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数学竞赛
㈠ 2010年那个温州市摇篮杯数学竞赛的获奖名单在哪可以查得到
分数都给我,我就告诉你
㈡ 镇海中学和温州中学数学竞赛那个好啊
温州中学数学竞赛好点吧
㈢ 浙江温州的理科竞赛(数学 科学)考点
我给你一套题,你做做看,多练习练习就好了~
义桥实验学校初二科学(下)竞赛选拔卷(100分)
(本卷可能用到的原子量:C 12 Mn 55 Na 23 Mg24 S32 Cl35.5 O16)
一、选择题(每题3分 共27分)
1.来自海洋深处的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
A CH4 B H2 C CO D CO2
2.现代医学证明,人类牙齿由一层称为碱式磷酸钙的坚硬物质保护着。碱式磷酸钙的化学式中除钙离子外,还含有一个氢氧根离子和三个磷酸根离子,则其化学式正确的是
A Ca2(PO4)3(OH) B Ca3(PO4)3(OH)
C Ca4(PO4)3(OH) D Ca5(PO4)3(OH)
3.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H4+2O2=CO2+2H2O C3H8+5O2=3CO2+4H2O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要改为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的灶具,应采取的措施是
A 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减少
B 燃料气和空气的进入量都增大
C 减少燃料气进入量或增大空气进入量
D 增大燃料气进入量或减少空气进入量
4.由NaHS、MgSO4、NaHSO3组成的混合物中,已知S元素的质量分数w(S)=a%,则O元素的质量分数w(O)为
A 1.75a% B 1~1.75a% C 1.25a% D 无法计算
5.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若继续通入二氧化碳,白色沉淀将完全溶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CO2=CaCO3↓+H2O CaCO3+CO3+H2O=Ca(HCO3)2
当二氧化碳持续不断地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时,沉淀质量的变化符合图1中的
A B C D
图1 沉淀量与通入CO2量的关系
6.有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只向其中一份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放在两只试管内加热。下列有关放出氧的质量(g)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象(图中a是纯氯酸钾的曲线,b是混有二氧化锰的曲线)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7、在19世纪,化学家对氧化锆的化学式有争议。经测定,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其氯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33。若氧化锆中锆的化合价与氯化物中的相同,试判断氧化锆的化学式为 ( )
A.ZrO2 B.Zr2O C.Zr2O3 D.ZrO
8、我国决定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它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形成的混合燃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是一种改善环境的清洁能源
B.燃料中的乙醇可以通过粮食发酵或化工合成等方法制得
C.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燃烧乙醇汽油可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是因为它不含硫元素和氮元素
9、我国决定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它是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形成的混合燃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是一种改善环境的清洁能源
B.燃料中的乙醇可以通过粮食发酵或化工合成等方法制得
C.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燃烧乙醇汽油可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是因为它不含硫元素和氮元素
二、填空分析题(每空2分,共73分)
10.地球外层空间存在着微量的臭氧(O3)和氧原子(O),该臭氧层的存在能吸收和阻挡太阳有害的紫外线的强烈辐射。可是人为的大气污染物会破坏臭氧层,如超音速飞机排放的氮氧化物(NO和NO2),它们和O3及O发生如下反应:O3+NO=NO2+O2;O+NO2=NO+O2;这两个反应反复循环,其总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氮的氧化物在破坏臭氧层的过程中起了_______ _的作用。
11.已知在相同温度下,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则其运动速度越小。图2中容器A是一种特制的有底的素烧瓷筒,它的壁可以通过氢气分子。实验开始时,A中和烧杯中都充满空气。当向烧杯中持续通入氢气时,导管B处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
12.表1是某地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表1 加碘食盐说明
配 料 氯化钠、碘酸钾
含碘量 (20mg~40mg)/1kg
保质期 18个月
食用方法 勿长时间炖炒
贮藏指南 避热、避光、密封、防潮
(1)已知碘在碘酸钾中的化合价为+5,碘酸钾的化学式为________ 。
(2)由食用方法和贮藏指南可推测碘酸钾的化学性质之一是________ 。
(3)用单质碘与氯酸钾发生置换反应可制得碘酸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3.图5是测定植物的某一生命活动过程的装置。A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B瓶中的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D瓶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此实验说明植物具有________。
A B C D
图5 实验装置
14.随着我国航天科技水平的迅速发展,探索火星已成为我国航天科技发展的远景目标,但要把人类送上火星,还有许多航天科技问题需要解决,如:如何提供在往返路途中宇航员所需的氧气和消除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有人提出在飞船中供给氧气的两方案:①通过太阳能电池产生的电流来电解水②通过下列反应产生氧气:2Na2O2+2CO2=2Na2CO3+O2,从减轻飞船的发射重量和消除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角度请你评价这两个方案最主要的优点缺点(各写一个):
方 案 优 点 缺 点
方案①
方案②
15、小明、小鹏和小芳三位同学在一起探究蜡烛燃烧,他们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1)[提出问题] 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2)[猜 想] 小明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
小鹏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蒸气。
小芳认为:可能上述两种情况都有。
(3)[设计实验方案] 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哪一种分析是正确的。
(4)[现象与结论] 如果小明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
如果小鹏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如果小芳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5)如果用CnH2n+2表示蜡烛的主要成分,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16.现有以下实验用品,请你证明普通的纸[含纤维素(C6H10O5)n]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写出操作步骤(在操作步骤中要写进使用仪器、试剂、操作、现象和结论)。
17.如右图所示,在大烧杯里有红、蓝两只彩色气球,红色气球充有CO2,蓝色气球充有空气,两只气球沉在杯底。小亮同学收集了一集气瓶CO2气体,倾倒入大烧杯中,发现其中的一只气球竟浮起来,用手轻轻将其按下,手一松,气球又会上浮,十分有趣。
(1)请你判断一下,哪只气球会浮起来?如果继续倾倒CO2气体,另一只气球会浮起来吗?请你说出理由。
。
(2)小明同学觉得这个实验很有趣,也做了上述实验,可是两个气球没有一个上浮,你能帮助他分析原因,把实验做成功吗?
