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语文中考技巧

语文中考技巧

发布时间: 2021-08-04 05:53:25

① 初中语文考试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6、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② 中考语文阅读技巧

语文阅读解题技巧一、要点概括类1、摘引文中原句作为答案。2、选取文中重要词语语句组合成答。3、划分相关内容层次,一般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要点。二、感想启迪类1、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义,联系中心作答。2、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3、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运用成语。4、偷梁换柱法:把作者在该文章中的体验、观点用自己的话重新演绎一遍。三、词句品味类1、词语品味:A。揣摩词语所表达的喜怒哀乐。B。分析修辞手法,体会词语的含蓄意思。2、句子品味:A、看句子是否富有哲理:如果富有哲理。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去体会。B、看句式结构(句式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同):陈述句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疑问句能吸引读者好奇心,能制造悬念;反问句能加强语势;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排比句层层深入,显得气势磅礴。C、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比喻使意思浅显易懂,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的特征;拟人能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鲜明印象;反语显得幽默风趣,讽刺意味强烈。四、句子仿写类一审修辞,二看句式,三析句间关系,四品语体色彩,五考虑要保留的词语和要替换的词语。修辞、句式、句间关系、语体色彩弄明白了,再仿写也就不难了。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这句子的仿写。我们通过审题可以知道:1、要保留“没有……,可以有……”2、可以考虑用“大地、高山、海洋”等来替换蓝天。3、得出答案“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澎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五、文段结构类(一)要求理解文章重要段落并且明了其在全文中的作用。类解题模式:看句子或段落在文中的位置,选择它在文中的作用类别。如果用在文章的开头,主要是:引出下文,总领全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点题、埋伏笔等。如果用在文章的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出下文。如果用在文章的结尾,主要是:总结全文,照应开头(题目),点明中心,深化文章的主旨等。(二)概括内容:(1)记叙文全文的主要内容:抓六要素。(2)议论文的文段:抓段首句和关键句。六、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类一定要看清楚是让你举什么样的例子,是名人的还是其他的。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七、论点的引入:1、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事物或问题所要发表的见解和主张。(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2)针对现象提出问题。再提出中心论点。(3)根据亲身经历的某个生活事例提出论点。(4)从故事中引出问题,再提出论点(5)用某种方法提出中心论点。比如:比喻、对比等等。论点的表达式句式: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的形式,它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2、论点的位置:A经常放在文章开头,B放在文章中间,C放在文章结尾,D 标题直接提出,E没在文章直接体现,是要读者概括的。3、论点的类型。论点包括: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初中的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4、考试中常见题型:①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②归纳和找出文章的论点或是中心论点。5.、明确分析论点的方法和步骤:首先要整体感知课文,采用逐段概括要点(抓住关键的词句),对文章的内容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分析:(一)注意论点的一般位置。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也就是文章要证明的观点。文章中论点提出的位置常因作者的议论需要而定,换言之,作者为了更好的证明论点,必须周密、合理、有效的考虑论点的位置。一般有以下几种:1、看标题,议论文标题有时是揭示论题的,有时揭示论点的,不管是揭示论题还是揭示论点,对我们寻找论点都有帮助。2、看开头。为文之法,开篇点题。审察文章开头一段,抓住那些提挈全文内容的句子。3、看结尾。作者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常常对全文论述的内容加以归纳,有时回扣中心,有时到结尾才揭示中心。(二)审察论题。通过阅读明确文章的论题是什么,对文章的论题还是能把握的,然后在这一论题中作者的看法、主张是什么。这样一问作者的观点就会比较明确。(三)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议论文中作者为了能更好地阐明道理,常用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即抓住文中所运用的事实或道路论据用来证明,尤其要抓住的是作者对论据所阐述的话,这些话往往能帮助你理解。八、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1、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包括历史事实、故事、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社会中存在的现象等。②道理论据——道路论据指经过人们实践检验的,为社会所公认的正确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如哲学理论,自然科学原理、定理、公式及广为流传的谚语、格言、警句,诗歌等。2、论据的作用:不管是道理论据还是事实论据,它们在议论文中的作用都是用来证明论点的。——这是大体的思路。常见的考题形式:1、补充和论点内容一致的论据。(这就要求学生A、要掌握比较全面的论据,B、思考这个论据是否符合这个论点。)2、判断某一个段落和句子是属于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3.、论据的作用。九、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论证手法及其作用类:1、举例论证:运用具体事例,有力的论证了××的观点或论点。(观点从上下文找集中议论的句子,或原话或自己概括)2、道理论证:引用名言,具有权威性,有力的论证了×× 的观点或论点。3、比喻论证: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证明了××的观点或论点。4、对比论证:鲜明的论证了××的观点或论点。(注意:答论证方法的作用时,先从内容上考虑,再从论证角度考虑,有力的论证论点一句必不可少。找论证方法时,按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顺序就可以万无一失了。)十、问论据是什么,只有两种:事例论据,道理论据十一、议论文开头作用的答题规律一般开头有三个作用,但是要看具体怎样开头?(1)(例举生活中的现象或从生活中的情景或引用诗歌等)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吸引读者(2)引出下文的议论(思考,观点,论点,论题)(3)充当什么什么论据证明论点。十二、环境描写的作用类:1、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①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②在回答是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2、自然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①烘托、渲染××气氛,为下文埋下伏笔。②表现人物××的心情。③暗示社会环境。斯结合具体语境:设置了××的背景,烘托形象,深化主题,与开头形成照应,是文章形象、生动、增强文章感染力。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六种情况判断: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是否渲染了气氛,是否设置了背景,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是否深化了主题,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十三、表达式作用类常见的表达式方式如下: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记叙文中的议论:点明中心或升华主题十四、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类塑造人物手法包括:语言、动作、外貌(神态、肖像)、心理(正面、侧面、细节)描写。答题方式:本段运用了××的描写手法,塑造了(如果是侧面描写写用烘托)××形象,表现了××体格,体现了××精神品质等。十五、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类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2.、一般是往前找;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当通顺。

