值就等于角A的对边比斜边,
余弦等于角A的邻边比斜边
正切等于对边比邻边,
三角函数恒等变形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三角和的三角函数:
sin(α+β+γ)=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cosγ+cosα·cosβ·sinγ-sinα·sinβ·sinγ
cos(α+β+γ)=cosα·cosβ·cosγ-cosα·sinβ·sinγ-sinα·cosβ·sinγ-sinα·sinβ·cosγ
tan(α+β+γ)=(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1-tanα·tanβ-tanβ·tanγ-tanγ·tanα)
·辅助角公式:
Asinα+Bcosα=√(A²+B²)sin(α+arctan(B/A)),其中
sint=B/√(A²+B²)
cost=A/√(A²+B²)
tant=B/A
Asinα-Bcosα=√(A²+B²)cos(α-t),tant=A/B
·倍角公式:
sin(2α)=2sinα·cosα=2/(tanα+cotα)
cos(2α)=cos²α-sin²α=2cos²α-1=1-2sin²α
tan(2α)=2tanα/(1-tan²α)
·三倍角公式:
sin(3α) = 3sinα-4sin³α = 4sinα·sin(60°+α)sin(60°-α)
cos(3α) = 4cos³α-3cosα = 4cosα·cos(60°+α)cos(60°-α)
tan(3α) = (3tanα-tan³α)/(1-3tan³α) = tanαtan(π/3+α)tan(π/3-α)
·半角公式:
sin(α/2)=±√((1-cosα)/2)
cos(α/2)=±√((1+cosα)/2)
tan(α/2)=±√((1-cosα)/(1+cosα))=sinα/(1+cosα)=(1-cosα)/sinα
·降幂公式
sin²α=(1-cos(2α))/2=versin(2α)/2
cos²α=(1+cos(2α))/2=covers(2α)/2
tan²α=(1-cos(2α))/(1+cos(2α))
·万能公式:
sinα=2tan(α/2)/[1+tan²(α/2)]
cosα=[1-tan²(α/2)]/[1+tan²(α/2)]
tanα=2tan(α/2)/[1-tan²(α/2)]
·积化和差公式:
sinα·cosβ=(1/2)[sin(α+β)+sin(α-β)]
cosα·sinβ=(1/2)[sin(α+β)-sin(α-β)]
cosα·cosβ=(1/2)[cos(α+β)+cos(α-β)]
sinα·sinβ=-(1/2)[cos(α+β)-cos(α-β)]
·和差化积公式:
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
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
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
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
·推导公式
tanα+cotα=2/sin2α
tanα-cotα=-2cot2α
1+cos2α=2cos²α
1-cos2α=2sin²α
1+sinα=[sin(α/2)+cos(α/2)]²
Ⅲ对数函数
一般地,如果a(a大于0,且a不等于1)的b次幂等于N,那么数b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log aN=b,其中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
对数函数的公理化定义
真数式子没根号那就只要求真数式大于零,如果有根号,要求真数大于零还要保证根号里的式子大于零,
底数则要大于0且不为1
对数函数的底数为什么要大于0且不为1
在一个普通对数式里 a<0,或=1 的时候是会有相应b的值的。但是,根据对数定义: logaa=1;如果a=1或=0那么logaa就可以等于一切实数(比如log1 1也可以等于2,3,4,5,等等)第二,根据定义运算公式:loga M^n = nloga M 如果a<0,那么这个等式两边就不会成立 (比如,log(-2) 4^(-2) 就不等于(-2)*log(-2) 4;一个等于4,另一个等于-4)
对数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y=log(a)x,它实际上就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可表示为x=a^y。因此指数函数里对于a的规定,同样适用于对数函数。
右图给出对于不同大小a所表示的函数图形:
可以看到对数函数的图形只不过的指数函数的图形的关于直线y=x的对称图形,因为它们互为反函数。
(1) 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
(2) 对数函数的值域为全部实数集合。
(3) 函数图像总是通过(1,0)点。
(4) a大于1时,为单调增函数,并且上凸;a小于1大于0时,函数为单调减函数,并且下凹。
(5) 显然对数函数无界。
对数函数的常用简略表达方式:
(1)log(a)(b)=log(a)(b)
(2)lg(b)=log(10)(b)
(3)ln(b)=log(e)(b)
对数函数的运算性质:
如果a〉0,且a不等于1,M>0,N>0,那么:
(1)log(a)(MN)=log(a)(M)+log(a)(N);
(2)log(a)(M/N)=log(a)(M)-log(a)(N);
(3)log(a)(M^n)=nlog(a)(M) (n属于R)
(4)log(a^k)(M^n)=(n/k)log(a)(M) (n属于R)
对数与指数之间的关系
当a大于0,a不等于1时,a的X次方=N等价于log(a)N
log(a^k)(M^n)=(n/k)log(a)(M) (n属于R)
换底公式 (很重要)
log(a)(N)=log(b)(N)/log(b)(a)= lnN/lna=lgN/lga
ln 自然对数 以e为底
lg 常用对数 以10为底
一般地,如果a(a大于0,且a不等于1)的b次幂等于N,那么数b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log(a)(N)=b,其中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
底数则要大于0且不为1