。
18.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供给情况、气孔开闭情况等有关。光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所以在光照增强时,光合作用也随着加强。但是,当光照增强到一定限度,即达到光饱和后,光合作用就不再加强了。下面是某晴朗的夏日,棉花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在白天的变化曲线图,纵坐标表示光合作用强度,横坐标表示时刻。根据图表回答问题:
(1)从6点到10点左右,光合作用强度 ,原因是 。
(2)从10点左右到13点左右,光合作用强度发生变化的原因,除了达到光饱和外,还有一个更主要原因是
。
(3)15点左右到18点,光合作用强度减弱的原因又是
。
19.下边是晴日玉米田间在一天中三个不同时刻CO2浓度随高度变化的示意图,箭头表示二氧化碳气体运动的方向,纵坐标表示玉米株高(cm),横坐标表示二氧化碳浓度(×10-4)。
回答下列问题:
(1)在a、b、c三条曲线中,曲线 表示夜间二氧化碳的浓度,理由是 。
(2)曲线a和b都反映出玉米基部的二氧化碳浓度比中上部大,试分析原因:a. ;
b. 。
(3)有经验的农民喜欢将玉米田中最基部的叶片摘下来喂鱼。为什么?(至少答出两点理由)
。
20.如图,选一盆银边天竺葵(取叶边缘呈白色的种),预先放在黑暗中48小时,再将叶片左边用黑纸夹住,然后把天竺葵放在阳光下照4小时,再取下此叶片并用打孔器分别在该叶片的不同部位取下A、B、C三个大小相同的圆片,放在酒精溶液中加热脱色,再放入清水中漂洗,取出后再加碘溶液。
(1)将植株放在黑暗处48小时的目的是 。
(2)A、B、C三个圆片能变蓝色的是 。
(3)比较A、B,说明 。
(4)比较B、C,说明 。
(5)此实验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 。
(6)若要进一步证明此生理过程需要水,采用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
有几个没图的~要上传太麻烦了,你就先做其他的,感觉一下吧
㈣ 温州市摇篮杯高一数学竞赛考60分能得奖吗
这张试卷除了最后一题数列的证明繁琐外,其它题并不难,想得奖不太可能
㈤ 需要2010浙江省高三数学竞赛温州市获奖名单
附件一 2010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黄岩赛区
高二组获奖名单
一 等 奖(8人)
周 辛 黄岩中学 谷程鹏 黄岩中学 潘 宇 黄岩中学
包荣嘉 黄岩中学 林宏卫 黄岩中学 汪雪吟 黄岩中学
胡家诚 黄岩中学 梁 曜 黄岩中学
二 等 奖(16人)
杨梦瑶 黄岩中学 曾佳敏 黄岩中学 叶 锵 黄岩中学
施 益 黄岩中学 应 俊 黄岩中学 汪微龙 黄岩中学
潘洪升 黄岩中学 蔡 琨 黄岩中学 盛豪杰 黄岩中学
张一多 黄岩中学 王剑光 黄岩中学 尤 聪 黄岩中学
陈晓薇 黄岩中学 章家毓 黄岩中学 章家鹏 黄岩中学
郑 豪 黄岩中学
三 等 奖(21人)
叶呈炜 黄岩中学 陈晓琪 黄岩中学 张 弛 黄岩中学
陈 辰 黄岩中学 管金杰 黄岩中学 徐 曼 黄岩中学
王梓丞 黄岩中学 王梦雨 黄岩中学 叶宏建 黄岩二高
郑林霞 黄岩中学 葛 檬 黄岩中学 叶莉雅 黄岩中学
蔡智慧 黄岩二高 罗 晨 黄岩中学 林俊鑫 黄岩中学
杨敏健 黄岩中学 黄飞龙 黄岩中学 戴安祺 黄岩中学
高山枫 黄岩中学 陈恩惠 灵石中学 曹家业 黄岩二高
附件二 2010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黄岩赛区
高三组获奖名单
二 等 奖(3人)
姜 鑫 院桥中学 李 佳 灵石中学 杨 挺 灵石中学
三 等 奖(6人)
陈建文 院桥中学 丁灵勇 院桥中学 杨 静 院桥中学
陈 盈 院桥中学 陈文岳 院桥中学 林 飞 院桥中学
附件三 2010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黄岩赛区
高一组获奖名单
一 等 奖(8人)
王豪威 黄岩中学 吴林斌 黄岩中学 林 杰 黄岩二高
罗 遥 黄岩中学 牟永军 黄岩中学 高天丰 黄岩中学
朱飞宇 黄岩中学 牟魁翌 黄岩中学
二 等 奖(23人)
王 凯 黄岩中学 胡倚恺 黄岩中学 王 聪 黄岩中学
韩洋洋 黄岩二高 胡慧昊 黄岩中学 蔡陈龙 灵石中学
应锦熔 黄岩中学 牟起航 黄岩二高 周霄峰 黄岩中学
高 晴 黄岩中学 周 涛 黄岩中学 阮育鹏 黄岩二高
谢 雅 黄岩二高 张珍颖 黄岩中学 王仁杰 黄岩中学
张超男 黄岩中学 陈钰欣 黄岩中学 胡 鹏 黄岩中学
罗毓尧 黄岩中学 许佳鹏 黄岩中学 吴楠洋 黄岩中学
陆豪阳 黄岩中学 王 丹 黄岩中学
三 等 奖(27人)
王吟嘉 黄岩中学 王承运 黄岩中学 王泓胜 黄岩中学
林烨星 黄岩中学 葛 宇 黄岩二高 陈 烨 黄岩中学
牟晓安 黄岩中学 林卫星 黄岩中学 阮晶琦 黄岩中学
方 琰 黄岩中学 胡乾荣 黄岩中学 林 茜 黄岩二高
高 翔 黄岩中学 王奕凯 黄岩中学 赵文龙 黄岩二高
王佳琪 黄岩二高 许 可 黄岩中学 施王宵 黄岩中学
任 政 黄岩二高 陈奕铭 黄岩中学 叶钊志 黄岩中学
吴 建 黄岩二高 吴文帆 黄岩中学 施 炜 黄岩中学
牟珍慧 黄岩二高 陈叶燚 黄岩中学 李益旭 黄岩中学
㈥ 温州2007数学竞赛
2007年浙江省初中数学竞赛温州市获奖名单
作者:温州教科研网 来源:转载 发布时间:2007-3-27 16:44:28
温教研〔2007〕24号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关于公布2007年
浙江省初中数学竞赛温州市获奖名单的通知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2007年3月16日印发
浙江省初中数学竞赛温州市获奖名单
市一等奖(67人)
伊泽霖 温州实验中学 王明明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季林坤 温州实验中学 蒋秉翰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徐莹翔 温州实验中学 谢 央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罗鹏翱 苍南钱库一中 潘周娴 乐清市育英学校
黄可达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胡尊朋 乐清英华学校
瞿 绮 温州实验中学 周诚栋 温州实验中学
陈杰焕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李嘉伦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吴复生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李泽龙 乐清市育英学校
曾楠希 温州实验中学 吴宝备 瓯海国际育英学校
