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课外阅读题
『壹』 初一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期末测试试卷 一、基础知识及应用: 1.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骸(hái)骨 叹(tàn)服 峰峦(1uán) 海枯(kū)石烂 B.霎(shà)间 静谧(mì) 劫掠(luè) 千姿万态(tài) C.棉絮(xù) 狩(shòu)猎 海域(yù) 高插青冥(mínɡ) D.憔悴(cu) 瑟(bì)缩 砰砰(pēnɡ) 更高一筹(chóu) 你的答案:AC 正确答案:A 本题得分:0 2.形似字注音组词都正确的一组是 A.倾(qinɡ)倾刻 顷(qinɡ)顷盆 絮(xù)柳絮 恕(shù)宽恕 B.虐(nüè)虐待 虚(xū)虚心 嫌(qiān)嫌逊 谦(xián)谦弃 C.倘(tǎnɡ)倘若 淌(tǎnɡ)流淌 缀(zhuì)点缀 辍(chuò)辍学 D.钦(qīn)钦差 欣(xīn)欣喜 街(xián)头街 衔(jiē)衔道 你的答案:B 正确答案:C 本题得分:0 3.下列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组是 A.孪生 潺潺 弥漫 变幻无长 B.嘻戏 酷爱 谚语 惊慌失措 C.喧嚣 篡夺 畅谈 一叶孤舟 D.蜃楼 淄博 肃杀 栩栩如声 你的答案: 正确答案:C 本题得分:0 4.词语中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匿笑 匿:偷偷的 相委而去 委:丢下 B.期行 期:约定 入门不顾 顾:顾及 C.危楼 危:高 引弦而战 引:拉 D.熬过 熬:忍受 恍然大悟 悟:明白 你的答案: 正确答案:B 本题得分:0 5.依据课文,句子空白处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________走出。 (2)这是你_________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3)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但仍然觉得先派一个人去看看工作的进展情形比较_________。 (4)向地面这么一挥洒,泥点________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小人。 A.傲然 至爱 妥当 溅落 B.骄傲 热爱 稳当 飞落 C.自傲 亲爱 稳妥 散落 D.狂傲 可爱 妥靠 洒落 你的答案: 正确答案:A 本题得分:0 6.结合句意解释加点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A.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不响。 匿笑:偷偷地笑。 B.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轻盈:这里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C.有一天,天神女蜗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 莽莽榛榛:辽阔广大,无边无际。 D.经验告诉我们: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 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预兆: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你的答案: 正确答案:C 本题得分:0 7.文言词语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 逾时:过了一会儿。 B.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逃跑。 C.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居:经过。 D.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十九:十九个。意思是绝大部分。 你的答案: 正确答案:D 本题得分:0 8.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兄子胡儿曰:“撒盐差可拟空中。”兄女曰:“未若因风气柳絮”。 B.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C.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舍去太丘,去后乃至。 D.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文轮义。 你的答案: 正确答案:B 本题得分:0 9.与原文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 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B.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C.母亲,倘若你在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的如梦。 D.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 你的答案: 正确答案:C 本题得分:0 10.对下列句中使用的修辞方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4)难道我是愚蠢的吗?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 A.比喻 对偶 夸张 反问 B.夸张 比喻 夸张 设问 C.拟人 对偶 比喻 反问 D.夸张 比喻 夸张 反问 你的答案: 正确答案:A 本题得分:0 11.感情色彩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A.灵敏 缥缈 炫耀 温情 B.精致 称职 妥当 秀气 C.惊讶 妄弃 信服 荒凉 D.委屈 寂寞 神往 精细 你的答案: 正确答案:B 本题得分:0 12.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教育。 B. 诗歌的分类,按内容分,有抒情诗、叙事诗;按形式分有格律诗、自由诗、说理诗和歌谣。 C.《天上的街市》这首诗运用了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作者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对这一神话进 行了再创造,诗中的牛郎织女成了自由解放、幸福美好的化身。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一则寓言,寓言中讲述了自命不凡的赫耳墨斯在雕像者的商店里碰壁 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妄自尊大,爱慕虚荣的人。 