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活数学
㈠ 小学数学生活化
都说(需要自己总结)啦!你还偷懒!
㈡ 小学生活方面的数学题
问题:
35、甲乙二人各有人民币若干元,其中甲占60%,若乙给甲12元后,乙剩下的钱相当于甲的1/3,甲乙二人共有人民币多少元?
36、甲乙二人各有人民币若干元,乙是甲的2/3,若乙给甲12元,则乙相当于甲的1/3,甲乙二人共有人民币多少元?
37、四位同学共种树60棵,第一位同学种的是其它同学种的一半,第二位同学种的是其它同学种的1/3,第三位同学种的是其它同学种的1/4,第四位同学种了多少棵?
38、甲乙二人同时从东镇到西镇,甲走了全程的2/5时,乙只走了9.6千米,当甲到达西镇时,乙离西镇还有全程的3/11,求东西两镇的距离。
39、一年级甲班学生人数等于乙班学生人数的1.125倍,甲班学生全部是少先队员,乙班学生中有10人尚没入队,已知甲班队员人数是乙班队员的1.5倍,甲乙两班各有多少人?
40、五年级甲乙丙三班共有学生138人,上期甲班比乙班多4人,本期开学初,调整人数,重新编班,把丙班人数的2/5编入甲班,3/5编入乙班,这样乙班比甲班多4人,求编班前各班的人数。
41、一年级甲班少先队员占全班人数的3/5,比乙班全班人数少13人,已知甲班比乙班多9人,求甲乙两班各几人?
42、某校有学生若干人,男生比全校学生总数的1/3多144人,女生比全校学生总数的3/5少40人,求全校学生总数.
43、地里收了一批西红柿,上午将全部的1/3都装完,正好装了3筐,下午把剩下的装了5筐后,还剩25千克没装,这批西红柿一共有多少千克?
44、光华机械厂,两天生产了一批零件,用同样的箱子包装,第一天完成总数的3/7装满3箱还剩120个,第二天生产的零件正好装了6箱,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45、五个连续自然数,其中第三个比一、一两个数的和的5/9少2,第三个数是多少?
46、五个连续自然数中,最小的一个自然数等于这五个数的和的1/6,这五个数的和是多少?
47、某校六年级有学生152人,选出男生的1/11和5名女生参加数学竞赛,剩下的男女人数相等,六年级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48、某工厂选出男职工的1/11和12名女工,去参加拔河比赛,剩下的男职工人数是女职工的2倍,已知这个厂共有职工476人,问男女职工各有多少人?
49、一辆车从甲地到乙地,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返回时所用的时间比去时少20%,返回时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0、王芳和李华在为“希望工程献爱心”的活动中共捐款252元,如果李华的捐款数再增加1/3,那么王芳和李华的捐款数之比为3:2,王芳和李华各捐了多少元?
51、师徒二人加工同样的机器零件,徒弟12天加工的个数比师傅10天加工的个数还少40个,师傅与徒弟每天工作量的比是13:10,师傅每天加工多少个?
52、师徒二人共同生产一种零件,师傅比徒弟每小时多生产10个,师傅生产了7小时徒弟生产了4小时,正好完成任务,完成任务时徒弟生产的零件的个数是师傅的20/21,师徒共生产零件多少个?
53、一辆汽车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返回时用原速走了全程的3/4还多10千米,余下的路程每小时行60千米,因此返回甲城的时间去去时多用了10分钟,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54、甲乙两人同时由A地到B地,甲乘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乙骑摩托车每小时行72千米,结果甲比预定时间早到了15分钟,而乙则迟到了10分钟,A、B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55、甲乙两人共存钱195元,甲取出自己存款的1/5,乙取出15元,二人剩下的存款相等,甲乙二人原来各存款多少元?
答案:
35、甲乙二人各有人民币若干元,其中甲占60%,若乙给甲12元后,乙剩下的钱相当于甲的1/3,甲乙二人共有人民币多少元?
根 据:若乙给甲12元后,乙剩下的钱相当于甲的1/3,
可以得出:乙的钱数占两人总钱数的1/4,甲的钱数占两人总钱数的3/4.
12÷(3/4-60%)=80元
36、甲乙二人各有人民币若干元,乙是甲的2/3,若乙给甲12元,则乙相当于甲的1/3,甲乙二人共有人民币多少元?
根据:乙是甲的2/3
得出:乙占两人总钱数的2/5
根据:乙相当于甲的1/3
得出:乙的钱数占两人总钱数的1/4
12÷(2/5-1/4)=80元
37、四位同学共种树60棵,第一位同学种的是其它同学种的一半,第二位同学种的是其它同学种的1/3,第三位同学种的是其它同学种的1/4,第四位同学种了多少棵?