王慕将 苍南潜龙学校 郑佳立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陈绿洲 温州外国语学校 郑志伟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陈愉恺 温州外国语学校 胡炯炯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王力波 温州实验中学 徐斌鲁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范胜豪 瓯海国际育英学校 周鹏翔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余建行 平阳腾蛟二中 林飞帆 瑞安安阳实验中学
张雪婷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林张有 温州实验中学
王耀歌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王博文 温州实验中学
陈雨蒙 乐清市育英学校 吴世威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刘展翔 温州外国语学校 张伟民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周盛予 温州实验中学 陈 峰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彭若琳 温州实验中学 涂蒙河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徐张驰 温州十四中 杨 杰 乐清市育英学校
周德森 苍南龙港二中 许梦婕 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陈悦悌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林建鸥 乐清市育英学校
刘时杰 瓯海国际育英学校 陈 君 温州实验中学
陈柏羽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王 森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林木子 温州实验中学 盛培峰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郑博扬 温州实验中学 张 雷 乐清市育英学校
赵显达 温州实验中学 刘梦婉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薛 将 苍南龙港一中 高存伟 乐清市育英学校
薛思帮 苍南宜山一中北校区 林子皓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高程宇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詹余斌 乐清朝阳学校
包泽彬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施森宝 乐清朝阳学校
温正庚 平阳新纪元学校
市二等奖(112人)
姜 充 温州实验中学 胡子翔 温州实验中学
金凌子 温州八中 徐玮琎 温州实验中学
周光剑 瓯海国际育英学校 陈一勤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卢越野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黄佳良 瓯海国际育英学校
李璐杰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罗承成 平阳新纪元学校
赵彬彬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倪祝元 温州实验中学
李沁心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周 立 温州实验中学
金海柱 乐清朝阳学校 徐贤铤 苍南灵溪一中
陈艳妍 温州外国语学校 李乐章 苍南新星学校
潘 祥 温州实验中学 毛小伟 平阳新纪元学校
沈 阳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李自清 温州十六中
徐文强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黎 阳 温州二中
高儒铠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倪鹏云 温州二中
张乔凡 乐清朝阳学校 张 艺 温州实验中学
陈 洁 乐清英华学校 李远博 温州实验中学
程 青 乐清虹桥实验中学 陈志超 温州十二中
李伟伟 苍南新星学校 卢 冉 苍南新星学校
姜力博 温州二十中 潘一展 永嘉城关中学
陈文韬 平阳昆阳二中 王 钦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林婷婷 平阳鳌江四中 屠 鹏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朱泽斌 永嘉实验中学 阮垚翔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胡王杰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黄凌志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郑 宇 瑞安安阳实验中学 陈晓军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赵一农 乐清乐成实验中学 胡可越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蒋 啸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孙时创 乐清市育英学校
卢智坤 温州三中 白恩诚 乐清市育英学校
吴方恬 温州外国语学校 胡微丹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黄超凡 温州实验中学 郑 路 乐清象阳一中
傅书杨 温州第十二中学 周 鹏 乐清英华学校
曾国炜 苍南新星学校 傅佳琛 乐清虹桥实验中学
章文烽 苍南潜龙学校 徐 涨 温州外国语学校
潘洋洋 龙湾温州育英学校 伍其峰 平阳鳌江四中
蒋晓鹏 永嘉城关中学 张林俊 平阳新纪元学校
虞豪骋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陈 浩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郑晨杨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黄成章 温州外国语学校
刘思杨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林祖谋 苍南灵溪一中
