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数学加减法
对于孩子学运算,提醒注意两点: 其 一,学前儿童学计算,在于启蒙,主要是让孩子对计算有兴趣,活化头脑,发展思维,不在于要学得多,学得深,所以,不要追求运算的难度; 其 二,要根据孩子的可能与需要施教,孩子们学数学是存在差异的,如果孩子有可能、有需要学,就应该施教,若孩子有困难、有反感,就不要强加于孩子。 关于学习进退位运算的做法,提供家长一些参考: 1、要练习10以内的运算,这是进位退位运算的基础,10以内的运算清楚了就好办,不然,10以后的运算就会糊涂。 2、要让孩子认识两位数数字的结构,分辨“十位”和“个位”,例如“14”,包含一个“10”,一个“4”,特别是十位的“1”,要明白它是代表“10”,只有搞清楚了,才能接受两位数的运算。 3、两位数的运算,适合将“横式”与“竖式”结合起来运算,竖式的十位与个位的关系更明显一些,不是给孩子讲这些“术语”,而是让孩子通过感性理解。 4、若孩子运算有困难,就提供小物品让孩子边摆弄边运算,例如,14减5不会算,就让孩子取14颗蚕豆辅助运算,学前儿童的思维是很具体的,要让孩子在需要的时候,运用 “实物”这个“拐棍”,有助于提高运算能力。 5、运算的进程要分步走,先练习2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搞清楚了以后,再进行进位和退位的运算。进位和退位的难度是较大的,不要着急 在教孩子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的时候,可以经常编一些小故事,让孩子参与其中,不知不觉孩子就学会了运算。而且,每次孩子都对这种小故事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学起加减运算来非常轻松。 比如,学习8的加减法,编了一个这样的小故事,其中经常和孩子互动一下,互相提问,甚至让孩子把故事编下去: 小猴子要买8个苹果送给奶奶。它来到市场上,看见红苹果挺诱人的,绿苹果也挺好的,于是,这两种苹果它一样买了几个。(红苹果买5个,绿苹果买几个?) 小猴子拎着装了8个苹果的框高高兴兴地往奶奶家走去。路上同小猪撞了一下,结果撞掉一个苹果,它们都不知道。(这时还剩几个苹果了?) 小猪是小猴子的好朋友,见到小猴很高兴。小猪说口渴了,小猴子就给小猪一个苹果解渴。(这时还剩几个苹果?) 看到小猪吃苹果吃得津津有味的,小猴子也想吃,于是它也拿了一个苹果吃了起来。(这时还剩几个苹果?) 突然,背后响起一声狮子的吼声:“吼——”不好了,狮子看见小猴子了,快跑啊!小猴子拎着框使劲往前跑,框里的苹果噼里啪啦地往外掉。 好不容易跑到奶奶家了,狮子也没有追来,小猴子终于松了口气。小猴子把苹 果送给奶奶,可是它往框里一看:“咦?怎么只剩下2个苹果了呢?” 奶奶听完小猴子讲的途中的遭遇后,哈哈笑了起来。奶奶对小猴子说:“你来了就是最好的礼物了!” 就这样,故事讲完了。讲的过程中我还不时让孩子算算还有几个苹果,而后面的遇到狮子的事情也是孩子自己编出来的。整个过程非常轻松,既让孩子开拓了思维,又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最近有个别家长反映幼儿加减法学不好,怎么 教也教不会,问老师该怎么办? 首先,我觉得家长不要太着急,幼儿学数学也是 有一个认知的过程的,就象幼儿学走路学说话一样的 ,是有年龄特点的,大班阶段只要求幼儿掌握十以内 的加减运算。而有的家长现在就要求孩子算20、30、 甚至100以内的加减法,我觉得是不合适的,这样无 异于揠苗助长。
② 幼儿数学加减法怎么教
