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三年级语文18课

三年级语文18课

发布时间: 2021-08-02 06:00:26

❶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

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第五册第18课

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海南省三沙市的一部分。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长的地方。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1)三年级语文18课扩展阅读

这篇文章可按总、分、总的记叙顺序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述,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第二段是分述,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滩和岛上四方面描述,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第三段是总结,写守卫在岛上的英雄儿女必将使西沙群岛变得更加美丽和富饶。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这种总、分、总的叙述方式不仅体现在全篇文章中,还体现在段落、句群和句子中,形成这篇文章结构上的突出特点。 此外,本文开头结尾的相互呼应,使文章显得结构完整。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产生喜爱西沙群岛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自然段主要内容的方法。

3、学习课文里的优美语言,积累好词佳句。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❷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书第18课的字词句篇怎么

盘古的血液变成了汩汩的清泉、壮观的瀑布;盘古的肌肉变成了连绵不断的山丘,梯田;盘古的骨骼变成了长长的海岸线……

❸ 仿写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的十八课写一篇作文

什么东西是最抄宝贵的呢?有人说是金银财宝,有人说是时间,还有人说是健康。我说是生命,因为人只有一次生命,是最宝贵的,也是最脆落的。
为什么说生命是最脆落的呢?草,烧了还能重生。树,砍断所有树枝还能重生。可生命,许许多多的意外事故都有可能失去生命。
桑兰就是个爱护自己的生命典型人物。桑兰在美国奥运会排练的时候,不幸摔伤,造成高位截瘫。发生类似的事情很多,但他们一般放弃自己的生命,生命自然而然放弃了他们。可她偏偏没有放弃自己的生命。经过不懈努力,她考上了北京新闻学院,后来,就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桑兰虽然不是一个运动员的身份进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现场,可她以记者的身份来到这。桑兰在那里开启了她的体育记者之路。
成瑞龙就是一个糟蹋生命的典型人物。有无数的人死在他的刀刃下。后来,他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
我们要像桑兰一样好好的使用生命,不要想成瑞龙一样白白的糟蹋生命。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的使用生命,不要白白的糟蹋生命,是自己活着更加光彩有力。

❹ 三年级语文18课,小练笔,从下面的图中选择一幅,写几句话

三年级语文18课,小练笔,从下面的图中选择一幅,写几句话,这就考验这是平时有没有写作的功底。

❺ 三年级下册语文18课

第18课叫做《他是我的朋友》
讲述了一个叫阮恒的一个小男孩为了一个挽回一个女孩的生命而自愿捐血,最后医生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只回答了一句话:“她是我朋友。”
男孩用简洁的话语表达了对这个女孩的生命是对么重要的看法。。
望采纳。。

❻ 三年级下册语文书的18课内容是什么

18 她是我的朋友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孤儿院的孤儿阮恒版,为了救护受伤的权同伴,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当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神情、动作的真实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❼ 小学三年级语文18课从T.面的图中选择一幅,写几句话

