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
⑴ 小学数学 四年级上册
1.
共行驶19-7=12小时
384千米行驶12小时,平均每小时航行=384÷12= 32 千米
2.
甲÷乙 = 23…19
因为被除数要最小,所以除数要最小
被除数要大于余数,也就是 乙>19
故取20,被除数(甲) = 20×23+19 = 479
3.
●68比65大,故68当作(70)试商,
650÷68当作650÷70,
故商的最高位估计是( 9 )
●相同点是它们都是(线)--由无限多个连续的
点组成
【注】线 分为 1.直线2.射线 3.线段
●连两端的电线杆一起共20根,
故间隔数为20-1 = 19个
间隔长为20米,所以20×19 = 380米
●三角板有两种
(1) 直角三角形:30度、60度、90度
(2) 等腰直角三角形:45度、45度、90度
因为题目提及:
在一个三角板中,有两个角的度数相等
所以指的是第二种:等腰直角三角形
因此最小的角是45度
4.
(1)画两条射线,有( 1 )个角。
(2)画出第3条射线,共有( 3 )个角。
(3)再画一条射线,现在一共有( 6 )个角。
5.
( ○ ) 因为直线会无限延伸
( ○ )
( × )因为直线会无限延伸
6.
( 垂直 )
7.
500÷70=( 7 )……( 10 )
8.
间隔数 = 30÷3 = 10个
两端都要插,故 一边的彩旗个数 =10+1 = 11个
两边插的彩旗个数 = 11×2 = 22个,故选A
⑵ 四年级上册数学公式人教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概念和公式(整理版)
第一单元、多位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2、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个数位是一级。
3、数位顺序表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5、读数时,只是在每一级的末尾加上“万”或“亿”字;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6、写数时,万级亿级上的数都按照个级上数的方法来写,哪一位不够用0来补足。
7、改写“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将末尾的4个0或8个0去掉加上“万”或“亿”字就行了。
8、通常我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看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数舍去,并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为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前一位加1,再把尾数的各位都改写为0。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1、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可以画一条直线。
2、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图形
相同点 不同点 线段 都是直的 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可以度量)
3、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间的距离。
4、从一点起画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5、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6、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7、量角器就是度量角的工具。把半圆分成180等份(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1度的角。“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如1度记做1°。
8、量角和画角要做到“点对点,线对边,再看另一边。0在内数内,0在外数外。”
9、大于0°而小于90°的角叫锐角;大于90°又小于180°的角叫钝角;直角等于90°;平角等于180°;周角等于360°;1周角=2平角=4直角。
10、1小时,时针转一大格,所对的角是30°;分针转一圈,所对的角是360°。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1、口算乘法: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乘两位数的十位数,再乘两数的的个位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先乘整百数,再乘整十数,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2、笔算乘法:多位数乘多位数,拿第二个因数的每个数位上的数分别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相乘的结果再相加。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第二个因数的哪个数位上的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所得的积一定要和它自己的数位对齐。
3、积的变化规律:A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N倍,另一个因数不变,那么它们的积也扩大N倍。(N为非0自然数)B一个因数扩大a倍,一个因数扩大b倍,积就扩大a*b倍。C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扩大了N倍,另一个因数缩小了N倍,那么它们的积不变。(N为非0自然数)第四单元
平行四边形与梯形1、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 第五单元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法则:
除数是两位,先看前两位,两位不够看三位,除到哪位商哪位。2、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试商大了要调小,试商小了要调大。
3、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4、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可能是一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5、商的变化规律:A.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就要除以(或乘)相同的数。B.在除法算式中,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商就乘商就要乘(或除以)相同的数。6、商不变性质:在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7、混合运算
A、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如果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应从左往右计算;如果含有加减法和乘除法应先算乘除法,在算加减法。
B、在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七单元
数学广角1、烙饼问题:每一次尽可能多地让锅里按要求放最多的饼。2、沏茶问题:合理安排工作顺序,明白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可以同时做的事情要同时做。3、卸货问题:依次从等待时间最短的事情开始做,就能保证等待的总时间最短。
⑶ 四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大全(附答案)
1、全校师生523人参加植树劳动,如果70人分成一组,那么最多够分成几组?
