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规则
『壹』 小学数学规则课
小学数学规则课的内容包括四则运算,加法交换律,假发,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
『贰』 数学 (关于规律)
用数列去做,从第2个白色开始一直到第20个,一共有19个,第1个第2个白色之间是1个黑色,一次类推,第19个到第20个白色之间有19个黑色,则根据等差数列前几项和公式得出共有黑色190个。
『叁』 数学中的规律
只看分子
1
2 2
3 6 3
4 12 12 4
5 20 30 20 5
6 30 60 60 30 6
7 -- -- -- -- -- 7
每行对称排列.
第2个数从第2行开始,每次个数是前面数的倍数依次是1倍,2倍,3倍---9倍
所以第7行第2个数为7*6=42
第10行第2个数为10*9=90
第3个数从第3行开始,每个数是前数的倍数依次是0.5,1,1.5,2,2.5,3,3.5,4,4.5倍.
所以第7行第3个数是42*2.5=105
第10行第3个数为90*4=360
第4个数从第4行开始,每个数是前数的倍数依次是1/3,2/3,1,4/3,5/3,2,7/3
所以第7行第4个数是105*4/3=140
第10行第4个数是360*7/3=940
第5个数从第5行开始,每个数是前数的倍数依次是1/4,2/4,3/4,4/4,5/4,6/4
第10行第4个数是940*6/4=1410
所以第7行为
1/7 1/42 1/105 1/140 1/105 1/42 1/7
第10行为
1/10 1/90 1/360 1/940 1/1410 1/1410 1/940 1/360 1/90 1/10
『肆』 数学。规律是什么啊
规律是:第 n 个数是 (n+1)²。
『伍』 数学的规律是什么
问这个问题前,先学习一下数学史。
数学是规律吗?
答案是是,因为数学最终可以衡量甚至预测所有的事情,现在不能只是因为我们不能,因为现在的数学还停留在“数”上。
但是我希望并认为不是,因为我不想否认人类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想否认生命的意义。
你知道宇宙?
你认为宇宙只是你肉眼看到的实质存在的事物吗?
由基本元素构成,可以在各种“方向”不断扩展,并最终会回归本源的我认为都可称为宇宙。我们的大脑就可以称为一个小宇宙,一花一草一木一世界。
我看过一些关于数学史的书之后,便发现现在的所有理论都是由最基本的公理逐步推出来的,只要我能够理解加减乘除的概念,我就可以理解绝大多数的数学理论,并应用;
你觉得你会用加减乘除吗?
在你每一次应用数学知识的时候,无论是在哪一个学科,你仔细回想你思考的过程,例如计算面积S=ab,假设a=2m,b=2m,我在计算的时候,都是先算2*2,然后加上单位,为什么要这样,因为我只会这样算,但是事实上,这里面有更高级的概念,因为如果仅仅有这种程度,先人是根本想不到用乘法的,至少如果我生活在一个只有整数的时代,我是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小数的存在。
面积的乘法便是2m*2m。
在解释之前,也说一下数的概念?1为什么是1,2为什么是2,1+1为什么等于2?
1是1 unit,一个标准。例如1个,1m,1kg;都是先定义了1 unit定义才有后面的扩展。而2,3……便是相对于1unit 的比例,如2m,便是相对于1m的2倍关系。1+1=2;比如你拿了一个石头,又拿了一个,手里共有两个,你为什么有二的概念,因为手里的数量是相对于1个比较出来的。没有了1,便没有了比较,后面无从谈起。
所以整数到小数的过度应该经历许多波折。
像这种比例得到的数的关系,是一维思维。
然后我说的乘法便是二维思维,现在我正在理解,说不清楚,现在你所学的乘法运用也仅仅是比较而已,得到的结果和1m^2进行比较得到4,便是4m^2; 但是可以不仅仅如此,可以直接在大脑运算2m*2m, 而不需要中间过渡计算,说不清楚,你自己体会。
数可以在“数”和“量”上衡量这个宇宙,也就是只要有了相应的概念,数学所表达的便是这个宇宙,是一种映射或称为变换最好,宇宙是由规律的,除非真有上帝存在.
所以数学也是有规律的;
然而这个宇宙有生命存在,可能我们的存在或许就是一堆外星人的数据,也可能地球只是猪圈,但是至少就算不是人类,只要有生命,这个宇宙便有了随机性,可能性。
至少我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可以因为一堆数据而预测。
(以上纯属个人见解,就是因为像这种胡思乱想,我才变得废了,好好学习,思考是人类唯一的意义)
『陆』 数学规则
在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中,存在着大量有关数的四则计算法则、运算定律与性质、计算公式等内容。这些内容既是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及其计算规律的概括与总结,又是有关计算过程具体实施细则的具体规定。在这里我们把这些内容统称为数学规则,将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称之为数学规则的学习。由于数学规则反映的是几个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因此他们的学习层次和复杂程度都高于概念学习。
学生对数学规则的掌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理解数学规则的推导与总结过程,不仅懂得各个数学规则是怎样规定的,而且还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规定,以此明确数学规则规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二是将总结出来的数学规则灵活运用到各种具体情境中去解决相应的问题,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规则(如四则计算法则、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等)其运用水平应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三是掌握不同数学规则之间的关系,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柒』 数学规律是什么意思
电荷守恒H++Na+=OH-+AC- 物料守恒就是元素守恒,就是元素质量守恒 CH3COOH,CH3COONa 醋酸钠和醋酸一比一等浓度混合, 就说1mol醋酸和1mol的醋酸钠固体混合 那你可以直接说混合物中有,1molNa,2mol的CH3COO-(或者说含2mol的C) nC=2nNa+ 然后溶于水,不论怎么电离水解,总之溶液中就是Na+,CH3COOH,CH3COO-,H+。OH- 即使发生了化学反应,依旧是nC=2nNa+ 那含C的是CH3COOH,CH3COO-,所以nCH3COOH+nCH3COO-=2nNa+ 质子守恒守恒,从水的电离说,从水的电离方程式看,水电离出的nH+=nOH- 所以质子守恒就是由水电离出的H+和OH-的质量守恒 H2O=H++OH- nH+=nOH-,此溶液,水电离出的OH-没有去结合什么而形成什么的氢氧化物,,而H+有一部分去结合醋酸根形成醋酸。所以nH++nCH3COOH=nOH-
『捌』 名词解释:数学规则
在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中,存在着大量有关数的四则计算法则、运算定律与性质、计算公式等内容。这些内容既是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及其计算规律的概括与总结,又是有关计算过程具体实施细则的具体规定。在这里我们把这些内容统称为数学规则,将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称之为数学规则的学习。由于数学规则反映的是几个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因此他们的学习层次和复杂程度都高于概念学习。
『玖』 数学规律
根据你的叙述,这个数阵的形式大致应该是如下所示吧~
01 03 05 07 09 11
13 15 17 19 21 23
25 27 29 31 33 35
37 39 41 43 45 47
49 51 53 57 59 61
63 65 67 69 71 73
. . . . . .