黄泽璋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蔡万楼 苍南灵溪一中
郑星豪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张礼权 苍南渎浦校区
张懋石 乐清市育英学校 许明炬 苍南灵溪二中
倪炳炎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陈寿永 苍南潜龙学校
庄 乐 温州实验中学 程源知 苍南灵溪一中
吴莲洁 温州实验中学 郑隆杰 苍南金乡二中
张 健 温州实验中学 王 杰 平阳新纪元学校
陈英伟 苍南金乡三中 陈亮宇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陈友亮 瓯海国际育英学校 高梦泉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周 航 平阳腾蛟二中 王 伟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王彬彬 平阳鳌江四中 郑迈隆 乐清市育英学校
黄伟思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张 堃 乐清市育英学校
叶逸群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李 滨 乐清朝阳学校
徐梁卓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周榆婷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林昌富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何圣韬 乐清市育英学校
徐威迪 乐清乐成一中 赵慧龙 乐清市育英学校
戴晓武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瞿博秀 乐清市育英学校
郑晶晶 乐清市育英学校 陈 振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陈琉毓 乐清英华学校 干一慧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王晗谦 瑞安塘下一中 陈 炜 乐清英华学校
市三等奖(142人)
郑培煜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江程程 乐清乐成实验中学
孙尚迪 温州实验中学 卢唯阳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倪孟冬 苍南新星学校 程 睿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李国炜 苍南新星学校 翁心奕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吴 昊 苍南龙港二中 陈 誉 乐清市育英学校
黄灵童 苍南潜龙学校 黄晋培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曾舒沁 瓯海国际育英学校 吴 炉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方 程 文成现代教育实验学校 马泽鹏 乐清市育英学校
徐铮添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朱婷婷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赵浩向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黄贤欢 乐清朝阳学校
陈大浩 温州外国语学校 施国庆 乐清朝阳学校
叶珈妤 温州实验中学 王 鸿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舒 畅 温州实验中学 郑 娇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项一健 温州实验中学 陈雷杰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郭宜竟 温州实验中学 金友洁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黄星星 苍南灵溪八中 厉泽平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方必路 苍南龙港一中 杜肖柠 瑞安安阳一中
蒋川流 苍南宜山一中北校区 应 豪 平阳鳌江四中
谢建国 平阳鳌江三中 吴梦真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黄铁豪 永嘉乌牛镇中 杨亮亮 乐清市育英学校
叶柏宏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郑 煊 温州外国语学校
郑 铸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余 待 苍南潜龙学校
邵来福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林孝聪 苍南巴曹一中
陈琛煜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陈永乐 瓯海国际育英学校
吴含望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谢尚宏 平阳新纪元学校
郑珍珍 乐清英华学校 陈心怡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王贤铭 乐清虹桥二中 陈育炎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蔡秀桐 乐清英华学校 卓文剑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戴 豪 瑞安安阳实验中学 卢林珏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张 巍 瑞安安阳实验中学 陈萍萍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董星彤 温州外国语学校 杨 敏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袁申立 温州实验中学 赵飞霞 乐清市育英学校
尹成强 温州十七中 郑昊学 温州外国语学校
陈 捷 苍南新星学校 郑 熙 温州外国语学校
林孝炫 苍南龙港三中 吴骋成 温州外国语学校
夏思苑 温州二十中 金雪潇 温州外国语学校
杨学儒 瓯海国际育英学校 赵哲闻 温州外国语学校
苏 晨 文成二中实验学校 林 瑶 温州实验中学
蔡 蔚 文成现代教育实验学校 金伟杰 温州实验中学