523÷70=7组.33人故8组
2、用电脑录入一篇466个字的文章,红红每分钟能录入60个字,聪聪7分钟录完.谁录入得快一些?
466÷7≈66>60故聪聪快
3、王大爷的果园收获苹果358千克,梨270千克,李子196千克.苹果每箱40千克,梨每箱30千克,李子每箱20千克.算一算:装这几种水果,各需要多少个纸箱?
358÷40=8.38故9个 270÷30=9 196÷20=9.16故10个
4、在一条长为180米的小路一旁植树,每20米栽一棵.一共需要栽多少棵树?
180÷20=9 9﹢1=10棵
5、一箱鸡蛋的个数是一篮鸡蛋个数的3倍.一箱鸡蛋有96个,6篮鸡蛋有多少个?
96÷3=32 32×6=192
6、一本故事书448页,明明用16天看完,芳芳每天比明明多看4页,芳芳每天看多少页?
448÷16=28 28﹢4=32
7、春光粮油公司要出口680吨粮食,如果用22吨的集装箱,需要多少个?如果选用17吨的集装箱,需要多少个? 680÷22=30.20故31个 680÷17=40
8、石家庄到承德的公路长是546千米.红红一家从石家庄开车到承德游览避暑山庄,如果平均每小时行驶78千米,上午8时出发,那么几时可以到达?
546÷78=7
7﹢8=15时
9、一块长方形菜地,长是9米,宽是6米.这块菜地一共收青菜972千克.平均每平方米收青菜多少千克? 6×9=54平方米 972÷54=18
10、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是亚洲最高的电视塔,它的高度是468米.一楼房有12层,高39米.电视塔的高度相当于几个12层住宅楼的高度? 468÷39=12
11、王爷爷家养的4头奶牛每个星期产奶896千克,平均1头奶牛每天产多少奶呢?
896÷4÷732
12、4辆汽车3次运水泥960袋,平均每辆汽车每次运水泥多少袋?
960÷4÷3=80
13、(1)水波小学每间教室有3个窗户,每个窗户安装12块玻璃,9间教室一共安装多少块玻璃?
12×3×9324
(2)杨柳小学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有3个窗户,一共安装324块玻璃.平均每个窗户安装多少块玻璃? 324÷12÷3=9
14、小红买了2盒绿豆糕,一共重1千克.每盒装有20块,平均每块重多少克?
20×2=40 1千克=1000克 1000÷40=25
15、一辆大巴车从张村出发,如果每小时行驶60千米,4小时就可以到达李庄.结果只用了3个小时就到达了.这辆汽车实际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60×4=240 240÷3=80
16、白塔村计划修一条水渠,如果每天修16米,18天就能修完.第一天修了24米,照第一天的进度,几天能修完?
16×18=288 288÷24=12
17、虹光宾馆购进100条毛巾,每条6元.如果用这些钱购买8元一条的毛巾,可以买多少条?
100×6=600 600÷8=75
18、一包A4复印纸,每天用25张,20天正好用完.如果每天少用5张,那么可以用多少天?
25×20=500 25-5=20 500÷20=25
19、一个养蜂专业户,今年饲养蜜蜂24箱.去年5箱蜜蜂酿了375千克蜂蜜,照去年的酿蜜量计算,今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375÷5=75 75×24=1800
20、冬冬家在15平方米的土地上共育苗135棵,照这样计算,要育苗99 0棵,需要多大面积的土地?