你好,小学三年级语文18课从t面的图中选择一负学几句,这个很简单啊,随便描述几句就可以了

❽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她是我的朋友》讲了一件什么事

语文三下《她是我的朋友》教材解读
宋佳
一、教材解读
(一)教材特点
1. 思想内容
《她是我的朋友》是第五组关于“感受人间真情”主题中的第二篇课文,课文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一个故事。课文先写一名孤儿在炮弹爆炸中受了重伤,急需输血。孤儿院的孤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同伴,在短暂的矛盾、痛苦和挣扎后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当医生问他为什么要献血时,他只是说“她是我的朋友”。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细致描述,生动地展现了他为救朋友而无私奉献的优良品质。
2. 语言表达
课文描写具体,事件感人,能够比较容易地调动学生的情感。
课文通过对阮恒献血时神情、动作的细致描述表现出阮恒感情上的变化,表达了阮恒对朋友的真诚和无私。
(1)“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阮恒举手时为什么“颤抖”?为什么又突然放下去?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举起来”? 阮恒在抽血过程中为什么“一动也不动,一句话也不说?”这一系列矛盾的动作正是阮恒思想斗争的过程。听到小姑娘需要输血,他举起了手,但是他害怕,他认为输血会死,所以是颤抖地举起了手。怕死的心理让阮恒犹豫,忽然把手放了下去,他在自己的生命和小姑娘之间犹豫。经过短暂而激烈的斗争,阮恒决定牺牲自己救小姑娘,他又举起了手。当针扎进他的血管后,阮恒的意识里,他将将自己的血全部输给小姑娘,在输血停止的时候就意味着自己即将死去。输血的过程就是阮恒面对死亡的过程,所以他一动也不动,一句话也不说。可想而知,他在这个过程中承受着多大的心理恐惧。
(2)阮恒在献血过程中“突然啜泣了一下”,又开始“呜咽”,接着变成“持续不断的哭泣”,一直到“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为止,这一段时间里,有四个不同程度的词语表示“哭”。遣词造句的讲究也正是为了突出阮恒心中越来越强烈的恐惧。
(二)教材位置
1. 人文专题的位置
本单元围绕“可贵的亲情、友情”组织专题,编排了《可贵的沉默》《她是我的朋友》《七颗钻石》《妈妈的账单》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前三篇是精读课文,最后一篇是略读课文。本单元将课文的学习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感受“爱与真情”的同时,能够行动起来,在生活中深入体验之种感情,学会表达和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
导语提示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生活中是否想到过回报父母的爱,能否向别人献爱心;二是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感受人间真情。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这两方面的内容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课文围绕“爱与真情”相差的课文,其他两篇则是关于真挚的友情和博大的爱的,以拓宽“爱与真情”的含义:《可贵的沉默》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懂得了回报父母的爱;教育学生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本篇课文《她是我的朋友》中小男孩儿阮恒误以为献血会死,但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还是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让学生感受朋友真挚的友谊,树立正确的友情观.《七颗钻石》一文中让学生感受爱心使小水罐一次次发生着变化,带来了种种奇迹;从而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妈妈的帐单》一文中小彼得向母亲索取劳动报酬,又在无私奉献的母爱面前,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从而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2. 训练重点的位置
(1)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要求中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学生只有具备了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才能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顺利地进行高年级的阅读学习。
这个训练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中就有所渗透。在三年级上册教材中,对于课文的整体把握主要有两方面的要求:一是知道课文讲了几方面内容,二是大体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对此训练重点的初次提出,但这里只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地感知。到了三年级下册,这一要求主要出现在链接语中。在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第八课《路边的橡树》链接语中提出:“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本组第20课《妈妈的账单》链接语中提出:“让我们读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从这一训练重点出现的位置看,体现出了三下教材要求学生已经可以独立地尝试整体感知全文。到了四年级上册,“主要内容”这个说法明确提出,如:四年级上册第六组24课《给予是快乐的》链接语中提出:“认真读一读,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第八组《飞船上的特殊乘客》链接语中提出:“认真默读课文,想想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意在使学生逐步养成阅读时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的习惯。到了四年级下册教材,关于概括主要内容的要求反复出现,开始要求抓住主要内容,并借助其体会文章表达的意思。这个训练项目在以后的高年级学习中还将不断深化和发展,在高段的阅读学习中,五年级要求学生抓住主要内容,六年级要求学生能把握主要内容。在本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这一训练重点的确定既是对前面初步学习了解课文内容方法的继续与延伸,更是为四年级上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做铺垫。
综上所述,可见本单元这个训练重点处在整个训练过程的初始阶段。在本组阅读学习中应教给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对通过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通过理清文章叙述顺序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进行训练。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整个训练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个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将学到的方法在阅读学习中自主运用。
(2)抓住人物动作、语言、表情体会人物内心。
抓住人物动作、语言、表情体会人物内心,是理解内容和体会情感的重要阅读方法。进行这一训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揣摩人物内心,体会人物品质。