如果想让孩子真正的理解加减的意义,那么,就要让孩子操作实物,不断的练习,从练习中理解。我还是推荐这一种,因为都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理解加减的意义才能真正的让孩子的思维得到锻炼。 加法,实际上就是:将两个集合和在一起,变成一个集合。 减法:将一个集合分开,分成两个。 孩子真正的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不是算会那道题,而是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比如:6个苹果,可以分成2个和4个苹果,也可以反过来说是4个和2个苹果,同时,2个和4个苹果(或者4个苹果和2个苹果)合起来就是6个苹果。 也就是说: 1、从分解组合开始教孩子,一边分,一边用语言表述,一定要用嘴巴说出来,能说出来的孩子,表示她自己真的掌握了。 2、从5以内的开始。先从分解2开始。 3、每次分开后表述完,要记得在合起来。 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打基础的方法 1、学数数 学计算之前先学数数,这谁都知道,但是利用多种数数形式来为计算打基础,却被相当多的父母所忽视。不少父母在孩子会唱读1~100之后就认为孩子已学会了数数,而可以教计算了,但实际上孩子并没有真正建立数的概念,也没有真正掌握计数的技巧。 数数的内容其实很多,除了要建立数的一对一的概念以外,还要包括多种数数的技能,主要形式有: ①N加1,即按递增1的顺序正着数,这是学N加1计算的基础; ②N减1,即按递减1的顺序倒着数,这是学N减1计算的基础; ③数单数,建立奇数概念; ④数双数,建立偶数概念; ⑤逢10数,建立进位概念; ⑥逢5数,将5作为一个基本单元,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数数技能,因为在提高数数和计算技能方面,5的重要性仅次于10。 2、计算N加1,凡是能正着依次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依次递增1个的幼儿,都能轻而易举地学会计算N加1,包括10加1、20加1、99加1乃至100加1。 3、计算N减1,凡是能倒着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依次递减1个的幼儿都能学会计算N减1的题,包括11减1,21减1、100减1乃至101减1。 4、整10相加或相减,如10加10、20加10、……90加10,凡是会逢10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依次递增或递减10个的幼儿都能很容易地学会。 5、整5相加或相减,如0加5、5加5、10加5乃至95加5,凡是会逢5数数并理解其含义是递增或递减5个的幼儿,掌握起来并不难。 6、计算10加N,包括10加1、10加2……10加9,幼儿一旦理解10加几就等于十几,不仅能快速运算10加N,还能推广至20加N、30加N乃至90加N。 7、两个相同数相加,包括1加1、2加2……9加9,对于会数双数的幼儿,当发现两个相同的数相加后的结果都是双数时,便会很容易地学会运算这类题。教学实践发现,幼儿普遍对两个相同数相加的题有自发的关注与兴趣,因而幼儿对这组题的掌握往往要先于10以内非N加1的题。 8、计算两数之和等于10的题,包括1加9、2加8、3加7、4加6及5加5,这组题的熟练与否对于进行10以上的运算是至关重要的。 9、口算(20以内),当幼儿已掌握了上述技能之后,就可以做20以内的口算题了。父母应注意提醒幼儿学会运用已掌握的计算技能来推算其它题,如由2加2等于4而推知2加3等于5,由3加7等于10而推知3加6等于9,9加9等于18而推知9加8等于17,等等。 10、竖式笔算(100以内),口算100以内的数即使是对学龄儿童也是不容易的,可是列成竖式之后,凡具备上述技能的学龄前幼儿稍加指点即可完成运算,因为一道两位数相加的题列成竖式后实际上就变成了两道一位数相加的题。目前,5岁左右的幼儿都在幼儿园里学会了书写阿拉伯数字,因而这个年龄段的幼儿进行独立的竖式运算是完全可能的。
③ 怎么教孩子学二十以内的加减法