135÷15=9 990÷9=110
⑷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解决问题。
简答1:180除以28等于6余12,所以可以坐满6排,还剩12人;
2.问题1:汽车的速度是多少?(解答:汽车的速度是2乘以80等于160千米每小时)
问题2:特快列车的速度是多少?(解答:特快列车的速度等于160乘以3再加上20等于500千米每小时)
3.学校一年能节约用水435乘以4等于1740吨。
4.25中有2个10,说明买的时候赠了2个,那么老师就需要买23个,所以总共需要23乘以90等于1980元。
5.(1)108除以18等于6,也就是说甲种每千克6元,而乙种则是每千克等于84除以12等于7元,所以甲种水果便宜。
(2)最少得花36乘以6等于216元。
6.(1)甜甜一家一共4个成人,一位儿童,所以来回车费是(48乘以4再加上24元,等于216元)乘以2,等于432元。
(2)59除以3再乘以2大约等于40元。
⑸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1、 ①分步法:30×60=1800(千克)
25×60=1500(千克)
1800—1500=300(千克)
②综合法:(30—25)×60=300(千克)
2、 分析:①由“3件上衣和7条裤子共430元”可求(3件上衣和7条裤子)×7共(430×7=)3010元,即21件上衣和49条裤子共3010元;
②由“7件上衣和3条裤子共470元”可求(7件上衣和3条裤子)×3共(470×3=)1410元,
即21件上衣和9条裤子共1410元。
③为什么都是21件上衣,总钱数相差(3010—1410=)1600元呢?是因为买的裤子条数不相等。裤子条数相差(49—9=)40条,钱数相差1600元,每条裤子的价钱可以求出,裤子和价钱知道了,上衣的价钱也容易求了。
解:430×7—470×3=1600(元)
7×7-3×3=40(条)
1600÷40=40(元)
(430—40×7)÷3=50(元)
答:每件上衣50元,每条裤子40元。
⑹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绘本如何制作
想一些数学故事,比如说,圆规的由来,数字的发明,阿拉伯数字,关于数学的都可以,图文并茂,做的跟绘本差不多就可以了
⑺ 四年级上册数学竖式计算题500道
1、30-(3.8+0.75)
此题主要利用加法结合律和分配律,先把3.8变换成(4-0.2),0.75变换成(1-0.25),再利用加法交换律,先算整数,再算小数,最后利用加法结合律,去掉括号运算。
30-(3.8+0.75)
=30-[(4-0.2)+(1-0.25)]
=30-[(4+1)-(0.2+0.25)]
=30-(5-0.45)
=30-5+0.45
=25.45
2、0.9+9.9+99.9+999.9+9999.9
此题先找规律,5个数都差0.1可凑整,先利用凑整法变换一下,再利用加法结合律(a+b)+c=a+(b+c),来进行简便计算。
0.9+9.9+99.9+999.9+9999.9
=(1-0.1)+(10-0.1)+(100-0.1)+(1000-0.1)+(10000-0.1)
=1+10+100+1000+10000-0.1×5
=11111-0.5
=11110.5
3、21÷3.5+21÷1.5
此题先利用拆分法将3.5转换成7÷0.5,将1.5转换成3÷0.5,再用凑整法先计算整数除法,再计算小数除法,使得运算简便。
21÷3.5+21÷1.5
=21÷7÷0.5+21÷3÷0.5
=3÷0.5+7÷0.5
=6+14
=20
4、50×49×2
此题运用乘法交换律:a×b=b×a,交换3个数的位置,先计算50×2,再跟49相乘,使得运算简便。
50×49×2
=50×2×49
=100×49
=4900
5、24.6-3.98+5.4-6.02
此题利用加法交换结合律,凑整再计算。步骤如下:
24.6-3.98+5.4-6.02
=(24.6+5.4)-(3.98+6.02)
=30-10
=20
6、528-99
利用凑整法和减法结合律计算,先利用凑整法把99变换为(100-1),再运用a-b-c=a-(b+c)来简便计算,步骤如下:
528-99
=528-(100-1)
=528-100+1
=428+1
=429
⑻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试题
一、填空
1.在5□890≈6万,□里最大能填( 9 ),最小能填( 5 )。
二、判断对错
1.向东一定要用正数表版示,向权西一定要有负数表示。( X )
2.被除数扩大4倍,除数缩小原来的四分之一,商不变。(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