抓住人物动作、语言、表情的重点词句,是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的途径。这个训练在以前的学习中就有所渗透。如: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中“我要把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动作的词语抄下来”这里只要求学生画出,让学生对于抓住人物表情、动作的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这一方法进行渗透。在渗透的基础上,本单元更加明确地进行训练,例如:《可贵的沉默》的学习目标中提出:体会抓住人物动作、语言、表情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本课课后题中提出我们来找一找描写阮恒动作表情的句子,并说一说他当时是怎么想的。这些都是在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表情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让学生初步掌握这种阅读理解的方法。到了四年级下册第七组《成功的故事》的导语中明确提出:阅读本组课文,留心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交流收获。这个阶段要求学生所反馈出的信息不仅是人物的内心世界,而是多角度的思考,感受更加全面。此时的训练目的是引导学生去“留心”,从不自觉到自觉去抓住人物动作、语言,体会描写的作用好处。到了高年级,这个训练仍在继续,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父母之爱》导语中提出:阅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在这里这一训练重点从学生领会表达的角度出发,体会外貌、语言描写的表达作用效果,从表达的角度来进一步落实表情、动作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效果,积累表达方面的知识,为习作做好铺垫。
综上所述,在这个训练重点训练的过程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在中年级甚至高年级阶段,由抓住人物语言、动作、表情的重点词语体会人物内心,到抓住人物语言、动作、表情表现人物品质,再到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表现主题。整个训练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个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有阅读方法的训练转化为学习写作的方法。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二年级开始训练,三年级着重在理解词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文章所表情达意的内容。如:《可贵的沉默》中通过“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表现出当时教室里寂然无声的沉默气氛,体会出孩子们意识到自己的做法不对;本课《她是我的朋友》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迫在眉睫”的意思,为小姑娘的处境危险做铺垫;“输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也不动,一句话也不说”“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阮恒,阮恒立即停止了哭泣。”这些都需要学生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这一训练点是循序渐进的,到五六年级仍需要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相关的知识基础和积累
1. 相关的已知领域
《她是我的朋友》是一篇关于友情的课文,也可以说成是生活教材。“友情”是每个学生熟知的,也是每个正常学生都拥有的感情体验。课文真实感人,学生容易接受理解。
2. 相关的未知领域
学生平时感受体验到的友情仅仅是同学、伙伴之间有困难时互相帮助、有秘密时互相倾诉、有快乐时一同分享。对于课文中的情况,友情和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有关时该如何选择学生没有遇到过。
3. 相关的难知领域
由于学生的家庭条件优越,长辈、父母给予的关爱和包容往往容易形成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缺乏对他人的关爱。当遇到自己的利益与他人发生冲突时,往往会先想到自己。学生很难理解牺牲自己成全别人是为了什么。
(二)学生相关的阅读基本功及现状
1. 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应运用到哪些相关的阅读方法
学生学习本课将用到:结合具体词语体会人物感情上的变化;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描写探究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心情;通过抓反常现象及矛盾之处、通过联系上下文、通过人物神情提出问题等。
2. 学生已掌握的阅读基本功所达到的水平及其现状。
“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等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个训练重点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有所渗透,但是还不够成熟,还需要本组中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指导,使学生掌握基本方法,从而形成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和关注点
课文描写具体,事件感人,能够比较容易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但是对于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学生却关注不多,要与主人公的内心产生碰撞和共鸣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医院、护士、消息、确认、输血”等词语。2. 有感情朗读课文。
3. 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的表情、动作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4. 教育和感染学生感受朋友之间的真挚友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情观。
重点难点
1.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心情;
2.理解阮恒说的话,体会他的话所反映的无私奉献的品质。

❾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主要内容

主要讲的是战争时期,几发炮弹落在一所孤儿院里,一个小姑娘伤得很重,一个叫阮恒的男孩救了小女孩。

热点内容
热键冲突怎么办 发布:2025-07-22 11:43:10 浏览:557
猥褒怎么念 发布:2025-07-22 10:21:39 浏览:456
教师技能大赛方案 发布:2025-07-22 09:15:41 浏览:92
师德模范事迹简介 发布:2025-07-22 07:53:42 浏览:25
考个教师 发布:2025-07-22 06:50:45 浏览:523
课堂点睛五上语文答案 发布:2025-07-22 06:25:33 浏览:783
教师角色定位 发布:2025-07-22 05:21:38 浏览:10
二年级数学下册课件 发布:2025-07-22 04:34:56 浏览:247
女友本命年送什么 发布:2025-07-22 03:39:32 浏览:410
软件工程师英语 发布:2025-07-22 01:45:58 浏览: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