管乐莹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吴亨迪 温州实验中学
林 翔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项泓凯 温州实验中学
杨娴静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尚辛迪 温州实验中学
张 锋 乐清市育英学校 张维熹 温州实验中学
徐 宇 乐清英华学校 焦宇澄 温州八中
潘 昊 瑞安安阳实验中学 谢卫健 苍南新星学校
李志鸿 平阳新纪元学校 吴斌斌 苍南新星学校
徐贤文 平阳鳌江三中 侯良哨 苍南宜山一中北校区
赵逸凡 文成现代教育实验学校 虞文杰 苍南钱库一中
周侠特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林凌鹏 瑞安安阳一中
张卓阳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陈博溢 温州外国语学校
南 辉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夏 疆 温州实验中学
李晓明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戴深宇 温州实验中学
吴俣序 乐清市育英学校 管瑶瑶 苍南灵溪三中
李圣杰 乐清朝阳学校 张晓俊 苍南新星学校
李嘉特 瑞安安阳二中 郑光鹏 苍南新星学校
钟高伟 瑞安安阳实验中学 朱飞飞 苍南潜龙学校
戴其量 瑞安塘下一中 黄 靖 苍南钱库一中
黄婷婷 平阳腾蛟二中 贾贤艳 瓯海景山中学
连焕鹏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陈易雨 瓯海梧田一中
叶彬彬 乐清朝阳学校 孙显龙 瓯海国际育英
陈 毅 乐清朝阳学校 苏园园 平阳腾蛟二中
叶 铭 乐清翁洋镇一中 肖艺涵 平阳新纪元学校
李增民 瑞安安阳实验中学 应颂骏 平阳新纪元学校
薛细貌 瑞安安阳实验中学 陈聂海 永嘉桥头镇中学
张 哲 瑞安安阳实验中学 王 胜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刘森淼 瑞安安阳一中 葛卡露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徐 奔 瑞安滨江中学 於露瑾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朱芸珏 瑞安滨江中学 周炜翔 乐清市育英学校
杨幸玮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黄 勋 乐清市育英学校
陈凯歌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郑亦豪 乐清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陈 哲 洞头新纪元学校 陈淑君 泰顺县罗阳二中
㈦ 2011温州市摇篮杯数学竞赛成绩
我不在温州市,所以不知道
㈧ 【急!!】……温州市摇篮杯数学竞赛……【速度速度!!!】
这是一个置换交错的问题:有这样一个递推公式。 F(n)的第(n-1)〔f第(n-2)+(n-1个)〕(n> 2),其中,f(2)= 1中,f(3)= 2,已计数下来,得到f(10)= 1334961,和你的答案。
㈨ 温州市九年级敖江区数学知识竞赛得奖名单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08〕号67号),为深入实施与新课程相配套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在认真总结近几年改革实践经验基础上,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要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缓解升学竞争压力,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建立和完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促进温州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建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制度
(一)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以下简称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终结性考试,属省级水平考试,目的是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接受完整初中教育的学生在学科学习方面的水平。学业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要求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学业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思品(含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两门学科,下同),各科的分值为语文和数学各150分、英语120分(含听力口语25分)、科学200分、社会思品卷面分值为100分,社会思品成绩用A、B、C、D、E五个等级方式呈现,分别代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其中优秀为17%左右,良好为30%左右,中等为30%左右,及格为20%左右,不及格控制在3%以内。各科考试时间为语文、数学、科学各120分钟,英语90分钟,社会思品100分钟。考试日期安排在6月12日、13日。初中地方课程纳入语文、社会思品两科学业考试范围,地方课程考试内容不超过试卷总分的5%。
体育考试项目为3项,每项10分,满分值为30分。必考项目1项:中长跑(男1000米跑,女800米跑);选考项目2项:在篮球、立定跳远、游泳、掷实心球、跳绳、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等项目中由考生选考2项。考试安排在4、5月进行。体育考试具体工作按《温州市教育局关于2010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意见》执行。
英语口语交际考查与英语听力测试合并为英语听力口语考试,与学业考试分离单独进行,实行人机对话,考试日期安排在5月8日、9日。
从2011年开始,社会思品仍然采用开卷考试形式,其成绩将按一定比例计入学业考试总分。
