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二战
❶ 二战想考数学,很难吗
本人考研二战!第一次考的数学一考了90,二战想考数学二考个专业硕士,想问下数二和数一哪个难?
也就是想问下数学二是不是要比数学一简单点(我指的是如果我去年考数学二是不是可以比90分再高一点),但是听说数学二高数部分很难比数学一还要难!是吗?还有复习数学二的时候能按照复习数学一一样复习吗?
展开
❷ 军事和数学的关系
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军事科学也不例外。
综 述 从人类早期的战争开始,数学就无所不在,不论是发射弩箭还是挖掘地道,数学就像冥冥之中的命运之神一样在起作用。虽然战争是个令人讨厌的话题,但战争却是人类不可避免的。
提起数学与军事,人们可能更多地想到数学可以用来帮助设计新式武器,比如阿基米德的传闻故事:阿基米德所住的 Syracuse 王国遭到罗马人的攻击,国王 Heron 请其好友阿基米德帮忙设计了各式各样的弩炮、军用器械,利用抛物镜面聚太阳光线,焚毁敌人船舰等。当然,这样的军事应用并没有用到较高层次的数学。其实,古时数学用于军事只到这种层次。《五曹算经》中的兵曹,其所含的计算,仅止于乘除;再进一步,也不过是测量与航海。一直到二十世纪,科学发展促使武器进步,数学才真的可能与战事有密切的关系,例如数学的研究工作可能与空气动力学、流体动力学、弹道学、雷达及声纳、原子弹、密码与情报、空照地图、气象学、计算器等等有关,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武器或战术。
事例一 一支高智商的反法西斯队伍 二战迫使美国政府将数学与科学技术、军事目标空前紧密地结合起来,开辟了美国数学发展的新时代。1941至1945年,政府提供的研究与发展经费占全国同类经费总额的比重骤增至86%。美国的“科学研究和发展局”(OSRD)于1940年成立了“国家防卫科学委员会(NDRC),为军方提供科学服务。1942年,NDRC又成立了应用数学组(AMP),它的任务是帮助解决战争中日益增多的数学问题。AMP和全美11所著名大学订有合同,全美最有才华的数学家都投入了遏制法西斯武力的神圣工作。AMP的大量研究涉及“改进设计以提高设备的理论精确度”以及“现有设备的最佳运用”,特别是空战方面的成果,到战争结束时共完成了200项重大研究。
在纽约州立大学,柯朗和弗里德里希领导的小组研究空气动力学、水下爆破和喷气火箭理论。超音速飞机带来的激波和声爆问题,利用“柯朗——弗里德里希——勒维的有限差分法”求出了这些课题的双曲型偏微分方程的解。布朗大学以普拉格为首的应用数学小组集中研究经典动力学和畸变介质力学,以提高军备的使用寿命。哈佛大学的G·伯克霍夫为海军研究水下弹道问题。哥伦比亚大学重点研究空对空射击学。例如,空中发射炮弹弹道学;偏射理论;追踪曲线理论;追踪过程中自己速度的观测和刻画;中心火力系统的基本理论;空中发射装备测试程序的分析;雷达。
普林斯顿大学和新墨西哥大学为空军确定“应用B-29飞机的最佳战术”。冯·诺伊曼和乌拉姆研究原子弹和计算机。维纳和柯尔莫戈洛夫研究火炮自动瞄准仪。由丹泽西为首的运筹学家发明了解线性规划的单纯形算法,使美军在战略部署中直接受益。
事例二 破译密码的解剖刀——数学 英国数学家图灵出生于一个富有家庭,1935年在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去了美国的普林斯顿,他为设计理想的通用计算机提供了理论基础。1939年图灵回到英国,立即受聘于外交部通讯处。当时德国法西斯用于绝密通讯的电报机叫“Enigma”(谜),图灵把拍电报的过程看成在一张纸带上穿孔,运用图灵的可计算理论,英国设计了一架破译机“Ultra”(超越)专门对付“Enigma”,破译了大批德军密码。
1941年5月21日,英国情报机关终于截获并破译了希特勒给海军上将雷德尔的一份密电。从而使号称当时世界上最厉害的一艘巨型战列舰,希特勒的“德国海军的骄傲”——“俾斯麦”号在首次出航中即葬身鱼腹。