根据:第一位同学种的是其它同学种的一半
得出:第一位同学种的是四人总数的1/3
根据:第二位同学种的是其它同学种的1/3
得出:第二位同学种的是四人总数的1/4
根据:第三位同学种的是其它同学种的1/4
得出:第三位同学种的是四人总数的1/5
60*(1-1/3-1/4-1/5)=13棵
38、甲乙二人同时从东镇到西镇,甲走了全程的2/5时,乙只走了9.6千米,当甲到达西镇时,乙离西镇还有全程的3/11,求东西两镇的距离。
根据:当甲到达西镇时,乙离西镇还有全程的3/11
得出: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11:8
9.6÷8*11÷2/5=33千米
39、一年级甲班学生人数等于乙班学生人数的1.125倍,甲班学生全部是少先队员,乙班学生中有10人尚没入队,已知甲班队员人数是乙班队员的1.5倍,甲乙两班各有多少人?
根据:一年级甲班学生人数等于乙班学生人数的1.125倍
得出:乙班学生人数是甲班学生人数的8/9;
根据:甲班队员人数是乙班队员的1.5倍
得出:乙班队员人数是甲班队员的2/3。
10÷(8/9-2/3)=45人 甲班人数
45*8/9=40人 乙班人数
40、五年级甲乙丙三班共有学生138人,上期甲班比乙班多4人,本期开学初,调整人数,重新编班,把丙班人数的2/5编入甲班,3/5编入乙班,这样乙班比甲班多4人,求编班前各班的人数。
(4+4)÷(3/5-2/5)=40人 丙班人数
(138-40+4)÷2=51人 甲班人数
51-4=47人 乙班人数
41、一年级甲班少先队员占全班人数的3/5,比乙班全班人数少13人,已知甲班比乙班多9人,求甲乙两班各几人?
9*3/5=27/5人
(13+27/5)÷(1-3/5)=46人 乙班人数
46+9=55人 甲班人数
42、某校有学生若干人,男生比全校学生总数的1/3多144人,女生比全校学生总数的3/5少40人,求全校学生总数.
(144-40)÷(1-1/3-3/5)=1560人
43、地里收了一批西红柿,上午将全部的1/3都装完,正好装了3筐,下午把剩下的装了5筐后,还剩25千克没装,这批西红柿一共有多少千克?
25÷(1-1/3-1/3÷3*5)=225千克
44、光华机械厂,两天生产了一批零件,用同样的箱子包装,第一天完成总数的3/7装满3箱还剩120个,第二天生产的零件正好装了6箱,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每一箱装总数的几分之几:(1-3/7)÷6=2/21
总数:120÷(3/7-2/21*3)=840个
45、五个连续自然数,其中第三个比一、一两个数的和的5/9少2,第三个数是多少?
这题的关键是第三个数=前两个数和的一半+1.5 (自己画图思考)
前两个数的和:(1.5+2)÷(5/9-1/2)=63
第二个数:(63+1)÷2=32
第三个数=32+1=33
46、五个连续自然数中,最小的一个自然数等于这五个数的和的1/6,这五个数的和是多少?
关键:中间一个数=五个数和的1/5=五个数和的1/6+2
2÷(1/5-1/6)=60
47、某校六年级有学生152人,选出男生的1/11和5名女生参加数学竞赛,剩下的男女人数相等,六年级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男生人数:(152-5)÷(1+1-1/11)=77人
女生人数:152-77=75人
48、某工厂选出男职工的1/11和12名女工,去参加拔河比赛,剩下的男职工人数是女职工的2倍,已知这个厂共有职工476人,问男女职工各有多少人?
剩下的女工占男工总人数和几分之几:(1-1/11)÷2=5/11
男工人数=(476-12)÷(1+5/11)=319人
女工人数=476-319=157人
49、一辆车从甲地到乙地,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返回时所用的时间比去时少20%,返回时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1/80*(1-20%)]=100千米
50、王芳和李华在为“希望工程献爱心”的活动中共捐款252元,如果李华的捐款数再增加1/3,那么王芳和李华的捐款数之比为3:2,王芳和李华各捐了多少元?
2÷( 1+1/3)=3/2
3:3/2=2:1
李华=252÷(2+1)=84
王芳=84*2=168元
51、师徒二人加工同样的机器零件,徒弟12天加工的个数比师傅10天加工的个数还少40个,师傅与徒弟每天工作量的比是13:10,师傅每天加工多少个?