对数的运算性质:

当a>0且a≠1时,M>0,N>0,那么:
(1)log(a)(MN)=log(a)(M)+log(a)(N);
(2)log(a)(M/N)=log(a)(M)-log(a)(N);
(3)log(a)(M^n)=nlog(a)(M) (n∈R)
(4)换底公式:log(A)M=log(b)M/log(b)A (b>0且b≠1)

对数与指数之间的关系

当a>0且a≠1时,a^x=N x=㏒(a)N (对数恒等式)

对数函数的常用简略表达方式:

(1)log(a)(b)=log(a)(b)
(2)常用对数:lg(b)=log(10)(b)
(3)自然对数:ln(b)=log(e)(b)
e=2.718281828... 通常情况下只取e=2.71828 对数函数的定义
对数函数的一般形式为 y=㏒(a)x,它实际上就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的两函数互为反函数),可表示为x=a^y。因此指数函数里对于a的规定(a>0且a≠1),同样适用于对数函数。
右图给出对于不同大小a所表示的函数图形:
可以看到对数函数的图形只不过的指数函数的图形的关于直线y=x的对称图形,因为它们互为反函数。
[编辑本段]性质
定义域:(0,+∞)值域:实数集R
定点:函数图像恒过定点(1,0)。
单调性:a>1时,在定义域上为单调增函数,并且上凸;
0<a<1时,在定义域上为单调减函数,并且下凹。
奇偶性:非奇非偶函数,或者称没有奇偶性。
周期性:不是周期函数
零点:x=1
注意:负数和0没有对数。
两句经典话:底真同对数正
底真异对数负

累! 采纳我呀 不好意思 不会搞图片

『拾』 高一数学必修1的目录内容

第一章 集合

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1.2 子集、全集、补集

1.3 交集、并集

第二章 函数

2.1 函数的概念

2.2 函数的简单性质

2.3 映射的概念

第三章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幂函数

3.1 指数函数

3.2 对数函数

3.3 幂函数

3.4 幂函数的应用

资料拓展

电子教材 苏教版

热点内容
五年级上册语文达标卷 发布:2025-05-14 16:38:37 浏览:871
邓矮的历史 发布:2025-05-14 15:03:50 浏览:621
中小学师德总结 发布:2025-05-14 14:47:39 浏览:720
初中教学进度 发布:2025-05-14 13:33:36 浏览:758
新产业化学发光仪 发布:2025-05-14 13:22:51 浏览:775
带班主任的老师 发布:2025-05-14 13:20:39 浏览:240
氧化铝化学 发布:2025-05-14 13:03:56 浏览:339
绿色化学与环境保护论文 发布:2025-05-14 12:54:28 浏览:435
牛津高二英语 发布:2025-05-14 12:18:39 浏览:888
2014温州师德培训心得 发布:2025-05-14 11:26:56 浏览: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