第一步:让孩子熟练地学会数数.要求是: 1、 能熟练地从“1”开始往下数. 2、 能熟练地从中间的某个数开始数.例如:老师说:从4开始数;从12开始数. 3、 能熟练地从中间的某个数开始倒数.例:老师说:从4开始倒数,从12开始倒数. 数数是小班的学习内容,我们老师觉得应该每一个孩子都应该会.可是,我们却忽略了很多孩子只会从“1”开始数,如果你让他从中间的某个数开始数,他们可能就不知道数了.或者说孩子不知道从9—10、19—20、29—30这种整数上跳数. 第二步:让孩子熟练地掌握数之间的前后关系: 例如:5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8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从5往前数,往后数,从 11往前数,往后数. 第三步,让孩子熟练地掌握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例如:7与8哪个大?12与4哪个大? 第四步,让孩子学会念题.很多孩子会看题,但不会念题.孩子知道“+”、“-”的方式, 却不知道读法.让孩子读出来是为了下一步计算时,告诉孩子:念到“加”时,就是 把数往后数.念到“减”号的时侯就是往前数. 第五步,教会孩子认识个位与十位,让孩子熟练地说出两位数中的个位是几,十位是几? 例如:15,个位是5,十位是1. 第六步教孩子进行计算: 1、数手指加减法: 加法例如:15+2= 我们告诉孩子:把大的数15放在心里,把小的数2用手指表示(让孩 子把手指伸出来),中间是“+”号,就是从15后面的数开始点手指,15后面 是16,点两个手指就是16、17,那么就15+2=17. 减法例如:15-2= 我们告诉孩子:把大的数15放心里,把小的数2用手指表示(让孩子 把手指伸出来),中间是“-”号,就是从15的前面数开始倒数,15前面是14, 倒数2个手指就是13,那么15-2=13. 加法例如:15+2= 我们告诉孩子:个位与个位相加就是5+2=7,十位与十位相加就是 1,那么15+2=17 减法例如:15-2=,我们告诉孩子,个位与个位相减就是5-2=3,十位与十位相减 1-0=1,那么15-2=13. 这两种方法相对来说,“数手指”只适合两个数中有一个是单数的加法算式,因为如果两个数都是双数,那么手指就不够用了;而“个、十位相加减法”虽难学些,但能适用于所有算式计算,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说,我建议用“个、十位相加减法”.
④ 幼儿加减法的心算口诀啊
10以内加法口诀:
1+1=2 1+2=3 1+3=4 1+4=5 1+5=6 1+6=7 1+7=8 1+8=9 1+9=10
2+1=3 2+2=4 2+3=5 2+4=6 2+5=7 2+6=8 2+7=9 2+8=10
3+1=4 3+2=5 3+3=6 3+4=7 3+5=8 3+6=9 3+7=10
4+1=5 4+2=6 4+3=7 4+4=8 4+5=9 4+6=10
5+1=6 5+2=7 5+3=8 5+4=9 5+5=10
6+1=7 6+2=8 6+3=9 6+4=10
7+1=8 7+2=9 7+3=10
8+1=9 8+2=10
9+1=10
10以内减法口诀:
9-9=0 9-8=1 9-7=2 9-6=3 9-5=4 9-4=5 9-3=6 9-2=7 9-1=8
8-8=0 8-7=1 8-6=2 8-5=3 8-4=4 8-3=5 8-2=6 8-1=7
7-7=0 7-6=1 7-5=2 7-4=3 7-3=4 7-2=5 7-1=6
6-6=0 6-5=1 6-4=2 6-3=3 6-2=4 6-1=5
5-5=0 5-4=1 5-3=2 5-2=1 5-1=4
4-4=0 4-3=1 4-2=2 4-1=3
3-3=0 3-2=1 3-1=2
2-2=0 2-1=1
1-1=0
(4)少儿数学加减法扩展阅读:
1,加法速算:计算任意位数的加法速算,方法很简单学习者只要熟记一种加法速算通用口诀“本位相加(针对进位数) 减加补,前位相加多加一 ”就可以彻底解决任意位数从高位数到低位数的加法速算方法。
比如:(1),67+48=(6+5)×10+(7-2)=115,(2)758+496=(7+5)×100+(5-0)×10+8-4=1254即可。
2,减法速算:计算任意位数的减法速算方法也同样是用一种减法速算通用口诀 ——“本位相减(针对借位数) 加减补,前位相减多减一 ”就可以彻底解决任意位数从高位数到低位数的减法速算方法。
比如:(1),67-48=(6-5)×10+(7+2)=19,(2),758-496=(7-5)×100+(5+1)×10+8-6=262即可。
3,乘法速算:魏氏乘法速算通用公式:ab×cd=(a+1)×c×100+b×d+魏氏速算嬗数×10。