1943年4月,日本海军最高司令部发出的绝密电波越过太平洋,到达驻南太平洋和日本占领的中国海港的各日本舰队,各舰队司令接到命令: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大将,将于4月18日上午9时45分,由6架零式战斗机保护,乘两架轰炸机飞抵卡西里湾,山本的全部属员与他同行。
这份电报当即被美国海军的由数学家组成的专家破译小组破译,通过海军部长弗兰克·诺克斯之手,马上被送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案头。于是,美国闪电式战斗机群在卡西里湾上空将山本的座机截住,座机在离山本的目的地卡西里只有几英里的荆棘丛中爆炸。
中途岛海战也是由于美国破译了日本密码,使日本4艘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被炸沉,330架飞机被击落;几百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和机务人员阵亡。而美国只损失了1艘航空母舰,1艘驱逐舰和147架飞机。
从此,日本丧失了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制空权和制海权。
事例三 巴顿的战舰与浪高 军事边缘参数是军事信息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以概率论、统计学和模拟试验为基础,通过对地形、气候、波浪、水文等自然情况和作战双方兵力兵器的测试计算,在一般人都认为无法克服、甚至容易处于劣势的险恶环境中,发现实际上可以通过计算运筹,利用各种自然条件的基本战术参数的最高极限或最低极限,如通过计算山地的坡度、河水的深度、雨雪风暴等来驾驭战争险象,提供战争胜利的一种科学依据。
1942年10月,巴顿将军率领4万多美军,乘100艘战舰,直奔距离美国4000公里的摩洛哥,计划在11月8日凌晨登陆。11月4日,海面上突然刮起西北大风,惊涛骇浪使舰艇倾斜达42°。直到11月6日天气仍无好转。华盛顿总部担心舰队会因大风而全军覆没,电令巴顿的舰队改在地中海沿海的任何其他港口登陆。巴顿回电:不管天气如何,我将按原计划行动。
11月7日午夜,海面突然风平浪静,巴顿军团按计划登陆成功。事后人们说这是侥幸取胜,这位“血胆将军”拿将士的生命作赌注。
❸ 萨查瑞-杨格,关于二战中数学的运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文明的大浩劫。成千上万的人死于战祸,其中包括许多世界上最优秀的数学家。波兰学派将近2/3的成员遇难。德国哥廷根学派烟消云散。但是数学家没有被吓倒。大批有正义感的数学家投入反法西斯的战斗。
“二战”迫使美国政府将数学、与科学技术、军事目标空前紧密地结合起来,开辟了美国数学发展的新时代。1941年美国参战,联邦政府开始大幅度增加科研经
费的拨款。1941至1945年,政府提供的研究与发展经费占全国同类经费总额的比重骤增至86%。美国的“科学研究和发展局”于1940年成立了“国家
防卫科学委员会” (NDRC),为军方提供科学服务。1942年,NDRC又成立了应用数学组
(Applied Mathematics Panel,简称AMP)。它的任务是帮助解决战争中日益增多的数学问题。AMP和全美11所著名大学订有合
同,全美最有才华的数学家都投入了这项工作。AMP的大量研究涉及“改进设计以提高设备的理论精确度”以及“现有设备的最佳运用”,特别是在空战方面,到
战争结束时共完成了200项重大的研究。
在纽约州立大学,柯朗和弗里德里希领导的小组研究空气动力学、水下爆破和喷气火箭理论。超音速飞机带来的激波和声爆问题,利用“柯朗--弗里德里希--勒
维的有限差分法”求出了这些课题的双曲型偏微分方程的解。布朗大学以普拉格为首的应用数学小组集中研究经典动力学和畸变介质力学,提高军备的使用寿命。哈