③ 初中语文方法和技巧

  • 运用想象和联想:

    想象和联想伴随着语文学习的始终,听说读写都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比如:再看课文《背影》的过程中可以联想到现实生活中自已亲人的背影,再现课文的内容和情景。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的把语言文字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结合起来。这样的锻炼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如果把它运用到写作中,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达到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

④ 中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审题
通常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读,首先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试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类的阅读理解的解题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
有的学生要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有的学生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四个选项不读)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 时间。“倒读法”对表层理解的题目(提问时间、地点、原因等)效果最好,对深层理解的题目,要从短文的整体内容出发,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所提供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二、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答题
(1)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2)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 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⑤ 中考语文所有答题技巧

我阅读较好抄,给你阅读的袭o(∩_∩)o...

答题之前要看三遍(第一遍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第二遍精读全文,了解文章的情感;第三遍看题,带着问题在文章中寻找答案)

1主题归纳:内容+情感 (写了什么,表达了做着什么样的情感)

2行文思路:与主题归纳很相似,一般只会出一道题。行文思路要注意有详有略,先写详细的。注意,开头有什么手法(通常会有悬念,先抑后扬)一定要说出来!

3比较题或分析表达方式的题;按以下几个步骤: 1表达方式(通常是描写) 2修辞(比喻、拟人、引用等) 3手法(对比、象征、铺垫等) 4人称(第一人称 我 真实,第二人称 你 亲切,第三人称 他 客观) 5角度(正面或侧面描写) 6语言凝练(从词性这方面)

4文章内容答题:运用文章中的语言(从后往前找)

5结构:选文在通常情况下都是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6小作文:1有一个感点(要深刻且有哲理性) 2分层次 3收尾(与文章的中心呼应)