40÷(13*10-10*12)=4个
师傅每天加工的零件个数=13*4=52个
52、师徒二人共同生产一种零件,师傅比徒弟每小时多生产10个,师傅生产了7小时徒弟生产了4小时,正好完成任务,完成任务时徒弟生产的零件的个数是师傅的20/21,师徒共生产零件多少个?
题目有误!!!!
53、一辆汽车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返回时用原速走了全程的3/4还多10千米,余下的路程每小时行60千米,因此返回甲城的时间去去时多用了10分钟,甲乙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行余下部分的速度和原来的速度比=60:80=3:4
行余下部分所用时间和按原速所用时间的比=4:3
按原来速度行驶余下部分所用时间=10÷(4-3)*3=30分钟=1/2小时
全程=(80*1/2+10)÷(1-3/4)=200千米
54、甲乙两人同时由A地到B地,甲乘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乙骑摩托车每小时行72千米,结果甲比预定时间早到了15分钟,而乙则迟到了10分钟,A、B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甲、乙两人的速度比=80:72=10:9
甲、乙两人的时间比=9:10
甲的时间=(15+12)÷(10-9)*9=243分=81/20时
路程=80*81/20=324千米
55、甲乙两人共存钱195元,甲取出自己存款的1/5,乙取出15元,二人剩下的存款相等,甲乙二人原来各存款多少元?
和47题相同:
甲=(195-15)÷(1+1-1/5)=100元
乙=195-100=95元
只有这些了,希望你满意~
㈢ 小学二年级小学生活数学
由于各省市采用的教材版本不同,出版社不同,所以不能确定您问的问题是什么。
请根据版本前往正规的书店寻找。
谢谢。
㈣ 小学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
1、生活中的分工问题
创设情境:要求每个学生拿出9个桃子放在盘子里,每盘放的个数一样多,有几种放法,可以放几盘。由此可知有以下五种:
(1)每盘放3个,9÷3=3(盘);(2)每盘放9个,9÷9=1(盘);(3)每盘放2个,9÷2=4(盘)多1个;(4)每盘放4个,9÷4=2(盘)多1个;(5)每盘放5个,9÷5=1(盘)多4个。
2、交水电费的计算
李大妈交水电费带回一张发票,换衣服时忘了取出,不慎搓洗掉一角,能看到的数据如下:电160度,水25吨,每吨1.70元,总共交了138.5元。
由此可计算出所交的水电费数额。根据等量关系:总费用-水费=电费,列式算出(138.5-1.70×25)÷160=0.60元。
3、计算商品价格
在超市或商场购物时,利用买一赠一、打折等活动可以进行计算,根据价格x折扣可以计算出商品的实际价格。
4、比较商品价格高低
到不同的超市或商店摘录、调查打听同一种商品的价钱,再自由比较各种商品的价格高低,用“>”“<”或“=”连接,最后把所有商品的价格从高到低依次排列,可以得出最便宜的店铺进行购买。
5、了解运动比赛名次
在运动会等比赛开展时,可以根据短跑时间、跳远距离、跳高高度等进行比较,通过大小数进行比较得出排名和比赛名次。
㈤ 小学数学与生活有什么关系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我们到底要培养孩子什么?我认为,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核心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想让学生获得这种能力,关键要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和欲望。因此,数学学习要回归于儿童的生活,要在学习中时时关注儿童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经历了什么?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创造性地挖掘课程资源,让数学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将数学学习纳入他们的生活背景之中,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存在,抽象出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例如,我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课始导入中,是这样设计的:
师:同学们,老师非常想和大家交个朋友,愿意吗?
生:(非常高兴地齐答):愿意。
师:是朋友就应该相互了解,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可以吗?
生:(兴奋地齐答):可以。
师:我在家里,我的女儿特别喜欢穿我的鞋子和衣服,你们在家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生:是的。
师:穿上你爸爸的衣服有什么感觉?
生a:很大。
生b:非常肥大。
生c:像裙子一样。
......
师:你爸爸穿你的衣服吗?(学生感到很好笑。)
师:你们笑什么?
生1:我的衣服太小,爸爸穿不上。
生2:爸爸会把我的衣服撑破的。
......
