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安徽2014语文中考

安徽2014语文中考

发布时间: 2021-07-28 18:02:55

⑴ 中考真题超详解2014中考语文安徽卷中的作文范文

倾心一爱,我发现天空是那么的湛蓝。倾心一爱,我看到天空是那么的宽广。倾心一爱,我感觉天空是那么的高远。我躺在青翠的草坪上,看着一只只可爱的小鸟从天空中飞过,一阵风带着几片绿叶从天空中飘过,再看着那一朵朵白云轻轻的浮在天空之上……顿时,我感到天空是那么的宽广,它包容着这世间万物;它又是那么的宽容,云朵们在天空上调皮的变换着各种形状,令路过的小麻雀嬉戏不已,而它,却丝毫不在意,还让太阳公公为那些调皮的云朵门镀上了一层金边,显得,它们是那么的高贵而可爱。倾心一爱,把它们的笑容铭刻在心。时间一点一点的从指间流过,细细的,滑滑的,它,留下的只是哀叹和惋惜,但却带走了一天的欢声笑语。夕阳西下,落霞染红了半边蓝天,云朵们不再玩耍了,它们了玩世不恭的笑脸,整齐的排成了列队,跟随太阳公公的脚步,回家去了。夕阳的余晖照耀在它们的身上,映出了血一般的色彩,这,也许是它们在和大地做最后的告别。倾心一爱,感受天空中别样的美丽。

⑵ 2014年安徽省中考总分多少每门各多少分

2014年安徽省中考总分为750分。

考试科目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物理化学。具体分值:语文150分,数学150分,英语150分(其中听力测试30分),思想品德与历史合卷共150分,物理与化学合卷共150分。

(2)安徽2014语文中考扩展阅读:

中考单选题很少单纯考查语法、语言知识,而侧重体现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的紧密联系,突出在真实的语境和交际情景中考查英语知识、语法知识,强调将英语知识提升为在语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阅读理解中选择的短文体裁多样,题材丰富,如广告、电子邮件、旅游手册、风土人情、科普文化等,话题源于生活,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根据上下文及语境猜测词义的能力,以及在对文章的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把握语言材料的主旨和深层含义。


⑶ 2014年安徽省中考满分是多少

参考资料

其中文化课考试总分750分,体育考试40分,理科实验操作考试10分。
语文150数学150英语150政治80历史70物理90化学60体育45理化试验15总分810
搜索结果两种 不过差不多。

⑷ 2014安徽中考语文作文 说说我自己 该怎么

这个作文题是中考作文,很多人肯定会和你想的一样,出题者肯定要顾及广大考生,题目看起来简单,可以下手的地方很多,但要写好有些难度,我也没有多大把握。
对付这类不好写的作文有个方法,你可以问问同学们都写什么素材,你可以借鉴一下,我支持你也可以看看一些优秀作文。
好了,下面说我的理解,这个题目看起来必须要写自己,这是关键,要充分表现自己积极向上的一面,另外首要建议你写帮助他人,这个素材可以写两到三个事例,不能写一个,也不要笼长。第二我建议你写爱国,这个比较难驾驭,我就不说了,其实这比刚才那个素材要好,但是也危险,如果你相信富贵险中求,也可以尝试一下。(打字打得我手都抽了。。。。)
原创作品,严禁抄袭,谢谢!