. . . . . .
===========================================================
探究规律一:
能被十字框框中的五个奇数之和,一定是十字框中间那个自然数的5倍。
因为这个数阵,从每一列来看,其从上到下都是一个递增的等差数列,因为这一列每相邻两数,下面的一个数的数值都比上面的相邻数的数值多6个2也就是6*2=12(中间隔着5个相邻的奇数),所以每一列数都是(从上到下递增的)等差数列。同理,很容易看出每一列都是(从左到右递增的)等差数列。
所以每一个十字框:
a
b c d
e
都满足 (a+e)/2=(b+d)/2=c,所以a+e=b+d=2c
所以每一个十字框的和为
a+b+c+d+e=(a+e)+(b+d)+c=2c+2c+c=5c
所以能被十字框框中的五个奇数之和,一定是十字框中间那个自然数的5倍。
-------------------------------------------------------------------
探究规律二:
因为由第一问得:每一列来看,其从上到下都是一个递增的等差数列,且公比皆为6*2=12,
所以我们有;
落在十字框中间且又是第二列的奇数可表示为:15+(n-1)12=12n+3, n≥1为自然数
落在十字框中间且又是第三列的奇数可表示为:17+(n-1)12=12n+5, n≥1为自然数
落在十字框中间且又是第四列的奇数可表示为:19+(n-1)12=12n+7, n≥1为自然数
落在十字框中间且又是第五列的奇数可表示为:21+(n-1)12=12n+9, n≥1为自然数
容易得到,落在十字框中间且又是第M列的奇数可表示为:12n+2M-1, n≥1为自然数,n代表十字框里面数字的行数
----------------------------------------
运用规律:
1.若被十字框框中的五个奇数之和为6025,则可以设十字框中间的奇数c.
由第一问所得我们知道5c=6025,解得c=1205,也就是说十字框中间的数字为1025.
设1025=2x-1,解得x=513,也就是说c=1025是第513个奇数;那么它应该落在哪一行呢?因为每一行只能容纳6个奇数,而且513≡3(mod 6),更进一步说513=85×6+3,所以第513个数落在整个数阵第85行从左往右数第3个数。
所以中间的奇数是1025,这个奇数落在从左往右第3列.
----------------------------------------------
2.请你写出一个不能够框在十字框中间的且大于500的奇数:
因为这个数阵可以往下延续无限行,所以不能框在十字框中间的只有数阵1)最左边一列,2)最右边一列,3)最上面一行;一眼看出数阵最上面一行最大值为11,所以不考虑;
1)由前述分析得,最左边一列由上至下第a项为1+12(a-1)=12a-11(a≥1为自然数)
2)同上述道理易得,最右边一列由上至下第b项为11+12(a-1)=12b-1(b≥1为自然数)
两种情况随便挑一种可得到一个满足条件的特例。
比如对于情况1),12a-11≥500(a≥1为自然数)可以解得a≥43,只要取a=43,奇数12a-11=12×43-11=505就是满足条件的一个特例了:因为它不仅大于500,还是最左边一列的一项(第43项)所以不能被框在十字框中间. 同理也可以在情况2)中得到特例,这里不赘述.
------------------------------------------------
3.被十字框框中的五个奇数之和可能是485吗?可能是3045吗?说说你的理由。
由2.的情况1)2)分析得,如果一个奇数c具有形式c=12a-11(a≥1为自然数)或者c=12b-1(b≥1为自然数)的时候,那么c必定不可能作为十字框的中间奇数。
容易得到,c=12a-11(a≥1为自然数)等价于c≡1(mod 12);c=12b-1(b≥1为自然数)等价于c≡11(mod 12),所以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分析:
如果十字框框中的五个奇数之和可能是485,那么不妨设中间的奇数为c,那么5c=485,解得c=97;因为97除以12得到的余数是1,也就是说c≡1(mod 12),由上述分析得c不可能做成十字框的中间奇数,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所以十字框框中的五个奇数之和不可能是485。
因为3045≡9(mod 12),也就是说3045除以12得到的余数是9而不是1或者11,所以3045可能是十字框框中的五个奇数之和.
『拾』 数学小规则
括号前面如果是加号,那么括号里所有的项都不变号,如果括号前面是
减号
,那么括号里的所有项都要改变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