佛大学的G•伯克霍夫为海军研究水下弹道问题。哥伦比亚大学重点研究空对空射击学,例如:空中发射炮弹弹道学,偏射理论,追踪曲线理论,追踪过程中自己速
度的观测与刻划,中心火力系统的基本理论,空中发射装备测试程序的分析,稳定性,雷达。普林斯顿大学和新墨西哥大学为空军确定“应用B--29飞机的最佳
战术”。冯•诺伊曼和乌拉姆研究原子弹和计算机。维纳和柯尔莫戈洛夫研究火炮自动瞄准仪。图灵破译德军密码。总之,法西斯疯狂扩张严重威胁着美国的利益与
安全。因此,如何利用最新科技成就武装现代化军事武器来遏制敌人?迅速被提上战时美国科技战略的中心议程。
英国数学家图灵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庭,1935年在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去美国的普林斯顿。他1937年写的《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上的应用》一文,为
设计理想的通用计算机提供了理论基础。他是关于数字计算机智力、可计算性概念最早的论述者之一。1939年图灵回到英国,立即受聘于外交部通讯处。当时希
特勒德国用于绝密通讯的电报机叫“Enigma”(谜),图灵把拍电报的过程看成在一条纸带上穿孔,运用图灵的可计算理论,英国设计了一架破译机
“Ultra”(超越)专门对付“谜”机,破译了大批德军密码。1943年4月,日本海军最高司令部发出的极其秘密的无线电波,飞越了浩瀚的太平洋,到达
了驻在南太平洋和日本占领的中国海港的各日本舰队,各舰队的司令官接到命令: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将于4月18日上午9时45分,
在六架零式战斗机保护下,乘两架三菱轰炸机飞抵卡西里湾,山本的全部属员与他同行。这份绝密电报当即被美国海军通讯情报局的专家们破译出来,通过海军部长
弗兰克•诺克斯之手,马上被放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案头上。于是,一个海空奇袭山本海军大将座机的战斗计划在酝酿、制定之中。4月16日早晨7点35分,美
国闪电式战斗机群腾空而起,终于在卡西里湾上空将山本的座机哉住,兰菲尔少校在紧追中两次开炮,山本的座机右引擎和左机翼先后爆炸起火,最后两翼折断朝东
坠落,机身在离山本的目的地卡西里只有几哩的荆棘丛中爆炸。
1941年5月21日,英国情报机关截获并破译了希特勒给海军上将雷德尔的一份密电。从而使号称当时世界上最厉害的一艘巨型战列舰,希特勒的“德国海军的骄傲”“俾斯麦”号葬身鱼腹。
1940年,希特勒的空军优势给同盟军造成很大的困难,英国面对德国的空袭,要求美国帮助增加地面防空力量。苏联在战争初期失利,要求科学家帮助军队保卫
莫斯科,特别是防卫德军的空袭。这时英国的维纳和苏联的柯尔莫戈洛夫几乎同时着手研究滤波理论与火炮的自动控制问题。维纳认为:潜水艇和轰炸机的战斗是两
个我们应用数学帮助制服的主要威胁。
研究自动跟踪火炮的困难在于:飞机的速度和炮弹的速度差不多,要击中敌机必须预测未来位置的方法,并且观测到实际位置数据校正火炮的方位和仰角,使炮弹能
击中敌机。由于观测是有误差的,敌机的飞行位置和大炮的发射角度都带有随机性,因此,必须研究随机过程预测理论。将观察到的数据滤去误差成分,用准确的数
据指挥火炮,使火炮的命中率大大提高。这一套数学理论组成了随机过程和控制论的基础。
在现代战争中,许多问题要求进行快速估算和运用逼近方法。专攻纯粹数学的冯•诺伊曼立即把注意力放到数值分析方面,他提出并解决了高阶矩阵求逆问题。他从
事可压缩气体运动以及激波问题,开拓了激波的互相碰撞、激波反射方面的研究。他不仅从理论上分析,而且给出了最佳计算方案——差分格式以及计算格式的数学
稳定性条件。1943年底,他受奥本海默邀请以顾问身份访问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参加制造原子弹的工程,在内向爆炸理论、核爆炸的特征计算、热核反应条