⑸ 2014年安徽中考语文作文是否可以用第二人称写

都可以的,可以用任一人称

⑹ 2014年最新版安徽省中考模拟试卷(一)语文卷答案

2014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卷一
一、
1.(1)①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猿鸣三声泪沾裳 ③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千树万树梨花开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⑥浊酒一杯家万里 ⑦人生自古谁无死 ⑧山重水复疑无路(选填6句,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每句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句不得分)
2.(1)镶 hōng bǔ(各1分)
(2)槐梧 魁梧(各1分)
(3)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 形容气候寒冷,也比喻恶劣的环境(各1分)
(4)你不得不承认它曾是这个世界的主人。(2分)
3.(1)拥有一辆自己的车 两(各1分)
(2)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保尔柯察金(各1分)
4.(1)示例:学习雷锋精神,构建和谐社会(2分)
(2)示例:雷锋挤的是时间,钻的是技术;而你挤的是车子,钻的是空子!(或:请你把挤劲、钻劲用在学习和工作上,而不是把它用在挤公交车上。)(2分)
(3)答题要点:正文中被推荐人的身份明确,推荐理由充分,行文流畅,结构完整,语言简明、得体,50字左右。(4分)
(4)①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雷锋的光辉形象,耳边总会回响起一代伟人毛泽东响彻神州的号召。(2分)
②我们应学习雷锋精神,奋进求实,刻苦学习,争当勤奋好学、勇于创新的好学生。(2分)
二、
[一]
5.读书也要讲“姿势”。(2分)
6.不能删去。(1分) “可能”一词表示猜测,若删去,表明曹操和杨炯“有独异于常人之处”就是肯定的了,不符合实际,太过绝对。这一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3分)
7.论证了“无论做什么活动,都要讲究一定的姿势”的道理。这一段主要是从一切活动都需要讲究一定的姿势入手,以便下文论述读书也要讲究“姿势”这个主要观点,与下文的关系是由一般到特殊(或:由大到小)。(4分)
8.举例论证。(2分)列举了自习的教室和图书阅览室里种种现象,具体详细地证明了学生在自习的教室和图书阅览室对于自己读书和写字等的姿势,完全不讲究,进一步论证“读书也要讲‘姿势’”这一观点。(2分)
9.首先,提出“要努力纠正不正确的读书姿势,讲究正确的读书姿势”的劝告;然后,用事实从反面证明不讲究正确读书姿势的危害性;接着,从只要努力纠正,一般就“能够逐渐好转,或者停止发展”证明纠正不正确姿势的作用;最后,提出能“促使每个青少年都具有正确的读书姿势”的希望。(3分,意思对即可)
[二]
10.认认真真、抚弄、凝神默想、专注、虔敬、欣慰、节日、慰藉。旧衣承载了母亲对亲人的回忆、牵挂和思念,翻晒旧衣能够给她孤寂的晚年带来一丝慰藉。(6分,意思对即可)
11.不理解母亲,认为这些旧衣没用,抱怨母亲不早日毁弃 请朋友把自己的旧衣全都寄给母亲(各2分,意思对即可)
12.父亲、外公和“我”是母亲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作者写这三件旧衣,最能体现其中所寄寓的母亲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4分)
13.删掉了“我刚放下行李”,将“一把麦秸编织的扇子”删减为“一把扇”。这两句话跟本文中心没有关系,可以删去,也使得文章语言更加简洁凝练。(5分)
14.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对自己的牵挂的感动与幸福,对母亲孤寂晚年的哀痛与难过,以及自己不能陪伴母亲的愧疚。(4分)
[三]
15.(1)跑 (2)介词,表原因 (3)热水 (4)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5)气味,这里指香气(各1分)
16.(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追随本乡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拿着经书向他请教。(2分)
(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2分)
17.①刻苦学习;②信念坚定;③虚心求教。(各1分)
18.示例:遇到问题,应虚心向老师请教。但尊师并不表示一味迁就或忍让,师生之间应平等交流。(3分,言之有理即可)
三、
19.【写作指导】
这个题目要求考生能考虑到生活中有很多小事是“不小”的,从而确定所写文章应用“以小见大”的方式来表达主旨。围绕题目进行构思,要明确材料中所举的事例的共同特点是“小”,但是小事情中却蕴涵着大道理。这个题目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写成议论文。记叙文应以叙述为主,结合适当的议论,特别是在文章的结尾处能通过议论点名主旨。写议论文,由于题目中“这”是代词,指代对象尚不明确,不能做论点,所以必须先确定中心论点,然后再围绕中心论点去组织选择材料,安排结构,布置全篇。

⑺ 安徽语文中考

文言文阅读
05
四、(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现,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许日以还。天大寒,砚冰竖,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中?至舍,四支僵劲本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盖。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7.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2)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以:
(3)腰白玉之环 腰:
18.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9.文中哪些词句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勤学的原因?(3分)
20.对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或体会。(3分)

