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选修不等式
Ⅰ 高中数学 选修 不等式
①√((a²+b²)/2)≥(a+b)/2≥√ab≥2/(1/a+1/b)
②√(ab)≤(a+b)/2
③a²+b²≥2ab
④ab≤(a+b)²/4
⑤||a|-|b| |≤|a+b|≤|a|+|b|
Ⅱ 高中数学选修之不等式选讲
利用|a+b|≤|a|十|b|即
丨a+b丨≥|a|十|b|求绝对值和的最小值。
丨Ⅹ-a|十丨X-1丨
=丨a-X丨十丨X-1丨
≥丨a-X+X-1丨=丨a-1丨,
要使丨X-a丨+|X-1丨≥3成立,
必须|a-1丨≥3,
∴a-1≤-3或a-1≥3,
∴a≤2或a≥4,即所求a的范围为:(-∞,2]U[4,+∞)。
Ⅲ 高中数学选修4--5(不等式选讲)
首先利用线性关系(多元一次式),用已知(x+y、x-y)表示所求(x+5y)。
其次利用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得到所需结论。
供参考,请笑纳。
Ⅳ 谁知道高中数学选修几何证明和不等式这两本书上的所有概念
换个号试试吧,这个不是重点,我是安徽的,高考只选考不等式里的绝对值不等式。其他的我也看过,现在还记得一些。
几何证明:第一单元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开始介绍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可以看成是初中知识的深入和系统化;第二单元好像是介绍圆的知识(圆幂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四点共圆等,初中老师应该都提过的;第三单元是用平面截圆锥得到圆锥曲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这一部分是用纯几何而非解析几何的方法探讨圆锥曲线的性质,有兴趣的话这一部分可以好好看看。
不等式:首先介绍了绝对值不等式和均值不等式,这个挺重要的,三元的均值不等式虽然不是考试重点,但是有时候用它比求导方便。然后介绍了不等式证明方法:
Ⅳ 高中数学不等式。
解析:
Ⅵ 高中数学,不等式选修部分,要详细的步骤
a等于4 不等式右边为2
第一种情况 2x+1>0,x—1>0,2x+1—x+1≤2
第二种
2x+1>0,x—1<0,2x+1—(-x+1)≤2
第三种
2x+1<0,x—1>0,-2x-1—x+1≤2。
第四种
2x+1<0,x—1<0,-2x-1+x-1≤2
第五种
2x+1=0 满足不等式,x
=-0.5
第六种
x-1=0 ,不符合不等式
最后将所有解集合起来(取并集没记错的话)
Ⅶ 高中选修数学不等式的主要考点
四、不等式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注意:(1)特值法是判断不等式命题是否成立的一种方法,此法尤其适用于不成立的命题。 (2)注意课本上的几个性质,另外需要特别注意: ①若ab>0,则 。即不等式两边同号时,不等式两边取倒数,不等号方向要改变。 ②如果对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代数式,要注意它的正负号,如果正负号未定,要注意分类讨论。 ③图象法:利用有关函数的图象(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的图象),直接比较大小。 ④中介值法:先把要比较的代数式与“0”比,与“1”比,然后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二、均值不等式:两个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若 ,则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基本变形:① ; ; ②若 ,则 , 基本应用:①放缩,变形; ②求函数最值:注意:①一正二定三取等;②积定和小,和定积大。 当 (常数),当且仅当 时, ; 当 (常数),当且仅当 时, ; 常用的方法为:拆、凑、平方; 如:①函数 的最小值 。 ②若正数 满足 ,则 的最小值 。 三、绝对值不等式: 注意:上述等号“=”成立的条件; 四、常用的基本不等式: (1)设 ,则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2)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3) ; ; 五、证明不等式常用方法: (1)比较法:作差比较: 作差比较的步骤: ⑴作差:对要比较大小的两个数(或式)作差。 ⑵变形:对差进行因式分解或配方成几个数(或式)的完全平方和。 ⑶判断差的符号:结合变形的结果及题设条件判断差的符号。 注意:若两个正数作差比较有困难,可以通过它们的平方差来比较大小。 (2)综合法:由因导果。 (3)分析法:执果索因。基本步骤:要证……只需证……,只需证…… (4)反证法:正难则反。 (5)放缩法:将不等式一侧适当的放大或缩小以达证题目的。 放缩法的方法有: ⑴添加或舍去一些项,如: ; ⑵将分子或分母放大(或缩小) ⑶利用基本不等式,如: ; ⑷利用常用结论: Ⅰ、 ; Ⅱ、 ; (程度大) Ⅲ、 ; (程度小) (6)换元法:换元的目的就是减少不等式中变量,以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常用的换元有三角换元和代数换元。如: 已知 ,可设 ; 已知 ,可设 ( ); 已知 ,可设 ; 已知 ,可设 ; (7)构造法:通过构造函数、方程、数列、向量或不等式来证明不等式; 六、不等式的解法: (1)一元一次不等式: Ⅰ、 :⑴若 ,则 ;⑵若 ,则 ; Ⅱ、 :⑴若 ,则 ;⑵若 ,则 ; (2)一元二次不等式: 一元二次不等式二次项系数小于零的,同解变形为二次项系数大于零;注:要对 进行讨论: (5)绝对值不等式:若 ,则 ; ; 注意:(1).几何意义: : ; : ; (2)解有关绝对值的问题,考虑去绝对值,去绝对值的方法有: ⑴对绝对值内的部分按大于、等于、小于零进行讨论去绝对值;①若 则 ;②若 则 ;③若 则 ; (3).通过两边平方去绝对值;需要注意的是不等号两边为非负值。 (4).含有多个绝对值符号的不等式可用“按零点分区间讨论”的方法来解。 (6)分式不等式的解法:通解变形为整式不等式; ⑴ ;⑵ ; ⑶ ;⑷ ; (7)不等式组的解法: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求其交集,即是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求交集中,通常把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画在同一条数轴上,取它们的公共部分。 (8)解含有参数的不等式: 解含参数的不等式时,首先应注意考察是否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如果遇到下述情况则一般需要讨论: ①不等式两端乘除一个含参数的式子时,则需讨论这个式子的正、负、零性. ②在求解过程中,需要使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时,则需对它们的底数进行讨论. ③在解含有字母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时,需要考虑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状况(有时要分析△),比较两个根的大小,设根为 (或更多)但含参数,要分 、 、 讨论。
Ⅷ 高中数学选修不等式选讲里面的内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