件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战”中军备消耗惊人,研究军火质量控制和、抽样验收方面如何节省的问题十分迫切。隶属于应用数学小组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统计研究小组的领导人瓦尔德发
现,传统的统计抽样试验要求很多步骤,每一步骤取得的数据却只和最后结论有关,而每个步骤之间没有关系。于是瓦尔德研究出一种由上一步决定下一步如何抽样
以及下一步是否停止的统计抽样方案,这便是现在通称的“序贯分析法”。这一方案的发明,为美国军方节省了大量军火物资,仅这一项就远远超过AMP的全部经
费。
1944年,韦弗接到请求,希望确定攻击日本大型军舰的水雷布阵的类型。但是美国海军对日本大军舰的航速和转弯能力一无所知。幸运的是海军当局有许多这些
军舰的照片。当把问题提到纽约州立大学应用数学组时,马上有人提供了一个资料:1887年,数学家凯尔文曾研究过当船以常速直线前进时,激起的水波沿着船
只前进的方向形成一个扇面,船边到角边缘的半角为19°28′,其速度可以由船首处两波尖顶的间隔计算出来。根据这个公式测算出了日舰的航速和转弯能力。
“二战”期间仅德国和奥地科就有近200名科学家移居美国,其中包括世界上最优秀的数学家。大批外来人才的流入,给美国节省了巨额智力投资。美国认为,得
到一个第一流的科学家,比俘获10个师的德军。要有价值得多。有人认为第一流数学家移居美国,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胜利之一。
❹ 数学50分,二战有希望吗
我也考了50整今年。。。。不过全书一遍都没做完
属于自作自受。。。
❺ 二战,数学该怎么复习
兄弟,告诉你吧,今年我一占数学,我觉得我考的很不错。120分成功夺得。详述如下,我是个医学生。大学没学过数学,大四暑假开始进入医院实习。妈的,一天都得呆在医院忙,旷工不给毕业。只有晚上那么丁点时间看书。6月底,老子爆发,依然放弃医学考研。投奔经济学。6月底开始花1个月把数学和经济学课本过一遍。对这两门课有个了解。数学的数理统计部分太烦太多,而且从08年后似乎没再考大题,毅然放弃数理统计部分。考试时发现这个进入棺材的知识点竟然出现在考场上,那种心情就像已经被判死刑般难过。8月初再看一遍课本。花20天。然后再在网上下载了武钟祥高等数学强化教程和李永乐线性代数课程及文登概率课程。白天不能看书,妈的老子就一直看视频,有事就应付。患者最麻烦的。后来9月份开始再看一本课本,和讲义。并总结题目类型和做题思路。我真的没时间做题。我的政治直到11分才开始看那。英语就每天看一下单词。啥都没准备。他妈的越到过年还越忙,来医院体检的人越来越多。没法。我就怀着一颗当炮灰的心,默默的等待考研。在考研的最后一个月,我早已看淡。觉得必死无疑。就又把数学课本看了一遍,经济学课本再看一遍。数学讲义在看一本,题型在总结一次。公式定理在总结一次。然后考了研。做数学时。我的感觉时,只有最后一道我看过的数理统计题我不会。其他的题我都会。但犹豫本人从来都完整的练过。所以做得好慢。也不准确。报的是北京院校。后来分数一出,还好就只有英语比较糟,才40.数学120,专业课110多。总分320多,虽然没上线。不过自我感觉良好。本人最后觉得数学贵在多练和题型归纳这两方面。现在是大五下学期,6月份毕业。本人也有二战之心。共勉!
❻ 二战中数学家的贡献有多大
在二战期间战争给数学家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例如,密码学、运筹学、概率统计等,有不少数学家都参与了这方面的研究,因而也推动了应用数学的发展。从那时开始,美国的军方就一直是数学的最大客户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经费投入在数学研究方面。
1943年以前,在大西洋上为运输船队护航的英美舰队常常受到德国潜艇的袭击,包括坦克、火炮 、汽油、枪支弹药等大量军用物资还未送到前线将士手中,就沉入海底。当时,英美两国又不可能增派大量护航舰只,怎么办?