17.(3分)(1)借 (2)用 (3)挂在腰间
18.(6分)(1)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2)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19.(3分)余幼时即嗜学 慕圣贤之道 以中有足乐者
20.(3分)要点:①排除不利于学习的环境的干扰;②在物质上不盲目攀比;③坚定人生追求,刻苦勤奋学习。

06
[三](15分)
《论语》四则
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 (《季氏》)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释】
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
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
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
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
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
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
(2)学而不思则罔
(3)可谓好学也已矣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而不学则殆。
16.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
内 容 主 张
第一则 择师之道
第二则 交益友,拒损友
17.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参考答案:
14.(3分)
(1)从:听从 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
(2)罔:迷惑 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
(3)好:喜爱 或:喜好、喜欢 (每小题1分)
15.(4分)
(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每小题2分)
16.(4分)
第①则: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
第②则:择友之道(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7.(4分)
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
(答出要点得2分,扣住要点又能联系实际可得满分)

四、(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3分)
(1)悉如外人 悉:
(2)无论魏晋 无论:
(3)临溪而渔 渔:
17.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18.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19.【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17.(4分)(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每小题2分)
18.(4分)世外桃源 与民同乐 (各2分)
19.(4分)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②民风淳朴。③人与人和乐相处。

07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务所依,日光下澈〔注〕,俟然不动,傲尔远
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澈,又作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15.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以其境过清 (2)乃记之而去 (3)窥谷忘反
16.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17.甲文和乙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4分)
18.下面的句子分别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1)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5.(3分)(1)因为。 (2)离开。 (3)返回(答“返”、通“返”、同“返”均可)。
16.(4分)(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或:(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或:(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或:(水中)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17.(4分)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 [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
[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18.(4分)(1)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2)流露出作者陶醉于自然美景,淡泊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
08
〔三〕(15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偏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忻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分)
(1)余幼时即嗜学 (2)录毕,走送之 (3)媵人持汤沃灌
15.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6.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2分)
17.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自己学习的经历?(3分)
18.读了上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答出两点即可)(3分)
[三](15分)
14.(3分)(1)嗜:“爱好”或“特别爱好”“喜欢”(2)走:跑。(3)汤:热水。 (每小题1分)
15.(4分)(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2)我求学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像这样。(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6.(2分)作者从读书中得到精神上的快乐,不在意生活的贫困。(答“中有足乐”也可。意思对即可)
17.(3分)①得书之难 ②求师之诚 ③求学之苦 (每点1分。答出得书、求师、求学的可得2分,意思对即可)
18.①学习的动力缘自于浓厚的兴趣
②向人求教要谦虚诚恳
③学习要敢于发问
④学习要勤奋刻苦
⑤学习要有主动性
⑥以读书为乐,就会不畏艰难: (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言之成理即可)

09
【三】(15分)
鱼我所欲也(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下同)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故不为苟得也 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
(3)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
(4)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
16.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17.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2)山河破碎风飘絮
18.请摘录原文中的语句,填写下表。(5分)
篇目 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 共同的追求
《鱼我所欲也》
《过零丁洋》

古诗文
05
2. 你已诵读了不少优秀古诗文,请把下面的诗文名句补写完整。(任意选做6题)(6分)
(1)三人行,___________。 (《论语•述而》)
(2)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3)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4)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5)_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6)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7)______________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8)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3. 请按下面的提示或要求,默写出你所知道的诗文句子。(课内外均可)(4分)
(1)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佳句,如:____________。
(2)连战、宋楚瑜的大陆之行,又一次证明:故乡,人的生命之根。请写出两句表达乡情乡愁的古代诗歌名句:__________________。