师:你的衣服,你爸爸为什么穿不上?像这样看起来很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包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每个同学都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体积和体积单位”,相信通过学习,你们会更深入地知道爸爸为什么不穿你的衣服。
“穿不穿爸爸的衣服?”这一学生都体验过的,颇具人情味的问题让儿童深切感受到数学实际就在我们身边,“一不小心”就会用到它。
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努力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儿童数学经验的积累。例如,在质量单位的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建立"千克"的概念,我们先让学生购买不同质量的物品,再用手掂这些物品,多次感受后尝试估计一些物品的质量。学生对"质量"的概念有了这样的感性认识之后,很容易地解决"千克"有多重的问题。再如,二年级的学生认识了简单几何图形后,我们让学生采用归类整理的方法,尽可能多地从生活实例中找出图形,注上名称,然后测量出这些图形每条边的长度,算出每个图形所有边长的和,使学生初步建立"周边长"的概念,为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作有力铺垫。
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结合生活实际,培养数学意识。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学数学和生活体验结合起来,不仅生动、深刻,而且进行了人文教育。学习了长度单位,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长度单位;学习了圆的知识后,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方的和三角形的行不行?为什么?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圆形物体的圆心。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让他们知道每天吃多少米、用多少水、耗多少电都要进行计算。这样通过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把生活中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例如,教学“平均数”一课时,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计算每个小组的平均身高,此时学生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求出结果后,让学生进一步比较:“哪一组的同学最高?哪一组的同学最矮?” “我们班的男生和女生身高情况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研究。你能得出哪些结论?”这种活动与学生自身生活相结合,可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再如,春游之前,让学生解决问题:学校组织五年级师生去恩龙山庄春游,教师30人,学生300人。门票价格:成人每位30元,学生每位10元;团体票50人(含50人)以上每人12元。按照这种价格,我们怎样购票最省钱?请大家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学生设计完后,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将不同方案公布于众,进行比较选优;最后选出一种都认为最好、最省钱的方案。这种数学能力考查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科学理财的意识,又拓宽了知识面。
3、加强实际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理论与实际往往有很大差距,要想使所学的知识能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必须加强实际操作,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
案例1:教了“比和比例”之后,我有意把学生带到篮球场上,要学生测量计算篮球架的高度。如何测量?多数同学摇头,少数几个窃窃私语:
生a:爬上去量!
生b:爬上去也够不着顶端啊。好危险的!
生c:……
正当同学们议论纷纷的时候,我适时取来了一根长1.5米的竹竿,笔直插在球场边。这时阳光灿烂,马上出现了竹竿的影子,量得这影子长1米。
我启发学生思考:从竿长是影子的1.5倍,你能想出测篮球架高度的办法吗?
生d:球架高也是它的影长的1.5倍。
生e补充:必须要在同一时间内。
这个想法得到肯定后,学生们很快从测量篮球架影子的长,算出了篮球架的高。回到教室后,我又说:“你们能用比例写出一个求篮球架高的公式吗?”学生小组合作,议论纷纷,不一会就得出:竿长:竿影长=篮球架高:篮球架影长 或 竿长: 篮球架高=竿影长:篮球架影长……
此时,学生意犹未尽,完全沉醉于探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
案例2:教学比例尺知识时,教师首先从生活入手进行导课激趣:"老师暑假要去北京旅游,你能帮助我测算一下宁国到北京的路程吗?"学生兴趣盎然,各自在备好的"中国地图"上认真地测算。为测两地的图上距离,有的同学用直线折测的方法沿公路线重叠或沿铁路线重叠,再将重叠过的线拉直,求出了图上距离;有的用直尺直接量两地的直线距离。如何用图上距离求实际路程呢?同学们边看图例,边讨论,边试做。有的用线段比例尺上每厘米代表的实际距离乘图上距离,有的用图上距离乘分数比例尺的分母,也有的用图上距离除以比例尺。讨论交流时,许多同学对直尺直接测量两地直线距离的方法提出疑问。最后,大家一致认为:确定旅游路线应该按图上两地铁路或公路的长度作为图上距离,然后求出两地的实际路程。用线段比例尺可以这样求:每厘米所表示的千米数×图上距离=实际路程;用分数比例尺可以这样求:图上距离÷比例尺=两地路程。之后,老师让同学们设计一种最佳进京旅游方案。同学们乐此不疲,整个学习过程一直处于轻松愉悦、兴致盎然的气氛中。使学生既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又发现了新知识,更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又要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㈥ 小学一年级怎么搞生活与数学
在我们四周随处可见,而它们的表面积也运用得十分广泛。如,在你家里地上铺地砖、木地板,在墙上刷的白漆,用玻璃做一个长方体的大鱼缸等等,都需要用上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可是,在生活中该如何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呢?