速算嬗数|=(a-c)×d+(b+d-10)×c,,
速算嬗数‖=(a+b-10)×c+(d-c)×a,
速算嬗数Ⅲ=a×d-‘b’(补数)×c 。 更是独秀一枝,无以伦比。
(1),用第一种速算嬗数=(a-c)×d+(b+d-10)×c,适用于首同尾任意的二位数乘法速算,比如 :26×28, 47×48,87×84-----等等,其嬗数一目了然分别等于“8”,“20 ”和“8”即可。
(2),用第二种速算嬗数=(a+b-10)×c+(d-c)×a适用于一因数的二位数之和接近等于“10”,另一因数的二位数之差接近等于“0”的任意二位数乘法速算 ,比如 :28×67, 47×98, 73×88----等等 ,其嬗数也同样可以一目了然分别等于“2”,“5 ”和“0”即可。
(3),用第三种速算嬗数=a×d-‘b’(补数)×c 适用于任意二位数的乘法速算。
⑤ 怎么教大班孩子加减法
20以内的数的分成及加减法,是幼儿对数与量的基本认识。是幼儿园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如何教好“20以内的加法”呢?我在这里谈几点自己教女儿学习“20以内的加法”的心得。
第一步:让孩子熟练地学会数数。要求是:
1、 能熟练地从“1”开始往下数。
2、 能熟练地从中间的某个数开始数。例如:老师说:从4开始数;从12开始数。
3、 能熟练地从中间的某个数开始倒数。例:老师说:从4开始倒数,从12开始倒数。
数数是小班的学习内容,我们老师觉得应该每一个孩子都应该会。可是,我们却忽略了很多孩子只会从“1”开始数,如果你让他从中间的某个数开始数,他们可能就不知道数了。或者说孩子不知道从9—10、19—20、29—30这种整数上跳数。
第二步:让孩子熟练地掌握数之间的前后关系:
例如:5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8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从5往前数,往后数,从
11往前数,往后数。
第三步,让孩子熟练地掌握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例如:7与8哪个大?12与4哪个大?
第四步,让孩子学会念题。很多孩子会看题,但不会念题。孩子知道“+”、“-”的方式,
却不知道读法。让孩子读出来是为了下一步计算时,告诉孩子:念到“加”时,就是
把数往后数。念到“减”号的时候就是往前数。
第五步,教会孩子认识个位与十位,让孩子熟练地说出两位数中的个位是几,十位是几?
例如:15,个位是5,十位是1。
第六步教孩子进行计算:
1、数手指加减法:
加法例如:15+2= 我们告诉孩子:把大的数15放在心里,把小的数2用手指表示(让孩
子把手指伸出来),中间是“+”号,就是从15后面的数开始点手指,15后面
是16,点两个手指就是16、17,那么就15+2=17。
减法例如:15-2= 我们告诉孩子:把大的数15放心里,把小的数2用手指表示(让孩子
把手指伸出来),中间是“-”号,就是从15的前面数开始倒数,15前面是14,
倒数2个手指就是13,那么15-2=13。
2、个、十位相加减法:
加法例如:15+2= 我们告诉孩子:个位与个位相加就是5+2=7,十位与十位相加就是
1,那么15+2=17
减法例如:15-2=,我们告诉孩子,个位与个位相减就是5-2=3,十位与十位相减
1-0=1,那么15-2=13。
这两种方法相对来说,“数手指”只适合两个数中有一个是单数的加法算式,因为如果两个数都是双数,那么手指就不够用了;而“个、十位相加减法”虽难学些,但能适用于所有算式计算,从可持续性发展的角度来说,我建议用“个、十位相加减法”。
⑥ 幼儿加减法怎么教