2. (1)必有我师焉 (2)草色入帘青 (3)风正一帆悬
(4)一览众山小 (5)何当共剪西窗烛 (6)无可奈何花落去
(7)人生自古谁无死 (8)落红不是无情物
3. (1)示例:①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②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③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示例: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③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06
一、语文积累(20分)
1.你已诵读了不少优秀古诗文,请把下面的诗文名句补写完整。(任意选做6题) (6分)
(1)大漠孤烟直, 。 (王维《使至塞上》)
(2)金樽清酒斗十千, 。 (李白《行路难》)
(3)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周敦颐《爱莲说》)
(5) ,白露为霜。 (《诗经•秦凤》)
(6)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8)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2.请按下面的要求,默写你所知道的古代诗歌句子。(课内外均可).(4分)
(1)初中校园生活即将结束,朝夕相处的同学将要分别,请你写出两句表达离别之情的古代诗歌名句: , 。
(2)我国古代诗歌中,有不少诗篇抒发了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豪迈情怀,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 。

08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三人行。 。 (《论语》)
②芳草鲜美, 。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④不畏浮云遮望眼, 。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⑤夕阳西下,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⑥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2)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35分)
1.(10分) 。
(1)①必有我师焉 ②落英缤纷
③苔痕上阶绿 ④自(只)缘身在最高层
⑤断肠人在天涯 ⑥落红不是无情物 (6分。每空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空不得分)
(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分。每空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空不得分)

1.(6分)(1)长河落日圆 (2)玉盘珍羞直万钱 (3)蜡炬成灰泪始干
(4)濯清涟而不妖 (5)蒹葭苍苍 (6)沉舟侧畔千帆过
(7)会挽雕弓如满月 (8)山重水复疑无路
(答对其中6题得满分。每小题1分。有漏字、添字、错别字的,该小题不得分)
2.(4分)(1)示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呜。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示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09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老骥伏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壮心不已。(曹操《______________》)
②口口口口口,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俚洞庭湖赠张丞相))
③醉里挑灯看剑,口口口口口口。(辛弃疾《破阵子》)
④口口口口口口口,为有源头活水来。(_______《观书有感》)
⑤山重水复疑无路,口口口口口口口。(陆游《游山西村》)
⑥口口口口口,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⑦莫道不消魂,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李清照《醉花阴》)
⑧诚宜口口口口……不宜口口口口,引喻失义,口口口口口也。(诸葛亮《出师表》)

3.①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龟虽寿 ②气蒸云梦泽 ③梦回吹角连营 ④问渠那得清如许朱熹 ⑤柳暗花明又一村 ⑥但愿人长久 ⑦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⑧开张圣听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① ,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② ,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③海内存知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⑤ ,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 ,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默写杜牧的《赤壁》.或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名著导读
05
4. 你读过一些课外名著,请按提示完成下面的填空。 (3分)
(1)《水浒》中叙述了好汉__________________“大闹野猪林”的故事。
(2)《西游记》主要记叙唐僧师徒四人战胜各路妖魔鬼怪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3)《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鲁智深 (或“鲁达”。答“鲁提辖”也可)
(2)(去)西天取经 (答“取经”也可)
(3)笛福

07
1.按下面的要求,写出你所知道的古代诗句。 (4分)
(1)相信你此时坐在考场上一定充满信心。还记得李白《行路难》结尾处那鼓舞人心的两句诗吗?请写出来,鼓励一下自己: , 。
(2)人们常说“站得高看得远”,含有这一道理的古代诗句有不少。请写出其中连贯的两句: 。
1.(4分)(1)(2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2分)示例: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②会当凌绝顶,广览众山小。
3.读经典,学语文,首先在于读。你读过《西游记》,一定知道“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故事。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5分)
(1)孙悟空为什么要借芭蕉扇?他是向谁借的?————————
(2)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三调芭蕉扇”的结果写出来。
一调:—— 二调:—— 三调:——
09
3.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
(1)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由三位名人的传记组成,这三位名人是:德国音乐家 ,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 。
(2)《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到达小人国、大人国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⑻ 2014安徽中考语文作文考什么,有什么好词好句可以帮忙啊,我作文不好。

有些人注定是等待别人的,有些人注定是被等的,曾经的相遇,总胜过未必碰头吧

⑼ 我的安徽2014语文中考作文这样写行吗

不可以,因为主题变了 跑题了

⑽ 安徽2014中考语文名著考哪些


9
年级
(50

)