你的答案: 正确答案:B 本题得分:0 13.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上的街市》的作者是郭沫若,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主要代表作有诗集 《女神》、话剧《屈原》。 B.《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著名的儿童作家安徒生。 C.《伊索寓言》的作者伊索是古罗马的著名寓言作家,代表作有《蚊子和狮子》。 D.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的主人公只能是拟 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你的答案: 正确答案:A 本题得分:0 二、阅读理解: (一) ①我没有理由了。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②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她学习很好,人一点也不自私。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③上星期一次体育课,我们全班都穿上刚买的新运动衣。跳完山羊,我们围着小树逮着玩。一不小心,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我坐在树底下偷偷地抹眼泪,又心疼裤子,又怕回家挨说。万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边一个劲地叹气。忽然,她跳起来拍着屁股说:“咱俩先换过来,我妈是高级裁缝,她能把裤子上的大口子缝得一点儿都看不出来。” ④当时,我觉得自己得救了,就把裤子和万芳换了。后来,我听说为了这件事,她妈妈让她对着墙壁站了一个钟头。 ⑤“为什么你不说裤子是我的?” ⑥她嘿嘿地笑着:“我妈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会让你妈知道。” ⑦我要把裤子换过来,她却满不在乎地说:“算了吧,反正我已经站了一个钟头,要是再换过来,你还得站两个钟头……”直到现在,我身上还穿着她的运动裤。每次上体育课,看见她裤子上的那条长长的伤疤,我就觉得对不住她。 14.这段文字记叙的顺序是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D. 其它 你的答案: 正确答案:C 本题得分:0 15.这段文字有概述,有具体叙述,按要求将段落序号 填在横线上。 A.概述:__________。 B.具体叙述:________。 你的答案: 正确答案: A①② B③②⑤ 本题得分:0 16.这段文字刻画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 你的答案: 正确答案:万芳 本题得分:0 17.这段文字在刻画主要人物形象时,扣住的两个字是 ______。 你的答案: 正确答案:“仗义” 本题得分:0 18.这段文字在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时,主要运用的是: A.肖像描写 B.动作描写 C.语言描写 D.心理描写 你的答案: 正确答案:C 本题得分:0 (二) ①大自然出现的奇观常令人惊叹不已,洪水竟能挟带那么多的石块和泥沙从山坡上蜂拥而下,这就是住在城市或平原上的人很少听说,而且几乎难以想象的泥石流。 ②泥石流是一股黏稠的泥浆裹挟着巨石,突然暴发,历时短暂,来势凶猛,具有极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所以泥石流又被称为“石洪”。 ③泥石流暴发时,先是轰地一声巨响,接着有如山崩地裂,大量的泥沙、石块在峡谷中剧烈崩塌,峡谷中奔腾的激流搅拌着这些泥沙与石块,像一条褐色的巨龙,以排山倒海之势,沿着峡谷奔泻而出,气势凶猛异常。整个泥石流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流出数十万立方米,甚至数百万立方米的固体物质,还能将数十吨、数百吨、甚至上千吨的巨石从山内搬到山外,造成灾难性后果。 ④因此,泥石流是某些山区所特有的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泥石流的破坏力很大,可使公路铁路_______,_______农田森林,________江河,________路基桥梁和灌溉渠道,______城镇村庄,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直接危害着山区建设和人民生活。 ⑤泥石流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山区都有分布。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泥石流分布相当广泛。因此,我国对泥石流的防治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是“防”、“截”、“排”。“防”就是在泥石流形成的沟谷源头植树种草,保持水土。经过绿化的山坡不仅使泥石流的发生减弱、减少,而且对防治滑坡、崩落等自然现象也有积极作用。“截”就是在陡坡和沟谷地区修建各种梯级拦坝,拦蓄各种泥石流固体物质,减弱泥石流的冲击力,“排”就是修建大跨度单孔桥,或在泥石流搬运区的下方或堆积区建造排洪沟,以利泥石流顺利排走。一般说来,在山区建设中,如遇有特大泥石流暴发,则以避开为宜。 19.从下列词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字母填入第④段 中的空缺处。 A.埋没 B.毁坏 C.冲毁 D.中断 E.堵塞 你的答案: 正确答案:DAECD 本题得分:0 20.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A.泥石流的形成原因 B.泥石流 C.泥石流的危害 D.泥石流的防治 你的答案: 正确答案:B 本题得分:0 21.全文共5段,可以分为三部分,请用“‖”在原文中 划分层次,并写出每一部分的段意。 第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答案: 正确答案: ①②‖③④‖⑤ 第一部分:介绍什么是泥石流; 第二部分;介绍泥石流具有很大的破坏力; 第三部分:介绍我国防治泥石流的方法、经验。 本题得分:0 22.第③段运用了描写和说明两种表达方式,用直线画 出描写语句,用曲线画出说明语句。 你的答案: 正确答案:描写语句:“泥石流暴发时……气势凶猛异常。”说明语句“整个泥石流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流出数十万立方米,……造成灾难性后果。” 本题得分:0 23.第②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第③段运用的说 明方法是______。 A.举例子 B. 分类别 C.打比方 D.作比较 E. 下定义 F.列数字 你的答案: 正确答案:②段E;③段C F 本题得分:0 24.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答案: 正确答案:逻辑顺序 本题得分:0 (三) 一群动物正在吃草,冲来一只老虎。动物们吓得四散奔逃,惟独一只犀牛迎上前去,怒目相视。 