几个月以前,我也是一位迷茫的妈妈,如何教孩子数学,成了让我很头疼的事,一直以为这是老师的事,孩子上学前班可以跟老师学,可是这是个对数学极其敏感的孩子,似乎等不及让老师来教她,四岁一过,跟着阶梯数学进入了加减运算的世界。 首先学加减法的基础,必须学会1—100的数数,100—1的倒数,至少二十以内的点数取物。这些东西孩子小朋友四岁时就全部完成了,特别是倒数,让我很意外很惊讶,因为我从没教过她。所以我常说这个孩子对数字很敏感。 十以内的加法小朋友很顺利,但是减法小朋友开始时一定要看到实物才算得出来,特别是10-9之类的,我们看起来很容易,孩子算起来却觉得很难,想这类大数减大数,孩子最初算是老是出错,我只是点了孩子一句话,“10-9=,其实就是10比9多多少?”一句话,小朋友的十以内减法就此过关。 如何教孩子学加减法?——基础加减法 想着今年孩子才上大班,觉得会这些已经足够了,不想偶然之间发现,小家伙已经会进位了,虽然我知道是在心里数出来的,还是让我很惊讶,于是,我开始到处找学习进位的方法,在孩子买的口算书上,我找到了,现在很流行的二十一内进位加法的算法就是----凑十法。后来我问过上学前班的孩子家长,也得到了证实。 所谓凑十法,举例来说比如8+7= ,用凑十法来算就是8+7=8+2+5=15,16—9= 16—6—3=7.这个算法要求孩子是以内加减法熟练,10的组成熟悉。 起初以为孩子不容易学会,我用摆蘑菇丁(小颗粒玩具)来让孩子体会,熟悉,几次以后我也淡忘了,事实是,再后来做题时,孩子清晰的说出了思路,用的就是凑十法,才发现其实孩子还是理解了。 到了任意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时,小朋友还是用凑十法,但是根据题型的不同,有时凑前面有时凑后面,我发现这时很容易出错。像这样58+6=,和23+9=,好在这个时候小家伙的二十以内加减法已经很熟练了,所以我思考后提出这样的算法58+6=50+(8+6)=50+14=64。小朋友很容易就接受了。 再遇到借位减法时,我第一次向小朋友讲述了借位的概念,因为只是涉及到两位数减一位数,所以理解起来并不困难。 跟着新思维的数学训练,很快就涉及到两位数的加减法,整数加减很容易,但是两个数都不是整数,孩子就开始出错,我发现其实是孩子没有数的概念,拿来蘑菇丁,我们一起摆来做题,很快孩子就明白了数的的关系,我也发现了口算的好处,口算24就读做二十四,2是表示二十,读出口立即就明白了,这远比学前班教的列竖式数位对齐,在十位是表示十,比这个好理解多了。而且我一直不赞成太小的孩子用竖式教孩子计算,理解的孩子好些,没有理解的孩子就只是做机械的二十以内的加减运算了,即使会做,但没有明白数的关系和量的概念。而且会了口算再学竖式计算,只会更容易,所以孩子的竖式计算我是不会教她的,留给学前班的老师教吧。 如何教孩子学加减法?——两位加两位进位的加法和退位的减法 最难的是两位加两位进位的加法和退位的减法,我一直在思考怎么和孩子讲,从开始学加减法,一直是我跟在孩子的后面,她会做了我在教,到最后这个时期才是我主动先思考,但是等我想好了怎么教,小家伙不知不觉中又跑到了我的前面。 某天,当我心血来潮教孩子怎么做加法时,我写下了27+14=,小朋友立即制止了我,:“妈妈,你不用教我,我会算。”思考了一会,小朋友脱口而出:“41”我惊讶的问:“你怎么算的?”小朋友的算法27+14=27+10+4=37+4=41,思维很正确,但是和我的想法不同,我的方法是27+14=20+10+7+4=30+11=41,这样思路更清晰一些,错我率会更低,小朋友还是听从了我的算法。 两位减两位借位减法是我唯一一次先教的,54—28=, 我的思路54—28,先用50—20等于30,4—8不够减,从30中借10,那么三十就变成20,后面14—8=6,20+6=26,一遍讲过,觉得小朋友似懂非懂,就没再重复讲,之后的几天一直在想是不是还有更容易让孩子理解的好方法?那知小朋友自己已经在悄悄的消化着,几天过后,我又问起时,小朋友已经在我开口之前算出了正确答案。 孩子的加减法都是在口算状态下完成的,小朋友有兴趣加上对数字敏感,所以进步的很快,这一点就连我也很意外。 整个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数的概念,这一点阶梯数学和新思维数学训练做的都很好,省了我不少时间,再加上摆放蘑菇丁,更明确了数的概念,让孩子更容易理解。 因为我的教授过程大都是在孩子自己会做题之后,所以孩子接受的时间很短,我觉得孩子自己体会也很重要,就算是用最笨的方法,她能算出来,就说明她明白这个数字关系。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让孩子更容易理解,运算起来更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