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初中语文引用

初中语文引用

发布时间: 2021-07-27 15:10:22

A.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这句话在初中语文哪课引用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意思是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
原文,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

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便远去了,不再同屈原说话。

B. 语文说明文中作引用的方法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引用作用:
引用的作用是使论据确凿充分,增犟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为了使语言更有说服力、权威性,增强文采美、文化含量,常常会引用一些名人名言.名人名言即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一般包括名言、格言、警句、古诗词名句等.在议论文或综合文体中,作者引用名人名言往往作为理论论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以论点为统帅,始终为论点服务.一般来说,文章开头引用名人名言可以达到提纲挈领、总领全篇、引人入胜,为整篇文章奠定基调等作用.文中引用名人名言可以使论据确凿充分,说明问题、阐明观点时增强说服力,具有突出中心、富有启发性、使语言精炼等作用.
引用具体的事例 更具体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体现说明文准确性。
引用名言 更有说服力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增添文章文采,体现说明文准确性。

C. 初中7到9年级语文引用典故的诗词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李贺《雁门太守行》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题乌江亭》

早服还丹无世情, 琴心三叠道初成。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因思杜陵梦, 凫雁满回塘。 —— 温廷筠《商山早行》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易水送别》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崔灏《黄鹤楼》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

D. 初中语文带有引用的美言美句怎么写

下面是一组带有引用的美言美句,供你参考:
1、 我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壮丽。
我梦想:来到海边的沙滩,从波涛的澎湃中感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惊心动魄。
我梦想:来到白雪皑皑的高山,在朝阳的艳丽中,领略“红装素裹”的分外妖娆。
2、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
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
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幸福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追求。
3、 书是我的精神食粮,它重塑了我的灵魂。
简爱说过:“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
白朗宁说过:“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我懂得了为他人奉献爱心是多么重要。
裴多菲说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我懂得了自由的价值。
鲁迅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懂得了反抗精神的可贵。
每读完一本书,我就完成了一次生命的感悟。
4、潇洒是一道恪守在每个人心灵中的美丽的风景。
潇洒的内涵包罗万象,
“采菊东篱下”是一种清净的潇洒;
“胜似闲庭信步”是一种喜悦的潇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一种豪迈的潇洒;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一种自信的潇洒;
“独钓寒江雪”是一种高洁的潇洒;
“不破楼兰终不还”是一种悲壮的潇洒。
5、即使我们只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
即使我们只是一只春蚕,也应该“春蚕到死丝方尽”;
即使我们只是一片树叶,也应该“化作春泥更护花”;
6、我梦想,驰骋于塞外辽阔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雄浑;
我梦想,置身于江南秀丽的小镇,在绵绵的细雨中,体味“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情调;
我梦想,登临五岳之尊的泰山,在日出的辉煌中,体会“一览众山小”的气魄;
我梦想,来到美丽的北戴河边,在一片的汪洋中,感受“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的壮阔。
我梦想,坐在了家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
我梦想,登上了齐鲁的泰山,在云雾的飘绕中,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我梦想,来到了茂密的松林,在皎洁的月光下,观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
7、陶渊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折射出冷静的人生选择;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道出政治家的深重责任感;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已经挣脱并超越了自己的苦难,显露出普度众生的情怀;
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更是一代伟人对饱经沧桑的神州大地的历史性。

E. 知网里有中学语文教材原文吗我毕业论文中引用语文书原句作为语料大概100多例,机审能过吗求高手赐招

中学语文教材

我/
看, 可以的,给你吧

要求发给我,

F. 初中语文阅读问题,说明文的做引用和举例子列数字的区别议论文道理论证和应用论证的区别

引用通常是引用名言、诗句
举例子是举一个具体的事例
列数字就看这个句子里有没有数字,有就是列数字
道理论证就是讲道理,通常也会举一些例子
引用论证就和引用差不多,引用些例子类的

G. 初中语文修辞手法及作用

修辞手法共计63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除此之外,课文里还涉及到的有对比、借代、引用、双关、反语、顶针和呼告等。

修辞手法有哪些 作用是什么

1语文中主要修辞手法

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比拟、象征比拟、寄寓(寄托),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真等。其中比喻可以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复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较喻(又名强喻)、譬喻、饰喻、引喻、隐喻。 其他特殊性描写方法:有白描,比拟(又名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又名衬跌) ,衬托(又名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又名联珠、顶针),对比,对仗(又名对偶、排偶),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又名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又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又名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又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又名移觉),移就,跳脱,转文,复踏,拈连(又称:顺捏)。

2八种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 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如:诚信如一枝玫瑰,百花丛中她最美,美得无瑕,美得高贵。送人一枝玫瑰,给世间一缕馨香。诚信,维系世间温情的纽带,有了你,人们不再感到冬日的严寒,有了你,人们时刻感到春天的温暖。诚信,人类精神的缔造者,有了你,世间少一些尔虞我诈,少一些世态炎凉。

窄窄的木板,是一支飞鸣的利箭。

小小的三角帆,是一支彩色的大翅膀。

2.拟人: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如:腾跃时,模样像是欢乐;打旋时,模样像是眩晕;倾斜时,模样像是胆怯…((张歧《信念——看帆板表演》)

老人们真幽默,吃着西瓜与夏天告别,说是“啃秋”。人们终于迎来了新秋,迎来了这楚楚动人的新娘子。秋山,变得丰腴起来了;秋水,变得温柔起来;秋风,变得凉爽起来了;秋云,变得淡远起来。

3.借代: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如:你们是初升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革命加科学将使你们如虎添翼,把老一代革命家和科学家点燃的火炬接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5.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如:四十年别井离乡,雁沓鱼沉;五百个月缺月圆,梦萦魂牵。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相同句式构成排比,增加语抛,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如:人生旅途中有多少携手相伴的朋友,多少次肝胆相照,多少次投桃报李,又有多少美丽温暖的回忆

漫漫长路,总有朝夕相处的亲人,多少叮咛,多少呵护,多少孝心,多少无私。

7.设问:形式为自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如: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吗?

8.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

H. 论文中引用了中学教材上的 内容,此时参考文献要怎么写

一般可采用如下两种方式,两种都是可以的,但在国内作引文,一般引用中文使用第一来种方式较多,引用英文使用第二种方式较多例如。张三,李四作为主编在2001年写了《我不是自王麻子》,然后他又邀请王麻子写了第5章《我可能是王麻子》页码知为231-256,该书出版地为上海,出版商为科学出版社。

1、王麻子,我可能是王麻子[M]上海,科学出版社.2001.231-256

2、张三,李四.我不是王麻子[M]上海,科学出版社.2001.231-256

(8)初中语文引用扩展阅读

为了反映文章的科学依据、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

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

I. 八十年代一篇初中语文课文引用到了明顾宪成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请问...

《名联谈趣》

热点内容
教师师德教育心得体会 发布:2025-08-17 16:31:37 浏览:842
网上教学app 发布:2025-08-17 16:25:21 浏览:716
七彩虹和影驰哪个好 发布:2025-08-17 16:13:47 浏览:693
高考顶替者班主任女儿现状 发布:2025-08-17 15:48:15 浏览:49
清历史 发布:2025-08-17 15:20:57 浏览:197
二维码的历史 发布:2025-08-17 14:06:58 浏览:279
西北大学物理系 发布:2025-08-17 13:19:01 浏览:30
杭州育才教育集团 发布:2025-08-17 12:17:12 浏览:202
教育初中生的视频 发布:2025-08-17 11:47:50 浏览:62
有关土地的历史 发布:2025-08-17 10:59:04 浏览: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