美国海军将领请教了几位数学家,数学家们运用概率论分析后发现,舰队与敌潜艇可能相遇,也可能不相遇,是一个随机事件,它具有一定的规律。一定数量的船(如100艘)编队规模越小,编次就越多(如每次20艘,就要有5个编次);编次越多,与敌人相遇的概率就越大。比如5位同学放学后都回自己家里,老师要找1位同学的话,随便去哪家就行。但若这5位同学都在其中某一家的话,老师要找几家才能找到,一次找到的可能性只有20%。
美国海军接受了数学家的建议,命令船队在指定海域集合,再集体通过危险海域,然后各自驶向预定港口。结果,使原来被击沉25%的概率降低为1%,大大减少了损失,保证了物资的及时供应。
在整个二战中,上千位美国和欧洲的数学家都投入了这条隐蔽的反法西斯战线,数学研究的中心,也从德国转移到了美国,数学不仅帮助盟国打赢了二战,也通过军事方面的应用,改变了我们现代经济生产、公共管理的方方面面。
❼ 二战,纠结要不要丢掉数学
得结合自身情况,努力可以达到的话最好是不要改变。
是否二战,是很多小伙伴儿在知道分数之后容易纠结的问题,但是,同样的纠结又各有各的不同。那么,到底是否要选择二战呢?这样的问题,每年都会有小伙伴儿问到。不管是发挥失常、还是复习时间太短,现在来看,过程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已出,我们该如何面对,如何选择?如果自己的分数还可以,只是比所报考院校往年的分数略低,如果不是非要考这个院校,也就没必要非要等其它考的分数好的同学由于放弃而空出的机会,此时,大家可以考虑到其它相对水平相同但竞争压力小的院校,争取最大限度的获得调剂资格。另外,虽然调剂在表面上表现的很平静,但是内里竞争却是非常激烈,确定调剂的话,就要锁定目标,关注调剂系统开放时间,及时填报信息。如果目标调剂院校有自己认识的学长、学姐,那么,墙裂建议利用好这样的关系,关键时刻走走捷径,试一试,成功的机率可能会更高一些。因为每年需要争取调剂资格的学生有很多,在这种现实情况下有人推荐与没人推荐,差别可想而知。
如果自己的分数与所报院校相差较多,这时候建议分情况来考虑。如果是由于自己基础还可以,但发挥失常而没能取得好一点的成绩,又不甘心选一个比较一般的学校去试试调剂,大家这时可以适当的考虑二战。但是选择二战,并不意味着选择了就可以轻松对待,选择了就意味着一定能成功,它需要拥有足够的勇气的同时,还要能够承受巨大压力,因为二战意味再奋斗一年,再与拼搏为伍,再与懒惰为敌,另外,二战还承载着不出师则已,出师则必得捷报的决心,所以二战里的心里压力比实际复习的压力更大,并不轻松。如果自己的基础一般,但是分数能够符合一些一般院校的情况,这个时候就要考虑自己的提升空间到底还有多大,量力而行。提升空间若是有限,则直接选择调剂也未必不好。提升空间若是较大,而且又想考一个相对较好的院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的话选择二战也无妨。
如果自己的分数是因为复习时间仓促而较低,那么可以评估一下自己的学习能力,抗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等,如果能够做到轻松面对,认真开始,复习过程又能够一贯坚持自己的热情,因素虽然较多,但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那么,二战可能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提高。
最后,对于考得好的小伙伴儿来说,抓紧时间准备复试,不到最后一刻绝不能放松,因为一场不容忽视的较量还在等着大家。
有时候给自己的选择太多,不一定是好事儿,选择太少也不一定是坏事儿。不能一切听天由命,也不能一切听信他人,因为成功不能复制,勇气还要自己给予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自己的,才能让自己更有力量前行。加油!
❽ 一战数三考二十分,二战还有必要考数学吗
您好 数学这个分数太低啦,二战可以选择其他的学科或者是其他的院校了 有些学校的数学也是自主命题,可能稍微简单一些,或者就换一个专业,考没有数学的,实在不擅长数学也没有办法呀,但是英语一定要好
❾ 二战 数学史
在二战中,运筹学,密码学,信息论,还有其他的一些数学学科发展比较迅速,对战争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可以以某一学科为主线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如:此学科在战争中的发展,参战方对此学科的应用,此过程中哪些杰出科学家都做出了哪些贡献,等等。
要写好毕业论文,图书馆要多去,网上的一些电子期刊库要多看,另外自己要下工夫。多多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