(三)学业考试命题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2010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要求,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水平,难度系数控制在0.70—0.75之间。适当控制题量,杜绝偏题怪题。
(四)考试工作由各县(市、区)教育局统一组织和管理。在校生报名时间全市统一截止到3月10日。社会思品学科实行开卷考试,数学和科学考试允许考生使用不具有记忆储存功能的计算器。
(五)实行网上阅卷。为了进一步提高阅卷质量和阅卷工作效率,确保学业考试阅卷工作的公平、公正,有利于初中学校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评估,今年的阅卷工作继续由市教育局统一实行网上阅卷,并统一发布成绩。毕业补考由县(市、区)自行命题,初中学校组织考试和阅卷。
三、实施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
(一)综合素质评价以教育部提出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根据学生平时表现、活动记录、学习作品、特长潜能、奖惩情况等,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
(二)综合素质评价应做到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初中学校应当为每位学生建立《学生成长记录册》,全程、全面记录学生在初中阶段各方面的成长状况,内容包括各学期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社会活动表现、奖惩情况,反映个人特长和才能的成果、作品和获奖证书等。
(三)综合素质评价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程序等要事先向学生公布,评价结果要告知学生本人。如有异议,学校要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处理。
(四)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由“综合表现”和“测评等第”两部分组成:
1.综合表现:内容为学生的道德品质、公民素质、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等五个方面。综合表现评价结果由“综合表现评语”和“综合表现评定”两部分组成。
综合表现评语:主要对学生综合表现内容的五个方面进行定性描述,尤其应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技能。综合表现评语应当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任课教师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成长记录册》反映的情况,由9年级班主任撰写,班级之间作适当平衡,最后由学校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审核确定。
综合表现评定:各校可根据学生综合表现评定内容的五个方面,再结合本校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实际情况将其具体化,力求科学性和可行性。评定程序与“综合表现评语”同步进行。综合表现评定结果为优良、合格、待合格三个等级,待合格要控制在5%以内。对待合格等级的评定要特别慎重,对有违法行为或受到学校纪律处分未撤销的学生可以评为待合格,须经班级评定工作小组评议,报学校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复核认定。
2.测评等第:主要对能够体现学生素质发展水平的部分项目进行定量测评。
测评项目一般包括审美与艺术(音乐、美术)、运动与健康(体育、健康等)、探究与实践(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等)、劳动与技能(劳动技术、信息技术、实验操作等)四类。测评项目分为终结性测评与平时测评。
终结性测评项目:艺术(音乐、美术)、科学实验操作、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艺术(音乐、美术)、科学实验操作根据课程标准由各县(市、区)教育局命题,体质健康标准根据国家教育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进行测试。
测评时间:艺术、科学实验操作安排在9年级下学期4月份进行,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安排在9年级上学期1月份进行。
平时测评项目:体育与健康、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测评时间安排在该学科课程完成时,由学校根据课程标准和实际组织测评。测评项目成绩分A、P、E三等(分别代表优良、及格与待及格),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等第评定的重要依据。学生测评成绩待合格,可以补测一次。对具有一定特长的学生,测评等第应结合测评项目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测评方式。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举办的在市直或县级及以上范围获得体育、艺术、科技三类竞赛三等奖及以上者,参加艺术特长测试达B级及以上者,可凭获奖证书或等级证书,根据综合表现直接确定相应项目A等。
测评等第分A、P、E三等(分别代表优良、及格与待及格),P、E等由学生所在学校确定,A等由学校在市或县(市、区)教育局指导下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测评等第评为A等和综合表现评定为优良的名单要在学生所在班级进行公示,综合素质评价测评等第评为E等的和综合素质评为待合格的要以书面形式通知学生本人。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要在4月底前完成。具体见综合素质评价测评等第评定表。
(四)学校要制定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成立由学校领导、教务处、政教处、教师代表组成的综合素质评定领导小组,确定专人负责,对校内各班级评定工作进行指导,监督评定过程,接受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纠正评定中的偏差。班级要建立由班主任、任课老师组成的评定工作小组,组织班级评定工作。
四、高中招生录取