1
.孔子语录《论语十则》

2
.鱼我所欲也

孟子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4
.曹刿论战

左传

5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6
.出师表

诸葛亮

7
.桃花源记

陶潜

8
.三峡

郦道元

9
.杂说
(

)
韩愈

10
.小石潭记

柳宗元

11
.陋室铭

刘禹锡

12
.岳阳楼记

范仲淹

13
.醉翁亭记

欧阳修

14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15
.爱莲说

周敦颐

16
.送东阳马生序
(
节选
)
宋濂

17
.关雎
(
关关雎鸠
)
诗经

18
.蒹葭
(
蒹葭苍苍
)
诗经

19
.观沧海
(
东临碣石
)
曹操

20
.饮酒
(
结庐在人境
)
陶潜

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城阙辅三秦
)
王勃

22
.次北固山下
(
客路青山外
)
王湾

23
.使至塞上
(
单车欲问边
)
王维

2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杨花落尽子规啼
)
李白

25
.行路难
(
金樽清酒斗十千
)
李白

26
.望岳
(
岱宗夫如何
)
杜甫

27
.春望
(
国破山河在
)
杜甫

2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八月秋高风怒号
)
杜甫

2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北风卷地白草折
)
岑参

30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天街小雨润如酥
)
韩愈

3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巴山楚水凄凉地
)
刘禹锡

32
.观刈麦
(
田家少闲月
)
白居易

33
.钱塘湖春行
(
孤山寺北贾亭西
)
白居易

34
.雁门太守行
(
黑云压城城欲摧
)
李贺

2014高考复习全攻略
历年真题模拟试题提前招生家长专区报名咨询
35
.赤壁
(
折戟沉沙铁未销
)
杜牧

36
.泊秦淮
(
烟笼寒水月笼沙
)
杜牧

37
.夜雨寄北
(
君问归期未有期
)
李商隐

38
.无题
(
相见时难别亦难
)
李商隐

39
.相见欢
(
无言独上西楼
)
李煜

40
.渔家傲
(
塞下秋来风景异
)
范仲淹

41
.浣溪沙
(
一曲新词酒一杯
)
晏殊

42
.登飞来峰
(
飞来峰上千寻塔
)
王安石

43
.江城子
(
老夫聊发少年狂
)
苏轼

44
.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
)
苏轼

45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
)
陆游

46
.破阵子
(
醉里挑灯看剑
)
辛弃疾

47
.过零丁洋
(
辛苦遭逢起一经
)
文天祥

48
.天净沙·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
)
马致远

49
.山坡羊·潼关怀古
(
峰峦如聚
)
张养浩

50
.己亥杂诗
(
浩荡离愁白日斜
)
龚自珍

(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背诵的篇目
14


1.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

《荀子》

2.
逍遥游

(北冥有鱼……圣人无名)

《庄子》

3.
师说





4.
阿房宫赋

杜牧

5.
赤壁赋





6.


《诗经》

7.
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

8.
蜀道难





9.
登高





10.
琵琶行

白居易

11.
锦瑟

李商隐

12.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3.
念奴娇(大江东去)





14.
永遇乐

(千古江山)

辛弃疾

热点内容
师德先进教师事迹 发布:2025-08-13 15:33:01 浏览:770
孕妇上火吃什么好 发布:2025-08-13 12:59:00 浏览:219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 发布:2025-08-13 12:04:12 浏览:258
中考语文古文 发布:2025-08-13 11:50:19 浏览:929
丝袜教师视频 发布:2025-08-13 11:19:31 浏览:803
初三语文教材 发布:2025-08-13 08:38:25 浏览:734
辅导小学一年级英语 发布:2025-08-13 07:42:18 浏览:242
教育局胶州 发布:2025-08-13 07:00:46 浏览:297
怀孕多久有胎心胎芽 发布:2025-08-13 02:14:32 浏览:857
蒙古舞胸背组合教学 发布:2025-08-13 01:57:20 浏览: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