长方体表面积是“长×宽×2+宽×高×2+长×高×2”,正方体表面积是“棱长×棱长×6”。但是在生活中可不能就这样生搬硬套,因为书上告诉你的是一般情况,生活中不是这样,有时,可能不用六个面全算。比如,让你给教室刷漆,人们常识性的只会刷上、左右、前后五个面,而你把公式套上去后,就可能连地面也给刷了,这个要注意。下面还有一个实例。
健身中心新建一个游泳池,该游泳池的长50m,宽20m,深2.5m(也就是公式中所说的高),现在让你贴上瓷砖,需要多少瓷砖?
㈦ 小学生活中数学问题10道
1.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校服(男生衣配裤子,女生衣配裙子。)至少有多少名学生在一起,才能保证有3名学生上下一模一样?
2.小红喝牛奶,第一次喝了1/6,加满水后,再调成一杯牛奶,又喝了1/3,再加满水,再调成一杯牛奶,又喝了1/2,最后加满水,再调成一杯牛奶,小红把它喝光了。如果一杯牛奶6两,小红喝了几两?
3.甲国与乙国签订条约,甲国要赔40万亿两白银给乙国,甲国有2亿人口,甲国每一个人要赔多少两白银?
4.甲船、乙船与丙船在某港口卸货,甲船卸完要1小时,乙船要4小时,丙船要6小时,最少要几小时卸完?
5.容积为40L的水缸,放得下60dm3的水吗?
6.10-1=0吗?
7.小李卖白菜,规定:每日前十名买5斤送1斤,前二十五名买10斤送1斤,其余买20斤送1斤,如果某日,小李的当铺有40名顾客,都送了1斤,正好卖完,小李这天至少有多少斤白菜?
8.1亿块1*1*1dm的正方体木块,能堆成多少dm3的正方体?
9.某大桥因衰老,限高4m,限宽2.2m,限重15t,它能通过几辆高2m,宽1.1m,重1.5t的小汽车?
10.一个正方体棱长1.2m(里面),它最多能容下多少吨水?
11.小强在城内私自卖鬼面具,第一天没人买,第二天没人买……直到第82天,才有人用六文钱买了鬼面具。如果小强前81天每天亏损4000元,到第81天,正好亏掉所有钱。那么小强最初有多少钱?
12.一次寿宴上,一位老人的女儿订了一个长9dm,宽7.5dm,高6dm的生日蛋糕,顶端蟠桃体积195dm^3。现有老人30名,在每位老人可分同样大的蛋糕的情况下,每位老人可很多大的蛋糕?
13.一个旅行团去旅游,人数太多,分开两辆大巴。1 1/4小时后,当一辆大巴走到全程的3/8时,故障了。要紧急安排另一辆大巴接送原大巴的人,他们等大巴等了30分钟。故障时,另一辆大巴已经走了5/12,也就是180km。求为了让两辆大巴同时到达,另一辆大巴要开多快?
14.在一次比赛中,选手A的平均分为92.78,如果取最高的5个成绩,选手A的平均分为94.12,
如果取最低的5个成绩,选手A的平均分为90.49,求比赛时有多少个裁判?
15.几个丫头到河里划船,突然一个丫头掉了一个耳环,她们在顺水行舟,速度20km/h。耳环掉后2/3小时,才发现耳环已经离船1 4/9km。河里的水速是多少?
16.一列动车以256km/h的速度由A开往B,2 1/2小时后,行了全程的2/5。这列动车的行驶里程是多少?
㈧ 小学四年级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1、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专个加数的运算。
3、乘法:属求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计算。
4、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小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分数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相同。
㈨ 小学生生活数学题
145×0.5=72.5 127-72.5=54.5 1元的个数 54.5÷(1-0.5)=109
五角的个数 145-109=36
㈩ 小学三年级数学和生活
公园只售两种门票:个人票每张5元,10人一张的团体票每张30元,购买5张以上团体票者可优惠90%。我们有37人去公园游玩,按以上规定买票,你认为怎样买最合算?这样的题目可能会想出多种方法:
方法 1:按每张5元购买,要花5×37=185元; 方法 2:采用买3张团体票,再买7张个人票,一共要花3×30+5×7=125(元); 方法 3:买4张团体票,只花30×4=120(元); 方法 4:买票时请3位其他游客参与我们来一起买团体票,然后让他们各自出3元钱,我们只花30×4-3×3=111(元); 方法 5:邀请13位其他游客参与我们来一起买票,我们只花30×5×90%-3×13×90%≈100(元),
这样、合算,他们13位游客也合算。 可见,如果我们能在教学中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人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数学甚至发展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