(一)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要坚持全面衡量、综合评价、尊重选择、择优录取的原则,改变以学科考试分数简单相加作为高中招生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既要依据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又要依据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既要衡量学生发展的现有水平,又要参考学生的成长过程;既要重视学生的总体发展,又要关注学生某方面的突出才能和表现。
(二)普通高中类(包括重点普通高中、一般普通高中、学前教育大专班)招生根据招生计划,结合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总体情况,依据考生志愿择优录取。普通高中类招生录取分两批进行。
1.第一批为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省一级重点高中的录取条件是:综合素质评价测评等第为2A2P以上(含2A2P),综合表现评定为合格。社会思品考试成绩为B等以上(含B等)。在此前提下,根据考生志愿,参考综合评语和《学生成长记录册》,再按学业考试成绩(含政策照顾分)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2.第二批为一般普通高中(含省二级、三级,市级重点高中)、学前教育大专班。其录取条件是:综合素质评价测评等第为4P以上(含4P),综合表现评定为合格。社会思品考试成绩为C等以上(含C等)。在此前提下,根据考生志愿,参考综合评语和《学生成长记录册》,再按学业考试成绩(含政策照顾分)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三)职业高中类(包括五年制高职、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中技、成人中专普通班)招生根据招生计划,结合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整体情况,择优录取。
报考本市五年制高职和各类中等职业学校,考生不需填报志愿,可凭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和学业考试成绩(含政策照顾分)直接到中等职业学校报名,由学校根据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材料、学业考试成绩和招生计划自主择优录取,报当地教育局中招办备案。
报考外地五年制高职和中等职业学校,考生可到市、县(市、区)教育局中招办报名,并填报志愿。各县(市、区)教育局中招办汇总后上报市教育局中招办录取。
中职学校继续实行自主招生和提前直升。凡拥有市级及以上示范专业(实训基地)的中职学校对上述专业实行自主招生,其它中职学校可实行提前直升。要求进行自主招生和提前直升的学校必须提出申请,经县(市、区)教育局同意,报市教育局批准。具体招生办法另行发文。
(四)把重点高中招生名额按一定比例分配到初中学校。各县(市、区)要把所属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没有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的区、县可以选一所省、市级重点高中,下同)的招生数的50%以上的比例分配到初中学校,采取招收保送生和定向分配生相结合的办法。保送生(比例适当增加)和定向分配生名额按初中学校毕业生人数和办学水平情况分配到初中学校。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制定具体的招生工作实施办法,并向社会公布,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推荐保送生录取工作要在5月底结束,6月上旬保送生到高中学校报到,被录取的保送生不参加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各县(市、区)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以及龙湾中学、文成中学、泰顺一中和洞头一中招收保送生和定向分配生的招生方案须报温州市教育局批准,对未经批准擅自招收的保送生和定向分配生一律不予注册学籍。
(五)为了扩大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鼓励学校招收特长学生。省一级重点普通高中在不超过学校当年招生计划4%,其它学校不超过3%的前提下,可根据学校办学特色自主招收在体育、艺术、科技等方面有特长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学校在自主招收有特长学生时,不单独组织专业加试,专业成绩以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竞赛成绩为准。具体招收对象参考如下:(1)2010年温州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体育特色项目学校初中组个人项目前6名、市区初中组个人项目前3名;(2)温州市区第二十一届中学生体育节个人项目前3名、集体项目第一名的主力队员;(3)2010年温州市中小学生艺术节各类比赛个人项目一、二等奖(县级一等奖)获得者;(4)2009年温州市中小学生科技节有关比赛个人项目的一、二等奖获得者;(5)2009年浙江省教育厅、体育局联合举办的中学生体育比赛个人项目前6名、集体项目前2名(主力队员);(6)中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A、B级获得者。学校可在本校录取分数线下降50-70分(省一级重点高中70分,省二级、三级重点高中、市级重点高中60分、一般普通高中50分;对体育特别优秀的考生其录取分数线还可适当降低)内择优录取特长生。各高中学校必须在招生前制定特长生招生方案,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各县(市、区)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招收特长生具体操作办法。
特色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条件,经各县(市、区)教育局批准,可以提前自主招生。
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平阳、苍南、文成、泰顺县设立少数民族高中班的招生办法由县教育局自行决定。
(六)根据《温州市教育局关于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实施意见》(温教中〔2009〕8号)的要求,各县(市、区)要科学调整校园布局,努力形成与新课程实验相适应的办学规模,普通高中每个年级应不少于6个平行班,班额应不超过50人。各县(市、区)要于3月份将各高中学校招生计划报温州市教育局有关职能处室审批。各校不得擅自无计划或超计划招生。