⑥ 中考语文解题技巧有哪些

中考作文得高分的六个秘诀
(一)、一种体裁
只写记叙文,好好把记叙文复习好。
(二)、两个原则
1、真实才能动情。真正能打动读者的,还是那些你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的身边小事;
2、妙语才能煽情。只有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的语言才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读之使人不断点头默叹。
(三)三字要求
1、稳:
写好事,力求能够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把事情交代清楚,开头结尾注意点题,结尾处要点明中心,稳定的发挥好自己的写作水平。特别是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不要强求自己必须写出“惊世之作”来,考试作文能够发挥自己80%的写作水平就很了不起了。
2、细:
不要像电视剧情介绍那样的简单叙述,中间要加入环境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能力好的同学再来些远近相衬、动静相映、侧面烘托、环境渲染、五觉描写,是文章细腻、动人。
3、精:
对于一般的同学来说,“精”体现在:(1)选择自己最拿手的内容;(2)写出自己最好的字;(3)采用自己最顺手的结构(总分结构或顺叙方式),力求发挥好自己的水平。
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同学来说,“精”应体现在:(1)选择较有新意的、又是自己有把握写好的内容;(2)有漂亮的书写;(3)精心的安排好开头和结尾,适当的采用倒叙、衬托、联想、象征、描写、抒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渲染气氛、借景抒情、托物喻志、以物喻人的方法方式结构文章;(4)采用适当的修辞手法,特别是运用比喻、反复、排比、反问等手法,恰当的运用成语、引用格言名句,增添文采。
(四)、四个流程(保住基本分)
1、审清题意:千万注意,题意审不好,来个文不对题,哪就……应该先花2-3分钟看看作文题,然后在开始答基础知识题目。
2、立好中心:至少指导自己想说什么,是喜欢、是厌恶?是感动、是反对?是快乐,是痛苦?是哲理、是深情?是赞扬、是批评?…………用一句话把它写在草稿纸上。
3、选好材料:符合题目要求的、自己最熟悉的、能够写好的事。
4、写好提纲:(1)用一句话写出中心内容和主题;(2)分清开头、中间、结尾各写什么?(3)打好开头、结尾的细稿,以及每段的开头句。
接下来就是在试卷里写作文啦,要力求一气呵成,只要提纲和开头、结尾、段落开头的稿子打得好,一气呵成事不难做到的,思路顺畅了
20分钟就可以把作文写好。
(五)五项技巧(赢得感情分)
1、有一个灵活的头脑:造句法、筛选法、换题法。
2、有一张可爱的脸蛋:书写要工整,自己的字能够写多好就必须写多好,不得使用涂改液,不得随意修改,特别是开头、结尾和段落的开头句,不能修改。
3、有一双闪亮的眼睛:好的文题等于成功了一半。参见《中考满分作文拟题技法——眉目传神惹人眼》
4、有一身漂亮的衣装:(1)一个最拿手的题材(适合自己);(2)一个好故事(好布料);(3)一个好结构(好设计);(4)一口流畅、优美的语言(好花纹、好色彩)。
5、有几件精美的饰品:(1)倒叙、描写、引用开头(好发型)(2)结尾:议论反问式、含蓄余味式、赞美抒情式、哲理深思式、名言点睛式、联想做梦式、决心号召式(名鞋);(3)名言名句名作的恰好点缀(钻石哟);(4)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如梦的纱巾)。
(六)六个大忌(莫丢冤枉分)
一忌潦草涂改:书写要端正,千万别连文题都改,只改明显的错别字,将错就错,能够不改的就不改。
二忌过短过长:字数一定要足,字数不足,写得再好也很难及格;字数不能太多,不要超出试卷中的作文纸,万般无奈之下,也只能在2行以内。
三忌开头议论:还不如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开头的好,能来点环境描写,就先来点描写。
四忌分段太少:4-6段为好,千万别少于3段。
五忌文不对题:不说也指导会有什么后果。
六忌选材太俗:别总是玩呀、救落水儿童呀、猫啊狗啊…

热点内容
师德师风问题整改方案 发布:2025-07-15 08:00:29 浏览:663
电棒多少钱 发布:2025-07-15 07:59:03 浏览:628
东北有哪些 发布:2025-07-15 07:37:39 浏览:286
第3的英语 发布:2025-07-15 07:10:21 浏览:592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发布:2025-07-15 05:31:34 浏览:668
共生物流平台 发布:2025-07-15 05:10:48 浏览:869
流瑜伽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15 04:56:12 浏览:340
尿路感染怎么办 发布:2025-07-15 04:25:38 浏览:39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发布:2025-07-15 03:56:32 浏览:173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 发布:2025-07-15 03:48:10 浏览:826