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试讲教案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时试讲所用的不是试讲稿,而是试讲的教案。
2017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数学试讲教案
《分式方程》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分式方程》(八年级)
教学目标
1.会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
2.会列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利用分式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表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步;复习提问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审 设 找 列 解 验 答
思考:列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第二步:应用举例 P35例3
分析:本题是一道工程问题应用题,基本关系是: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题没有具体的工作量,工作量虚拟为1,工作的时间单位为“月”. 等量关系是:甲队单独做的工作量+两队共同做的工作量=1 P36例4
分析:是一道行程问题的应用题, 基本关系是:速度=路程/时间.这题用字母表示已知数(量).等量关系是:提速前所用的时间=提速后所用的时间 总结:
解分式方程应用题必须双检验:(1)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是原方程的解;(2)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
第三步:随堂练习
1. 学校要举行跳绳比赛,同学们都积极练习.甲同学跳180个所用的时间,乙同学可以跳240个;又已知甲每分钟比乙少跳5个,求每人每分钟各跳多少个.
2. 一项工程要在限期内完成.如果第一组单独做,恰好按规定日期完成;如果第二组单独做,需要超过规定日期4天才能完成,如果两组合作3天后,剩下的工程由第二组单独做,正好在规定日期内完成,问规定日期是多少天?
3. 甲、乙两地相距19千米,某人从甲地去乙地,先步行7千米,然后改骑自行车,共用了2小时到达乙地,已知这个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4倍,求步行的速度和骑自行车的速度.
答案: 1. 15个,20个 2. 12天 3. 5千米/时,20千米/时 第四步:课后练习
1.某学校学生进行急行军训练,预计行60千米的路程在下午5时到达,后来由于把速度加快1/5,结果于下午4时到达,求原计划行军的速度。
2.甲、乙两个工程队共同完成一项工程,乙队先单独做1天后,再由两队合作2天就完成了全部工程,已知甲队单独完成工程所需的天数是乙队单独完成所需天数的2/3,求甲、乙两队单独完成各需多少天?
3.甲容器中有15%的盐水30升,乙容器中有18%的盐水20升,如果向两个容器个加入等量水,使它们的浓度相等,那么加入的水是多少升? 答案:1. 10千米/时 2. 4天,6天 3. 20升
『贰』 应聘初中数学教师,面试,试讲前要如何准备
您好,很高兴为你解答,我就试讲是什么意思?主要都讲什么?什么样的流程?这3个问题给你解答一下吧!
1、试讲是什么?:也称为模拟课堂教学,是根据指定课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设计并以考官为听课对象,进行模拟课堂教学的行为。考官需要从试讲中读出教学内容以外的更多东西,试讲的目的性也不在于课程内容本身,而是对考生的全面考核。
2、试讲流程:1、导入、2、新课教学、3、巩固提高、4、小结和作业
3、讲什么?试讲讲的内容,就相当于你给学生上课的内容,我给你举例一下吧!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计算方法,会用其解决简单数学计算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试商的过程,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把除数四舍五入看做整十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解题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小云看一本96页的书,每天看32页,可以几天看完?
希望的答案对你有帮助
『叁』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写什么内容好
一、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写清楚)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导入,教学,小结,布置作业)四、板书设计
『肆』 初中数学教师试讲15分钟,如何得高分
试讲一般都有专家组打分,通常评分内容如下:
试 讲:
1 实现教学目的能力
1.1 目标明确,要内求适度,符合教学大纲容和学生实际(看教案
1.2 注意教学育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听课)
1.3 重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或动手能力)的培养(听课)
1.4 板书工整,设计合理,无错别字
1.5 善于应用“两学”知识
1.6 能因地制宜,应用多种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2 掌握教材内容能力
2.1 讲课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难点讲透
2.2 了解当前学科新成就、新动态,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教
学
3 组织课堂教学能力
3.1 教学民主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 注重课堂信息反馈,应变能力强
关键点在于不要太紧张,语言和书写都很重要,切记要多练习,控制时间,语速尽量放慢,重点一定要反复重复,口头禅要去掉。
『伍』 教师资格证面试:初中数学教案怎么写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SSS),及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会应用“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边边边”判定全等三角形的过程,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三、重、难点与关键
(一)重点:掌握“边边边”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二)难点: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学会综合分析法.
(三)关键:掌握图形特征,寻找适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
四、教具准备
一块形状如图1所示的硬纸片,直尺,圆规.
(五)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全等三角形性质是什么?
2.正确地判断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利用全等三角形处理问题的基础,你是怎样掌握判断对应边、对应角的方法?
3.“边边边”判定法告诉我们什么呢?(答:只要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度确定了,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完全确定了,这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六)布置作业,专题
1.课本P15习题11.2第1,2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七)板书设计
把黑板平均分成三份,左边部分板书“边边边”判定法,中间部分板书例题,右边部分板书练习.
(八)疑难解析
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定义、公理、已学过的重要结论。
『陆』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怎么写
《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教案模板,让大家参考参考。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性质,会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2、经历探索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过程,让学生实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
3、通过对问题的探索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合理论证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探索并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
运用转化思想解决有关问题。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拓展提高教学过程:情境创设:测量不可达两点距离。
探索活动:
活动一:剪纸拼图。操作:怎样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观察、猜想: 四边形BCFD是什么四边形。探索: 如何说明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
活动二: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应用练习及解决情境问题。
例题教学
操作——猜想——验证
拓展:数学实验室
小结:作业: P134 /习题3.6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