老虎愣了一下掉头走了,远远观望的动物们蜂拥而上,团团围住这位勇士,向它唱起了赞歌。 老虎并未走远,它远远窥探着。不一会儿,它见犀牛离开了这群动物,马上返回冲来。 动物们又四散奔逃。只有一只刚出世的天真的小羊羔毫不畏惧,睁着一双好奇的眼睛迎上去,对着老虎亲昵地“咩咩”叫着——这小家伙把老虎当成自己的亲娘,想吃它的奶哩。 老虎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愣了半刻,返身走了。 远远观望的动物们又蜂拥上来,团团围住这位不怕虎的小勇士,向它唱起了赞歌。 羊羔的母亲,一只老山羊走上前来,制止了大伙的赞美。它恳切地说:“伙计们,请你们闭上尊口吧!我的孩子由于无知,差点儿送了一条命。老虎不知什么缘故没有吃它,这已是万幸了,还有什么值得赞美的呢?” 25.犀牛与羊羔面对老虎都是迎上去,原因是: A.相同,都是无所畏惧的精神。 B.不同,犀牛怒目而视是无所畏惧;羊羔是无知, 认敌为娘。 C.不同,犀牛是出自机智,巧斗老虎;羊羔是无 知,认敌为娘。 D.相同,都是出于无知,不识虎性,盲目斗争, 盲目亲近。 你的答案: 正确答案:B 本题得分:0 26.仔细阅读老山羊说的话,为寓言补充一个概括出寓 言蕴含的哲理的结尾。 你的答案: 正确答案:无知无畏有时表面看来完全一样,实质却完全不同。 本题得分:0 27.这则寓言寓意不止一个,在不脱离原文的前提下, 驰骋你的想象力,谈谈你体会到了哪些生活哲理。 你的答案: 正确答案:无知不等于无畏,怕是相互的;无畏不是胆大妄为,无知最可怕。 本题得分:0 三、写作 题目:论______的变迁 要求: 1.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2.字数不少于600字 你的答案: 正确答案:[例文] 论厕所的变迁 陈雪菲 在论述之前,让我们先回答一个问题: 问:什么地方你天天都要去,不去不行,但从思想上出发,又有人喜欢这个地方。 想好了吗?答案就是厕所。 厕所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地方,它虽然平常,甚至在某些人眼里总是占据“低贱”这一席之地,但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又恰恰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从古至今,厕所的变化速度很快,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厕所是如何变迁的。 在古代,厕所被称为“茅房”。何为“茅房”?其实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茅草为顶的房子。足见其简陋。人类在进步,厕所自然也在进步,于是出现了用砖砌成的石屋,并分出了男女,这为厕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接着出现了公共厕所和家庭厕所。公共厕所的诞生,大大方便了出门在外的人。但是正因为它是“公共”的,所以又产生了一连串的问题。例如:公共厕所的卫生情况,这可是一直困扰大家的问题。为了方便群众,部分公厕由“蹲式”改为了“坐式”,可“坐式”真的方便吗?恐怕大家心里都有数。谁会没有任何顾虑坐在上面?于是聪明的人们采取了多种方式,先是把纸垫在周围,可还是觉得不放心,于是“半坐”,可这种姿势的感觉实在是痛苦,两腿由发酸转化为发麻,不一会儿就发疼,最终忍无可忍两腿发软,但还要坚持,于是发抖,最后无奈,坐下了。这一系列感觉可以生动地描绘为: 半坐→发酸→发麻→发疼→发软→发抖→坐下 (失败) 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人蹲在便圈上,在“坐式”的基础上运用了“蹲式”的方法。但经常出现非常尴尬的场面:当人们发现关着门的厕所里并没有一双脚时,于是认为里面并没有人,呼啦一下拽开门,才发现有一个像鸟一样蹲在便圈上的人。那时你什么感觉:抱歉、想笑还是其他?恐怕只有你才知道。 然而这些问题永远不会阻挡住厕所的变迁,它们是一块块吸引人类发明创造,激发人类灵感的磁石。带锁的门,打破了尴尬的僵局,不管你在里面是什么姿势,只要上了锁,外面就会显示出里面,是“有人”还是“无人”,这算是又一次进步吧。 残疾人专用厕所,带化妆间的厕所,适用于年轻母亲携带婴儿的厕所等等,这些更方便、更时尚的厕所在上个世纪统统诞生,而它们的名字,也由“厕所”改为了“卫生间”。 在漫长的变迁路上,茅房一厕所一卫生间一洗手间一休息室,这些全部都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它们的意义,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可以使用”的范围内,它们早已远远超出了自身的价值。相信总有一天,厕所不再意味着低贱。 [简评] “论厕所的变迁”,一个很新颖的话题。这个在人们心目中平常得甚至有些低贱的地方,作者却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注释着它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于是作者从名称写到分类,从环境写到设施,从许多的角度让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在作者的笔下,这个很不起眼的地方却很严肃地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状况,初听有些咋舌,但随着文章细细品味,你确实会发现许多的问题。正像文章结尾写的那样厕所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可以使用的范围内,它已经折射出一个国家的进步速度。 文章结尾一句“相信总有一天,厕所不再意味着低贱”,这句话蕴含着深深的哲理,作者间接地提醒着人们:赶快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吧! 本题得分:0 你的总分:0分
『贰』 七年级下语文课外阅读
不一定非要7年滴,做些中考方面地,阅读没有界限。因为有些题不标准。比如会跳舞的火炉,,就是内容。要有阅读技巧。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 文章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 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 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 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 划分层次:(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 总分总(掐头去尾)
7. 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 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 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 填写读书卡片。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 记叙顺序及作用:(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 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4) 平叙(略)