市外来温招生的学校必须经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办理招生及广告审批手续,并在生源所在地中招办备案后方可进行招生和发布招生广告。到市外就读高中的考生必须到当地中招办办理有关同意就读手续,否则不提供有关档案材料。
(七)不在原籍就读,要求回户口所在地报考的学生,须持就读学校学籍证明、学生本人户口册于3月25日前(鹿城区户口在外地就读回温报考的考生,报名时间定为3月24、25日)到当地中招办报名,参加当地学业考试、体育考试、英语听力口语考试和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温州市范围内,考生在就读学校参加由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体育考试和英语听力口语考试,其成绩全市范围内通用;体育考试也可回户口所在地参加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在就读学校参评,评价结果由各县(市、区)教育局中招办盖印后,全市范围内通用。考生体育考试和英语听力口语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证明须于6月1日前送到户口所在地中招办。
在市外就读,要求回户口所在地报考的考生须向当地中招办提供7-9年级音乐、美术、体育、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科目学期考核成绩,并参加当地中招办统一组织的艺术、体育、科学实验操作、研究性学习4个项目的终结性测试。在市外就读学生,未回温参加学业考试者,一律不予安排录取,对有特殊情况的考生可按转学办理。
五、政策照顾降分录取和特长加分投档规定
(一) 政策照顾降分录取规定
根据《浙江省民政厅、浙江省教育厅、浙江军区政治部转发民政部、教育部、总政治部关于优抚对象及子女教育优待暂行办法的通知》(浙民优〔2004〕196号):
1、下列考生可在各类高中段学校录取分数线下降20分予以照顾录取:
(1)烈士子女;
(2)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三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子女。
2、下列考生可在各类高中段学校录取分数线下降10分予以照顾录取:
(1)因公牺牲军警人员子女;
(2)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子女。
3、下列考生可在各类高中段学校录取分数线下降4分予以照顾录取:
(1)归侨、华侨子女;
(2)少数民族考生;
(3)台胞子女、台籍考生;
(4)现役军人子女。
若考生具有多项照顾条件,则取最高一项照顾,不重复照顾。
(二)特长生加分投档规定
1、下列考生可享受6分加分:
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体育、艺术和科技类竞赛,获省级一等奖及以上者;
2、下列考生可享受4分加分:
(1)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体育、艺术和科技类竞赛,获省级二等奖或市级一等奖者;
(2)中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A级获得者。
3、下列考生可享受2分加分:
(1)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体育、艺术和科技类竞赛,获省级三等奖、市级二等奖或县级(市直)一等奖者;
(2)中学生艺术特长水平测试B级获得者。
特长生加分项目另行发文。
若考生符合多项加分条件,则取最高一项享受,不累计加分。若考生同时符合加分投档和降分录取条件,则在加分投档的基础上予以降分录取。
六、初中毕业资格的认定与管理
(一)初中毕业资格由学校认定。学业考试成绩(含学校补考)合格,即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思品5个科目中有3科及以上达D级及以上。
(二)学校按照学籍管理制度,对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发给九年制义务教育毕业证书;对达不到毕业要求的,发给九年制义务教育结业证书。
七、加强配套制度建设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要通过制度创新来体现公开、公正、公平,应实行严格的公示制度、诚信制度、监督制度、培训制度和监控评估制度等,杜绝舞弊现象。
(一)公示制度
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方案,包括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保送生招收办法、特长生招生工作方案及多样化的高中招生办法等,应提前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等第评定获得A等和综合表现评定获得优良的名单要在学生所在班级公布。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界对改革的理解与支持。
(二)诚信制度
逐步建立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成长记录和高中招生的诚信机制。参与命题、审题、阅卷、综合素质评价、招生录取的有关人员,要签订诚信协议并建立诚信档案。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有关人员严格履行诚信责任和义务。
(三)培训制度
教育行政部门和实验学校要采取措施,保证每位参与综合素质评价的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评定能力,以确保评定结果的权威性与可信度。
(四)监督制度
纪检监察、教育督导、教育行政部门应对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及高中招生录取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实行领导责任制。市教育局监察室牵头成立学校综合素质评价、保送生和特长生招生工作监督小组,保证这项工作实施过程的公平公正。凡发现有弄虚作假和舞弊行为者,一经查实立即取消相关学生的被录取资格,并根据有关法规和招生政策追究有关当事人责任。
学生、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对于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招生中可能危害公平、公正的现象和行为,或者对结果存在异议的,可向教育行政部门投诉。
追问:
我要的是关于游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