11. 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 写作手法及作用:(1) 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 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8)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 修辞方法及作用:(1) 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的效果。(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 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 句子含义: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16. 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1) 承接上文。(2) 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 为后文作铺垫。
17.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8.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记叙文阅读规则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气势,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三、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
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实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自己多发挥!就能学好。。我有经验
『叁』 初一语文课外阅读复习题
一.填空题
1.谢婉莹 《寄小读者》
2.泰戈尔
3.繁星格”、“春水体”
4.“爱”和“为人生”的哲学
二.简答题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童年》
1.高尔基 俄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
2.《童年》 《我的大学》 《在人间》
3.“我”(阿廖沙)、 外祖母 、外祖父 、舅舅们
4.阿廖沙
二.问答题
1.阿辽莎是全书的中心人物,他从小心地善良,特别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颗善恶分明、是非分明、能爱能恨的灵魂。
2.意志刚强、有理想有作为的新人。他性格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朝花夕拾》
一.填空题
1.周树人 豫才 浙江绍兴 现 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呐喊》 《彷徨》
2。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3。不会
4.封建孝道
5.迎神赛会
6.《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5月的《新青年》
记得给分数啊!!!
『肆』 七年级语文 说明文 课外阅读理解(及答案)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虽然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类文种,但若没有其他表达方式(如叙述、议论、描写等)的恰当配合,则无法圆满地完成向读者介绍事物、解释事理的任务;而从学习写作说明文的角度讲,如果能确切了解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在说明文中的重要作用,注意准确使用叙述、议论等方式来辅助说明,说明文就能写得有声有色,文采斐然。(节选自《应用写作》杂志2000年第3期《说明文中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文艺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初中说明文阅读技巧 说明文主要考查考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设题主要围绕准确认读、准确理解、准确筛选来考虑。
考题常设置干扰性因素:(1)增减扩缩,就是对原文的句子加以改动,通过增加某些字或减少某些词语的办法,扩大或缩小说明范围。(2)鱼目混珠,就是用似是而非的词语或句子来替代正确的,造成歧意。(3)颠三倒四,是指设置选项时,有意将原文的句子关系打乱,造成理解的难度,如颠倒因果关系,搅乱先后次序。(4)无中生有,就是利用考生的思维惯性,诱考生用想当然代替清醒的理性思考。
解题的程序,有句顺口溜:“先读原文通大意,再读题干做标记,找出范围对应句,比较选项看差异。”
先读原文,完成3个任务:(1)了解文章大意,即说明的对象,各段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2)给段落标上序号。(3)给重要句子和关键词语做上记号。
其次,读题干很重要,要给重要词语做上标记。如1999年卷第1题,可做如下标记:“本文第一自然段提出了一种假说,对这种假说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标记。第一处是命题点所在的位置,第二处是试题考查的内容,第三处是选择答案的标准。
第三,找出答题的范围和对应句是答题的实质性阶段。一般来说,答案的检索区间应在命题点的附近,如第1题答案在第1段或第2段。找对应句更重要了,可以说找到了对应的句子,就基本上找到了答案。比较选项找出差异是最后一步,即完成答题。如第1题B项说:“比起人类来,冬眠的哺乳动物在更宽的范围里发生了变化。”漏了“调节性”几个字,与文章原意不合。
说明文阅读题都是单项选择题,选择正确选项方法有三:直选法、排除法、类推法。
直选法,即直接选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适用于一目了然的题目,有的答案自己一下子能够确定。也适用于“选非题”,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排除法,可适用于一切类型的选择题。它通过排除不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将正确的答案显露出来,提高答案准确性。用排除法要找准“第一知识点”,即首先要排除的选项被排除的依据,须具备2个特征:一是判断得最准确,二是最有价值,确定这个知识点后可排除较多的选项。
类推法,适用于部分选择题。根据合理推断,迅速排除某些选项,或根据已知情况推断未知情况,迅速确定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